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
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艺(点茶)。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
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
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
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
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
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日本茶道介绍
返回
★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 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日 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思 想的核心是禅。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 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 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不 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 活。
★
茶 道 与 禅 道
★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 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 联系的。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建水 水指
枣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碗
茶筅
喝茶顺序
●
更衣 观赏 茶庭 初茶 茶食 中立 浓茶 后炭 薄茶 退出 衔接
● ● ● ● ● ● ● ●
●
返回
和果子
わ か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
江户时代
日本吸收、消化中国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 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 光大了中国茶道。
◆
现代时代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
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
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 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
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 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返回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道 对 比
抹茶道属于中国茶道吗
抹茶道属于中国茶道吗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仪式性活动,以准备、沏泡和享受茶叶为核心。
中国茶道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和生活哲学的一部分。
而抹茶道,作为茶道的一个分支,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那么,抹茶道是否归属于中国茶道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对抹茶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抹茶道是一种将抹茶粉与热水搅拌制成泡沫状,并以一种特殊的仪式性递送方式供给客人饮用的茶道。
它起源于日本,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抹茶道强调静心、尊重和谐,并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它通常在茶室这样的特定空间中进行,包括特定的家具、道具和装饰,以增加仪式感。
虽然抹茶道的起源是在日本,但抹茶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
在唐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制作抹茶,并将其视为一种高雅的、仪式性的茶道艺术。
抹茶制作的过程需要精选茶叶,经过烘焙和石磨等复杂工艺,最终制成细腻的抹茶粉。
这种制茶方法后来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
虽然抹茶道是起源于中国,但由于在历史发展中被日本人所改进和发扬,抹茶道在日本更有代表性和深入人心。
抹茶道在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仪式和礼节,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抹茶道在普遍意义上更被认为是属于日本茶道。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抹茶道也可以被视为中国茶道的一部分。
根据茶道的定义,它强调以茶叶为核心的仪式性活动。
而抹茶道,同样以茶叶为基础,并将茶叶的制作、泡制和享受作为核心内容。
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抹茶道都都强调尊重茶叶,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在这个意义上,抹茶道可以被视为中国茶道的一种。
此外,中国和日本文化有着较多的交流和互相影响。
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的茶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日本在抹茶道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对于茶的起源和传承的贡献。
综上所述,抹茶道作为茶道的一种分支,虽然起源于日本并在那里发扬光大,但其制茶方式源于中国的抹茶制作方法,并且在茶叶的准备、沏泡和享受等方面与中国茶道有着共同点。
抹茶总结范文
抹茶总结介绍抹茶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独特茶叶,以其独特的绿色和丰富的口感而闻名。
它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茶叶粉末制成的,具有许多健康和美容的好处。
本文将介绍抹茶的历史、制作过程、健康益处以及如何饮用抹茶。
历史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中国唐朝时期。
当时,抹茶被用作佛教僧侣的一种饮品,以增加集中精神和冥想的能力。
在日本,抹茶的种植和制作传统开始于13世纪,由日本僧侣茶松道源传入。
后来,抹茶成为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日本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制作过程抹茶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几个关键的步骤:1.种植和绿茶制备:抹茶是由遮光种植的绿茶叶制成的。
为了避免阳光直射,茶树被放在有机的栏杆下,并定期修剪。
此外,茶叶在收割前还需要经过蒸汽处理和烘干。
2.石磨制茶:制作抹茶的关键步骤是将绿茶叶粉碎成细粉。
这一过程使用传统的石磨,将茶叶慢慢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这需要耐心和技巧,以确保茶叶被均匀研磨。
3.筛选和包装:研磨后的抹茶经过筛选,将粉末中的未研磨杂质去除。
然后,茶叶被装入密封的包装袋中,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健康益处抹茶具有许多健康益处,它是一种非常营养的饮品:•丰富的抗氧化剂:抹茶中富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细胞损伤和减缓衰老过程。
•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抹茶中的咖啡因和氨基酸L-茶氨酸可以提高警觉性和集中注意力。
•增强免疫系统:抹茶中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研究表明,抹茶还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体重,改善皮肤质量等。
饮用抹茶的方法抹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饮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抹茶茶道:抹茶茶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茶道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通过特殊的程序和仪式,将抹茶粉末和热水混合,并用竹制的抹茶棍搅拌成泡沫。
然后,抹茶会被盛入小茶碗中,供客人享用。
•抹茶拿铁:抹茶拿铁是抹茶和牛奶混合而成的一种饮品。
将抹茶粉末与一定比例的牛奶混合并加入蒸汽,可以制作出丰富的抹茶拿铁。
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历史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起源历史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也写作“静寂”。
它是指审美观。
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侘”字上。
“侘(わび)”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
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
到平安末期,“侘”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
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
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一奈良、平安时代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原称为“茶汤” (茶湯、茶の湯),是日本仪式化的为宾客奉茶之事,它与其它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的特殊文化,但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饮茶最初是僧侣用于集中心念的,从谂禅师曾以“吃茶去”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茶道通常是指较早发展出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如茶室内外的布置、书画的品鉴、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等,都成为茶道的重点。
日本茶道文化:茶道根本千利休曾说“和敬清寂”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即平和、和谐。
进入茶室,品尝一碗茶时,主对客的“请先、请慢用”等礼貌语代表了茶道所蕴含的“和”。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及复杂的事,甚至有人说:“即使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茶道中的“和”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内心随时能体认茶道的“和”,必定可体会“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世代流传,传递着数百年积淀的美感。
伴随着四季的变迁,崇尚自然美,以古老习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能体会“和”的妙趣。
现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却拥有对美的极强的感受。
如果将心性不断加以提炼,就是茶道的精神(茶の味)。
隐藏在茶道用具中间的艺术及种种摆设、布置及茶之汤,果子等,仿佛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这些都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敬”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对友人与同辈的敬爱。
从和到敬,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即清净、清洁,体现了茶道不可或缺的礼仪。
日本茶道文化:规程日本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日本茶文化历史发展
日本茶文化历史发展日本茶文化历史发展导语: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一、弘仁茶风公元805年,留学僧将茶叶传入日本,此后在日本贵族阶层中渐渐掀起“饮茶风”。
这一时期的饮茶文化,以嵯峨天皇(公元809—823年在位)为主体,以弘仁年间(810—824年)为中心而展开。
在嵯峨天皇的影响下,弘仁年间是唐文化盛行的时代,饮茶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形式而接受和推崇。
弘仁年间可以说是古代日本饮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史称“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身边女官惟良氏的一首汉诗描写了当时饮茶的情景。
山中茗,早春枝,萌芽采撷为茶时。
山傍老,爱为宝,独对金炉炙令燥。
空林下,清流水,纱中漉仍银枪子。
兽炭须臾炎气盛,盆浮沸浪花。
……吴盐和味味更美,物性由来是幽洁。
深岩石髓不胜此,煎罢余香处处薰。
饮之无事卧白云,应知仙气日氛氲。
——《经国集·和出云太守茶歌》据《日吉神社秘密记》记载,公元805年,赴唐留学僧最澄(762—822年)回国,携带了茶籽赠送给京都比睿山的日吉神社栽种。
这是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
至今比睿山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成为日本栽种茶树之始的标志。
另一留学僧空海(774—735年),公元806年回国时也携带茶籽,献给嵯峨天皇,并于奈良佛隆寺栽种。
至今佛隆寺还保存着由空海带回的茶碾和茶园遗迹。
最澄留学中国浙江天台山,于日本比睿山修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
另一留学僧空海与最澄公元804年同期留唐,空海留学长安,后于和歌山县高野山修建金刚峰寺,创立日本真言密宗。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道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这一标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来越凸显。
本文对日本茶道的起源进行阐释,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指出当代日本流行的中国茶。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道文化;日本文化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一直在不断相互吸收学习中发展。
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互相派遣学习交流。
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源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断吸收、发展、最终形成了集哲学、文化、宗教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征,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著作。
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 • • • • • • • • • •
棗(なつめ) 茶杓(ちゃしゃく) 蓋置(ふたおき) 建水(けんすい) 台子(だいす) - 棚(たな) - 板 (いた) 袱紗挟み(ふくさばさみ) 袱紗(ふくさ) 古袱紗(こぶくさ) 扇子(せんす) 懐紙(かいし) 小茶巾(こぢゃきん) 菓子切り(かしきり) 振り出し(ふりだし) 香合(こうごう) 掛物(かけもの、掛け軸) 花入(はないれ、花器、花かご)
日本茶道的规程
茶道表演分点炭与点茶两部分。茶道用炭精 致得像古老的工艺品,使用之前还要擦洗晾干。 为了保持茶室清洁,主人点炭前先往地炉里撒一 层湿润的茶灰,这种灰据说是在夏季三伏天用茶 水搅拌,手工揉制而成,大小颗粒均匀,撒灰的 次数、动作与方位有明确的规定。 然后开始点炭,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 将形状大小不同的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这个过 程中,主人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最后打开一个 香盒,往炉里放进一团薰香。整个过程中,客人们 围着地炉,静静地欣赏主人的表演。
(三)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一翁宗守 茶室:官休庵 地址: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武者小路通小川東入西無車小路町613-2 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 “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茶道具(さどうぐ、ちゃどう ぐ)とは写的《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荣西 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随着唐宋时期中国 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 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 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日本建仁寺 《荣西茶思碑刻》
日本茶道的形成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徒村田珠 光道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 “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 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 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 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 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 “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 的禅道核心。
抹茶道是中国茶道吗
抹茶道是中国茶道吗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与茶文化相关的礼仪艺术,而抹茶道指的是日本茶道中使用的一种独特方式来制作和品尝抹茶。
虽然抹茶道和中国茶道都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饮用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抹茶道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茶道的一部分。
一、历史渊源抹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当时茶叶是以煮汤的方式进行饮用。
而日本僧侣最早在唐代时学习到了茶的制作与饮用方法,并将其带回日本发扬光大。
在日本,茶道逐渐演变为一种禅宗的修行方式,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手法。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自此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成为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二、文化内涵中国茶道强调的是以茶为媒介,通过沏茶、闻香、品味等一系列礼仪来体验茶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谐和平和。
而抹茶道则更加注重茶道师傅的表演和仪式感。
抹茶道的礼仪规范非常严格,从准备器具、煮水、搅拌抹茶到茶具的收拾等每个环节都有规定的步骤和仪式。
抹茶道通过抹茶的制作和品尝引导人们集中注意力,达到心灵的静谧与宁静。
从文化内涵来看,抹茶道和中国茶道都注重茶的仪式感和心灵与茶的交流,但在具体方式和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三、饮用方式中国茶道中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等,在制作和品尝过程中,更加注重茶叶本身的特点和口感。
而日本的抹茶道则将抹茶作为唯一的茶叶种类,通过抹茶的制作和喝茶的仪式来体验抹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中国茶道注重茶叶的浸泡和闻香,而抹茶道注重茶的搅拌和品尝。
可以说,中国茶道更加注重茶叶本身的味道和香气,而抹茶道更加注重茶的制作过程和仪式感。
综上所述,抹茶道和中国茶道虽然都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而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一种方式,强调茶道师傅的仪式感和表演艺术。
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吧,欢迎阅读了解!日本茶道源于径山茶宴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日本茶道收到中国茶道许多的影响,可以这么说,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对于日本寺院茶影响最大的,一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二是以兼具山园风味与禅林高韵而闻名中外的“径山茶宴”。
径山是什么什么地方呢?径山处于我们现在的浙江省的余杭市,隶属天目山脉。
这里山峦叠障,流水潺潺,古木参天。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僧人法钦偶遇此山,爱其秀丽奇拔,留恋不已,后在此创建寺院。
唐太宗诏至阙下,赐他为“国一禅师”。
法钦特别喜欢在寺庙里种植茶树,用茶树数株,采以供佛,不久茶林便蔓延山谷,鲜芳殊异。
径山寺自此香火不绝,僧侣上千,并以山明、水秀、茶佳闻名于世,享有“三千楼阁五峰岩”之称。
宋政和七年(1117),徽宗赐寺名为“径山能仁禅寺”。
南宋开禧年间(1205一1207),宁宗亲笔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后改为“径山香林禅寺”。
清高宗乾隆时,又定名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因此,自宋代起,径山寺遂有“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
径山是著名茶区,宋代时名茶就成为馈人礼品,寺院里饮茶之风颇盛。
僧侣们常在雄丽的殿宇楼阁之下,聚会研经,并汲山中清泉,煎水烹茗。
每年春季寺内经常举行茶宴,招待高贵的宾客,自然也要举行茶宴。
径山茶宴,有一套固定和较为讲究的仪式。
佛徒们围坐在一起,按照程序和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渝茶、叙谊。
先由住持法师亲自调彻香茗佛茶,以表敬意。
尔后命近侍一一奉献给赴宴者品饮,这便是献茶。
僧客接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色,接着才是启口“啧喷”尝味。
一旦茶过三巡,便开始评品茶香、茶色,称赞主人品行。
然后,说佛谈经,谈事叙谊。
“径山茶宴”时既有鉴评各种优质茶叶的“斗茶”竞争游戏,还有把粉末茶用开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渊源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渊源茶道,即以泡茶、品茶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礼仪和文化艺术形式,是日本和中国两个东方国家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日本和中国的茶道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茶叶的选择、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探讨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渊源。
一、历史渊源日本茶道的形成可以追溯到9世纪初唐朝时期。
当时,中国茶文化向日本传播,日本的贵族圈子开始崇尚茶的独特风味和精神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在日本越发深入人心,发展出独特的日本茶道。
而中国茶道的形成则起源于唐朝时期。
唐代茶文化的精髓禅宗茶道传入宋朝以后,茶道开始在中国逐渐发扬光大。
二、茶叶的选择日本茶道注重对茶叶的选择和处理。
主要使用的是绿茶,如日本独有的抹茶。
抹茶是以整个茶叶的粉末形式制成,使用特制的笊(chǎo)子将茶粉筛入茶碗中,再用温水调和成浓稠的茶汤。
而中国茶道则有更多种类的茶叶供选择。
主要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
中国的绿茶以龙井、碧螺春等最为有名,红茶中的正山小种、祁门红茶广受赞誉,乌龙茶中的大红袍更是闻名世界。
三、艺术表现方式日本茶道追求“以一盏茶,品一世界”的境界,讲究意境的营造。
主人在茶室里以特定的方式准备茶水,细心摆放花艺和器物,同时进行隐语、行礼等仪式,使客人在雅致的环境中感受到茶道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而中国茶道更注重茶叶的味道和香气的品味。
品茶时,茶水要在适当的温度下沐浴茶具,然后以淡泡的方式慢慢品味,注重的是茶的本质。
总结起来,尽管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但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两种茶道在方法、理念和形式上有一些不同。
日本茶道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尊重茶具与花艺的摆放,注重礼仪和独特的仪式感。
而中国茶道更注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重视茶的质地和茶器的选择。
这两种茶道都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精神,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渊源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个东方国家的传统茶文化,还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两种茶道的不同之处和内涵。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抹茶道和煎茶道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中国茶道的演化。
中国唐代的煎茶道、宋元的点茶道、明朝的泡茶道,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茶人的重新改易,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
中国南宋的“点茶”由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
现在日本最具影响力是抹茶道的“表千家”和“里千家”茶道,流传面极广,盛行全国,促进了日本饮茶风俗民众化。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茶具广义的茶道用具是指整个茶事活动所用的道具,大致分为5类: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主要有壁合的挂轴、花瓶添炭用茶道用具——炉、炭斗、羽帚、火筷、灰器、灰匙、釜环、釜垫、香、香盒点茶用茶道用具——是日本茶具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道具。
怀石料理用具——主要是黑色漆器,风格文雅。
茶庭院内用具——主要有草鞋、木屐、斗笠、圆坐垫、水桶、水勺。
点茶用茶道具敷板、炉、风炉、釜、盖置、水指、柄杓、水次、建水、枣、茶入、仕覆、茶杓、茶筅、茶碗、茶巾、帛纱、茶点、菓子箸、棚、杓立、饰火箸、釜据、切藁、毛氈、立礼桌、立伞。
第一:煮水敷板——放置于风炉下面,功用是隔热。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盖置——用于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柄杓——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间段多有竹节,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利用柄杓舀水调节釜的热水温度、或用来清洗茶碗。
水次——席间由茶水间提水,加入水指的容器。
建水——用于装清洁茶具后的废水的储水器皿。
第二:茶罐枣——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枣。
有平枣、小枣、中枣、大枣等各种规格。
抹茶的名词解释
抹茶的名词解释抹茶是一种源自中国的绿茶,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日本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糕点、冰淇淋以及烘焙等领域。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抹茶也逐渐融合了现代化的制作技艺与创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抹茶的起源与制作抹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人们将茶叶研磨成细粉并冲泡饮用,这种方式后来被称为“抹茶”。
随着茶文化的传播,抹茶也传入了日本。
在传播过程中,日本人逐渐加入了自己的独特工艺与美学理念,使抹茶在日本独树一帜。
制作抹茶需要精细的工艺与高品质的茶叶。
首先,茶叶在阳光下生长,经过摘取、蒸制、晾干、去杂等一系列步骤后,被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这个过程需要细心且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由于制作抹茶需要独特的茶叶和技术,所以抹茶通常价格较高。
二、抹茶的文化与茶道在日本的文化中,抹茶具有重要的地位。
茶道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强调简约、自然和平和。
抹茶因其温和的香气、鲜绿的色泽以及独特的口感,成为茶道中最常用的茶品。
在茶道中,抹茶的制作和品茗过程被视为一种艺术体验。
制作抹茶的席间,茶师们经过精心的准备,从点茶到磨茶、调制,每个环节都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品尝抹茶时,人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茶杯的颜色、香气以及口感之上,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三、抹茶的应用与创新抹茶的应用远不止于茶道。
在日本的糕点中,抹茶常常被用作馅料、调味剂或者面点的涂抹物,给甜品带来浓厚的茶香和独特的口感。
抹茶冰淇淋已经成为日本特色甜品之一,其浓郁的茶味与舒爽的冰凉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抹茶还被广泛应用于烘焙领域。
在抹茶蛋糕、抹茶面包等糕点中,抹茶的苦甜香气与烘焙的奶香和酥香相得益彰,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味觉享受。
四、抹茶的健康功效除了独特的风味和美学价值,抹茶还具有一系列健康功效。
抹茶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能够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延缓细胞老化,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最精髓部分。
它以日常饮茶为发端,集合了伦理,建筑,文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精华,是日本传统精神相契合的文化理念。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
走进一间茶馆,品上一小碗经过一步步细心熬制的茶水,再烦闷压抑的内心也能纯净安静下来。
茶道不仅是修身养性、提高生活品位的艺术,更是增进友谊的途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品茶能够静心安神,可以体现“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同时与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相得益彰。
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的关键,其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载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抹茶历史
日本抹茶历史
抹茶其实起源于中国,最终被日本学了去,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日式抹茶。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抹茶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抹茶历史
最好的抹茶在日本,但中国才是抹茶的鼻祖鲜为人知。
中国抹茶历经三个阶段: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尝百草的朦胧起源阶段;唐朝年间,人们发明蒸青散茶(碾茶)的缓慢发展阶段以及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上升阶段。
自明代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茶弃渣的喝法。
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
抹茶原产于中国,后兴盛于日本。
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品茶”与“论道”结合起来,将喝茶上升至“道”的高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现今的日本,抹茶产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庞大,除了直饮外,作为一种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被广泛地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衍生了品种繁多的抹茶甜食。
相反,在中国,由于受制于季节、地域等原因,茶产业一度陷入疲软状态,茶商另辟蹊径,将抹茶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文化意蕴深厚的食品配料角色。
在使用抹茶的同时,是否会想起千百年前,这曾是属于自己的“国粹”,而今为他人做嫁衣裳,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纵然有人摇旗呐喊“东北土坑是中国的”、“屈原是中国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小编以为倘若仅是停留于口头,又何来争辩复兴华夏文化!。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镰仓时代(1185-1333年),日本再次从中国宋朝汲取饮茶方法,以茶为药,饮茶活动开始以寺院为中心,并逐渐由寺院普及到民间。
日本天台宗僧人荣西在这一时期的中日茶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将大量茶种带回日本,还完成了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荣西将佛教教义、中国哲学和宋代茶道相融合,把饮茶提到养生的高度,称茶为“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
这部书中介绍了茶树的栽培方法、制茶工艺以及新兴的抹茶冲饮法,它的问世是日本早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饮茶之风的再度兴盛,并加固了茶在当时医疗技术还很不发达的日本作为药物的崇高地位。
室町时代(1333-1568年)前期,受中国影响,豪华的“斗茶”开始在日本新兴的武士阶层、官员和富人中流行起来,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相比于中国宋代,日本的“斗茶”更为娱乐化、复杂化和系统化,而作为财富和权力象征的斗茶奖品更是将茶会变为一种彰显权贵的大聚会。
日本的“斗茶”在经历了形成期、鼎盛期之后一步步走向高级化,为此后“东山文化”书院茶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室町幕府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年),命其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创立起在书院建筑里进行的“书院茶”——这是一种气氛严肃的贵族茶仪,一扫前期斗茶的杂乱、拜物风气,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后被誉为日本现代茶道奠基人的村田珠光(1423-1502年)登上了日本茶文化的历史舞台,他于茶中注入禅的精神,创立了朴素的草庵茶风,将日本的饮茶活动真正上升到了“文化”地位,形成了日本现在茶道的精神宗旨和形式雏形。
而村田珠光的再传弟子武野绍鸥(1502-1555年)全面改进和发展了珠光流茶道,并将引入和歌,更是促进了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和本土化,真正赋予了其独具一格的日本风范。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时,以村田珠光为鼻祖、武野绍鸥为中兴的日本茶文化,经千利休(1522-1591年)的发展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阶段。
抹茶的风靡背后 健康与美味的结合
抹茶的风靡背后健康与美味的结合抹茶,源自于日本的一种绿茶粉末,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球茶叶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
不仅因为它的独特香气和浓郁味道,更因为抹茶所蕴含的健康与美味的结合。
本文将从抹茶的历史起源、营养价值、美容健康功效等方面来探讨抹茶的风靡背后所蕴含的一切。
一、抹茶的历史起源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的日本。
当时,抹茶作为一种高级的粉末茶禅茶师所钟爱,并于16世纪成为日本茶道的一部分。
而如今,抹茶已经走出了传统茶道的界限,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深受全球年轻人的喜爱。
二、抹茶的营养价值抹茶是以茶叶的粉末形式存在的,相较于传统的茶叶,抹茶更为浓郁。
抹茶中富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等成分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此外,抹茶还富含纤维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维持骨骼健康。
综上所述,抹茶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更是一种富含营养的健康之选。
三、抹茶的美容健康功效抹茶被誉为“绿色的黄金”,不仅因为其独特的颜色,更因为抹茶所蕴含的多种美容健康功效。
首先,抹茶中的茶多酚能够抑制皮肤细胞的氧化,从而减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其次,抹茶中的氨基酸和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
此外,抹茶还被发现对于减肥、调节血糖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饮用抹茶不仅可以让人保持健康,还可以让肌肤焕发光彩。
四、抹茶的制作方法与搭配抹茶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抹茶粉末与热水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同时,抹茶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甜点和烘焙食品,如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等。
此外,抹茶与牛奶、豆浆等搭配饮用也是很受欢迎的。
结语抹茶作为一种健康与美味的结合,其风靡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营养价值。
无论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还是注重美容健康的人群,都可以从抹茶中找到满足。
在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抹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功效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种绿茶粉末。
让我们把抹茶的风靡背后所蕴含的健康与美味结合起来,一同品味抹茶的独特魅力吧!。
日本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
日本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日本抹茶道被国人赋予了一种更“传统”的中华茶文化“遗留物”形象。
那么你们知道日本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日本的《类聚名物考》中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说法。
在此之前的镰仓时代,荣西法师把宋代的禅宗和饮茶习俗带入日本。
那时的饮茶方式,正是现代“抹茶”的雏形:将干燥的茶叶磨成极细的粉,加入热水,以茶筅快速搅动起泡沫。
不过这种茶,在宋代被称为“末茶”。
说来有趣,最早使末茶在日本风靡的原因倒不是品茶本身,而是宋代的“斗茶”游戏。
斗茶是宋代风靡的一种游戏,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度、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痕来衡量效果。
色、香、味三者俱佳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同于宋代斗茶品鉴茶品质的优劣,日本的“斗茶”是通过饮茶猜出茶的产地是否正宗来评判胜负。
当时所说的正宗茶,都是京都的(木母)尾茶,这是荣西法师赠送给他的友人明惠上人种植的。
在(木母)尾茶最盛行的时代,这个产地的茶才能被称为“本茶”。
今日的抹茶圣地宇治一直到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才得到认可,在当时只能被称为“非茶”。
开庆元年(1259年)南浦绍明入宋,归国时将一套径山茶台子(制作末茶的茶磨和茶磨盘)与茶道具,以及七部中国茶典一并带回了日本,在寺内推广径山的禅茶。
后来南浦昭明的弟子宗峰妙超开创建了京都的大德寺,茶道器具和禅茶仪式也随宗峰妙超到了大德寺。
日后对日本茶道的创立有很大贡献的一休宗纯和村田珠光都出自大德寺。
茶道初传入日本,并没有立刻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并没有“茶道”这个词,而是以“茶之汤”为之表述。
早期的茶道并不像今日看到的这般清冷风格,相反,因为当时受到唐宋文化影响太深,要想成为茶道名人,必须拥有唐物(指从中国传来的艺术品和陶器等),茶道用具都是以使用昂贵华丽的唐物为荣,当时茶室的建筑风格与后来的茶室比较起来简直浮夸,多为夸张的中国式、两层建筑的茶亭,或者唐代书院式高大的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抹茶的发展历史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
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
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
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日本人
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
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
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
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
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
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
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
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
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
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
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
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
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中国抹茶道
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
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
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
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
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自从奈
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
发芽了。
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
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
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
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
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
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
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
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
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
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
开来。
1214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
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
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
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
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
本茶道前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
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
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
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
规范。
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
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
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
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
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