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_特征及其培养策略_牛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担,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 否完成此任务的关键。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虽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但是教师核心素养教育 理念的树立却必须走在前面。我们必须使地理教 师意识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专业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完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地 理教师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 意义,并用它 来 丰 富 自 身 的 教 育 教 学 理 论 知 识,指 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是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 一) 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 21 世纪初,欧盟面对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 挑战,在教育 和 培 训 领 域 加 大 推 进 终 身 学 习 战 略, 提出以“核心素养”作为总体教育目标与教育政策 的参照框架,引 发 各 成 员 国 的 课 程 变 革。[4] 我 国 素 质教育的持 续 推 进、基 础 教 育 课 程 的 深 化 改 革,也 必须围绕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核心素养问题 指导和引领 着 教 学 改 革 实 践,是 课 程 改 革 的 灵 魂。 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相对较晚,其研究处 于起步阶段,体系还亟待完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 养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分支,其具体内容到底是什 么,怎么样去培养,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地理核心素养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 须对其进行持续性地深入研究,要明确在相应的学 段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地理核心素养,在不同 的时代特点 下,学 生 应 该 具 备 哪 些 地 理 核 心 素 养。 此外,核心素养对地理课程改革的导向性作用也明 示我们: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首要工作, 就是要明确各学段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 地理核心素养持续性的深化研究是当前中学生地 理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基本保障。 ( 二) 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 育行为产生的源泉。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扮演着课 程实施者和评价者的重要角色,其所拥有的教育理 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效果,从 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施的最终效果。从实 际情况来看,每一轮新课改都会对教师的教育理念 和教学经验带来极大的冲击。地理教师肩负着学 50
都是指向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参与: 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文化修养: 语言与沟通、科技与信息、人文与审美
自我发展: 身心发展、自我管理、问题解决与创新
图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图
收稿日期: 2015 - 06 - 02 作者简介: 牛超,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玉振,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2015 年 10 月 第 16 卷第 4 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 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Oct. 2015 Vol. 16 No. 4
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
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
备品格及关键能力。
表 1.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知识与技能 方面
地理知识 的素养
地理技能 的素养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过程与方法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获取地理信息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养
关爱乡土的素养
探究地理问题 的素养
关爱祖国的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地理核心素养
( 一) 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
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
授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框架包括社会参
与、自主发展 和 文 化 修 养 三 个 领 域、十 项 核 心 素 养
指标( 见图 1) 。“核心素养”理念呼应了联合国教
博士。
48
( 二) 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现代公民必
备的地理素养( 见表 1) 。地理素养就是地理学习
者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地理知识、掌握的地理
方法、形 成 的 地 理 能 力、地 理 意 识、地 理 情 感,并 能
够从地理学 的 角 度 来 观 察 事 物,用 地 理 学 的 态 度、 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1]课程核心素养是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 程标准( 试验) 》,历经了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 良好效果,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方 向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顺应了国际基础教育地理课 程改革的趋势。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和教育发展的 不平衡,使得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在对地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 学 方 式、评价方法、课 程 资 源 开 发 等 方 面 的 认 识 和 把 握 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理课程标准本身还存在 诸如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是否恰当,各章节课程各 模块设置 是 否 合 理、均 衡 等 问 题。 因 此,中 学 地 理 课程标准的修订势在必行。2015 年 5 月,教育部长 袁贵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第五次工作会议 上讲话强调,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 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好新时期课标修订的目标任 务,并指出: 要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 准研制的关 键 环 节,充 实 完 善 课 程 标 准,发 挥 其 应 有作用,使其 真 正 成 为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教 师 培 训 的大纲、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命 题的依据。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同时也为深化教学改 革提供了动力。
学会生存的素养
关爱全球的素养
学会学习的素养 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沟通与合作
尊重自然、与自然
的素养
和谐相处的素养
人口、资源、环境道德素养
地理素 养 中,探 究 地 理 问 题 素 养、获 取 地 理 信 息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问题解决与 创新素养形成的基础; 关爱家乡、关爱祖国、关爱全 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家认同素 养、国际理解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 学会生存、学会 学习的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身心发展、自我 管理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与审美素 养的行为表现; 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与人口、资源、环 境道德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公民道德、社会 责任素养部分内容的具体体现; 沟通与合作素养的 培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语言与沟通素养培养 是相辅相成的; 地理技能素养中,学生利用多媒体 技能、运用地 理 信 息 技 术 技 能 的 培 养,是 实 现 学 生 科技与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形式。地理核心素养 的培养,需要 以 地 理 素 养 的 形 成 为 基 础,需 要 有 机
地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并从中提炼出地 理素养的精华和灵魂。[3]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
( 一) 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 地理学科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研 究内容,综合性是其特点之一。地理课程的知识内 容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地理核心素养 也相应的具有综合性特征。首先,地理核心素养的 内容是综合的,核心素养三大领域的 10 项核心指 标的培养,也 需 要 综 合 性 的 地 理 课 程 内 容。 例 如, 地理课程对社会参与领域中国家认同素养的培养, 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的相关内容,如我 国的疆域与海域、地形与气候、环境与资源等; 还需 要引领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如 民族与文 化、政 治 与 经 济、国 际 声 望 与 地 位 等。 学 生只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对我国各方面的国情 都有所认识,产 生 了 民 族 自 豪 感 和 爱 国 之 心,才 能 有效地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核心素养。其次,地理 核心素养在构成体系上具有综合性。地理核心素 养体系由社 会 参 与、文 化 修 养、自 我 发 展 三 大 领 域 构成,每个领域中包涵了不同的核心指标。在地理 核心素养中,每项核心指标的培养也很难脱离其它 指标而单独培养。地理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内容也 无法做到一部分知识内容只单单培养一项核心素 养。例如高中地理必修 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相关内容的 学 习,城 市 化 发 展 中 产 生 的 相 关 问 题, 如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紧张、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 堵等内容的学习就可以培养学生公民道德与社会 责任的相关素养;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相关内容的学 习,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 功能区的特点,然后引领学生对自己所在功能区的 布局进行评价和简单规划,以此来培养学生问题解 决与创新这项核心指标的培养。综上所述,地理核 心素养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 ( 二) 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发展性 地理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特 定的情境和需要中生成并发展。在不同的教育阶 段,地理核心 素 养 总 是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阶 段 性 特 征, 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不会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 终点。[1]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地理知 识不断积累、地 理 能 力 日 益 提 高、地 理 方 法 反 复 实 践、地理情感逐渐升华的过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
49
养是一个长 期 的 任 务,是 一 个 循 序 渐 进、不 断 深 化 的发展过程,其具有发展性特征。
( 三) 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原有的地理知识经验 和地理情感的基础上生成的稳定、长久的地理品格 与地理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社 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它体现了对人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长效性,能够对 个体的未来生活产生持续影响。此外,地理核心素 养还具有实用性,如语言沟通素养、公民道德素养、 科技与信息素养等,都会使个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受益终身。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特征。
学生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最基本的
知识和能力、观 念 与 态 度、情 感 与 价 值 观 的 综 合 表 现。[2]地理核心素 养 是 指 学 生 通 过 地 理 课 程 的 学
习,初步形成 地 理 学 科 的 素 养,在 此 基 础 上 有 机 地
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欧盟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教
育及课程改革的国际潮流。核心素养可以纠正过
去教育的偏失,比 三 维 课 程 目 标 更 适 合 当 今 的 社
会。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和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它比三维课程目标更具关键
性、情境性、情感性、动态性和终身性。核心素养实
际上是三维目标要求在学生身上的综合体现,二者
( 三) 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 核心素养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各个 教育阶段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去进行长期的培 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从地理学科的 基本逻辑,努力揭 示 学 习 地 理 课 程 的 独 特 认 知 过 程[5],确保学生在相应学段学习到的课程内容是符 合学科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地理学科知 识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学生也只有在 相应学段学到符合学科逻辑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 地培养出符合其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学生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尽可能做到与学科逻辑 的完美融合。 ( 四) 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教师 为其提供相关的 事 例 和 问 题,并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阅 读、观 察、思 考、讨 论 等 形 式 来 引 领 学 生 思 维,对 问 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 探究式教学包括个人独立自主探究和合作式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 都会得到加强。在核心素养体系自我发展领域中, 问题解决与创新、自 我 管 理 是 学 生 重 要 的 核 心 素 养。独立自主探究式教学在此项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研 究的习惯、掌 握 地 理 问 题 探 究 和 解 决 的 方 法,培 养 地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也实现了学 生的自我管理。合作式探究教学需要学生的分工 与合作,此过程也 需 要 学 生 彼 此 之 间 的 沟 通 与 交 流,其实现了学生之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6], 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 五) 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 重功能,它是 因 生 活 情 境 的 需 求 而 产 生 的[7],核 心 素养的 形 成 离 不 开 一 定 的 生 活 情 境 和 社 会 实 际。
牛 超,刘玉振
摘 要: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 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教师核 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 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行评价、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