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_特征及其培养策略_牛超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一、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地理思维、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三个方面。
1.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指学生在地理知识框架下进行地理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思维包括空间思维和系统思维两个方面。
空间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对地球空间进行认知和想象,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能够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表达。
系统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从地理系统的角度看待地球,理解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形成系统性的地球观念。
2.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指学生掌握的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地理知识包括地球基本特征、地球资源、地球环境、地球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学生应当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认识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规律,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保护情况,掌握地球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
3.地理技能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具备的观察、实验、调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实地考察调查能力、空间分析和定量分析能力等。
学生应当具备利用地图、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球表层特征解译和地理空间分析,开展地理实地考察和环境调查,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为了实现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水平。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提问、激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系统思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体会地理思维的重要性。
2.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地理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一、引言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1.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球形态、地域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高中学生应当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要地理现象等,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地理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理分析能力、地理判断能力、地理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高中学生应当通过系统的地理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3.地理技能和方法4.地理情感态度地理情感态度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地球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人文景观的理解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高中学生应当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地理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可持续发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是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图、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和方法,促进地理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3.问题驱动教学4.课程整合教学课程整合教学是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地理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和培养途径探究,可以看出,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技能和方法、地理情感态度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种培养途径的综合运用和探索。
论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论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整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做出适应个人和社会需要的行动。
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持有的正确价值观和认识。
在面对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生态问题等全球性问题时,人们需要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人地协调观。
这是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观念,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
2. 综合思维:指运用多维度、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和人文现象之间关系的学科,需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应能够从自然和人文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运用地理学原理和方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区域认知:指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特点等判断一个地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的学科,学生应能够
通过区域的视角,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认识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理解和解释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4. 地理实践力: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获取地理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应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素养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包括:1. 空间意识:学生需要具备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了解和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2. 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学生需要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进行地理空间分析。
3. 环境意识: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并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4. 地理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地理思维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地理学相关的问题。
5. 地理学科价值观:学生需要具备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如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等。
1. 构建多样化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2. 强调地理教育的跨学科性: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如地理与数学、地理与历史等的融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地理学科强调实践和探究,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 培养环境意识:地理学科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融入社会实践: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如参观企事业单位、农村调研等,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实践能力。
三、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为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考察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可以设计观察和分析现象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高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既要传授基本知识,又要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认知。
那么,如何理解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一)地理信息素养地理信息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出获取、处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包括对地图的认知、利用高新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现象背后的人文、自然和经济变化的能力等。
(二)地球观念素养地球观念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球的构造、运动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宏观的地球认识和全球视角,从而具有全球视野、多元文化认知和全球性问题解决能力。
(三)地方意识素养地方意识素养是指学生在接触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出热爱家乡、了解家乡文化、认同家乡特色的能力。
培养地方意识素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并有助于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全球问题解决素养全球问题解决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全球性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形成跨文化、跨域合作意识和行动力。
培养全球问题解决素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出运用地理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增强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构建实践性学习环节建立实践性学习环节,例如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开展社会科学实践活动、参加地理竞赛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地理学科特有的现象阐释和问题解决方法,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座、拓展阅读、讨论、小组合作等,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视角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摘要】高中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等。
然后探讨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包括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本文最后总结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核心素养、学生、培养途径、问题导向学习、实践活动、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挑战。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和培养途径进行探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高中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高中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本论文旨在探究高中地理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分析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了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内容;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探讨如何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为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2. 正文2.1 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一、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特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
“修养”包含两种基本含义: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 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可将“素养”定义为个人完成其中一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包括个体平时修习而成的知识、能力、品德、观念、方法等。
“学科素养”,是新课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此相应,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就地理教学而言,面对人类生活的地球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让未来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基础,提高未来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
根据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素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空间性(地域性)、终身性、动态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科素养综合性的特征在知识上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则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这一“复杂系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综合性的特征在素养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的互为统一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终身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科素养的产生是一个比较稳定、相对长期的心理状态,这一状态一旦形成,其对学生未来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会产生稳定的作用,并能够长期对学生未来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动态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由一个逐渐培育、逐渐养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动态过程。
因为,这一“动态过程”在形成过程中常受到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深入探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众多领域。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以期更好地发挥地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全球视角。
首先,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对地球的基本认知与理解上。
学生应具备掌握地球的形态、地貌、自然环境、气候等基本知识,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变过程。
他们应该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地球上各大洲、国家和地区的区位、地势、气候等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
这样的基本认知与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地理现象的全貌,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其次,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还包括地理观念与意识的培养。
地理观念是指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地理意识是指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敏感和关注程度。
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帮助他们从地理的角度去解读世界。
这需要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培养跨学科思维,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
地理意识的培养则需要通过地理教育加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引导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地球环境保护中。
再次,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地理技能与方法的培养。
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中掌握的地理观察、地图阅读、地理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技能。
地理方法是指学生在地理研究中使用的实证和理论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
通过培养这些技能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球视角是至关重要的。
全球视角是指学生对全球问题和全球变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等。
浅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求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它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
具体来说,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地理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原理,包括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常识等。
2.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应具备运用地理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等。
3.地理信息素养:学生应具备获取、处理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地图阅读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等。
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地理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原理。
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真实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提高地理信息素养地理信息素养是学生获取、处理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信息素养。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4.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和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地域意识和环境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具备的必备地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取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通过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途径,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地理知识水平、地理技能水平和地理价值观念。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1. 地理知识素养地理知识素养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包括地球基本概念、地球表层形态特征、地球自然环境、地球资源利用、地球环境问题、地球社会和地理技术等内容。
学生应该明白地球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形态特征,掌握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情况,了解地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认识地球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理解地球社会的发展和影响因素,掌握地理技术的基本知识。
2. 地理技能素养地理技能素养是指学生掌握的地理实证、地理系统分析、地理图表解读、地理问题解决和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自主设计地理调查和实验、搜集地理数据、运用地理工具、分析地理系统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通过地理信息获取和利用,解决地理问题和提出地理方案。
3. 地理价值观念素养地理价值观念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地域合作与交流、多元文化交融和尊重他人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
学生应该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了解地域合作与交流、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念。
1. 注重地理实证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地理实证教学,通过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亲眼观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地理观察和地理分析能力。
2. 强化地理技能训练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地理技能训练,通过地理数据解读、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证和地理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技能水平。
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核心素质、素养体现、培养途径和应用实践四个方面,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关系。
区域认知是指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认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掌握区域间的差异和。
区域认知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思维是指运用多维度、多层次的方法,综合分析地理问题,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地理问题,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地关系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规划:学生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方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资源评估:学生运用遥感技术、GIS等手段,对土地、水、矿产等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预测:学生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气候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采取以下途径:加强区域认知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地图使用、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多维度、多层次的方法分析地理问题,如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关系意识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规划:学生运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针对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规划。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地理信息素养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本文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1.知识与概念:中学生应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结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等。
他们应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等知识。
2.空间思维与地理信息能力:中学生应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获取、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进行信息表达和解读。
3.环境意识:中学生应培养环境意识,认识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了解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4.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例如,使用地图软件、地理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3.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让他们自主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向别人进行展示和汇报。
4.跨学科整合:将地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通过研究历史地理变迁,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实践和体验地理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摘要】高中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包括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文章强调高中地理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包括注重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等。
通过全面展开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途径、实践教学、兴趣激发、现代科技、综合素养、重要性、多方位方法1. 引言1.1 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况。
通过学习地理,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脆弱性和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认知、思维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高中地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是一门涉及广泛、跨学科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一、核心素养的内涵1.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是指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类、比较、分析、概括及推理等过程,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考虑地理问题,如从历史、人文、自然和经济等方面去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理性思维和系统性的能力。
2.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掌握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科技化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必不可少。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地理信息库,提高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地理应用能力是指学生把地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注重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地理实验和课外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实际应用中。
4.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指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等课程外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自我调节能力,建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文化自信和地方民俗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途径1.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还应该开发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如动手实验、电子制图和多媒体课件,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2.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平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应该加强科学实验室和地理信息中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验工具和地理信息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方法。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体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促进学生的创新和能力发展。
3.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参加实地考察,采访地方居民,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实况和民俗文化,提高地理应用和调研能力。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及其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及其培养策略核心素养是最关键和最基本的共同素养,是后天获得的素养,它除了本学科独特的素养外,还包括跨学科素养。
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
标签:地理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培养核心素养已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一、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综合表现为六个要素。
第一领域是文化基础,它是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要素;第二领域是自主发展,它是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要素;第三个领域是社会参与,它是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保证,包括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两个要素。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自然学科特征、社会学科特征又有技术科学特征,因此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地理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
而地理的素养包括:探究地理问题素养、获取地理信息素养、国家认同素养、国际理解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素养等等。
由此可见,学科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科特质,是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升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一、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 培养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地理学科能够帮助学生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形成全球视野,深化对全球化背景下地球表层系统及其人类活动的认识。
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学生能够了解全球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状况,形成对世界多样性的认知和包容性,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地理学科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包括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地图阅读和制图能力、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
3. 培养环境与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感。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和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展为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4. 培养地理情感和文化素养地理学科能够激发学生的对地球的热爱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培养地理情感和文化素养。
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和多样性,增进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认同意识。
以上这些内涵反映了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多维度和整体性。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应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可以影响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1. 设计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野外实习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内容,增强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球和人类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活动,培养学生对地球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全球意识。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一、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1.地理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地球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地貌、气候、植被、人口、城市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2.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生需要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和思考各种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图制作、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球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方式,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评价1.知识技能鉴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课堂质量、学习兴趣、课堂锻炼等方面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
2.地理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提问、问题解答、实验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3.地理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多媒体地图制作、实验报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式,评价学生地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效果。
4.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报告、地理调查研究等方式,评价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全面理解地理学科的内涵,科学规划和安排高中地理课程,合理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所要求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1. 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具有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能力。
具体包括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地理话语的表达与理解、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判断等方面。
2. 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获取、处理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遥感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等方面。
3. 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和表达等方面。
4.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识别、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果评价等方面。
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学案设计、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2. 实践活动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科的特性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地理实验、地理科技创新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3. 资源共享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可通过资源共享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校可以建立地理资源库,包括地理实地考察的数据、地理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案例、地理问题解决的实践经验等,通过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4. 课外拓展地理学科的知识较为丰富,学校可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技创新活动、地理实践实践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地理数据分析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思
维方法,是协同发展各项素养和能力的基础。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
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敏感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地理技能的提升。
地
理知识的掌握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思维的发展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包括地理信息的综合处理、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
决能力的培养。
地理技能的提升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包括地图阅读、实地调查和地理
技术运用的能力提升。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综合评价。
课堂教学是培养地
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地理知识、培养地
理思维和提升地理技能。
实践活动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包括地理实验、实地
考察和社区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评价是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通过学生的综合测试、实践报告和项目评估,评价学生的
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地
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将地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和社会中,
培养学生的地理敏感性和地理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1.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系统思维和地理动态变化思维等。
地理空间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球表面各种空间现象及其地域差异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能力,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分布、生物资源分布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地理系统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球各种自然和人文系统进行识别、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包括自然系统、人文系统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思维能力。
地理动态变化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随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态势进行认知和分析的能力,包括地理过程、地理演替、地理演变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2.地理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地理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地理学科知识包括地球形态特征、地球资源分布、地球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学科方法包括地球观测、地图制图、实地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方法。
3.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实际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包括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识别、描述和解释能力,对地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首先要注重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
可以通过地理案例、地理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现象和问题,促使他们形成丰富的地理思维模式。
结合地理理论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地理概念的层层深化和拓展,激发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地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地理待解问题的兴趣和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水平。
2.拓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离不开地理实践活动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 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教师核 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 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行评价、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2015 年 10 月 第 16 卷第 4 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 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Oct. 2015 Vol. 16 No. 4
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 程标准( 试验) 》,历经了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 良好效果,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方 向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顺应了国际基础教育地理课 程改革的趋势。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和教育发展的 不平衡,使得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在对地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 学 方 式、评价方法、课 程 资 源 开 发 等 方 面 的 认 识 和 把 握 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理课程标准本身还存在 诸如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是否恰当,各章节课程各 模块设置 是 否 合 理、均 衡 等 问 题。 因 此,中 学 地 理 课程标准的修订势在必行。2015 年 5 月,教育部长 袁贵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第五次工作会议 上讲话强调,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 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好新时期课标修订的目标任 务,并指出: 要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 准研制的关 键 环 节,充 实 完 善 课 程 标 准,发 挥 其 应 有作用,使其 真 正 成 为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教 师 培 训 的大纲、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命 题的依据。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同时也为深化教学改 革提供了动力。
学生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最基本的
知识和能力、观 念 与 态 度、情 感 与 价 值 观 的 综 合 表 现。[2]地理核心素 养 是 指 学 生 通 过 地 理 课 程 的 学
习,初步形成 地 理 学 科 的 素 养,在 此 基 础 上 有 机 地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 一) 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 21 世纪初,欧盟面对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 挑战,在教育 和 培 训 领 域 加 大 推 进 终 身 学 习 战 略, 提出以“核心素养”作为总体教育目标与教育政策 的参照框架,引 发 各 成 员 国 的 课 程 变 革。[4] 我 国 素 质教育的持 续 推 进、基 础 教 育 课 程 的 深 化 改 革,也 必须围绕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核心素养问题 指导和引领 着 教 学 改 革 实 践,是 课 程 改 革 的 灵 魂。 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相对较晚,其研究处 于起步阶段,体系还亟待完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 养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分支,其具体内容到底是什 么,怎么样去培养,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地理核心素养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 须对其进行持续性地深入研究,要明确在相应的学 段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地理核心素养,在不同 的时代特点 下,学 生 应 该 具 备 哪 些 地 理 核 心 素 养。 此外,核心素养对地理课程改革的导向性作用也明 示我们: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首要工作, 就是要明确各学段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 地理核心素养持续性的深化研究是当前中学生地 理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基本保障。 ( 二) 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 育行为产生的源泉。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扮演着课 程实施者和评价者的重要角色,其所拥有的教育理 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效果,从 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施的最终效果。从实 际情况来看,每一轮新课改都会对教师的教育理念 和教学经验带来极大的冲击。地理教师肩负着学 50
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担,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 否完成此任务的关键。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虽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但是教师核心素养教育 理念的树立却必须走在前面。我们必须使地理教 师意识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专业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完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地 理教师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 意义,并用它 来 丰 富 自 身 的 教 育 教 学 理 论 知 识,指 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是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
一、核心素养与地理核心素养
( 一) 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
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
授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框架包括社会参
与、自主发展 和 文 化 修 养 三 个 领 域、十 项 核 心 素 养
指标( 见图 1) 。“核心素养”理念呼应了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欧盟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教
育及课程改革的国际潮流。核心素养可以纠正过
去教育的偏失,比 三 维 课 程 目 标 更 适 合 当 今 的 社
会。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和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它比三维课程目标更具关键
性、情境性、情感性、动态性和终身性。核心素养实
际上是三维目标要求在学生身上的综合体现,二者
都是指向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参与: 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文化修养: 语言与沟通、科技与信息、人文与审美
自我发展: 身心发展、自我管理、问题解决与创新
图 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图
收稿日期: 2015 - 06 - 02 作者简介: 牛超,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玉振,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地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并从中提炼出地 理素养的精华和灵魂。[3]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
( 一) 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 地理学科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研 究内容,综合性是其特点之一。地理课程的知识内 容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地理核心素养 也相应的具有综合性特征。首先,地理核心素养的 内容是综合的,核心素养三大领域的 10 项核心指 标的培养,也 需 要 综 合 性 的 地 理 课 程 内 容。 例 如, 地理课程对社会参与领域中国家认同素养的培养, 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的相关内容,如我 国的疆域与海域、地形与气候、环境与资源等; 还需 要引领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如 民族与文 化、政 治 与 经 济、国 际 声 望 与 地 位 等。 学 生只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对我国各方面的国情 都有所认识,产 生 了 民 族 自 豪 感 和 爱 国 之 心,才 能 有效地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核心素养。其次,地理 核心素养在构成体系上具有综合性。地理核心素 养体系由社 会 参 与、文 化 修 养、自 我 发 展 三 大 领 域 构成,每个领域中包涵了不同的核心指标。在地理 核心素养中,每项核心指标的培养也很难脱离其它 指标而单独培养。地理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内容也 无法做到一部分知识内容只单单培养一项核心素 养。例如高中地理必修 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相关内容的 学 习,城 市 化 发 展 中 产 生 的 相 关 问 题, 如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紧张、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 堵等内容的学习就可以培养学生公民道德与社会 责任的相关素养;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相关内容的学 习,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 功能区的特点,然后引领学生对自己所在功能区的 布局进行评价和简单规划,以此来培养学生问题解 决与创新这项核心指标的培养。综上所述,地理核 心素养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 ( 二) 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发展性 地理核心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特 定的情境和需要中生成并发展。在不同的教育阶 段,地理核心 素 养 总 是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阶 段 性 特 征, 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不会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 终点。[1]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地理知 识不断积累、地 理 能 力 日 益 提 高、地 理 方 法 反 复 实 践、地理情感逐渐升华的过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
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
备品格及关键能力。
表 1.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知识与技能 方面
地理知识 的素养
地理技能 的素养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过程与方法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获取地理信息 的素养
关爱乡土的素养
探究地理问题 的素养
关爱祖国的素养
学会生存的素养
关爱全球的素养
学会学习的素养 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沟通与合作
尊重自然、与自然
的素养
和谐相处的素养
人口、资源、环境道德素养
地理素 养 中,探 究 地 理 问 题 素 养、获 取 地 理 信 息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问题解决与 创新素养形成的基础; 关爱家乡、关爱祖国、关爱全 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家认同素 养、国际理解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 学会生存、学会 学习的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身心发展、自我 管理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与审美素 养的行为表现; 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与人口、资源、环 境道德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公民道德、社会 责任素养部分内容的具体体现; 沟通与合作素养的 培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语言与沟通素养培养 是相辅相成的; 地理技能素养中,学生利用多媒体 技能、运用地 理 信 息 技 术 技 能 的 培 养,是 实 现 学 生 科技与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形式。地理核心素养 的培养,需要 以 地 理 素 养 的 形 成 为 基 础,需 要 有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