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轴位MRI解剖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蛛网膜下腔是覆盖于脑表面的空隙,内有脑脊液 流动。蛛网膜下腔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过。
脑膜与硬脑膜
脑膜与硬脑膜MRI解剖
脑膜分为三层,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是颅骨内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 与颅骨紧密结合。在MRI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
硬脑膜
硬脑膜分为大脑镰、小脑幕和鞍隔三部分。硬脑膜与颅骨紧密结合,形成颅骨内面和硬膜 外间隙。
区域和脑干内部。
脑室系统
脑室系统MRI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是脑脊 液循环的场所。在MRI图像上,脑室系统表现为低信号, 与周围高信号的脑实质形成对比。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之间,上接丘脑,下接松果体。 第三脑室内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重要结构。
侧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呈三角形。侧脑室内 有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MRI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伤、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域。
颅脑MRI的应用
颅脑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 功能,对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MRI可以用于检测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 炎等常见脑部疾病,以及评估脑部手术后或损伤 后的恢复情况。
04
颅脑MRI解剖的疾病应用
脑血管疾病
01
02
03
脑梗死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梗死 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 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 有重要意义。
脑出血
MRI可以快速诊断脑出血 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助于 指导治疗和评估病情。
脑血管畸形
MRI有助于发现脑血管畸 形,如动静脉畸形和海绵 状血管瘤等。
颅内肿瘤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2023标题:《(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CATALOGUE目录•颅脑的MRI解剖•颅脑的MRI应用•颅脑的MRI正常值及异常表现•颅脑的MRI安全性及注意事项•颅脑的MRI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颅脑的MRI病例分享与讨论01颅脑的MRI解剖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颅脑的MRI成像原理MRI成像原理颅脑MRI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获取颅脑内部结构的图像。
颅脑MRI成像颅脑MRI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能够清晰地显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MRI图像特点脑膜结构脑膜是包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薄膜,分为三层:蛛网膜、硬脑膜和软脑膜。
颅骨结构颅骨由头盖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等组成,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脑室结构脑室是脑内部的腔隙,包括左右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其中侧脑室是最大的脑室。
颅脑的MRI解剖结构MRI扫描技术颅脑MRI扫描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功能性MRI等多种扫描技术。
增强扫描颅脑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提高病变显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功能性MRI功能性MRI是利用MRI技术对颅脑功能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平扫颅脑平扫是颅脑MRI最基本的扫描技术,能够显示颅脑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颅脑的MRI扫描技术02颅脑的MRI应用颅脑病变的MRI诊断脑炎的诊断与鉴别MRI可判断脑炎病变范围及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脑脓肿的诊断与分期MRI可明确脑脓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与评估MRI可检测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病变,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质地、信号特点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肿瘤类型鉴别肿瘤分期与扩散疗效评估MRI可检测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为制定手术和放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测量和分析
对颅脑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比 较不同结构的大小、形状、信号 强度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
诊断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颅脑 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 确的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mri图像分析
肿瘤病变
血管病变
通过MRI图像观察颅内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 ,如胶质瘤、脑膜瘤等,分析病变的大小、 位置、信号特点等。
MRI图像获取
采用MRI扫描仪,对颅脑进行多序列、多方位的扫描,获取 不同组织对比度的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如调整图像对比度、亮度,进 行图像滤波和降噪等,以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诊断准确性 。
颅脑mri图像的分析方法
图像阅读
仔细阅读颅脑MRI图像,观察不 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信号
当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 能级像重建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利用计 算机重建图像。
颅脑mri检查技术
常规颅脑mri
01
利用高场强mri扫描仪,采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颅脑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02
利用mri技术对脑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测,如语言、运动、感觉
颅脑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流程
康复治疗一般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社 区康复三个阶段。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颅脑疾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 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行为能 力等方面的评估。
颅脑mri断层解剖图谱ppt
1
2 3
4
5
6 7
8 9
•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一氧化碳中毒
疱疹病毒性脑炎-----刀切征
1
5
2
6
7
3
8
4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蚓部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16
10
13 14
11
12
15
1.海马 2.额下回 3.额中回 4.额上回 5. 扣带回 6.侧脑室 7.第三脑室 8.桥臂 9.延髓 10.壳核 11.苍白球 12.海马 13.丘脑 14.岛叶 15.皮质脊髓束 16.胼胝体
海马
胼胝体
胼胝体膝、压部
胼胝体体部
胼胝体体部
胼胝体变性
胼胝体梗塞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
颈内静脉
谢谢
小脑梗塞
4 3 1 2
1.延髓 2.小脑扁桃体 3.下橄榄核 4.上颌窦
下橄榄核肥大变性
•
拉-莫三角
4 2 1
5 3
1.额叶 2.顶叶 3.颞叶 4.中央沟 5.外侧裂
1
23
45
6
11
12
7
13
16
8
14
9
10
15
1.额叶 2.顶叶 3.胼胝体 4.枕叶 5.上矢状窦 6.三脑室 7.乳头体 8.中脑 9.桥脑 10.延髓 11.中脑导水管 12.四脑室 13.正中孔 14.小脑 15.脊髓中央管 16.垂体
脑静脉窦
2 9
头颅MRI(共74张PPT)
体内血肿的变化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变化,
即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
蛋白—含铁血黄素的变化过程;
MRI上T2弛豫增强效应与磁共振机的磁场 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质子弛豫增强与T2弛豫增强的共同作用, 使T2WI低信号更加明显。
氧合血红蛋白-非顺磁性物质
脱氧血红蛋白-顺磁性物质
高铁血红蛋白-顺磁性物质
– 脑脓肿 – 亚急性期脑出血
超急性脑梗死(2小时)
DWI—高信号
多发性硬化
脑脓肿
脑干急性脑梗死
小脑胆脂瘤 大脑镰脑膜瘤
脑出血的MRI成像及其变化规律
MRI成像主要取决组织的质子质量及在磁 场中的运动情况: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 蛋白中铁的性状;
顺磁性物质对MRI成像的影响主要为两个 方面: 质子弛豫增强 T2弛豫增强
T 弛豫增强效应(引起T2WI低信号)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2 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水肿等使脑内组织移位称脑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表现:T1WI:高信号 T1Flair主要有显著的灰白质对比度,图像的组织界面清晰。
T2WI:更低信号
含铁血黄素
脑血肿的MR表现
分期
时间 状态 血红蛋白 信号强度
形成局部高
密度或T1W
信号增高
注意:
–A、病变强化的范围不完全是病变的全部范围;
–B、病灶强化的程度与造影剂注射的快慢、扫描的时间、 病变的类型以及是否用药有关;
–C、了解增强后正常结构的强化(鼻粘膜、垂体、脉络 丛、正常大血管、少许硬脑膜)
出 血 性 脑 梗 死
坏死
血管源性水肿
间质性脑水肿
急性出血-选择CT 急性梗死及亚急性期及慢性期 出血和梗死选择MRI
头颅MRI断层解剖PPT课件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头颅MRI断层解剖
MRI常用的序列
1
2
3
1.额叶 2.中央沟 3.顶叶
1 2 3
4
1.额叶 2.半卵圆中心 3.中央沟 4.顶叶
1
2
3
4 5
1.额叶 2.中央沟 3.顶叶 4.距状裂 5.枕叶
1
2
3 4
1.前纵裂 2.头名隔 3.侧脑室 4.后纵裂
1 2 10 3 4 5 16 6 7 8 9 15
1 2
5 6 7
3 4
8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山顶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4 1
5
6 2 3 7
8 9
10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1 12
13
14
• • • •
1.额叶 2.胼胝体膝部 3.颞叶 4.胼胝体压部 5.枕叶 6.尾状核头部 7.苍白球 8.壳核 9.丘脑 10.岛叶 11.穹窿柱 12.室间孔 13.内囊 14.脉络丛 15.视辐射 16.上矢状窦
1 2 3 4
5 6 7 8 9
•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颅脑MRI断层解剖和影像
23. 穹窿柱 24. 岛动脉 25. 室间孔 26. 第三脑室 27. 屏状核 28. 丘脑 29. 壳核 30. 颞上回 31. 最外囊 32. 大脑内静 脉 33. 外囊 34. 尾状核尾 35. 侧脑室后 角 三角区脉络
丛 36. 大脑大静脉 37. 胼胝体压部 38. 直窦 39. 颞中回 40. 顶枕沟 41. 顶骨 42. 人字缝 43. 枕回 44. 楔叶 45. 枕骨 46. 视皮质
13. 颞顶肌 14. 眶窝脂肪 15. 颈内动脉 16. 蝶骨 17. 海绵窦 18. 眼动脉 19. 鞍背 20. 颞下回 21. 岩后韧带 22. 垂体 23. 基底动脉 24. 岩前韧带 25. 大脑后动脉 26. 桥前池
27. 颞骨岩部 28. 桥脑 29. 乙状窦 30. 三叉神经 31. 第四脑室 32. 小脑中脚 33. 人字缝 34. 小脑前叶 35. 小脑蚓部 36. 小脑后叶 37. 横窦 38. 枕窦 39. 枕骨
丘脑 第三脑室 后连合
26. 体 27. 28. 29. 30. 角 31. 32. 33. 34. 钩 35.
内外膝状
颞中回 海马 环池 侧脑室下
下丘 基底静脉 四叠体池 海马旁回
小脑蚓部
上份 36. 颞下回 37. 颞骨 38. 小脑幕 39. 直窦 40. 枕回 41. 人字缝 42. 视皮质 43. 枕骨 44. 上矢状窦 45. 枕极
9
1. 额骨 2. 额上回 3. 扣带回 4. 大脑镰 5. 大脑前动脉 6. 额中回 7. 额下回 8. 尾状核头 9. 外侧裂 10. 内囊前肢 11. 岛叶 12. 壳核 13. 颞上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合 23. 24. 25.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PPT课件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Vager腔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前、后连合 第三脑室 侧脑室三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 距状沟前部 舌回 外侧沟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顶枕沟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MRI解剖—颅脑
Cross-linguistic Variability in the Precise Location & Extent of Wernicke’s Area
颞上回
颞上回T1
颞上回T2
颞上回T1FDG
颞上回T2FDG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颞下回
从中脑的横切面上看,黑质呈半月形,组织学 上把它分为二部分,即背侧的致密带和腹侧的网状 带。致密带主要由多极大细胞或锥形细胞组成,这 些细胞内富含黑色素颗粒,使致密带在切面上呈一 暗弧形条带,位于两侧大脑脚内。致密带在中脑最 尾端的腹侧被脑桥核所覆盖。网状带紧靠大脑脚底, 此带较宽,由分散的不规则形的细胞组成。网状带 细胞富含铁元素而不含黑色素,在新鲜标本上呈浅 红棕色。网状带本身向上延伸到间脑,位于底丘脑 核的腹侧面。
桥脑
桥脑
桥脑之基底部
桥脑之基底部(basis pontis)之梗塞,病患 虽全身动弹不得,但仍有清楚之意识而可用 睁眼或闭眼之动作来表达意向。
桥脑之基底部
桥脑之基底部
桥脑之基底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延髓
延髓
延髓
延髓
下橄榄体
3.意识运动性运用不能 :兼有上述两种情况 。 4.结构性运用不能:如让患者用火柴杜摆几何 图形、画房屋或摆积木时,出现长短粗细失 当,不适当倾斜断续或其它不成比例,规则 紊乱现象和各构成部分虽然存在,但相对位 置过分拥挤、重叠、倒错、离散或对空间位 置完全忽略,整个图案缺乏立体透象关系。 也常可伴发半侧空间忽略,图形只绘右侧一 半。任何一侧顶叶损害可出现结构失用,但 以右侧顶叶病损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