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

合集下载

公共部门腐败现象研究

公共部门腐败现象研究

公共部门腐败现象研究近年来,公共部门腐败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腐败现象不仅仅是个别公务员个人的道德问题,更是一种制度性的问题,它严重地影响了公共部门的职能履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对公共部门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对策。

公共部门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公共部门权力运行的不透明使得腐败现象有了可乘之机。

一些公务员利用职权之便,谋取不当利益,损害了公共利益。

其次,公共部门职权的行使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部门内外高层的权力滥用问题比较突出。

这使得一些公务员在秉公执法的同时也提供了个人或特定权益集团的服务,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再次,公共部门腐败现象的产生还与一些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紧密相关。

部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缺乏公平、公正和透明性,公务员往往利用这一机会从中谋取私利。

面对公共部门腐败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减少和遏制腐败。

首先,建立健全公共部门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问责。

建立监察体制,加大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力度,使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和公正。

其次,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机制建设,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性,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再次,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部门内部的人为干预和腐败现象。

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以降低公务员的选择成本,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此外,公众的参与也是减少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

公众参与可以提供有力监督和舆论引导,使公共部门更加透明和高效。

公共部门腐败现象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方应齐心协力,加强监督和制约,纠正和防范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和教育,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以达到整治腐败现象的目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公共部门的廉洁高效运行,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公共部门腐败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反腐败与公共管理

反腐败与公共管理

反腐败与公共管理近年来,反腐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反腐败,不仅是一个线索,也不仅仅是一场斗争,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公共管理的方法。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公共机构执行公共任务进行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的过程。

腐败行为一旦出现,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公共服务的低效,更会伤害到公众的信任和公共治理体系的稳定。

因此,反腐败已经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构建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治理效能。

首先,反腐败是推动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在动力。

对于公共管理体系的改革来说,反腐败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

反腐败是公共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及效益、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强调法治建设和制度创新,坚持依法治国,严惩腐败违法行为。

只有深刻懂得反腐败与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在联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反腐败的作用,推动公共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次,反腐败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个廉洁、公正的公共管理体系,是维护和发展社会和谐、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反腐败可以有效减少不公平分配、不合理支出,保障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公众信任和社会满意度。

同时,反腐败也可以为公共管理的改善打下坚实基础,助推透明、高效、公正的公共管理制度的建设。

最后,反腐败也是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动力。

现代公共管理体系,需要创新的制度设计,精细的管理运作,高效的公共服务。

而反腐败无疑可以为政治制度与管理机制的现代化提供帮助和支持。

通过加强公共管理理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探寻新型的治理模式与结构,增强行政效能和责任制。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更能够提高政府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法性水平,建立和巩固公众对公共管理体系的信任感。

总之,反腐败与公共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既相互独立,也相互依存。

反腐败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条件,反腐败成果的显现是公共管理成效的体现。

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交通、水电等。

然而,由于公共事业涉及到大量的资源调配和政府权力行使,腐败问题也常常伴随而来。

公共事业腐败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对于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应从制度层面入手。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防范腐败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加强公共事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透明、公正、高效的决策机制。

各种公共事业的投资决策和项目计划应该通过公开招投标和合理竞争的方式进行,避免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

其次,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治理需要增强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事业领域的监管力度,对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使进行规范和监督,并给予严厉的处罚。

同时,应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效果,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和追责力度。

只有通过法治手段加强对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治理,才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治理还需要强化社会的监督和参与。

加强公众对公共事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有效地约束公共事业领域的腐败行为。

政府应建立公共事业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公民对腐败问题进行举报,同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确保举报渠道畅通、反腐败工作不受干扰。

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还需要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还能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低效率和低质量的服务成为腐败的温床。

同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革。

此外,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腐败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研究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公共事业的治理能力,共同推动公共事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

公共管理论文--论腐败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公共管理论文--论腐败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2007年1月,云南省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时,发现现任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胡星有重大作案嫌疑,现胡星已潜逃。

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胡星曾任昆明市副市长,主管规划、城建。

2004年11月25日,胡星就任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主管公路、运输。

胡星被通缉是因涉嫌窝赃与作伪证;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基金,给民营企业家张荣坤旗下的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用于收购沪杭高速公路的权益;2月28日,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表决,撤销邱晓华、郑筱萸、李品三的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

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

李品三在任宁夏商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擅自决定出售商铺经营权、吸收公众资金,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这一系列触及高层、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深切反映了我国反腐败问题的严峻性与形势的迫切性。

这一重大问题如不能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对当今与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与稳定影响和危害之巨,不容忽视。

这首先要求我们对腐败及其相关问题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一、关于腐败的定义(一)从腐败的实质定义从上述一系列大案、要案中我们可以发现若干共性因素,其中,行政官员(公共权利行使人)等运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职权,为自身、亲戚朋友、相关部门等牟取了大量财富和其它形式的利益。

运用公共权力为己谋私,已成为腐败的主要目的和实质行要素。

这些私利包括物质经济利益、权利利益、名誉利益及其他形式的利益。

权力沦为腐败者个人化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腐败定义为权力主体非法运用公共权力为己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二)从腐败的根源定义在邱晓华、郑筱萸等人的腐败犯罪行为中,公共权力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在被腐败分子行使过程中,已严重违背了国家和人民将其赋予各级权力行使主体时的初衷,严重背离了权以民为本、权为民谋利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权力严重个人化、利益化、非法化,公共权力的异化成为腐败的根源。

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

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

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
标题: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
摘要:
反腐败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系统地探讨反腐败的概念、原因、举措和评估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关键词:公共管理、反腐败、廉洁高效、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引言
反腐败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项关键任务,各国纷纷将其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阐述方法。

第二部分:概念与分析
反腐败概念的解析和对比,以及反腐败对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此外,还探讨腐败的形式和特征,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第三部分:腐败的原因分析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腐败产生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旨在为后续的反腐败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部分:反腐败的政策与措施
系统总结和分析各国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制度、监督机制、教育培训、政府治理等方面。

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五部分:反腐败的评估与挑战
介绍反腐败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评估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探讨反腐败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如全球化背景下的腐败问题、信息技术的利用和新兴形式的腐败等。

第六部分: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
介绍国际组织和权威机构在反腐败方面的合作和经验借鉴,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享。

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
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公共管理领域反腐败研究的前景和建议。

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

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

公共管理领域的反腐败研究在当今社会中,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公共管理领域的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表现在公共管理领域中,问题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首先,对公共资源的挪用和浪费是的常见表现之一。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官员为了谋取私利,故意将公共资源用于个人或团体的利益,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其次,贪污和受贿现象也屡见不鲜。

一些官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接受贿赂,以牟取暴利。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损害了相关部门机构的形象和公信力。

另外,滥用职权和侵吞公共资产等现象也屡有发生,给相关部门机构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严重的障碍。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背后存在多种复杂的原因。

首先,制度不健全是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和惩治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了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道德观念的缺失也是导致公共管理领域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官员缺乏道德约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对权力的滥用和贪腐行为不以为耻。

此外,利益冲突和权力过分集中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相关部门官员为谋取私利,选择了不正当手段,从而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三、有效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问题的对策要有效解决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行为进行严格的惩治和打击。

其次,加强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另外,加强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倡导公众参与相关部门事务,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减少问题的发生。

公共管理中的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研究近年来,中国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在政治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深刻地触及到了公共管理领域。

在公共管理中,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首先,在公共管理中,全面从严治党起到了引领作用。

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到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等。

而从严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政府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这一严格的纪律要求,促使公务员深入思考自己的职责和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实现公共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其次,在公共管理中,反腐倡廉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腐败问题一直是威胁公共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许多腐败案件不仅导致经济损失,还破坏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然而,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逐渐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反腐败机构的成立和运行,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公共管理更加清廉,也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有序的环境。

进一步地,在公共管理中,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论证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从实践层面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探索适应公共管理需要的方法和途径。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公共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政府机构和公务员的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然而,公共管理中的全面从严治党与反腐倡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拓展。

其次,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进。

当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第一讲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

第一讲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

• ---法律经济学家Posner(1975)的看法: 腐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增强竞争的润 滑剂。 • ---张五常(1996)给出一种‘一般均衡’ 视角下的腐败分析,他的结论是:在腐败 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不论是经济领域还 是政治领域)是对付腐败的最佳处方。 Braguinsky,1996,关于在竞争性环境下 和垄断环境下的经济增长与腐败之间的关 系给出了类似的论证。
五、腐败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厂商征收的一 种税金,这种税金降低了企业的收益,而 且没有进入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是往往游 离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之外,形成一股强大 的灰色经济。把灰色经济洗白成了某些官 员和经济学者的第一大事。灰色的经济的 强大势力已经逐步影响到我们的政治生活。 买卖官爵,把国家权力私相授受。贿选、 买凶杀人时有耳闻。
• 六、腐败严重阻碍改革的推进。腐败的盛 行,使得握有权力的某些官员的以权换钱, 腐败的收益使得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 权力,并且运用各种手段,甚至暴力来阻 止一切敢于削弱他们权力的改革。我们国 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建立小政府大 社会的体制。然而有些部门的权力不但不 见减少,反而越改越多。而且有些带有浓 厚的部门利益色彩的做法已经成为法律或 法规(这从近几年制定的很多行业法规可 以看出)。
• ---如果公众把治理国家的种种权力交给一 些人来行使,而又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 监督和约束,权力就会被滥用,腐败就必 然会生长出来。因此约束软化是腐败产生 的总根源或症结所在。 • ---腐败的机会成本(放弃的合法收入)的 高低也是影响腐败程度的重要因素。 • ---腐败的低成本,低“抓获率”与高收益 • ---其他原因:美国犯罪率下降的“惊人” 原因
• (5)设立公共基金用于下列目的:雇佣专业私人 调查人员对举报案件以及对政府的反贪污机构可 能的违法活动进行调查,发行专门的面向公众的 免费刊物披露基金使用状况及工作进展,赞助建 立独立于权力机构的各种举报中心、旨在反腐败 的互联网、热线电话、群众集会等渠道; • (6)设立政府基金用于大幅度增加公职人员的 “年功-报酬”曲线的斜率,从而社会将公职人 员的一部分工作报酬及“廉政奖励”的大部分延 迟到他们退休以后再支付。这一经济激励有助于 缓解公职人员行为的“短期化”现象。“斜率” 的计算:就中国目前状况而言,这部分延迟支付 的报酬大致应当足以维持退休公务人员年收入20 万元人民币的水平(随物价指数调整),假定他 们在职期间的年收入(经业绩考核)逐渐到达3万、 5万、10万、15万各职务等级。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近年来,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成为了公共管理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腐败问题对于政府的形象、公共信任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公共管理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强反腐败力度和推进廉政建设。

首先,一个有效的反腐败体系在公共管理中至关重要。

这个体系应该具备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什么是腐败行为以及如何处理腐败案件。

此外,也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来负责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滥用权力或涉嫌贪污。

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机构,公共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并惩治违法者。

其次,廉政建设在公共管理中同样重要。

廉政建设旨在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和透明度,以减少可能导致腐败的机会。

廉政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公共机构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务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工作纪律。

同时,廉政教育和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帮助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腐败行为。

此外,公众参与对于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同样至关重要。

公众可以通过监督和举报来提供对公共管理部门的监督力量。

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例如,建立举报和投诉渠道,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透明度也是关键,政府应积极公开政务信息,让公众知道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增加政府的责任感和压力。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还需要国际合作。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国际机构和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支持国家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

同时,国际合作也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使各国能够从彼此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

在实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过程中,公共管理部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灰色地带”的存在。

腐败问题往往发生在公共管理的一些边缘领域,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和监管机构。

因此,要解决腐败问题,需加强对这些“灰色地带”的监管,填补法律和监管的漏洞。

浅谈中国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

浅谈中国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

浅谈中国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浅谈中国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公共权力是指人民赋予公共机构行使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力,但是,伴随公共权力的产生,不正当运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公共权力腐败由此开始。

由于它支配着巨大的垄断性资源,不可避免公共权力主体可能会使公共权力表现出扩张的内在本能,容易背离“公共权力的行使应以公共福利为目的”的初衷而产生政治腐败。

通常表现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不是按照法律规范与政治公德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而是谋求私人和小团体利益。

一.中国公共权力腐败的现状1、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构成要素:一主体是国家工作机关公职人员;二动机或目的是追逐私人利益;三手段是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四方式是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五腐败行为的后果是公共利益或公民权利受到侵害。

2、表现形式目前,中国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基本形式有:(1)公共权力使用上的腐败。

公共权力的腐败通常是以权力来做交易、通过权力的作用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公共权力私有化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从王怀忠的案件就可以看出,权力是万能的,权力可以压倒一切,权力可以指使一切,权力可以获取一切。

把权力归于个人,就可以谋取个人的利益,满足个人私欲。

(2)金钱上的腐败。

公共权力的腐败一般是以金钱获取利益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个人的私欲最终也是通过金钱来满足的。

他们往往被金钱所诱惑,不择手段地捞钱,成为金钱彻底的奴隶。

(3)用人上的腐败。

选人不凭才干,用人不凭实绩,荐人不凭公认,任职不依程序,把用人看作是自己家事一样,用所谓自己的人。

3、特点一是在经济领域中用政治权利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财富为权力腐败的主要形式。

二是在政治和行政领域“以钱买权,以权换钱”的腐败犯罪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二.原因(一)主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公共权力腐败突出反映在犯罪分子的人格出现严重问题。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课件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课件

权力寻租
利用权力进行不正当交易,获 取私人利益。
权力寻租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阻碍经济发展。
权力寻租容易滋生腐败,败坏 社会风气。
利益输送
通过不正当手段输送利益,为特定对象谋取利益。
利益输送破坏了社会公平和公正,损害了公共利益 。
利益输送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 。
03
公共管理中腐败产生的原因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ppt课 件

CONTENCT

• 引言 •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类型 • 公共管理中腐败产生的原因 • 公共管理中腐败的治理对策 •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腐败的定义与影响
腐败定义
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 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行为。
影响
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降低政 府效代科技手段提高 反腐工作的效率和透明 度,加强反腐机构的专 业化和独立性。
制度漏洞
制度设计缺陷
某些制度可能存在设计上的漏洞或缺陷,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 之机。
制度执行不力
制度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或疏漏,导致制度无法有效约束不 良行为。
监督不力
监督机构独立性不足
监督机构可能受到其他权力机构的制约,无法独立行使监督 职权。
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机制可能存在漏洞或盲区,导致腐败行为难以被及时发 现和制止。
总结词
跨国性质、影响国际形象
详细描述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在国际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腐败案例,不仅损害国际组织的公信 力,还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
06
结论与展望
公共管理中腐败的严重性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资源分配不公、效 率低下和信任危机。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探究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探究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探究引言:公共管理是一门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然而,在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伦理道德问题常常引发关注。

本文旨在探究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1. 腐败现象腐败在公共管理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行为严重阻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这些行为背离了管理人员应有的伦理和道德底线,导致了公共管理的失信危机。

2. 利益冲突在公共管理中,管理人员常常面临利益冲突的考验。

一方面,管理人员应服务于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的整体福祉;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也需要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利益。

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伦理道德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例如,在基建项目审批中,管理人员是否应受贿为个人谋取私利,而忽视公共利益的实现?3. 决策的公正性公共管理中的决策常常关乎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

然而,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是否能够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执行是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在资源分配上,管理人员是否应该偏袒某些群体,或者应该如何平衡利益的分配,都是需考虑的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1. 制度缺陷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问题往往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有关。

不完善的制度设计容易导致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产生。

因此,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是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关键。

2. 个体心态伦理道德问题的产生也与管理人员的个体心态有关。

一些管理人员在面临利益诱惑时,缺乏自制力,导致道德底线的失守。

因此,培养公共管理人员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十分重要。

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方法:1.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公共管理行为进行监管,能够有效降低腐败风险。

监督机制应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通过监察、审计等手段增加透明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制度化处罚。

2. 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增强其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公共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共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共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公共管理制度是国家和政府机构管理公共事务和资源的一套组织结构和法规制度,包括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财政支出、公共服务等方面。

它的存在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公共管理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正常运作,也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腐败问题公共管理制度存在腐败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

腐败违背了公共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原则,损害了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权力寻租、行政贪污、腐败分子的滥用职权,以及对公共资源的侵吞等方面。

腐败问题的存在导致政府和公共机构效率低下,影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损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腐败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制度改革、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二、权力滥用问题公共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权力滥用。

一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官员以及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扰乱了公共管理的秩序。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也破坏了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形象。

权力滥用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共管理效率低下,损害了公共服务的品质,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解决权力滥用问题需要加强监督执纪,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推进政府公开透明,通过制度改革来加以解决。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共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对外公开信息不足,导致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难以发挥作用,也给权力寻租和权力滥用提供了方便。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共管理的不公正和不透明,也损害了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形象。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公开透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民意的参与和监督。

只有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公共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行政效率低下。

公共部门腐败预防与治理

公共部门腐败预防与治理

公共部门腐败预防与治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部门腐败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公共部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涵盖了政府、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

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公共部门也成为了腐败问题的温床。

因此,预防和治理公共部门腐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公共部门腐败的危害性。

公共部门是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机构,它的职能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

一旦公共部门发生腐败行为,就会导致利益被侵蚀、公平正义被破坏,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腐败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使得财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其次,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公共部门腐败的根源。

公共部门腐败问题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制度不完善、职权滥用、监督不力等。

公共部门的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和监督机制,这些人就容易产生腐败行为。

此外,一些公共部门的薪酬待遇过低,也容易引发腐败问题。

只有摸清了公共部门腐败的根源,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理。

针对公共部门腐败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手段来进行预防和治理。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依法依规管理公共部门,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监督机构应该对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此外,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自律和自我监督,也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加强公共部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必要的。

职业道德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只有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杜绝腐败问题的发生。

因此,公共部门应该建立定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最后,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公众是公共部门的最终受益者,他们应该有权力和渠道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增加公众对公共部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公共部门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预防和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机制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机制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机制公共管理是一个涉及公共资源的重要领域,它关乎公共利益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然而,由于权力的过度集中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腐败问题在公共管理中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公共管理的廉洁和高效,建立起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一、强化制度建设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机制的核心在于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权力的边界和责任的界定。

通过依法治国的原则,使公共管理的运行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从而减少腐败的机会。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对公众对公共管理的监督,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有效监督的合力。

二、加强人员管理除了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也是公共管理中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完善选拔机制,确保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的人才,减少腐败分子的机会。

其次,要建立起规范的薪酬制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薪酬监管,防止腐败者通过薪酬渠道谋取私利。

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三、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公共管理中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让事项公开透明成为常态。

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公众可以了解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有助于减少腐败的空间。

其次,要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发现和纠正公共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形成治理的共识和共同努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公共管理中的反腐败与廉政建设机制中,加强国际合作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对涉外腐败问题的打击。

通过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和司法合作,追缴在外的赃款赃物,打击腐败犯罪分子的跨国逃亡行为。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被视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政府及其机构负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而反腐倡廉和道德建设则是确保公共管理的廉洁性和道德性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反腐倡廉在公共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腐败是公共管理的一大障碍,它导致资源浪费、不公平的分配以及政府失去公众的信任。

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在于保证了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公正和透明的决策制定,以及公众对政府的信赖。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可以遏制腐败行为,建立起廉洁的管理体系。

其次,道德建设在公共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道德建设是培养公共管理者和公民的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以确保其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

在公共管理中,道德建设涉及到管理者的道德规范、职业操守以及公民的道德义务。

通过建立健全的道德体系,倡导诚信、责任和公正,可以有效降低腐败风险,并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进一步讲,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对社会有着广泛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们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反腐倡廉和道德建设能够减少贪污行为,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社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其次,它们有助于改善社会治理和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

反腐倡廉和道德建设有助于建立高效、透明、廉洁的政府机构,提高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公信力。

第三,它们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公民意识。

反腐倡廉和道德建设可以培养公民的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识,并倡导互助、诚信和彼此尊重的价值观,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共处。

要实现反腐倡廉与道德建设,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落实。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问责。

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是预防腐败和提高效能的关键。

其次,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意识。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研究与防治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研究与防治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研究与防治腐败是公共管理中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它涉及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各个方面。

腐败不仅破坏了公正与公平的基本原则,还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幸福感。

因此,进行腐败问题的研究与防治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

一方面,制度安排不完善导致了腐败的滋生。

腐败因素常常潜藏于政府的管理制度、政策规定以及执法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的漏洞和不合理性为腐败现象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腐败也与个体的道德败坏和贪婪心态有关。

一些公共服务人员和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违反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腐败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二、腐败问题的危害与影响腐败问题对公共管理、社会秩序以及公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与影响。

首先,腐败削弱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当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陷入腐败中时,他们将把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对民众利益形成侵害。

其次,腐败扭曲了公正与公平的原则。

腐败行为使得权力分配不公平,造成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最后,腐败的存在破坏了政府机构的信誉与公信力,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加,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度。

三、腐败问题的防治策略在腐败问题的防治上,需要从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监督机制等多个层面入手。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是防治腐败问题的首要任务。

完善政府机构管理制度、公共服务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惩治机制,都是有效防治腐败的重要方式。

其次,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公共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公共服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

同时,加强培训,提升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机构的监督力度。

反腐败与公共管理

反腐败与公共管理

反腐败与公共管理腐败是一个长期存在于社会中的问题,它对公共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颠覆整个社会的稳定。

反腐败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

本文将探讨反腐败与公共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反腐败是保障公共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

腐败往往导致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严重破坏了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和效能。

在一个腐败泛滥的社会中,政府官员往往会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

因此,反腐败工作不仅是为了惩治腐败行为,更是为了维护公共管理的声誉和权威。

只有通过反腐败,才能让公共管理的各项职能真正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可。

其次,反腐败需要在公共管理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是反腐败的重要手段,它对于防范腐败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共管理体系中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

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在政府机关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例如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等。

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社会各界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包括公众的舆论监督和媒体的监督。

这些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察力量和倡导透明化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通过监督,我们才能及时揭示和制止腐败行为,保障公共管理的廉洁和公正。

此外,反腐败还需要改革和创新公共管理的机制和手段。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中,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往往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减少腐败的发生。

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力公开,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政府行为的可控性,也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行电子政务等技术手段,实现行政过程的自动化和数据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垄断和人为干预的空间。

这些改革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和规范性,从而减少腐败的发生。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公共管理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组织和管理社会资源,为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过程。

然而,由于权力导致的腐败问题成为公共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为了保持公共管理的清廉与公正,反腐倡廉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不仅仅是打击腐败问题,更是推动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反腐倡廉是防止腐败犯罪的措施,它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监管公共管理和公务员的行为。

首先,为了防止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这包括审计部门的设立和强化,以及对公共资源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的要求。

建立权力运行的监管体系对于预防腐败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纪律和惩罚机制,对于违反廉洁原则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其次,为了打击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教育和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

公务员的道德素养和廉洁意识的提升是反腐倡廉的基础。

提供相关知识和培训,强调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增强公务员的自律性和抵制腐败的能力。

此外,公众也需要通过公民教育,了解腐败行为的危害,以及举报和揭露腐败问题的途径和保护措施。

再次,为了在公共管理中建立反腐倡廉的氛围,政府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职业发展机会可以减少公务员的贪污行为。

同时,政府机构应加强组织建设和内部管理,建立诚信文化和廉洁风气,鼓励员工诚实守信,自律自勉。

最后,为了推动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也是重要的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合作项目,互相学习和借鉴反腐倡廉的成功案例。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公共管理中的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规范和监管,提升公务员素质,改善工作环境,并借鉴国际经验,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问题。

反腐倡廉的实施不仅意味着廉政建设,更是提高政府效能和社会公正的关键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
浅论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外部环境变化万千的时期,公共管理也面对着许多更加严峻的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在中国,腐败问题,也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政治问题之一。

腐败的含义是什么呢?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合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诱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当公共权力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滥用委托人的授权,获取未经委托人同意的个人私利时,就产生了腐败。

由此,可以在发生形式上区分出直接的贪污型腐败与间接的贿赂型腐败。

前者是指政府官员直接贪污、盗窃、侵占国家资财,直接获取私利;后者是指政府官员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收受第三方支付的贿赂,间接换取私利。

腐败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可以说,从私有财产、公共权力出现,就伴随着腐败问题的产生。

腐败问题也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并不是中国才有的个别现象,但近几年,中国政府管理中的腐败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让人越来越忧心。

例如,腐败群体化,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

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
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腐败高官化,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7人。

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腐败巨额化,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动辄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2009年已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亿元,人均高达l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亿元,人均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亿元,人均1.4亿元。

“把中国处级以上干部全部抓起来,肯定有冤枉的;把处级以上干部隔一个抓起来一个,肯定有漏网的。

”这是网上流传的关于中国腐败现状的调侃,当然,夸张的成分居多。

但这些调侃笑话的越来越流行,正反应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出现了危机。

为何腐败的现象屡禁不止,反而越来越多呢?
第一个原因,行政人员掌握着公权力,但同时又是经济人。

现代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形式近乎于私企业,但其目的是追求公共利益,其运用的资源是公共资源,政府部门的人员是运用公权力进行公共管理。

在原则上,政府官员作为人民的代理人,必须为委托人即全国人民的利益最大化而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正当地行使委托人授予的公共权力。

但是,官员又是一个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经济主体,这种身份上的矛盾容易使之模糊两种角色间的界限。

当委托—代理关系失灵时,官员的价值取向会趋向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侵犯人民的利益。

公共管理中常常出现腐败的最重要、最普
遍的原因,就是管理人员拥有的双重身份所带来的矛盾,以及他本身的利己天性。

第二个原因,则涉及国家的体制。

在霍布斯的理论中,国家是公民将自己的部分自由或者权利交给主权者,主权者据此组建而成的。

国家拥有最高的权力,主权至高无上。

不难看出,中国当今的体制就类似于霍布斯描写的“利维坦”,政府是典型的威权政府。

这点不同于大部分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整个国家的治理不仅依靠于政府,还有各种公共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算政府内部,政党斗争也让某个政党无法长期把握政治权利。

这就形成了公共管理的多层次,多元化,没有哪一个政党或者社会团体能够长期把握占据主导优势的政治权力。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稠密、幅员辽阔的大国,一个强力的政府能够有效集中公共资源去参与建设。

但权力的过分集中,缺乏限制也导致了中国的官员比西方许多民主国家的官员更容易腐败。

前者是端着“铁饭碗”掌舵的官老爷,后者是战战兢兢划桨的服务员,随时有被替换的风险,那么谁更容易也更可能滥用权力就显而易见。

第三个原因,则是特定时期的市场经济提供的温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经济上的政策限制月访越宽,在1992年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成果显著。

然而在这个转轨时期,法治建设与体制改革不同步则是一个大问题。

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既要保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又要不失改革的灵活性。

目前,在很多领域两者之间还明显存在不协调、不配套的地方。

比如,在制定经济领域各项具体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有的对推进改革
可能需要调整、修订的法律法规梳理不够。

另一方面,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法律法规及时调整修订,但有时由于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数量多、相互交叉,其清理修订工作又需要一个过程,就不免出现滞后的情况。

那么这些改革有所涉及但法律有所欠缺的地带,就为权力提供了很大空间,这些空间就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既然新公共管理普遍把政府与私企业进行比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应用私企业管理的一些措施来减少政府内部的腐败从而提高效率呢。

就比如激励机制,股份制公司中采用了高薪、浮动奖金和给予部分剩余索取权等方法建立灵活的报酬激励机制,吸引一流的职业经理人,使之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来经营好企业。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其核心在于将代理人的报酬与业绩挂钩,它依赖于科学的业绩评估机制。

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可以通过盈利或亏损的额度客观地评价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好坏,这就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

前文说到,腐败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官员既是人民利益的“代理人”,又是经济人。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中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利用官员经济人身份所带来的利己性,来减少腐败的发生呢。

改变以往以成本评估政绩的做法,而是尽量通过多种方式将官员的工作结果量化,得到一个较为准确客观的数据,将奖金与这些数据挂钩。

这个浮动的奖金,必须要适当的大一些,才能更好的激励官员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而不是滥用权力来赚取利益。

即使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代理人行为仍然可能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及时纠
正代理人的扭曲行为。

现代股份制公司对代理人的约束,在内部有董事会的监督,在外部有代理人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制约。

对于政府而言,在内部有议会和上级的监督。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制度缺陷,议会难以有效约束政府。

而上级与下级同处于一个机构体系,构成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其监督作用也难以发挥。

在政府外部有人民监督和新闻监督等,但这里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当代中国防止约束失灵的情况出现,就必须要继续推动法治建设,而且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良法之治”,对法律进行梳理、审查、重订,而不是一味增加法律条文。

同时,切实完善对政府的监督渠道,增加政府内部、外部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浅浅讨论了腐败的含义、形式、原因和解决办法,其实不管古今中外,腐败现象从来都是难以消失,怎么将腐败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减少其带来的危害,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头疼却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才刚刚从新起步,如何完善公共治理,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