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50页PPT

合集下载

陵墓课件ppt

陵墓课件ppt
唐宋明清时期的陵墓在建筑风格和布 局上更加讲究,如唐太宗昭陵和明孝 陵等。这一时期的陵墓多采用地面建 筑群的形式,注重祭祀和纪念意义。
世界各地的陵墓文化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陵墓建 筑之一。金字塔不仅是死者的安息之地,还承载着埃及人对 来世的信仰和追求。
印度的泰姬陵
唐宋陵墓风格
以唐乾陵和宋陵为代表, 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山水 格局的融合,展现了盛唐 和北宋时期的繁荣昌盛。
明清陵墓风格
以明孝陵和清东陵为代表 ,建筑精致细腻,装饰华 丽,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 的文化特色。
陵墓雕塑艺术
石雕艺术
以石材为载体,通过雕刻 技法表现人物、动物、器 物等形象,具有质朴、粗 犷的艺术风格。
陵墓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 陵墓建筑与艺术 • 陵墓文化与信仰 • 著名陵墓介绍 • 陵墓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CHAPTER 01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古代陵墓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的陵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都有其独特的陵墓形式和葬俗。这些 文明中,陵墓不仅是埋葬死者的场所,还承载着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明孝陵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帝王陵墓之一。
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世界著名陵墓
埃及金字塔
01
位于埃及开罗市附近,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也是世界
中国的陵墓起源
中国最早的陵墓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多为土堆墓和木椁墓。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豪华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

古代陵墓PPT课件

古代陵墓PPT课件

古代陵墓的历史背景
起源
古代陵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3000多年的埃及金字塔,而中 国最早的陵墓则可以追溯到商周 时期。
发展历程
古代陵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 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随着 时间的推移,陵墓的规模、建筑 和装饰也越来越豪华和复杂。
古代陵墓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古代陵墓有多种类型,如土堆式、石 棺式、崖墓式等,不同的类型有着不 同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分布
古代陵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华 东、华南等地区,其中以陕西的秦始 皇陵、江苏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 等最为著名。
02
古代陵墓的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
地面建筑
古代陵墓通常包括地面上的建筑,如陵墓前的石碑、石兽、 石人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 等级制度。
地下建筑
陵墓的主体部分通常位于地下,包括墓道、墓室等,这些建 筑结构不仅具有保护墓主遗体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建筑技 术的精湛。
建筑材料
石材
古代陵墓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是石材,如石碑、石人、石兽等,这些石材不仅坚 固耐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土与木材
除了石材外,土和木材也是古代陵墓常用的建筑材料,如土堆、土墙、木柱等, 这些材料在当时具有易得性和实用性。
建筑装饰与艺术
雕刻艺术
古代陵墓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雕刻 上,如石碑、石人、石兽等雕刻精美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 天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部的梁山 南麓。
乾陵的建筑布局十分独特,包括地宫、神道、石 刻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 化内涵。
பைடு நூலகம்
武则天陵
01

沈阳城之一宫两陵昭陵福陵

沈阳城之一宫两陵昭陵福陵


清福陵的修建以及后来的重建、 改建都是在古代勘舆家的指导下 进行,从选址到规划设计,考虑 了陵寝建筑与自然山川、水流和 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环境 与陵寝建筑的和谐统一,体现了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陵寝葬三人

以往,人们一直以为,福陵里埋葬的是努尔哈赤和皇后叶 赫纳拉氏。其实,陵寝中的主人不是两人,而是三人:太 祖努尔哈赤、皇后叶赫纳拉氏、大妃乌喇纳拉氏。
浑河潮流
相传,浑河原先的故道在昭陵之前。有次昭陵大祭,正赶上河水泛涨,前 来祭祖的官员全被隔在对岸.不能按时祭陵,官员因此受罚。因此.为防止类似 情况再次发生,便将浑河改道沈阳城南。“浑河潮流”,指浑河改道前河水泛涨 的情景。当然浑河改道之说只是传说。
草甸莺鷤 “草甸”指的是陵后红墙以北的一片旷野。俗称“白草甸子”。 城楼燕雀
一宫两陵
沈阳城之
沈阳故宫
整体结构

整体呈纵向结构,分 为:以军政功能为主 的东路建筑;以寝宫 朝殿为主的中路建筑; 以文化功能为主的西 路建筑。
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 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 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十王亭
大清门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 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 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 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 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 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 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 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 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 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 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 瓦镶以绿色剪边。
崇政殿
碑楼月光
碑楼指神功圣德碑亭。相传,此楼顶上琉璃瓦成分特殊,夜间在月光折射下 可泛微光。特别是每当十五日的夜晚,天空浩瀚,明白姣洁之时,楼顶的折射光 线越发鲜明。

-陵墓建筑解析PPT课件

-陵墓建筑解析PPT课件

.
27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
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
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
.
28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
最大,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
.
29
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平方米,但列
洛旗。
.
24
八、明孝陵、明十三陵 明 孝 陵
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
陵寝,迄今已近700年历史。.
25
明十三陵
景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
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
葬群。
.
26
九、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称 东北三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
.
22
六、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以西约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 西夏王陵包括西夏王朝的皇陵及其陪葬墓,总 面积约40平方公里。
黄土筑成的八角塔形陵台,高达20余米,被誉 为“中国金字塔”。
.
23
七、成吉思汗陵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
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
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
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
.
30
(二)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
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

沈阳昭陵

沈阳昭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过神桥,漫步台阶,迎面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
坊。
正 红 门
穿过石牌坊,眼前这座门就是正红门,也叫山门, 是陵寝的总门户。它有三个门洞,东边为君门,西边 为臣门,中间是神门。
石像生 华表
走入神门眼前笔直的道路就是神道,神道两旁的 对称石柱,这就是华表。华表之后,顺着神道往两侧 看,共有六对石兽,依次是狮子、獬豸(xiè zhì ) 、麒麟( qí lí n)、马、骆驼、大象。
神功圣德碑亭
石像生以北是神功圣德碑亭,它是康熙皇帝第二 次东巡时修建的。
方城
走过碑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北陵的主体建 筑方城。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进入隆恩门有一大殿 就是隆恩殿,是举行祭祀(jì sì)大典的场所。
宝城、宝顶
方城的北边紧连着月牙城、圆形的宝城,宝城的 正中是突起的宝顶,其下是地宫,埋葬(mái zàng)着 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
昭陵建于 1643 年,建成于 1651 年,现占地 450 万平方
米。
下 马 碑
下马碑告诫(jiâ)人们前方是帝王的陵寝(qǐn), 请下马下轿,以示对先皇的悼(dào)念与尊重。
神桥
神桥意味着神灵经过的桥,它是一座三孔拱形石 桥,桥下是“玉带河”。神桥既有装饰陵寝的作用, 又有实用价值。
石牌坊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导游员 *** 。我深感荣幸,在 这里陪同大家来一次美丽家乡行。 沈阳是中国 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 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 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可 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一起游览沈阳的风景名胜 之一——昭陵。

中国古代陵墓ppt

中国古代陵墓ppt

周文王、武王墓
• 传说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在现在陕西省咸阳市的原 坂上。 • 周文王姬昌,曾被纣王封为西伯侯,在位期间,图志改革, 国势强盛。周武王姬发是 文王之子,继承父王灭商的事 业,建立了西周王朝。 • 相传为周文王周武王的二陵相毗邻,形状类似山丘。陵上 草木丛生,陵园周围绿野烘托。陵的前面有一通石碑,是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祭殿里保存着历代碑 石,大多为祭告之文。 • 历来人们都把奋发图强、开基立国的周文王周武王的业绩 和咸阳原上那高高耸立的陵冢联系在一起,不乏祭奠和瞻 仰,并且留下了种种神话般的传说。
•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 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 物化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陵墓制度反映 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因此, 古代陵墓制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 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历代陵墓制度 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传 统文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中国古 代礼制文明的研究来说,其意义尤其重大。
陵墓形制的发展阶段
• 1.方上——秦汉 •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早在夏商时期我国 就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君王陵墓区。这 时帝王陵寝的陵区规划、陵园建筑、陵墓 形制以及随葬制度已经初具雏形,经过 2000余年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基本定型。
2.以山为陵——隋唐
•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在陵墓建造上 比前代更加追求陵冢的高大。为了显示雄伟壮观, 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失,唐太宗开创了以山为陵的 先河,选择有气势的山脉为陵体,开凿墓室。平 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建筑方形陵墙围绕,四面建 门,门外立石狮,四角建角楼,神道顺地势向南 延伸,两侧的石人石狮比前代增多。这种利用天 然山势环境,加以人工规划而建成的庞大陵区, 确实更能体现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心理取向和 一统华夏的强大意志。

陵墓建筑解析PPT优选版

陵墓建筑解析PPT优选版

唐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全国 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 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 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 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 完整、气势最雄伟。
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
五、宋陵
中国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 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 里。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 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 筑大型墓室。
五、殉葬制度的演化
帝王的殉葬品,除生前的主要生活用品和心爱 的物件外,还包括其在位时的生产工具、科学发明、 乐器、兵器、各种重要的书籍、史册、艺术品、 珠宝乃至物种。殉葬品中的人物,商周时期为活人 殉;战国后期开始,因大量的人殉造成劳动力的不足 ,遂改为俑殉制。但是人殉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灭。
神功圣德碑
这是一座体积巨 大的、为帝王歌功颂 德的碑石,其碑座为 程质,碑上铭刻着帝 王之种种“功绩”, 赑屃力大无穷,曾在 海上背过仙山寝的分布 历代帝王陵寝的分布与其建都地点有关。
二、帝王陵寝的选址 在帝陵的选址中,以“藏风得水”、“聚气”为核心
方上
周朝
隋朝、宋朝
以 山 为 陵
唐朝
宝城宝顶
明朝、清朝
三、古代帝王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化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祭祀建筑群 、神道 、护陵监 。
四、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
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 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 建。

导游员培训清昭陵

导游员培训清昭陵





八、石像生 九、神功圣德碑 十、祭祖用房 十一、方城 十二、东西配殿 十三、隆恩殿 十四、二柱门与石祭台 十五、月牙城 十六、明楼 十七、宝城与宝顶
一、 清太宗皇太极的生平简介

皇太极生于1592年,死于1643年,终年52岁, 努尔哈赤第八子。1636年正式建立大清,更女 真为满洲。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 政事,勇于战阵,在为17年,完善八旗制度, 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 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著名的萨尔浒和松锦 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 的典范。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 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 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九、神功圣德碑

神功圣德碑重达5万公斤的整块石碑,碑 的上首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大清昭陵 神功圣德碑”,中间开光部分有碑文 1810个字,用工整端庄的楷书刻成,是 由清代几位著名文臣撰写的(康熙皇帝 只是假以其名而已)。主要记载了皇太 极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名为“神功圣德 碑”。碑下有一动物驮着辉,这只动物 虽然相貌丑陋,却有一个十分高雅新奇 的名号,叫赑屃,也叫“龟趺”。它是 传说中的动物。

碑石原产于北京附近的顺天府。大家可能要问, 这么重的碑是怎么运过来的呢?在当时为了不 破坏陵地的“风水”,陵地的一草一本也不能 乱动,建陵所需要的材料全部要从外地采运制 造。石料如此巨大,道路又如此遥远,又不能 用牲畜拉,只能靠人力拉,原因是用牲畜拉是 对皇祖陵寝的亵读。石料在起运前先要用清麻 层层包缠,边缠边涂水胶,以防在运输中受震 动而断裂。然后把石料装在特制的木车上,俗 称“旱船”。运输要选在严冬滴水成冰的季节, 沿途每隔几里要打一口水井,把道路浇成一条 冰道。这样历尽艰辛,才能将巨大的石料运至 盛京。据统计,仅采运建陵的石料一项费用就 耗白银达l60万两。

陵寝建筑.ppt

陵寝建筑.ppt

前朝后寝:明清时期。 2.地上陵园(帝王陵体结构变化 的三个阶段) 方锥形:战国、秦汉时期。 以山为陵:唐初。 宝城宝顶:明清时期。 战国到宋代,帝王的陵体皆以方 型为主。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 陵体有规矩的方形变成圆形
柏木是中国北 方特有的上等名 贵木材,古人之 所以选择它用于 墓葬,主要取决 于其材质优良、 耐水湿、抗腐性 强、有香味,可 以保护棺木不受 损坏。
明长陵
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的大殿 —长陵祾恩殿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 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 (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 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 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 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 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 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随葬品; 1)原始社会: A、早期:陶器、石器、骨器。 B、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有的墓随葬精 美的玉器及象牙器等。 2)阶级社会: A、贫富分化悬殊。 B、商周时期:青铜器、玉石器等。人殉。 C、战国时期:俑。 D、汉朝: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 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
E、魏晋南北朝:陶瓷器皿、陶 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 F、隋唐五代时期:陶俑。 G、宋——明清:实用物品和珍 宝,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
帝王陵按等级分有三种
1、黄杨提腠 2、金缕玉衣 3、厚葬 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 缕玉衣... 百官:普通的厚葬 百姓:最一般的
1.地下幽宫(玄宫) 布局特征 黄肠题凑:先秦至秦汉时期。 “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 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 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因西汉 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 题凑”。 以砖石代替木材:东汉以后至 清代。
桥梁津渡牌楼、风景园林 牌楼等等。从建筑材料上看 有木牌楼、砖牌楼、石牌楼、 琉璃牌楼、砖石混建牌楼、 木石合造牌楼、钢筋混凝土 牌楼等。牌楼飞檐挑出,翼 角翘起,玲珑精巧,古朴雅 观,堪称中国古建筑之精品。

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

明清皇家陵寝ppt课件
誉。
明显陵
显陵位于中国湖北省钟祥市,是嘉靖皇 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 太后的合葬墓。
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因 其修建时间长,用工巨大,从而形成了高 水平的建筑。显陵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 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所有的山 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 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显陵的建造是明中 叶重大事件“大礼议”的产物,关联着嘉 靖初年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 人物的命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 “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 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 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 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 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 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 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 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 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 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
明朝一共十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 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 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 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 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 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 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 西郊玉泉山。
福陵
永陵
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 平方米,但列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 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落于辽宁新 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陵内 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 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 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陵宫由下马 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窑、 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山如屏风矗立背后, 苏子河如玉带飘过陵前,河对岸的烟囱山与 启运山遥相呼应,使地处群山环绕中的永陵 显得十分壮阔。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 钦龙兴"之地,所以终年香火不断。康熙、乾 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9次亲来永陵祭 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使用减少,但奴隶墓仍 有存 在,大都无一定墓坑无随葬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四、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山顶洞人对待逝者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仰韶文化中出现公共墓地
西 安
• 公共墓地中无葬具

,只有一些陪葬品




平 面 示
• 居民区中有幼儿以 及“凶”死者的翁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东汉皇陵特点
第一,陵园建筑有两种形 制。 一种以光武帝的原陵为代 表 ,陵园四周设有方形的 墙垣,每边正中开门,南 向正中的门名“司马门” ,司马门内设有“上陵” 用的寝殿。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另一种以明帝显节陵为代表 ,“无周垣,为行马, 四出司马门。石殿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 寺吏舍在殿北” • 第二,从明帝开始推行大规模的“上陵”的朝拜祭 祀典礼,在殿堂内举行朝拜的礼仪,是以座北朝南 为尊。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 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 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 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 房屋、宫殿和院落。

昭陵

昭陵



四、是普通圆锥体型封土墓葬。这 类墓葬在昭陵陪葬墓中占绝大多数, 如尉迟敬德墓、房玄龄墓、程咬金 墓等。 五、是墓而不坟型墓葬,也就是墓 葬不起封土。本来这样的墓葬在中 国商周时非常普遍,其规格高低在 墓内反映,但在昭陵陵园,除初唐 功臣高士廉葬仪特别隆重却又墓而 不坟外,其他的墓而不坟型墓葬规 格极低,通常为等进妃嫔和宫女采 用这种坟墓形式。但要说明的是, 建在山底平原的墓葬,只能以封土 形式表示其规格,而不能以距昭陵 主峰的远近为其规格评判标准。位 于平原的墓葬,是按照建墓时间迟 早排列的,建墓早的,离陵山较近。

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华丽的宫殿,苍松翠柏, 巨 槐长扬。在主峰地宫山之南面,是内城正门朱雀 门,朱雀门之内有献殿。献殿背依陵山,是举 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当年里边主要供奉太宗的灵 位。整个遗址约10米见方,加门阙南面约20米见 方的场地, 仍然是一个狭小的遗址。现存献殿遗 址范围约40米见方。殿南有门,殿内砖铺地面, 残墙断垣上留有壁画痕迹。在这里曾出土残鸱尾 一件,经复原后高1.5米,宽0.6米,长11米, 以此件的高度来推想,献殿的屋脊,其高应在10 米以上,应该是重檐九间。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 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 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 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 昭陵玄宫建 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 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 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 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 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 深75丈,石门五道, 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 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 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 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 石之间相互铆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红门周围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两侧各有一蟠龙琉璃袖影壁。 21
进入正红门,大道两侧分别立有华表一根。华表又称为“擎天柱”、“万云柱”,是陵寝 的装饰性建筑。华表由底座、柱体、云板、天盘、柱顶、护栏等部分组成。昭陵内共有华 表三对,柱顶分别为“望天吼”和“海石榴”。
22
中间是神道,往前是“神功圣德碑亭”(大碑楼)(1688年建)四面开门,上覆黄色琉璃瓦 ,内立石碑一座。
清昭陵(又叫北陵)位于沈阳( 古称盛京)北十里处,是清朝开国君 主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 陵寝占地16公顷,建筑布局遵循“前 殿后寝”的规制,主体建筑建在南北 中轴线上,其它建筑沿中线两侧对称 排列,仿照明陵格局而又具有满族寝 陵的特点。
1
北陵大门中央的门额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题书“昭陵”。北陵公园占地330公顷,1927年
4
在宽阔的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皇太极雕像,底座背面有他的生平简介。
5
皇太极,即清太宗文皇帝,是努尔哈赤第八 子,也是大清皇朝的第二位开国君王。皇太极 青年时随父兄创业征战,智勇兼备,屡建功勋 ,位居后金国四大贝勒之列。1626年其父去世 ,皇太极被拥戴为新汗王,于沈阳继位。执政 后力革旧弊,创新图强,优礼汉官,兴文重教 。统一东北地区,结好蒙古诸部。1635年改族 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大金 ”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在位十数年间, 国力大增,奠定清入主中原之基础。1643年病 逝于沈阳皇宫,葬于沈阳城北清昭陵。
30
角楼。方城四角各有一角楼,角楼四角坠有风铃。角楼可供官兵登高望远,进行警戒,起 到保护寝陵和祭祀活动安全的作用。
31
穿过方城门洞,左右有西配楼和西配楼各一,用于存放祭祀所需贡品。
32
西配殿。祭祀时喇嘛咏经作法,超度亡灵的场所。
33/49
燎炉(焚帛亭) 用汉白玉制作的亭子式建筑,亭 内有一个圆形的火池。重大祭祀 活动是用于焚烧祝板、制帛、彩
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是供奉陵墓主人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
活动的重要场所。
12
石牌坊,仿木质结构,雕刻精细,是寝陵主要建筑之一,用于纪念死者,彰表功德,引导 祭陵人进入祭祀状态。穿过石牌坊的神道两侧立有六对石兽,它们由南而北的排列次序是: 石狮、石獬豸、石麒麟、石马、石骆驼、石象,这些统称“石像生”或“石兽群”。 13
石狮。狮子是百兽之王,威严凶悍,是唯我独尊王权的化身。历代统治者均将其用在殿前
5月被当时的奉天市政公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201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被
评为AAAA国家旅游景区,2019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
2
北陵公园大门前的广场两侧的立着下马碑,这样的下马碑在清昭陵共有四块。
3
进入北陵公园大门,是一条笔直的大路,通往清昭陵还有走1.5公里,可步行可乘车。
纸和银箔等祭祀用品用。
34
东配殿。是祭祀时用于尊藏祝板和制帛的处所,大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移至东配殿存放,
并按制举极生前御用的龙床,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陵寝规则,
是皇太极死后就寝处的象征。
36
隆恩殿(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草创,顺治七年(1650年)定名隆恩殿。康熙
骆驼。黑色石料雕成,由于骆驼在皇太极生前征战时立下很多功劳,所以将骆驼列在陵前, 表示与皇太极同在。
18
立象。白色石料雕成。大象威严高达,性情温和,是天下祥和的象征。意寓广有顺民,江 山稳固。
19
正红门(1649年建), 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的正中一间叫“神门”,东侧一间为“君 门”,西侧一间为“臣门”。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20 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引人注目。
9
向北行,是一座“神桥”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三孔拱石桥,长47米,宽12米,青砖铺 地。桥下是玉带河,既有美好寝陵的作用,也是寝陵排水的渠道,起到保护寝陵的作用。
10
神桥前的石碑,2019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清昭陵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1
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 精美无双。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清朝后帝东巡盛京祭祖时的更衣亭 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宰牲亭和馔造房。
《清史稿 • 太宗本纪》中对皇太极的评价是 :“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 神,所向有功”。
6
7
陵园内古松参天,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陵园草木 葱茏,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园林的清雅、秀美。
8
清昭陵内的下马碑,对称排列。下马碑的碑文分别用为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
25
果房(备办祭祀所需果品之处)和依仗房(存放祭祀用依仗物品之处)
26
涤器房(洗涤祭祀用具的处所)和茶膳房(备办查点类祭祀用品)
27
从大门进入方城,中间是神道
28/49
方城全景。该城建于顺治年间(1644年),仿盛京陪都城堡的轮廓建造,方城区是清昭陵 的主体祭祀区。
29
方城城墙高6.1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长146米,青砖砌就。门洞两侧有蹬道可供上下。
23
“神功圣德碑亭” 内竖立着一块用 满汉文字镌刻的 “大清昭陵神功 圣德碑”。
碑文1810个字, 记载皇太极的文 治武功。
24/49
向北是隆恩门,它是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下有单体拱形门洞。门楣顶部竖有石
刻门额,用满、蒙、汉三种文体竖刻“隆恩门”三字。两侧有果房、依仗房、茶膳房和涤
器房。
作为显示权势的象征性雕塑。
14
獬豸(读音:谢至)。传说中的动物,能够辨别善恶是非曲直。中国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就
是獬豸冠,用它作石像生,表示皇帝公正无私。
15
麒麟是祥瑞之兽。头如龙,角似鹿,全身麟甲,尾似牛,足似马而圆蹄。传说是一种神鹿, 出现在太平盛世,在此显示出帝王的仁义至圣。
16
立马。大理石雕成,大小与真吗一样,昂首挺立,英姿勃勃。仿皇太极生前最喜欢的“大 白”和“小白”雕刻。因二马立功无数,多次保护主人性命,列在陵前,伴配主人。 17/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