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讲义
人格心理学介绍课件
责任心:对工作、家庭、 社会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外倾性:外向、开朗、 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
宜人性:对他人的友好、 合作、宽容的态度
稳定性:情绪稳定性和 应对压力的能力
大五人格理论是目前最广 泛接受的人格理论之一,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特质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开放性、责任 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艾森克人格理论:内外向、神 经质和精神质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包括观察法、 访谈法、问卷法、 实验法等。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个 性和心理特征,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 健康水平。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格特质:研究个
1
体的个性特征,如
外向、内向、情绪
稳定性等
人格结构:研究人
2
格的构成要素,如
认知、情感、行为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包括乐 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
荣格人格理论:内向和外向、 思考与情感、判断与知觉
自我理论
01
自我概念: 个体对自身 的认知和评 价
02
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身 心理状态的 觉察和认识
03
自我调节: 个体对自身 行为的控制 和调整
04
自我实现: 个体对自身 潜能的发挥 和实现
3
02
家庭环境:家 庭氛围、家庭 教育方式等
03
学校教育:学 校环境、教师 风格等
04
社会文化:社 会价值观、文 化传统等
05
个体经历:生 活经历、人际 关系等
06
自我认知:对 自己的认识和 评价等
人格发展的干预措施
家庭教育:家长 应关注孩子的心 理健康,提供良
好的家庭环境
个性心理学讲义
个性心理学讲义(四章)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人格的概念:1.一个儿女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所谓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他不仅要研究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方面的心理或行为特点,而且要研究这些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也即人格心理结构。
还要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律,也就是要了解人格心理特征及其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条件,发展的规律与阶段性等。
》中国古代人性论派别-----1.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2.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世硕、必子贱、漆雕开-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他不善良。
3.有性善有性不善论-有些人本性善良,有些人本性不善良。
4.性善论-孟子、董仲舒-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
5.善恶混论-扬雄-人性中既有善性,又有恶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
》庄子心理分类:无情。
无己。
无所待。
无用。
不以人助天。
》孔子-影响人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四种因素:先天因素。
环境因素。
学习与教育因素。
主管努力因素。
》中国古代对人格分析的特征:人格心理学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紧密联系。
厚古薄今,贵远贱近,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
各派思想一旦形成,就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历史继承性。
》西方古代对人格分析的特征:这些思想一般都蕴涵在哲学理论,特别是人性论之中,尚未分化出来。
西方古代与近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一般都有其社会阶级的根源,是为了适应某个阶级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2022/1/23
28
第二十八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影响 精神分析的观念 (yǐngxiǎng)
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无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无意识心理学 :把心理生活看作 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 .
J.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 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
1、自我调节提供参考(cānkǎo) A(agreeable)型个体的特征是温和、忠诚、
充满爱心,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conscientious)型个体的特征是有效能, 有能力,工作努力,他们常常会在工作中感 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完成感、实现感。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社会关系2.经 济状况。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
P
2022/1/23
0.57
0.43
0.08
0.001 18
第十八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表2 京港两地传统人格的平均 数差异 比较表 (chāyì)
传统人格 遵从权威 孝敬长辈 安分守成 宿命自保 男性优
越(yōuyuè)
北京 60.00 12.42 16.98 9.84 10.77 9.99
香港 61.62 12.25 16.43 10.43 12.45 10.06 t -1.05 0.40 1.30 -1.58 -3.80** -0.13 P 0.29 0.69 0.19 0.12 0.00 0.90
3.健康状况
2022/1/23
26
第二十六页,共二百六十八页。
2、教育 学生 (jiàoyù)
引发交往危机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我欣赏、盛气凌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学课件讲义
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Company Logo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是密切 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
❖ 各部分协调一致朝向一定的目标,为一个整体而 动作。
❖ 心理的完整性是人格健康的表征。(精神分裂症 就是丧失心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Company Logo
❖ 课堂讨论: ❖ 不同类型气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要怎样扬长避
短?
❖ 气质问卷
Company Logo
三、性格与人格
1、什么是性格
❖ 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 ❖ 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
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Company Logo
2.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
Company Logo
❖ (三)了解气质特征的意义
❖ 我们通过气质问卷可以测量出每个人的气质,了 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 职业选择、学业进步以及人际交往都有意义。比 如,气质不同的人,在说话、走路、与别人交往、 学习、工作、休息以及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欢 乐、怎样对不同的事情做出反应等方面都会有不 同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同学间加深理解、 容器相处,有很大的好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要注意学会观察、分析周围同学中的气质特征, 采取合适的交往方法。
B型性格
悠闲自得 ,不爱紧 张
C型性 格
癌症倾向 性格
Company Logo
A型性格
❖ 主要特征:(1)对时间有紧迫感,感到时间不够 (2)长期的亢奋紧张(3)争强好胜(4)遇到 挫折变得敌意和攻击,对人有戒心,缺乏耐心和 容忍。
人格心理学概述PPT讲稿
• (二)新精神分析范型(荣格、阿德勒和艾里
克森)
• 1.突出特点:突出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自我能够一边应对内在的情绪和驱力,一 边满足外在他人的要求。
• 2. 理论观点:强调对“自我”的认同的自
我人格理论。表现为:
• 不再过分强调“本我”的重要性,突出了
“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不再过分强调“本能论”或“泛性论”,
三、不同的人格研究范型
• (一)精神分析范型(弗洛伊德) • 1.突出特点:强调生物性的本能 • 2.人格结构: • 早期: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 后期: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
• 3.人格看法:
• 人是“本我”的奴隶,本我的能量“利比
多”决定着人的行为表现。认为人类的一 切行为都是导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 (三)人格的个体差异表现
• --有人交朋友不费吹灰之力,有的
人却形单影。
• --有人容易陷入抑郁之中,有的人
却总能轻松应对一切。
• --有些同学老是习惯性地注意别人
的优点,同时也习惯性地关注自己的缺 点。
• --有些人会升至公司高位,有些人事业
难成。
• --有些人嘴直心快,有些人吞吞吐吐,
复出现。
• 6.认知心理学派解释
• 攻击行为源于个体对情
境的解释。
• 有些人容易把模糊的情
境看做受到了威胁,也更 容易用攻击来回应。
• 六个流派中哪个解释是正确的?
• 可能性一:只有一种解释是正确的。
• 可能性二:六个学派都说对了一部分,不
同的原因导致了攻击行为。
• 可能性三:六种解释并不矛盾,只是它们
手的需要,以便保全自己并 将他的基因传递下去。
心理学讲义之chapter 10 personality
2.人格理论
22.内.1-外类向型型理(C论.G.Ju-ng-,18对75-立196型1):理论注 露 机重 在 立外 外 断部 , ,世 热 独界 情 立, 奔 自感 放 主情 , ,表 当 善
◆外向型人格的人兴趣和关注 点指向外部客体;
于交往,行动快捷,有 时轻率。
◆内向型人格的人的兴起和关
注点指向主体。
1.2 人格的结构
2.性格(Character)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 特征。
★性格在后天环境中渐成,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 响,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好坏之分。
★性格也受到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脑损 伤对性格的影响。
★T型人格(T type personality) ◆由美国心理学家Farley提出: ◆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又
分为T+型和T-型两种。
◆当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 方向发展时,就是T+型人格,包括体格T+型和 智力T+型。
◆当冒险行为消极、病态或具有破坏性时,就是T型人格。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 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平 时所说的脾气、秉性(如外向,活泼,内向,害羞
等);
★气质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方式及工作效率,但气 质没好坏之分。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 亦不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气质先天形成,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 约。
1.人格的概述
特质
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
首要特质
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 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人格心理学讲义_第二讲
第二讲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些基本问题,诸如人格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人格是由什么因素或部分组成的?人格的动力是什么?人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不同的人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这些不同的回答就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对于有关人格心理现象的一种理论抽象,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性。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其意义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人格心理学理论(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由于人格理论问题的复杂性,古往今来,人们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与统一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
我们试图从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出发,进一步探讨人格的科学理论及其特征与评价标准等问题。
人格理论虽然复杂,但并不神秘,也不是科学家的专利。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接触与体验到人格心理现象,基于对人格现象的经验或实践,人们会对这些人格现象进行各种解释或猜想,这就形成各种前科学的人格理论。
例如,我们发现在同一个村里长大的两个伙伴,一个勤劳诚实,而另一个懒惰和常说假话。
对于这一现象,村里有人说这是爹妈生的,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而另一些人则说是管教的结果,前者父母管教的好,而后者则得到父母的过多的娇宠,缺乏管教。
这就是村里人常说的“不打不成器。
”这个例子中所提到的两个民间谚语实际上是有关人格形成问题上的两种日常的或前科学的人格理论,前者强调先天遗传,后者强调后天环境教育。
人们对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称之为日常理论,或前科学理论(popular or pre-scientific theories)。
前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共同基础是抽象或从有限的经验中作出概括。
我们生活的世界或情景是不断变化和推陈出新的,要适应它,只靠习惯或反射系统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通过对自己主观的生活经验进行一定的抽象,以某种方式建立一个有关世界或情景的心理模式来应付不断变化的世界。
人格心理学讲义_第一章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个在大学就读的人大概都会想到,学期之初第一节课的话题就是这个。
哲学教授问道:“什么是哲学?”传播学的首次课的中心话题则是,什么是传播学?讲述地理、历史和微积分的教师也有相似的课程。
所以出于传统和实际的原因,我们也从这个基本问题开始:什么是人格?人格(Personality)这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意指面具、脸谱。
据说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古罗马的一名戏剧演员为了遮掩他的斜眼而戴上面具,然后就出现了这个词。
由于面具与戏剧、演员和角色等关系密切,面具这个词的含义很快扩充,被人们用来指其他一些东西。
例如,在古罗马著名学者西赛罗的著作中,人格这一词就有许多不同的含义:(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自从人格这个词出现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许多哲学家、宗教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与伦理学家等非心理学领域的学者,都通过自己的理解、改变与扩充来促进人格概念内涵的演化与发展。
为了加深对人格概念内涵的理解,有必要弄清它的渊源和发展。
(1)、在中世纪,西方社会中基督教会居于统治地位。
一些神职人员探讨了人格的内涵,他们用“人格”这一词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相信神存在于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之中,而每一位都享有相同的本质。
神父们的这一扩充促进了人格这个词的统一性,强调了人格的内部和真实性,把人格概念与真实的本质联系起来,从而削弱了该概念原来的含义,即外表的不真实的假面具的意义。
(2)、哲学家(伊悉阿斯)在承认人格的真实性之外,还加上了有理性这一属性。
指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
(3)、伦理学家(一些)把人们的崇高价值当作人格的核心。
(4)、法学家认为:所谓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
”(5)、社会学家:“人格是决定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一切特定的综合。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教案:《人格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格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常见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等;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自陈式量表、投射技术、行为观察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2.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人格理论及其主要观点;3. 培养学生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各种人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3.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人格心理学》;2. PPT课件;3. 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某位同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格心理学的定义、意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然后介绍常见的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等,讲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举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位名人的人格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人,尝试用人格心理学的观点解释他们的行为。
六、板书设计1.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常见的人格理论及其主要观点;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答案: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形成的学科。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促进心理健康。
2. 请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九型人格心理学讲义bzxg
91 我不但不会说甜言蜜语,而且别人会觉得我唠叨不 停。
92 我常担心自由被剥夺,因此不爱作承诺。 93 我喜欢告诉别人我所做的事和所知的一切。 94 我很容易认同别人为我所做的事和所知的一切。 95 我要求光明正大,为此不惜与人发生冲突。 96 我很有正义感,有时会支持不利的一方。 97 我注重小节而效率不高。 98 我容易感到沮丧和麻木更多于愤怒。 99 我不喜欢那些侵略性或过度情绪化的人。 100 我非常情绪化,一天的喜怒哀乐多变。
的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如何让别人喜欢我。 70 我很少看到别人的功劳和好处。
71 我很容易看到别人的功劳和好处。 72 我嫉妒心强,喜欢跟别人比较。 73 我对别人做的事总是不放心,批评一番后,自己会动手再做。 74 别人会说我常带着面具做人 75 有时我会激怒对方,引来莫名其妙的吵架,其实我是想试探
方就是激怒他来让他离开我。
107 我温和平静、不自夸,不爱与人竞争。 108 我有时善良可爱,有时又粗野暴躁,很难捉摸。
答案
1 我很容易迷惑。9
2 我不想成为一个喜欢批评的人,但很难做到。1 √ 3 我喜欢研究宇宙的道理、哲理。 5 √
4 我很注意自己是否年轻,因为那是我找乐子的本钱。7 5 我喜欢独立自主,一切都靠自己。8
一个完美的人。 58 我感受特别深刻,并怀疑那些总是很快乐的人。 59 我做事有效率,会找捷径,模仿力特强。 60 我讲理、重实用。
61 我有很强的创造天分和想象力,喜欢将事情重新 整合。
62 我不要求得到很多的注意力。 63 我喜欢每件事情都井然有序,但别人会以为我过
分执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格特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人格特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备受注目。
它的目的是要分析在人格特质的全部个体差异中,能够分别用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的程度。
行为遗传学研究将特质的变差归结为三个方面:遗传力、共亨环境和非共亨环境。
(1)遗传估计值是最重要的指标,它是指一个群体内某种心理特质遗传方面的差异在总差异中所占的比例。
(2)共亨环境就是同一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亨有并使得他们之间心理和行为具有相似性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邻里状况、有同一父母、父辈的职业和信仰、进入同一所学校等。
(3)非共亨环境是指导致同一家庭中兄弟姐妹间心理和行为存在差异的环境影响,比如不同的出身顺序、同伴群体和师长等。
在具体的研究设计中,行为遗传学常采用三种形式:寄养研究、双生子研究、模型拟合。
(1)寄养研究中(包括同卵双子分开抚养) ,养子与亲生父母养育的孩子所处的环境相比,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情景之中。
养子与养父母拥有不同的遗传因子,二者间的心理相似性就应当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
(2)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间行为的比较中,同卵双生子对拥有相同的遗传因子,遗传相似性达到了100 %;然而,异卵双生子对的遗传性则只有50 % ,行为遗传力的估计值可用二倍同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与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之差值计算行为特征的比较,就能够探讨行为与人格特质的遗传性。
(3)模型拟合方法还能够分析多种亲属间的关系,对来自于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拟合,并能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估。
2. 2 Dunn、Plmin (1990) 的研究认为,人格特质个体差异的40 %可归因于遗传,非共亨的环境因素的贡献率为35 % ,共亨环境、测量误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 %和20 %。
Loehlin 和Rowe (1992) 在总结了人格五因素个体差异的遗传和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则认为:人格有较大的遗传力,很少或基本没有能够归结为共享环境效应的成分,非共亨环境和测量误差可以解释特质差异的51 % ,遗传可解释差异的43 % ,而共亨环境仅仅可以解释差异的 6 %。
Plomin(1990 ,1991 ,1994) 也认为,兄弟姐妹间相似的人格,主要是由于遗传而不是共亨的经验,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并未亨有相同的环境条件,孩子具有的经验存在差异,而遗传素质会影响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环境、父母的对待方式,即遗传不但通过直接影响子代的生理构造,还间接地通过孩子本人选择、改变所处的环境来影响其人格。
从这种意义上而言“, 个体产生了自己的环境”。
行为遗传学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环境在人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并没有心理分析学家所强调的那样突出。
2. 3 人格特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使得“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观点得到了实证。
Rowe (1987) 也认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为“人—情境”的争论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
但是对人格特质遗传力的强调却并不意味着对环境效应的轻视,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始终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Pervin (1997) 出的那样:遗传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人格的发展完全就由生物因素决定,人格及人格特质就不受环境的影响;虽然遗传因素会对孩子接触的家庭环境具有影响力,但非遗传因素对环境差异应具有主要影响;由于存在性别、出生顺序、家庭中独特事件的差异,所以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会有不同,但即使生长在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家庭经验仍然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人格特质的发展研究气质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气质源于遗传,主要由神经生化机制决定,变化缓慢,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它从人类婴儿时期就开始出现。
而人格特质则被认为是获得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众多因素分析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了早年的气质结构与成人期人格结构存在的密切关系。
Martin 等人(1994) 曾人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另选取幼儿,使用两种气质量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幼儿的五至七个气质维度相当于大五的四个因素:活动与抑制是一个维度的两级,它类似于内—外倾性;负性情绪、行为水平、兴奋性、抑制构成了气质的又一个维度,其类似于神经质;灵活性和负性情绪控制反映了宜人性的内容;对任务的持久性类似于公正性因素。
由于这两个气质量表中没有包含与开放性相关的测题,因而开放性因素就未能分析出来。
St relau &Zawadzki 于1996 年进行了又一个研究,选取20 —77 岁间的527 名被试,使用四个气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所得的几大因素主要与神经质和外倾性有高度的相这说明神经质和外倾性近似于气质的两个维度。
2 人格的发展:从气质到人格气质维度与人格维度有时难以区分。
在幼童时期, 气质即为人格。
在以后社会化过程中,气质受到个体经验的影响,同时它又会影响个体经验,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构成了人格。
Rothbart 等人(1994)认为,气质与经验的相互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a. 决定孩子有效的经验,使得相同经验作用于不同孩子身上时产生不同的效果;b. 影响孩子对奖惩的敏感笥;c. 调整和控制其他气质特征;d. 影响社会行为(如社会责任感) 的习得。
一个成人的人格就不仅仅局限于气质的特征,他还具有了许多习得的思想、行为模式。
简而言之,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气质和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
尽管人格特质与气质的关系目前还未彻底弄明白,但在个体从孩童发展到青少年、成年人的过程中,气质与人格特质存在着连续性。
丹尼丁研究( TheDunedin Study) 就为人格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Silva , Stanton ,1996) 。
该研究是关于人类发展的最大规模的追踪研究之一。
它的目的是为了考察生命的头二十年里,个体的行为与人格是否存在连续性,研究从1972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94 年。
该研究首先选取1972 年4 月到1873 年3月间出生的婴儿为观察对象,以后在他们3 、5 、7 、9 、11 、13 、15 、18 、21 岁时进行追踪研究。
被试定期到丹尼丁研究机械接受生理、心理、精神疾病方面的测试,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他们的父母、师长、同伴进行问卷调查。
3 岁时,依据观测资料,将幼儿区分为低控制型、抑制型、良好适应型三种气质类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的数据更多地来自于自我报告、他人评定和官方记录。
早期被判定为低控制型的幼儿较冲动,情绪性明显,对任务没有持久性,在孩童时期,父母和老师都反映他们难以管理。
18 岁时,使用MPQ (多维人格问卷) 对他们的人格结构进行测试,他们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与同伴关系较疏远。
21 岁时,他们有更多的就业困难和人际冲突,被认为不值得信赖。
被判定为抑制型的幼儿非常害羞、害怕与他人交往。
18 岁时,他们显得拘谨过于自控、不希望扮演领导角色、对他人影响力小。
21 岁时的研究发现,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抑郁的严重影响。
他人评定显示这些具有抑制型气质的个体不易被团体接纳,社会地位偏低。
良好适应型的幼儿具有较好的自控力,对研究人员很友好,试图去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却不会因为任务太难而过于焦躁不安。
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行为特征仍能见到。
McCrae 与Costa (2000) 在总结了行为遗传学、父子关系、人格结构、动物特性和个体差异纵向稳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指出人格特质具有内源性,在个体发展的一生中,个体的人格特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人格特质的进化心理学研究进化理论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都遵循着生物进化的法则,是进化产生了人类这一独特的物种。
因此,人类必定与动物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言,与人类最为接近的是许多灵长目动物,尤其是类人猿,二者存在着相似的生理、心理特征,人类具有的人格特质也能够在一些灵长目动物身上找到雏形。
A. H.Buss (1988 ,1997) 列出了七种人类与灵长目动物共有的特质,它们是活动水平、恐惧、冲动、社会性、教养、攻击性和支配性。
前三个特质与机体能量的激活有关,后四个特质具有社会属性。
由于人类还具有发达的大脑、高度发展的认知能力、相对漫长的童年期、更加广阔的社会环境,这使得人类又有别于其他物种。
与灵长目动物共有七种特质在人类身上更加精细化。
语言的使用为活动水平和攻击性特质赋予了新的内容,人类是唯一能使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戏弄、贬损、威胁和表达负性情感的生灵。
人类也唯一会对可能出现的事物和事件产生恐惧感。
我们具有的冲动性则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同时,作计划和决定的过程也带上了冲动性的色彩。
社会性在人类物种身上体现得益发明显,我们要工作、学习、参加体育运动和各种社会活动,会对妇女、儿童、老人、伤残病人表示同情,会对成就、权力地位有所看重和追求。
除此以外,人类还独具自尊、自我意识和自控的特征,这些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
进化心理学家(如D. M. Buss 等人) 则认为,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有利于解决我们面临的生存和种族繁衍问题。
比如,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对于人类的择偶行为显得分外重要,公正性、宜人性则利于维持群体的存在和活动。
“大五”人格模型的应用“大五”模型的五种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
这一系统简洁的模型在社会心理学与组织心理学及心理学的其他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 如对于人才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一) “大五”与人才测评在过去几十年中, 相当多的人接受使用能力测验选拔员工, 对人才进行测评。
然而, 近年来, 在工业与组织行为心理学领域中, 人格测验开始成为人才选拔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研究者们开始广泛采用人格测验, 尤其是采用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的人格测验进行人员的选聘、评价和人力资源发展工作。
心理学者认为人格主要与人们选择的职业类型及在该行业中的业绩表现有关。
每个人的人格特点都不同, 确实存在着某些特定类型的人更适合于做某些特定工作, 并且比其他人在该行业中表现得更好。
Costa 认为, 外向性和开放性是职业与工业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例如, 根据五因素模型, 外向性与销售等职业呈正相关。
外倾者销售员比内倾者销售员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好。
因为销售业需要更加善于社交的技能, 会使用不同的人际策略的人。
再如, 艺术这种职业与开放性有关, 一般对新经验高度开放者比此特质方面低倾者更偏好于艺术, 且表现也更佳。
这是由于高度开放者的兴更广泛, 好奇心更强, 也更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 心理学者研究了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与工作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Barrick 和Mount 的元分析包括117个效标关联效度, 其中的主要效标包括上级评价、培训成绩和人事数据, 并选取五类职务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责任意识”能有效预测所有职业群体的工作绩效和所有效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