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影响

合集下载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解读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解读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解读翻译是在理解他人使用某一语言来阐述含义以后,将一样的含义用另一语言加以表达的方式,而广告翻译不但要看是否忠实于翻译原文,而且还要看译文能否在新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下实现预期的宣传目的,以实现忠实于原文的目的,促进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沟通。

鉴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各国贸易往来的极大增加,广告翻译显得愈加重要起来,这种文化交流类活动会影响到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因为文化因素的差别,决定了广告英语翻译既灵活又复杂。

因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均有各自的文化,所以文化因素实际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广告受众的心理。

本文在概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广告英语翻译所产生的影响,列举了广告英语及翻译的主要原则,并阐述了在广告翻译中合理运用文化因素的方法。

标签:广告;翻译;文化因素广告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并且具备市场化性质的艺术形式。

在实施英语广告翻译时不但要侧重语言层面上的语音,对词汇与句法等进行翻译与转化,而且更加注重不同文化所具有的共性以及差异,这就要把原来语言中广告文化信息进行合理地表达,切实避免由于文化因素而导致的不合理翻译,避免受众对广告以及产品的质量出现怀疑情绪。

广告语言可谓是全部语篇之中最有文化内涵的社会语言,所以,广告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产生和文化息息相关。

使用语言是为了能够实现更好地交流,一旦缺乏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必然会出现理解层面上的阻碍,进而影响到使用。

所以,在实施广告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文化因素的作用,才能切实消除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别,切实保障文化交际功能的实现。

一、文化因素概述文化是指某一群体在相应时期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该群体总体意识体现出来的所有活动。

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该群体在一定时期之中的思想、行为、风俗习惯等,不同区域之中的文化因素有所不同。

中西方文化之所以差异相当大,原因是因为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人们各自的思想、观念以及风俗习惯均有所差异,这些均是对环境适应产生的各类文化因素。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摘要】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话题。

在翻译领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翻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化。

文化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含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的挑战之一,需要翻译者具备文化中介的能力。

在翻译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翻译者需要理解并尊重源语言的文化背景。

而在文化转换中,也存在着一些悖论,需要仔细思考和解决。

文化与翻译的互动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翻译需要对文化因素有深刻的认识和应用。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加深理解。

【关键词】文化,翻译,关系,影响,文化差异,挑战,文化中介,文化意识,重要性,文化转换,悖论,跨文化交流,辨识,应用,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 引言1.1 文化与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来看文化与翻译的定义。

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习俗规则等。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行为,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文化与翻译的联系在于,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翻译时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文化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翻译的选择、表达和理解。

翻译则通过传播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与翻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得到更详细的探讨。

1.2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价值观念、习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翻译者的选择、传达和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隐含含义,翻译者需要在理解源语言的基础上,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对原文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事件等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可能会出现误解或歧义。

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引言: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商务英语的翻译成为国际商务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并分析应对这些影响的策略。

1.语言和词汇差异: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词汇,这对商务英语的翻译提出了挑战。

语言和词汇的差异可能导致单词和短语的意义不完全一致,甚至有时会造成误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确保所翻译的商务英语文档准确传达原意。

2.社会礼节和商务惯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商务交流中使用不同的社会礼节和商务惯例。

例如,在一些国家,商务信函需要以礼貌短语开头,而在其他国家,这种开头可能被认为过于繁琐。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翻译时的困惑和错误。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礼节和商务惯例,以确保商务英语翻译符合目标文化的规范。

3.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对商务英语翻译影响巨大。

不同文化对于商务交流中的道德、诚信、合作等价值观有着不同的看法。

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观,以在翻译商务英语文档时正确传递发出方的意图和信息。

4.符号和象征:不同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也会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颜色在一个文化中可能象征着幸福和庆祝,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则象征着哀悼和不幸。

将这些符号和象征正确地转化到商务英语翻译中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对策:为了应对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翻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文化调研: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之前,进行充分的文化调研和了解,包括语言、社会礼节、商务惯例、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这有助于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源文本的意图,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2.贴近目标文化:在翻译商务英语文档时,翻译人员应当尽可能地贴近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这包括使用目标文化的语言和词汇、符合目标文化的社会礼节和商务惯例等。

文化因素对翻译影响论文

文化因素对翻译影响论文

浅谈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因素,也还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因素。

翻译的顺利完成,不仅要跨过语言的障碍,还得逾越文化的鸿沟。

近年来,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思维方式、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

本文对文化因素对译者及翻译过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因素语言翻译影响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像镜子一样反映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文化的一切内容。

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

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各自的语言进行交际时,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各自文化的特质。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翻译的内容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码,而且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

因此,当原文中蕴涵有原语读者耳熟能详而译语读者不知其义的文化因素时,译者必须依赖特定的文化因素,在翻译时适当增加相关信息,以使译文准确表达原语信息,实现翻译的语言和文化传递。

否则会出现信息断点造成原语信息的不应有的损失。

二、文化诸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2.1.某些词语、句子或篇章的表层意义相当具体或抽象,实则它们具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反映各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内容。

译者既要尽量再现原语的文化信息,又得保证译语的可读性,就得在翻译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oh!tell us about her,auntie,”cried imogen;“i can just remember her.she’s the skeleton in the family cupboard,isn’t she?……”(j.galsworthy:in chancery)“哦,给我们讲一讲她的事儿吧,好姑姑”伊莫嚷嚷道“我几乎记不得她了,她是咱们家衣橱里的骷髅,丑得见不得人,是吗?…”译者先按原文的语气和风格直译其字面意义,然后附加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丑得见不得人”,这样译出了译文读者不甚了解的隐含意义,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神韵。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in English trans
CATALOGUE
目录
The 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cultural factors The Influenc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Cultural Factor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CATALOGUE
目录
An Example Analysis of Dealing with Cultural Factor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Future prospects for addressing cultural factor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arget language cultural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makes sense and is culturally appropriate This involves familiarity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s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Flexibly using translation methods of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Developing an awaren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s and target cultures helps translators to identify potential cultural conflicts or misunderstandings It involves being aware of different worldviews, communication styles, and cultural norms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cultures

翻译中的文化——文化学派的翻译观

翻译中的文化——文化学派的翻译观

翻译中的文化——文化学派的翻译观文化学派的中文翻译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一观点认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因此翻译不能仅仅局限于词语的转换,还应考虑到文化差异。

文化学派在翻译中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背景的理解:该派别认为译者应该深入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差异。

只有了解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传达其中的意义和信息。

2.文化转移的损失:文化学派认为,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文化的转移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因此,译者应该尽量避免翻译中的文化转移错误,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译文。

3.文化等价性的追求:该派别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保持语义准确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目标文化保持等价。

译者应该选择合适的词语、语法和风格等,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环境。

4.文化中介的角色:文化学派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中介的过程,译者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者,还需要充当文化的传递者。

译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便正确传达文化信息并使译文更好地适应目的文化。

总之,文化学派的中文翻译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注重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的理解,追求文化等价性,并将译者视为文化中介者的角色。

文化因素在《哈利·波特》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分析

文化因素在《哈利·波特》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分析

文化因素在《哈利·波特》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分析2023年,电影《哈利·波特》依然是许多人的经典之作。

然而,在中文市场中,观众所看到的版本与原版有所不同,这其中的文化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应用在翻译中,文化因素是一种必须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中,若要使译文符合目标读者文化背景,就需要对文化因素进行考虑。

在《哈利·波特》的翻译中,文化因素应运而生。

英语单词与中文拼音习惯完全不同,在翻译中,需面对的第一个文化因素便是语言。

例如,“Pottersville”和“Potter's Field”在字面翻译上并无太大区别,但若到了目标读者面前,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意象。

中文读者可能会更愿意将“Pottersville”译作“波特之城”,从而带出原文中莫名其妙的“卖掉的波特”这一重要情节。

另外,魔法世界的设定与文化元素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契合点。

例如,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可以将斯内普教授的名字译为“敬之忠,为之富,即之勇”,从而将教授的性格特点和中华文化相呼应,不但让目标读者易于接受,并且完整地保存了原文中的内涵。

2. 影响分析尽管文化因素在翻译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但不适切的翻译却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是违背原著的本意。

《哈利·波特》的创作者J.K.罗琳在小说中选择某个单词或短语时,往往会有着深意。

如果译者将这些单词和短语翻译为与原意相去甚远的内容,可能就带来了违背原著作者意图的效果。

例如,“Dumbledore”的字面意思是“蜗牛蜡烛”,但其暗示着这位魔法世界中的师长会在主角成长过程中贯穿始终。

若翻译不到位,则难以传递原著的立意和情感。

其次是存在翻译误解的可能。

在《哈利·波特》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内容,例如比喻、各种暗示等等。

若译者无法准确捕捉文章的含义,在调整翻译时可能会带来误解,或者带来较大的偏差。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电影扮演了世界各地人们娱乐、学习英语以及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角色。

电影字幕翻译是将电影中的对话和文字转化为不同语言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因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一、文化因素对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1. 背景知识与文化难题:电影中的对话常常包含各种背景知识和文化细节,这使得电影字幕翻译面临着一些困难。

例如,英语电影经常涉及到特定地理位置、历史事件、名人或文化象征等。

如果观众在字幕中没有获得足够的背景信息,就可能无法理解电影场景的真正含义。

2. 文化差异与幽默翻译:不同的文化对幽默有不同的理解。

电影中的幽默经常依赖于语言的双关语或文化特点。

因此,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在字幕中传达电影中的幽默元素,同时确保观众能够理解和欣赏到电影的幽默。

3. 社会习俗与礼仪:电影中还包含各种社会习俗和礼仪,这也是字幕翻译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例如,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礼节和社会规范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翻译者需要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确保字幕在传达情节的同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1. 保留文化特色: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保留文化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者可以尽量保持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将其传达给观众。

例如,如果电影中出现了某种特定的习俗或文化象征,可以在字幕中添加一些适当的解释或说明,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

2. 考虑观众的背景: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也是字幕翻译策略的一部分。

翻译者需要了解观众对于电影中的文化差异和细节的理解程度。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观众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理解,在字幕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含义。

3. 简化和转换:有些文化细节在字幕中很难直接传达,这时翻译者可以使用简化或转换的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笑话或幽默元素,可以尝试使用类似的幽默元素,而不是直接翻译,并在字幕中添加一些有关文化的背景信息,以便观众能够理解。

文化背景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背景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于真正意义上成功 的翻译 而言 ,只有真正 的熟悉英语
多, 最终导致了树枝的折断。倘若树枝在积雪的重压下 弯 曲, 雪便不至 于堆积 到树枝 无法承受 的程 度 , 这就是
我们常说 的以柔克 刚。而这一强一弱 的观念的转变往
往就会成为 翻译 的陷阱。在英 、 汉两种 文化环境 中 , 因 思维概念不 同 ,对 同一 事物产生不 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还体现在颜色的观察和使用方 面。比如 :r nbed bo ra是 w 黑面包 , 而不是棕色面包 ;rw gr bo ns a是红糖 , u 而不是棕
【 观察与思考】
文化背景 因素对英 汉翻译 的影 响
奚 明 玉
(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江苏
苏州
2 50 ) 1 14
摘要 : 做好恰 " 正确的翻译工作并非易事, 当其 中的是熟悉有关文化 背景知识。本篇 文章将通过 实例来从 3、 - 首
两 大 方 面( 文化 差 异 的 对 表 达 、 解 与 翻译 的相 互制 约 , 即 理 背景 知 识 文化 在 翻 译 中的 重要 性 ) 来谈 一 谈 文化 背景 的
人却 正好 相反。
差异 ; 信仰差异 ; 地域政治与 日常生活上的差异 。
( ) 一 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 的影 响 。 世界上存在 着众 多的 民族 ,几乎是 每一个 的民族 都拥有 自己所独特 的思维方式 ,而且 思维的方式也是 存在差异 的 ,正是构成 这些不 同文化类 型的重要 的原
要 ,因为只有 词语 在 其相 应 的背 景文 化 中才 更有 意
义 。” 我们不去 比较双 文化 与双语孰轻孰重 , 但有一点 是肯定 的 : 于一个合 格 的翻译工作者 而言 , 对 熟悉两种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在中文翻译中,文化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会对翻译的结果产生重
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因素:
1.礼仪和礼节:不同的文化对待礼仪和礼节有不同的看法和规定。


译人员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恰当性。

2.习惯用语和成语: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习惯用语和成语。

这些表
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翻译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并采用与目标文化相符的表达方式。

3.历史和背景知识:词语和短语的意义常常是基于特定文化的历史和
背景知识的。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这些历史和背景知识,以便正确理解和转
达含义。

4.文化隐喻和象征: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常常是特定于该文化的,可能在其他文化中很难理解或被错误解释。

翻译人员需要注意这些文化隐
喻和象征,并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传达给目标文化的读者。

5.宗教和价值观: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在翻译涉
及到宗教或价值观的内容时,翻译人员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信仰和
价值观,并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些文化因素的考虑对于一篇准确、流畅、贴近目标文化读者的翻译
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应对这
些挑战,并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3、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文本类 型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吁型。在翻译过程中,对 于不同文本类型,译者需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文化负载词。例如,在信 息型文本中,翻译应侧重于准确传达信息,因此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需 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其含义;在表达型文本中,翻译应注重表达原文的情感和语气, 因此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
2、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规范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 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影响到语言的表达。例 如,一些文化中很常见的言语或行为,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因 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习俗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
引言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纽马克翻译理论 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翻译的交际性和语义转换的准确性。在 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是一个难点,其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因素增 加了翻译的难度。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 应用。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结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通过对 其识别、转换、战略选择和文本类型的分析及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文化负 载词的翻译难题。然而,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外,还需 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语境、修辞和读者反应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纽 马克翻译理论的应用范围,并结合其他翻译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汉语文化负载词 的翻译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最后是意译法。这种方法是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深层含义和背景信息转化为 目标语言中更为直观和易懂的词汇。例如,“红娘”可以翻译成“matchmaker”, 这样观众就可以理解这个词所代表的人物及其在婚姻中的角色。

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有什么影响

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有什么影响

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有什么影响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有什么影响摘要文化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英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思维方式、习俗文化和宗教等,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

近些年来,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重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源于对背景知识的作用的正确认识。

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不解与误解导致误译和错译的例子屡见不鲜。

于是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便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正如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bicultural)功底甚至比双语(bilingualism)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有意义。

”翻译并不像许多人得那么容易,深层次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文化鸿沟”时常难以逾越。

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翻译与文化释义1 翻译与文化的内涵翻译的诞生给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所谓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

何谓文化?英国学者泰勒(E.B Tylor,1871)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整体。

”文化并不是抽象的,它是我们所感知的一切。

人类以自己的情感、技能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更新了自己的文化。

不同民族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人类的能力本质是相同的。

因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在深层意义上反映了人类的共同能力。

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同一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活动的多样性和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多样性,这就是文化差异的渊源。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其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考虑不仅仅涉及到语言差异,还包括历史、社会、宗教、哲学、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角度出发,谈一谈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一、历史历史是了解英语文学的关键。

外语翻译中,文学作品的再现必须要了解当时历史和社会背景。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模式,都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性别歧视。

如果译者无法理解这样的文化差异和对当时历史的理解,那么他们可能会在翻译时丢失这些重要的信息。

因此,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理解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社会因素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英国文学中,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这些地位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阶层和能力。

在翻译时,没有进行妥善的社会因素考虑,会导致对原作翻译的失真,无法准确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并存。

作为作者J·K·罗琳对英国社会阶层和文化的批判,这部小说必须考虑其社会意义。

如果翻译者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可能会导致对原作翻译的失误。

三、宗教英国的宗教文化影响了其文学。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宗教经常作为主题出现。

例如,在John Milton的《失乐园》中,Milton以亚当和夏娃为主人公,这部作品旨在探讨人类的神学和哲学问题。

如果在翻译失误中,翻译者无法正确体现主题,传达的信息就会发生偏差。

四、哲学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哲学背景也很重要。

作家往往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行为的本质、人类缺陷以及幸福的本质。

例如,在George Orwell的《1984》中,他使用寓言手法表现了极权主义对人类自由和个人尊严的威胁。

如果翻译者不理解这些深入的专业领域,在翻译时失误可能会发生。

五、心理最后,心理学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作家通常通过符号、意象和情节等手段表达人物心理状态,他们的内在想法和情感。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和读者的理解。

文化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主要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现象,分析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翻译案例,本文希望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又称为“外向翻译”或“异语翻译”,是翻译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展示源语的独特性和异域风情。

在异化翻译中,译者倾向于让读者去适应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而不是将源语迁就于目标语的习惯。

异化翻译策略在处理文化因素时,特别注重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某些表达方式在目标语中并不常见或难以理解,译者也会选择保留这些特色,而不是简单地用目标语的惯用表达来替代。

这种策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然而,异化翻译策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些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可能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这可能导致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感到困惑或不解。

过度的异化也可能导致译文过于生硬和晦涩,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权衡。

他们需要在保持源语文化特色的尽量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这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调整。

异化翻译策略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展示源语的文化独特性和促进文化交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策略,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效果。

三、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中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因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进行中文翻译时,翻译者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尽可能地传达
原文中的文化含义和情感。

一些文化因素在中文翻译中的表现包括:
1.修辞手法和成语:中文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成语,翻译时需要根据
上下文和受众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传达相同的意义和效果。

2.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常常包含隐喻和象征的含义,翻译时需要
理解原文中的文化隐喻或象征,并尝试找到相应的翻译方式,以保留原文
的意义和文化特点。

3.礼貌和尊重:不同文化对待礼貌和尊重的方式不同,翻译时需要根
据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中文中,使
用敬语和礼貌的方式非常重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表达。

为了应对这些文化因素,一些策略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处理中文翻译:
1.理解文化背景:翻译者需要对源文本和目标文化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历史、习惯、价值观等。

这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2.准确传达文化意义:在翻译中,翻译者应该致力于准确传达原文中
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文化等效的表达方式,以确保目
标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原文的意义。

3.考虑目标受众:翻译时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并针对他们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综上所述,中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并且翻译者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和表现的符号、语言、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是每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传递和理解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从翻译的视角,还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文化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翻译的结果和质量。

因此,本文将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1. 语言结构上的影响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而这些规则和结构往往反映了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进行跨语言翻译时,需要对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原文中的文化因素,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结构的理解产生偏差。

2. 词汇与表达方式上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中经常存在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甚至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都不同。

此时,不仅需要进行精准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于表达方式的影响,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 历史和文化背景上的影响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文学或历史类的翻译时,需要对原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翻译。

二、应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 增强文化敏感度翻译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目标语言所属文化背景的形式与内涵,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2. 确定翻译的目的和语境在对文化因素进行翻译时,需要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语境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不同的翻译目的和语境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3. 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对于不同的文化因素,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翻译某些和宗教、信仰等相关的内容时,需要采取更加殷切谨慎的态度;在翻译习惯用语和格言等常见的文化符号时,需要进行更加精准的翻译。

4. 寻求文化背景的帮助翻译人员可以寻求来自文化背景方面的帮助,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翻译人员的要求上。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人员对原文的理解和诠释,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一些传统的汉语成语或文化符号在英文中并没有很好的对应词汇,翻译人员需要根据英文读者的文化理解,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翻译人员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差异,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以及对文化情感的伤害。

社会因素也对翻译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这导致了翻译活动的广泛需求。

在商务、政治、文化等领域,翻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且在新媒体时代,翻译更加常见,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的翻译、网站内容的翻译等。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能力,能够胜任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翻译任务。

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一些新兴概念、新词汇也不断产生,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便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因素也包括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政治因素会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比如国际间的政治关系会决定一些政治翻译的需求和难度;经济因素会影响翻译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体系;科技的发展也会对翻译技术和工具产生影响,比如机器翻译、语音翻译等新技术的出现;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也会决定社会对翻译的需求和对翻译人员的要求。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原文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特点,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文化误解和传播不当。

翻译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希望在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推动翻译工作更好地发展。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因素、政治环境等等。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文化语境是指一个社会或文化所共有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和决策。

例如,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表达方式。

例如,“信任”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则不是那么重要。

如果一个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不了解这个文化语境,他们很可能会错误地理解并传达词意。

因此,了解文化语境对于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翻译工作。

例如,政治环境会影响翻译人员的选择和决策。

如果翻译人员处于一个政治不稳定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外部压力来影响他们翻译的内容。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翻译的目标和宗旨。

例如,在某些国家,翻译可能被用来强化国家认同感和传播国家价值观。

这些因素都会对翻译的目标和决策产生影响。

同时,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还会直接影响翻译的策略和决策。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存在一些无法翻译的词语或短语,这就需要翻译人员采取合适的策略来传达原意。

此外,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还会影响翻译的目标受众。

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具有不同的受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确保翻译的语言和风格适合目标受众。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文化和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非常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译必须完全接受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翻译人员应该始终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主观倾向和个人偏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必须始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小议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小议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小议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摘要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是帮助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经之路。

因此,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而且也是翻译文化。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必将对翻译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或羁绊。

本文主要从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生活习俗三个文化因素来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关键词文化翻译影响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同样,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而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

下文主要从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生活习俗等三个文化因素方面来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在翻译中,宗教信仰差异使得译入语读者对有关宗教教义的词句理解得不够透彻,此时译者一定要先弄清楚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再下笔翻译,若盲目直译便会使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产生误译、错译,不能卒读。

下面看一则来自神话的例子。

“between cup andlip ”表面看来简单易懂,但在不了解其内涵的情况下,是极其难于传译的。

这一短语典出希腊神话,安卡奥斯(alcaeus)开垦了一个葡萄园,立志要用自己种的葡萄酿出极品佳露。

佳露香醇出窖了,就在安卡奥斯举杯至唇边之时,仆人告之,野猪闯进葡萄园了。

安卡奥斯放下酒杯去驱猪,结果命丧猪口。

有着如此独特的神话内涵,此处若完全直译为“在杯子与嘴唇之间”,则不仅让读者不知所云,更重要的是与原意已相差万里。

应改用国人比较熟悉的固定熟语“功败垂成之际”套译。

在神话中类似此例的词句浩如烟海,而且影响翻译的宗教信仰因素不仅仅局限在神话、圣经中,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可能都蕴含着深远的宗教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影响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而翻译则是一种转换工作,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有文化的转换。

文化现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信仰,价值观和态度是翻译工作者的共同难题,译者必须努力消除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原作者意图与译文读者理解能力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翻译影响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15-021 引言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是有目共睹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入于语言之中。

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语言。

人们研究文化与语言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在单一的语言与文化中研究,也可以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与文化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不同。

研究两种以上的语言与文化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就需要翻译。

文化与翻译的研究,在比较两种语言与文化基础上,还要研究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在译入语读者中的理解和反应。

文化是一个民族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等级,宗教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合。

文化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风俗习惯,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等。

据说文化影响已深埋于人的大脑皮层(neocortex)之下,成为集体潜意识。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交际受情境的制约,而情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nord:1)。

因此翻译必然受原语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制约,一些学者甚至提出翻译与其说是语言交流不如说是文化交流。

研究不同文化层出不穷的语言使用习惯背后的本质差异,分析不同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态度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无疑会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带来新的启示。

2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2.1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思维方式是“个人选择,评价和组织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将外界刺激转换为个人体验的过程(singer,1971:1)。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个人的交际形式,同时还会影响其他民族的反应,影响译入文化对原语文化所持的态度:是赞成,欣赏,还是贬低,排斥。

首先,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好分析思维,尤其从中医和西医来看,迟疑就非常清楚,所谓分析思维,就是把各个现象区分来思考。

北大过世的张岱年教授曾经讲过,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笼统而不准确,强调直觉,轻视实际观察,轻视分析方法。

这是讲传统的,并不是讲每个人具体是怎样,但总体上中国人受这种影响很深。

中国人的思维是流水句,就像河里的浪花一样,一浪接一浪无穷尽。

很多中文文章,满篇都是逗号,有的长到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

这就是受传统的中国古汉语影响,古汉语中根本没有标点符号。

而英文的句子结构完全不同。

一般复杂句,只有一个主句,然后在不同地方加入从属的结构,有分句,有介词短语,等等。

就好像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这两种句法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译入读者的可接受性和理解力,译者需要尽可能考虑这一点,采用增译或缩译的方式,是译文更具有可读性。

例如,“西风秋雨雁阵,衔着落日的远山交融在一起,更增添了打猎者的无限兴致”。

这描写的像画一样,作为译者,就要加“autumn stream”,秋水跟西风的关系是,“ruffled by the west wind”,必须加上这个动词,再加修饰的词语,用西风来修饰秋水,还有“enbracing the sinking sun, harmoniously meged to enhance the joyo of the hunters”,此处添加了很多词汇,就是因为它需要树杈被它衔接起来。

否则,在英文里完全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就因为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交代清楚。

其次,不同的民族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点和反应相差极大。

据说有一位美国人,一位德国人,一位日本人和一位中国人一起参观水族馆,美国人尝尝会发出感叹:“terrific!”赞美鱼硕大优美的体型;德国人是详细了解水温和鱼的习性;日本人是考察鱼缸的质地和成本;中国人则想知道观赏的鱼是否能吃,是否好吃,如何烹饪。

这一传闻的真实性姑且不谈,但不同文化的反应的确不同。

比如,美国人注重物体的大小和价格;而日本人认为颜色应该是更重要的标准(samovar, 1981:37)。

这就要求译者了解相关民族的语言和行为,理解相关文化的参照系,熟悉相关文化的思维方式。

2.2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除了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之外,不同文化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也是千差万别。

这些观念上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在语言和交际行为上表现了出来,成为翻译的难题。

例如中文的九跟英文的七,都有特殊的含义,都是比较神圣,比较好的词汇。

英文里有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seven virtues, seven heavens,中文里则是,九龙壁,九死一生,九九归一,等等。

信仰可分为经验信仰,信息信仰和推论信仰。

经验信仰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而获得,因而受到地域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据说发过的男孩能轻易列举出十余种酒的名称,阿拉伯语中设计骆驼及其身体各部委的词语有数百个,而爱斯基摩人则有无说的词语描绘雪和雪的各种形态。

文化焦点的差异往往会是翻译时译者出现“词穷”。

例如,在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中国文化中“叔叔”一词就很难贴切的翻译成英语。

要么用缩译法翻译成“uncle”,要么用描述法翻译成“uncle on the father’s side and younger than father”。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似乎都只能勉强达意。

相对而言,文化对经验信仰的影响远不如对信息信仰和推论信仰的影响深远。

信息信仰形成于外界舆论,书报杂志,电视电影等新闻媒介的影响。

推理信仰的差异也间接地表现在不同文化的审美情趣上。

例如,中国的国画虽然也有工笔画,但主流仍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注重写意和主观表现,讲究浓淡,印象,夸张,暗示;而西方则注重客观再现,讲究光线,比例和结构。

2.3价值观念和态度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一个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价值观表现于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一套“做出选择和解决冲突的行为规范”(rodeach,1968:16)。

价值观念往往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向文化中每个成员灌输好与坏,正与误,真与假,正与反,美与丑等标准,使人们明白应该学习什么,批评什么,捍卫什么。

首先,以“主义”这个词为例,毛主席写过《反对自由主义》,意思是不要自由散漫,不要不遵守纪律,毛主席还在文章中罗列了十大罪状。

若是查英汉字典,英语里的“liberalism”现在的解释,就完全不对等了。

它是一个褒义词,不是贬义词,意思是某个人政治上很开明,相信渐进之一。

因此,翻译是遇到自由主义,切不可随意翻成liberalism。

第二个例子: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跟唯物主义对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词。

查到的英文是“idealism”,但“idealism”的含义是理想主义,这也是一个褒义词。

比方说:“when i was a student, i was full of idealism.”意思是:“年轻上学的时候,我充满了理想。

”第三个例子: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翻译在翻译里是个难题。

因为个人主义,在中文里就是个人利益第一,不关心集体利益,如某人个人主义很严重。

但是,“individualism”在英文中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它是相信个人权利和自由至上的一种信仰。

其次,以“狗”为例。

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过去形象并不佳,所以关系狗的词语大多数都是贬义词,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头军师,狗血喷头哦,狗改不了吃屎,狗腿子,癞皮狗,走狗,痛打落水狗,等等。

而在西方,狗是正义,忠诚的象征。

“the dog is men’s best friend”,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伙伴,或许这是跟西方国家过去大多是游牧民族,早期发展畜牧业可能有一定关系。

所有大多与“狗”有关的短语或句子都是中性或褒义的。

英国人把领导称作“top dog”,将失败者或弱者称之为“end dog”。

“you are a lucky dog.”,表示一个人很幸运。

“every dog has its day.”,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得意的时候。

最后,年龄在许多文化中都是重要的价值观念,但在各个文化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东方文化中长者是智慧,权利和权威的象征。

在中国许多地方称“老”肯定不错,如:“老师傅”,“老干部”,“老大爷”,“老奶奶”。

与此相反,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级价值,青年代表着未来,象征着无限的可塑性和可能性。

在人们眼中,“it’s great to be learned, it’s greater to be young. ”3 结语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把这两种文化加以对比,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西方文化较为公正,平等的进入到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中,实现翻译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1]郭建中.文化概念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王欣.纵横:翻译与文化之间[m]. 外文出版社,2008.[3]孟红松.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m].咸宁学院学报,2010/07.[4]成中英.“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j].哲学动态,1988/10.[5]bander, robert c.1978.american englishrhetoric[j].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t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