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指导书

1、编著目的明确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
2、编制依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桥涵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
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人员和加工机具设备组织主要加工机具有: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割机、闪光对焊机等。
人员及加工设备数量根据施工图纸工程量及施工方案配备。
4.3材料准备(1)钢筋到达现场后,必须检查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并进行外观检查,按60吨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性能抽验。
(2)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3)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吨。
(4)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突块和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
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5)在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6)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2次试验。
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5、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工序钢筋进场分类→钢筋检验→钢筋调直→按图纸下料→弯曲成型→钢筋焊接→按部位绑扎成型→钢筋安装→检验2、工艺流程图6、钢筋加工及安装作业要求6.1钢筋的除锈6.1.1、加工方法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锤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
涂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涂层厚度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于快速⽆损地测量导磁材料表⾯上⾮导磁覆盖层厚度。
例如:铁和钢上的铜、锌、镉、铬镀层和油漆层等。
2 检测时标准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18226-2015 《公路交通⼯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 31439.1-2015 《 波形梁钢护栏第1部分两波形梁钢护栏》。
GB 50205-2001 《钢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T 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3仪器设备HCC-24型磁阻法测厚仪。
4检测目的检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涂层厚度值满⾜《磁性基体上⾮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 4956-2003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检测钢结构⼯程施⼯涂层厚度值满⾜《钢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5资料收集1⼯程名称、钢构件表⾯保护层材料和⼯艺分类及相应图纸;2建设、设计、施⼯及监理单位名称。
6现场检测6.1抽查频率6.1.1波形梁钢护栏每公⾥抽查不少于1处;6.1.2波形梁钢护栏每处测不少于5点;6.1.3钢结构中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
6.2技术指标依据GB/T 18226-2015《公路交通⼯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所检的波形梁护栏镀层厚度值检测值应在规范要求允许偏差范围内或符合设计要求。
依据GB 50205-2001《钢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对涂层厚度⽆要求时,涂层⼲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um,室内应为125um,其允许偏差应为-25um。
每遍涂层⼲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um。
依据GB/T 50621-2010《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每处3个测点的涂层厚度平均值不应⼩于设计厚度的85%,同⼀构件上的15个测点的涂层厚度平均值不应⼩于设计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作业指导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仪器:KON-RBL钢筋位置测定仪
1、技术指标
(1)钢筋直径适应范围Φ6—Φ50
(2)保护层厚度测量范围 0--100㎜
(3)测定准确度 0--39㎜误差±1㎜
2、工作环境
(1)环境温度 -10˚C--40˚C
( 2 ) 相对湿度<90%RH
( 3 ) 电磁干扰无强交变电磁场
( 4 ) 不能长时间阳光直射
二、操作方法
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
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2、开机画面显示统计测量画图, 输入数据编号、被测钢筋的设
计直径。
3、选择一个起始点,将探头放置在被检测体表面, 沿钢筋走向
的垂直方向均匀速移动探头, 速度应小于40㎜/s。
4、当探头到达被测钢筋正上方时, 仪器发出鸣声,同时观察画
面“当前值”,出现最小值时即是钢筋的准确位置, 此时按
“存储”键将检测结果存入当前设置的数据编号中。
5、重复4检测,对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
度进行检验;对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钢筋保护层厚
度进行检验。
6、做好原始记录及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三、注意事项
1、每检测一次构件重新输入数据编号时,系统自动重新校正探
头, 此时应把探头拿到空中或远离金属等导磁介质
2、测量表面要尽量平整, 以提高测量精度
3、测量过程尽量保持匀速移动探头, 速度不应大于40㎜/s
4、如果连续时间较长,应每隔10分钟左右将探头拿到空气中远
离钢筋,按“确定”键复位一次.。
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构造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构造物检测评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是今后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现行标准规范中对改扩建项目中桥涵、隧道、路基路面等既有构造物的检测评定方法和内容缺少系统的规定,由于改扩建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实践中遇到许多实际困难。
为进一步统一改扩建工程既有构造物检测的技术要求,规范和指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既有构造物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既有道路进行加宽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既有构造物检测评定。
2 检测依据2.1总体(1)《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 L11-2014)(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2桥涵(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2)《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6)《中国高速公路桥梁管理系统》(CBMS 2010)(7)《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2.3路基路面(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2.4隧道(1)《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2)《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3/T 2177-2015)(3)《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规程》(DB35/T 957-2009)(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3 检测阶段及主要检测内容改扩建项目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可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作业指导书

5 生产作业指导书a)模具工序流程:模具制作→模具固定→模具校验→模具清理→模具组装→模具拆除b)钢筋工序流程:钢筋翻样→钢筋下料→钢筋成型→钢筋绑扎→骨架成型→验收c)保温工序:构件加工图→聚苯分块→聚苯下料→聚苯铺装→浇筑d)连接件工序:连接件布置图→位置标记→位置打孔→连接件布置→验收e)生产工艺流程:外墙板:模具清理→涂刷隔离剂→装饰层钢筋网片入模→装饰层混凝土浇筑→铺设保温聚苯→布置连接件→结构层钢筋骨架入模→预埋件固定→结构层混凝土浇筑→表面抹平→蒸养→脱模内墙板、楼梯、阳台、叠合板:模具清理→涂刷隔离剂→钢筋骨架入模→预埋件固定→混凝土浇筑→表面抹平→蒸养→脱模5.1 模板准备5.1.1 新(改)制模板或存放后重新启用的模板,应检查各零部件是否齐全或变形,若短缺或变形应配齐或更换。
重新启用的模板应清除混凝土残渣,新模板应清除内表面的焊瘤。
5.1.2 钢模板使用前,内表面应进行除锈。
5.1.3 吊装式钢模所有部件组装后应进行检查(包括分尺寸),并作拆装的重复性检查,检查应包括如下内容:a)模内尺寸;b)部件接缝应严密;钢质交接处的缝宽不超过0.3mm;c)模内焊缝应平滑,不得凹凸;d)模内板面平整度应符合有关规定;e)部件拆、装要方便灵活;5.1.4 固定台座式模板,底模应在坚实的地坪上铺设,垫楞间距应根据底模的刚度决定,一般为600~1200mm。
铺设的底模应用水平尺或水平仪抄平。
5.1.5 设计要求的预拱度或通过已往生产同类构件的反拱进行底模铺设。
5.2 涂刷隔离剂5.2.1 用于生产一般构件的脱模剂采用我厂配制的石蜡质隔离剂。
采用其它隔离剂应经试验后由技术部门确定。
5.2.2 隔离剂涂刷前模内不得有积水、冰雪、灰渣等。
涂刷隔离剂要均匀,不漏涂。
隔离剂严禁滴、撒到钢筋、预埋件上。
5.2.3 模内的隔离剂被雨水等冲洗后,应重新涂刷。
5.2.4 已配制好的隔离剂,在使用时,应搅匀隔离剂,使油液分布均匀,不允许再加水。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意义和方法[摘要] 本文主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和检测技术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理论推导、表格数据、工程实例,总结检测过程中的经验,大体阐述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随着建筑业市场化的推进,政府对于工程质量的监控逐渐淡化了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操作等内容,给予施工企业更大的自主权,而以“强化验收”来保证工程质量,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即体现了这种趋势。
作为施工企业自检,监督单位抽检,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楼板厚度都是重要项目。
一、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意义我国传统钢筋分项工程的验收均以隐蔽工程验收作为最后一道检验。
然而,在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有可能受到施工干扰而移位。
最常见的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由于施工人员的踩踏而下沉,下部正弯矩钢筋由于垫块不够或分布问题、施工干扰造成移位的现象也时常出现。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小时,较薄的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减弱,会引起锚固受力和应力传递的不足,影响结构抗力。
而且从长远看,保护层厚度过小会因为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加快、脱钝,影响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时,在一般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以下部正弯矩钢筋为例,Mu=α1fcbh2 0ξ(1-0.5ξ),其中ξ=ρfy/α1fc ,ρ=As/b h0 , h0=h-a , a=c+r ξ为相对受压区高度,α1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y为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c为钢筋保护层厚度,r为钢筋直径,h0为有效高度,ρ为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As为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上部负弯矩钢筋的受弯计算示意图则将图1旋转180°即可。
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钢筋保护层厚度c偏大会造成有效高度h0不足,从而降低受弯承载力Mu、裂缝控制性能及刚度。
作业指导书——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验(按GB50204-2015编制)

作业指导书——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验(按GB50204-2015编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验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
2 执行标准GB 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3仪器设备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
检测前首先验证仪器必须检定合格,检定日期在有效期内。
4检测目的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结构实体检测必检项目。
检验为工程验收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抽样、数据测量、合格评定标准均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编制。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6.1检验构件的选取规定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构件应由均匀分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非悬挑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2.对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
3.对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
6.2测区、测点的布置6.2.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2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3 对每根钢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均值(GB 50204-2015E.0.2);6.2.4 在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须标记检测范围内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钢筋轴线位置,连续量测构件钢筋的间距。
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钢筋加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实施日期:受控状态:(盖章受控)发放编号:发送给:XXX项目经理部编制概况编制部门:工程技术部编制人:日期:审核人职务:项目总工程师姓名:日期:批准人职务:项目经理姓名:日期:作业文件修改记录单钢筋加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编制钢筋加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钢筋的堆码、下料、加工、焊接、绑扎及安装等施工,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钢筋施工操作,规范施工.二、适用范围本标段内所有的钢筋制作安装三、原材料检验及存放1、钢材进场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都必须经试验室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类堆存,不得混杂,且应立牌以资识别。
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应堆放在仓库(棚)内,露天堆放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四、钢筋加工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达到以下要求: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4)、当利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钢筋的调直伸长率为:Ⅰ级钢筋不得超过2%;Ⅱ级、Ⅲ级钢筋不得超过1%。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受拉热扎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度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 m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2)、受拉热扎带肋(月牙肋、等高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d m不得小于5d。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r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3、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确保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规范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于电磁感应法及雷达法检测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表面到钢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为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其值如图1中C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2.1.2电磁感应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范围内,会干扰磁力线使之变形,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进而检测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1.3雷达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与传递到混凝土中遇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2.2符号D——第i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ni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S——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D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c——检测环境温度。
T3引用标准3.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3.4《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交安监发[2014]122号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3.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4仪器设备4.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I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汇总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确保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规范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于电磁感应法及雷达法检测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表面到钢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为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其值如图1中C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2.1.2电磁感应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范围内,会干扰磁力线使之变形,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进而检测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1.3雷达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与传递到混凝土中遇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2.2符号D——第i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ni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S——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D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cT——检测环境温度。
3引用标准3.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3.4《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交安监发[2014]122号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3.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4仪器设备4.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I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5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位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
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可能严重消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2、引用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12—99《云南省建设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管理办法》3、仪器设备及主要技术性能3.1主要仪器:ZBL—R620扫描型钢筋位置测定仪3.2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温度:0~40℃工作湿度:<85%电源:9V DC (6节干电池)3.3主要技术指标:精度要求:保护层 5~50mm 误差≤±1mm保护层 50~80mm 误差≤±2mm保护层 80~110mm 误差≤±3mm保护层 110mm以上误差≤±4mm探头体积:标准探头 134×56×38mm增強探头 163×76×40mm测轮距:65×35×40mm保护层厚度笵围:标准探头测试范围 15~50mm增強探头测试范围 40~100mm仪器存储量:6400根钢筋网格扫描范围:0.5×0.5m 1.0×1.0m 2.0×2.0m4、检测人员要求检测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并能熟练掌握本项检测技术人员,每一项目配制检测人员2名,检测人员应认真负责。
5、检测部位5.1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位置的检测应针对构件中的主要受力钢筋,重点对现浇混凝土悬挑构件,重要的梁、板、墙等构件进行检测,也可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程度共同选定;5.2 楼面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楼面板厚度一般应同时检测同一楼面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应检测梁边搂面板负弯矩钢筋。
(完整版)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

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准备(一)、材料准备:1、在确保材料及时供应的情况下,根据施工进度和材料计划分期分批进场。
2、材料进场必须有合格证,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材料进场后按规范要求取样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冷拉、冷弯试验,试验合格才可用于主体工程结构。
3、本工程所用所有钢筋均采用现场加工的方式,然后运到绑扎部位进行绑扎。
(二)、技术准备:(三)、人员准备:(四)、作业条件:1 、加工配制好的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柱、墙的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凿,清理干净。
7、模板安装完办理预检,并清理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9、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四、施工工艺(一)、钢筋进场及堆放钢筋的进场必须根据工程进度有计划地运进施工现场,由专业工长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和实际情况,将材料规格、数量上报项目材料组,由项目材料组联系供货商将材料运进现场。
钢筋运至施工现场后,要严格按批分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堆放,所有进场的钢筋都必须有出厂证明书和检验报告,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牌,钢筋设专人管理并建立严格的验收,保管与领取的管理制度。
钢筋在指定场地堆放整齐,并将各规格、型号加以标识,分组挂牌。
存放钢筋场地为现浇混凝土地坪,并设有排水坡度。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以垫木,离地面不得少于 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作业指导书(附细部图 混凝土垫块)_secret

国家高速公路XX至XX线XX陕西境XX至XX公路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复核:日期:审核:日期:XX局集团XX有限公司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2011年2月一、编制依据1、业主下发的设计图纸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4、《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5、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现行的规范、规程、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技术管理规程等。
二、编制目的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不容忽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耐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关系到结构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质量控制。
本工法对施工中混凝土的保护层控制进行了总结。
三、施工准备首先模板的尺寸偏差也会引起保护层的超标,所以模板须制作、安装规范,模板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拼;其次钢筋绑扎要按图纸、规范操作,钢筋骨架安装必须精确。
保护层垫块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可由专业厂家生产),强度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及施工规范,对不同的工程部位,选择合适的保护层垫块。
如桩基可采用圆型中心有孔、厚度3-5cm左右的垫块、立柱、墩身、预制箱梁、T构等可选用高强蝶型或圆锥体垫块。
垫块类型图四、施工要点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预制箱梁、T构腹板处采用蝶形垫块,垫块用扎丝进行绑扎,纵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m,即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如下图:腹板垫块布置图底板、顶板下层钢筋保护层采用方形垫块。
布置如下图:底板、顶板下层钢筋垫块布置图底板、顶板上层钢筋保护层采用钢筋马蹬,马蹬钢筋采用Φ12或Φ14钢筋制作,如下图:2、圆柱、桩基垫块采用圆形混凝土垫块,用φ8钢筋穿过垫块圆心,然后点焊在钢筋骨架上,竖向间距不得大于1m,环向间距不得大于1.2m,可根据需要加密。
垫块布置如下图:圆柱、桩基垫块布置图3、墩柱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蝶形垫块,垫块用扎丝进行绑扎,纵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m,即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如下图:墩柱垫块布置图4、桥面铺装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方形垫块,纵横向布置间距不大于1m,垫块绑扎在钢筋交叉点位置上。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
2.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3.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类型、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纪录。
6.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试块抗压报告等。
1.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且不少于10个;2.当对同批构件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应不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少于4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3.对长度小于或等于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
4.测区的布置应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5.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间距不宜大于2m,,测区宜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6.测区尺寸为200mm某200mm,相对的两个200mm某200mm方块应视为一个测区。
7.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
回弹测试、数据计算及修正均与回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相同。
(四)操作的注意事项1.操作回弹仪时,回弹仪的轴线始终应与测试面垂直。
2.超声声时测量时,换能器与混凝土之间的良好耦合是十分必要的。
3.同批构件的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构件种类相同;在施工阶段所处状态相同。
(五)超声声速值的测量与计算1.超声声时值的测量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呢,在每个测区内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布置三个测点。
应保证换能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且发射和接受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宜直线上。
浇筑面超声测点图2-1-1超声测点布置2.声速值计算声速值按照下式计算:vltmtm式中:v-测区声速值(km/);l-超声测距(mm);(t1t2t3)3。
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使测试人员在做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适用以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公称直径、间距和数量的方法。
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
3.检测依据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3.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3.4 相关的钢筋产品标准。
4.主要仪器设备4.1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4.2 游标卡尺5.检测前的准备5.1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对于校准试件,钢筋位置测定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1mm。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mm-50mm时,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5.3 校准试件的制作5.3.1 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可采用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
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且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使用。
5.3.2 制作钢筋公称直径校准试件时,宜将钢筋预埋在校准试件中,钢筋埋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为50mm以上。
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应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4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埋置深度应不相同,并且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0.5mm内。
5.3.3 制作钢筋间距校准试件时,校准试件应采用单层钢筋网,宜采用直径为8mm-12mm的圆钢制作,其间距宜为100mm-150mm,可根据工程实际制作相应的试件。
5.4 校准步骤5.4.1 应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采用钢卷尺量测6段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去平均值,并作为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
DLT_5169-2013_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

3.2材料检验
试验室对到货钢筋、机械连接件进场质量检验,现场钢筋检验内容 包括资料核查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检查内容严格按照《水工混 凝土钢筋施工规范》执行。
3.2储存
验收后的钢筋,应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分别 堆放,并立派标示。
堆放场地排水设施良好,钢筋存放离地高度不小于200mm,堆放高 度以下层钢筋不变形为宜。
1
HRB400 —— —— 55d 40d 50d 35d 40d 30d 35d 25d
2
CRB550 —— —— 50d 35d 40d 30d 35d 25d 30d 20d
注1:月牙纹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最小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增加5d; 2:表中HPB235级光圆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值不包括端部弯钩长度,当受压钢筋为
①.钢筋端部应切平或镦平后加再工螺纹;
②.墩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
③.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企业标准中产品设计要求,公差应为0~
2.0p(p为螺距),钢筋丝头加工技术要求见下表;
丝头加工尺寸表(mm)
规格
剥肋直径
螺纹尺寸
丝头长度
完整死扣圈数
22
20.8±0.2
M23×2.5
29.5~32.5
本指导书编写过程中参照规范及文件如下: (1)《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 5169-2013); (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
2.部门职责
2.1技术办负责提供钢筋安装的施工图纸及施工技术指导。 2.2综合工区、工程办、质检办负责钢筋加工和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及验收。 2.3机电物资办负责提供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原材料和施工器 具。 2.4综合工区负责钢筋加工。 2.5作业队负责现场钢筋安装施工。
QC成果-提高预制箱梁保护层厚度合格率

提高30米预制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龙王河特大桥项目QC小组前言随着我单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公路交通市场的不断拓展,承接的工程在逐年增加,承接了几座特大桥工程。
连云港市的临海高等级公路就是一条靠近沿海的公路,我单位承接的龙王河特大桥就是跨过龙王河入海口的一座桥梁。
桥梁的上部结构为先简支后连续箱梁,箱梁腹板钢筋净保护层为20mm,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要想达到桥梁耐久性使用要求,提高预制箱梁的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小组概况小组概况表表1二、工程概况2011年6月公司承揽了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LHGY-LQ4标龙王河特大桥工程项目起迄点桩号为K25+763.800~K27+046.200,本工程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km/h,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桥梁设计总宽26m,净宽为2×净-11.5m。
全桥预制箱梁共计320片,其中30米预制箱梁为200片,35米预制箱梁为120片,梁体砼设计强度为C50级,梁体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设计钢筋最小静保护层厚度顶板为40mm,腹板为20mm,底板为30mm。
施工时确保预制箱梁的保护层厚度是保证梁体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箱梁预制是整个桥梁工程的关键性工作,因此能否快速、高质量地完成制梁任务,不仅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总工期。
三、选题理由选定课题:提高预制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四、现状调查1、为了全面了解箱梁砼的保护层厚度施工的现状,2011年10月28日小组成员对施工完成的3片预制箱梁进行了梁体保护层检测,检测结果如下:保护层测试仪检测记录表表22、根据检测结果统计表绘制排列图如下:3、结论;从排列图可以看出“腹板外层”和“腹板内侧”是影响预制箱梁保护层厚度的主要部位,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五、小组活动目标及可行性论证 1、设定目标通过讨论小组最终将腹板内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目标值确定为95%。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钢筋工程作业。
2 作业准备2.1 作业条件⑴加工配制好的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部加垫木堆放。
⑵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⑶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⑷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梁、柱、墙的外皮尺寸线.⑸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除干净.⑹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清理干净.⑺模板安装完办理预检,并清理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⑻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2.2 人员准备每作业段人员配置:钢筋工班长2名,下料人员4-7人,绑扎人员15-25人,焊工2人,其他杂工2-5人。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工要求操作熟练,并经过专门培训。
具体人员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进行调整。
2。
3 主要机具弯曲机、切割机、焊机、钢筋钩子、钢筋扳子、小撬棍、脚手架、钢丝刷、绑扎架、断火烧丝铡刀、粉笔、钢筋运输车。
3 技术要求3.1 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设计的钢筋型号和尺寸进行施工。
3。
2 绑扎铁丝:20~22号,焊接形式按设计要求选定,垫块:大理石、混凝土或塑料垫块。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
1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见图9所示。
4。
2 钢筋加工4。
2。
1 钢筋复试: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经复检合格方可加工制作。
4。
2。
2 钢筋的下料⑴钢筋弯钩类型:Ⅰ级钢筋的末端需作成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
5倍,平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每个弯钩加长度为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确保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规范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于电磁感应法及雷达法检测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表面到钢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为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其值如图1中C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2.1.2电磁感应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范围内,会干扰磁力线使之变形,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进而检测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1.3雷达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与传递到混凝土中遇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2.2符号D——第i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ni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S——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D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cT——检测环境温度。
3引用标准3.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3.4《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交安监发[2014]122号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3.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4仪器设备4.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I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②检测仪器的最大量程应满足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③检测仪器应能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④满足在圆曲面上使用。
4.2、钻孔取芯机或同等功能的冲击钻①取芯或钻孔直径以不大于3cm为宜;②取芯或钻孔深度必须大于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3、钢卷尺钢卷尺规格以5m为宜。
4.4、游标卡尺①精度为0.02mm;②最大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5、修补材料取芯后的修补材料应选用不小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膨胀材料,并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
5仪器标定及自校5.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及雷达仪应定期送计量检定单位校准,正常情况下,钢筋探测仪校准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①新仪器启用前;②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③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5.2、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结构构件钢筋布置形式,对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进行自校。
钢筋探测仪自校方法见附录1和附录2,雷达仪自校方法见附录3。
6检测频率及测区要求6.1检测频率①公路工程对于特大桥、大桥、中桥逐座检查。
桥梁下部工程抽查不少于墩台总数的20%且不少于5个,墩台数量少于5个时全部检测。
每种结构型式墩台抽查不少于1个。
桥梁上部工程抽查不少于总孔数的20%且不少于5孔,孔数少于5孔时全部检测。
每种结构型式桥梁抽查不少于1孔。
小桥抽查不少于总数的20%且每种类型抽查不少于1座。
桥梁上部结构每孔测4处,侧面和底面分别测2处,每处10个测点;桥梁下部结构每墩台测4处,立柱、墩台帽、系梁等每类构件不少于1处,每处10个测点。
②水运工程桩、梁、板总数的1%-2%且不少于3件,每类构件不少于1件,每件构件测1处,每处10个测点。
沉箱、扶壁、圆筒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件,每类构件不少于1件,每件构件测1处,每处10个测点。
闸墙、坞墙、挡浪墙总数的5%且不少于3段,每类构件不少于1段,每件构件测1处,每处10个测点。
对于每类工程构件,选取两个测点,进行取芯或钻孔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以验证非破损法检测的准确性。
6.2测区要求(1)检测前应先划定测区,对于梁、板等构件一般划成长方形,尺寸1m ×2m,以布置在梁体侧面、底面的中部位置为宜;对于柱、墙等构件一般划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按箍筋布置形式沿柱子一圈划定,以布置在柱子距地面(水面)上1m以上位置为宜。
(2)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根据尺寸大小,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上的测区数不应少于3个。
(3)测区应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小于2m。
(4)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预埋件等部位。
(5)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位置和外观情况。
(6)对构件上每一测区应检测不少于10个测点。
(7)对某一类构件的检测,可采取抽样的方法,抽样数比例按相关规范、标准及文件确定,每个构件测区布置按单个构件要求进行。
7试验步骤7.1检测仪器准备开机检查:按下开机键,检查开机显示和电池电量,若电池电量不足,及时更换电池。
7.2检测前准备7.2.1检测前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校准方法见附件。
7.2.2检查被测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扫描面无较高的突起物或浮灰。
7.2.3查看图纸并询问现场工作人员相关情况。
7.3非破损检测7.3.1按施工图纸在试验记录上记录轴线、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设计值、构件名称。
7.3.2初步确定钢筋位置:将探头(或天线)放置在被检测部位表面,沿被测钢筋走向的垂直方向匀速缓慢移动探头(或天线),根据信号提示判定钢筋位置,在对应钢筋位置的混凝土表面处做出标记。
7.3.3确定箍筋或横向钢筋位置:避开被测钢筋,在中间部位沿与被测钢筋垂直方向用7.3.2的方法检测与被测钢筋垂直的箍筋或横向钢筋,并标记其位置。
7.3.4 确定被测钢筋的检测部位:在相邻箍筋或横向钢筋的中间部位,沿被测钢筋的垂直方向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检测示意图7.3.5 检测区域及检测方向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①设定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②对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查明原因,调整后在该处重新进行检测。
仍不满足要求,应更换钢筋探测仪。
③计算评定时采用第1次读数。
7.3.6检测数据及记录信息复核,检测人员签字确认。
7.4局部破损检测为验证非破损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非破损检测点的同一点位,采用取芯机或冲击钻由混凝土表面垂直钻进直至所检钢筋,清理孔位,用游标卡尺测量该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精确到0.1mm 。
检测完毕后,需对破损处及时修补。
局部破损法检测与非破损法检测对比结果按下述方式处理:①局部破损法检测结果与非破损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1点的差值均在±2mm (含)以内,则认为非破损法检测结果可靠。
②局部破损法检测结果与非破损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如1点差值超过±2mm ,则认为本次非破损法检测结果不可靠,仪器需重新进行自校,自校后或更换仪器重新检测。
8结果整理及评判8.1 结果计算整理 ①检测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 D ,按下式计算:n D D n i nin ∑==1式中:ni D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精确至0.1mm ;n ——为构件某处测点数。
②检测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按下式计算:D n ne S D D 695.1-=式中:D S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精确至0.1mm ; ()1)(212--=∑=n D n D S nn i ni D8.2 结果评判①单点标准对于每类构件实测保护层,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偏差值的1.5倍。
②总体评价当测量部位实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与设计值nd D 的比值在0.9~1.3(含)范围内,则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结果判定合格,当测量部位实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与设计值nd D 的比值在0.9~1.3(不含)范围之外,则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每类(个)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合格测区/总测区9原始记录及报告9.1检测原始记录1、检测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①仪器自校情况及修正系数。
②检测现场的情况描述,检测日期、地点、检测环境温度的记录。
③被检构件位置和构件编号、检测原始数据的记录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④检测仪器名称和编号、检测依据等记录。
⑤检测人员签字。
2、检测原始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3。
9.2检测报告1、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①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委托人);②有关情况描述(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情况描述);③检测日期、地点及检测环境条件;④仪器名称及编号;⑤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数量、检测点位置示意图,并标明检测部位;⑥检测数据分析及检测结果;⑦检测结论;⑧报告签字: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⑨环境校准及验证信息;⑩其它必要的说明。
2、检测报告格式可参照附录4。
1.1 校准试件的制作1.1.1 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可采用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
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且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使用。
1.1.2 制作校准试件时,宜将钢筋预埋在校准试件中,钢筋埋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为50cm以上。
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应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4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埋置深度应不同,并且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0.5mm之内。
1.1.3 校准的试件尺寸、钢筋公称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可根据钢筋探测仪的量程进行设置,并应与工程中被检钢筋的实际参数基本相同。
1.2 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2.2.1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2.2.2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1.3 校准步骤1.3.1 校准过程中应始终确保仪器供电电压稳定、电源充足,并避免外界的电磁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