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问诊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表现
病因
惊恐而心悸,或心悸易惊,恐
惊悸
外受异常刺激
惧不安
若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 惊悸进一步
怔忡
上至心胸,下至脐腹
发展而来
特点
时发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 情较轻
病情较惊悸严重,持续时间较 长,常见于器质性病变
4.胁胀: 自觉胁肋部胀满不舒,与肝胆病有关 5.脘痞: 胃脘部胀满不舒 ⑴食积胃脘:脘痞伴嗳腐吞酸、进食尤甚 ⑵脾胃气虚:脘痞、伴食少便塘 ⑶湿阻中焦:脘痞伴纳呆呕恶、苔腻 ⑷饮停于胃:脘痞纳少伴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 ⑸胃阴亏虚:脘痞干呕,饥不欲食 ⑹肝气犯胃:脘痞伴胸胁胀满 6.腹胀: 自觉腹部胀满不舒 ⑴鼓胀:腹大胀满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 —①酒食不节②情志所伤③虫积血癥 7.身重: 自觉身体沉重,如负重物-水湿泛滥、气虚不运 ⑴湿邪困阻:身重伴脘腹胀满、苔腻 ⑵水湿泛溢肌肤:身重伴浮肿尿少 ⑶脾气亏虚:身重伴嗜卧、倦怠乏力 ⑷热病后期,邪热耗伤气阴:身重乏力
二.问目 目病与心、肝、肾三脏病变关系密切 1.目痛: ⑴肝火上炎:两目胀痛,兼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⑵风热火毒上扰:目赤肿痛,兼羞明多眵 ⑶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两目隐痛,渐发势缓,干涩 2.目眩: 自觉视物旋转动荡,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感 ⑴实证、虚实夹杂:①肝阳上亢②肝阳化风③痰湿上蒙清窍
63
⑵虚证:气虚、血虚、阴精不足,目失所养 3.目昏: 目昏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4.雀盲(夜盲): 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后视力明显减退,视物不清 5.歧视(复视): 指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的症状 以上三种眼病总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常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
A.肾精亏虚失养
B.寒湿侵袭阻络
C.瘀血阻滞经络

中医诊断-问诊概述

中医诊断-问诊概述

饮食情况
是否有不洁饮食史、暴饮暴食、过度饮酒 等不良饮食习惯?
其他因素
是否有压力、情绪波动等精神因素影响胃 肠道功能?
妇科疾病的问诊
症状表现
是否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 出血、下腹痛等妇科症状?
月经情况
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是否正常 ?经量是否正常?
生育情况
是否有生育史?是否有人工流产史 ?是否绝经?
是否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心悸 等与高血压相关的症状?
家族史
其他因素
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压患者?是否有遗传病史 ?
年龄、性别、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等是否 与高血压有关?
胃肠道疾病患者的问诊
症状表现
是否有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既往病史
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史、消化系统手术史等 ?
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清楚描述病情时, 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帮助其描述。
诱导询问题,以 便了解更多病情。
对于患者表述不清或含混的地方,需要加以 澄清,以明确病情。
问诊的特殊技巧
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舌质、舌苔 等,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病情。
切诊
通过切脉、按诊等方式,可以了解患者的 寒热虚实等情况。
对患者要耐心细致,不要急于求成,让患者感受到关 心和信任。
在问诊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泄露个 人信息和病情。
04
问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问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
问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了解病 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问诊目的
问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患者病情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 症状、体征以及可能的原因,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信息。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

望诊和问诊的基本内容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望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面色、舌象、目诊和体形。

1. 面色:中医认为人的面色可以反映出体内的病理变化。

比如,苍白可能与贫血有关,而面色发红可能是由于热病引起的。

此外,还需要注意面色是否有黄色或青色等异常变化。

2. 舌象:舌象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舌苔厚腻可能与湿热有关,舌质红绛可能与血热有关。

3. 目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来判断病情。

比如,眼睛是否红肿可能与火热有关,眼睑是否有黄色可能与黄疸有关。

4. 体形: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形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比如,体形消瘦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体形肥胖可能与湿热有关。

二、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中收集病史和病情资料的重要方法。

问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个人史。

1. 主诉:患者将自己的主要症状和不适告诉医生,比如头痛、发热、咳嗽等。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频率等。

2. 现病史:医生询问患者当前病情的详细情况,包括病程、病情变化、有无加重或缓解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伴随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既往史:医生询问患者过去的病史,包括曾患何种疾病、治疗情况和效果等。

既往史对于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

4. 家族史:医生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相同或类似疾病的发生,以判断是否存在遗传因素。

5. 个人史:医生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工作环境等,以了解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望诊和问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和详细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望诊和问诊是中医独特的临床诊断方法,对于精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望诊和问诊也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问诊的内容说明

问诊的内容说明

3.外伤、手术、意外事故和预防接种史。
4.过敏史(对药物、食物及环境因素)。
5.对居住或生活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和地方病,也应记录于既往史中。
6.记录顺序一般按年、月的先后排列。
(五)系统回顾是在询问既往史之后,为避免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忽略或遗漏有关内容,最后一遍收集病史资料。方法是按身体的各系统详细询问可能发生的疾病。它可以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扼要地了解病人的某个系统是否发生过疾病,以及这些已发生过的疾病与本次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现病史或过去史中已提及的项目,应避免重复。应记录阳性和有临床意义的阴性项目。
(八)月经史
女性病人月经的情况。主要记述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天数,经血的量和色,经期症状,有无痛经、白带,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等。
(九)生育史
病人的生育状况。包括妊娠与生育次数和年龄,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的次数,有无早产、死产、手术产、产褥热及计划生育状况等。男性病人应记述有无生殖系统疾病。
问诊内容是中医/中西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问诊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姻史、生育史以及不同疾病的有关症状(系统回顾)。
(一)一般项目
பைடு நூலக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住址、工作单位、职业、人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若病史陈述者并非本人,则应注明其与病人的关系。记录年龄时应填写实足年龄,不可以“儿”或“成”代替,因年龄本身亦具有诊断参考意义。
3.消化系统有无口腔疾病、食欲改变、嗳气、反酸、腹胀、腹痛、腹泻,及其出现的缓急、程度、持续的时间及进展的情况。上述症状与食物种类、性质的关系及有无精神因素的影响。呕吐发生的时间、诱因、次数;呕吐物的内容、量、颜色及气味。呕血的量及颜色。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和持续时间,有无规律性,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与饮食、气候及精神因素的关系,按压后疼痛减轻或加重。排便次数,粪便颜色、性状、量和气味。排便时有无腹痛和里急后重,是否伴有发热与皮肤粘膜黄染。体力、体重的改变,饮食卫生及习惯,有无饮酒嗜好及摄入量等。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胃脘嘈杂
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情 绪抑郁、胸协胀满、嗳腐吞酸
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横逆犯胃
偏嗜食物
异食症
虫积
口淡
脾胃虚弱 寒湿内阻
口苦 口甜
实热证
+心烦失眠 肝火上炎 胆气上泛
心火上炎
+甜而黏腻、脘闷不舒
脾胃湿热
+食少神疲
脾气亏虚
口味
口酸
+口气酸臭 +泛吐酸水
伤食 肝胃郁热
口咸
肾阴不足 肾阳不足
内热加重,蒸津外泻
战汗
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外感热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
疾病发展转折点
亡阴
汗热质黏如油,烦躁口渴、脉细数或疾
阴液大伤,虚热蒸腾、逼迫枯竭之阴液外泻

特殊出汗
绝汗(脱汗)
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亡阳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肢冷冷微
阳气亡脱、津随气泻
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冷汗 热汗
所处之汗有冷感 所处之汗有热感
湿热泄泻
泻下臭秽、呕吐酸腐、腹胀纳呆
伤食泄泻
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情志抑郁
肝郁乘脾
痛泻药方
大病黄褐如糜而臭
大肠湿热
大便灰白如陶土
阻塞性黄疸
肝胆疏泻失职
痢疾
黏冻、脓血便
肠癌
湿热毒疫
完谷不化
脾肾阳虚 伤食
溏结不调
肝郁 脾虚
时干时稀 先干后稀
便血
近血 远血
大肠湿热、大肠风燥 脾胃气虚、瘀阻胃肠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热迫直肠(热结旁流)
风寒表证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病及病案等内容。

本部分考试内容主要为诊法和辨证。

第一单元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细目一问诊的内容要点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要点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即是主症。

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

要点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

1.发病情况主要包括发病的时间,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的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一般凡起病急、时间短者,多属实证;凡患病已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属虚证,或为虚实夹杂证。

2.病变过程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

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何时病情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

3.诊治经过询问曾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如何等。

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到的病痛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通过问现在症状可了解到唯有病人自我能感觉到的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要点四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史,主要包括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1.既往健康状况病人平素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故对分析判断现发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素体健壮,现患疾病多为实证;素体虚弱,现患疾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素体阴虚,易感温燥之邪,多为热证;素体阳虚,易感寒湿之邪,多为寒证,或寒湿病证。

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诊断学问诊
虚证—久病缓泻,脾虚、脾肾阳虚
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痛减, 伴有形寒肢冷、腰膝痠痛
“五更泄” (脾肾阳虚,寒 湿内积)
2.便质异常
• (1)完谷不化—脾肾阳虚 • (2)溏结不调—肝郁乘脾、脾虚
下痢脓血—痢疾 • (3)便血 鲜红—近血(痔疮、肛裂)
黑便—远血(消化道出血)
3.排便感异常
• (1)肛门灼热—大肠湿热 • (2)里急后重—痢疾 • (3)排便不爽—大肠湿热、肝郁乘脾 • (4)滑泻失禁—脾肾阳虚 • (5)肛门气坠—脾虚气陷、大肠湿热
成人—肾气不足、膀胱虚衰
九、问经带
• 妇女生理特点:经、带、胎、产
(一)问月经
• 1.经期异常
• 月经先期:血热、气虚 • 月经后期:血虚、寒凝 • 月经先后不定期:肝气郁结、脾肾虚损
• 2.经量异常
• (1)月经过多:热盛、脾肾气虚、血瘀、崩漏 • (2)月经过少: 精血亏少
气血两虚 寒凝血瘀 • (3)闭经:血瘀、肝气郁结、脾肾亏虚
• 3.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气血亏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寒凝血瘀
• 4.痛经:
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气血亏虚
(二)问带下
• 白带: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 黄带:湿热下注 • 赤白带:肝郁化热
十、问男子
阳痿、遗精、早泄
问小儿
• (一)问出生前后情况 • (二)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遗传病史 • (三)问发病原因
实 火邪 阳热盛-心神被扰 痰热
(二)嗜睡
心肾阳虚---精神疲惫,似睡非睡,畏
嗜睡
寒肢冷,脉微细
痰湿困脾---困倦嗜睡,伴胸闷、苔腻
脾气虚弱---饭后嗜睡,食少纳呆
六、问饮食与口味

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诊断学-问诊

第五单元问诊细目一问诊内容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十问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细目二问寒热一、恶寒发热——表证的特征性症状二、但寒不热——寒证的寒热特征三、但热不寒实热壮热——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以上)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微热——发热不高,体温一般在37℃~38℃之间,或仅自觉发热三、但热不寒——潮热三、但热不寒——微热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烦劳则甚少气自汗、倦怠乏力血虚发热时有低热面白、头晕、舌淡脉细阴虚发热长期低热颧红、五心烦热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胸闷、急躁易怒小儿夏季热(气阴不足)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见烦躁、口渴、无汗、多尿至秋凉时不治自愈四、寒热往来往来无定时——少阳病往来有定时——疟疾细目三问汗一、自汗与盗汗自汗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尤甚气虚证和阳虚证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自汗与盗汗并见——气阴两虚证二、绝汗——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三、战汗——疾病好转或恶化的转折点先恶寒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的症状四、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头汗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虚阳上越半身汗中风、痿证、截瘫手足心汗阴经郁热;阳明燥热;脾虚运化失常阴汗下焦湿热郁蒸细目四问疼痛一、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二、头痛三、胸痛——心肺四、胁痛——肝胆病变有关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肝血瘀阻饮停胸胁五、胃脘痛——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六、腹痛大腹——脾胃小腹——膀胱、大小肠及胞宫少腹——肝经◆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呕吐、便闭——肠痹或肠结◆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脏器穿孔◆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剧烈绞痛,向大腿内侧及阴部放射,尿血——结石七、腰痛细目五问头身胸腹一、头晕——肝火、痰、瘀、湿二、胸闷—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三、心悸心胆气虚胆郁痰扰心气虚心阳虚心脉痹阻心阴虚心血不足肾虚水泛心脾两虚四、脘痞五、腹胀腹部时胀时减而喜按——虚证持续胀满不减而拒按——实证六、麻木、疲乏麻木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痰湿瘀血疲乏气血亏虚阳气虚衰脾虚湿困细目六问耳目一、耳鸣、耳聋实证肝胆火盛肝阳上亢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药毒损伤耳窍虚证肾精亏虚脾气亏虚肝阴血不足实——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鸣声不减虚——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二、目眩实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清窍虚者——气虚、血亏、阴精不足,目失充养三、目昏、雀盲目昏是指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雀盲是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病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细目七问睡眠一、失眠不易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兼心烦不寐——心肾不交睡后易醒,不易再睡者,兼心悸、便溏——心脾两虚睡眠时时惊醒,不易安卧——胆郁痰扰夜卧不安,腹胀嗳气酸腐——食滞内停二、嗜睡困倦嗜睡,伴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痰湿困脾若饭后嗜睡,兼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脾失健运大病之后,精神疲乏而嗜睡——正气未复精神极度疲惫,神识朦胧,困倦欲睡,肢冷脉微——心肾阳衰细目八问饮食与口味一、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燥邪伤津口干微渴,兼发热——外感温热病初期大渴喜冷饮,兼壮热面赤,汗出,脉洪数——里实热证口渴多饮,伴小便量多,多食易饥,体渐消瘦——消渴病口渴咽干,夜间尤甚,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阴虚证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湿热证口渴饮水不多,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温病营分证渴喜热饮,饮水不多,或饮后即吐——痰饮内停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瘀血内停二、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食欲减退,兼见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乏无力——脾胃虚弱纳呆食少,兼见脘闷腹胀,头身困重,便溏苔腻——湿邪困脾二、食欲与食量——厌食厌食,兼脘腹胀满,嗳气酸腐,舌苔厚腻——食滞胃脘厌食油腻之物,兼脘腹痞闷,呕恶便溏,肢体困重——湿热蕴脾厌食油腻厚味,伴胁肋胀痛灼热,口苦泛呕,身目发黄——肝胆湿热二、食欲与食量——消谷善饥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消渴病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泄——胃强脾弱二、食欲与食量——饥不欲食、除中饥不欲食兼脘痞,胃中有嘈杂、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胃阴不足除中危重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称为“除中”是假神的表现之一,因胃气败绝所致三、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口淡——脾胃虚弱证口甜——口甜是脾胃湿热或脾虚口黏腻——痰热内盛、湿热蕴脾及寒湿困脾口酸——肝胃郁热或饮食停滞口涩——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口苦——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口咸——肾病或寒水上泛细目九问二便一、大便异常——便次异常便秘胃肠积热阳虚寒凝气血阴津亏损腹内癥块阻结泄泻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寄生虫寄生于肠道情志失调脾肾阳气亏虚一、大便异常——便质异常完谷不化——脾虚、肾虚或食滞胃肠溏结不调——肝郁脾虚所致若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虚脓血便——湿热疫毒便血——脾胃虚弱、胃肠积热、湿热蕴脾、气血瘀滞远血:便黑如柏油,或便血紫暗,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近血: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内痔、肛裂一、大便异常——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大肠湿热(湿热泄泻或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湿热内阻(湿热痢疾)排便不爽——湿热蕴结、肝气犯脾,食滞胃肠大便失禁——脾肾虚衰(久病年老体衰,或久泻不愈)肛门重坠——脾虚中气下陷(久泻或久利不愈)二、小便异常——尿次异常小便频数小便短赤,频数急迫——淋证——湿热蕴结下焦小便澄清,频数量多,夜间明显——肾阳虚或肾气不固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实证——湿热蕴结、瘀血、结石、湿热、败精阻滞、阴部手术虚证——老年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二、小便异常——尿量异常尿量增多清长量多——虚寒证多饮多尿而形体消瘦——消渴病——肾阴亏虚尿量减少小便短赤量少——实热证,或汗、吐、下后伤津尿少浮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二、小便异常——排尿感异常尿道涩痛——淋证——湿热蕴结、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细目十问经带一、经期异常——七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月经先期——脾气亏虚、肾气不足,或因阳盛血热、肝郁化热、阴虚火旺月经后期营血亏损、肾精不足,或因阳气虚衰(虚证)气滞或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实证)月经先后不定期——肝气郁滞,或脾肾虚损二、经量异常月经过多——热伤冲任;气虚;瘀阻胞络月经过少——虚者:精血亏少实者:寒凝瘀阻,痰湿阻滞三、闭经、痛经、崩漏闭经——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血海空虚;或因痨虫侵及胞宫,或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胞脉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气滞或血瘀小腹冷痛,得温痛减——寒凝或阳虚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气血两虚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为崩,或称崩中来势缓,出血量少者,称为漏,或称漏下热伤冲任脾肾气虚瘀阻冲任四、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白带——脾肾阳虚、寒湿下注黄带——湿热下注、湿毒蕴结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属A.少阳病B.疟疾C.热入血室D.表寒证E.阳明病『正确答案』B亡阴之汗的特点是A.汗热而黏如油B.汗热味淡不黏C.汗冷味淡不黏D.恶寒战栗汗出E.汗冷味淡而黏『正确答案』AA.太阳经B.少阳经C.阳明经D.厥阴经E.少阴经1.两侧头痛属于『正确答案』B2.前额连眉棱骨痛属于『正确答案』C。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一)问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民族、籍贯、住址等。

姓名和现住址的记载,便于病历的查找和总结;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多发病,询问年龄,可为不同的多发病提供参考;对性别和婚姻的了解,除妇女的一般情况外,还应问其经、带及胎产(已婚)等特有疾病情况,以对这些疾病的诊察提供线索;对职业的问诊,可了解到与职业有关的职业病情况;对籍贯的问诊,因病人生活的区域不同,天时、地理、风俗各异,发病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对病情的主要陈述,通常是病人自己最明显的主观感觉和促使其就医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主诉可能就是主证,通过对主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主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主诉的询问,一是要把主诉抓准,二是要将主诉所述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

此外,主诉不等于疾病的病名,亦应引为注意。

(三)问现病史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就诊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现病史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询问:1.起病情况:包括起病的时间,病程长短,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问起病情况对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等有重要的作用。

2.病情演变:按时间顺序,询问从发病后至就诊时病情变化的主要情况,如哪一阶段有哪些主要表现,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何时好转或加重,何时有何新的病情出现,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问病情演变对于了解邪正斗争的情况,病情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作用。

3.诊治经过:询问病程中曾做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如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的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做过哪些治疗,治疗的药物或疗法的名称、效果如何等询问既往的诊治情况,可作为决定当前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四)问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是指除主诉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

由于过去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可能与现在的症有一定的关系,也是辨证分析时的部分依据。

中药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药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药问诊知识点总结中药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症状等信息,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中药问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问诊内容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疾病病程、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包括发病的时间、起因、发展过程等。

2. 主诉症状:患者自诉的不适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发热、咳嗽、腹痛等。

3. 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二、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其中问诊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闻诊: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声音、咳嗽声等,了解患者的肺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状况。

3. 问诊:通过与患者交谈,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

4. 切诊:通过切脉、切舌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

三、中医问诊技巧1. 善于倾听:问诊是与患者交流的过程,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

2. 深入追问:对患者的主诉症状要进行深入追问,了解其病情的细节,如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缓解因素等。

3. 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诉症状、辅助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病因、病机,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4.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医生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尊重的沟通关系,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

四、中医问诊注意事项1. 注意细节: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该注意患者的言语、表情、姿态等细微变化,对疑点要进行深入追问。

2. 全面了解:问诊不仅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饮食规律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 不断学习:医生应该不断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提高问诊的水平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中药问诊与西医问诊的区别中药问诊以辨证为重点,倾向于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气血阴阳的平衡,强调患者的体质差异。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是中医学中的基础,是中医师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了解患者病情的过程。

以下将从中医问诊的基本流程、常用望闻切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问诊内容。

一、基本流程
1.观察:包括面色、舌苔、脉象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等方面信息,进一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望闻切:通过望舌、闻气味和按脉象等方法,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体情况。

二、常用望闻切方法
1.望舌:通过观察舌头颜色、形态和苔质等变化,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肝肾阴阳虚实情况。

例如,舌头偏红可能表示阴虚火旺,而舌头偏白可能表示阳虚寒凝。

2.闻气味:通过闻患者口气或体味,可以了解其肠胃、脾胃、肺等器官的情况。

例如,口气较臭可能表示肠胃湿热,体味较重可能表示湿气重。

3.按脉象: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其气血循环情况。

例如,脉象沉细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脉象弦数可能表示肝郁气滞。

三、注意事项
1.问诊时要全面:中医问诊时不仅要询问患者主要症状,还要了解其伴随症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信息。

2.望闻切时要细致:中医师在进行望闻切时应该细致入微,注意观察每个细节变化。

3.注意患者隐私:中医师在进行问诊和望闻切时应该尊重患者隐私权,避免过多干扰或侵犯患者权益。

总之,中医问诊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并根据所得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中医师治疗疾病的基础。

在实践中,中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中医问诊技巧,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及遵循的原则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及遵循的原则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及遵循的原则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主诉和病史、现在症状等(
问诊时要做到恰当准确,简要而无遗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确定主诉:围绕主诉进行询问。

问诊时,应首先明确病人的主诉是什么。

因为主诉反映的多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抓住了主诉,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围绕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归纳,初步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疾病诊断,再进一步围绕可能的疾病诊断询问,以便最终得出确定的临床诊断或印象诊断。

问辨结合:边问边辨。

门诊时,不是全部问完之后再综合分析的,而是一边问,一边对病人或陪诊者的回答加以分析辨证,采取类比的方法,与相似证中的各个方面加以对比,缺少哪些情况的证据就再进一步询问那些方面,可以使问诊的目的明确,做到详而不繁,简而不漏,搜集的资料全面准确。

问诊结束时,医生的头脑中就可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诊断或结论。

临床问诊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l)医生要注意力集中,抛去其它杂念,认真询问,不可敷衍了事(
(2)医生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通俗易懂,不用医学术语去问,以取得患者
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时启发患者回答,但要避免暗示,以求病情真实。

(3)医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解除精神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
信心,不要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不良影响。

(4)对于危重病人,要以抢救为先,急则治标,对症治疗,不要先求确诊再行
治疗,以免贻误时机,造成医疗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问诊的主要内容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项目、主诉和病史、现在症状等。

☑一、问一般项目
询问和记录一般项目,可以加强医患联系,追访病人,对患者诊治负责。

同时也可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性别不同,则疾病不一。

男子可有遗精、早泄、阳萎等病;妇女可有经、带、胎、产等病。

年龄不同,发病亦多有不同,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病多见于小儿。

同一疾病,因年龄不同而有虚实差异。

一般来说,青壮年气血充足,患病多实证;老年人气血衰,患病多虚证。

问职业可帮助了解某些病的病因,如水中作业,易中湿邪,还可了解某些职业病,如铅中毒、矽毒等。

问其婚否?女子已婚可了解有无妊娠、妊娠病及生产史,男子已婚可有男性机能衰退与过亢等病。

问籍贯、住址可以了解地方病。

以上这些都是诊断及治疗上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问主诉和病史
(一)主诉
主诉是患者就诊时陈述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

主诉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准确的主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大致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

并为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主诉包括不同时间出现的几个症状时,则应按其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一般主诉所包含的症状只能是一个或两三个,不能过多。

记录主诉时,文字要准确、简洁明了,不能繁锁、笼统、含糊其词;不能使用正式病名做为主诉;不能记录疾病演变过程。

(二)现病史
现病史包括:疾病(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之初到就诊时病情演变与诊察治疗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时的全部自觉症状。

起病情况:要询问起病的环境与时间,自觉有否明显的起病原因或诱因,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起病的轻重缓急,疾病初起的症状及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程度等。

病情演变过程:要按时间顺序询问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发展变化的主要情况,症状的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明显变化,其变化有无规律性,影响变化的原因或诱因是否存在,病情演变有无规律性,其总的趋势如何?
诊察治疗过程:要询问起病之初到就诊前的整个过程中所作过的诊断与治疗情况。

疾病初起曾到何处就医?作过何种检查?检查结果如何?诊为何病?作何治疗?服用何药物,以及剂量、用法、时间、效果如何?有否出现其它不良反应等。

以上都应重点扼要地加以记录。

现在症状:要询问这次就诊的全部自觉症状,这是问诊的主要内容,将另列于后详述。

现病史,是整个疾病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现病史,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病情,摸索疾病的规律,为确定诊断提供依据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问发病时间,往往可以判断目前疾病的
性质是属表还是属里,是属实,还是属虚。

问发病原因或诱因,常可推测致病的病因与疾病的性质,如寒热湿燥等。

有传染病接触史,常可为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如白喉、麻诊、痢疾等。

问清疾病的演变过程,可以了解邪正斗争的情况。

对机体正气的盛衰、预后的良恶等情况作出初步的判断。

问清疾病的诊察治疗过程,可为目前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供线索,也是决定治疗的重要参考。

(三)既往、生活、家族史
1.既往史
既往史包括既往健康状况,曾患过何种主要疾病(不包括主诉中所陈述的疾病),其诊治的主要情况,现在是否痊愈,或留有何种后遗症,是否患过传染病。

有无药物或其它过敏史。

对小儿还应注意询问既往预防接种情况。

既往的健康与患病情况常常与现患疾病有一定的联系,可作为诊断现有疾病的参考。

2.生活史
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工作情况等。

生活经历,应询问出生地、居住地及时间较长的生活地区,尤其是注意有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的地区。

还应询问精神状况如何,是否受到过较大精神刺
激。

并问其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有无烟酒等其它嗜好。

妇女应询问月经及生育史。

工作劳逸,应询问劳动性质、强度、作息时间是否正常等。

生活史中的生活经历、习惯、工作情况等社会因素对病人的疾病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分析这些情况可为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饮食的嗜欲,常可导致脏气的偏胜偏衰。

精神状态的变化,常常是引起某些情志病的原因。

过劳易伤肾,久逸易伤脾,起居失常,多扰动于心而出现各自的疾病反应。

3.家族病史
家族病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或者血缘关系较近的旁系亲属的患病情况,有否传染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与生活密切接触有关,如肺痨病等。

有些遗传性疾病则与血缘关系密切,如杨梅性病等。

或近血缘结婚,而出现的体质衰弱、精神迟呆症等。

三、问现在症状
问现在症状,是指询问患者就诊时的全部症状。

症状是疾病的反映,是临床辨证的主要根据。

通过问诊掌握患者的现在症状,可以了解疾病目前的主要矛盾,并围绕主要矛盾进行辨证,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对疾病作出确切的判断。

因此,问现在症状是问诊中重要的一环。

为求问得全面准确,无遗漏,一般是以张景岳“十问歌”为顺序。

《十问歌》即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