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合集下载

基础公共课复习资料-02-毛概重点总结(2018版分章节知识点)

基础公共课复习资料-02-毛概重点总结(2018版分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0分)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4·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5·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6·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选择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18版毛概第四章教案

18版毛概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教学重难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4课时新课导入:大家阅读与讨论《论十大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年9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案例】毛泽东向斯大林70寿辰拜寿的伟大纪实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资料】《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关于“两步走”的设想,最早是在1963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当时设想,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 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1800余人参加的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毛做《正处》报告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
一、社会变革,矛盾转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阶 级斗争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 矛盾却日显突出和复杂多样(表现为“十大关 系”中的绝大部分)。 二、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正确处理 好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才能调动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苏东前车之鉴。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64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 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 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 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 负担不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 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 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实 行两种教育制度,势必有两种 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的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
解决方法
社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属非对抗性 无须阶级斗争来 解决,而是依靠 社义自身力量, 通过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不适应的方面 进行调整来解决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 道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 十大关系》的报告:围绕把 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 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 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 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以团结 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1954年6月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有靠发展重工业 才能改变。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 论成果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建国初期,“因为 我们没有经验,在 经济建设方面,我 们只得照抄苏联。”
经验教训
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是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团探索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开端
确定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 针
十大关系: 农轻重比例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 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工业化道路问 题)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 者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 系(政治生活、思想生活问题)

2018年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8年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匈牙利事件
当天深夜,党中央和政府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纳 吉复任总理,同时通过戒严令,请求驻匈苏军进入 首都协助维持秩序。25日党中央又举行会议,解除 格罗职务,改选卡达尔为中央第一书记。但这时拥 有90万成员的劳动人民党已陷于瓦解。 从24日起,坐落在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 加强了对匈的煽动性广播;西方帝国主义者从维也 纳方面加紧派进特务并送来武器;逃亡在外的匈牙 利地主资产阶级分子也纷纷回国; 国内监狱被打开, 上万名刑事犯和政治犯被释放;全国一下出现了几 十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团;首都的武装冲突日益 加剧,并蔓延到外省各地。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义 建 设 需 要 重 点 把 握 的 重 大 关 系 。
报 告 从 十 个 方 面 论 述 了 我 国 社 会 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 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 意义。
>>
退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章 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六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三章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 八至十二章 教训
<<
第 四 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形成的一些重要思想 成果,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经验教 训。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56年上台的卡达尔充 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痛教 训,致力于推行一项比较适 合国情的政策。他强调指出 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 榜样",而应该使匈牙利在一 条符合本国经济和历史传统 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

《毛概》2018版知识点整理

《毛概》2018版知识点整理

毛概2018版重点整理本文所标注页码以2018版教材为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的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四)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形成过程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两个主题补充:【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全国人大十九届二次会议: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进宪法【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章作为全党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评价时间地点:邓小平主持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知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1)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维护、始终遵循(2)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34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
我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又一理论成果
35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 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生产力之间 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间
具有非对抗性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特点
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
36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政治上: 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 民主集中制原 则被破坏,形 成个人专断。
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把国内外一切积 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 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6
人口 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婴儿死亡率为 平均寿命 36‰ 20‰ 20% 35岁 54167万 耕146815. 亩产77公斤 总产量为11318万吨 8万亩 年人均粮食常量为209公斤 农业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总值:140亿 总值: 466亿元 326亿元(人均:60元) 元(人均:25.8元) 国民收入:358亿元(人均66.1元) 国民总产值123亿美元, 社会总产值:518亿元(人均95.6元)人均国民总产值23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 钢产量仅为 生铁25万吨 15万吨 机床1300 缝纫机 台 2000台 石油12万吨 水泥66万 煤产量 3200万吨 吨 收音机: 4000台 自行车 14000辆
7
8
军事上:全国未完全解放
经济上: 一穷二白
国际上 : 孤立封锁
严峻的形势
9

毛概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分析

毛概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分析

(二)第三条工业化道路
•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代表作。正如邓小平1975年7 月10 日给毛泽东的信中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 指导意义”。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苏联 为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如毛泽东所强调 的那样: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 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 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8 年3 月10 日, 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1956 年4 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 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后来,在几次会议上都强调, 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 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来反映中国客 观经济规律”。这就是中国第三条工业化道路。
• 根据这一方针,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 “一五”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第一个 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展开了以“156 项工 程”为中心的工业布局,共安排大中型建设项 目694 个,实际施工的达921 个,内有苏联援 建的156 项,实际施工的150 项,东欧6 国援 建的68 项。苏联援建的这些项目,主要配置 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东北 地区50 个,中部地区32 个,44 个国防企业布 置在中部和西部的35 个,其中21 个安排在四 川,陕西两省。这是帮助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 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起到了 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

2018版毛概第四章

2018版毛概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版波匈事件
1956年的中国也出现了与波匈事件非常类似的举动——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几十个城市发生工人罢工、学生请愿 事件,共约一万人卷入。 农村连续发生闹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发生请愿、殴打、 哄闹等事件1100多起,广东省先后退社有十一二万户。 中共中央及所属机关共收到知识分子来信5200件,普遍 反映对知识分子政策不满。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性质:非对抗性 相适应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相适应
生产力
特点:相适应又 相矛盾
上层建筑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基础
解决途径: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生产力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
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毛泽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 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 基础。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 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 赴苏联学习。
标语:我们要面包
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秘密报告”引发了社会主义阵营极大混乱 -波匈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 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 ,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 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 ,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 ,游行 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 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概论》2018版第四章 图文

《概论》2018版第四章 图文
40
作业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
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41
谢谢!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 的方法也不同。
敌我之间:专政(运用国家机器,依法治罪)
人民内部:民主(讨论、批评、说服教育)
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2、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4、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共产党和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36
“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
1958年“大 跃进”,新闻报 道昏话满篇,对 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推波助澜。
37
“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
1966年5月16日, 毛泽东发动“文化 大革命”。
图为1966年夏,毛 泽东、林彪在天安 门城楼上。
38
39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 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 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 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完整版)2018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理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完整版)2018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理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 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 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 独立自主能力,这当然不 是长久之计。”
——毛泽东
20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闭幕前一天深夜苏联领导人赫 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斯大林。在 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 “父亲”、“慈父” 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 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混 乱。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 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 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 满。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 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 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 职 ,游行者推倒了市 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 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 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德意日三国互相承认并尊重彼此在欧洲和大东亚建立新秩 序的领导权,遭第三方攻击时,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 上相互援助。
•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起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都 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 个战役持续199天。双方伤亡超过200万。
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 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
工商业经营
国家经营和集 体经营
补充 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
计划生产
自由生产
流通领域
国家市场
自由市场
(五)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2018版第四章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成果

2018版第四章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成果


西
苏联

民 波兰

罗马尼亚
毛泽东说:在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 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他说:“这在当 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毛泽东曾试图改变 照搬照抄苏联的做法,提出“以苏联为鉴”,总结自己 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就是标志。 思考:为什么在这时毛泽东要提出“以苏联为 鉴”,进行自己的探索呢?
2.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方面没有经验, 只能仿效苏联,拿来再说。
3.采纳苏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国家对新中 国进行包围封锁,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的结 果。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 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 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 题。 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 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
必要的,联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援助,周恩 来率团访苏。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 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2.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自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发 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使人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并非完美无缺。尤其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和批 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其严重后果,第一次揭露了苏 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错误, 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不能不重新思考。 通过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经验的总结,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重新考虑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的利弊得失,不能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重 新加以审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便更加明确 了。 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情 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指导 思想。

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案

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揭开了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序幕。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2、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成就:一五期间的五年中,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近6000项。

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大发展;新建成的宝成、鹰厦、集二等铁路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长江上架起了武汉长江大桥,连结了中南地区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铺到了“世界屋脊”。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

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必要的:①“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

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②工业化起步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打基础③我们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必要向别人学习不满意: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①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②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③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④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3、直接的导火线: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毛概2018版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概2018版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针 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党 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此确 定了全党和全二十大 上作了题为《关于个 人崇拜及其后果》的 报告,史称“秘密报 告” ,引发社会主 义阵营极大混乱。
“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 国家。”
——毛泽东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做报告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 之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 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 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2.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极大提高
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目的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意义
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3. 建立和发展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 的关系
4.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67
年 我 国 第 一 颗
氢 弹 爆 炸
成 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结晶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后国际环境 的改善
1. 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和援助
2.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极大提高 3. 建立和发展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
3.关于社会主义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敌我矛盾
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非对抗性的矛盾

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视频】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另外,强调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反对官僚主义;
重申坚持以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大会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资料】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
1、斯大林破坏法制;
2、斯大林搞个人崇拜;
3、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性格暴躁,杀人如麻;
4、斯大林对战争毫无准备,靠地球仪指挥战争;
5、斯大林对农民剥夺过多;
6、斯大林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错误。
【案例】波兹南事件
【案例】匈牙利十月事件
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毛泽东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等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②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毛概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ppt课件

毛概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ppt课件
方针; 对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
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对于民族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2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 社会主义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 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 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为后来的社会 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的内容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7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
平衡总稳步前进。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毛、刘、周: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
经济的补充; 朱德:发展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28

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
少 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
2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 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 又深刻的变化
3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
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掀起轩然大波.
4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 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 “秘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 人崇拜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中产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 了深远的影响。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五条论述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如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
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人民内部矛盾 (是非问题) (非对抗性质) 社会矛盾
(性质:对抗性与 非对抗性统一)
民主方法
转 化
敌我矛盾 (敌我问题) (对抗性质) 专政方法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赫鲁晓夫秘 密报告揭了盖子,“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 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忧”的 是赫鲁晓夫“捅了漏子,搞突然袭击,将斯大林一 棍子打死会造成混乱。”
毛泽东的思考
鉴于对苏共二十大的上述基本看法,毛泽东开始对正 在进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 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 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 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性质:非对抗性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 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 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 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 模式的优越性。
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 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 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 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 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 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 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 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工业体 系的雏形。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 泽 东
《论十大关系》中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 业和农业的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 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 系;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更多地 发展农业、轻工业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以农、 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
上层 建筑
相适应经济 基础不源自适应相适应生产力特点:相适应又 相矛盾
上层建筑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基础
解决途径: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生产力
2、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过渡时期,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2)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发展社会生 产力。
毛泽东后来在谈苏联《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时回忆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 期对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 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 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 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由于这种心 情,他早在1955年底便提出了“以苏为 鉴”的问题。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 十 大 关 系
经济 关系 基本 方针 政治 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 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矛盾?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 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的墓碑,代 表了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重大 的转折点,赫鲁晓夫在此次会议上作 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 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苏联模式:斯大林时代形成了在公有制基
础上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又称“斯大
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
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样板。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 照搬苏联模式?
苏联对中国的“无私援助”,使中国突破了封 锁,获得了当时即使在苏联国内也是相当先进的技 术和设备。 不过,这种援助并非单向的,也不是无偿的,而 是通过贸易方式在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实 现的。 中国也为苏联提供了其稀缺的廉价的农产品、 稀有矿产资源等等。特别是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有力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 经济格局,壮大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 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 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泽 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 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 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 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 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