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1页
第四讲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道路

4,掀起大革命高潮 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 . 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 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 大革命高潮 :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国民 政府在广州建立 .国民革命军 . 北伐战争 :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5,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 形式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 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 运动。 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 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 第四军独立团 . 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
6,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 南京事件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失败原因? 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 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 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 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 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 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 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 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右倾机会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 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 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批判孔学,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 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 .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 使用的方法,是资产阶级的方法,看问题很片面。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3)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4)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5)意义: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订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 线。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 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3.红军长征的胜利 4.总结历史经 验
4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1)19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 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2)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
1.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1)政党性质: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2)统治性质: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2.1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习境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1 遵义会议 (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 (2)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 (3)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共22页PPT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Ø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实行“党外合作”。
Ø1923年6月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 决定。 Ø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Your Logo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黄埔军校的建立
而 且 要 知 道 要 向 什 么 人 放 。 ”
彭湃
赤山约农会旧址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 国共合作的形成 2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 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林祥谦
施洋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Ø 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 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Ø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 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Ø 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 必要的条件。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出新面貌.
第一,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 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 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2
国共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3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本质上是一质的。所以国民党 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以后, 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1925年的五州运动, 1926年的北伐战争等等。在1925--1927年中国反 帝反封建运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广泛,斗争 也更加宏伟。因此这段革命被称为“大革命”。 然而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革命最终失败
412政变
412政变时的国民党行刑队
国共合作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从客观上,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从 主观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当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一切都不够成熟。
经验与教训
1. 在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2. 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无 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主革命没有农民的积极拥护与参加,要 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3.无产阶级 只有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战胜反动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 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 至此,中国革命即将进入 另一个新的阶段。那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革命带 来了哪些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 命运动,在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农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实行国共合 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 阀统治。
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 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 想路线。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
1.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20日~30 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 开。参加大会的共165人。 中共党员有李大钊、陈独 秀、毛泽东、李立三、林 伯渠等23人。
李大钊被孙中山指 定为大会的5人主席团成 员之一。
中心议题和主要成果:
中心议题: 改组国民党,审议通过了《中国国 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2年6月,彭湃在广东海丰县成立海丰总农会,领 导了广海丰农民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1. 1922年,共产党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 方针,为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 3.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 党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 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③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 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 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在13个 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者在 30万人以上。
主要成果: 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纽带。)
9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旧由军阀掌握政 权,……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 因为军阀无不欢迎外资以供其军资与浪费,国际帝 国主义在相当的限制以内,也都乐于全力借给军阀, 一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一是可以延 长中国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为消 费国家,永远为他们的市场。在这样状况之下的中 国实业家受外资竞争,协定关税,地方扰乱,官场 诛求,四面八方的压迫,简直没有发展的希 望。”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田仔骂田公》: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仔 做到死,田公着厝食白米,做个颠倒饿,懒 个颠倒好!是你不知想,不是命唔么,农夫 呀!起来!农夫呀!勿憨!地是天作,天还天公! 你无份我无份!有来耕有米食,无来耕,就 请歇!”
为彻底背叛自己出身地主的阶级,彭湃决心革命先 从家里开始。彭湃以来看戏召集农民到他家来,农 民蜂涌而来,彭湃拿着一大堆旧契走上台,举起手 中的旧契激动地说:“这些是田公剥削人家的工具, 田不是彭家的,更不是我彭湃的,这些是农民兄弟 劳动的成果,这一切被地主强占了,使农民困苦, 我们要彻底除掉,”说罢当场烧毁,宣布分家所得 的田地归耕农所有, 台下几千农民沸腾了,感叹说: “彭湃出身大地主,为革命能舍弃一切,我们还有 什么顾忌呢?”
孙中山
我以前有那么 多朋友,怎么 她最令我心动?
1、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与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条件: 1、打倒列强,除军阀——共同愿望。 2、中共在二七惨案中的认识。 3、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与孙中山的转变。 4、共产国际的促进。
彭 湃 烈 士 铜 像
一九二二年六月,他到苦难深重的农民中去了。所谓 “万事开头难”,六月中旬的一天,他满怀热情到赤 山的农村去作宣传,到了一个村子,主动、热情地和 农民打招呼、叙家常,那些饱受欺压的农民见他身穿 洁白西装,头戴白通帽,脚着皮鞋,打着领带,以为 是来收租的官差,怕恐躲之不及,他们推说:“先生 呀,我们不空闲呀!“当彭湃跟他们讲革命道理,农民 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是有钱人,吃饱了没事和 我们聊还是饿不了,但我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与你聊天, 就连红薯也没得吃了。听你讲道理,还不如省下时间 多干点活儿。”
第五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反动统治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四、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反动统治
1、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叛 革命,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4月18日,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建立南京国 民政府。 国民党政权开始其在全国的反动统治。
4、土地革命的开展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 同土地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的。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 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 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 命,争取到了农民的支持。 土地革命中的总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 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 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 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
(2)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 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 问题。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 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 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 义会议决议)。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对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 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会议正式解除了由博 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的指挥权,会后成立 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 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中职历史 第18课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朱德和周恩来采取了前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9月国名党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次 “围剿”。负责指挥的博古、李德,实行冒险主义,与敌人打阵地战,结果战
败,1934年,红一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三、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绝处逢生·艰难筑路
(四)根据地建设
材料:根据地在困难中发展,除党的作 用外,就是民主管理,军官不打士兵, 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 由……同样的一个兵,昨天在军中战 斗无力,今天当红军就很勇敢。
在政治上翻了身
二、绝处逢生·艰难筑路
(四)根据地建设
1929年12月28日,福建上杭县古田, 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 党建军原则
“江西大旅社”
朱
叶挺
德
周恩来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一、血雨腥风·武装寻路
(一)武装起义
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一部约1200人 由颜昌颐、董朗率领进入海陆丰地区; 一部约2000人,由朱德、陈毅率领进 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一、血雨腥风·武装寻路
(一)武装起义
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序幕
直接原
因
第 五 次 反 围 剿 失 利
根本原
因
“ 左” 倾 错 误 的 指 导
红军长 征
“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张闻 天
博古、李德的军事上“左”的表
现: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三、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材料1234:1在这91时394王3年4稼夏年12祥天1月2就的月,问中1到张日央达闻,红贵天红军州,军“,我长吃准们征没备这突吃短次破的暂转湘,休移江穿息的没,最穿利后的用目一,这标天打个中,仗间央红缺隙究八乏召竟军弹开定政药了在治,一什部加次么主上会地任长议方罗期, 转荣讨?张战桓论闻,趟下天部着一忧队刺步心得骨计忡不的划忡到江,地休水博回整踏古答,上、说个湘李:咳个江德,都西主也像岸张没,叫向有回花湘个头子鄂目看一川标时样黔。不”之这禁。交个热的仗泪地看盈方起一眶前来一,进这共他,样和身与打国后红下上只二去将剩、不王下六行平一军 个团。红会 接军合着,就肩毛说上泽:“还东毛扛主泽者张东一向同架西志油,打印去仗机敌有。人办力法量,薄比弱我的们贵有州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 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
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
2.思想教育方面:(1)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2)了解这一时期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懂得端正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3.能力培养方面: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懂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
(3)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教学难点(1)端正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时分配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
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
在此基础上,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俄界会议
9月,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自恃枪多势众,要 挟右路军和中共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中央。毛泽东、周 恩来、张闻天、博古等在巴西紧急磋商,决定迅速脱离险区, 率右路军中的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9月12日中央 政治局在川甘边俄界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 错误的决定,并再次电告张国焘改正错误,率部北上。但张 国焘却顽固坚持其错误主张,命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原四 方面军四军、三十军南下,并于10月间在卓木碉公然另立中 共中央。 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攻克 甘南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到达哈达铺,部队改编为中国 工农红军陕甘支队。9月27日占领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召开会 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此前不久,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的红二十五军,经10个 月转战,已于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会师,成为 红军长征中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随后,红二十五军同陕 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b.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为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的经验,1936年12月毛 泽东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报告。强调中 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指出中国是一个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敌人强大和红 军的弱小,但有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这就规定 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但战争是持 久的,而且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围剿”与反“围剿”是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红军将长期处在战略防御阶段。 历史评价
a.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 红军开始长征 •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 原 因 • 基本情况 • 具体结果 •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虽未全面讨论政治路线问题,但它 解决了当时党内最迫切的军事问题,改组了中央 领导,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 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 而这些成果又是在中共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 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节 中国Biblioteka 命的新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 他们是徐向前(一期)、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林彪(四期) 和陈毅(武汉分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 校,他们是陈赓(一期)、许光达(五期炮科)和 罗瑞卿(武汉分校)。周恩来、陶铸(五期)、刘 志丹(四期)和左权(一期)等,也在黄埔军校工 作或学习过。)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次 革命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斗争之 激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 革命时期的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
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毛泽东:“没有独立、自 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 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 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 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 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 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 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 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 结的。”
中共三大决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 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 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革命前进的步伐。 1924年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开始复兴,创办
了黄埔军校。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意义
突破 难点
遵义会议 A 主要内容 这次会议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批 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方针,重新肯定了毛泽东 为代表的红军作战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 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后来又组 成了由毛泽东,周恩王稼祥三人参加的军事指挥小组。 B.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急的 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 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 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从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的历史意义 A 宣传意义 正如毛泽东所说: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 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总而言之,长征 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 B 保存实力 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骨干,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全力投入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推动全国实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 红一方 面军长征后,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军区 和中央分局,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支持了 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而且也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抗日战 争爆发后,这些地方的游击队,走上了抗日战争的新征途。
中职历史第18课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教学设计

任务2 28 分钟分析图片、自主阅读教
材、讨论回答问题
三、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博古、李德的军事上“左”的表现: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三)红军长征的意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
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
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
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
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
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
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
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
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
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策略》
运用图片、文字材料
的方式,分析红军长
征的背景、过程和意
义。
第三专题 中国革命新局面

(二)国内条件
1.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社会矛盾激化
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特点: •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作为主要社会支柱; •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主要靠 山; •以军队作为专制统治的主要 柱石;
“二十一条”签约现场。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第一, 研究和宣 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 去进行宣传和组织 工作。 •第三,进行关于 建党问题的讨论和 实际组织工作。
•改组后的国民 党是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的革命联盟。
孙中山、李大钊等参加国民党“一大”
大革命高潮的起点
五卅运动
统一并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年4月26日,梅县总商会召开欢迎东征军大 会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广 州市民在中山大学举行欢送大会
北伐军接管汉口英租界
新 三 民 主 义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掀起了 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 •发动农民运动
广州农讲所旧址
广州第五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合影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和 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哪些历史特点?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 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 了革命前进的步伐。 • 1924年工人运动、农 民运动开始复兴,创 办了黄埔军校。 •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 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 的高潮。进行了胜利 的广州战争,1926年 开始了胜利的北伐战 争。
黄埔军校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黄埔军校
•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创立。 • 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 由周恩来继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 黄埔军校学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
1. 北伐的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 革命推向全国。 2. 北伐的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
的革命运动。
这次革命声势之 浩大、发动群众 之广泛、斗争之 激烈,在中国近 代历史上是前所 未有的。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一个高潮。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艺术设计八班 王雪丽
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二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三次武装起义 胜利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 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 治口号下进行,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第二,大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广泛 的群众运动。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