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董必武-作文

合集下载

一生清廉为政的董必武

一生清廉为政的董必武

2018年第8期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摆过老资格,相反,他每时每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显示了一位革命长者儒雅而自我要求极严的道德约束力。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董必武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做党的统战工作。

董必武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要找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谈话、做工作,有时还要与外国使者、记者谈话,按理应该穿戴得像样些。

当时,比较好的礼帽要10元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吩咐工作人员,只能买一顶3元钱的礼帽,一双最普通的皮鞋。

当然,这也只是装装样子,迎送客人时穿戴一下而已。

工作人员不理解,对董必武说,社会上有名望的绅士穿的是丝绸马褂,一般的中等知识分子也要戴好一点的礼帽,共产党人又不比国民党人低贱,为什么不能买好一点的呢?董必武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的,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没有理由为自己讲阔气讲排场,更没有必要去同国民党比这比那。

要比就要比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我们出来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党中央、毛主席和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群众逃荒要饭的情景。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只要扮演一个舞台绅士就行了,应付应付就行了,下台后谁还穿它呀!买好的长袍马褂、礼帽、皮鞋,不是太浪费了吗?”1937年9月下旬,董必武坐船从武汉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

那时,从汉口坐客轮去南京,旅途漫漫,耗时甚长。

在船上,董必武只肯坐普通舱,吃饭时从不要炒菜,只吃一人一份的普通饭菜。

董必武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这已经很好了,很奢侈了。

目前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太艰苦了,党中央领导人还每天吃着黑豆、小米饭。

这种黑豆硬得很,要先用小铁锤打碎后才能煮着吃。

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想着党中央,想着根据地的人民群众。

董必武克己奉公,却宽以待人。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炊事员小陈一天因着凉而感冒发烧,董必武知道后,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到他的宿舍去看望,并关切地问工作人员:“给小陈看病了吗?吃药了吗?要做点挂面辣椒汤发发汗。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

关于董必武的生平故事介绍1董必武的故事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1886年,他是湖北黄安县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董必武从小就聪明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

董必武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位很优秀的人,董必武的很多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比如董必武勤俭的故事。

董必武的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就让小编来为你讲讲,在1937年的时候,国共双方进行第二次合作,董必武需要做党的统战工作,董必武平时在延安的时候就穿着粗布衣生活也比较勤俭朴素,但到了武汉因为要和昨天到这件以及社会人士打交道做工作,所以就需要换衣服。

当时市面上比较好的礼帽需要十元才能卖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嘱咐工作人员买便宜的礼帽,皮鞋也是买了最便宜的,就是这样普通的一套衣服董必武也只是在迎送客人的时候穿戴一下,对于这种现象董必武身边的工作人员很不理解,他们觉得人为什么就不能自己穿好一点,吃好一点呢?董必武就告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对于中国亿万人民的幸福来说,吃饭穿衣戴帽只是小事,能省一分钱就要剩一分钱”。

董其武董必武关系董其武是山西人,出生于1899年。

父亲是一名长工,董其武自小由外祖母抚养,六岁的时候开始读私塾。

1917年,董其武被保荐读高小。

1927年,董其武到武汉担任支队长,多次立下战功,升任为副团长。

1928年到天津任参谋。

1930年,中原大战中,董其武担任撤退掩护军队长,后被升任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董其武带领部队在绥南、包头、绥西等地抗击日军,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后来被蒋介石授予勋章,先后任命为警备司令、剿匪总司令等职。

国共内战期间,董其武率部在绥远起义,接受了的领导。

抗美援朝期间,董其武率部参与救援任务,被任命为军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2年,董其武被比准加入。

1989年3月,董其武在北京去世,享年九十岁。

董必武是湖北人,生于1886年。

学习董必武同志家书心得体会

学习董必武同志家书心得体会

学习董必武同志家书心得体会近日,我认真研读了董必武同志家书,董老的家书中有对弟弟的牵挂、对其取得成绩的肯定、对兄弟家人的期盼、对灾祸困难的坚韧、对革命初心的坚持,秉承着一种优良的作风,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祖国。

他在家书中拒绝了弟弟的请求,说“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必须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这忠实践行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他曾说过:“我受党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参加国家领导,是各项政策制定的参加者,也是维护者,一切革命工作都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人民大众的利益问题解决了,革命者个人利益的问题也就在其中解决了。

假使参加革命而以解决个人利益为目的,那是绝对错误的。

”这种革命的初心董老一生贯彻始终,到现在仍熠熠生辉,指引我们前进、需要我们践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些革命先行者的家书就是他们的家风,是切入点,帮我们“种牛痘”,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在政治上的免疫力,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之心对待手中的责任和权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守住初心,认清使命,做到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而不另搞一套、维护团结而不拉帮结派、遵循程序而不我行我素、服从组织而不讨价还价、管好亲朋严防干政“围猎”,把家书、家风牢牢记在脑海中,养成时时自警与自省的习惯,规范与约束自己言行举止,让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

转眼间我到审计局工作已经两个月,审计局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紧张的工作节奏让我印象深刻。

我意识到我不应该做个局外人,我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反省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不足、堵塞漏洞,坚决防范、抵制思想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在局里良好的政治文化、清净的政治生态中,树立“吾日三省吾身”和“静坐常思己过”的自律意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增强是非观念,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让初心、使命、家风融汇贯通,用制度鞭子驱策自己的工作,时刻不忘使命任务,做一名勤奋的工作人员;用纪律尺子丈量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写给董必武爷爷的一封信

写给董必武爷爷的一封信

写给董必武爷爷的一封信第一篇范文尊敬的董必武爷爷:您好!我是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虽然与您相隔了一个多世纪,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您那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想以这封信的形式,向您表达我对您的敬意,并与您分享一些我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您所处的那个时代。

您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您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您的眼中,或许看到了无数次的烽火连天、家破人亡,但您始终坚信,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的重生。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在这个看似美好的时代,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道德滑坡等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更不能忘记您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

您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往往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生活的深度。

我们需要回归内心,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此外,我认为您所倡导的“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您的领导下,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人民至上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去担当。

您曾经说过:“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

”我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地学习、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敬的董必武爷爷,虽然您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您的精神和理念始终激励着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在此,我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并祝愿您在天堂安息。

此致敬礼!第二篇范文3W1H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董必武爷爷3W1H模型,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How(如何)和How much(多少)的思考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一个话题。

董必武长征中用担当和奉献写传奇

董必武长征中用担当和奉献写传奇

行前与妻别依依1934年9月,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时,时任中华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主席董必武已48岁,是否随军转移,他正在选择。

就像他后来在《长征纪事》一文中所言:“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的时候,我就想: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

’”这样他毅然参加了长征,即使在长征途中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没有后悔过。

“我们向陕、甘前进,还是到川西后才决定的。

假使在出发前,就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的程途,要经过13个月的时间,要通过无人迹无粮食的地区,如此等类……是不是同样地坚决想随军出发呢?”他肯定地回答说:“即便在出发前知道路很远,时间很久、险阻艰难很多的话,也未必能变更我随军的意念吧!”这表明董必武参加长征的意志非常坚决。

10月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党团书记约董必武谈话,通知他两件事情:一是组织上决定他随军转移,让他担任后勤部卫生队干部休养连党总支书记;二是决定让他结婚不久的妻子陈碧英留在根据地打游击,理由是她的年龄“大”,身体不好。

对于组织上的决定,党性极强的老党员董必武二话不说,表示完全服从。

10月10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被留在苏区的陈碧英,只能洒泪送别丈夫。

想到这一去路上吉凶难测,今后也不知能否再聚,夫妻俩都十分心酸,依依难舍。

陈碧英惦记董必武年纪已大,担心他行路困难,便痴情地跟着队伍送了一程又一程,含着眼泪陪董必武走了三天三夜。

后来,董必武再三劝她不必送了,说走远了不好往回走,陈碧英这才哽咽着止住了脚步。

离别时,陈碧英把系在腰带上的手电筒递给董必武,深情地说:“你年纪大了,晚上走路要多留心啊!”分手后,夫妻间从此失去音讯。

长征到达陕北后,组织上也失去了陈碧英的消息。

而她赠送董必武的手电筒,一直陪伴着他走完了长征。

之后,作为一件珍品他一直保存在随身的箱子里。

不料1947年3月准备从延安撤退清理物品时,手电筒却被不知情的人给丢掉了,董必武对此一直遗憾不已。

“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

“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

---------------------------------------------------------------范文最新推荐------------------------------------------------------ “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作为我们党的“五老”之一,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内的饱学之士。

他博览群书,即便到八九十高龄,仍然“此身不惯闲无着”,“老去愈知学不足”。

1965年3月董必武的《八十初度》诗有云:蹲点未能知老至,观书有得觉思清。

此身不惯闲无着,外语重翻读九评。

这是他酷爱学习的真实反映。

彭真称赞他“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江泽民同志赞扬他“深思好学,酷爱读书”。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董必武的这一学习信条贯穿一生。

每一次离京外出,他首先考虑的是书:带什么书,如何装,一到目的地,先把书清理到书架上,再去放置其他生活用品。

为了工作的需要,董必武晚年用了很大的精力继续习读外语。

在学外语的过程中,他拜身边懂俄文的秘书为师,请她在要学的书上标出重音,自己再在另一本同样的书上逐字标出,如发现秘书标错了,就划上横线,打上问号,重新标音,提出同秘书商讨,一丝不苟。

由于年岁太大,记忆力有所减退,董必武就制作了大量卡片,正面写外文生词,反面写汉语意译,不论在家或外出,不论在火车上或飞机、轮船上,他一有空就一边翻阅,一边口诵手画。

通过刻苦钻研,并持之以恒,终于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英、日、俄三1 / 10种文字。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学出来的”董必武在很多场合和文章中都讲到了学习问题,有的论述学习对于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有的指出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他把学习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

董必武指出:“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够的,必须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解决新的问题……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学出来的。

”1936年6月,董必武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除担任苏维埃政权建设课程的讲授外,还经常到学员中了解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

党史故事嫌夫人帽子买贵董必武作自我批评

党史故事嫌夫人帽子买贵董必武作自我批评

党史故事嫌夫人帽子买贵董必武作自我批评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住进了北京。

董老的夫人何莲芝怕他年岁大了,受不得风寒,就将自己在延安大生产中劳动所得而积攒下的钱给他买了一顶帽子。

董必武问花了多少钱。

何莲芝怕他嫌贵,就骗他说只花了二三十元钱。

过了些时日,董老又向何莲芝问起这顶帽子的价格。

何莲芝依然没有改口说:“你怎么不相信人?就是二三十元嘛!”
董老摇了摇头说:"你呀,骗我还说我不相信你,你自己看看。

"说完,取下帽子,指了指帽子里沿的标价。

何莲芝顿时就闹了个大红脸,原来,何莲芝买帽子时,没有注意到帽子里还有标价。

之后,董必武在开党员生活会的时候,还专门拿这个事作例子作了自我批评,并写了一个横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性习于俭,俭以养廉。

”。

读《董必武传》感悟心得

读《董必武传》感悟心得

读《董必武传》感悟心得近日,我们园一起学习党史,了解红色革命和红色故事,我想起了一位家喻户晓的革命前辈一一董必武。

于是我阅读了《董必武传》,想要了解这位传奇英烈的故事。

这本书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董必武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感慨万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党和人民奋斗和奉献的一生中,始终以“新功未建惭高坐”为座右铭,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并以此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人,留下了很多佳话。

当时董必武兼管着设在重庆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的财务工作,他对办事处机关的各项开支管理和监督得都很严。

我还记得这个有趣的6毛钱的故事。

有一次月底结算伙食费时,董必武发现,有6毛钱的支出和账面记载有出入,账平不了。

尽管钱不多,董必武却非常重视,他对办事处的同志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

”为此,他主动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还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这件事给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记忆,也深深影响了这些同志。

这件事情在我们如今看来非常震撼,但正是因为革命前辈的艰苦朴素,才有我们美好的新中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新教师,我们更应该崇尚这种简朴的作风,不骄奢淫逸,节约朴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

董必武作为革命先烈,董必武作为革命先烈,与夫人何莲芝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出生入死,为党和人民作出过很多贡献。

何连芝的单位给干部调整工资,考虑到她资历深、级别低,单位拟定给她提级加工资。

董必武知道后,不仅没有同意,还专门去找有关同志说,请他们考虑别的同志,不要给自己的夫人提级。

三年困难时期,因为家里人口多,供应不够,何连芝就自己想办法,她宁可自己在自家院里养鸡鸭贴补家用,也绝不向组织伸手提要求。

董必武不仅不滥用职权为妻子谋取职位,还对亲戚们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概坚决拒绝。

他还教育和劝告亲戚们,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不要从他这里打主意,应该通过自己所在单位的正常途径申请解决。

心得——我最崇拜的共产党员

心得——我最崇拜的共产党员

说到最崇拜的共产党员,我首先想到的是董必武先生。

身为董老先生的老乡,我倍感自豪,而我的母校——红安县第一中学——就是董老先生在1937年亲自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名校。

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跟爸妈去董必武故居,仅仅只是好奇于这位爷爷家的房子好小,而且家具很陈旧还有一点古怪。

在后来的这么多年以来,去过很多次董爷爷的故居还有革命烈士陵园,每次都会有有很多收获,对董爷爷的了解也逐渐成熟了一些。

先介绍一下我们共同的家乡——红安。

红安县原名黄安县,1927年在这片土地上爆发了黄麻起义,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县城后,改为红安。

1947年复置黄安县。

1949年属孝感专区。

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又改为红安县,因为这片红色土地是223位将军的故乡,素有“将军县”之称。

董必武同志在本世纪初参加过辛亥革命,又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之一。

他的一生,是同中国董必武同志于1886年3月5日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教师家中。

十八岁考取秀才。

中学读书时接受革命团体日知会的影响,拥护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并在武昌军政府中担任工作。

1914年他在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曾会见亡命日本的孙中山先生。

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险恶环境下,他毅然参加孙中山重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回国,策动讨袁的军事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出狱后继续坚持斗争。

这些,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顽强的战斗精神。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他总结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对比俄中两国革命成败的经验,从中认识到,“中国的独立,走孙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走列宁的道路”。

由此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培养大批骨干。

到重庆后,他作为中共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或是同我党其他参政员一道,或是单枪匹马,在这个会议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动进行英勇机智的斗争。

董必武学习的磨砺

董必武学习的磨砺

董必武学习的磨砺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中国革命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必武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艰苦困难的环境,但正是这些磨砺,塑造了他的坚定意志和出色能力。

一、抗击艰难环境董必武生于湖南一个贫苦农村家庭,早年生活十分艰苦。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求学。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他面临的是无法想象的艰难环境。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不断向前的动力。

二、磨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幼对社会不公的感触使董必武为之震动,并产生了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兴趣。

他通过大量阅读,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人物。

三、勤奋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为中国革命事业服务,董必武知道自己不能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要精通各个领域的知识。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历史、经济等科目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广泛阅读并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勇于实践锤炼能力董必武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他积极参与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走遍大江南北,与工农群众一起奋斗,为劳动者争取福利和权益。

这些实践锻炼了他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五、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董必武一直以来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没有丝毫个人私利。

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中,他积极参与组织并领导了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他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整个革命队伍,取得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总之,董必武通过自己坚定的信仰、勤奋的学习和实践的历程,锻炼出了非凡的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是革命历史上的楷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成就非凡。

董必武的学习之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董必武的故事,董必武故事2则

董必武的故事,董必武故事2则

⼀、董必武的“特制草鞋” 红军在爬雪⼭、过草地以前,进⼊到⼀个崇⼭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天⿊得伸⼿不见五指,往北去的⼭路,崎岖不平,⼜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王,沿着⾼低不平的⽺肠⼩道,深⼀脚、浅⼀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王不⼩⼼踩翻了⼀块⽯头,重重地摔了⼀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是泥,嘴⾥也摔破了,流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说,决定咬咬⽛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赶路。

第⼆天清早,⾬过天晴,⼤地像⼀座⽔晶宫⼀样,⾬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王的光脚丫上有⼏条⾎⼝⼦,就知道他的鞋⼦丢了,便从马褡裢⾥取出⼀双⾃⼰的旧布鞋,递给⼩王说:“要取得⾰命胜利,现在就要吃⼤苦。

你光着脚,是⾛不出雪⼭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 ⼩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出雪⼭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啊!董必武听了⼼⾥⼗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 ⼩王说:“我知道⾸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留着穿吧。

” 董必武把脚往上⼀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双草鞋吗?” ⼩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批‘特制布鞋’。

” ⼩王⼗分疑惑,⼼想从长征开始,就⼀直跟随着⾸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 ⼩王知道,马褡裢⾥,除了董必武的⼀些办公⽤具和简单的⽣活⽤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破⿇袋、破棕⽚等。

平时,由于⼯作忙,董必武没有给⼩王解释。

今天,他亲⾃从马褡裢⾥取出⼏块棕⽚,在⾃⼰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包扎好以后,在地上⾛来⾛去,⼀边⾛⼀边说:“过去古⼈作战,⽤铁甲做⾐服。

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做鞋穿,⽤坏了⼀层,再包扎⼀层,不就是‘特制布鞋’吗?”说完⼜得意地笑起来。

董必武:言传身教,一生学习

董必武:言传身教,一生学习

2019年第1期1927年8月上旬,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出发的陈毅,在江西宜黄追上了正南下广东的南昌起义军,被分配到号称“铁团”的第11军第25师73团任政治指导员。

当时的73团作战勇猛,但有不少官兵却对政工干部持保留态度,认为他们不善打仗又满嘴空话。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陈毅决心以身作则,从而感染带动身边的人。

1927年9月初,起义军攻打会昌城,73团打的是攻克国民党军主阵地制高点的恶仗。

首次上战场的陈毅很快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一次重要考验。

他立即奔赴最前线,冒着敌人炮火鼓励部队,和团长站在一起指挥作战。

陈毅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赢得了许多士兵的称赞,团长黄浩声也对陈毅刮目相看。

当大家得知“陈毅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是个大知识分子,能够与他们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时,都更加敬佩和信服他了。

后来,在陈毅的努力下,南昌起义军余部最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摘自党建网)陈毅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党史党建文汇董必武一生惜时如金、手不释卷。

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时期,除工作之外,他的业余时间基本用在了读书和学习上。

1928年至1932年,董必武在苏联列宁学院学习的4年,几乎没有走出过校门,每天都在图书馆中争分夺秒地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在中共南方局工作期间,尽管重庆夏天酷热难耐,但是董必武在工作之余,身穿背心、汗流浃背地坚持读书和练字。

而且为了工作需要,他还在此期间刻苦学习英语,每天早晨坚持早起读英语单词,练习英语发音。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身兼要职,工作更加繁忙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读书和学习,只要一有空闲,手中就会拿着报纸或者书本读。

进入晚年后,董必武酷爱读书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据他的秘书回忆,晚年时期的董必武将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除去睡觉外,他不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文件和看报纸,就是半躺半坐在藤椅上读书。

特别是在他65岁高龄时,仍然还在坚持学俄语。

赓续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作者:汪绪林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2年第07期董必武是中國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红安县的骄傲和一面旗帜。

他经历了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

在每一次紧要的历史关头,他都坚定地站在伟大变革的最前列,披肝沥胆、英勇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

董必武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他从不谈自己的功绩,从不居功自傲,一直“甘为民仆耻为官”。

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他都以“新功未建惭高坐,老本无多啃早完”的谦逊态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建功、为国立业、为民造福。

1975年,董必武在北京逝世。

叶剑英在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忆往昔峥嵘岁月,聚今朝奋进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董必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我们缅怀革命元勋,是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我们要听党的教导,永葆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红色文化;要铭记红色历史,继承革命传统,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同学们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

你们要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们要以行动传承红色精神,要将爱国情怀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结合,锐意进取,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同学们,让信仰之火永不熄灭,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必将由你们续写。

爷爷董必武留给我的人生财富

爷爷董必武留给我的人生财富

齐家1975年4月2日,我的爷爷董必武去世了,那年我5岁,懵懵懂懂的,只知道家里的一位老人不在了,对他的印象却极为模糊。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关爷爷的故事我了解得越来越多,记忆深处的那个身影也慢慢鲜活起来、厚重起来……不浪费国家一分一厘每一位在爷爷身边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对他的简朴和节约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一直坚持使用刚进城时分配给他的老式办公桌,几次搬家,工作人员都想换张新的,但他始终没答应。

爷爷坐的是一把旧转椅,由于转轴松了,坐上去既不稳固也不安全,可是他总不肯换,只是让人拆了底座,用木头重新做了4根椅腿,就这样一直坐到逝世前。

爷爷平时写字,多用毛笔,笔头掉了,就用线或牛皮筋绑紧继续用。

他练字从来都是用报纸,写诗、写文章也是以头一年用过的旧日历牌和节目单等废纸写底稿。

1972年冬,因爷爷身体每况愈下,中央批准他去广州休养。

当时爷爷住在医院里,工作人员担心他长途旅行身体支撑不了,就提议坐飞机去。

但是爷爷坚持要坐火车,并且严肃地说:“这对我来说,是个原则问题!”随后,他教育大家:“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建设时期,油产量还不多,坐飞机是要用很多油的。

而在火车上挂节车厢,既不影响铁路运输,又可以看看沿途祖国的大好河山,何乐而不为呢?”他还再三叮嘱:“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事了,所以今后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尽量少给国家和人民添负担。

”“我们的国家人多、底子薄,一穷二白的面貌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要力求节约。

”爷爷在生活上厉行节俭,但是当把钱花在助力民族振兴、培养下一代身上时,却异常大方。

地处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的武汉中学,前身就是爷爷与陈潭秋等人于1919年共同筹办的私立武汉中学。

当年,爷爷怀着唤起民众、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宏图大志,毅然当掉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皮袍,将换来的20元钱充作了办学经费。

如今的武汉中学,大门口矗立着一尊爷爷的雕像,雕像背后的墙上刻着4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朴、诚、勇、毅,这是爷爷当年亲自拟定的私立武汉中学的校训。

董必武学习的坚持

董必武学习的坚持

董必武学习的坚持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是近代中国教育、革命和军事事业的杰出人物。

他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学习上的坚持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董必武学习的坚持,并分析其对他的影响。

董必武生于1896年,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后来,他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成为一位杰出的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

董必武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他坚持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

他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他在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读书、做笔记、写论文,不断积累知识。

董必武注重系统性的学习,他善于总结归纳。

他将各种学科进行整合,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

他不仅学习传统文化,还关注国内外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

他的学习范围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董必武在学习上的坚持使他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他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成果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董必武在学术研究中还倡导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他强调理论要为实际服务,理论要贴近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他提出了“实际决定理论,理论指导实际”的重要原则。

他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董必武的学习坚持对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通过学习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学术背景,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

其次,他通过学习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他的学习坚持为他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得他能够站在时代前沿。

董必武的学习坚持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面对信息爆炸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我们需要像董必武一样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被时代抛弃。

总结而言,董必武学习的坚持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的父亲董必武

我的父亲董必武

能在哪混口 都 是 供 给制 .所 以没 有 私 的东 西 ,只有 我 妈 买 的 朋 友 的 帮忙 下 找 到工 作 . 儿子 也 是 “ 被 褥枕 头等 东西 和父 亲 买的 书是我 们 家里 自己的 。 饭 吃就 在 哪 混 1 3饭 吃 ” .对于 孩 子们 ,家里 帮不
国家 给 我们 家配 东 西是 因 为父 亲 他 不在 ,公 家 上什 么忙 ,都是靠 他们 自己。
局 的 同学 因为被 单 位 退 回 ,让 我 顶替 空 缺 去外 文 绝 了他 。
局 。我就 这样 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十 多年 编辑 。
父 亲 可 以说 是 ” 不近 人情 ,但其 实 是 ” 在
父 亲 从 来对 公 和私 分 得特 别清 楚 。过 去我 们 情 在理 ”的 。我 有 两个 孩 ,女 儿 三 十 多 岁 才在
望这一代人长大后 , 国家能造飞机 , 所 以取名 ” 良 灾荒 。 …… 人 民银 行 的贷 款 主要 是 帮 助 生产 ,比 羽 。出于 这样 的想法 ,我 出 生时取 名 “ 良辈 ” 如 为了 农业 生 产 缺 乏种 子 耕 具 等 请 求 贷款 ,银
弟 弟出生 后取 名 良翮 ” 。 行 一 定 会考 虑 的 .这 样 的 事 用不 着 我 来介 绍 。至 我 原来 在 部 队 工作 ,因为 视 力不 好不 适 合 做 于要 银 行 贷款 ,我 介绍 也 不 生 效 。请 你 注意 .现 画 图 的工 作 .复 员到 了北 大 读 书 。到 了毕 业 分 配 在 国家 是 人 民 的国 家 .在 国 家机 关工 作 的人 ,必 的 时候 ,因 为没 有 工 作分 配 的 名额 ,校领 导 跟 我 须 为人 民服务 除 了法 律 规 定 的职 权 外 ,任 何 人 说:“ 你 回家 找你爸 爸 去 看 看有没 有什 么办 法 。 ” 没有特 权 。 在 你 的思想 中对 这点似 乎还 不很 清楚 。 为 了救 你 之 急 ,在 我 生活 费 里 拨 一些 钱 给 你 家 待 着 吧。 ”后 来 学校 里 有 同 学 因学 业 不 合格 毕 用 。这 点 当然 不 能 解 决你 当前 的 困难 .但我 又 有 不 了 业 ,这 才得 到 一 个 空额 ,被 分 配 到 了 一个 小 什么 更 多的力量 来 帮助你 呢 7

深切缅怀敬爱的董必武同志

深切缅怀敬爱的董必武同志

人民日报/2006年/2月/21日/第008版纪念与回忆深切缅怀敬爱的董必武同志任建新今年3月5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法学家,新中国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董必武同志诞辰120周年。

董老在青年时就参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随后又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奋斗60多年,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自由幸福,作出了卓越贡献。

此时此刻,回忆起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我有幸在他身边工作十余年之久,他那坚信、笃行马列的共产主义者的信念,他那以人民为本、甘为民仆的执政风格,他那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以及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博学又好学的优秀品质,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令我终生难忘。

(一)1948年8月,我因在北京大学搞学生运动,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北京大学撤退到华北解放区,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秘书厅秘书处工作。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董老的。

他老人家那时已年过花甲,刚刚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当我们到董老的住地拜访时,他见到我们这些来自北平的年轻的革命知识分子,显得格外高兴,操着一口湖北口音说:你们从北京大学来的,很好,很好。

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大决战就要打响,一些大城市就要解放了,我们的任务将更加复杂,更加繁重,非常需要你们这样的知识分子,这里有你们施展才华的岗位。

我们听了董老真挚动人的话语,心里都热乎乎的,感到他老人家非常和蔼,非常亲切,非常朴实,受到莫大的鼓舞。

当时,董老的工作担子非常繁重,除动员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建设新政权,整顿公安、司法之外,还在为建立中央统一财政、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而日夜忙碌着。

1947年4月,董老任中央工委常委不久,因为大规模战争支前工作的需要,党中央任命他担任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

原来,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寇的分割、封锁,各解放区先后成立了银行,发行了各自的货币,品种繁多,互不流通。

参观董必武纪念馆作文

参观董必武纪念馆作文

参观董必武纪念馆作文
今天,我来到了董必武纪念馆,这里不仅有些他的画像,还有他生平的光辉事迹了,不光只有他还有我们的从木匠工到将军——也依旧受人敬仰啊,这么多景观,唯独使我记忆留心的真人塑像,一位老爷爷坐在自家门前,叼着烟竿,他的小孙子捧着篮子,篮里装满稻谷仔,多么和谐的田园风光。

再就是一副画,画得是一个领导押着敌人,后面有着高矮胖瘦不一的八路们,极为风趣。

此行使我明白了,明白当一位伟人不容易,首先自己得起到模范作用,这样自己不能骄傲,要发扬身上良好的品性。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千万不能得过且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人物——董必武
董必武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年考取秀才。

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后在黄州任教员。

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年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年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

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
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年月参加长征。

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

年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年月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