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亲水性有机溶剂:MeOH、EtOH、Me2CO等
亲脂性有机溶剂:CHCl3、Et2O、Ben、Et2OAc
水(H2O) 甲醇(MeOH)
常用溶剂极性
乙醇(EtOH)
极性大
丙酮(Me2CO) 正丁醇(n-BuOH)
乙酸乙酯(EtOAc) 乙醚(Et2O) 氯仿(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CCl4) 正己烷≈石油醚(Pet.et)
乳化层分离出,长时 间放置
加热破坏乳化层 用滤纸自然过滤
逆流分溶法(CCD)
液滴逆流色谱(DCCC) 液滴逆流色谱
沉淀法
有效成分 + 沉淀剂
杂质
有效成分 杂质溶解 杂质 有效成分溶解
水/醇法(除去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沉淀剂:乙醇 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水不溶性杂质)
醇/醚法(沉淀皂苷成分与脂溶性杂质分离)
100 >β>10 则10~12次分离
β≤2
100次以上分离
β≈1
KA≈ KB,两者性质及其相近无法分离
分离因子β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萃取条件选择:
在一定温度下,两种溶液 不互溶,振摇分层 若所要成分为亲水性物质
水 弱亲水性有机溶剂
若所要成分为脂溶性物质
水 有机溶剂:氯仿、乙醚
乳化现象处理方法:
N + OH OMe
MeO MeO
OMe
N OMe OMe
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HO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极性分类
中性成分
强心苷、皂苷 (甾体)
酸性成分 黄酮、蒽醌、香豆素、 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 生物碱

探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探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探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天然药物是指从天然界中提取的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来自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天然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民间传统药物和现代药物研究中。

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复杂多样,本文将探究其中一些常见的化学成分。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碱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中。

目前已经发现约有10000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如镇痛、杀菌、抗癌等。

生物碱是一种天然产物,可以在化学合成中合成,但是天然源的生物碱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中。

2. 多糖多糖是指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多聚体化合物,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等自然来源进行提取。

多糖具有调节免疫、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理活性。

多糖分子具有多种化学结构,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是中药和民间传统药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3. 苷苷是一种糖类分子,含有氧原子和核苷酸类似的结构,如腺苷、鸟苷、肌苷等。

苷存在于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很多生理作用,如增强记忆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等。

苷可以作为天然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或辅助成分应用于现代药物研究中。

4.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柑橘、白藜芦醇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炎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学多样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用应用选择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

5. 生物活性多肽生物活性多肽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蛋白质,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中。

生物活性多肽具有生物活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可以作为肿瘤治疗、免疫调节、止痛等方面的药物。

综上所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不同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和药物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化合物。

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天然药物具有来源广泛、成分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首先,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之一是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是通过物质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多种技术。

紫外可见光谱能够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和发射特性,从而确定其组成。

红外光谱则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通过观察物质在红外区域的振动和吸收来确定其官能团。

核磁共振光谱则可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质谱则可以通过测量物质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电荷比来确定其相对含量和分子量。

其次,还有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是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样品中各个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气相色谱是通过样品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实现分离的。

液相色谱则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液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行为来实现分离。

离子色谱则是通过样品中各组分与载体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来实现分离。

色谱分析方法能够提供物质组分的分离和定量,从而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是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化学分析的一种技术。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包括电解、电位滴定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电解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使物质电离或还原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位滴定则是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推断物质的分析浓度。

电化学传感器则是通过检测物质与电极的电流或电位变化来实现对物质分析的定量或定性。

最后,还有一种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是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是一种测量物质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和质量流量分析法等。

质谱是通过测量物质分子或原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其相对质量和相对含量。

质量流量分析法则是通过测量气体或液体样品中的质量流量来推断其成分和浓度。

综上所述,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具有多种多样的技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的。

化妆品中的原料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化妆品中的原料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化妆品中的原料与化学成分的研究化妆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用它来美化自己的外貌和保养皮肤。

然而,我们也应该知道化妆品中的原料和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环境的。

一、化妆品中的常见成分许多化妆品品牌往往使用相同的常见成分,例如脂肪酸酯、矿物油、香精和防腐剂等。

这些成分的使用是为了改善产品的稠度、光泽度或为其添加新的香味,以在市场上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然而,这些成分有时也会引发争议。

例如,矿物油在过度使用时可能会阻塞毛孔并导致痤疮。

香精也可能会引发皮肤敏感和过敏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它们的使用和安全性。

二、化妆品中的天然成分随着消费者对天然产品的偏好不断增加,化妆品品牌也开始使用天然成分来取代传统的化学成分。

例如,蜂蜜、燕麦和植物油等成分都被证明有助于改善肌肤健康。

然而,即使是天然成分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些植物产生过敏反应,或者某些天然成分可能会与其他成分反应并导致肌肤不适。

因此,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天然成分也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测试。

三、新兴化妆品成分由于不断发展的技术和研究,化妆品中常见的成分正在不断更新。

例如,一些品牌现在使用的抗氧化剂、脱氧核糖核酸(DNA)修复和肽等新兴成分可以产生更好的抗衰老和保湿效果。

然而,新兴成分的研究也需要时间和资源,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我们购买化妆品之前,需要认真了解其成分清单,并尽可能选择那些已经经过严格测试的品牌。

四、化妆品成分的环境影响化妆品中使用的成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还会影响环境。

例如,一些成分可能会污染水源、影响野生动物或导致土地污染。

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它们的环境影响。

需要选择那些尽可能低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结论:总之,化妆品中的原料和化学成分的研究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深入了解我们所使用的化妆品的成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是指对物质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实验之一,用于确认物质的性质、检测成分的含量和纯度,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一、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法:火焰试验法是通过观察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来确定其成分。

根据火焰颜色的不同,可以判断出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或其它特定的成分。

例如,钠离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的光,因此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钠离子的存在。

2.气体的鉴定方法:气体的鉴定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确定其成分。

例如,氧气能使一根点燃的木条继续燃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测氧气的存在。

二、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所含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滴定剂的准确浓度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来确定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或化合物中所含的酸或碱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含量。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与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比,在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和终点的观察都是确定滴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利用碘滴定法可以测定物质中含有的亚硝酸钠的含量。

3.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溶液吸收或透过光线的程度来定量测定其中的成分。

该方法基于光的吸收特性,利用物质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

常见的光度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

4.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势作用下产生溶液或固体中的电流差异来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恒电流电位法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电流、电势和电荷浓度等电化学参数来实现对物质的分析。

总结起来,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观察物质的特性来确定其成分,而定量分析则通过测量物质中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其浓度。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关键课题。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中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中药有多种药效,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理。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钱乙。

钱乙是一位药学家和中药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的成分分析和药物研究。

他提出了“以药材考察药性,以药性考察药物”这一观点,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在中医学领域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那时起,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领域。

现在,化学成分分析已成为研究中药的一项基本方法。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通过对药材、药方、药物等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检测,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药效。

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生物碱、酚类、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和多糖等。

这些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药效的基础。

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可以发挥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病毒、抗氧化、抗菌、降糖、降脂等。

因此,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可以更好地评估其药效和疗效,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采用多种技术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准确的分离和鉴定,同时可以找到新的活性成分,并对现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之一,能够对中药中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高效分离。

UHPLC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峰容量的分析结果,并能实现多成分同时分析。

通过该技术,可以对多种复杂中药进行分析,如冬虫夏草、三七、石韦等。

在质谱技术方面,飞行时间质谱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并能够对中药提取物中的低浓度成分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因此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同的药品中准确鉴定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并可作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依据。

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对于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针对这些成分的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

1. 蛋白质分析方法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在食品中的含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西方印迹法等。

2. 脂肪分析方法脂肪是食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脂肪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3. 糖类分析方法糖类在食品中常常用来增加甜度和口感,但是糖类的含量过多会引起人体的健康问题。

糖类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等。

4. 维生素分析方法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但是很容易被光波、氧气、加热等条件影响降解失效。

针对维生素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等。

二、食品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对于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 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

通过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光学或电磁波谱学特性进行检测,比如光谱带的出现或消失等,从而得到成分信息。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以食品中化学成分的电学性质为特征的检测方法,包括电位法、电化学发光法、电化学阻抗法等。

通过测量食品中化学成分的电学性质变化来判断其含量和质量。

3. 色谱法色谱法是基于化学物质在色谱柱中吸附、分离、扩散和再生的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等。

常常用于食品中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4.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利用免疫反应作为分析伸手的化学分析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一、引言化学成分分析报告是对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汇报。

本报告旨在对所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样品信息•样品名称:待分析样品A•样品来源:某化工公司•样品编号:001•分析日期:2022年9月1日三、分析方法1. 样品准备样品A经过粉碎、过筛等处理,得到粒径均匀的颗粒样品。

2. 样品分析样品A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了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元素分析首先,对样品A进行了元素分析,使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样品A主要含有以下元素:•碳(C)含量:20%•氧(O)含量:40%•氮(N)含量:10%•硫(S)含量:5%•钙(Ca)含量:15%•铁(Fe)含量:10%(2) 功能性成分分析接着,对样品A的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仪(IR)和核磁共振仪(NMR)的测试,得到了以下结论:•样品A中含有苯环结构和羧基官能团,可能具有酸性物质的特性。

•样品A中还发现了醇和醚官能团,可能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3.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样品A是一种具有一定酸性和溶解性的化合物。

2.样品A中含有较高的碳、氧和钙含量,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性有关。

3.样品A中的苯环结构和羧基官能团可能是其酸性的来源,这对于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报告,我们对样品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描述。

结果表明样品A具有一定的酸性和溶解性,含有较高的碳、氧和钙含量。

对样品中苯环结构和羧基官能团的发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附录附录部分包括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的相关参数等信息,以便于读者对实验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1. 仪器设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红外光谱仪(IR)•核磁共振仪(NMR)2. 分析方法•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功能性成分分析: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NMR)五、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20).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45(2), 78-92.[2] Li, L., Wang, S., & Zhang, H. (2019). Functional group analysis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y Letters, 52(3), 168-180.。

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中药对于人类健康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中药的成分相对于西药来说更为复杂,且每种草药之间的成分和作用也十分不同。

在现代科学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是指原始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这种研究利用了多种现代化学技术,例如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技术,用以检测和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

这些研究发现,中药化学成分的种类非常丰富,而且这些成分大多数都是天然产生的有机物,例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挥发油等。

这些有机物含有氢、氧、氮、硫和磷等基本元素,它们的结构存在多种变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物种。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药化学成分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可以在人体内发挥特定的药理作用。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体现在机体的各个层面,例如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

为了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以验证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药理作用。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对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中药中含有许多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化学成分。

例如,中药中的黄酮类、多糖、生物碱和挥发油等,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等。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不同中药化学成分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为我们了解中药的药理机制提供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们也是探索中药药理作用的深层次原因,推动中药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应用前景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被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

许多研究已证明,中药化学成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草药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草药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草药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治疗作用,一直备受世界瞩目。

在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和生物活性研究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的深入研究对于发现新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1. 中草药化学成分中草药化学成分是中药的独特特点和基础,它主要来源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

中草药的特殊药效和丰富的物质基础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有关。

目前,已经分离出的中草药化学成分有数万种,其中少部分为特异性成分,多数是各种多酚类、生物碱类、萜类以及黄酮类和苷类等化合物。

在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中,不仅要考虑化学结构,还要关注其组成、分布、变化、提取和纯化等方面。

2. 生物活性研究生物活性研究是指考察中草药对生命体系产生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研究方法。

中草药的生物活性具有多样性,例如抗炎、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等。

中草药的生物活性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研究中草药的生物活性,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学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中草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中草药的药效作用与其所含有的特定化学成分相关。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其次生代谢物,牵涉到多种化学类别。

这些物质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物活性,并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

与此同时,尚有许多未知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需要继续加强研究以发现新型药物。

4. 中草药成分与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草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及其对中草药药理学的支持,使中草药在临床治疗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机构也相继发布了关于中药的相关政策文件,以规范和促进中草药的发展。

总之,中草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讨中草药的药理学、发现新型药物、保护传统文化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提取或分离物 ↓溶于选择的溶剂,加热成饱和溶液,过滤
溶液 ↓放置(冷藏)析晶,过滤
粗结晶 ↓重复上述操作(重结晶) 结晶
4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选择结晶溶剂的原则是: 对要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 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 另外要求结晶溶剂不与待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沸点较低、易挥发; 无毒或毒性很小。 选择溶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
31
32
r为纸层色谱定数。当色谱滤纸湿重(W湿)为 干重(W干)的1.5倍时,r=2。设A、B两种 (或两组)物质的Rf值分别为Rfa及Rfb,则
其中Rfa>Rfb 据此,可用PC选择设计液.液萃取分离物 质的最佳方案
33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6.液一液分配柱色谱 逆流分溶法分离物质在分液漏斗中或Craig逆流分 溶仪中进行时,前者手工操作,比较费时;后者因 仪器自身的问题,在振摇时容易引起破损及漏液, 又因溶剂消耗量大,振摇过程中又易于乳化,故现 在已很少应用,多改用其它装置。如将两相溶剂中 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填 充在色谱管中,然后加入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另一 相溶剂(流动相)冲洗色谱柱。这样,物质同样可在 两相溶剂中相对作逆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断进 行动态分配而得以分离。这种方法称之为液.液分 配柱色谱法。
37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根据烃基(-R)长度为乙基(-C2H5)还是辛 基(-C8H17)或十八烷基(-C18 H37),分别命 名为RP(reverse phase)-2、RP-8及RP-18。
常见的方法有: 简单的液.液萃取法、 逆流分溶法 (CCD)、 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鸦片中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了吗啡 青霉菌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得到了青霉 素 解热静痛药阿司匹林首先发现于一种杨树 降压药利血平首先来自萝芙木 对牛胰腺分泌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获得了 胰岛素 长春碱、紫杉醇等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长春碱、紫杉醇等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导致了一系列抗癌药物的出现
n-BuOH, Me2CO, EtOH, MeOH,H2O
极性?亲酯性、亲水性? 极性?亲酯性、亲水性?
3. 溶剂法: (1)溶剂的选择 溶剂法: )
石油醚: ◆ 石油醚:脱脂 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 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 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各种苷元 正丁醇: ◆ 正丁醇:苷 乙醇、甲醇:蛋白、 ◆ 乙醇、甲醇:蛋白、多糖以外的各类成分 ◆ 水:苷、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糖 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 分研究方法
一、提取(extract)
1. 升华法 2. 水蒸汽蒸馏法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
3. 溶剂法 石油醚、 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 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水 petroleum ether, C6H6 , Et2O, CHCl3 , EtOAc,
小结: 小结:
一、吸附色谱 硅胶、氧化铝、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 二、分配色谱 正相、 正相、反相 三、凝胶色谱 Sephadex G、 Sephadex LH-20 、 四、离子交换色谱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 原理?溶剂系统?适合分离的化合物?洗脱顺序? 原理?溶剂系统?适合分离的化合物?洗脱顺序?
4. 盐析法 黄连素 盐析法—黄连素 5. 制备衍生物法:生物碱(盐)、皂苷 制备衍生物法:生物碱( )、皂苷 (次级苷、乙酰化物等) 次级苷、乙酰化物等) 6. 透析法 蛋白及多糖纯化 透析法—蛋白及多糖纯化 7. 吸附法 8.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9. 色谱法

化学成分研究

化学成分研究

化学成分研究化学成分研究是针对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其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化学成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从而为我们开发新材料、改进工业生产、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化学成分研究首先需要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工作。

样品可以是天然物质,如植物、动物、矿物等,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采集样品的方法包括从自然环境中取得,或者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制备。

将样品处理成可进行分析的形式,通常需要进行研磨、溶解、过滤等步骤,以便提取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物质的组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光谱、色谱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物质中的元素、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结构。

例如,质谱技术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相对丰度和分子结构;光谱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样品中分子的振动、旋转和电子跃迁等行为;色谱技术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得到化学成分的信息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样品的特性来制定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天然物质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尝试合成类似结构的化合物,并进行活性比较。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的开发提供潜在候选化合物,为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化学成分研究对于工业生产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化学成分,可以找到适合特定应用的材料,并优化其性能和工艺。

此外,通过研究材料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可以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导电性、热导性等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材料的需求。

另外,化学成分研究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和监测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可以评估和控制环境质量,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化学成分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研究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药的疗效源自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发挥着药理学效应。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化学成分与活性成分的研究情况,以及它们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是指在中药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多糖、酚类化合物、皂苷、萜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是中药药效的基础。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

有研究表明,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例如,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罂粟中的吗啡是一种重要的镇痛药物。

2. 多糖多糖是中药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例如,阿胶中的阿胶多糖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灵芝中的灵芝多糖则具有抗肿瘤活性。

3. 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作用。

例如,山楂中的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薄荷中的薄荷醇则可用于缓解胃痛等症状。

4. 皂苷皂苷是一类具有两性溶解性的天然化合物,在中药中广泛存在。

研究发现,皂苷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等作用。

例如,当归中的当归苷具有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5.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舒张血管等作用。

例如,青蒿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的萜类化合物;薰衣草中的薰衣草酮具有镇静和抗菌作用。

二、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是指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发挥药理学效应的化学成分。

活性成分的研究对于理解中药的药效机制和指导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为了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科学家们采用了各种提取与分离技术。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水萃取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方便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识别和分析化学物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每种化学物质都由不同的元素组成,而元素又有不同的特性。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特性,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的光谱或谱图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

二、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1.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中各个元素的分子量和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的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质谱法可以对样品进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适用于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状态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核自旋的共振频率和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核磁共振法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详细信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3.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红外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物质中的化学键和功能团在红外光谱中会产生特征性的吸收峰,通过分析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4.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化学物质中特定的官能团或电子跃迁能够引起特定波长光的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三、化学成分分析的应用化学成分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药物研发与药品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通过分析药物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优化药物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中药学相关研究方向

中药学相关研究方向

中药学相关研究方向中药学研究方向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性质、功效以及中药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中药学的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学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对中药学的研究者们有所启发。

1. 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药理效应的基础,而中药的复杂性往往使化学成分的研究变得困难。

因此,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分离、鉴定和结构解析,可以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相互作用,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2. 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医药的疗效是通过改变人体内部环境来发挥作用的。

因此,深入研究中药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重要。

这包括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以及对蛋白质、酶等生物分子的调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3. 中药的药效评价研究:中药的药效评价是中药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设定合理的实验设计,采用相关的指标评价方法,对中药的药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可以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材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残留农药和重金属含量测定等,可以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质量保证。

5. 中药的药物研发研究: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资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化学结构,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化学结构。

因此,研发中药和中药复方成为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合理设计、筛选和优化,可以获得具有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的中药新药。

6. 中药的药物代谢研究:中药作为一种低毒、多靶点的药物,其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药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酶参与的反应,可以阐明中药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7.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研究:中药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是中药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将中药治疗和现代医学疗法相结合,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1. 红花的组成成分红花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芳香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甲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芳醛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非氨基酸类化合物、非糖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质。

2. 红花的化学性质研究红花的化学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组成及其特性上。

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有机物质具有营养价值,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此外,红花中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物质,如磷、钙、铁等,这些无机物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营养。

此外,红花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谷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可以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红花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3. 红花的营养成分分析红花的营养成分分析显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磷、钾、锌、锰等多种营养成分。

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眼睛,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钙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铁有助于血液的形成,磷可以帮助肌肉发育,钾可以帮助调节体液,锌可以帮助新陈代谢,锰有助于激素的分泌。

此外,红花还含有多种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4. 红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红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其中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黄酮、花青素等。

研究发现,红花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防止脂质过氧化,从而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红花中的多酚和黄酮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自由基的形成,防止细胞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红花中的花青素也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形成,阻止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细胞损伤。

化学成分研究

化学成分研究

化学成分研究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化学成分研究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说这化学成分啊,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惊喜。

咱平时用的东西,吃的食物,哪一样离得开化学成分的参与呢?就好比盐吧,那可是咱生活中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东西了。

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由钠和氯这两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呢!没有盐,咱做的菜能有味道吗?能吃得下饭吗?这不就像一部戏没有主角,那还怎么演下去呀!再说说水,这看似普通的玩意儿,其实也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呀。

咱每天都得喝它,没有水,人还能活吗?这水就像是生命的源泉,滋养着我们。

说到这里,我想起以前我还好奇过,为啥有些东西能燃烧,有些就不能呢?后来才知道,这也跟化学成分有关系呢!有些物质里面含有的化学成分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燃烧,而有些就比较“淡定”啦。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化学成分研究,咱能知道这些吗?能利用这些知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吗?那肯定不能啊!这化学成分研究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无数未知的大门。

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化学成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我们穿的衣服,到用的各种物品,甚至我们的身体本身,都充满了各种化学成分。

比如说,咱身体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可都是重要的化学成分呀。

研究化学成分可不容易啊,就像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找出口。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一旦有了新的发现,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是没法形容。

这化学成分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说不定哪天一个新的化学成分的发现,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呢!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化学成分研究真的是非常重要且有趣的事情。

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它,支持它,说不定未来我们还能从这里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这就是我对化学成分研究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2-26作者简介:李丹(1979-),女(蒙古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吴立军(1945-),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Tel :(024)23843711-3330,E -mail :Wulijun -111@ho tmail .co m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4)05-0346-03苦参的化学成分李 丹,左海军,高慧媛,吴立军(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苦参(Sophora f lavescens A it )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的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苦参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

结果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2个紫檀素类化合物、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酚酸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

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Ⅰ)、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酸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Ⅱ)、芒柄花黄素(for -mono netin ,Ⅲ)、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 benzoic acid ,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Ⅴ)。

结论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苦参;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波谱分析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

近年来国内外较为重视苦参的研究[1]。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其次还含有二烷基色原酮、醌类和三萜皂苷[2]。

其中生物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槐根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

药理实验证明苦参碱有利尿作用;氧化苦参碱对3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都有一定保护作用[3],并且和槐定碱对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和苦参碱又有明显的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苦参总黄酮也有抗心律失常[3]的作用。

苦参酮和苦参啶为cAM P 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2]。

总之,苦参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作者主要对苦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1H -NM R 、13C -NM R 、HM QC 、HM BC 、1H -1H COSY 、DEPT )确定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

1 材料1.1 药品与试剂药品:苦参干燥根,购于沈阳中街同仁堂药房,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孙启时教授鉴定。

试剂:色谱用试剂均为色谱纯,均购于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μm ),均为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仪器恒温水浴锅:DK —98—1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GCMS —QP5050A 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生产;Agilent 1100series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SL )[1100型离子阱质谱仪(S L ),美国Agilent 公司];Bruker IFS —55型红外光谱测定仪;Bruker —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TMS 为内标);Yanaco M P —S3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2 提取方法 将苦参根(3kg )水煎煮3次,分别为4、2、1h 。

再用80%(φ)乙醇沉淀至醇的体积比为60%(φ),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水浴蒸干至浓浸膏约586g 。

取其中约453g ,用蒸馏水加热使溶解,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其中氯仿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并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反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5~8号合并,15mg ,氯仿-甲醇(V ∶V =100∶2)]、Ⅲ[13~21号合并,10mg ,氯仿-甲醇(V ∶V =100∶2)]。

又将苦参根(5kg )用95%(φ)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 ,用上述方法萃取,将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以氯仿-甲醇第21卷第5期2004年9月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 niversityV ol .21 No .5Sep .2004p .346DOI :10.14066/j .cn ki .cn21-1349/r .2004.05.007混合溶剂进行梯度洗脱,部分流份合并继续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Ⅱ(46~58号合并,9mg,100∶5~100∶6)、Ⅴ[40mg,氯仿-甲醇(V∶V=100∶1)]。

部分流份合并又以氯仿-丙酮梯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Ⅳ[32~38号合并, 40mg,氯仿-丙酮(V∶V=30∶1)]。

3 结构鉴定化合物Ⅰ,无色针状结晶(甲醇),FeCl3显色反应呈阳性,紫外灯(254nm)下为紫红色暗斑, mp180~181℃[4]。

其部分1H-NM R(DMSO-d6,300MHz)数据为δ:在低场区,9.64(1H,s, C3-OH)、7.24(1H,d,J=8.3H z,C1-H)、6.46 (1H,brd,J=8.3H z,C2-H)、6.97(1H,s,C7-H)、6.52(1H,s,C10-H)、5.51(1H,d,J=6.4H z,C11a-H)、5.91、5.95(2H,d,J=10.8Hz,-O-CH2-O-);在高场区,3.55~3.62(1H,m,C6-H X)、4.23(1H,d,J=7.2Hz,C6-H Y)、3.55~3.62 (1H,m,C6a-H)。

13C-NM R数据见表1。

根据1H-NM R和13C-NM R信号推测该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即高丽槐素[5,6],并与文献报道的碳谱数据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高丽槐素。

其结构见图1。

Table1 The13C-NMR data of compo undⅠandⅡN oδCCompoundⅠCompoundⅡAg lycone C-1132.1131.9 C-2109.7110.4 C-3158.8158.2 C-4102.9104.1 C-4a156.4156.2 C-665.865.9 C-6a~40~40 C-6b118.5118.3 C-7105.4105.4 C-8141.1141.2 C-9147.5147.6 C-1093.393.4 C-10a153.8153.7 C-11a78.077.7 C-11b111.5114.3 -O-CH2-O-101.1101.1 Suger 1′99.9 6′63.4 C=O170.3 CH320.6Fig.1 The structure of compo undⅠ 化合物Ⅱ,无色针状结晶(甲醇),M olish反应阳性,mp223~225℃。

正ESI-MS除给出其511 [M+Na]峰外,还观测到413、305、229、185的碎片峰。

在1H-NM R(DMSO-d6,300M Hz)中,低场区给出了5个质子信号,其中δ7.37(1H,d,J =8.5Hz,C1-H),δ6.68(1H,dd,J=2.3、8.5Hz,C2-H)和δ6.54(1H,d,J=2.3Hz,C4-H)组成明显的ABX偶合系统。

说明该化合物含有1,3,4三取代的苯环;另外2个质子δ6.98(1H, s)和δ6.55(1H,s)可能为1、2、4、5四取代苯环上的质子信号。

δ4.90(1H,d,J=7.26Hz)为葡萄糖的端基质子信号,其偶合常数提示该葡萄糖为β构型。

高场区δ1.98(3H,s)为甲基的质子信号。

在13C-NM R(DMSO-d6,75MH z)谱中可以见到23个碳信号,但结合HMQC谱,可以推断出在溶剂峰中还存在一个碳信号,所以该化合物应有24个碳。

其中δ170.3为羰基信号,δ20.6可能为连有羰基的甲基信号。

δ158.2~104.1之间有11个芳香碳信号,而在δ60~80之间有7个连氧碳信号,结合HMQC谱知δ99.9为葡萄糖的端基碳信号。

除了葡萄糖端基碳外的5个碳信号和一个乙酰基外还有16个碳信号,与亚甲二氧基紫檀素,即高丽槐素的母核相符。

δ63.4的碳信号可能是葡萄糖6位被乙酰化后向低场移2~3个化学位移单位所致。

在HM QC和HM BC 谱中,又进一步确定δ1.98的质子是δ20.6碳上的质子。

且此碳和δ170.3的羰基碳分别与葡萄糖6位的质子有远程相关,再次证明葡萄糖6位被乙酰化。

再结合DEPT谱和1H-1H COS Y谱,对碳、氢信号进一步归属,并与文献报道的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酸酯(trifolirhizin6′-monoacetate)的1H-NMR数据[7]相对照,鉴定出该化合物的结构(见图2)。

其13C-NMR数据列于表1中。

化合物Ⅲ,无色针状结晶(甲醇),mp262~264℃[2,4]。

盐酸-镁粉反应现象不明显。

FeCl3显色反应呈阳性,示有酚羟基。

在1H-NM R (DMSO-d6,300MHz)中,质子δ7.96(1H,d,J= 8.6Hz)、6.93(1H,dd,J=8.6Hz and2.2Hz)和347第5期李 丹等:苦参的化学成分  Fig .2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Ⅱ6.86(1H ,d ,J =2.2Hz )构成明显的ABX 偶合系统。

δ3.78(3H ,s )为甲氧基质子信号,另外,分析δ7.50(2H ,d ,J =8.7Hz )和δ6.98(2H ,d ,J =8.7Hz )可能是1,4取代苯环构成的AA ′BB ′偶合系统。

根据异黄酮类化合物的H -2是作为一个单峰出现在比一般芳香质子较低的磁场区(δ7.60~7.80),且当用DMSO -d 6作溶剂时,该信号移到δ8.50~8.70处,故推断该化合物在δ8.32(1H ,s )的质子信号可能是异黄酮类化合物的2位质子信号,又根据2′,6′位质子向高场移动(即由δ7.70~7.90移至δ7.20~7.50)进一步证明该化合物为异黄酮类化合物。

再结合13C -NM R 谱数据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见图3,与文献对照为芒柄花黄素[4]。

 Fig .3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Ⅲ 化合物Ⅳ,白色针状结晶(丙酮),mp 230~231℃,溴甲酚绿显色为阳性,示结构中存在羧基,FeCl 3显色为阳性,示结构中存在酚羟基。

由GC -MS 测得分子碎片为154、136、121、108、95、80、44初步可以推测出该化合物可能是2,4-二羟基苯甲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