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要素模型 PPT)

合集下载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共49张PPT)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共49张PPT)
Therefore,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labor will add less to the production of output
than the last.因此,将导致产出增量减少
Figuref labor, which is the increase in output that corresponds to an extra unit of labo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food粮食生产函数
QF =QF(K, LF)
粮食产量Output of food, QF (increasing ) 生产可能性边界Economy’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
1'
Q2F
2'
3'
粮食生产投入的 劳动Labor input
9
Figure 3-2: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MPLM
MPLM Labor input, LM
10
Figure 3-3: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Chapter 3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Factor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导论(Introduction)
特定要素模型(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第3章 特定要素模型精品PPT课件

第3章 特定要素模型精品PPT课件
易中有得益者也有受损者。
▪ 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的原因有两个:
• 生产要素不能迅速地、无成本地从一个生产部门
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 一个国家产品组合的变化对不同生产要素需求影
响不同。
42
小结
▪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有关收入分配效应的很有用
的模型。
• 在这个模型中,资源的不同使各国的相对供给曲线
不同,并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到另一个部门。
•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3
特定要素模型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3 AA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PP
制造品的产量, QM (增加)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QM =QM(K, LM)
12
特定要素模型
▪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来看一下劳动市场的供求情 况。
• 劳动的需求:
– 各部门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当增加的一人小时 的劳动生产的价值等于雇佣一人每小时所需的费用 时,对应的劳动投入量就是各部门对劳动的需求。
– 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不变。
21
特定要素模型
• PM 单独上升, 劳动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
制造品的产出增加而粮食的产出减少。
• 工资率(w) 没有象 PM 一样上升得那么多,因为制
造业就业上升,则该部门得边际劳动产出下降。

04特定要素模型(自学)ppt课件

04特定要素模型(自学)ppt课件

最新课件
18
• X价格上涨后的实际工资 • w/Px=MPx • w/Py=MPy
最新课件
19
(二)国际贸易对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1、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 的影响
以X表示的实际工资下降,意味着特定要素资 本的收入增加,且超过价格增幅;Y产品价格不 变,购买力增强。
最新课件
20
2、国际贸易对进口竞争部门特 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另外如果涉及三种要素,但是生产各自使用其中
两种要素的情况,如生产纺织品使用资本和劳动, 生产粮食使用劳动和土地;其中资本和土地也是特 定要素。
最新课件
6
(二)边际产出与边际产品价值
Q
Q=F(L,K0)
K/L
L 生产函数
最新课件
7
劳动的边际产出MPL
MPL
L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某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则称为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实物量或边际物质产品(MPP),
VMPLX E
VMPLY E’
w**
假设PY不变, 只是PX上升
w*
OX
L*
L**
OY
L
图4-2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最新课件
17
• 该国工资水平将上升,但提高的幅度小于X
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假定 Px 上升 10%,
一般说来工资率上升的幅度会小于 10%, 假 定 5%。
• 实际收入水平是否提高,取决于消费结构
最新课件
24
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商品要素使用比例的 影响不同。
长期,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 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 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的 资本—-劳动比例,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 按相同方向变化。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06
特定要素模型的发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特定要素模型的发展趋势
特定要素模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成为研究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方
面的重要工具。
随着数据获取和计算能力的提高,特定要素模型将更 加精细化和复杂化,能够更好地模拟现实经济系统的
复杂性和动态性。
特定要素模型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如 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态学等,形成更加综合和跨
新古典贸易模型
假设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自由流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特 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市场分割对国际 经济的影响。
新古典贸易模型
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做出最优决策 。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全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对 国际经济的影响。
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比较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学科的研究范式。
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特定要素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特定要素模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完善理论体系。
特定要素模型的实证研究和应用
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特定要素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进一步拓展其在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领域的应用。
特定要素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优化方法研究
强调资源禀赋和要素价格对国际经济的影响。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全竞争市场和 不完全信息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假设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自由流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和市场分割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做出最优决策。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 全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先导性补充: 特定要素模型

第四章先导性补充: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表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粮食的生产函数 粮食产量, QF (increasing ) 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PP)
QF =QF(K, LF)
Q2 F
1'
2'
3'
粮食部门的劳动 投入, LF (increasing ) L2F 1 2 一国的劳动资源配置 (AA) 3 AA QM =QM(K, LM)
(Q M / Q F )1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Slide 3-23
特定要素模型
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
假定 PM 上升 10%, 一般说来工资率上升的幅度
会小于 10%, 假定 5%。
这个结果对工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
特定要素模型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3-1) QM = QM (K, LM)
粮食的生产函数
其中: QM 表示制造品的产出 K 表示资本存量 LM 表示在制造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QF = QF (T, LF)
其中: QF 表示粮食的产出 T 表示土地的供给量 LF 表示在粮食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Slide 3-12
Q2 M L2M
PP
制造品的产量, QM (增加)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特定要素模型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来看一下劳动市场的供求情 况。
MPLM x PM = w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因此,特定要素模型对于理解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 义。
04
特定要素模型的政策含 义与启示
政策含义
01
02
03
政策制定依据
特定要素模型为政策制定 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 理解经济现象和预测发展 趋势。
资源分配
通过分析特定要素在不同 行业或地区的流动,政策 制定者可以更合理地分配 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详细描述
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具有知识性、专业性等特点,特定 要素模型可以分析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工 资水平、就业率等指标,为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决策依 据。
总结词
服务业部门服务质量分析
总结词
服务业部门市场竞争分析
详细描述
市场竞争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定要素模型可 以分析服务业部门的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等指标,为 服务业部门的市场拓展提供决策依据。
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提高技术要素的质量和数 量,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变。
对产业政策的启示
产业组织政策
基于特定要素模型,政府可以制 定产业组织政策,优化企业规模
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技术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竞 争力。
产业布局政策
总结词
制造业部门技术进步分析
总结词
制造业部门资本投入分析
详细描述
资本投入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定要素模型可以分 析制造业部门的资本投入规模、结构、效益等指标,为制 造业部门的资本运作提供决策依据。
案例三:服务业部门的特定要素模型分析
总结词
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分析
详细描述
服务质量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定要素模型可以分 析服务业部门的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为服务业 部门的服务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特定要素模型演示精品PPT课件

特定要素模型演示精品PPT课件
19
特定要素模型
只有一种价格变动
工资率,w
劳动需求变 化幅度
PY MPLY
工资变化 幅度
PX2MPLX
PX1 MPLX
产品X部门 所需劳动LX
Y部门转移到X 部门劳动量
产品Y部门 所需劳动LY
价格不同比率变化下劳动资源配置
20
特定要素模型
• 这样一种结果对三个阶层的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呢?
P
CIC2•
- PX PY d
- PX PY w
- PX PY f
P•
X产品产出 P
特定要素模型下开放经济市场均衡
16
特定要素模型
价格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当产品X和产品Y的价格变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一是两种价格以同比例变动; 二是只有一种价格变动。
17
特定要素模型
两种价格以同比例变动:
MPLY MPLX PX PY MRSYX
13
特定要素模型
Y产品产出
CIC1 CIC2 P
2
QY1
1
效率=- PX PY 1
X产品产出
Q1X
P
特定要素模型下封闭经济均衡
14
特定要素模型
• 特定要素模型下国外市场均衡
15
特定要素模型
•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Y产品产出
P•
CIC1• CICC1IC2
工资率,w
PY MPLY
PX MPLXຫໍສະໝຸດ 产品X部门所产品Y部门所需劳动价LX格








需劳动LY
资源配

18
特定要素模型
• 这种价格的同比例上升会对福利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点也没有影响。工人的工资提高了10%,但是两 种商品的价格也上涨了10%,因此他们的境况与以 前一样。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由于他们各自商 品的价格提高了10%而收入增加,但是他们的劳动 成本也以同比例上升,因此,他们的实际收入也没 有变化.这样,我们这个模型也证实了一个基本的 经济学原理:价格水平的全面上涨而没有相对价格 的变动不产生任何实际效应。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PPT课件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PPT课件

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促使两个 部门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 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 门的资本一劳动比例,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 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化。 生产相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富有弹性
-
5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
-
6
一、基本假设
本章主要解释短期内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所以仅以一国为例,模型不涉及其他国家。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
-
9
完全竞争条件下,两个部门的要素报酬
资本是特定不变的,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 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 劳动生产力就越小。
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的报酬与 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图4-1)
-
10
上端开口的埃基沃斯方框
底边长度—劳动总量L 两边分别表示X、Y部门 中的劳动价格或报酬 劳动边际生产价值 VMPLX代表的曲线反映 了X部门劳动需求曲线. VMPLY表示Y部门劳动 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形状取决 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 置取决于商品价格.
-
12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假设在封闭条件下,均衡点E 贸易后,假设该国出口X,进 口Y,X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假设PY不变,Px上升至Px’。 X的劳动需求曲线上移 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门 (wF>w)。劳动由Y转向X。 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根据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X的边际 劳动生产力将下降,Y部门的 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X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 Y部门回升。达到新均衡点E’ 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该 国的劳动价格与特定要素价格 都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PPT课件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PPT课件
– 表3-2 表明了边际劳动产出, 在图上表明每增加一 单位劳动产出相应的增加量。
可编辑课件PPT
10 Slide 3-10
特定要素模型
表 3-2: 边际劳动产出
边际劳动产出, MPLM
可编辑课件PPT
MPLM
劳动投入, LM
11 Slide 3-11
特定要素模型
表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 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门 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可编辑课件PPT
3 Slide 3-3
特定要素模型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3-
3)
–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等式来推出经济的生产可能 性边界。
可编辑课件PPT
7 Slide 3-7
特定要素模型
• 生产可能性
– 要分析一国的生产可能性, 我们只需知道当劳动 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产品的产出组 合是怎样变化的。
– 图 3-1 表明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可编辑课件PPT
8 Slide 3-8
(3-7)
-MPLF/MPLM = -PM/PF
可编辑课件PPT
17 Slide 3-17
特定要素模型
表3-5: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
粮食产量, QF
斜率 = -(PM /PF)1
1 Q1F
PP
Q1M
制造品产量, QM

特定要素模型 PPT

特定要素模型  PPT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即 W PM * MPLM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厨初始工资即得到
W P M * MPLM P M W P M * MPLM P M
不等式左边表示工资变动百分比,为了方便解释不等式所表示的意义,在 次举一个例子:假如初始工资为10/小时,现在提高到每小时15元。那么, W 与W的比值为0.5,即工资上涨50%。则不等式右边是指制造品的价格变动 百分比。工资提高的百分比小于制造品价格提高的百分比。这意味着用这 个工资购买的制造品的数量减少,所以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W/Pm下 降了。
X A
M
PM * MPLM
P
A
P '*MPL
M
M
P '* MPL
A
A
F E
P
M
W′
W′
W
W
0
M
L
L
M
L′
L
0
A
A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 由于PM上升,所以制造业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 农业部门(Wm>Wa)。这必然引起劳动力由劳 动部门向制造业部门转移。其结果是制造业部门 的劳动投入增加,农业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根 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造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 产率将下降,而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则上 升。于是制造业务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农 业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升。随着劳动在两个部 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 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如图上页图中所示。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能够购买的生 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数量。 重新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工资:
W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相对需求曲线相同。 – 这样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是两国的相对供给的不 同, 相对供给差异是因为两个国家在以下方面 不同:
• 技术 • 生产因素 (资本、土地、劳动)
Slide 3-28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资源和相对供给
– 如果一个国家资本存量供应增加会对制造品和 粮食的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Slide 3-4
特定要素模型
–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呢?
• 制造品的产出取决于在制造业部门中投入的资本和劳 动的多少。
– 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归纳。 – 商品 X生产函数表明一个公司利用各种要素投入 能生产商品X的最大数量 。
• 例如,制造品(食品)的 生产函数表明在资本(土地) 和劳动的投入量一定时制造品(食品)的产出量 。
Slide 3-23
特定要素模型
Output of food, QF
图 3-8: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引起的产出变动
斜率 = - (PM /PF)1
Q1 F
1 Q2 F
2 斜率 = - (PM /PF) 2 PP
Q1 M
Q2 M
制造品产量, QM
Slide 3-24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9: 相对价格的确定
Slide 3-22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7: 制造品的价格上升
工资率, W
劳动需求 向上移动 7%
PF X MPLF
1
工资率, W
工资率上 W 2 升不到 7% W1
2
1 PM 2 X MPLM PM 1 X MPLM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PPT课件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PPT课件

Wage rate, W
7% upward shift in labor demand
Wage W 2
rate
rises by W 1
less than
7%
PF 1 X MPLF
Wage rate, W
2
1
PM 2 X MPLM
PM 1 X MPLM
Labor used in manufactures, LM
资本供给增加将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土地供给增加将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劳动力增加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两种产品的产出都会增加,但对相对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第27页/共53页
2. 贸易和相对价格 假设日本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大于美国,而美国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大于日本。 因此,贸易前日本制造品的相对价格比美国低。 国际贸易使各国的相对价格趋同。
QF =QF(K, LF)
1'
Q2F
2'
3'
粮食部门的 劳动投入 LF (增加)
L2F 1
Q2M L2M
劳动资源配置 (AA)
2 3 AA
制造品产量 PP QM(增加)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制造品部门的劳动投入, QM =QM(K, LM)
LM (增加)
9
第9页/共53页
3.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察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 劳动的需求: 每个部门的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将劳动的需求确定在:增加的单位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雇佣单位劳动需要的费用。
PF 1 X MPLF Wage rate, W
2 W2
W1
1
PM X MPL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 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 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 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 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 的消费结构。
工人变穷还是变富?
价格上涨工人是变穷还是变富无法确定,这取决 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如果一个人把其大部分收入 用于购买制造品上,他就变穷了,因为他只能买 到更少的制造品;但如果一个人把其大部分收入 用于购买食品,他就变富了,因为他能买的起更 多的食品了。 因此,在特定模型中,制造品价格的提高对实际 工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从而对对工人整体工资 的影响也不确定。
业商品价格PMP上X 升至PM′。这时,制造业部门的劳P动A 需求
曲线向上方移动,在图中,曲线Pm*MPLm上移至
Pm*MPWLmM ′处。
WA
P MPL PM *MPLM
'*
M
M
PA '*MPLA
PA
F
PM
W′ W
W′
E W
0M
LM
L
L′
0 LA
A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 由于PM上升,所以制造业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 农业部门(Wm>Wa)。这必然引起劳动力由劳 动部门向制造业部门转移。其结果是制造业部门 的劳动投入增加,农业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根 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制造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 产率将下降,而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则上 升。于是制造业务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农 业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升。随着劳动在两个部 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 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如图上页图中所示。
工资的确定
• 由于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所以两个 部门的工作w是相等的
• 工资率可以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一条件 来确定。劳动总供给为: LM + LA = L
• 如图所示(下一页)
工资的确定
图 3-5劳动在制造业和和农业之间的配制
工资


A点为均衡
工资点,
W
0 制造品部门使
劳动力市场均 衡
如图中所示EPFM线* M段PLM 的变化大于W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所以,对于劳动者来说,若其全部收入均来自 于工资,则其实际收入水平在贸易后是否提高取 决于其消费结构。如果劳动者的消费偏好于制造 业商品,则其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如果劳 动者的消费偏好于农业商品,则其实际生活水平 可能上升。即国际贸易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 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 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 劳动需求:
• 当增加的1人/小时所生产的价格等于雇佣1人/小时所需的费用 时,对应的劳动投入量就是各部门对劳动的需求。
工资的确定
– 制造品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可写为:
MPLM x PM = w
– 制造品部门的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价值产品.
-农业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可写为:
MPLA x PA = w
– 农业部门的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价值产品
即在制造业中MPLM x PM = w 在农业中 MPLA x PA = w
以上即是对特定模型中工资的确定所做的解释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假设母国在制造业具有比较优 势,从而出口制造品,发生
国际贸易后,国际贸易将促使母国制造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P A 不变,只P有M 上升。即假设制造
第五组 国际贸易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工资是如何确定的? ➢如果母国在制造业具有比较优 势,
从而出口制造品,则发生国际贸易后, 两部门的工人实际工资会怎样变化?
➢你认为工人是变穷了还是变富了?
为什么?
工资的确定
• 首先确定两部门所使用的劳动量
– 每个部门分别雇佣多少劳动?
• 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
↑ A
PAX MPLA(农业劳 动需求曲线)
PM X MPLM (制造业的 劳动需求曲线)
0
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
表示两部 门工资是 相等的, 劳动没有 理由流 动。,劳 动力市场 处于均衡 状态。
用的劳动, LM
, LA
L1M
L1
劳动总供给, L A
工资的确定
• 每个部门的边际劳动产出乘以该部门产品价格, 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一小 时额外劳动的成本(工资)等于一小时劳动的生 产价值,即边际劳动产出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即 W PM * MPLM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厨初始工资即得到
W
PM * MPLM
PM
W PM * MPLM PM
不等式左边表示工资变动百分比,为了方便解释不等式所表示的意义,在
次举一个例子:假如初始工资为10/小时,现在提高到每小时15元。那么W,
与W的比值为0.5,即工资上涨50%。则不等式右边是指制造品的价格变动 百分比。工资提高的百分比小于制造品价格提高的百分比。这意味着用这 个工资购买的制造品的数量减少,所以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W/Pm下 降了。
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能够购买的生 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数量。
重新MPL
A
W
PM
MPLM
由于两个部门的资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 当PM上升导致制造业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增加时, 制造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将下降,而农业部 门由于劳动投入量减少,边际劳动生产率则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