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必修3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必修3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条件
3、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土壤条件分析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主要地形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居 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东——三江平原 高原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南部
中部
暖温带
中温带
3600 ℃
1000℃~ 3600℃
北部
寒温带
1000℃
思考题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 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 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B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C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 收成; D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 应问题等
2、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农作物 一年一 熟
降水量:300mm~1000mm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 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 水果 春小麦、大豆、玉米、 高粱、水稻、甜菜、亚 麻 春小麦、大豆
活动
(2)有。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具 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 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 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 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 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 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 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二、农业 布局特点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区专业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参考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参考1

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 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 格局
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 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黑 松嫩平原东部 有机质含量 我国北方

和北部,三江平 高,土层深厚, 重要的粮,
原西部
肥沃,生产力 油和经济
高,是世界三 作物生产
大肥沃黑土 基地

松嫩平原中
区之一

西部,辽河

平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良好
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 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 化肥等生产资料。
丘陵—辽东,辽西丘 平原—东北平原 陵高原—内蒙古高原
4、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 辽河, 嫩江等
5、临海:
渤海,黄海,日本 海
精品课件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精品课件
1、气候条件
(1)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动力可以从事农村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
等,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
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1)地形(图4.3)
地形类型
利用方式
西部 高原
优质草场
中部和 东北部 周围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解析 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林业
畜牧业
2、
(1)水稻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的地方 (2)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可以 最大限度地发掘自然资源的潜能。
3、(1)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克服了牲畜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②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 ③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 充分利用资源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 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 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林木、人参、养鹿、 林蛙、食用菌、中 草药材、水果及山 野菜等特色经济作 物,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和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0·合肥一模)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 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 和糖分积累。
(1)分析A地寒潮发生的年平均次数多于B地的主要原 因。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 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类型的区域差 异。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西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区 山区
农 业 发 展 方 向 重 点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清朝,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有水之处,大半有鱼。

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

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

读清代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D.产鱼地东多西少2.与现代相比,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A.水质好,品种优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C.交通便利,市场广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解析】本题考查渔业资源开发。

1.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少,产鱼地集中在河流,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产鱼地西多东少,C正确。

2.从图文材料可知,河流众多,有水之处,大半有鱼,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网密布,水量充沛,现代更多的是人工渔业资源丰富,现代人口更多,市场需求旺盛,冷藏保鲜技术更先进。

D正确。

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位于偏远地区,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品种优,A。

相对东部地区来说饵料、交通、市场和渔获量及输出量都没有优势。

【答案】1.C2.D3.A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是东北地区新兴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

当前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水稻等为主,2000-三江平原粮食产量由1197万吨增至360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增幅1409万吨,水稻产量增幅1276万吨。

下图示意2000-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A.农作物单一化特征明显 B.玉米单产较水稻高C.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D.地区专业化程度降低2.驱动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变化 B.农业政策 C.机械化水平D.市场需求3.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 B.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C.土壤肥力下降 D.导致气温和积温升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的首要任务。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其次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进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紧急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进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进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进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分,加之降水丰沛,格外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进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夫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转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削减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爱护了土地资源。

高考考查39东北地区

高考考查39东北地区

高考考查3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及解读]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东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布局特点,存在问题;2、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发展方向;3、说明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横向比较其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解读: 1)、结合统计图,考查东北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吉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解释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现在又面临变成北大荒的窘境,说明实地保护的意义。

[要点梳理]1.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划分。

广大农区的发展较快,发展较快,并向和方向发展。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大,有利于推广,实现。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是商品化的前提。

在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导致农业。

例如,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⑴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基地和高水平的区域。

和重点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推进农业向、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基地强化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并举的转变[重点探究]1、为什么说“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高。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揭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内涵和外延。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明白农业区位选择受到市场需求、交通运输、保鲜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农业发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为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通过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我们探讨了农业生产如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选择。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案例。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4916
人均耕地面积h㎡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h㎡
吉 辽 林 宁 0.21 0.1
全国 上 江 浙 海 苏 江 0.02 0.07 0.05 0.10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
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平原区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西部 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 业。 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 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 山区 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 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第一课时

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较 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 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 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事业,增加农业收 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思考
4、东北地区地形与农业: (1)、东北地区的主 要地形单元有哪些? (2)、这些地形 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 影响?
影响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工业
工业基础好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交通
交通发达,对 外联系方便
依托农业技术优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 化大规模生产;生态 破坏小,发展绿色农业 和大农业
人口与 历史
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到两 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区位、 自然、社会经济等 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 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 因地制宜布局小区 域农业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 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 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农事活动:春播、 夏管、秋收
气候
农作物品种: 喜凉作物 农作物生长季 节:4—10月
?思考
2、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 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 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在种植农作物的品种有限;
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等奖作品)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等奖作品)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 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 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 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 东北的土壤肥沃;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 有利于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地形多样 一、发展条件
• 山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 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 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 需求量大。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 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安徽桐城余双红
• 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水源
温带季风气候
•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 热量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 夏季光照充足 • 降水充足
地形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
劳力
交通
一、发展条件
安徽桐城余双红
(1)东北地区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农业多种经营
(2)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平原地区-→ 种植业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种植业
渔业
农业 因地制宜 制
林业
副业
畜牧业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布局特点 基地建设
二、布局特点
安徽桐城余双红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生)

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生)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5、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1、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品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展方向:⑴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第3版内容来源: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孟雅,张若君/河南省巩义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标准相关要课程求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分析东北地区降水温度及地形图,分析农业布局特点、地理条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能解释别的地区的农业布局原因。

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分析东北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及农业布局特点。

3、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基本掌握了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还是相对薄弱,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同时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别较大,有些较难的问题,需让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及查阅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通过对东北地形图降水图等的对比分析,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1.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第一题。

2.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二题。

3.完成导学案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创设情境导入设疑1.导入: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请学生说出农业类型,导入新课。

2.设疑: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目标2:通过对东北各自然图的对比分析,分析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二)自学释疑同伴互助2、自学反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完成目标1检测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

完成目标一、二检测。

思考热量条件对东北农业的利弊。

检测学生农业地理条件分析思路的掌握情况。

考点37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点37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制约着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优点: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缺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为农业多种经营提高了条件3.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浓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良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源与消费市场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历史与人口开发时间晚,人口密度低,生态环境较好,人均耕地多[两个问题]1.东北大米为什么质优?2.云南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二、东北农业三大生产区域(一)耕作农业区1.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河区盆地[问题] 为什么水稻种植能扩展到50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二)林区和特产区1.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2.品种与分布我国最大林区——大小兴安岭人参、鹿茸——长白山区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辽东半岛苹果——辽南(三)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三、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生产的主要特点: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四、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农业专业化(一)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加剧;环境污染等(二)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三大平原)方向:强化商品粮、大豆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专用、适应加工的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丰富,热带作物品种多,
国内市场需求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捷,劳动
力丰富。
三、农业布局特点:
大兴安岭北部仅 适于春小麦和早 熟大豆的种植
辽南和辽西是 我国早熟棉花 的栽培北界 苹果仅适于辽东半 岛和辽西栽培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纬度 热量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水分
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主要 分布区 主要 农作物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产区
三河牛、三河马、红 牛 ①呼伦贝尔的三河牛和三 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 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 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③广大农耕区的舍饲养畜 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 、肉鸡、肉牛、奶牛等。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 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 发展。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山 、辽河平原 、部分林区草地 玉米、小麦、大豆、 林木、鹿茸、人参、 苹果、梨、柞蚕茧 水稻
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
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
的途径有哪些?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完善农业基本
设施,确保稳产高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 产业链。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 “玉米带”。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 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农业地 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 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 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 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 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 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 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 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 相对较低。
五、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农 业生态环境退化 可持续发展方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 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社会、经济条件
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 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推动本区 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
①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的比较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 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 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 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 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 平原区 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 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 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 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 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 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 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 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 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图1
(3).东北地区自然 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 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图2
2、降水最多时的海拔是多少? 哈尔滨的降水量和积温分别是多少? 3、为什么大兴安岭顶部、牡丹江的积温差异这么大? 为什么大兴安岭东侧降水会比松嫩平原多?
【思考分析P63】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年均温自东南向西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降水 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 多于背风坡。
上海 0.02
7044
江苏 0.07
6207
浙江 0.05
6175
全国 0.10
4885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 4916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2)地形、土壤条件
请说出 东北地 区的地 形特点 ____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主要地形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东——三江平原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土地资源丰富,居 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高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 地势平坦,降水较 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玉米:松嫩平原,
这里已经形成我国
著名的“玉米带” 小麦:北部地区, 以三江平原和松嫩
平原北部最集中。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水稻:东部的山间
河谷盆地和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 灌区
【思考分析】P66活动
1.读表4.2,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 吉林 人均耕地面积h㎡ 0.31 0.21
5872
辽宁 0.1
5870
湿润区
亚热带
热带
地区 北部
中部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10℃的 积温 1000℃
1000-3600℃
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 菜、亚麻
南部
暖温带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小结——图4.2:气候对东北农业的影响
考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评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劣势:由于热量不足,①种植农作物品种 有限; ②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③春秋两 季低温冷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④漫长 的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
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单位万k㎡)
由图可知,黑龙江现有耕地比重为___ 37%,
而我国全国耕地比重不到10%.
东北的农业机械化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基
础。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播种面积占总耕地的 65 %,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受内部 地理条件侧翼的影响,形成了专业化分区。
【思考分析】P64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表。
农业类型 耕作业 林业 畜牧业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利条件:热量不足,一年一熟 有广大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 病虫害少 不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
,降水又少,草类枯干,不利畜牧业的发展
市场
气候 自 然 条 件 土壤 农 业 区 位 生产技术 交通 政策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地形
水源
劳动力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东北概况
1、范围 包括______ 黑龙江 、 50° 吉林 _____、______ 辽宁 、 内蒙古 东部 _______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人均耕地多,农业
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 化和工业化,耕地减少,粮食供应越显紧张。因此,巩
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
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荒)来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 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类 型 分布区 三江平原西 部、松嫩平原东部 和北部 特点 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 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 之一(另两个是亚欧大陆北部和美国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
注:纬度高,跨度大,地处温带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mm
1、地理条件分析 (1)气候条件(重点、考点) 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特点: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对农业影响:一年一熟,易受冷害
200 100
南北差异:
寒温带 中温带
干旱区
垂直温度带
暖温带
2、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应怎样处理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的地区。东北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
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 的生长期。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 →机械化生产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市场等
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目标:促进农业发展与区域条件有机结合
形成特色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
3.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与我国东部 ……………不利条件?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 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 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 ,并且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畜牧的 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 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 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