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电生理检查.ppt

合集下载

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

I AVF V1 HRA HBE CS7-8 CS5-6 CS3-4 CS1-2 RV
慢径路消融后检测
电生理检查目的及流程
评测心脏传导系统的侵入性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埋藏式器械治疗的疗效。
常用刺激流程: 先心室起搏,S1S1刺激,分级递增至VA呈再心房起搏,S1S1刺激,分级递增至AV呈2:1阻滞,再S1S2刺激至 右房不应期。
室房传导2:1阻滞
S2经过房室结逆传
I AVF V1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RV
S2显示左侧旁路
心房刺激可能的表现形式: 1、A、B型预激 2、递减性房室传导 3、前传“跳跃”现象, 即房室结双径路 4、房速、房扑、及房颤 的诱发,室速诱发
S2表现为完全预激
消融后,重复同样操作。 有时可利用异丙肾上腺素,ATP辅助检测。
心脏电生理检查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及目的
记录自身心律或起搏心律时心内的电活动 分析房室传导系统、心房和心室的电生理特征 推理判断,对心律失常作出正确诊断
电生理检查目的
研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选择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筛选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为介入性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
心房刺激-文氏现象
I AVF V1 HRA
HBE CS7-8 CS5-6 CS3-4 CS1-2
心房程序刺激诱发SVT
I AVF V1 HRA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心房S1S2刺激,出现AH跳跃
I AVF V1 HRA HBE CS7-8 CS5-6 CS3-4 CS1-2 RV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程序刺激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程序刺激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程序刺激课件
目录
• 心内电生理检查概述 • 准备工作 •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 • 刺激程序及方法 •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解读 • 心内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及价值 • 心内电生理检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心内电生理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和 心律失常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协助判断心脏病变部 位和程度
肢体电极放置
在肢体上确定3个电极点,分别为左臂(Fz)、右臂(Rz)和左腿(Pz)。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前准备
确保患者身体干燥,避免使用化 妆品和金属物品,以免干扰信号 采集。
信号采集过程
连接好所有电极,确保信号线缆 正确连接,然后打开信号采集设 备,开始采集心内电信号。
数据处理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去噪 、滤波等处理,以去除干 扰和噪声。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和可 能的风险,并获得知情同意。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设备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仪 器和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电
监护仪、刺激仪等。
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 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为患者连接好心电图电极和导线 ,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
性。
早搏刺激
模拟心脏早搏波形,常用于诱 发心律失常。
晚搏刺激
模拟心脏晚搏波形,常用于检 测药物治疗效果。
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超过正常阈值的刺激强度,可引起心 肌收缩和传导系统反应。
阈下刺激
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强度,通常用于 观察传导系统的传导功能。
刺激频率
低频刺激
低于正常心率的刺激频率,常用于观察传导系统的传导功能 。

临床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临床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部位 :
6
常见电生理现象
递减传导 房室结双径传导 心房偏心激动 心房预激 心室重复反应 心动过速诱发带 心动过速拖带

7
递减传导
频率依赖性传导时间延长 周期依赖性传导时间延长 正常AV和VA传导特点 多数慢旁导显示递减传导

8
S1S1:350ms
S1S1:280ms
9
AP递减传导
S1S2 : 340ms S1S2 : 280ms
10
房室结双径传导
异常房室传导现象 AVNRT的电生理基础 心房S1S2刺激显示AH跃增50ms或以上 影响因素 刺激部位 S1S1周期 药物

11
HRA S1S2刺激显示AH跃增
12
S1S1刺激显示AV跃增并诱发AVNRT
18
AVNRT : 无心房预激
19
AVRT : 心房预激
20Βιβλιοθήκη 心室重复反应心室程控刺激引起的短阵心室连续激动 HPS折返是主要类型 部分为心室局部微折返

21
HPS折返
22
心室局部折返
23
心动过速诱发带

诱发心动过速的临界性刺激范围
24
心动过速拖带
25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血管造影机 专用电极导管 多导生理记录仪 多功能刺激仪

4
电生理检查方法
血管穿刺部位及途径 心腔置管部位 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心脏刺激部位及方法

5
程控刺激方式及分析
HRA LRA CS LA RVA RVOT LV 刺激方式 : S1-S1 S1-S2-Sn 药物试验 : Atropine Iso ATP(Adenosine)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

结果解读与报告
结果解读
医生根据电信号分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异常,并确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报告出具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出具报告,报告中包括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建议等信 息。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注
04
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心内电生理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评估心脏电功能以及指导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如心悸、 胸闷、晕厥等,以及需要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指导治疗的疾病,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均适用心内电生理检 查。
VS
风险
心内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因此 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是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时 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出现血 管损伤、心肌损伤等情况,但发生率较低 。
患者准备与术后护理
患者准备
在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前,患者需要完善相 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情 绪。对于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先 进行相关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心内电 生理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过
03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以及心电图检查结 果,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术前准备
医生会告知患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如饮食、药物使用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护士会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备皮、消毒等。
导管植入
导管选择
指导起搏器植入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以确定最合适的起搏器植入位置和参数, 确保起搏器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起搏器功能测试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以对已经植入的起搏器进行功能测试,确 保其正常工作。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ppt课件

异常波形分析
对于异常波形,如ST段抬 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需 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动态变化
对比不同时间点的心电图 ,观察波形变化,有助于 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
05
心电图的发展趋势
心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结合
通过同步检测,更准确地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心电图与MRI结合
长期随访评估
心电图可以用于长期随访评估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04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心电图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 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禁忌症
心电图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于严 重电解质紊乱、严重心力衰竭等患者 需谨慎操作。
心电图的正确操作方法
01
02
心电图的自动化解读技术
自动化心律失常识别
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分类心律失常,提高诊断效率。
心电图特征提取与疾病预测
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电图分析,能够预测心脏疾病的风险,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的组成要素
总结词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组成。
详细描述
心电图由一系列波形组成,每个波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 程,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U波则是心室内 膜电位变化的反映。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总结词
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包括标准导联、加压单极导联和特殊导联。
03
04
检查前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避免 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连接电极
按照标准12导联体系连接电 极,确保电极位置准确无误。

第二版电生理检查-医学课件

第二版电生理检查-医学课件
✓ 查体:步行入室。双手掌面、双足底针刺觉过敏。 四肢近端肌力4级;双手握拳不能,仅可屈指,双拇 短展肌力量1级,双分指并指力量明显下降,右侧4 、5指不能并拢;双下肢远端肌力4级。右膝腱反射 减弱,余生理反射均未引出。
节段神经传导
分别在神经干上进行多点刺激(微移
技术/inching技术),以确定神经损
查体:神志清,言语利,右手桡侧3指掌面针刺觉下降,双 侧拇短展肌萎缩,双侧屈拇不能,余双上肢及双下肢肌力5 级。双侧生理反射对称正常引出,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双 侧phalen征阴性,双侧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阴性。
传导一般只做末端神经的传导 根据需要向近端做
针肌电图选择有代表性的肌肉
软组织劳损能被检测吗?
电生理检查可以检测所 有神经的功能

做得较少
是不是周围神经的 所有部分都能被检测?
这种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 呈T型分为两支,因此,称假单极神经元。其中一支 突起细长,伸向周围,称周围突,能感受刺激并 将冲动传向胞体;另一分支伸向中枢,称中枢突, 将冲动传给另一个神经元。脑、脊神经节中的初 级感觉神经元属于此类。
是不是神经一损伤就能被检测到?
是不是神经一损伤就能被检测到?
肌电图检查结果正常
报告背后的涵义?
其他可能: ✓ 病情较轻 ✓ 神经位置较深,技术难度
主要内容
肌电图室简介 检查指征 电生理报告简介 电生理基础知识 电生理报告解读
检查申请单
女性,56岁 主诉:双手麻木五年余,发现大鱼际萎缩数月
主要内容
肌电图室简介 检查指征 电生理报告简介 电生理基础知识 电生理报告解读
电生理基本检测内容
常用的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
神经传导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平静呼吸
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平 静呼吸,避免深呼吸或
憋气。
配合医生操作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检 查,如需要改变体位或 进行某些动作时,应积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意义,如P波、QRS波群、T 波等,以及它们在心肌缺血/梗死时的变化。
诊断要点
总结心肌缺血/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要点,如ST段抬高或压 低、T波倒置等。
心律失常案例剖析
案例介绍
展示一份典型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包括心率、节律等方面 的异常。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变化,如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 等,以及它们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表现与解读 • 异常心电图识别与诊断意义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这些 特性共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 功能。
检查前准备工作建议
保持安静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饮食刺激,以确 保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
去除金属物品
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手表等物品,避免对 心电图结果产生干扰。
穿着宽松舒适
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或化 纤衣物,以减少静电干扰。
提前预约并了解检查流程
提前与医院或检查中心预约,了解检查流程 和相关注意事项。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或P波后无QRS波群。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缺血表现。
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易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 等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病 理性Q波等。
瓣膜性心脏病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1 2
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扩 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但长期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 室肥大。
《心电图》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 常见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录
• 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注意事项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及作用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作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 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 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等。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2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稳定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给出 诊断意见。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建议及时与上级 医师或心电图专家会诊。
THANK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正常 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
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 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心电图诊断》课件

《心电图诊断》课件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
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以及其在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阐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如 房颤、室性早搏等,以及其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析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肥厚型 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在诊 断中的意义。
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患者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进行心电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进行远程诊 断。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时间成本。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心电图的采集与记录规范
心电图采集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 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 行电极安放和信号采集 。
导联系统的意义
通过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 动,从而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顶端尖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的除极过程,肌的复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对称,顶端圆钝。
02 心电图的解读与诊断
如心包炎、心脏瓣膜病等的心电图特 征和诊断方法。
0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 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电生理心脏解剖PPT课件

电生理心脏解剖PPT课件

分泌激素
心脏分泌心钠素、内皮素 等激素,参与调节血压、 血容量和水盐代谢等生理 过程。
电生理心脏解剖的重要性
01
心脏电生理是心脏正常搏动的关键
心脏的电信号通过心肌细胞的传导和兴奋,产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02
心脏电生理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电信号的异常引起的,了解电生理心脏解剖有助于
脏起搏器植入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较为 持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其操作 复杂、风险较高,需要在有经 验的医生操作下进行,同时手
术费用相对较高。
06
电生理心脏解剖研究进展
心脏再生医学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 胞,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
基因治疗
电生理心脏解剖ppt课件
• 电生理心脏解剖概述 • 电生理心脏解剖基础知识 • 电生理心脏解剖结构 • 电生理心脏疾病 • 电生理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电生理心脏解剖研究进展
01
电生理心脏解剖概述
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中部,呈倒置的圆锥形, 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 室。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风险较低,对于一些轻 症病例具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一些电生理心脏疾病,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 法。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肌缺血药 物等。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其疗效不持久,需要长期服用 ,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电生理心脏疾 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方法。 常见的手术包括导管消融、心
03
电生理心脏解剖结构
心房解剖结构

心电图ppt课件完整版

心电图ppt课件完整版
心房颤动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
– 递减传导
• 随着刺激频率的加快,传导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传 导阻滞-文氏现象
– 向心性分布
• 以间隔部为中心的兴奋扩散方式
记录的心内信号及向心性传导
希氏束电图
•记录整个传导通道,心房,希氏束和心室。 •引导作用,防止误消融希氏束。 •位置在三间瓣环,间隔部位。 •了解阻断点,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做起搏器
拖带刺激-以较心动过速更快的频率起搏,起搏停
止后心动过速未终止,恢复到本身固有的频率称之 为拖带。
其主要用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机制。最常见快速心律 失常的机制是折返(功能性或解剖性),现在电解 剖标测技术可清楚看出心动过速是局灶或折返性, 此技术出现前,常用手段为拖带。
完整电生理检查步骤
1 • 基础间期测量 2 • 窦房结功能检查 3 • 心房刺激 4 • 心室刺激
经房室结前向传导的递减特征
刺激技术
➢刺激单位:频率和间期(或周长)(两者呈反
比关系) 例如:起搏周长400ms,指起搏频率为 60000/400=150次/ 分
➢刺激强度和脉宽:
绝大多数电生理实验室采用起搏阈值的2~4倍 (单位:mA或V)的刺激强度和1~2ms的刺激脉 宽
刺激方法:
1. 直接刺激(S1S1):固定频率或周长进行起搏 刺激,时间可长可短
2. 早搏刺激(S1S2或
S1S2S3等):在一固定数目 的刺激后引入一周长较短的 刺激(一般8+1)
S1 S1 S1 S1 S1 S2 S1 S1 S1 S1 S2 S3
3. Ramps刺激:通常采用频率递增或间期递减刺激
4. RS2刺激:在感知自身心率4~8次后发放查实验室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和
消融治疗时,习惯先从心室做程序电刺激,如果室房逆传呈偏心型,则 说明房室旁路的存在。

心脏电生理PPT共44页

心脏电生理PPT共44页
• 以逐渐增快的频率起搏心房,A-H,A-RB间 期可逐渐延长,或出现Wenckebach周期;AN可延长和仅有不显著延长
希氏束、右束支 与房室结波的鉴别(2)
• H-V为35~55ms,H-RB30ms • 希氏束起搏
– 在多个导联上QRS和T波的时限和 形态与窦律一致
– 刺激信号至V波=H-V间期
不应期测定的影响因素
– 刺激的电流强度: 刺激强度增大,心房心室不应期缩短
– 起搏周长: 心房、希-蒲系统和心室随起搏周长
缩短ERP也缩短 房室结随起搏周长的缩短,ERP反
而延长
程序刺激的应用(2)
• 房室、室房传导顺序的测定 前向传导:高右房希氏束左右束支 左、右心室 左心房 逆向传导:心室希氏束邻近心房、 冠状窦右、左心房
之一处 – 逆钟向旋转导管 – 见导管上下跳动将导管送入
希氏束电图
• 在希氏束记录到位于A波与V波之间 的电位
• 电位呈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 • H波时限10~25毫秒
希氏束、右束支 与房室结波的鉴别(1)
• 时限:房室结波50ms,希氏束10~25ms,右 束支10ms
• 频速、振幅:房室结波低频低振幅。希氏束 和右束支呈高频高振幅,为快速上升的尖耸 波
间,平均60~130ms。(易受植物神经因素
影响)
心内传导间期(2)
• H间期:自希氏束电位起始点至该电位 的终止点。代表希氏束内传导时间,平 均10~25ms
• H-V间期:自希氏束起始点至体表心电 图QRS波的最早起始处。代表希-浦系统 内的传导时间,平均35~55ms
程序刺激的方法
• 程序刺激:为进行电生理检查而事先设 定的刺激方式
程序刺激的应用(3)
• 房室结传导功能检查 I型反应:随S1S1逐渐缩短,A-H逐渐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希氏束电图中的时间间期
③H间期:自希氏束电位起始点至该电位的终止点。 代表希氏束内传导时间,平均10~25ms。
④H-V间期:自希氏束起始点至体表心电图QRS波 的最早起始处。代表希-浦系统内的传导时间,平 均35~55ms。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希氏束电图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①希氏束电图记录是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基础。 测定房室传导的不应期,心内膜标测以及程序
意义,不仅提供某些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的重要 心内电图,对指导定位左侧旁道预激综合征的消 融靶点具有其它位置心内电图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腔内电图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1、HRA 高右房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2、希氏束电图
电极导管在希氏束位置可记录到三个相对 独立的波形,位于心房A波与心室V波之间的电 位,电位呈快速的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 H波时限10~25ms。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适应征
1.诊断性应用
(1)窦房结功能评定 (2)房室与室内阻滞: (3)心动过速:①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伴有
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差;②心动过速发作不频繁, 需作详尽的诊断性检查;③宽QRS心动过速,常 规检查对明确诊断有困难。 (4)不明原因的晕厥,考虑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 源性晕厥。
(4)心电生理检查适应征
3.判断预后 通过电生理检查确定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
电生理导管室(EP Lab)
设备 – X线机 – 多导电生理记录仪(三维标测系统) – 刺激仪 – 射频消融仪 – 监护抢救设备:除颤仪、监护仪、麻醉机等 – 耗材:电生理导管、连线、鞘等 人员:医生、技师、护士、(麻醉师) 患者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3、CS 冠状窦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4、RVA 右室心尖部
标准导管放置
心脏程序电刺激
心脏程序电刺激
心脏程序电刺激是采用预先设定的电刺激方 案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它被称为“开启 心律失常诊断的钥匙”。
正确的选择心脏程序刺激方案,标准化地操 作对心脏电生理检查至关重要。
心脏程序电刺激方案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是将多根电极导管经静脉
和或动脉途径进入心脏不同部位,记录自身心 律和程序电刺激情况下的心腔内局部电活动以 及诱发心律失常。记录心内心电图、标测心电 图藉以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用于窦房结、房 室结功能评价,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室上性 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 动、心室颤动等的研究,确诊复杂心律失常和 指导其治疗。
3.短阵快速刺激:用比被检查者的心率快30次/分 的频率快速起搏10~20次,用于终止快速心律失 常。
4.成串刺激:由几组短促、快速的刺激脉冲组成。
常用的电极导管入路
图A 血管路径
图B 穿间隔路径
电极导管放置
(1)右心房:常选高位右房 (2)右心室:右室心尖部是常选的电极导管放置
部位。 (3)左心房:经未闭卵圆孔、房间隔缺损或房间
隔穿刺方法 (4)左心室:一般,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需要
左心室置入电极导管。 (5)希氏束:一般经静脉,从右心腔内记录。 (5)冠状窦:冠状窦置管在心内标测中具有重要
HIS 希氏束电图
希 束 电 图 的 测 定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希氏束电图中的时间间期
①P-A间期:从心电图上最早P波起始点至希氏束电 图上A波起始点。代表右房内传导时间,平均 40ms。
②A-H间期:自房间隔下部经房室结至希氏束的传 导时间。在希氏束电图上自A波最早点至希氏束 电位起始处。代表房室结的传导时间,平均60~ 130ms。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导管技术
1.电极导管
电极导管是心腔内电生理检查中的必不可少
的工具,用于记录心腔内各部位的心内电图,提 供心内电信息。电极导管成人常规使用5-7F(直 径1.67-2.33mm),长度可分为105、120、125 等规格。目前电极的数目及电极间距已发展成多 种类型与规格,视用途不同,一般置有2-20个环 状电极,电极间距最常用为5-10mm。特殊用途 的网状电极最多可达128个电极。
1.分级递增刺激:较被检查者基础心率快10~20 次/分的频率起搏,每次起搏30~60s。间隔1~2 分钟,频率递增10~20次/分进入下一次循环,直 至心脏某部位达有效不应期或出现最长的窦房结 恢复时间。
2.连续递增刺激:用较低的频率起搏,而后逐渐 增加起搏频率,保持1:1 起搏夺获,直至心脏某 部位达有效不应期。此种刺激方式可减轻超速抑 制的影响,常用于不应期测定。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适应征
2.治疗性应用
(1)评估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的指征(如起搏器植 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植入、射频消融术 等);
(2)作为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前必须的检查步 骤,心内膜标测确定心动过速的起源与机制,定 位导管消融的靶点,指导导管消融的消融策略
(3)评价心动过速非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评定 抗心律失常器械对心动过速的识别与终止功能;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希氏束电图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③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 判断激动起源于室上还是心室。宽QRS波群心
动过速时,希氏束电图可确切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 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室性心动过速。前者在V波 之前有H波,后者则没有H波,或即使前面有H波, 其H-V间期也较其他下传搏动的H-V间期为短。另 外,H-V间期缩短应注意旁路预激心室。
刺激区别不同异位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等都必 须同时有希氏束图。
②判定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 P-A间期延长说明传导障碍位于心房内;A-H
间期延长表明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H波增宽或 分裂为H、H'两个成分表明希氏束内传导阻滞; H-V间期延长表明传导阻滞位于HIS束、或左右束 支,或左右束支的分支水平。
希氏束电图是心内电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 份。电生理检查中房室传导功能的检查以及房 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均需依靠希氏束电图, 鉴别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旁路所致的阵发性室 上性心动过速时HIS束电图不可缺少,并且,电 极导管纪录的HIS束电图反过来表明电极导管所 处的HIS的位置,对消融时避开希氏束具有重要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