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6)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一、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我校高效课堂的五环教学法:趣、放、展、升、拓,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一、情景导入:(趣)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竹子吗?你们还记得关于“竹”的有关成语故事吗?2、品味“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

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

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

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

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

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它的人文主题是:抒发、坚定志向与心愿。

这首诗写竹即写人,学文即学志,学托物可言志,学气节和风骨。

教学目标1.品悟竹之姿、竹之志,感悟气节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2.结合诗人生平、拓展阅读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地读,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中意蕴。

2.品析关键词“咬、立、千磨万击”,理解竹之姿、竹之志。

3.对比竹、人的命运与历练,拓展阅读诗人写竹作品,感受诗人借竹写志,寓意深长。

教学基本过程一、“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课前暖场(3-5分钟)暖场内容:(梅、兰、竹、菊的古诗诵读)1. 刚才同学们温习了我们学过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句,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梅的什么品质?预设1:坚强、谦虚。

(它是是最坚韧的花。

)预设2:高洁。

(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

)2. 读着读着你读出了兰的什么品格?预设1:廉洁、质朴。

(它不为黑暗污垢所染。

)(它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预设2:清逸。

(它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3. 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菊的什么精神?预设:坚强。

(不畏严寒、迎霜斗雪。

)4.你们猜猜竹代表什么?(PPT出示:?)预设:生说各种答案。

生1:坚韧挺拔。

(它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生2:奋发向上。

(竹虽有节,却不止步。

)(暑尽寒来,它仍绿荫葱葱。

)生3:简约淳朴。

(素面朝天,保持本色。

)生4:高风亮节。

(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

)生5:刚正不阿。

(不畏权势、不逢迎、不偏私。

)生6:专心致志。

(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打,它始终“咬定青山”。

)正直:虽不粗壮、但却正直。

无私奉献:它全身上下都是宝,竹杆可以做成竹椅、凉席等。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竹石》一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竹石》,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意。

4.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竹石》,教师巡回指导。

6.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等方面,对《竹石》进行鉴赏。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和人文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作者:郑燮4. 诗意: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

5. 鉴赏:修辞、意象、情感。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竹石》。

2. 摘抄《竹石》中的佳句,进行欣赏。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竹石》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竹石》一诗,使学生了解其作者郑燮,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意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意解析:意境、情感4. 诗歌鉴赏:韵律、节奏、意象七、作业设计1. 背诵《竹石》一诗。

2. 结合诗意,发挥想象,为《竹石》一诗绘制一幅插图。

3. 搜集郑燮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欣赏,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本节课通过讲解《竹石》一诗,使学生了解了作者郑燮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了诗意,感受了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背诵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小结: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

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10 古诗三首 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 古诗三首 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竹石》这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竹石》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

2.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 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4. 诗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竹石》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竹石》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竹石》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

3.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诗歌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诗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竹石》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歌背景:清代诗人,以竹、石为主题,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4. 诗歌解析:意象、意境、情感5. 诗歌朗读:韵律美6. 诗歌讨论:哲理、人生感悟7. 写作练习:创意写作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竹石》,并默写生字词。

2. 选做题:以《竹石》为灵感,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一、巧用教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趣为先,兴趣作为学生认知环节的首要元素,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对诗词内容充满兴趣或者说充满期待的基础上,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学活动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前导入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竹石》的时候,课前展示了美丽的竹海风景图,竹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坚韧不拔,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同学们学习兴趣倍增。

二、强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类文学创作中,通常是有感而发,或为历史事件,或为个人遭遇,而这就是我们诗词教学中所称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讲述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体认作者的情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还要强化创作背景的介绍与分析。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意识,追求生本对话的个性旨归,拓展补充资料,紧扣诗歌借物喻人这一主题而归纳提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对话始终局限在教材上,难以满足学生认知发展的诉求。

因此,语文教学容量的要将更为广阔的阅读资源引入到学生的生命视界中,否则不管如何有效深入对话也难以弥补因为素材资源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素养的不足。

如《竹石》的作者郑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擅长兰竹石,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出身贫寒,魏征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

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

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即被人称为“狂”和“怪”。

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

出示这一文字资料与岩石中的竹子寻找共性。

让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对话不仅仅局限在古诗的表层文字,也不仅仅止步于诗歌所营造的事物描写,而是在资料的印证介入下实现由事物向本物的过渡,意蕴在不断丰厚,价值在不断提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竹石》,理解诗中“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东西南北风”等词。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导入、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花中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四君子图片,(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梅兰竹菊)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四君子?尤其是竹子以高洁的品质,成为文人墨客喜欢歌颂的对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竹子的古诗《竹石》。

板书课题:竹石清郑燮二.解诗题、知诗人1.讲解“燮”字的读音和结构,学生简介郑燮的资料。

2.点明《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设计意图:课件先出示《竹石图》,后出示古诗《竹石》,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三.读古诗、品韵味1.读准字音:指名读诗,强调读音:“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课件出示:“劲(jìn)”有“力气、精神、情绪、神情、态度、趣味”的意思。

例如:“使劲”“干劲”“拼劲”。

“劲(jìng)”在字典里的意思却是“坚强有力”,表示“坚强、坚挺、坚韧不拔”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读音)小结:古诗的学习,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通过选择解词,通过解词导读,体会古诗用词、读音的精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方法。

)2.读出节奏:听录音(设计意图:播放《竹石》的朗读视频,帮助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说节奏、练习读、个人读、集体读。

四.想诗境、悟诗情(一)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鼓励学生理解诗意。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竹石》与另外两首咏物诗《马诗》《石灰吟》一同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且位于两首诗之后。

本单元主题为“理想信念”,单元选文着重体现着文天祥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内涵。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竹的品格。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基于前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咏物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自主批注阅读学习古诗提供可能。

同时,六年级也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经验,能够较好地共同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为本节课学生自主发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感受咏物诗的三重境界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悟诗意、明诗志、晓文化,是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

我首先从诗歌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在整体性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知描写对象“竹”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资料,在落实本单元学法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咏物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此外,咏物诗承载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和人生格局。

所以,本节课我力图巧妙还原意象,破解学习咏物诗的三重境界,揭晓古诗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象,真正落实了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在学法上,我主要通过激励与引导,以读促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循序渐进地发现古诗的“竹格”“人格”与“文格”。

四、教学目标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明确竹子的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拓展资料,深入理解古诗情感内涵。

3.背诵古诗,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了解学习咏物诗的三重境界。

五、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在回味中梳理学习方法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班级通过释题了解了古诗题目的意思,又在读准字音和停顿的基础上共同探究理解了诗歌的大意。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竹子立场坚定、绝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了解诗人,联系他生平事迹体会他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抒发自己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不随波逐流的志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什么是题画诗是?在中国画的空白之处,常常会题上一首诗或词,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题画诗《竹石》【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诗歌1、读好诗题(大声读、干脆的读)2、了解作者(小视频)3、板桥先生一生只画兰、竹、石,那么这首题画诗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扎根在岩石缝里的竹子。

)4、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认认真真读上三遍:字音、节奏、韵味)三、百节长青之竹读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板桥先生的画中竹——1、指导朗读:咬定青山不放松A、“咬”一般形容什么?给人什么感觉?(牙齿咬,极为用力)B、“咬”多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时每刻丝毫不敢懈怠——)C、你仿佛看到了竹根怎样的画面?(抓紧泥土,读出这种坚定——)2、指导朗读:立根原在破岩中A、“破岩”是指什么?(破裂的岩石)为什么不长在完好的岩石上?B、你体会到竹子的生长环境如何?(艰苦恶劣)C、环境恶劣艰难,它只能?(立根,读出竹子的顽强——)3、指导朗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A、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不屈服于千磨万击,所以——不屈服于东西南北风,所以——B、除了风欺以外,这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日晒、雨淋、霜冻、雪压)忽然,一阵狂风怒吼着,这岩竹挺直了腰板大喊着——忽然,倾盆大雨直泻着,这岩竹抖落了浑身大雨仰天大笑着——一连几个月的干旱和毒辣日头,这岩竹忍耐着低吟着——无数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这岩竹独自屹立于山间,它总是暗暗鼓励自己——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处境多么艰难,它都保持自己的本色,那就是——C、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竹子的坚韧与顽强,再读《竹石》——(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出竹子的坚韧,男生读出竹子的顽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一、导入: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看,老师刚才画的画,你能帮这幅图配上个标题吗?为什么要这样标配?(岩竹,风中劲竹,岩中坚竹……)(想象丰富,贴题又有个性)2、此竹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竹的古诗。

二、解题知著。

1、咱看,这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此乃题画诗。

这个诗画皆绝的作者是谁?2、“燮”正音,记住写法。

3、分享搜集的相关资料。

(广开门路,搜集资料,感觉作者与我们很贴近)三、吟读流畅。

1、同学自读,字字落实读流畅。

2、老师也很享受诵读诗词的美妙滋味,老师也来读一读。

3、同学们,你们也再次尝试,把诗歌的美再次还原,包括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情感美。

4、自读、小组互读,互评。

四、赏诗赏画。

1、郑板桥把竹子画得栩栩如生,画竹也画魂,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最能画出石竹的灵魂来?“咬”3、这是一般的咬吗?为什么不是“伸、长、攀、抓……”?(牢牢、深深、狠狠、稳稳、紧紧、实实、用力……)4、用什么咬?(立根)为什么(破岩)?会怎样咬?(水分不足、泥土贫瘠、缺少养分、冰冷坚硬)竹的根须深深扎进断岩裂缝中,像锋利的鹰抓一般紧紧抓住岩石;像锋利的牙齿一般牢牢地咬住青山,像长出了吸盘一般狠狠地攀住岩层断面……5、跟这样一块岩石抗衡而生,我们能不佩服他的勇气、决心、胆量吗?品读6、但是,竹子要抗衡的,仅仅是生硬的岩石吗?(千磨万击)7、还包括哪些千磨万击?(狂风、冷雨、冰霜、寒雪、干旱、洪水、炙烤……)8、说话练习:石竹,生活在不确定中,可是、它已经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也不管遇到,它依然,茁壮成长。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重点通过层层质疑、拓展资源等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竹子的形神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竹子的品质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深入解读文本,透过过竹子的形象特点感悟作者的高傲风骨。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渗透写法1.欣赏《竹石》歌曲,交流从曲韵中感受到的竹子精神品质。

2.猜诗悟道,导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王冕的《墨梅》,表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立身之德。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元帅在借松树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气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郑思肖借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3.小结: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二、导入新课,解题定物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题画诗,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乾隆三十年春(1765年)72岁的郑板桥画下了这幅《竹石图》(多媒体出示),并用他自创的“六分半书”题写了这样的四句诗,你能试着读一读吗?2.学生试读古诗后,老师质疑,激发学生思考: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竹石》,老师有个疑问,这首诗究竟是写竹还是写石?插图也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请你图文结合,谈自己的看法。

3.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过程中提示学生“竹”和“燮”的写法)三、交流资料,初识作者1.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郑燮其人。

2.师补充资料,丰富学生对郑燮的感性认识:同学们,你看,这些竹子均出于郑燮之手,它们或深或浅,或密或疏,或高或低,或近或远皆不改其铮铮风骨;他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了画竹,他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四十年来,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成为诗书界奇才,因其书画总是以“板桥郑燮”署名,人称郑板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 竹石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竹石》。

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咬定”、“破”、“任尔”等,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坚韧不拔的品格,感受诗人在逆境中的顽强精神。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郑燮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竹石》;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难点:诗歌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如“咬定”、“破”、“任尔”等;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竹子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竹子的品质,引出课题。

2. 新授:介绍诗人郑燮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交流讨论诗句的含义。

3. 深入探究: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5. 朗读与背诵: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自读并尝试背诵。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课题:《竹石》2. 作者:郑燮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突出重点词语。

4. 诗歌意境:描绘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并默写古诗《竹石》。

2. 选做题:查找郑燮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赏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竹石》的意境和哲理,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达到预期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板书
设计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借物喻人立根原在破岩中。百折不挠
托物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顶天立地
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反思
1.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疯活跃,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进行,达到了拓展诗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2.不足: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足,今后在问题设置上,多下功夫,尽量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快作出反应。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2、表现谦虚的品格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3、赞扬坚忍不拔的毅力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
年 级

科目
语文
课时

主备课教师
课 题
竹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竹石的顽强和坚定的精神,以及诗人借竹自喻和自我激励的情感。
3.拓展诗歌的基础上,学习竹在古代诗歌中体现的不同意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诗歌引用,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8、象征爱情忠贞的湘妃竹
李商隐《湘江竹》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四、借诗送别情
学生送:畅所欲言:同学们我们在毕业之际,应用学过的或者平时积累的诗歌送给同学、老师或者学校。老师相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6)
《竹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品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强、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
体会诗中借物喻人,表露的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xiè)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课(配乐朗诵视频和音频)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激趣导入:
1.
展示图片:同学们,这几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事物?答:竹子,翠绿的竹子,高大挺拔的竹子……
2.展示竹子生长环境的图片,引出特别喜欢长在岩石中的竹子的诗人:郑燮
2.郑燮的个人简介:
(1)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2)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扬州八大怪之一…… (3)其一生经历丰富,风雨坎坷,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被保存下来流传于世,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开仓济民)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
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课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展示整首古诗。

二、学诗
1 这首诗既是题画诗,又是七言绝句。

欣赏配乐朗诵的视频。

2 学生谈一谈视频里的人朗诵的特点:有感情,节奏感强,有重读……
3 让学生跟着视频诵读这首诗。

让学生分别有感情得朗诵这首诗。

4 先来分析诗的前两句,扎根在岩石缝隙里的竹子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缺水,缺少养分,阳光不够充足等……)
5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性格)
6 根据课上的注解,让学生试着解释诗前两句的意思。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住一样立根:扎根生根破岩: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译:
竹子咬住青山决不放松,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的缝隙中。

7 展示图片,猜想这些长在岩石缝隙里的竹子还可能遇到什么自然灾害?(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出示诗的后两句,我们可以用诗中的两个词来形容: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8 尽管生长的条如此恶劣,但竹子仍然屹立不倒,可见其不向困难低头,坚韧不拔的特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任:任凭尔:你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9 展示整首诗的释义,加强记忆。

三、体情与升华
1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坚强,坚韧不拔)
借物言志,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2 联系生活,你们从竹子身上学到了什么道理?
(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不怕打击,要坚强,勇敢面对,要去克服困难……)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让学生有感情得背诵这首诗。

5 让学生将提前发下去的卡片拿出来,卡片是郑板桥的竹石图,让学生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

字要工整端正。

6 老师希望这个卡片可以作为你的书签,现在的你们还处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就好比竹子正在扎根的阶段,你们不仅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读读课外书,将根牢牢得扎结实了,今后你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磨难,都会有能力去克服……愿这个小小的书签能伴你多读书,读好书……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对比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诗句。

慈姥竹
竹唐.李白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生,虚声带含早。

五、作业
在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竹的典故或诗句。

板书:

石清.郑燮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坚强坚韧不拔借物言志
教学反思:
本首古诗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故事导入,初步了解诗人。

这个环节用故事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读诗、学诗的欲望,给本课开了一个好头。

2.学会有感情得朗诵诗歌并知道诗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诵特点我安排了听录音环节,学生听后知道了节奏和重读,并汇报,最终确定诗的节奏,然后按照节奏练读,汇报读,当学生把诗读熟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古诗的意思。

这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并借助小组的力量初步了解了诗的大概意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

3.悟诗情:我采用逐句分析、朗读的形式进行,在分析中学生明确了古诗的深刻含义,再带着理解来读,学生走进了古诗,读得入情入境,达到了理想效果。

最后介绍诗人郑燮充满磨难的一生,学生自然的认识到了,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后将面对困难。

学生也受到了生命的感动,懂得了要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