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领袖斯大林领导下建立起的一套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在20世纪上半叶,这种模式被广泛传播到不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
本文将探讨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传播斯大林模式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不断壮大,他们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纳了斯大林的思想和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斯大林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
在经济方面,中共实行了计划经济,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
政治方面,中共建立了一党制,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方面,中共推行了群众性文艺和革命宣传教育。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实行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
经济方面,中共实行的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资源的统一调配,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政治方面,中共建立的一党制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社会秩序,并以此加强了政治稳定。
文化方面,中共推行的群众性文艺以及革命宣传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
然而,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实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村减产和饥荒。
在政治方面,中共建立的一党制政府限制了人民的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导致了严格的思想控制和社会分裂。
在文化方面,群众性文艺和革命宣传教育狭隘化了艺术创作和思想建设,带来了文化的贫乏和平庸。
结论总之,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之后,斯大林模式被广泛传播到中国。
在中国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斯大林模式过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控制,以及控制思想和文化的方式,都导致了某些人民的不满和失望。
因此,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实践可以作为一个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帮助中国持续发展和改进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
医疗事业对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一.引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联从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
但它在经历了76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最终轰塌,这是世界历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虽然已过二十多年,但它依旧影响深远。
在我党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来说,继续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苏联模式的定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其特征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
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而斯大林去世后一直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基本上沿袭了斯大林创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所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被称之为“斯大林模式”。
三.苏联模式的历史意义“斯大林模式”虽然最终造成了苏联的解体,但是它也曾令一个国家飞速发展。
1925-1936年国力强盛革命前的苏联,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的4.7%,只有法国的40%,美国的7%,德国的17.2%和英国的22%,与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大概落后80——100年。
两个五年计划后,苏联工业增长率377%,而同期的美国是12%,德国25%,日本65%。
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成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在十年内跑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50——100年才跑完的路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工业化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苏联共生产了49万门火炮和迫击炮、10.2万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9万架作战飞机。
大量军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苏德战场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苏军牵制了德军近70%的总兵力,歼灭了德军总兵力3/4以上,包括消灭75%的坦克和飞机,为最后击败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联模式的理性反思及我国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苏联模式的理性反思及我国对苏联模式的突破1. 引言1.1 苏联模式的背景苏联模式的背景可以追溯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从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模式的核心特征是计划经济和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苏联模式下,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等经济规划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并由中央政府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快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
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经济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社会不平等加剧、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成为一场历史的悲剧。
正是由于苏联模式的失败,世界各国开始反思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再简单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也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理性反思,并通过不断突破和创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2 苏联模式对我国的影响苏联模式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集权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对国有企业和农业集体化的倡导。
这些影响导致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建设。
在经济方面,苏联模式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技术支持,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但与此苏联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包括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以及对市场机制的排斥,导致了我国经济长期停滞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在文化方面,苏联模式对我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体系的建设。
苏联模式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僵化和单一化,抑制了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苏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但也暴露出了其局限性和缺陷,需要我国通过自主的改革和创新来突破这些问题,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中国学苏联模式的事例
中国学苏联模式的事例
中国与苏联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学习苏联模式的事例。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1. 社会主义工业化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学习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苏联是早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中国借鉴了苏联在工业化方面的经验,并相应地进行了工业化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建设了一系列大型的重工业基地和农田水利工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 教育体制改革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学习了苏联的教育体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中国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3. 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计划经济的国家之一,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也学习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中国实行了五年计划,通过国家计划来调控经济发展,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逐渐改革开放,逐步引入市场经济元素。
4. 科学技术合作
中国与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广泛的合作。
两国在航空航天、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苏联的科技发展成果对中国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中国学习苏联模式的事例有很多,这些学习经验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共产党在约瑟夫·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一种苏维埃式的全面计划经济和强制性农业集体化政策。
在中国的历史上,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中国在20世纪初期经济落后,加上受封建思想、战乱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国家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后来,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下崛起,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并在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然而斯大林模式全面计划经济在苏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制定就受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其次,斯大林模式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斯大林主义强调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和强制性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政治上实行极权主义。
在中国,这一特点在大跃进时期得到了体现。
1958年,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农业集中化,发起了“大跃进”运动,以推动间接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在此期间由于恶劣的社会和气候条件导致了大批农民的死亡,此计划失败,导致经济崩溃,出现饥荒和其他经济问题。
这场错误的政策决策和落实过程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了中央集权下管理权分散的问题。
中国也在改革之后逐渐转向更为民主和具有地方特点的政治模式,如“三民主义”的“政治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当家作主”。
最后,斯大林模式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苏联在文化领域推行的斯大林主义文化政策批判了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文化,并且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和艺术的快速发展。
这种影响在中国也可以看到。
中国在1950年代和60年代的文化运动和失误中,强调文化的集体性,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多元文化和过多追求个人权利的思潮。
尽管这种影响导致了一些文化创新的停滞和崩溃,但是它也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支持,使得中国文化在这一时期内延续了社会主义的主题。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考点: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与启示影响: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建设基础。
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启示:要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要注重改善民生,不能过分地剥夺人民利益来求得国家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反对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杜绝盲目的个人崇拜。
例题1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A.轻工业B.商业C.重工业D.交通运输业答案:C解析: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都实行了五年计划,都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答案C。
例题2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所吸取经验教训。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B.要重点发展重工业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答案:B解析:片面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体现,故选B。
1. 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以下事件,可以直接反映出“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的是()①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3.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苏联模式指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言,苏联模式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苏联模式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外来经验。
苏联在20世纪初期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却存在许多弊端,其中最明显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和方法。
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效益提高的空间,同时增加了政府的干预成本,不利于创新和竞争。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而是要根据中国自身情况进行改进和发展。
其次,苏联模式告诉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苏联在20世纪初期就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世界科技领先地位。
在今天的中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苏联模式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人民的参与和积极性的发挥。
苏联当时对于个人的利益并没有充分考虑,这导致了许多制度和政策缺陷的存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注重提高人民的参与感和自治能力,通过改革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四,苏联模式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苏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在今天的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只有保护好环境、保护好生态资源,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苏联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而要在科学地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注重自身情况和中国特色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2020年整理).pptx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2020年整理).pptx回答: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1.国家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模式。
2.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实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家成为一个世界重要的工业大国。
3.政府的强制计划和控制。
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组织和指导生产活动,规划经济发展和分配资源。
4.一党制和政治集中。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各种措施都是由一党领导人民实现的,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民主制度不发达。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优缺点1.优点(1) 高效率。
苏联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效地分配了社会资源,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 集中力量办大事。
苏联社会主义构建了以国有经济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国营企业的规模化和普惠化,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国家的基本经济利益和安全。
2.缺点(1) 缺乏经济激励机制。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忽视了经济市场的力量,实行政治控制、强制计划的方式,导致缺乏经济激励机制,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
(2) 制度僵化。
由于政治制度的缺陷和一党制的限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长期以来存在制度僵化和腐败现象,反过来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1. 按照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条件,选择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改善和增强民生和社会福利。
3. 政治体制能否得到有效的改革和完善,是决定长远发展能否稳定的关键。
4.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扩大民间经济的发展空间,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转型更为顺畅。
【初中历史】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
【初中历史】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这不仅对前苏联甚至是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基本“照抄”了斯大林体制,采纳了苏联模式,因而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探索道路。
【十月来风】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生:“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给正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进世界观,指示了一个发展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并且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我国的解放斗争。
”师:“举出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生:“南昌起义。
”师:“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共同点是什么?”生1:“都是中共领导下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斗争。
”生2:“失败的结果证明了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师:“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移植照抄】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基本“照抄”了斯大林体制,采纳了苏联模式,因而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开始迈入一个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时期。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由于我们没有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不能不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
”这样,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就成了一个全面移植苏联模式的时期。
苏联范式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一、概述在20世纪初,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特征,它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总结。
二、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1. 五年计划体制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最大影响之一是五年计划体制的引入。
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实施了五年计划,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1953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这也标志着我国政治经济学受到了苏联范式的直接影响。
五年计划体制为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大幅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2. 集体化运动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集体化运动的推动。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实施了类似的集体化运动,这导致了农村经济的重大变革,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是显著的。
3.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苏联范式还对我国政治经济学产生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
苏联实行了中央计划经济,在我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严格的政府控制和计划安排,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也是深远的。
苏联的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路径,为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然而,苏联范式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在某些方面的创新不足,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适应性较差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从—个欧洲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壮大成为—个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历了76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最终轰塌,但它的影响还在历史地显现。
在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继续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解体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们,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联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往往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后期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它是以1929年中止列宁时期确立的新经济政策,提出在农村向富农进攻,消灭富农为起始,通过全盘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大清洗”运动而确立、定型下来的。
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宣布了这一模式的定型。
因为这时的苏联社会主义正是以这一模式为载体的。
它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不可否认,苏联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是保证了苏联在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成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使“近似中世纪的国家”的野蛮俄国。
沿着这条道路一步步地向着现代化迈进。
二是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三是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但就长期来看,它的形成是在否定了列宁试图通过新经济政策,通过迂回过渡的办法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否定了渐进的、通过经济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而试图用激进的、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建设社会主义。
二.苏联模式的特征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不允许其它经济成分存在;在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占绝对优先地位的畸形经济结构;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经济以部门管理,即"条条"管理为主,中央部门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于一身,直接支配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产、供、销大权;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和广泛性、指令性特点。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影响斯大林模式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国家的计划经济体系和单一的政治体系来控制和规范国家内部的各个领域,从而达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此模式对于20世纪的世界影响深远,其中包括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影响。
一、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开始在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实行计划经济。
这导致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处于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之下。
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并积极寻求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关系。
此举旨在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对抗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政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在国际上掩盖中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影响表现为中国的对外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实行自主性。
理论上,中国借用苏联经验来改进本国社会主义建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越来越感到自己可以在外交政策中独立决策。
此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得更加注重实际的、具体的事务,而非遵从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式。
此转变主要反映在中国对南亚和南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干涉上。
中国开始采取独立决策来应对对其国防的威胁,将隶属于苏联的外交政策置于二等。
二、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影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推行的模式对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这种模式使中国成为广泛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中国虽然不是一致团结的创始国,但它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其次,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使得中国在后续对其他国家的战略方案中常常是一种威胁或希望。
其三,中国也是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同接受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国际声誉,其声誉种类包括“红色中国”,“贫穷的大陆”和“新中国”。
苏联模式、苏联教科书及其方法论对中国的影响·刘永佶刘江荣
苏联模式、苏联教科书及其方法论对中国的影响刘江荣①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亦称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是在俄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通过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的初级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一种形式,其要点是社会主义政党一党专政,实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统一管制思想文化。
它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是俄国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下,以武力推翻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势力混合的反动统治的成果,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法律上规定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理论、运动和制度。
其本身也是有局限的、粗陋的、有缺陷的,应当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未能及时改革和完善,导致缺陷扩大,进而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夹击下最终失败。
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与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几乎是同时的,都是从20世纪初由进步的思想家开始引进,而全面的政治经济学传播与研究,又是与革命夺取政权后引入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同步。
苏联模式集中体现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者是前者的理论表现。
苏联模式通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形式而在实践上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方法要点是注释政策,本质是一种政策诠释学。
政治高于理论,政策高于理论,进而将理论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是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缺陷。
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基本特点及其主要缺陷江荣:从广义上来讲,苏联模式是指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
在经济学界,苏联模式一般是指斯大林领导苏联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其以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并通过艰难的①刘江荣(1983-),男,山西朔州平鲁人,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斗争,稳固了政权,进而根据俄国的特殊国情,建立了行政集权体制和初级的劳动公有制经济。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俄国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有其重要地位,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是“普遍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苏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这种模式,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但总的来说,它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之久的红旗落地了,苏共亡党丧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
苏联解体近20年了,那么苏联的解体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一、斯大林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扭曲在长期激烈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分别战胜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对派后,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
(1)纵观苏联发展的历史,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迅速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永久的祸根,成为葬送苏联社会主义的终极原因。
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特征和弊病来看: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
突出表现为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同时还包括消灭异己、监控干群、官僚特权、一党专制、以党代政、控制选举、干部任命。
具体表现在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体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这种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专制,完全背离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必然造成最高决策层独断专行、权力滥用、践踏民主法治。
因此,这种带有高压甚至恐怖色彩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扭曲——对敌人的专政变成了清除异己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专制统治都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而反动的体制是必然灭亡的,只是时间问题。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对苏联模式的反思摘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
伴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引来纷纷质疑。
辩证分析并总结苏联模式的成功与失败,提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苏联解体已有20年之久,但对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评价却是学术界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一大课题,且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密切关系,我国也一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各方面的对比和反思。
在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充斥着这样两种声音:一种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认为苏联模式早已失败,是一条死路;另一种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苏联模式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
如若要对苏联模式进行准确的研究,我们必须秉承辩证的分析态度,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以寻求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的实践启示。
一、苏联模式苏联模式,通常指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具体方针策略,[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下的特定产物。
苏联模式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2]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度集权制,贯穿于具体体制的方方面面。
经济上,苏联模式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各级党组予以执行,以国家工业化发展为既定目的,自上而下,高度集中地有计划地管理经济体制。
[3]苏联模式中,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依靠指令性计划来指挥,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控制,忽视市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
苏联模式对建国初期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 关 键 词】 苏联模式; 中国经济 ; 建国初期; 影响;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 F l 1 9 . 5 1 2 ; F 1 2 9 .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4 — 2 7 6 8 ( 2 0 1 7 ) 0 4 — 0 0 9 5 — 4 0
伟 大的共产 主 义者李 大钊 曾讲 过 : “ 我是喜 欢
布 尔 扎 维 主 义 的 …… 我 总 觉 得 布 尔 扎 维 主 义 的 流 行 ,实 在 是 世 界 文 化 的 一 大 变 动 。我 们 应 该 研 究 他, 介绍 他 , 把他 的实象 , 昭 布 于人 类 社 会 。 ” …由
出“ 苏联 的今 天就是 我们 的 明天” 。在 这 样 的 时 代
苏 联 模 式 又 称 斯 大 林 模 式 ,是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模 式之一 , 在苏联 的历史 上 曾取得 很大成 就 , 它
的核 心 内容是 权利 的高度集 中。
新 中 国建 立之初 , 国内经 济发 展相 对混 乱 , 而 且 经 济形势 也不 容乐 观 ,在 社会 发展 道路 的选择
苏 联 模 式 对 建 国初 期 中国经 济 的 影 响及 启 示
景 红 霞
( 太 原 师 范 学院 , 山西 晋 中 0 3 0 6 1 9)
【 摘 要 】 苏联 模 式在 苏 联 的历 史 上有 过 辉煌 时期 , 新 中 国建 国后 , 苏联 模 式很 大 程度 上 左右 了 中 国现 代
一
步 商谈 经济援 助 和军事 问题 ,加强苏 联对 新 中
国的了解 ,以刘 少奇 为组 长 的代 表 团特意去 苏联
访问 , 在会 上双 方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些 问题交换 了意见和看 法 。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经济建设。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也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重视文化建设。
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尊重多元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坚持和平发展。
要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重视民生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忽视了民生问题,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中国应该吸取这一教训,重视民生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加强党的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党内的腐败和特权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中国应该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推进可持续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中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农村问题重视不够,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中国应该加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紧张,甚至爆发了军事冲突。
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和辩证认识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和辩证认识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前领导人斯大林提出并实践的一种稳定国内局势、加强国家集权、促进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斯大林模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斯大林模式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集权。
在苏联这个极其多民族的国家中,斯大林认为只有通过强化国家利益和集中政治权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不断发展。
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保护,并加强国家集权,以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
其次,斯大林模式强调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以快速发展经济和提高国家实力。
同样的,中国也在不断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并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投资和改进。
此外,斯大林模式还强调了对于教育、科学技术等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发展,这正是当今中国正在推进的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也正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然而,斯大林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过度集权导致自由度过低,过度注重工业化而忽视农业问题,论断权过于集中等等,因此,对于斯大林模式应保持辩证性,既要汲取其优秀的经验,又要避免其问题和不足的重演。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斯大林模式的启示和经验基础上,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发展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创新和科技实力等方面,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家富强做出更大贡献。
医疗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医疗人员是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饱受疫情的打击,让我们更加需要优秀的医疗人才来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威胁下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即“苏联模式”,及其发展过程、表现和特点。
在苏联的影响下中国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进行发展。
此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照搬照抄阶段和扬弃阶段。
中国建国初期的照搬照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方面吸收苏联模式的精华,另一方面对其弊端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发展并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目录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1)(一)苏联模式形成的背景 (1)(二)苏联模式的形成:三大运动 (2)(三)“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3)(四)苏联模式的特点 (3)二、“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一)建国初期——照搬 (4)(二)改革开放以后——扬弃 (4)参考文献 (6)“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一)苏联模式形成的背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险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所处的国际形势十分险峻,一直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和国际反共战争逼近的状态中。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对俄国苏维埃政权干涉失败,欧洲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受挫,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出现了一种新状态:帝国主义消灭不了苏联,不得不与苏联和平共处,但它们并不放弃反苏的宗旨,总在寻求机会进行侵略和颠覆;苏联力量相对弱小,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对外采取的唯一正确的策略是和平共处,借以利用暂时的和平机遇壮大自身的力量,争取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苏联与国际资本主义呈现一种本质上对立却又不能不和平共处的关系。
因此,斯大林明确指出:“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一天进攻苏联,打断我国的建设。
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共产党内部还出现了一个脱离、背离乃至背叛人民根本利益的特殊阶层。这些人但从党政军官的薪资水平上就可以看出,1922年苏维埃国家规定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差距是8倍,1934年扩大为30倍。1945年4月实行特定职务工资。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部长级工资是5000卢布—6000卢布,加特定工资6000卢布—8000卢布,合计11000卢布—14000卢布,而当时最低工资是250卢布,相差44—56倍。更严重的是,党政军官僚集团还享有高新之外的其他特权,如住房、别墅、汽车、游艇、特供食堂、特供商店等。最后在对苏联从内部瓦解起到了催化作用。
从对外关系上来看,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关系从20年代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苏联还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要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
在党的建设上,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党,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在新时期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的决心和能力。
经济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通发展。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使物有所用,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再分配环节,坚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兼顾效率。避免苏联模式经济上管得过死,只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导致整个经济都缺乏生机和活力。
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改革开放,不同于苏联式的激进式改革,属于渐进式的改革。并且这种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路线。我们的改革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干扰破坏,顶住了西方的压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文化、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在我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三,并且有望在年底过日本排名第二。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更是以负责人大国的身份在世界上赢得了尊重,摆脱了百年动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屈辱。在国际关系上,我国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再次,从思想文化方面讲,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领袖言论成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苏联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实现对文化部门的控制。有通过党中央宣传鼓动部等机构对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直接控制。社会文化团体本属于群众性组织,最后通过大规模改组,变成准国家机关。领袖的言论和思想被绝对化、神圣化,不容置疑。例如,1948年,苏联生物界开展有关遗传学的争论,主张米丘林学说和主张孟德尔-摩尔根学说的研究人员在学术上进行自由讨论。但是斯大林亲自过问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摩尔根学说被说成是“外国输入的敌视苏维埃的唯心主义反动科学”,“是荒谬虚伪、为帝国主义效劳的为学说”。这种干涉学术自由的做法,严重干扰了苏联生物学和农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真正深刻领会社会主主义的内涵,即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有了对社会主义的深刻认识才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繁荣。
政治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就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力,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劳动者、华侨和各行业的优秀者的代表人物。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的高度集权导致的党和国家领导权过分集中于中央的个别机构或个人,使党的领导决策更具科学性。
思想理论上,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新阶段实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有新思路、新方法。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
对外关系上,坚持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发展,不搞对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与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关系,还要与资本主义国家搞好关系,积极学习他们好的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开展大国外交的同时,不忘第三世界的老朋友,在国际事务上代表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坚持正义,反对霸权主义。
苏联的解体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社会、文化因素。总之苏联的解体给社会主义国家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教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建立的,是在长期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建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历长期的战乱和压迫,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在建国初期,我国在苏联模式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暴露无遗。苏联模式的神圣化,教条化,僵硬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此我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在经济领域,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错误论断,解决了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建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部分带动全局,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让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从苏联的解体到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正反对比其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学习和借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对比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倒退和反复。东欧各国和苏联也曾经尝试过改革。但是,他们的改革没有从本国实际国情出发,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破坏下,改革导致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社会陷入动荡,经济发展出现倒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巨变,是苏联高度集权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认真吸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认识这一点对我们坚定信心,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我们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仅要吸收古代文化而且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文化。同时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以上几点就是现在常说到的“中国模式”的几个要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不足和缺点。经过30年的积累很多矛盾浮现,有的还有激化的危险。例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并且这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与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也是相背离的。另外,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恐怖主义的全球扩散,转移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战略视线和资源,为我们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契机,所以我们应该抓住眼前的大好时机,解决好国内矛盾,发展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提升综合国力和应变能力。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我国构建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一、苏联模式的一个总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也没有党内民主,推崇个人崇拜。这些特点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造成中央部门林立。30年代初,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只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有增加了3个。国家所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控制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并且经济的总体效益差。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善,或改善很缓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二战前后是苏联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高度集权包括三层含义:国家的权力过度集中余党,党的权力过大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过度集中于个人。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党中央凌驾于国家权力机关之上,最高苏维埃成了“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党内形成书记专权党内民主形同虚设。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国家安全机关的地位空前提高。在革命刚成功的时候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扩大国家安全机关的权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国家安全机关的活动就必须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来,置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斯大林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强调暴力镇压,造成一大批冤假错案,造成严重的后果。1920年列宁建议成立的专门监察机构——监察委员会,享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利,它不属于各级党委领导,有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向党代会负责,但到斯大林时期,党的监察委员会地位受到削弱,权利受到限制。根本不能发挥监督作用。
总之,与苏联相比我们的政策是科学的,决策是民主的,人民是自由的,社会是开放的,国际环境也是相对和平的。所以,我们有信心能解决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更好的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