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重点(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doc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doc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答:①低下的生活水平②低下的生产率③高人口增长率④高赡养负担比⑤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⑥对农业牛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2、简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及其区别联系?答: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而的变化。

(包括:①投入结构的变化②产出的变化③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④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⑤文化教冇状况的变化⑥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区别联系: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佼宽;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对能有经济发展。

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止常的现象。

但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先决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3、实际生活质量指数: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组成。

4、库兹涅茨效应(为什么呈倒U型)。

答:①内容:收入分配变化的规律: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收入分配趋于恶化;在经济增长的后期,收入分配趋于改善。

②经济增长首先在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发牛,在这个部门中,就业量小而牛产率和工资高,・Z 相比在传统部门中,就业量多而牛产率和工资低;在传统农业得到改造Z前,两个部门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而且扩大中的现代化工业部门中的收入不均现象乂可能比停滞的传统农业部门更严重;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工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人口的流动和就业量的变化使部门间的牛产率趋于缩小,从而使收入差距缩小。

5、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答: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从世界经济进程的跨度研究经济的历史及其阶段划分的理论。

经济增长一般分为六个阶段是:①传统社会阶段: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②为起飞创造先决条件阶段:科学思想、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罗默的知识外溢思想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思想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返回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罗斯托 (Rostow,W.W.) 的 《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
高额消费 成熟 起飞 为起飞创建前提 传统社会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国内来源 资本
外部来源
农业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
返回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重要概念——工业化、工业化的模式。同步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工业化战略——平衡增长战略、不平衡增长战略
如何认识我国的工业化阶段
返回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 传统农业——技术长期停滞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金融资本
收入分配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实证研究结果
麦迪逊、钱纳里
要素投入中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资本的贡献
资本投入增长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资源配置效率的增长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新古典主义思路——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和谐的、 累积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会一般地使所有收入 阶层受益。经济体系有一种自然走向充分就业的强 有力的趋势。舒尔茨、明特、巴拉沙、拉尔、鲍尔、 怀纳、哈伯勒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经济发展的思路
激进主义思路——对构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障碍的旧的国 际经济秩序以及这些国家自身存在的传统政治经济制度进行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35=15分单选120=20辨析62=12 简答76=42论述二选一111=11发展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①罗斯托“起飞”理论:他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③库兹涅茨效应: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 为“倒U形曲线”;④物质资本:是指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内的由有形的物质投资所形成的物质生产要素;⑤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⑥智力外流: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⑦技术进步: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⑧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企业所启动和实践,以成功的市场开拓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扩散等环节或阶段,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技术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社会行动或行动系统;⑨适用技术:发展中国家应根据理性判断,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适用技术可以是高级、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甚至低级技术,只要满足三个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发展中国家在技术选择时,要根据本国资源禀赋现状、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和技术吸收及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技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获得最佳效益,促进经济发展;⑩可持续发展:①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1978;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联合国环境署,1989⑪二元经济结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与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就是二元结构;⑫农业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极低甚至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即使这部分劳动力分离出来,原有的有效劳动时间和产出量也不会减少,也不影响农业的发展;⑬平衡增长: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⑭发展极:“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⑮倒U型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⑯经济发展:指经济的总量和人均产出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产品及生活质量、环境与生态变化、社会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和习俗的变革;二:问答题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4、高度的、不断增长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水平5、二元结构明显及普遍的不完全市场与信息6、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7、国际关系中的依附性和劣势地位8、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 指经济的总量和人均产出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产品及生活质量、环境与生态变化、社会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和习俗的变革;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既是质也是量经济增长的非充分性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必要性经济发展的外延的动态性经济增长是手段,而经济发展是目的;3、简述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P63-66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物质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教育水平的低下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这需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三、结构性弱点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技术和思想的扩散不断加快;一方面,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与先进的激素;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五、制度因素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 ;六、其他外部因素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4、推导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阐述其基本观点;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投资等于储蓄,I=S于是,I=S=ΔK两边同除以ΔY,得ΔK/ΔY = C= S/ΔY = sY/ΔY于是可以得 G =ΔY/Y = s/C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C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因此储蓄和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基本观点:模型提出储蓄或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力依赖于一个经济的储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该模型强调了经济不稳定的“内生性”,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就是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并且这种不稳定的周期波动具有“累积”的效应;于是,政府的干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5、推导索洛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阐述其基本观点;1假设技术水平不变新古典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一个总量生产函数:Y=fK,L=AKL1-这一公式表明,产出水平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同理,产量的增加就取决于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即:Y=f K, L根据假设,全部产出是由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在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是由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和投入量决定的,即:Y=MPPK K+MPPLLY= MPPK K+MPPLL两边同除以Y得:经济增长率:2考虑到技术进步以A / A表示技术进步率,则,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为:这一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长率、这两种要素各自在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以及技术进步的程度;基本观点:模式突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并且强调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调节进行,而不是依靠国家干预实现的,通过价格的调节使资本和劳动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它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资本积累的作用,开始重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6、简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传统社会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经济技术生产率的进步非常有限;一般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a.一般由较为先进社会从外部入侵开始;b.动摇传统社会,加速其解体;c.引进先进思想和观念;该阶段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传统的地区性地主集团和殖民政权;3.“起飞”阶段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经济起飞的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主要特征: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结构本身所经历的变化,归根结底又表现在技术的吸收和扩散;4.走向成熟阶段成熟,指超越初始工业,能够吸收和有效的采用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起飞之后是一段长时期持续的增长,产量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白领人口比重增加;更多社会资源用于社会福利和保障,便宜的大众化的汽车可以购买到;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希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去拼命地赚钱;主导部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市政、保健、环境、旅游等各种艺术追求和人的自身精神发展;7、我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试谈中国如何有效的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1.人口问题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的硬约束;除了数量以外,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低下,也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目前,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2.资源问题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按13亿人口平均计算,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我国不仅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3.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已经是当代人是否能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因此,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中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还有提高人口素质;2.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战略之一;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变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为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施的;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5.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我国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为走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进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这就要求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并切实把它落实到实处;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世界经济日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新格局下,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把人类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这种形势下,任何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国际环境合作成为我国新的推动力和突破口8、简述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但不能是“惟资本论”;2.资本的配置是资本有效发挥的条件;3.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也是资本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4.重视物质资本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5.也要重视资本制度的建设;9、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9910、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就业战略P1071.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根本的措施;2.在劳动力需求方面: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3消除要素价格扭曲现象4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11、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⒈改善资源配置: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及资源结合方式⒉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⒊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⒋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劳务⒌引起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12、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引进技术主要有哪些途径必要性:P139-140途径:P142-14313、试述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并以此理论探讨如何更好的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第二,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第四,农业剩余劳动被工业吸收完之后,劳动生产率将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对工业来说,劳动供给将变得有限弹性;拉尼斯和费景汉: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的最大改进,是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纳入了分析范畴;拉尼斯和费景汉把农产品支持看作为农业剩余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拉尼斯和费景汉建立了一个包含工、农两部门共同发展的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把经济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伪装失业者被工业吸收的阶段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阶段;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0,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是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托达罗模型的内容:吸引农民进城的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可用城市实际工作率和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择迁移;如何更好的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二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托达罗指出,超过城市就业机会增长率的人口迁移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仅仅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的,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自我吸收;三乡镇企业仍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乡镇企业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当前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提高的关键;四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1、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2、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这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4、以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城镇建设体制的创新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14、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这些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发展极”的作用:1技术的创新和扩散2资本的集聚和输出3 产生规模经济效益4形成“团块经济效果”“发展极”的形成需要的条件:第一,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第二,必须具有规模效益第三,必须有适当的周围环境,便于投资和生产“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自身的发展和对其他地区或部门的影响,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发展极”的形成的途径:一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聚集发展而自动产生“发展极”;另一是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成“发展极”;15、试比较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异同;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赫尔希曼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对应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1、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平衡增长理论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却忽视了大规模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不现实性;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和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却忽视了不平衡增长所造成的结构失衡等严重后果;2、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的,但有一定的联系;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的;。

发展经济学考点

发展经济学考点

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 GNF 和人均收入变量持续增加的 过程。

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和扩大生产力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可持续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结构变化,减少和消除贫困。

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是充分必要条件, 经济增长侧重对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

2、经济增长的类型外延式增长:生产技术不变,要素数量增加而引起生产总量的增加内涵式增长:(1)斯密式内涵增长:通过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 贸易来实现增 长。

诺思式内涵增长:制度改革而导致的经济增长。

普洛米休斯式的内涵增长: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增长。

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

3、为什么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GNF 和人均GNP 勺缺陷:GNP 不能充分反映一个经济的总产出人均GNP (1)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

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

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是一个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指标能完整的般来说, 对价格结构的 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衡量发展。

对发展的衡量必须采用某种指标体系。

4、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现实背景:1)全球分裂:富国和穷国(西方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穷) 2)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必然导致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赶英超美的时代特征5.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经济的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条件:劳动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1) 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 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3)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4) 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6.马尔萨斯-悲观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口论)两条自然规律:(1)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2) 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三个命题:(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增长,除非受到非常有力的而又显着的抑制的阻止(战争和疾病)(3)道德的节制、罪恶(战争、瘟疫和饥荒)和贫困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7.哈罗德 -多马模型假定前提: (1) 整个社会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的剩余可以被用来作为追加投资的生产资料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两者配合比例不变 (资本产出由劳动L 和资本K 是生产过程中的两种投入,两者的组合比例是可以变化的,每种投入服从边际递减规律。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1.发展经济学: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叫发展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2.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3.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4.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output)的增长4.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5.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城乡发展失衡,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状况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市场不发育与市场体系极不健全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区别: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正常的现象。

7.贫困恶性循环8.“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大推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9资本形成的来源:形成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I=S+(M-X) 资本形成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最后才转变成物质资本一国的投资能力(即资本形成的能力)决定于国内储蓄水平加上国外的净资本流入量(进口大于出口是一国取得国外资本的唯一方式)10.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储蓄,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储蓄集中,金融机构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投资,将资金贷给厂商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11.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12.劳动力的闲置就是失业,有自愿闲置和非自愿闲置之分。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利本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赫尔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1)结构主义(2)新古典主义(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4)激进主义第一章导论1、从量和质的角度界定发展中国家(p1-p2)量:①刘易斯:发展中国家即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美元的国家②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58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646美元左右的国家。

质:从质的方面去界定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它们具有六个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2)低下的生产率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脆弱的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地位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的其用的状况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联系、区别(p2-p3)3、)含义: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发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2)区别(p5)经济增长内涵窄,经济发展内涵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3)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p5)3、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哈罗德和多马于1948年同时提出的理论把短期的、静态的凯恩斯经济周期学长期化、动态化为经济增长模式,被认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先河、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技术进步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资本积累、劳动力
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经济学模型:
3.发展政策和策略:
4.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经
济学研究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包括对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
让等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城
市化和城市贫困、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发展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

6.发展经济学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发展经济学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实
地调研来获取经济数据和情报。

通过这些研究,发展经济学为制定经济政
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精品]发展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doc

[精品]发展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doc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第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应采取什么政策来推进经济更快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采取的发展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发展中国家及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

(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

(3)生产率水平低下。

(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

(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

(8)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

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类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1、经济增长定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增加。

2、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

(2)产出结构的变化。

(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

(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分配状况的改善。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当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或必要条件。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4、经济发展的度量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这个指数是由莫里斯-D?在1979年提出来的。

缩写为PQLI,叫做物质生活指数,这个指标的构成是,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

第二章一、“大推进”战略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在20世纪40和50年代提出来的, 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时期内启动停滞经济,迅速推进工业化。

二、“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并且使穷国维持贫困状态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

而在这个多种力量的循环集中,最重要的障碍是经济落后国家资本积累的循环集。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力资源身上的、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一种非物质资本。

2.金融压抑:是指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金融管制过多、利率限制、信贷配额以及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

3.金融深化:是指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从而使之能够真正反映储蓄的稀缺性,刺激储蓄,提高投资收益。

4.工业化:狭义的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统治地位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则是指发展或现代化。

5.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扩散的过程。

6.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7.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是指农业技术以及制度的变革主要是由各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

是由速水和拉坦提出来的。

8.规模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个人和家庭与其收入总额的关系,是从收入所得者的规模与所得收入的规模的关系角度研究收入分配。

9.功能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各种生产要素与所得收入的关系,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资本活劳动等不同生产要素所能获得的收入份额是多少。

10.洛伦兹曲线:是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状况的一个方法,表示收入获得者的百分比与他们获得的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11.基尼系数:它是在洛仑兹曲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对角线和洛伦兹曲线所围面积与所在三角形面积的比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

取值区域在0-1之间,0表示绝对平等,1表示绝对不平等。

简答题1.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了解)①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②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③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④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条件差,文盲率高⑤在经济全球进程中的地位脆弱⑥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元结构。

2.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了解)(1)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包括三个指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二战之后发展起来,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的,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亚非拉相对于现阶段已实现工业化的工业发达国家来说,把从原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并进行经济发展和较大程度提高实际收入水平,以摆脱相对不发达状态的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y)或“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ingCountry).需要理解:之所以普遍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共有100多个,占世界人口约3/4以上。

概念的形成: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关提法:“外围地区”和“中心地区”“穷国”和“富国”“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第三世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1)不同社会制度。

(2)不同客观条件。

(3)不同发展思路。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一、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二、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慢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四、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发展不平衡现象二元结构特征,是指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传统的、落后的但占据经济主体位置的农业部门,与新兴的、先进的但发展不足的工业部门,分化并立的情形。

由于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农业则占据广大农村地区,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化,又往往反映在城乡之间的分化上。

第三节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一、传统的、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发展(传统理论):一般指一国的经济使一个原来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5%或6%的速度增长的能力。

传统的发展概念基本上是把发展当做一种经济现象,认为人均收人的增长和迅速的工业化是发展的最重要的涵义。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摘抄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摘抄

第一章1、发展中国家的含义:是指这样一些国家:这些国家或者是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或者是长期实行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国家,或者是虽然某种资源禀赋(例如石油)能够给他们带来高收入,但经济结构单一,现代化程度不高,社会文明演进处于较低层面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1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2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3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4文化教育保健条件差,文盲率高;○5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地位脆弱;○6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元结构;3、发展中国家的四种分类方法;联合国的,世界银行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划分方法。

4、HDI: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出生时预期寿命(预期寿命)来衡量的长寿;用成人识字率(2/3)和在校受教育的平均年限(1/3)的一个加权平均数来衡量的学识;以及用调整(根据购买力平价及世界平均收入水平)的实际人均收入来衡量的生活水平。

(低水平0.51—0.79高水平)第二章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专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如何从贫困、落后的不发达阶段转变为繁荣富裕的发达阶段,讨论实现这一转变所需要的条件。

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2、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

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使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形成了一个循环。

两方面含义:(1)资本缺乏造成了低水平的供给,又造成了低水平的需求,突出了资本在消除经济停滞、促进经济增长中的特殊地位。

(2)第一个循环侧重资本存量、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循环侧重市场容量、收入和投资之间的关系。

3、来宾斯坦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克服资本稀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陷阱”,实现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投资的影响:在人均收入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能够跨过银行信贷市场的初始财富门槛的阶层的人数越少,社会的总投资规模也就越小,经济增长越慢。反之,如果收入分配较为平等,中产阶级规模较大跨过投资门槛的人就会较多,投资就会更活跃,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言,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不但有利于增加储蓄,而且对投资、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指之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直接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新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功能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决定着个人收入分配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的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洛伦茨曲线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假设曲线L(X)上的每一点都落在曲线L(Y)的右侧,根据洛伦茨准则,前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高于后者。但可以发现,通过一个收入转移,L(X)曲线可以由L(Y)曲线得到,而这种收入转移是累退性转移。根据达尔顿准则,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以上分析表明,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是完全一致的。(P68页第三段)
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高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否会形成资本,这主要是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是否通畅,而这个转化机制又决定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经济金融体制等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产品市场总是均衡的,那时就有储蓄等于投资。资本形成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即国民生产总会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我们称为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增长,我们称之为内含(集约)型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增长的模型:一:哈多模型:它以下列假设为前提: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3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不变,即规模报酬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优点:简洁性缺点:这个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的能力,一量出现不均衡,就只能任其发展下去二:索洛模型:总量生产函数、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结论:人均产量的长期增长率决定于劳动倍增型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是外生的。

罗斯托主认为一个国家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人类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

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和衰落阶段或财富推动阶段。

刘易斯指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来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的4%~5%的社会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国民收入12%~15%以的经济的过程如何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利用汇率进行换算,进而就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部分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某一特定要素投入量之比资本(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什么是资本形成?它的过程?资本形成是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

资本形成的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

资本形成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它的来源是储蓄,储蓄经过一定渠道转化为投资,投资最终产生一定的生产能力,这个过程就是资本形成过程。

资本形成的来源:1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2储蓄与资本形成3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如何认识资本形成和经济发展关系?资本形成理论1大推进理论2临界最小努力3起飞理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

资本形成雄起经济发展的副作用:有增长而无发展;忽视技术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容易忽视资本的合理配置;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比例失衡。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穷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穷,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是实现经济起飞和摆脱贫困的先决条件。

世界人口增长:人中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

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个阶段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

主要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什么是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它是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劳动力的质量。

如何获得人力资本(5个途径)?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2在职培训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什么是教育深化?什么是知识失业?两者有何关系?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增长。

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供给往往由公共部门决定,由于社会公众的压力,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不得不努力满足这些要求。

这就是教育深化的过程。

知识失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愿意在非正规部门就业,都挤在正规部门寻找工作,而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是有限的。

智力外流?(内在,外在)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外在的(external)智力外流是身体和脑袋都迁往国外;内在的(internal)智力外流是身体留在国内而脑袋迁往国外。

相比于外在的智力外流,内在的智力外流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更为普遍、更为严重。

内在智力外流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人员往往不去研究国内迫切的问题,而把注意力转到国际尖端科学的研究。

自然资源租?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市场机制的缺陷,即经济活动会产生外部效应。

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也就是说不能阻止不付费者使用该商品,并且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

因此,环境资源的成本并不计入产品的价格,这就造成了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人们并不珍惜这种资源,“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在这里难以见到增长极限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个系统就会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技术进步的含义?狭义的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方面所使用的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广义的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

技术进步的途径?1本国的研究和开发2技术引进3干中学4人力资本投资什么是技术引进?技术引进的心要性,?技术引进与本国研发的不同(1)技术引进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

(2)技术引进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

(3)技术引进有利于本国人才的培养。

必要性: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很大,二者之间的科技差距在60-80年;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科研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等制约技术进步的因素。

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通过技术引进快速缩小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可行性:技术商品的特点促进和推动了技术的输出,技术输出国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来获取较大利益。

实际上,发达国家一般也是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但并不情愿把最先进的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什么是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1根据国情,结合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目标,制定有关引进工作的目标、方针、政策措施,要尖端、先进、中间技术相结合,既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创造就业机会安排就业。

2引进与创新并重,推动创新;引进技术是加快本国技术进步的手段,科技发展最终要依靠自主开发、创新。

3不仅技术、科研成果,还要:“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教育培训技术等,加强人员交流等,形成开发创新能力4总之要遵循技术发展客观规律。

中间技术和适用技术?中间技术理论,舒马赫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的发展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

它侧重于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应发展中国家实际发展水平的技术,这种观点充分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

适用技术的基本含义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选择时,要根据本国资源禀赋现状、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和技术吸收及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应的技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从面获得最佳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形。

产权成本是什么?交易成本是什么?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和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指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技术变迁中路径依赖是什么?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制度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数目更多影响更为广泛,也更根深蒂固。

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因素。

什么是市场失灵?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狭义的是指市场运行的结果未能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造成效率损失的状况;广义的除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市场在解决收入分配等社会问题时的无能为力。

产生的原因:公共物品、垄断、外部影响和非对称性信息。

什么是政府职能?什么是政府失灵?1校正市场2培育市场,推动市场成长政府失灵表现在1没有能力实现其政策目标2反生产性——干预出现了与意愿相反的结果3不受人喜欢的“负效应”,一种干预带来了所盼望的结果,但同时不受人喜欢的结果也一起出现了4各种干预之间存在冲突。

5干预成本过高什么是工业化?一类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另一类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

什么是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的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推动它形成?什么拉动它形成?推力方面:农村人口的增长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从而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难以提高低收入水平使农村人口离开农村迁入城市寻找新工作的机会成本较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交通的发展…….拉力方面:城市较多的工作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优裕的生活条件;教育与大众媒介的发展……四个模型内容假设?最低临界值原理;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磁场效应机制。

农业与经济发展关系?(4个贡献)产品贡献(食品贡献原料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资本贡献劳动贡献)和外汇贡献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