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合成氨工艺简介
合成氨工艺简介
合成氨工艺简介工艺危险特点:1 高温、高压使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扩宽,气体物料一旦过氧(亦称透氧),极易在设备和管道内发生爆炸。
2 高温、高压气体物料从设备管线泄露时会迅速膨胀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或因郜流速物料与裂(喷)口处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着火和空间爆炸。
3 气体压缩机等转动设备在高温下运行会使润滑油挥发裂解,在附近管道内造成积炭,可导致积炭燃烧和爆炸。
4 高温、高压可加速设备金属材料发生蠕变、改变金相组织,还会加剧氢气、氮气对钢材的氢蚀和渗氮,加剧设备的疲劳腐蚀,使其机械强度减弱,引发物理爆炸。
5 液氨大规模事故性泄露会形成低温云团引起大范围人群中毒,遇明火还会发生空间爆炸。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氨,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
现代化学工业中,氨是化肥工业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
工艺流程1 原料气制备(制备H2、CO、N2的粗原料气)1-1煤气化煤气化是用气化剂对煤或焦炭等固体燃料进行热加工,使其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简称造气。
气化剂主要是水蒸气、空气(或氧气)及它们的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气化剂制取的煤气,主要成分为N2和CO2。
合成氨生产中也称之为吹风气。
水煤气:以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主要成分H2和CO。
混合煤气:以空气和适量水蒸气为气化剂。
半水煤气:以适量空气和水蒸气做气化剂,所得气体组成符合([H2]+[CO])/[N2]=3.1~3.2的混合煤气,即合成氨的原料气。
1-1-1 以空气为气化剂-空气煤气,其主要成分为空气和二氧化碳C + O2 = CO2C + 1/2O2 = COC + CO2 = 2COCO + 1/2O2 = 2CO21-1-2 以水蒸气为气化剂-水煤气,其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
C + H2O = CO + H2C + 2H2O = CO2 + 2H2CO + H2O = CO2 + H2C + 2H2 = CH41-1-3 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1-1-3-1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右图为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燃料层分区示意图。
合成氨工艺及反应原理简介
合成氨工艺及反应原理简介合成氨工艺采用烃类蒸汽转化法。
天然气经加压至4.05MPa,经预热升温在脱硫工序脱硫后,与水蒸汽混合,进入一段转化炉进行转化制H2,随后进入二段转化炉,在此引入空气,转化气在炉内燃烧放出热量,供进一步转化,同时获得N2。
工艺气经余热回收后,进入变换系统,将CO变为CO2,随后经脱碳、甲烷化反应除去CO和CO2,分离出的CO2送往尿素工艺。
工艺气进入分子筛系统除去少量水份,为合成氨提供纯净的氢氮混合气。
氢氮混合气经压缩至14MPa,送入合成塔进行合成氨的循环反应,少量惰性气体经过普里森系统分离进行回收利用。
产品氨送往尿素工艺和氨罐保存。
合成氨工艺的5个过程:1、天然气脱硫:R-SH+H2=RH+H2S H2S+ZnO=H2O(汽)+ZnS2、转化CH4+H20(汽)=CO+3H2 CH4+2H2O(汽)=CO2+4H2 (H2+ 1/2 O2=H2O)3、变换:CO+H2O(汽)=CO2+H24、脱碳:1)K2CO3+CO2+H2O⇔2KHCO32KHCO3⇔K2CO3+CO2+H2O2)甲烷化: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5、N2+3H2=2NH31 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及原理1.1流程天然气进入界区后分为两路:一路作原料气,另一路作燃料气。
原料天然气进入原料气压缩机吸入罐116-F,除去携带的液体,经过原料气压缩机102-J被压缩到4.05MPa(G),经过原料气预热盘管预热到399℃,接着原料气与来自合成气压缩机103-J一段的富氢气混合。
经过Co-Mo加氢器101-D把有机硫转换成H2S,将3 ml/m3的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原料气中总硫为30~90ml/m3左右,经氧化锌脱硫槽脱硫至总硫小于0.5mg/m3。
随后进入氧化锌脱硫槽,天然气中的硫化物被ZnO所吸附,制得合格原料气。
ZnO脱硫槽共二个,可以串联或并联操作,一般串联操作。
阀门及管线的配置可以使任何一个脱硫槽停止使用而另一个继续运转。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介在20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N2+3H2==2NH3,经过压缩冷凝后,将余料在送回反应器进行反应,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合成氨主要用作化肥、冷冻剂和化工原料。
生产方法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和煤(或焦炭)等。
①天然气制氨。
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
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
②重质油制氨。
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
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
③煤(焦炭)制氨。
随着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以煤(焦炭)为原料制取氨的方式在世界上已很少采用。
用途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贮运商品氨中有一部分是以液态由制造厂运往外地。
此外,为保证制造厂内合成氨和氨加工车间之间的供需平衡,防止因短期事故而停产,需设置液氨库。
液氨库根据容量大小不同,有不冷冻、半冷冻和全冷冻三种类型。
液氨的运输方式有海运、驳船运、管道运、槽车运、卡车运合成氨是以碳氨为主要原料, 我司可承包的合成氨生成成套项目, 规模有 4×104 吨/年, 6×104 吨/年, 10×104 吨/年, 30×104 吨/年, 其产品质量符合中国国家标准.1. 工艺路线:以无烟煤为原料生成合成氨常见过程是:造气 -> 半水煤气脱硫 -> 压缩机1,2工段 -> 变换 -> 变换气脱硫 ->压缩机3段 -> 脱硫 ->压缩机4,5工段 -> 铜洗 -> 压缩机6段 -> 氨合成 -> 产品NH3采用甲烷化法脱硫除原料气中CO. CO2 时, 合成氨工艺流程图如下:造气 ->半水煤气脱硫 ->压缩机1,2段 ->变换 -> 变换气脱硫 -> 压缩机3段 ->脱碳 -> 精脱硫 ->甲烷化 ->压缩机4,5,6段 ->氨合成 ->产品NH32.技术指标:(1) 原料煤: 无烟煤: 粒度15-25mm 或25-100mm固定75%蒸汽: 压力0.4MPa, 1-3MPa(2) 产品: 合成氨:氨含量(99.8%)残留物含量(0.2%)3. 消耗定额: ( 以4×104 吨/年计算)(1) 无烟煤( 入炉) : 1,300kg(2) 电: 1,000KWH( 碳化流程), 1,300KWH( 脱碳流程)(3) 循环水: 100M3(4) 占地: 29,000M24. 主要设备:(1) 造气炉(2) 压缩机(3) 铜洗(4) 合成塔。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各类农药、肥料、化学品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合成氨的工序和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和反应制氨。
1.气体净化:合成氨的原料气体主要有空气和甲烷。
在进入反应装置之前,需要进行气体净化处理。
空气首先经过过滤装置去除微小杂质、灰尘和固体颗粒物。
然后通过制冷装置降低气体温度,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然后被排放。
甲烷通过碳分子筛吸附去除杂质。
这样可以保证反应装置中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
2.气体压缩:经过气体净化后的空气和甲烷被分别压缩到一定压力,以满足反应器中的需求。
通常使用压缩机进行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气体分别输送到反应器中。
3.反应制氨:反应制氨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步骤。
通常采用哈柏法(Haber-Bosch)来实现反应制氨。
反应器中,高温高压的空气与甲烷的混合气体通过催化剂床进行催化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是铁与铁-铝的混合物,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钾、镁等元素。
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温度一般在380-550°C 之间,压力一般在1.7-3.5 MPa之间。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也会增加反应的等离子体强度,导致了碳催化剂和蒸汽的选择性降低,产生非氮气杂质。
反应过程中,氮气与氢气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原料气体经过催化剂床后,反应转化率不高,需要多次通过催化剂床进行反应。
一般采用多级反应器和中间冷却装置,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经过多级反应后,氨气还需要进行冷却和净化处理,以达到合成氨的纯度要求。
以上是合成氨的工序和流程的详细介绍。
合成氨的过程需要进行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和催化反应制氨。
这个过程需要确保原料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通过压缩提高原料气体的压力,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经过多级反应,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合成氨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和氨气的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
合成氨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它将氮气和氢气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成氨气。
合成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和其他化工产品中。
下面简要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的关键步骤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制备、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气体的分离和纯化等。
氮气通常通过空分设备从空气中提取,而氢气则是通过蒸汽重整或水煤气转化等方法获得。
在合成氨反应器中,氮气和氢气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氮氢合成反应生成氨气。
这个反应过程需要高压和适当的温度条件,同时也需要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和流速。
合成氨反应产生的氨气还伴随着大量的氮气和氢气,需要经过凝结、吸收、压缩等步骤进行分离和纯化。
这些步骤旨在回收和利用未反应的气体,并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此外,合成氨工艺还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催化剂的选择和再生、环保排放等方面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因此,合成氨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一直是化工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总的来说,合成氨工艺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化工生产过程,它在化肥和能源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合成氨的生产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以煤为原料,采用固定层间歇法制气,制出合格的半水煤气送至气柜。
经静电除尘后的半水煤气进入脱硫塔,经湿法脱硫后去氢氮气压缩机加压后,半水煤气进入饱和塔,传热传质后,进入变换炉,经变换炉将其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氢气,进入变脱进一步脱除硫化物,再经过脱碳工段脱除二氧化碳后,进入压缩机加压,经铜洗脱除其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压缩机七段加压,然后进入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合成反应生成氨,再经氨分离器和冷凝塔分离出液氨,减压、计量后送往液氨仓库备用。
尿素由氨库来液氨经液氨泵加压送往尿素合成塔。
同时由氢氮压缩机三段出口的气体通过脱碳之后,其中二氧化碳气体经二氧化碳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尿素合成塔,由循环系统回收的氨基甲酸铵一氨水溶液;也回到尿素合成塔,在塔内CO2和NH3反应生成尿素熔融物,出塔后多次减压分解,再经过加热蒸浓,液相熔融尿素进入造粒塔后成尿素产品,再经包装制成成品尿素。
未反应的NH3和CO2经回收循环再使用。
甲醇由合成压缩机六段出来的气体,经滤油进入甲醇合成塔,经冷却分离后,进入粗甲醇储槽,经计量后,经商品泵装桶或装槽车销售。
合成氨工艺简介
合成氨工艺简介一合成氨工艺简介中小型氮肥厂是以煤为要紧原料,采纳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制造合成氨原料气。
从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到氨的合成,通过造气、脱硫、变换、碳化、压缩、精炼、合成等工段。
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所示:该装置要紧的操纵回路有:(1)洗涤塔液位;(2)洗涤气流量;(3)合成塔触媒温度;(4)中置锅炉液位;(5)中置锅炉压力;(6)冷凝塔液位;(7)分离器液位;(8)蒸发器液位。
其中触媒温度操纵可采纳全系数法自适应操纵,其他回路采纳PID操纵。
二要紧操纵方案(一)造气工段操纵工艺简介:固定床间歇气化法生产水煤气过程是以无烟煤为原料,周期循环操作,在每一循环时刻里具体分为五个时期;(1)吹风时期约37s;(2)上吹时期约3 9s;(3)下吹时期约56s;(4)二上吹时期约12s;(5)吹净时期约6s.l、吹风时期现在期是为了提升炉温为制气作预备的。
这一时期时刻的长短决定炉温的高低,时刻过长,炉温过高;时刻过短,炉温偏低同时都阻碍发气量,炉温要紧由这一时期操纵。
般工艺要求现在期的操作时刻约为整个循环周期的18%左右。
2、上吹加氮制气时期在现在期是将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
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的氮气含量,是调剂H2/N2的要紧手段。
然而为了保证造气炉的安全该段时刻最多不超过整个循环周期的26%。
3、上吹制气时期该时期与上吹加氯制气总时刻为整个循环的32%,随着上吹制气的进行下部炉温逐步下降,为了保证炉况和提升发气量,在现在期蒸汽的流量最好能得以操纵。
4、下吹制气时期为了充分地利用炉顶部高温、提升发气量,下吹制气也是专门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段时刻约占整个循环的40%左右。
5、二次上吹时期为了确保生产安全,造气炉再度进行吹风升温之前,须把下吹制气时留在炉底及下部管道中的半水煤气吹净以防不测,故进行第二次上映。
这段时刻约占7%左右。
6、吹净时期这段时刻要紧是回收上行煤气管线及设备内的半水煤气。
约占整个循环的3%。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知识点总结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知识点总结一、合成氨的定义和应用合成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NH3,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合成氨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在农业中,合成氨作为氮肥的主要成分,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在化工中,合成氨用于制备尿素、硝酸等化工产品;在医药中,合成氨用于制备药物原料和医疗设备。
二、合成氨的制备方法1. 海勃基法:通过合成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经过高温高压的反应,生成合成氨。
该方法具有反应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的优点,但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2. 卡斯纳赫法:通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合成氨。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催化剂使用量少的特点,但合成氨的纯度较低。
3. 氨合成过程:氨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氨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吸附、氢气的解离、氮气和氢气的氧化反应、氮气和氢气的反应等。
三、合成氨工艺流程1. 氢气制备:通过甲烷重整反应或气化反应,将天然气或煤制气产生的合成气转化为氢气。
2. 氮气制备:通过空分设备或压缩空气制氮设备,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来。
3. 氢气和氮气的混合:将制备好的氢气和氮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4. 反应器反应:将混合气体送入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氨合成反应。
5. 分离和纯化:将反应产生的氨气通过冷凝和吸附等分离技术,去除杂质,提高氨的纯度。
6. 储存和运输:将纯净的合成氨储存于气体储罐中,通过管道或压缩瓶等方式进行运输。
四、合成氨工艺的优化和改进1. 催化剂的研发与改进:不断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能耗和催化剂使用量。
2. 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压力和气体比例等参数,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和纯度。
3. 能源利用的改进:采用新型的能源供应方式,如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废气处理的改进:对于合成氨生产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生产工艺的改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目前国内生产合成氨的工艺大同小异,忽略各自的设备差异和工艺上的微小不同,我们可以将氨的生产过程,粗略的讲可分成一下几步:造气;脱硫;变换;变换后脱硫;铜洗;氨合成几个步骤,如下是此类流程的一个极简示意图:图1合成氨的极简化流程1造气工段造气实质上是碳与氧气和蒸汽的反应,原料煤间歇送入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内,先鼓入空气,提高炉温,然后加入水蒸气与加氮空气进行制气。
所制的半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 和H 2,另有其他杂质气体)进入洗涤塔进行除尘降温,最后送入半水煤气气柜。
造气工段脱硫工段变换工段煤块 水蒸汽CO, N 2, H 2 H 2S 等其他杂质 CO, N 2, H 2变换气脱硫工段CO 2, N 2, H 2H 2S 等其他杂质 甲醇合成工段少量CO, CO 2, N 2, H 2精炼工段N 2, H 2 极少量CO X 等其他杂质 氨合成工段N 2, H 2冷冻工段NH 3 液氨图2 造气工艺流程示意图2脱硫工段煤中的硫在造气过程中大多以H2S的形式进入气相,它不仅会腐蚀工艺管道和设备,而且会使变换催化剂和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脱硫工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DDS脱硫剂脱出气体中的硫。
气柜中的半水煤气经过静电除焦、罗茨风机增压冷却降温后进入半水煤气脱硫塔,脱除硫化氢后经过二次除焦、清洗降温送往压缩机一段入口。
脱硫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图3 脱硫工艺流程图3变换工段气体从脱硫工艺中处理过后,已不含H2S等有毒气体。
变换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半水煤气中的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水蒸气发生放热反应,生成CO2和H2。
经过两段压缩后的半水煤气进入饱和塔升温增湿,并补充蒸汽后,经水分离器、预腐蚀器、热交换器升温后进入中变炉回收热量并降温后,进入低变炉,反应后的工艺气体经回收热量和冷却降温后作为变换气送往压缩机三段入口。
说明:合成气的中的CO(一氧化碳)经蒸汽转换成CO2(二氧化碳)与H2,转换后气体称为“变换气”。
合成氨工艺简介
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成氨 技术将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 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03
合成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 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 性,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 要。
06
相关问题和探讨
节能减排技术在合成氨工艺中的应用
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贯穿于合成氨工艺的全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反应条件的优化、 能源回收等环节。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合成氨工艺的能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成氨工艺简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合成氨的历史和发展 • 合成氨工艺流程 • 合成氨工艺的原理和特点 • 合成氨工艺的操作和维护 • 合成氨的应用和前景 • 相关问题和探讨
01
合成氨的历史和发展
合成氨的发明历程
1805年,戴维(Humphry Davy)将氢气通过金属进行反 应实验。
1909年,哈勃(Fritz Haber)发明了工业合成氨的方法。
合成氨工艺的操作和维护
工艺参数的监控和调节
温度监控
合成氨工艺的反应温度是关键参数之一,需要 实时监控并调节。
压力监控
反应压力也是关键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以获得 最佳的反应效果。
气体组成分析
分析反应气体组成,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工艺参数 。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1 2
设备清洁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以防止灰尘和杂质对设备 性能的影响。
催化剂的活性
催化剂的活性可以通过温度、压力、气体组成等因素来调节。
合成氨工艺的特点和优缺点
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通常包括天然气或煤的气化、净化、压缩、合成等环 节。
优点
合成氨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成熟、产量大等优点。
合成氨生产工艺
合成氨生产工艺一、工艺简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制氢、合成气制备、合成反应和分离纯化四个步骤。
二、制氢制氢是合成氨生产的第一步,主要通过蒸汽重整和部分氧化两种方法实现。
其中,蒸汽重整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流程包括:1. 原料准备:将天然气或石油燃料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以上。
2. 蒸汽重整:将加热后的原料与水蒸汽混合进入催化剂床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反应,生成含有H2和CO的合成气。
3. 纯化分离:通过多级冷却器和吸收器将含有H2和CO的合成气进行纯化分离,得到高纯度的H2。
三、合成气制备在制得高纯度H2后,需要将其与空气或纯O2混合以得到所需比例的合成气。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 高温空气法:将高纯度H2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生成含有N2、H2和CO的合成气。
2. 纯氧法:将高纯度H2与纯O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生成含有N2、H2和CO的合成气。
四、合成反应在得到所需比例的合成气后,需要将其送入催化剂床层进行催化反应。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 吸附:将NH3前体分子(如N2和H2)吸附到催化剂表面。
2. 反应:通过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作用,将吸附在表面上的NH3前体分子转化为NH3。
五、分离纯化在完成合成反应后,还需要对产生的NH3进行分离纯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压缩:将产生的NH3气体压缩至液态。
2. 分离:通过冷凝器和分离器对液态NH3进行分离。
3. 纯化:通过蒸馏塔或吸收塔等工艺对NH3进一步纯化。
六、工艺优化为了提高合成氨生产的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对工艺进行优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选择适合反应条件的催化剂,并采用先进的制备方法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
2. 生产过程控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能源利用: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余热回收、废气回收等,降低能耗和成本。
合成氨工艺
合成氨工艺概述合成氨工艺是通过将氢气和氮气在合成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反应而得到的一种合成气体。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医药、塑料等各个领域。
工艺流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氮气净化和压缩、氢气制备和净化、合成氨合成、合成氨回收和净化等几个步骤。
氮气净化和压缩首先,从空气中获取的氮气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常用的氮气净化方法有压力摩尔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
净化后的氮气会被压缩,以提高后续步骤中的反应效率。
氢气制备和净化氢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如天然气蒸汽重整、煤炭气化或通过水电解产生的氢气。
制备过程中,还需对氢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通常的净化方法有吸附剂吸附、压力摩尔吸附和膜隔离等。
合成氨合成在合成氨合成反应中,氢气和氮气通过合成氨催化剂引发的反应生成合成氨。
合成氨催化剂通常采用铁、铑、镍等金属催化剂。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需要一定的高温和高压条件来推进反应。
合成氨回收和净化在合成氨合成反应完成后,需要将合成氨进行回收和净化。
回收合成氨主要有采用冷凝、吸附和压缩等方法,使合成氨液化或制成合成氨水溶液。
随后,对合成氨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工艺优化为了提高合成氨工艺的效率和经济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措施:1.催化剂的选择和改良: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反应效率和产率。
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对催化剂进行改良,如增强抗中毒性能和提高稳定性,能够提高合成氨工艺的效率。
2.工艺条件的优化: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压力、进料比例等工艺条件,可以提高合成氨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例如,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可以促进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3.废气回收利用:合成氨工艺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未反应氢气、氮气和其他有机物。
对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节能措施: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换热器、制冷循环等,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合成氨工艺的能源利用效率。
合成氨的加工工艺
合成氨的加工工艺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氨肥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冷冻工业等领域。
它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哈伯-博士法和氨的间接合成法。
哈伯-博士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氨工艺,也被称为氨合成工艺。
该工艺是在高温(450-550)和高压(100-300atm)的条件下,通过将氮气和氢气经过催化剂反应,生成氨气。
催化剂一般为铁或镍,使用铁时还需要加入铁钾铝酸包覆剂。
该法的反应过程如下:N₂+ 3H₂2NH₃氮气和氢气首先进入一个压力容器,在这个容器内催化剂床中进行反应。
反应器一般采用多层催化剂床,以提高反应效率。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温度和压力的控制非常重要。
在哈伯-博士法中,由于氮气是惰性气体,因此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增加其反应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合成氨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溴铵。
溴铵由溴化锂和硫酸铵反应生成,进一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
该法需要在反应器中添加硫化铁,以去除产生的溴化锂。
此外,加入余量的空气也有助于增加氮气的反应性。
另一种合成氨的方法是间接合成法,也被称为氨合成德莫斯法。
该法是通过两个步骤进行的,首先将空气中的氮气与过量的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然后通过物理吸附和脱附过程将氨气精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同时产生的氨气纯度更高。
在间接合成法中,首先需要用铁或钴作为催化剂,使氮气与氢气在300-500和几个气压下反应。
反应生成的氨气会伴随着一些次氯酸及其他物质,需要进行净化和分离。
接下来,氨气会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吸附、脱附和冷却过程进行纯化,以提高氨气的纯度和浓度。
无论是哈伯-博士法还是间接合成法,都需要考虑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选择、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产物的纯化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反应物的供应、催化剂的再生和废物处理等相关问题。
总的来说,合成氨的加工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合成氨的工艺选择应根据生产规模、设备条件、原料供应等因素加以考虑,以确保高效、稳定和经济的生产。
合成氨工艺简介
合成氨工艺简介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实际上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合成氨。
你或许没直接听过这名字,但你知道吗?家里用的化肥、医院消毒用的氨水,还有汽车尾气净化器里的催化剂,这些都离不开合成氨的功劳。
想象一下,咱们吃的粮食蔬菜,为啥能长得那么好?除了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还有合成氨的一份力呢。
合成氨,简单来说,就是把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氨气。
这听起来就像魔法一样,对吧?但实际上,这背后的工艺可是相当讲究。
咱们知道,空气里氮气特别多,占了快八成,但它这家伙特别“懒”,不爱跟其他元素打交道。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想了个办法,用高温高压加上催化剂,给氮气找了个“伴儿”——氢气,俩人在高温高压下“一见钟情”,就成了氨气。
这过程,就像给氮气找了个对象,促成了一段“好姻缘”。
合成氨这活儿,可不是随便哪个工厂都能干的。
得有专业的设备,还得有经验丰富的工人来操作。
这工艺啊,对环境要求也高,得保证安全,还不能污染空气。
所以,每次看到那些合成氨工厂正常运转,我就觉得特别不容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说起来,合成氨的历史也不短了。
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人们就开始研究怎么合成氨,那时候条件可艰苦了,但科学家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现在,咱们有了这么先进的工艺,真是得感谢那些前辈们的付出。
合成氨啊,真是个好东西。
它不光能让咱们的粮食丰收,还能让咱们的生活更干净、更健康。
下次你看到化肥袋子,或者听到氨气的名字,别忘了想想它背后的故事,那可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啊。
总之,合成氨这工艺,虽然听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和咱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它就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个老朋友,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
咱们得好好珍惜它,让它继续为咱们的生活添砖加瓦。
合成氨工艺介绍
合成氨工艺一: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以煤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以鲁奇炉为代表,是指一定粒度范围(5。
50mm)的碎煤,在1.0。
3.0MPa 的压力下与气化剂逆流气化的反应过程。
碎煤加压气化最先由德国鲁奇公司开发成功,是当今世界上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合成天然气、合成气的重要煤气化技术。
在鲁奇加压气化工艺中,气化压力3.0MPa,可使用弱粘结性烟煤和褐煤,由于采用加压气化,碳转化率高达90%左右,单炉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所得煤气的热值也高,但是其缺点是不能使用强粘结性、热稳定性差、灰熔点低的煤种及粉状煤,且生成气中CH4含量较高,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焦油和含氰废水存在,使整个工艺流程复杂化,与其配套的后序工艺为耐硫一氧化碳变换、鲁奇和林德公司的低温甲醇洗、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的液氮洗及空分装置、甲烷蒸汽转化、高温变换、S-100型径向流合成塔。
由于采用加压气化及热能的综合利用系统,使其吨氨能耗降至50GJ左右,单炉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②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美国德士古发展公司(Texaco DevelopmentCorporation TDC)从开发重油气化工艺中得到启发,于1948年首先提出水煤浆气化的概念,取名为德士古煤气化工艺,简称Texaco法。
通过不断的改进整个装置在工艺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工艺的先进性和能量的综合利用,使吨氨能耗可以降至46~47 GJ。
水煤浆制氨工艺不论在工艺路线、工艺设计上都是煤制氨工业的一个新起点。
20世纪90年代,我国渭河化肥厂引进美国Texaco公司的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新型工艺装置其方法是将煤制成一定浓度(65%~70%)的水煤浆,然后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气化,气化压力可高达6.4MPa,压缩功耗大大降低,碳转化率高达96%以上,而且合成气中CH4 含量较低(0.01%左右),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煤气化工艺。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整理]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整理]合成氨是现代农业、化学工业、燃料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工业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哈-博士过程进行的,简称H-B法。
这种方法是将空气中的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氨气。
1. 哈-博士过程的原理H-B法是将氮气和氢气分别通过加热、压缩和清洗等方式处理后,再将两气混合到催化剂层上进行反应。
催化剂通常选用铁、铑、钼等金属催化剂,也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合成的单一和复合催化剂。
在反应过程中,氢气在催化剂层上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生成氨气后,氢气和氮气的剩余量将被回收再利用。
2. 生产工艺流程H-B法合成氨气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氢气制备、氮气制备、氢氮混合、压缩、催化反应、分离纯化和氨气回收等环节。
(1)氢气制备:通过蒸汽重整、水气变换和煤制氢等方法将天然气、石油、煤等原料转化为氢气。
(2)氮气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空气分离法和氧化铵法。
空气分离法将空气经过压缩、冷却、除尘、空气分离等步骤制备氮气。
氧化铵法则是将高浓度的氨水与纯碳粉混合后在加热反应生成氮气。
(3)氢氮混合:通过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比例制备合适的混合气体。
(4)压缩:利用压缩机将氢氮混合气体压缩至高压。
(5)催化反应:将高压氢氮混合气体经过加热后,进入催化反应器内,在催化剂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
(6)分离纯化:将合成气中的氨气、氢和氮等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氨气。
(7)氨气回收:将产生的氨气收集回收,同时将未反应的氢气和氮气回收再利用。
3. 工艺的优缺点H-B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稳定,生产量大,产品纯度高,而且氨气的制备设备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合成氨气工艺。
但是,H-B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工艺所用的原材料,也就是天然气、石油、煤等等,属于有限资源,且成本较高。
其次,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有毒和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一、工艺流程图:
二:流程简述:
无烟块煤经加工成Φ30-100的块状,在造气炉内燃烧并蓄热,后与蒸汽反应生产半水煤气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原料气经过脱硫后送压缩,经一、二段加压后送变换、变脱,变换气回压缩三进,经三段(或三、四段)加压送脱碳净化后回压缩四进(或五进),经四、五段(或五、六段)加压送甲醇工段,经甲醇工段精制后的甲醇气回压缩,经六段(或七段)加压后送醇烃化工段净化,最后合格的H2、N2气送往合成工段,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用于生产尿素和其他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氨工艺控制方案总结
一合成氨工艺简介
中小型氮肥厂是以煤为主要原料,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制造合成氨原料气。
从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到氨的合成,经过造气、脱硫、变换、碳化、压缩、精炼、合成等工段。
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所示:
该装置主要的控制回路有:(1)洗涤塔液位;
(2)洗涤气流量;
(3)合成塔触媒温度;
(4)中置锅炉液位;
(5)中置锅炉压力;
(6)冷凝塔液位;
(7)分离器液位;
(8)蒸发器液位。
其中触媒温度控制可采用全系数法自适应控制,其他回路采用PID控制。
二主要控制方案
(一)造气工段控制
工艺简介:
固定床间歇气化法生产水煤气过程是以无烟煤为原料,周期循环操作,在每一循环时间里具体分为五个阶段;(1)吹风阶段约37s;(2)上吹阶段约39s;(3)下吹阶段约56s;(4)二上吹阶段约12s;(5)吹净阶段约6s.
l、吹风阶段
此阶段是为了提高炉温为制气作准备的。
这一阶段时间的长短决定炉温的高低,
时间过长,炉温过高;时间过短,炉温偏低并且都影响发气量,炉温主要由这一阶段控制。
般工艺要求此阶段的操作时间约为整个循环周期的18%左右。
2、上吹加氮制气阶段
在此阶段是将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
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的氮气含量,是调节H2/N2的主要手段。
但是为了保证造气炉的安全该段时间最多不超过整个循环周期的26%。
3、上吹制气阶段
该阶段与上吹加氯制气总时间为整个循环的32%,随着上吹制气的进行下部炉温逐渐下降,为了保证炉况和提高发气量,在此阶段蒸汽的流量最好能得以控制。
4、下吹制气阶段
为了充分地利用炉顶部高温、提高发气量,下吹制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段时间
约占整个循环的40%左右。
5、二次上吹阶段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造气炉再度进行吹风升温之前,须把下吹制气时留在炉底及下部管道中的半水煤气吹净以防不测,故进行第二次上映。
这段时间约占7%左右。
6、吹净阶段
这段时间主要是回收上行煤气管线及设备内的半水煤气。
约占整个循环的3%。
该阶段是由吹风管路送风,该段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H2/N2.
该控制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时变、间歇、非线性、大滞后控制系统。
故将该系统设计为串级控制。
造气炉的工作方式分为开车、停车、正常造气、升温和制惰等五种方式。
每台造气炉需要控制15个电磁阀,为了防止多台炉同时进入吹风阶段而引起争风抢汽观象,各台炉之间必须进行吹风排队顺序控制。
控制方案:
1、造气工段H2/N2控制方案
造气工段是通过加减氮操作来进行氢氮比控制的,而加减氮操作又是通过调节上下吹加氮时间和吹风回收时间来实现的,因此,该控制系统最终得到的控制量要转化为上下吹加氮时间或吹风回收时间。
本系统的氢氮比控制采用调节吹风回收时间来实现。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影响氢氮比的主要干扰来源是造气、脱硫两个环节,这部分仅有较小的滞后,所以对脱硫制氢采用PID闭环控制和较高的采样频率,这是控制的内环。
然后将造气脱硫与变换、脱碳、精炼及合成组成一个广义外环,采用预测控制进行控制,这是控制的外环。
可选作控制量的参数有:脱硫氢、变换氢、补充氢和循环氢,这四个氢值之间的波动有一个时间差,脱硫氢到变换氢大约有5min,变换氢到补充氢大约有15min,再由补充氢到循环氢又有20min,而且补充氢与循环氢之间存在积分关系,补充氢中氢氮比的微小变化就会造成循环氢中氢的增加与减小,即稳定的补充氢并不能保证循环氢的稳定。
而循环氢是生产过程最终阶段的信号,所以采用循环氢作为主调节参数,并选择脱硫氢作为副调参数,以克服循环氢巨大的滞后。
2、H2/N2调节方法
采用改变加氮空气量的方法调节H2/N2,在上吹和下吹阶段设置用/否加氮软手动开关决定是否启用加氮空气,同时采用上/下加氮调节阀来改变加氮空气量,其次可以通过调整吹净时间的方法来调整H2/N2,同时还采用打吹净软开关确定在吹风阶段是否提前关闭烟囱阀,以辅助调节H2/N2.
(三)CO变换工段控制
工艺简介:工艺流程图如下:
中温变换护的正常操作应该是将各段催化剂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活性。
同时用最低的蒸汽消耗实现最高的CO变换率。
影响中变炉催化剂床层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如蒸汽的加入量、蒸汽的温度、进入催化剂前反应气体的温度、反应气体的组成以及生产负荷等。
该工段主要的控制系统主要有:中变炉入口温度定值控制,入中变护蒸汽流量定值控制,入中变沪中段蒸汽流量定值控制,中变炉下段温度控制等。
(1)中变炉人口温度定值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通过控制中变炉的入口温度来稳定上段催化剂的温度。
选中变炉人口气体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操作变量为中温换热器的半水煤气副线流量。
其主要干扰因素有:半水煤气流量,半水煤气温度,蒸汽流量,蒸汽温度,变换气温度等。
在这个系统中,中变炉人口温度是根据生产要求由人工设定,当受到干扰使该温度偏离没定值时,通过改变中温换热器副线流量来维持其入口温度的稳定。
(2)入炉蒸汽流量定值控制
控制流程图如下:
被控变量和操作变量均为与煤气混合的蒸汽流量。
其主要干扰因素是蒸汽的温度和蒸汽管网的压力。
求由人工设定,通过改变蒸汽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蒸汽流量的稳定。
当生产负荷变动或其它干扰因索引起中变炉上段催化剂温度发生变化而需要改变入炉的蒸汽量时,只能通过人工调整系统的设定值来实现,可见该系统不能自动跟踪生产负荷,亦不能按照上段催化剂温度的变化来自动控制所需的蒸汽量。
(3)中变炉中段蒸汽流量定值控制
(六)氨合成工段控制
在合成氨生产中,合成塔人塔气体的氢气与氮气的比例是工艺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控制指标。
氢氯比合格率对于全厂生产系统的稳定、提高产量和降低原料及能源消耗起着重要作用,氢氮比的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合成效率,导致合成系统超压放空,使合成氨产量减少,消耗增加。
但合成氨氢氮比对象是一个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大,无自衡能力和时变的工艺过程,所以氢氮比控制是氨合成工段的主要控制对象。
方案一:
采用变比控制方案,对负荷变化和加氮空气量进行预测控制其工作框图如下:
原料气中各有效成分分析合成总的含H2量作为主物料信号,乘上一个比值系数K,就作为空气调节阀的输入信号,驱动调节阀以得到所需要的与总含H2成比例的N2量。
如果由于某种因素使H2/N2比值偏离给定值,就通过调节器GC输出信号修正比值系数K,使H2/N2比回到给定值上来。
对于空气流量的干扰,设置一个副环,构成串级控制,对空气的测量,采用压力和温度的补偿。
方案2 预测加PID控制方案
上述方案由两个回路组成:内回路是由造气到脱磕和可调控制器组成的线性反馈回路;外回路由变换到精炼和通推参数估计器及校正器组成。
方案3 预测+PID串级控制方案
氢氮比通过改变二段炉的空气量来调节,针对被控对象的特点,本文采用多步MAC
预测控制算法、PID算法及前馈调节相结合的控制规律构成氢氮比前馈中级控制系统。
系统结构方块图如下所示:
由于负荷(原料气流量)变化是系统可测不可控的干扰,为此,采用前馈调节系统,以便及时克服负荷波动的干扰。
由于空气流量波动大,必须采用闭环控制,空气流量调节回路采用YS-80单回路调节器实现。
由于系统滞后时间长,为了能及时克服转化、变化工段的干扰,引入变换氢副调回路,此回路纯滞后时间短,可采用PID调节;主被控对象氢氮比系统纯滞后时间长,惯性大,干扰多,因此主控器采用MAC预测控制
(八)精馏塔控制方案
工艺简介:
合成氨厂氨精馏塔是氨回收单元,以水为溶剂,吸收氨合成回路的放空气和液氨贮槽放空气中的氨,然后利用外部供热使氨水溶液解吸,水作为吸收剂循环使用。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由于本精馏工段受多种干扰因素如进料量、进料温度、冷凝器冷却水温度、环境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且难以直接测量产品浓度作为被调参数,故选用间接参数温度、压力作为被调参数。
控制方案:
1.压力控制
针对压力设置了一套压力分程调节系统,由PRC-10001检测塔内压力,分别控制塔顶排出的情气量和塔顶冷却器的回水量。
其调节过程为:当PRC-10001测量值增加时,其输出值若在100%~50%内,则情气阀PV—10001A全关(F.C),冷却水阀PV-10001B(F.0)逐渐开大,直至全开,以充分冷凝气体中的氨;若输出值小于50%,则PV—10001B全开,PV—1000lA逐渐开大,从而使塔内压力降低,反之亦然。
以此达到塔内压力恒定。
2、温度控制
由于成品氨的质量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液氨流量直接影响着温度,为保证精馏塔温度,设置一套以惰馏塔温度TICAH—10004和液氨流量FIC—10006组成的串级系统。
其中流星为副参数,克服影响氨水流量波动的各种扰动因素;以温度为主参数,保证精馏塔温度,其工艺控制流程图如下:
首先,手动调整F—10006输出值,使得T—10004满足工艺要求。
然后,调整T—10004的给定值等于测量值,调整F—10006的设定值等于测量值。
在此过程中,要保证T—10004输出值等于F—10006,设定值。
随后将由手动投入自动,等稳定后投入串级。
系统稳定后将T—10004由手动投入自动。
至此,完成了串级调节系统的投运。
在投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T—10004输出值等于F—10006设定值,投运之前,主、副回路均应置于手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