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名师工作室讲座听课心得体会:在反思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工作室讲座听课心得体会:在反思中学习
一、何为“STEM教育”
所谓STEM,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它的本质是在众
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一个新的桥梁来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通过使这四种学科整合到一种教学范例中,把学生学习的零碎知识变
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整体的过程,这样就消除了这四门学科中传统的
学习障碍,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这四门学科分别代表四种素养,它们分别是: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
为了让老师们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STEM教育”的本质在于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屈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她在桑福德中学
的所见所闻。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桑福德中学开展了电脑编程、
创新设计与建模、自动化机器人、环保建筑设计等课程。在每一个固
定的场室里,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或者发挥大胆想象,自主设计,动
手实践,真正促进了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筑设计、电脑编程课、汽车修理、焊接教室等等的图片,都让我们真切地
感受到STEM教育的本质: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动手来
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二、如何开展同伴互助式阅读
屈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KristenMcMaster 教授的专题讲座“同伴互助式学习策略研究”。讲座中,KristenMcMaster教授侧重介绍了同伴互助学习策略在2-6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流程主要有四个方面:阅读→复述→概括→预测。
阅读之前先分组,教师先按照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如有10名学生,按照阅读水平的高低把他们分为1~10号,1号和5号为一组,其余类推。分组时,要把能力差距不太大的学生分在一组,以达到同伴互助式学习的效果。第一个十钟:能力强的学生先读材料,要求:快、流利、有感情。五分钟内另一个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听、指出前一个学生阅读时的错处,让他重新再读;接下来五分钟角色互换。
第二个十分钟是复述阅读材料,同样也是同伴互换角色。复述时关注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发生什么?最后又发生了什么?指导学生复述的方法。
概括环节要求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请你告诉我故事里最重要的
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人物是谁?用十个单词以内的词语来进行概括,锻炼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
预测环节要求学生思考: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猜对了
没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屈老师指出:同伴互助式学习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关键的
问题是美国的教研专家和老师把这种策略变成了可以操作的课堂教学
流程。把阅读技能的训练(朗读、复述、概括、推测)不露痕迹地融
入到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去了,这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三、何谓全纳教育
全纳式教育(IncludingtheExcluded)主要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
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的共同学习。在美国,
特殊教育专家,学校校长、老师他们认为特殊教育的内涵,除了盲聋
哑弱智多重残疾等传统的特殊教育领域外,也包含普通教育学校中有
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比如天才儿童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受个性
差异的教育,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获得适合自己的最大发展。
四、何谓美国中文沉浸式教学
所谓沉浸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的全封闭语言教学项目。在美国原本有英、法、德、西、葡等语言的
沉浸式教学项目,但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一些州针对十二年级及以下
学生推出了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据
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介绍,目前全美国共有20多所设立沉浸式
中文项目的学校,其基本模式是:在一些小学,教学分为英文部、中
文部两个部分。在中文部,没有“英语”这一科目,取而代之的是中
文课,此外,其他主要科目,比如数学、社会、科学常识等以及师生
课上、课下沟通也全部使用中文进行。由于学生年龄小,整天沉浸在
人造的中文环境中,所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比较自然地习得汉语。
在屈老师图文并茂的讲座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人造的中文
环境”。英华学校,从学校进门的主题墙到每个班级门口的“欢迎词”,直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中文“味道”。教室的墙壁
挂的是四季、天气和月份的中文图案,走廊挂的世界地图也标上中文:“我们住在美丽的明尼苏达”;班规、校规、通知、每天早上老师给
学生的一封信……全部用中文。在教学中,教师基本没有机械的知识
讲解环节,而是以教学游戏贯穿教学始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有两
三个活动,教学场所也会从教室的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而学生
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于是难倒一大片外国人的中文学习变成了有趣的
活动和有用的语言交流,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屈老师的一席讲座,如明星的发布会,老师们睁大眼睛,笔在
沙沙地响,手机对准PPT,啪啪地拍着。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我们在聆听中真实地感受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在聆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由高校老师推进的“同伴互助式学习策略研究”、由一张白纸开始的“英语阅读报告”、保障每一个孩子以自己
的速度和方式成长的美国特殊教育、给孩子人造的中文沉浸式教学环
境及屈老师在美国同课异构的教学经历给我们极大的触动。屈老师讲
的是她的美国访学经历,讲的是她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考察与思考。我
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可以在自己课堂中借鉴的东西,如“人造的教育环境”,如“同伴互助式的学习策略”等等。
我想: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智能时代,我们这一群70、80后是
信息时代的“移民”,而我们要服务的对象却是00年代这个信息时代
的“原居民”,如果我们还不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如果我们
还不赶快迈开脚步去和世界接轨,如果我们还不努力去学习,那么在
这个“教不胜教”的时代,我们拿什么去“教”我们的学生?难道要
继续“闭着眼睛”用十几年所谓“积淀”的经验“教”吗?要在巨变
中处之泰然,唯有如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室主持人老师说的那样——主动地去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习先进
地区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地成长。
感谢屈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在反思中,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