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考题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题姓名:专业: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运动绝对性原理B.普遍联系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3.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9.量与事物的关系()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C.事物可以没有量D.量可以脱离事物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物质的可知性B.运动的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发展的规律性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5.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6.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相似的真理D.两种相同的真理18.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哲学D.道德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心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24.偶然性是指(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6.唯物主义一元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7.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9.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30.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产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简单重复B.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的变化3.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E.“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镜中月B.水中花C.阶级斗争D.引力场E.梦中树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6.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就变成蒸汽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D.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的原理E.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性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E.现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思维才能把握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A.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它能够解放生产力C.它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它消灭了私有制E.它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的根本途径10.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B.社会存在一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立即发生相应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阶级性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最新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PPT课件
❖ 从一般反应到刺激感应, 从刺激感应到动物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 ④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 认识到实践
❖ 11、把世界的本质单纯 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 体物质是( )
❖ ①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观点
的存在
❖
①存在性
❖ ②坚持物质决定精神 ❖
的观点
❖ ③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 ❖
和精神两个本源
❖
②物质性 ③可知性 ④矛盾性
❖ ④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 分的观点
❖ 15.庸俗唯物主义把意 识当作( )
❖ ①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 物
❖ ②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 ③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 ④一种物质性的东西
一种主观映像,具有主 观性 ❖ ③意识的各种形式都受 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 ❖ ④个体意识因人而异, 具有差别性 ❖ ⑤精神决定物质
❖ 2、下面所列属于意识 范畴的是
❖ ( )。 ❖ ①规律 ❖ ②规则 ❖ ③路线 ❖ ④人脑 ❖ ⑤计划
❖ 3.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 本历史阶段是( )。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观
❖ ②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 提
❖ ③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 ④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 度
❖ ⑤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 10、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可以说明
❖ ( )。 ❖ ①时间的连续性 ❖ ②时时的重复性 ❖ ⑧时阁的客观性 ❖ ④时间的一维性 ❖ ⑤时间的不可逆性
❖ 11.造成意识主观性 的差异是( )。
❖ 16.意识的本质是( )。
❖ ①在外界刺激下人脑 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 质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1分)A、实践B、认识C、物质D、意识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1分)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1分)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大学马哲期末复习题
大学马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B.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辩证法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价格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资本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共产主义社会D. 封建社会5.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2. 阐述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3. 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4. 马克思如何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5.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论述题1. 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其在现代社会的实现途径。
4.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5.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给出你的观点。
案例: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员工的失业。
请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五、思考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指导我们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六、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的学习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其在分析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个人整理马哲经典期末考试题
个人整理马哲经典期末考试题(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2、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和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B.大脑一种特殊的生理感应过程C.用于指导实践的精神理念D.与“物质”概念相对立的哲学范畴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A.事物的永恒运动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6、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A.宗教活动B.道德活动C.生产活动D.艺术活动7、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A. 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 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D. 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0、资本价值构成是指()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C.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11、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 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1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13、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1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15、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首要条件是()A.消灭阶级差别B.消灭城乡差别C.科学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总和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D.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E.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2、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B.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E.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E.否认自燃规律的客观性4、“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B.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依据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创造世界E.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5、2006 年夏天我国某些地区发生洪灾,造成重大财产和生命损失。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研究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
2. 唯物主义答: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法答: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主要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
4. 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阶级斗争答:阶级斗争是指在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争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阶级斗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二、填空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是______和______。
答:马克思、恩格斯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______。
答:基础3.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______。
答:社会意识4. 辩证法中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答:对立统一5.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______。
答:动力三、单项选择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答: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包括: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答:D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A. 世界是否可知;B. 世界是否运动;C. 世界是否联系;D.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D4.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A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答:A四、多项选择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辩证性;C. 阶级性;D. 时代性答:A、B、C2.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A、B、C、D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A、B、C4.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B. 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C.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D. 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答:A、B、C、D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A. 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 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坚持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A、B、C五、判断题(5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苏州科技学院马哲试卷一、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
“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
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
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干脆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驾驭基本理论B.亲自参与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更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确定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假如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丢失思维实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A.物质确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驾驭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相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接着取得巨大的成就和成功。
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分在于(D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干脆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是(C )A.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对立(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意识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哲期末考试试卷
马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动态性D. 复杂性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互不相关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使用价值和价值D. 价值和价格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来源B. 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动力D. 认识的本质6.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独立的8.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 消灭私有制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个体的自然属性C. 个体的精神属性D. 个体的生物属性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客观性B. 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个体性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哪些基本特征()A. 剩余价值的产生B. 资本的积累C. 劳动力的商品化D. 资本的集中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实现途径包括()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大学马哲期末必考题(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2、A3、A4、A5、B6、C7、B8、B9、C 10、A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BCD3、BCD4、ABC5、BC6、AB7、ABC8、CD9、ABCD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吾心便是宇宙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 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4.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6. 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是A. 激变论B. 庸俗进化论C. 直线论D. 庸俗唯物论7. 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 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B. 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 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 相对主义观点C. 诡辩论观点D. 折衷主义观点9.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杰出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变化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2.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A. 属于上层建筑B. 不属于上层建筑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 其中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 社会意识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 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4.相对真理是指A. 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B. 相对谬论C. 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论的成分D. 正确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D. 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6.“肯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否定”,这是A. 折衷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7.人的本质A.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是人的自我保存C. 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D. 是自私自利18.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 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D. 新旧事物融合为一体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 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D. 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特点在于A. 实践性B. 科学性C. 有用性D. 系统性E. 革命性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A.月晕而风B. 电闪雷鸣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 白天黑夜E. 水涨船高3.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心理的有A. 人们的情感、情绪B. 人们的愿望、信念C. 人们的风俗、习惯D. 人们的道德观点E. 人们的艺术观点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是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科学技术D. 生产方式E. 国家政权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 庸俗进化论B. 激变论C. 唯理论D. 政治上的改良主义E. 政治上的冒险主义6.“有用的即真理”其错误在于A. 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B. 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C. 是实用主义真理观D.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E.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7.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8.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畴,它包含的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概要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所研究的规律适用于A.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C.整个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D.整个精神世界的一切领域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在获奖感言中说道:“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是观念的集合”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两种观点A.一致,都是唯物主义观点B.一致,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不一致,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不一致,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世界的本原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34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理论意义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4.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5.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其代表人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在物质观上,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即“始基”,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物质。
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
代表人物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参见【原子】条),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地猜测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缺少科学证明;而且把哲学物质范畴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并不能真正解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之一。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规律、属性、潜意识、灵魂、精神、信息、规律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意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眼中看到的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规律等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
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
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抽象非实体,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无关。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所以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所然。
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观点,正确地揭示了包括自然、社会和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无论具体特点如何,都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就是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形态。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理论证明,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客体,它们各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决不是上帝意志的产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论证明,自然界中无机物和生命是统一的。
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演化而来的,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人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印记。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
也就是说,人们利用和改造的自然物,不能是凭空想象的自然物,也不能凭空想象它有什么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
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
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是由客观世界发展而来的。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证明,人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是由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等条件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种物质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实体。
生产力既是前人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产物,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物质关系。
社会的一切关系,归根到底都是物质或物质派生的关系。
社会的精神生活也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而独立存在,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但是,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
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
五、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观:事物形形色色有差别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与统一:任何矛盾都是易逝、短暂、相对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在人类世界的最高表示;最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和谐的意义)首先,和谐自古以米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具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
再次,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的建构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体现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
映射出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的、绝对的、永恒的社会状态,而是一个依赖于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程。
最后,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的中国化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与中国实际关系的总体性概念,它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必须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必须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在内因和外因共同的作用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不断生成、发展。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高层次的运动系统,内含着复杂的矛盾群。
这个复杂矛盾群的存在和运动促进着人类社会不停向前发展和进步,昭示了和谐社会实现的应然和必然趋势。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普遍性: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在)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无时不有)(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①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②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