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唐云【摘要】目的探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进修期间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在窦性心律下确诊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130例患者,根据射频消融术选择的旁路部位不同将其均分为10组,对比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右后(RP)、右后间隔(RPS)、左后间隔(LPS)组术后PJ间期较术前发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部位旁路在射频消融术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PJ间期对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引起重视.【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07)001【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PJ间期;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作者】唐云【作者单位】惠阳三和医院,惠州 516211【正文语种】中文舒张晚期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为:提前出现的室性早搏配对间期较长,室性早搏发生较晚,窦性P波在前,P波之后可见宽大畸形的室性融合波QRS波群,PR间期多不固定,少部分折返机制的舒张晚期室性早搏其PR间期固定。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用PJ间期来鉴别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与间歇性预激或间歇性束支阻滞,主要是预激和完全性束支阻滞心电图的PJ间期,但未见关于舒张晚期室性早搏PJ间期的研究[1]。
本研究收集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下确诊的舒张晚期室性早搏130例,测量窦性心律下的PJ间期及舒张晚期的室性早搏的PJ间期,并作对比研究。
表1 射频消融术前、术后PJ间期变化情况统计(Mean±SD)旁路部位例数术前PJ间期术后PJ间期P LA 13 236±23 236±23 >0.05 LL 13 235±22235±22 >0.05 LP 13 233±18 233±18 >0.05 LPS 13 231±18 242±22 <0.05 RA 13 223±12 227±13 >0.05 RL 13 235±21 235±21 >0.05 RP 13 225±19 238±21<0.05 RAS 13 232±18 233±19 >0.05 RMS 13 235±14 243±22 >0.05 RPS 13 222±18 241±29 <0.05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学习期间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在窦性心律下确诊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9岁-82岁,平均(41.1±11.6)岁,平均身高(134±45.1)cm,同时将患者按射频消融术中选取的旁路部位将其随机均分为左前臂(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左后间隔(LPS)、右前臂(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以及右后间隔(RPS)共10组,每组各13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表现为暂时性的房室传导异常。
舒张晚期室早(late diastol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搏过早出现在心脏舒张晚期。
本文将报道一个患者的临床案例,通过对患者的鉴别诊断,深入探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不同之处。
病例报告患者为一名57岁男性,因心悸和胸闷来到门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悸和胸闷,持续数秒钟,并伴有头晕和乏力感。
患者近期未发生过心脏疾病,也没有家族史。
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心电图(ECG)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平均心率为90次/分钟。
心电图的分析显示,有时心率出现突然加速,显示预激综合征的特征,例如PR间期缩短和delta波。
而其他时间段,则没有这些特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我们对他进行了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显示,患者的预激综合征表现不稳定,时断时续地出现。
有时患者的PR间期正常,没有delta波,而其他时间段则出现了预激综合征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我们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正常,无明显异常。
最终,我们对患者的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针对患者的症状,我们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对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定期检查。
讨论本病例报告描述了一个具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并通过鉴别诊断排除了舒张晚期室早。
在此病例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表现出一过性的预激综合征特征,例如PR间期缩短和delta波。
这些特征并不是持续存在的,而是间歇性出现。
预激综合征是由于辅助传导径路导致的房室传导问题。
而舒张晚期室早则是一种心搏过早出现在心脏舒张晚期的情况。
这两种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的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在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重新认识P_J间期鉴别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作用
重新认识P_J间期鉴别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作用[关键词]P_J间期;室性期前收缩;预激综合征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均表现为P_P间期基本规则时,P_R间期突然缩短,同时出现宽大的QRS波群。
尤其是在心室预激波与正常搏动交替出现时,易误诊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由于两者的产生与治疗完全不同,因此它们的鉴别也就至关重要。
以往认为心室预激[1~5]是由于心房到心室通过附加肌束连接,缩短了P_R间期,并在QRS波群起始部形成了δ波,认为δ波导致了QRS波时间的延长,但从P波的起始到QRS波群终止之间的总时间跟正常是相同的,即P_J 间期往往是正常的,这是由于旁路传导只能较正道提早除极心室,而不能延迟心室除极结束时间。
由于经异常通路的传导在心室内传导缓慢,而正常激动沿房室结-希浦束系统下传可迅速激动心室,而旁路并不影响正常的房室传导,因此,在全部心室肌由预激波传布而激动之前,来自正常传导系统的冲动已到达并激动了心室肌的剩余部分。
QRS波时间虽然延长,但P_J间期与正常时相同,通常≤0.27s。
如P_ J间期延长时,提示出现房室结-希浦系统传导阻滞[2]。
鉴于此,以往在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鉴别中特别强调P_J 间期的作用[6,7]。
认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畸形QRS波群与正常QRS 波群的P_J间期不相等;而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畸形QRS波群与正常QRS波群的P_J间期往往是相等的,并常以此来鉴别二者。
近年发现WPW综合征不但可以引起QRS波群初始向量的改变,还可引起QRS波群中间和终末向量的改变[8~10]。
说明心室激动顺序自始自终都发生了改变,目前已明确窦性心律时预激存在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变,其根本原因是预激造成的心室激动顺序异常,这种异常不仅局限于δ波的时段,而且持续到J点,纵贯整个QRS波时段[10]。
有报道1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中10例发生了QRS终末波极性改变[9],大样本研究报道[10],155例单支房室旁束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后,通过消融前后QRS终末波对照,发现QRS终末波极性改变≥两个导联者有129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本文报导了一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并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清生化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进行了诊断分析。
患者为一名23岁男性,因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入院。
病史询问发现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突发剧烈锻炼史,无心脏外伤史,无药物过量使用史,也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显示其PR间期略短,QRS波群宽大畸形,呈“δ”波形,ST段呈
“saddle-back”型抬高,T波与QRS波同时出现,表现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然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其发作前有室早出现,且室早多为单发性、折返径路长,与预激的窦房结到室间延迟时间不同。
血清生化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表现。
通过上述检查,诊断为该患者存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同时存在舒张晚期室早,应予以二者鉴别并分别治疗。
此外,对于怀疑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如有ST段抬高应注意排除急性心肌梗死;2、注意排除急性心力衰竭;3、根据病史判断是否有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药物性心脏病等;4、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排除室间隔肥厚、主动脉瓣狭窄等器质性心脏病;5、进行心电图动态监测以确定预激窦房结到室间传导的时间差,以及是否存在室早。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误诊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1例
发生部分融合 , 形成各种形态的室性融合波。故此本例初诊为 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不妥之处 : ①舒 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因与其前的 P 波无 固定关系 , P R间 故 —
期不固定 , 多长短不一。而本例 2o 余次室性期前收缩 P—R 00
与正常窦性的 P J — 间期相等。因此 , 最后修正诊断为间歇性预 激综合征。另外结合患者 的 病情特点 : 年轻患者 , 无器质性心脏 病病史 , 有发作性心慌病史 。也更加支持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
王建辉 王 盈 孙玉叶
【 中图分类号】 R4. ;51 【 31 7R 4. 7 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 7020)71 19 1 0 -4(0814 4 7- 00 53 0
患者男性,1 3 岁。阵发性心慌 2年。常规心电图示频发 的 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2h动态心电图( 1 示 : 4 图 ) 室性期前 收
J U N L O R C A L C R C R I L G S 2 o ) o 1 N . O R A FP A LE E O A D O O Y J ( o 8 V 1 7 o5 nC r .
讨论 心房分离是指心房同时受两个节律点激动 , 他们互
39 7
种是主导节律窦性心律 , 能下传 , 其后有 Q S a 波群 ; 另一种为心 房异位 P , 其频率可 决 波 可慢 , 规律性差 , 不能下传 。窦性 P波 与异位 P波完全无关, 但可重叠而不是融合波。心房分离 的诊
搏点只存在保护性传人阻滞而无完全性传出阻滞。所 以, 可激
动整个 房产生异位 P波 , 并可传人心室产生 Q S , R 波 或者与
窦性激动相遇产生干扰 , 形成房性融合波。房性并行心律的 P 波, 较窦性 P波稍大或等大 ; 心房分离的 P波小而不易看清。 心房分离的病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 如冠心病 、 肺心病、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IPES)是指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出现预激综合征,房室交接区出现明显的delta波。
而舒张晚期室早(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VPC)指的则是突发的、突然加速的心室内的异位搏动,其出现时间与舒张晚期有关。
本文报告1例IPES合并舒张晚期室早的患者,重点讨论这2种类型的鉴别诊断。
患者为男性,53岁,因于近期多次心悸、胸闷,体检发现心率不齐,住院检查。
患者平时工作忙碌,睡眠少,饮食不规律,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血压140/88mmHg,心率70次/分,听诊可闻及心脏第一个心音亢进,心室颤动音。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显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P-R间期0.16s,QRS波群宽度0.1s,ST段呈现略微弓背状,T波正常。
患者进行多导联心电图(Holter)和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结果显示间歇性出现预激综合征,表现为心电图中间出现delta波,并在高心率下出现WPW综合征的症状。
同时,患者还出现了附加性室性心律失常,即舒张晚期室早(Late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L-VPC),表现为突发的宽而深的QRS波群。
在精心分析这些病例后,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IPES与L-VPC的特点IPES的主要特点是P-R间期缩短,ST段与T波之前出现一个Delta波。
L-VPC则表现为无论是单发还是成对室早,QRS波群宽而深,且在ST段及之后延迟出现,与IPES的delta波不同。
IPES的发生是由于房室交接区PJT症状,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T的Delta波。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IPES)是指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部分导联出现带有delta波的节律和部分导联没有delta波的节律的现象。
舒张晚期室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则是指心脏在心动周期早期产生室性心搏。
本文介绍一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28岁,体检时发现心率不齐。
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的表现。
其他临床检查无异常。
分析: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特点是某些导联出现带有delta波的节律和部分导联没有delta波的节律。
而舒张晚期室早则是指室性心搏的QRS波形延长,并在前着依赖性导联中出现明显的R'波,同时形成宽大的T波。
两者的鉴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波形: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QRS波形常常表现为短而小的斜坡,其顶端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凸起。
而舒张晚期室早的QRS波形则呈现出宽大的形态,同时在前着依赖性导联中有明显的R'波。
2. 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表现为节律间歇出现delta波,而舒张晚期室早则是单个室性早搏,其有可能出现二联律、三联律等情况。
3. 异常心率: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QRS波形可能会伴随着快速的心率,而舒张晚期室早的QRS波形一般为突发性事件。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确认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需要注意QRS波形、心律和异常心率等方面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电生理异常,表现为在窦性搏动之后出现房室旁道迅速传导所引起的宽QRS波群,以及窦性搏动下的正常传导。
舒张晚期室早(late diastolic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是指由心室非折返径路所发起的室早,发生在心脏舒张晚期。
患者为一名66岁的男性患者,因间断出现的心悸、胸闷来到我科就诊。
患者平时无任何基础疾病,无明显的诱发因素。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听诊未见杂音。
心电图显示,患者平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搏动,QRS波群时间正常(0.08秒),未见ST-T改变。
在不明原因引起的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显示出室上性结构性异位搏动,QRS波群时间显著增宽(0.15秒),表明存在房室旁道。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运动耐力试验。
试验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了舒张晚期室早,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提前搏动,而之后的窦性搏动的QRS波群时间恢复正常。
这一现象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表现相似,因此我们初步确诊该患者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考虑到该患者的年龄较大,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电生理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电生理检查显示,患者存在一条轻度传导隐匿性的房室旁道,且传导比例为1:2。
在一次室早发作后,我们发现室上性激动在经过舒张晚期依然能逆传至房室结,继而再传至心房,最后窦性激动恢复正常。
这一结果与舒张晚期室早的发生机制相符合。
我们最终确诊该患者为舒张晚期室早。
虽然患者存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宽QRS波群的心电图改变,但是通过详细的电生理检查,我们能够确定患者的真实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该谨慎进行诊断。
通过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电生理检查,我们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诊断,从而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IPES)和舒张期室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in diastole, PV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电生理问题。
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常常会相互混淆。
本文通过一例IPES 和PVCs的临床案例,介绍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便临床医生能更好的认识和处理这两种心脏电生理问题。
1.病史回顾患者为一名男性,45岁,因间歇性胸闷、心慌来就诊。
患者平素健康,无家族史,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患者主诉自10年前开始间歇性出现胸闷、心慌症状,时长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心悸、气促感。
近年来症状有所加重,遂来我科就诊。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房室传导时间0.08s,QRS波群时间0.08s。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间歇性出现短阵室颤。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收缩功能下降,EF为50%。
2.电生理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的电生理检查。
检查显示在正常窦性心律下,患者出现室上性期前收缩(AVP),其PR间期由0.12s缩短至0.08s,并有δ波出现,提示存在预激综合征。
同时在电生理检查中观察到PVCs的发生情况并记录。
经过多次诱发和消融尝试,电生理医生最终确诊患者患有IPES和PVCs。
3.鉴别诊断IPES和PVCs是两种心脏电生理问题,其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
IPES的特点是在心电图上出现δ波,PR间期缩短,心房跳动和心室早搏综合征的表现;而PVCs则是在心电图上出现室性期前搏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容易观察到。
在电生理检查中可以通过诱发相应的心律失常来确认诊断。
4.治疗原则针对IPES,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穿刺方式将射频能量传导到心脏,破坏传导通路并恢复正常的心脏传导,减少或消除心房跳动和心室早搏的发作。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1. 引言1.1 背景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IPES)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综合征,特点是闪现的或间歇性的预激现象。
在IPES患者中,部分心搏存在传导途径的变化,可能表现为间歇性的预激QRS波群。
舒张晚期室早(late diastolic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LDVPB)是一种与ST段相接的高位室性早搏,通常发生在ST段末端,具有室间隔品性小波,为典型潜在性早搏。
在临床工作中,IPES与LDVPB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一个挑战。
由于两者都可能导致室性早搏,易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因此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报告了一例同时存在IPES和LDVPB 的患者,通过详细的临床分析和检查结果,探讨了两者的鉴别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两种心律失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目的本病例的目的是探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方法,希望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应检查结果,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在临床上易被混淆,因此本病例将着重分析两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区分这两种心律失常。
通过深入探讨本病例的诊断过程、临床分析和治疗过程,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提高对此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从而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患者资料患者为男性,56岁,无基础疾病史。
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伴有头晕、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发现心率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无杂音。
ECG显示心电轴左偏,QRS波变化,ST段压低。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患者否认有过往心脏病史,家族中也无类似疾病。
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平时体育锻炼较少。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是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两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误诊。
鉴别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
患者男性,22岁,偶有心慌、胸闷、头晕,整个发作过程数秒至十数秒,发作时突然出现心率增快,频发室上性期前收缩,有时可发作心动过速,有时自行缓解。
心脏超声显示正常。
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窄QRS波群,突然出现呈宽大畸形的QRS波群,频率110次/分钟左右,波形类似束支内传导阻滞伴旁道传导。
心电图检查还发现心室颤动、扑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室内逸搏心律。
在静卧时,突然出现舒张晚期室早,其R波刚好位于T波降肢上一处,呈频率一致的连续发放,途径心室内逸搏继发于逸搏周期之前。
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我们可以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
为了确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鉴别诊断。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是指窦性心律下,偶尔出现带有正常QRS波群和呈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的心电图表现。
它是由于心室内旁路突然传导失代偿所致,常见的传导途径有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内旁路。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发作与迷走神经张力、饮食、情绪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其典型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群代替呈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预激现象。
而舒张晚期室早是指室性早搏发放时机处在T波降肢上的室性早搏,其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QRS波群的R波刚好位于T波降肢上一处。
舒张晚期室早可导致心室颤动、扑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
在本例中,患者已经明确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
根据病史和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特点,我对两者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鉴别诊断。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是窄QRS波群同时存在预激QRS波群,而舒张晚期室早的心电图特点是R波位于T波降肢上一处。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WPW)与舒张晚期室早是心脏电生理学领域的两种常见心脏节律失常。
尽管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地鉴别诊断两者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通过一例临床案例,对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区分这两种心脏节律失常,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1、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38岁的男性,因突发晕厥入院。
患者平素体健,无明显基础疾病史。
入院时患者神志模糊,血压90/60mmHg,心率110次/分钟。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晕厥持续约5分钟,随后自行苏醒,但神志仍然模糊。
患者否认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感,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3、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室早(图1)。
头颅CT示无明显异常。
血常规、生化、心肌酶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4、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5、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艾司洛尔和硝酸甘油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在监护下观察48小时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病情稳定,遂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
6、随访及总结患者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晕厥等不适症状,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波。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WPW)与舒张晚期室早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及晕厥,因此易于相互混淆。
两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特征及电生理学检查。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特点是心电图出现δ波,P-R段缩短,QRS波增宽。
而舒张晚期室早的特点是心电图呈宽大畸形的QRS波。
本例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电图上显示出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动过速及晕厥的表现,并无典型的WPW特征。
因此初步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患者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未再出现晕厥等不适症状。
在随访中,患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波,未出现复发的心律失常及晕厥等情况,表明初步诊断是正确的。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IPS)是一种少见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其临床特点是在静息或劳动时仅在EKG上表现为预激综合征,而在其他时间内则没有表现。
与之相似的还有舒张晚期室早,该情况是由于室性心动过快、室性心动过速等引起。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在临床上需要定性鉴别。
本文报告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希望对于临床医生在处理类似病例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患者,男性,62岁,自觉心悸,偶有胸闷,并于2019-6-6因此到我科就诊。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入院查体发现专心神,心率不齐,听诊发现心音跳跃。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颤、偶见预激综合征,心率90次/分,ST-T无明显异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房颤,预激综合征2~5次/小时。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轻度狭窄。
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观察,我们怀疑患者可能患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或舒张晚期室早,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电生理学检查。
我们发现,在静息时心电图上出现了预激综合征,而在运动负荷试验时,心电图上则没有出现预激综合征,这一特点与舒张晚期室早有所不同。
并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未发现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从而排除了舒张晚期室早的可能性。
除了心电生理学检查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患者心脏结构正常,排除了可能的器质性心脏病变。
综合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我们最终确定了患者的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随后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典型,但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比较困难。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WPW)与舒张晚期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两者在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对这两种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结合一例临床病例,探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些心脏疾病。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2岁,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无明显临床症状。
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
进一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表现,并伴有室性早搏。
为明确诊断,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1. 心房内电极记录示:心房内传导时间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心室内电极记录示:存在室性期前收缩,伴有预激样波形。
3. 心室肌的不应期(VRP):VRP=240ms(大于280ms)。
4. 经过电生理刺激后显示:心房内传导时间未见明显异常,房室传导时间正常。
最终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室性期前收缩,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讨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在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造成鉴别诊断的困难。
下面将对这两种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鉴别诊断要点:1. 电生理特征:间歇性预激综合征表现为心室内预激样波形,心室内电极记录示存在室性期前收缩;舒张晚期室早则表现为心室内期前收缩,但无预激样波形。
2. 心脏电生理参数: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室肌不应期(VRP)在正常范围内;而舒张晚期室早的VRP常明显延长。
3. 心脏电生理刺激后的反应: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房室传导时间正常;而舒张晚期室早的房室传导时间可能异常延长。
4. 临床表现: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舒张晚期室早患者常出现乏力、胸闷等心血管症状。
治疗对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不需要积极干预治疗,但需长期随访观察,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室性期前收缩等症状。
对于舒张晚期室早患者,一般需要积极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治疗等。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摘要: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两者在心电图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本文通过报道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两者进行了鉴别诊断,并就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以提高临床对这两种心律失常的识别和治疗水平。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心脏也是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器官,心律失常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的表现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是两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在某些情况下非常相似,容易造成临床鉴别诊断困难。
对这两种心律失常进行深入研究和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这两种心律失常的识别和治疗水平。
本文通过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表现,对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进行了鉴别诊断,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偶发心悸1周入院。
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入院时查体:血压135/80mmHg、心率78次/分,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
在入院后,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间歇性ST段改变、T波倒置,无明显心电图异常。
在院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出院后建议定期复查。
2、心电图表现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2s,QRS波群宽大畸形,T波倒置。
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出现间歇性ST段改变、T波倒置,无明显心电图异常。
在入院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室舒张功能稍差,但无严重异常。
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室舒张功能稍差,但无严重异常。
3、讨论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和心电图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符合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出现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室舒张晚期和QRS波群右束支传导阻滞现象。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IPES)是一种罕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由房室旁道的随机传导引起。
舒张晚期室早(late diastol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LDPCs)是一种室性早搏,其出现在心脏舒张晚期。
本文报告了一例IPES患者,既出现了IPES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又有舒张晚期室早的特点,为该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出现心慌、胸闷,持续时间约1年,加重后发现心电图异常,于2021年1月来到我院。
临床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听诊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0次/min;ST-T改变不明显,QRS波群正常;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特点的心电图改变:见图1。
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轻度扩大,房室间隔正常,肺动脉压正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窦性心律,心率60-70次/min,最长时连续记录15秒,见到房室呈连续传导(AVRT)为0例,有舒张晚期室早250次,约占总室早96.9%(图2)。
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并伴有舒张晚期室早。
舒张晚期室早是一种室性早搏,其出现在心脏舒张晚期,具有特殊的心电图特点,即其R波出现在心电图T波降肢之前。
舒张晚期室早通常是由心室内异物激动(如早前复极细胞)引起心室肌的快速除极所致。
舒张晚期室早可发生在正常心脏,但也可见于心脏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心肌炎等。
本例患者既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特征的心电图改变,又有舒张晚期室早的特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电图异常。
在鉴别诊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可有多样性,可能出现典型的Δ波和QRS波群增宽,也可能只有轻微的PR间期缩短,甚至完全正常。
舒张晚期室早则具有非常明显的心电图特点,即R波出现在T波降肢之前。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IPES)是一种罕见的心脏传导障碍疾病,其特点是窦性心动过速时,心室内可见到δ波,且窦性心动过缓时,δ波可消失。
而舒张晚期室早(Late diastol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LDPVC)则是一种心律失常,常常与心脏病有关,发生在舒张期,其特点是在ST段下部和QRS波之间出现单个或多个形态窦性的室性期前收缩。
本文通过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这两种心律失常的认识。
患者,男,45岁,突发心慌气促及胸痛2小时,患者无既往心脏病史。
急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室性期前收缩。
患者随即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率和心电图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率不规则,窦性心律与室性期前收缩交替出现,伴有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与QRS波正常机械关系,但在ST段之前形成一个明显的室早。
在进行ST段监测时,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呈下斜型,提示可能存在预激综合征的特点。
血流动力学监测未发现心脏功能障碍,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本例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
在进行鉴别诊断了解这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对于确定诊断和方案选择至关重要。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脏传导障碍疾病,其特点是在窦性心动过速时,心室内可见到δ波,且窦性心动过缓时,δ波可消失。
这是因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房室传导存在异常途径,导致部分室性激动过早激动,表现为δ波的出现。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并不总是持续存在,而是会因为心率的变化而出现或消失。
在心电图上的表现是在ST段之前出现δ波,伴有室性期前收缩。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Intermitte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IPES)和舒张晚期室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in the late diastolic phase, PLD PVC)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临床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
本文报告了一例IPES伴随PLD PVC的患者,探讨了IPES和PLD PVC的鉴别诊断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3岁,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入院。
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R波高尖,PR间期缩短,ST段平坦,T波倒置,前切迹明显,出现间歇性δ波。
Holter监测显示偶发单个室上性早搏和偶发PLD PVC,频次较低,最大发生次数未超过5次/小时,无明显夹层期。
分析诊断: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和Holter监测结果,判断患者存在IPES和PLD PVC。
IPES是一种特殊的传导系统异常,表现为窦性心律下心室过程出现间歇性δ波。
其特征为QRS波群宽大畸形,R波高尖,PR间期缩短,ST段平坦,T波倒置,前切迹明显。
δ波的出现是由于心房肌在心室肌之前完成了兴奋传导,使得室壁部分肌细胞在缩短期就开始兴奋收缩,从而加速了整个室壁传导。
目前认为IPES与房室旁路相关,其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上的δ波表现和电生理检查。
PLD PVC是指在舒张晚期(R-R间期的后半段)出现的室性早搏。
其心电图特征为PVC 出现在ST段末或T波顶峰附近,呈现单形或多形,偶有R′波,PLD-PVC的间期短,且前后夹层期明显。
PLD PVC是由于心室肌细胞在舒张末期触发,导致早期充气和相应的快速充撑。
PLD PVC的发生与室壁应力、受体活动和兴奋传导等因素相关。
鉴别诊断:1. 心电图上δ波形态。
IPES的δ波为窄、低的波群,PLD PVC的δ波多呈现为宽、高的波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的鉴别诊断1例
作者:桑晓峻何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05期
[摘要]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是其中表现为单个或三联律形式的在临床中较为少见。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中的表现为间歇性的存在及消失,PR间期有时缩短,有时正常。
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在心电图中的表现为联律间期相对较长,形成宽大畸形的QRS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两者根据P-R间期的长短以及“δ”波和舒张晚期中“P”波形态变化进行鉴别。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很容易被误诊为舒张晚期室早,两者做出正确诊断将对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间歇性预激综合征;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鉴别诊断
DOI:10.14163/ki.11-5547/r.2020.05.077
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和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临床中交替性的预激综合征容易被误诊为室早二联律,快频率依赖性预激综合征有时与室性心动过速相似,这其中的相似特点例如:QRS波群宽大,并且表现出畸形状;其前端可见“δ”波或类“δ”波,P-R 间期
1病例资料
患者,女,年龄64岁,因患者于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有言语含糊不清,出现头痛、头晕,查头颅CT;脑部左侧基底节出血,收治入院,高血压多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住院后查心电图,发现心电图图谱中出现宽窄两种QRS波群,窄的QRS 波群P-R间期及QRS時限均在正常范围,而宽的QRS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P-R间期为0.08s,并且出现每隔两个正常下传的QRS后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心率约为76次/min,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起始部的P波与窄QRS波群起始部的P波形态一致。
P-P间期始终基本固定,P-R间期比正常下传的P-R间期略短。
该例患者心电图见图1。
2讨论
在临床中,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具有典型预激波形改变,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并不困难;可是如果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干扰,会导致心电图中原有的预激波消失。
此时,单从图形上来鉴别舒张晚期室早和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就显得非常艰难。
但是通过压迫颈动脉窦、憋气等方式使预激波显现,从而使诊断更加明确。
一般预激综合征以间歇性的形式出现,但是单个出现的案例很少。
舒张晚期室早因为出现较晚,QRS波群与窦性P波部分有重叠,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有相似之处[2]],例如发生在旁道或旁道附近的期前收缩,这其中少部分旁道内包含P细胞,有一定的自律性。
在以往的报道中指出起源于旁道的各种自律性异位激动;另外还有报道指出,RonP室早和RonT室早具有相似性,均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心室颤动。
目前在临床中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在正常人群中的检出率较低,一般在0.2%左右,不过预激综合征在发病时会合并多种心律失常,较常见的例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在这其中大约有>4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病期间会出现阵发性的心房颤动。
但是大部分患者的旁道经射频导管消融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均可治愈[3-7]。
而交替性的预激综合征容易被误诊,这是由于室早二律联与其具有相似特征。
在发生预激综合征伴有心房颤动时,如果旁道的不应期过短,一般为
在进行预激综合征诊断时需要考虑改变整个QRS向量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①旁束插人心室的空间位置。
插入点的空间位置不同,则预激向量的方向也会出现不同,发生.改变的程度与预激向量的大小有关。
②旁束插人点的心室肌质量。
从心肌的被动电学特征来分析,如果和浦肯野纤维进行比较,心室肌的空间常数较小,但是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兴奋的传导速度较慢,兴奋面积较小,如果此时兴奋区的心肌质量变大,则去极化的过程就会较长,这在无形中会对QRS向量造成影响。
在文中该例患者心电图中为了区分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是预激综合征还是舒张晚期室早,首先要了解这两种心电图的传导原理。
预激综合征是指心房激动由异常传导束一旁路提前激动心室,没有经过房室结的生理性延迟,使心室肌首先除极,但心肌之间的兴奋扩步速度远远慢于传导系统,反应在心电图上的QRS起始部粗钝,有切记,即“δ”波,这也是“δ”波增宽的原因。
由于通过旁路传导引起心室异常除极,使得反应复极的ST段和T波继发性的异常改变。
在间歇性预激心电图中“δ”波有时存在,有时消失。
运动、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旁路不
应期较长、旁路内的隐匿性传导、起搏点位置的改变及旁路的阻滞,都可以出现间歇性宽大的QRS波群,当旁道前传不应期延长超过房室结不应期时,预激波就会减少或消失,心电图表现为预激和正常波形间歇出现,并且在旁路出现阻滞时,可见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的QRS波群中规律地出现一个经旁路传导引起的宽大QRS波群。
而室早时,心室除极模式为先慢后快,除极始于心室肌细胞,经心室肌细胞间缓慢传导后才逆行进人希浦系统[8-12]但在舒张晚期室早的心电图特点中,室早的配对间期相对较长。
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之前出现窦性P波中窦性P-R间期较正常下传者短,说明此窦性P波与室早无关,并且有时可与窦性激动在室内发生干扰而形成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室性早搏与窦性QRS之间。
预激综合征和舒张晚期室早两者的共同点是:QRS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其前均可见“δ”或类“δ”,P-R间期均
总之,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早在临床治疗和预后均不同,心电图医生及心电技术人员在心电图鉴别诊断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能给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单凭常规心电图还是不够的,需要结合食管导联或其他电生理检查,并需结合临床以及前后心电图的对比,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方云云,罗霞,徐燕,等.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山东医药,2017,57(33):16-19.
[2]马骏,徐琳,李叶阔,等.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V1导联P波终末电势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9):72-76.
[3]邸海燕,李洪路,李兰省,等.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2):6345-6347.
[4]肖丽苗,陈文娟,胡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Z值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9,28(1):27-30.
[5]张娟,姚稚明,郭悦,等.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室舒张功能对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37(6):326-330.
[6]付慧娟.间歇性预激酷似舒张晚期室早1例.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3):208.
[7]陈三民.PJ间期鉴别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效果.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7):964-965.
[8]杨丽.交替性预激综合征酷似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1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3):177.
[9]唐云.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1):10-11.
[10]俞晓珍,张建明.重新认识P-J间期鉴别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作用.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6):465-466.
[11]丁桂菊.交替性预激综合征酷似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726-727.
[12]刘晓健,蔡卫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心电学杂志,2011,30(4):317-322.
[13]蔡松彬.酷似舒张晚期室早二联律的交替性心室预激一例.中国医师杂志,2015,17(8):1267-1268.
[14]王建辉,王盈,孙玉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误诊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1例.实用心电学雜志,2008,17(5):379.
[15]申玲.貌似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交替性预激综合征1例.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2):156.
[收稿日期: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