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9ed043c471fe910ef12df8fa.png)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Radiologic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cedure for industrial X-raydetectionGBZ150-2002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T17150-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为准确实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保障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工作人员及探伤场所相关联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起草了这一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以便统一监测的项目、方法和周期,成为上述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配套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规范性是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永康。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及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使用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17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3 总则3.1 监测目的本标准根据GBZ117的要求,确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和有关检查的项目、方法和周期,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3.2 监测仪器3.2.1 监测仪器检定用于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监测的仪器,每年至少由法定计量部门检定一次,并取得合格使用证明书。
有效期内的监测仪器经可能涉及计量刻度的重大维修后,必须重新进行检定。
3.2.2 监测仪器性能要求用于监测散漏辐射的仪器应具备下列主要性能:a)最小量程0~10μGy·h-1;b)能量响应30~500keV±30%;c)读数响应时间小于15s。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5ccb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b.png)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措施。
放射性物质在工业探伤中被广泛应用,但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护,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定和执行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需要明确规定放射性物质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对于不同的放射性物质,其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定。
同时,还需要规定放射性物质的存储、运输和处理方式,确保其安全使用和管理。
其次,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需要规定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此外,还需要规定操作规程,包括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事故应急处理等,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工业探伤操作。
另外,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还需要规定设备和场所的防护要求。
对于放射性物质的使用设备,需要具备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密封性能、辐射屏蔽、远程操作等,以减少辐射泄漏的可能性。
同时,工作场所也需要符合一定的防护要求,如通风设施、辐射监测装置、紧急救援设备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最后,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需要规定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排放要求。
对于放射性物质的监测,需要定期对工作场所和周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还需要规定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标准和排放监测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是保障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促进工业探伤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因此,各个工业企业和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点探讨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d5e514bb307e87101f6968b.png)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点探讨戴瑜1,张斌2,赵福祥2(1、江苏省辐射环境保护咨询中心,南京,210019;2、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南京,210019)摘要:固定式X射线探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职业卫生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以下简称GBZ117-2006)为主要使用的技术标准与评价依据之一。
针对固定式X射线探伤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探伤房曝光室的屋顶、通风孔、电缆管口以及防护门等辐射防护薄弱环节,从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方面展开讨论,对GBZ117-2006提出完善与细化的建议。
关键词:《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天空反散射;漏射线;补充细化中图分类号:X828文章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2-5360(2013)02-0000-00收稿日期:2012-06-27 修回日期:作者简介: 戴瑜(1982—),女,河南信阳人,现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工业X射线探伤的环境影响评价概述江苏省是核技术应用项目大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辐射工作单位每年也以近10%的速度递增[1]。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通过分析核技术应用项目建成运行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辐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2]。
通过对核技术应用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加强辐射管理,保证核技术应用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预防放射性污染,减少辐射事故,消除辐射环境的潜在危害以及保障人体健康、改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3]。
工业X射线探伤为Ⅱ类射线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项目类型之一,在锅炉压力容器及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属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从业人员数量也较多。
基于以上原因,工业X射线探伤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也是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最常见的项目。
根据探伤的场所,工业X射线探伤分为固定式X射线探伤和移动式X 射线探伤。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解读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c9b76e1aa00b52acfc7ca7e.png)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解读一、标准的重要意义射线探伤(又称工业无损探伤)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和造船等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
X射线探伤作业方式有固定式和移动式X射线探伤。
前者是被检物体在专用探伤室内进行X 射线透照检查,探伤室的防护墙具有一定屏蔽射线的作用。
后者是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探伤装置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对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防护条件较复杂。
使用单位视被检物体的类别、规格等工作条件选择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X射线探伤作业。
工业X射线探伤使用的曝光条件相对较高,管电压可达数百千伏、管电流一般使用5毫安,其辐射输出剂量较大,人员若接受主射线束的照射会引起急性辐射损伤,特别是移动探伤作业,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和附近公众接受较高的辐射剂量。
随着工业的发展,从事探伤的人员越来越多,涉及的探伤场所也越来越多,因此出台该标准以规范X射线探伤作业的放射防护、监督与管理,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辐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我国机械、石油、化工、冶金与造船等工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标准修订的相关背景情况本标准是为适应工业探伤技术的发展和辐射防护新要求,规范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防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标准对《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进行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SSG(Specific Safety Guide)-11《Radiation Safety in Industrial Radiography》(2011)的相关内容。
同时在相关条文中也引用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的相关内容。
GBZ 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GBZ 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8b370f79563c1ec5da7133.png)
ICS 13.100 GBZ C57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职 业 卫 生 标 准GBZ 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for industrial X-ray detection2002-04-08发布 2002-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目 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5 X射线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6 放射防护监测附录A(资料性附录) X射线防护材料半值层附录B(规范性附录) X射线现场作业控制区与管理区的确定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6357-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第4~6章和附录B是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丹东仪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协铭、贺国栋、邓大平、邱玉会等。
本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 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和探伤作业场所及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X-ray defect detecting in the room for special use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abb4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7.png)
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
在进行X射线探伤时,我们必须要重视防护标准,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旨在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辐射防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工业X 射线探伤必须符合一定的防护标准,包括设备防护、场所防护、个人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对于X射线探伤设备的防护,我们需要确保设备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此外,对于X射线探伤场所的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工作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辐射警示标识,并且必须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
对于工作场所的布局和防护措施也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周围环境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会受到辐射的影响。
在个人防护方面,操作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具,包括防护服、
手套、护目镜等。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且定期接受相关的辐射防护培训,以提高对辐射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总的来说,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是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标准和规定,才能有效地预防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重视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确保工作过程中
的安全和健康。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96a85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2.png)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导言工业X射线探伤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应用也伴随着一定的辐射危害。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46c5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a.png)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汽车制造、管道建设等领域。
然而,X射线具有一定的放射危害性,因此在进行X 射线探伤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首先,对于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放射卫生防护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以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另外,操作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放射卫生检测,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业X射线探伤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安全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设备本身不会存在辐射泄漏的风险。
在进行X射线探伤时,必须设置专门的辐射区域,并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以防止辐射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另外,工业X射线探伤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辐射警示标识,警示周围人员注意辐射风险,并且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
对于周围环境,必须进行定期的环境辐射监测,确保X射线探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此外,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还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记录。
对于每次X射线探伤作业,必须记录操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以便及时评估操作人员的辐射暴露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探伤设备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设备的辐射剂量不会超出安全标准。
总的来说,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保障X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有效地保护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X射线探伤作业的顺利进行。
希望所有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的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共同维护好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7e411e8ad51f01dc281f1b1.png)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Radiologic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procedure for industrial X-raydetectionGBZ/T150-2002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T17150-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为准确实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保障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工作人员及探伤场所相关联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起草了这一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以便统一监测的项目、方法和周期,成为上述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配套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规范性是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永康。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及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使用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17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3 总则3.1 监测目的本标准根据GBZ117的要求,确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和有关检查的项目、方法和周期,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3.2 监测仪器3.2.1 监测仪器检定用于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放射防护监测的仪器,每年至少由法定计量部门检定一次,并取得合格使用证明书。
有效期内的监测仪器经可能涉及计量刻度的重大维修后,必须重新进行检定。
3.2.2 监测仪器性能要求用于监测散漏辐射的仪器应具备下列主要性能:a)最小量程0~10μGy·h-1;b)能量响应30~500keV±30%;c)读数响应时间小于15s。
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
![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86611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9.png)
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
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见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安全检测领域。
然而,X射线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和遵守相应的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首先,X射线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辐射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了解X射线辐射的危害性以及防护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处理程序。
其次,工作场所需要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辐射警示标识、辐射防护屏障、个人防护用具等。
X射线设备应设置在封闭的专用区域内,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
工作人员在操作X射线设备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具,如铅衣、铅手套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另外,定期的环境辐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最小化。
除了以上的具体措施外,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和设备特点进行细化和完善。
不同类型的X射线设备可能存在不同的辐射特点和防护要求,因此在制定和执行防护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情况和实际需求,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的来说,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护标准,并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才能有效降低X射线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确保X射线探伤工作的安全进行。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X射线探伤防护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2002年放射卫生标准一览表
![2002年放射卫生标准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ac7e1eea6294dd88d0d26baa.png)
2002年放射卫生标准一览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部分,74项)一.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对照表),共43项GBZ 113-2002 ( GB 9662-88)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4-2002 (GB 16354-1996 ) 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15-2002 (GB 16355-1996)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 116-2002 (GB 16356-1996)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7-2002 (GB 16357-1996) 工业Χ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18-2002 (GB 16358-199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 119-2002 (GB 16359-199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2 (GB 16360-1996 )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 (GB 16364-1996 )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2-2002 (GB 16365-199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3-2002 (GB 16366-1996 )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 (GB 16367-1996 )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5-2002 (GB 16368-1996)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6-2002 (GB 16369-1996 )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 (GB 17060-1997 ) Χ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8-2002 (GB 5294-2001)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02 新发布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2002 (GB 8279-2001)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1-2002 (GB 18464-2001 ) 医用Χ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2-2002 (GB 18465-2001 )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2002 ( W S 2-1996 )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4-2002 (W S 179-1999 )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5-2002 (W S 180-1999) 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 (W S 181-1999)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生防护标准GBZ 137-2002 (W S/T 85-1999)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8-2002 (W S/T 190-1999 ) 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 139-2002 新发布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40-2002 新发布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 141-2002 新发布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2-2002 (GB 8922-88 )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 143-2002 新发布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 144-2002 (GB 11712-89)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5-2002 新发布个人胶片剂量计GBZ/T 146-2002 新发布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T 147-2002 (GB 16363-1996) 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 148-2002 新发布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Z/T 149-2002 (W S/T 74-1996)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 150-2002 (GB/T 17150-1997) 工业Χ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 151-2002 (GB/T 16135-1995)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GBZ/T 152-2002 (GB/T 16136-1995)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T 153-2002 (GB/T 16138-1995)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Z/T 154-2002 (GB/T 16144-1995)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 155-2002 (GB/T 16147-1995)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二.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共31项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肤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代替GB 4792-84和GB8703-88) 注:2002-10-08批准,2003-04-01实施,目前尚未印刷出版。
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dc0ad05fbfc77da269b14f.png)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industrial X-ray detectionGBZ117-2002前言本标准第4-6章和附录B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6357-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丹东仪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协铭、贺国栋、邓大平、邱玉会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和探伤作业场所及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X-ray defect detecting in the room for special use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2 X射线现场探伤X-ray defect detecting on-the-spot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 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3 探伤室defect detecting room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4 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4.1 防护技术要求4.1.1 X射线管头4.1.1.1 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装置管头组装体应能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加以锁紧。
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5ef6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4.png)
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然而,X射线的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对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X射线的辐射特性、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才能够进行X射线探伤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以减少辐射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其次,工业X射线探伤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同时,工作场所必须设置明确的辐射区域和非辐射区域,对辐射区域进行标识和隔离,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在辐射区域内,必须配备辐射剂量监测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不超出安全标准。
另外,工业X射线探伤操作必须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和辐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下。
同时,工作场所必须配备紧急停机装置和紧急救援设备,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停止辐射源的工作并进行紧急救援。
最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执行必须由专业的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于违反标准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的处理和追责,以确保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严格执行。
总之,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执行。
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设备维护、操作规范和监督检查,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X射线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确保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的安全进行。
【解读新标准】《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
![【解读新标准】《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https://img.taocdn.com/s3/m/b71ea21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2.png)
【解读新标准】《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
▪来不及解释了,快关注我就对了▪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辐射安全与防护”推送的资讯,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点击本页面左上角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然后点击下一个页面右上角的“…”,就可以设为星标了。
解读
GBZ 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和GBZ 175—2006《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项标准自颁布以来,对提高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水平、降低工业射线探伤放射事故的发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放射防护标准的修订,以及工业射线探伤技术的改进,上述标准已难以满足对工业射线探伤的放射防护要求,为方便监督管理部门、探伤从业人员以及监测评价等相关人员使用,对上述3项标准进行整合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更改了探伤机放射防护性能的要求;
(2)增加了“使用单位放射防护要求”;
(3)更改了控制区距离的估算;
(4)将放射防护要求场所相关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更改为周围剂量当量率;
(5)删除γ探伤机性能验收检测内容;
(6)删除管道爬行探伤装置、γ探伤机快门形式的示意图。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12b53fabf242336c1fb95e70.png)
500
0.31
3.6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测试位置示意图
B.1与X射
线管轴垂直的测试平面
B.2与X
射线管轴平行的测试平面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17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3总则
3.1监测目的
为准确实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
标准》,保障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工作人员及探伤场所相关联人员的健康与安
全,起草了这一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以便统一监测的项
目、方法和周期,成为上述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配套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规范性是附录。
>200
<5
4.2X射线探伤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查
对X射线探伤装置进行监测时,应对装置的下列辐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
a)X射线管头组装体是否能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锁紧。
b)X射线管头组装体是否安装了限束装置。
c)X射线管出束口孔径是否不大于额定最大有用线束射出所需尺寸。
d)X射线管套上是否具有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型号及序号;X射线管的额
正在使用的专用探伤室,每年至少1次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
5.1.4结果评价
探伤室周围非放射工作人员居留侧辐射水平应不大于2.5μ Gy·h-1。放
射工作人员居留侧辐射水平应不大于25μ Gy·h-1。
用人单位应注意X射线无损检测的卫生防护
![用人单位应注意X射线无损检测的卫生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df4cd32fc4ffe473368abc8.png)
用人单位应注意X射线无损检测的卫生防护X射线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莹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用等特征。
根据特性工业上用于探伤检测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情况:医学上用于特征:通过透视、摄片、照射等手段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客进行诊断及治疗工作。
因此,X射线在工业及医学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是,X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体无大损害,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系统方面的病变。
因此做好X射线的卫生防护工作是医务工作者至关重大的研究课题。
本文就工业X射线探伤的卫生防护,医用X射线正确使用及防护以及X射线辐射可能引发的临床症状及诊断进行了分述。
目的是减少和避免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使其发挥更好效能。
关键词:应重视X射线的卫生防护X射线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维•康•伦琴1885年发现的,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莹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
根据其穿透力强的特性,工业上用于探伤检测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情况;医学上用于透视检查肉眼所看不到的人体内部器官,如心、肝、肾、肺等;根据摄影作用的特性,可使X线胶片感光、显影,用于X线的拍片检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还通过X射线的生物效应对各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
但是,X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多少而定。
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身无损害,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病变。
1、工业X射线探伤的卫生防护(1)职业危害主要职业危害是,作业人员受到大剂量X剂线的外照射后,可能引起外照射放射病。
特别是当机器发生故障,自动控制失灵,作业人员必须用手制动安全轮,使辐射源复位;操作室防护屏蔽厚度不够或有裂缝;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定未能有效利用防护设备;在上述情况下极易使作业人员患放射病。
(2)卫生防护措施①在工作中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使用量,降低辐射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industrial X-ray detection
GBZ117-2002
前言
本标准第4-6章和附录B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6357-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丹东仪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协铭、贺国栋、邓大平、邱玉会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和探伤作业场所及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 X-ray defect detecting in the room for special use
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2 X射线现场探伤 X-ray defect detecting on-the-spot
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使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探伤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3.3 探伤室 defect detecting room
放置X射线装置和被检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并具有一定屏蔽射线作用的照射室。
4 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4.1 防护技术要求
4.1.1 X射线管头
4.1.1.1 移动式或固定式的X射线装置管头组装体应能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加以锁紧。
4.1.1.2 X射线管头应安装有限束装置。
4.1.1.3 X射线管头窗口孔径不得大于额定最大有用线束射出所需尺寸。
4.1.1.4 X射线管头必须具有如下标志: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型号及顺序编号;
c)X射线管的额定管电压、额定管电流;
d)焦点的位置;
e)出厂日期。
4.1.2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
X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
动能率应符合如下要求:
4.1.3.1 控制器必须安设X射线管电压的通或断、X射线管电压与管电流和照射时间显示装置。
4.1.3.2 工作在固定的管电压或固定的管电流的X射线装置必须在控制器上安设标明管电压或管电流的数值。
4.1.3.3 控制器必须安设高压接通的外部报警或指示装置。
4.1.4 连接电缆
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装置,控制器与X射线管头或高压发生器的连接电缆不得短于20m。
4.1.5 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应注明X射线装置的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与防护性能。
4.2 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试条件
a)X射线管头窗口的最大有用线束截面积用10个半值层的吸收材料进行屏蔽,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b)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用剂量率仪测定以焦点为球心半径1m球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是100cm,面积上的平均测量值;
c)漏射线监测误差应小于30%。
4.3 验收规则
4.3.1 X射线装置的防护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应由生产单位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放射卫生防护监督部门抽验。
4.3.2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
a)新产品或老产品砖厂投产前;
b)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c)间隔一年以上再投产时;
d)产品的设计、工艺或材料有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防护性能时。
a)与d)型式试验应有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
型式试验结果均应送该机构备案。
5 X射线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5.1 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
5.1.1 专用探伤室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的放射安全,探伤室必须与操作室分开。
5.1.2 探伤室屏蔽设计应充分考虑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和范围、装置的工作负荷及室外情况,确保室外人员年有效剂量小于其相应的限值。
5.1.3 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相同,并安装门-机联锁安全装置和照射信号指示器,必须在门关闭后X射线装置才能进行透照检查。
5.1.4 探伤室的窗口必须避开有用线束的照射方向,并应具有同侧墙的屏蔽防护性能。
5.2 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
5.2.1 进行透照检查时,必须考虑控制器与X射线管和被检物体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以保证探伤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剂量限值,并应达到可以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5.2.2 进行透照检查时,可将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OμGy·h-1以上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特殊情况参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控制区边界上必须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示标识,探伤作业人员应在边界外操作,否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5.2.3 进行透照检查时,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μGy·h-1以上的范围内可划为管理区,在其边界上必须设警示标识,如信号灯、铃、警戒绳,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尚应注意控制在管理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成员。
6 放射防护监测
6.1必须加强对现场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6.2 专用探伤室建成后必须进行验收监测,当工作条件变动时应注意进行场所监测。
6.3 现场探伤的工作条件和现场变动时,必须进行场所监测,并验证确定的控制区和管理区。
附录A: X射线防护材料半值层(资料性附录)
A.1 宽X射线束屏蔽材料的近似半值层
见表A.1。
表A.1 铅和混凝土的宽X射线束的近似半值层
附录B: X射线现场探伤作业控制区与管理区的确定(规范性附录) B.1 把控制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定为4OμGy·h-1,是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三(15mSv)和每周实际开机时间为7.5h惟算的。
如果每周实际开机时间t大于7.5h,控制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应按下式计算:
K=300/t ………………………………………(B.1)
式中: K—控制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μGy·h-1;
t—每周实际开机时间,h
300—15mSv平均分配到每年50周的数值,即300μSv。
同时,管理区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也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