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征诊疗常规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隔离与消毒●传染病预防接种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肝脏穿刺抽脓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病毒性肝炎[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
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目录一、小儿肺炎二、小儿腹泻三、支气管哮喘四、急性肾小球肾炎五、肾病综合征六、血尿七、病毒性心肌炎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十五、新生儿溶血病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十九、川崎病的诊治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二十一、过敏性紫癜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概述】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婴儿肝炎综合征
4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
5 单纯疱疹病毒(Herps symplex virus, HSV ) 6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机理:是病毒直接侵犯的结果 或机体免疫反应的结果。
(二)细菌感染:
1. 病原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沙门氏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链 球菌等. 2. 机 理: 败血症引起的中毒性肝炎 3. 常见侵入门户:口腔、脐部、呼吸道、泌 尿道 .
不确定
确诊 外科
治疗 (Treatment) 一、病因治疗:
1.积极控制细菌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
3.遗传代谢性疾病: 4. 先天性胆道畸形:及早手术治疗。
二、对症治疗:
1.退黄,护肝:
肌苷、VitC、阿拓莫兰、齐墩果酸片
思美泰 、激素 白蛋白、血浆等 2.补充VitA 、 D 、E 、 K
婴儿肝炎综合征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儿科二
定义:
是指1岁以内婴儿出现不明原因 的黄疸、肝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
常的临床症侯群。
病因及发病机理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病因复杂,其发病机理 随病因而异。
一.感染:
(一)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 1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占本病40-80% 2 肝炎病毒(HAV、HBV、HCV) 3 EBV(Epstein-Bar virus, EBV)
半乳糖血症
临床表现:开奶后数天不久出现呕吐、拒
食、低血糖发作;黄疸、肝脾肿大、肝 硬化;白内障、智力低下等;如果继续 乳类喂养,病情进一步恶化,2-5周内出 现肝功能衰竭。 生化检查: 血糖↓、血半乳糖↑、尿还原 糖试验阳性 确 诊: 酶测定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感染科疾病诊疗指南病毒性肝炎[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
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美国儿科学会破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黄粗玷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强儿可出现产虫高胆红素血在达至引起胆红素脑病,炉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找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Bi,避免胆红素腑病发’1.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年来努力的方向.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新生儿黄通干预指南[I],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开的新生儿黄1«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制订了我国的黄报干预推荐方案(2)。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从人的So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生[3J.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年文献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依业;.对1994年指向进行了更新审机和修订,2004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黄也够床诊疗指南[4、51,该指两演濯了成功母乳喂养、黄妇出现时间、黄疟高危因泰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货的流程图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索水平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的借鉴.一、指南的关键部分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跖胆红素肌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的前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期要性,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I)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祭:2)建立格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案:3)生后24小时内测法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或经皮胆红於(饮B)水平;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痘程度容垮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旭红来水平: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嘤养的H产儿,容易发生严很高胆红素血症,应该予以更严密的监测:7)在出院前,应该时发生产虫高胆红素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合适的随访: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20(耳年指南中制定了个非常口.观的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该流程图中,对TSB和TcB 的监测和对高服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贯穿始终,并强调严密的随访和适时的干预.二、关于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的区别核黄疸坳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羟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锹的情形,在给床上核黄疗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常混为一谈。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儿科诊疗常规
第一篇儿科诊疗常规第一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第一节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概述】本病又称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婴儿期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
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多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主要见于母乳喂养儿,或有较长期消化功能紊乱,肝胆疾患,较长期服用抗生素者,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显著。
【诊断标准】1、病史本症多见于10天-1岁的婴儿,以1-2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性别无差异。
母乳喂养者占多数。
大部分母亲产后食蔬菜及水果甚少。
患儿可有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史,注意有无应用抗生素史,有无肝胆疾病及感染史等。
2、临床表现本症的临床特点酷似新生儿自然出血症,仅发病年龄不同,病儿营养发育大多良好。
出血广泛,可有皮肤瘀斑,皮下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及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等,但颅内出血常为首发症状,发生率在25%-80%,以蛛网膜下、硬脑膜下及脑室内出血最为多见,也常有脑实质出血,个别病例有硬膜外血肿。
颅内出血多在无外伤等诱因下突然发生,以颅内压增高征及血肿压迫脑组织所致的神经定位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脑疝、呼吸和循环衰竭。
约35%-50%可不伴有其它部位出血而单独发生。
其它可有贫血、黄疸、肝肿大,少数可有发热。
3、辅助检查(1)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大多降低,呈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
(2)凝血象: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减低,凝血酶时间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延迟,Ⅱ、Ⅶ、Ⅸ、Ⅹ因子明显减少。
(3)肝功能:ALT、AST、ALP等均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严重肝功能异常提示肝脏疾病所致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头颅B超、CT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腰穿、硬膜下穿刺、头颅透光试验、眼底检查。
CT安全、可靠,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范围,且可随访疗效,判断预后。
【治疗方案】1、维生素K:最有效,剂量为2-5mg/日,肌注或静注,疗程一般5天。
2、出血严重:应输新鲜血,以纠正贫血及补充凝血因子,剂量为15ml/kg。
婴儿肝炎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婴儿肝炎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起病、具有黄疸、肝病理体征(肝大、质地异常)和肝功能损伤(主要为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临床症候群,又称婴儿肝病综合征。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尽量卧床休息,保持患儿安静。
2.饮食护理恰当的营养供给是促进肝功能恢复、减慢病情进展的基本措施。
(1)母乳喂养者除诊断期间外继续母乳喂养。
(2)已添加辅食的患儿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
(3)适量补充维生素。
(4)对拒乳、呕吐、不进食的患儿可给予静脉营养。
3.病情观察(1)黄染观察: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尿液、粪便的颜色及性状,观察有无淡黄色及白陶土样粪便。
(2)精神状况:精神、反应、食欲的情况。
(3)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的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及咳嗽。
(4)有无出血倾向: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有无血便的情况。
4.皮肤护理黄疸患儿多有皮肤瘙痒,应勤剪指(趾)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便后及时用温水冲洗臀部,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5.用药护理苯巴比妥应严格掌握服药的剂量、时间,观察有无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注意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有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减轻对患儿刺激。
2.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指导合理喂养,6个月后添加辅食。
3.用药指导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私自用药,避免应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4.康复指导疾病疗程长,指导家长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5.复诊须知定期2周门诊复查肝功能,一旦有其他异常,及时随访。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及排便情况。
2、观察有无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进行性增大等肝性脑病早期症状。
3、观察有无皮肤瘀斑、出血点、便血等出血倾向。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母乳喂养或给予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有肝性脑病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及排便情况。
有无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进行性增大等肝性脑病早期症状;有无皮肤瘀斑、出血点、便血等出血倾向。
3、落实消化道隔离措施,早期发现感染征兆,重视预防和控制感染。
4、药物护理:严禁使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遵医嘱给予护肝、降酶、减轻黄疸等药物和补充维生素K,淤胆型患儿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以保证优生优育。
2、指导合理喂养。
四、注意事项
1、有肝性脑病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
2、做好家属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护理记录。
儿科婴儿肝炎综合征课件PPT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代谢性病因有哪些?
• 答:先天性代谢异常可以累及肝脏,但只有少数会引起严重的、持续的肝 损害。一般来说,有代谢性累积病变都伴有显著的肝大,而有肝损伤者往 往为中度肝大。
• 按其种类包括以下5种:
• (1)糖类代谢异常 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症等。 其中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相关的糖原贮积症主要有Ⅰ型、Ⅲ型、Ⅳ型。
• (2)抗病毒治疗药 本病多因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所致,因此抗病毒治 疗至关重要。临床常用更昔洛韦5~6μg/kg,2次/日,间隔12h,2~4周 1个疗程,使用药物时严格按时给药以保证血药浓度。不良反应为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临床使用过程中应预防脉络膜视网膜炎。更昔 洛韦对静脉损害大,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静脉,尽量使用留置针,并 妥善固定,防止发生静脉炎。
• (2)护肝、改善肝细胞功能 三磷腺苷(ATP)、辅酶A有保护肝细胞、 促进肝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可辅以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还可应用 促进肝细胞增生的肝细胞生长因子、保肝解毒的葡醛内酯、促进肝脏解毒 与合成功能的还原型谷胱甘肽、降酶作用显著的联苯双酯、甘草酸二铵及 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等。
• (3)其他处理 低蛋白血症时可用白蛋白制剂;凝血因子缺乏时可用维生 素K 1 或凝血酶。
• 护理体查 体温37.2℃,脉搏110次/分,呼吸40次/分,体重4.5kg。发育 正常,营养中等,面容正常,自动体位,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巩膜有黄 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腹 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右肋下1cm 触及,脾左肋下未触及,肠鸣正常,约4次/分。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浅黄 色,无陶土样大便,小便正常,睡眠正常,饮食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neonatal hepatitis syndrome)是指发病于新生儿期并延续至婴儿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阻塞性黄疸、肝脏及肝内胆管系统病损、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为特征。
【疾病概念的变迁】由于对本病研究探讨及关注的角度的不同,本病曾有多种不同的病名,其定义至今未能得到完全统一。
历史上,曾有不同的学者将在新生儿期发病并延续至婴儿期、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损害、肝功能异常等综合病症称为特发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婴儿肝炎综合征等。
本病发病后往往首先就诊于小儿内科,由于病名、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不统一,尤其是与胆道闭锁鉴别较为困难,在内科反复进行鉴别诊断和激素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以及对本病了解的深入,原本诊断困难的病例有望在相对早期得到诊断;而传统观念认为不宜手术的病例,可能通过手术得到更好的缓解,因而有必要对本病的概念进行再探讨。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曾将此类黄疸迁延不退、直接胆红素增高的病例称婴儿迁延性阻塞性黄疸(infantile pro-longed obstructive jaundice),70年代陆续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neonatal hepatitis syndrome)。
80年代初,国内有作者提出把1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因感染(包括肝脏原发的病毒、细菌、弓形体等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肝炎),先天性代谢性异常,以及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或畸形(包括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的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征候群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hepatitis syndrome),并认为这类疾病在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一旦明确病因,即按原发病因诊断。
日本厚生省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研究班曾定义新生儿肝炎为:(1)新生儿期发生、多数生后2个月内发现肝内胆汁淤积、显性黄疸持续一个月以上,伴灰白便或淡黄便以及浓茶色尿;(2)组织学上可呈巨细胞肝炎;(3)除外同时伴有泌尿系感染、败血症、梅毒、等全身感染或全身代谢性疾病者。
儿童肝损害诊断标准
儿童肝损害诊断标准
儿童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般的儿童肝损害的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儿童肝损害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腹胀、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以提醒医生进行肝损害的进一步检查。
2. 体征:体征方面,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肝脏肿大、腹水、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来判断是否有肝损害的存在。
3. 实验室检查: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病毒标志物等。
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可以通过这些指标来了解肝功能的状况。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包括超声、CT、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大小、结构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5. 病因检查:针对不同的可能病因,还可以进行相关的病因检查。
例如,针对肝炎病因可以进行病毒标志物检测,针对药物性肝损害可以进行药物历史询问等。
综上所述,儿童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因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具体的诊断标准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病因而有所差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
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指南考核试题
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指南考核试题一、单选题1、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发病年龄为OA、3-6岁B、16岁以下:确;「%)C、12-16岁D、12岁以下2、肝炎期治疗一般治疗及护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A、出现黄疸、呕吐、乏力、纳差时,应适当卧床休息B、营养支持:保证热量摄入,进食不足者需静脉补充。
C、监测病情变化,积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警惕肝衰竭等并发症。
D、减少体力消耗,适当可以剧烈运动(Y匕:%)3、截至2023年5月20日,欧洲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该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O多见;A、5岁以下多见i j-K⅛,⅛)B、10岁以下多见C、婴幼儿多见D、新生儿多见4、影像学检查首选OOA、腹部核磁共振成像B、首选腹部超声,C、CTD、摄片二、多选题1、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急性起病,多表现为O等消化道症状。
A、乏力和纳差川B、恶心c、呕吐(:确弃案)D、腹汨E、腹痛(∙:确答案)2、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有OA、患儿转氨酶显著升高B、常伴黄疸,可有肝大(止饰常伴)C、大部分患儿有消化道症状,包括在出现严重肝炎之前发生呕吐、腹痛和腹泻(确答案)D、部分病例有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心」;3、儿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需同时满足以下哪些条件?OA、16岁及以下未成年人B、2023年10月1日以来有境外旅居史或有与近期入境儿童直接接触史川IC、血清转氨酶>500IU∕1(A1T或AST)KuI污案)D、排除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其他明确原因引起4、急性肝衰竭的诊断同时符合以下O条标准A、急性发作的肝脏疾病,没有慢性肝病的证据;B、有严重肝损伤的生化证据;HGC、维生素K不能纠正的凝血异常,且满足以下2条之一:(1)凝血酶原时间(PT)≥15s或国际标准比值(INR)≥1.5,伴肝性脑病;(2)PT≥20s或INR≥2,伴或不伴肝性脑病。
(正响谷军)5、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以辅助明确病因和判断病情?OA、常规检查—)B、血生化检查C、凝血功能检查(;条)D、病原学检查IE、其他检查W)F、肝穿刺活检(Iu6、急性起病,多表现为O等消化道症状。
肝炎的诊断标准
肝炎的诊断标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肝炎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患者急性肝炎时,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黄疸、腹胀等。
而慢性肝炎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
医生在诊断肝炎时,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观察其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线索。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生化检查。
血清生化检查是诊断肝炎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标志物检测等。
肝功能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的异常情况,从而判断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同时,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2. 病毒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是诊断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体检测等。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标本,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炎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包括B超、CT、MRI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对于判断肝脏的病变和肝炎的病情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在诊断肝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普外科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一)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2.肝外组织(de)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二)临床诊断: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AFP>200μg/L.(2)典型(de)原发性肝癌(de)影像学表现.(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4)远处有明显(de)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5)明确(de)乙型肝炎标志阳性(de)肝硬化.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首选方法.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二)放射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结扎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续3次.第二周局部处放射.每次250rad,每天2次,连续3d 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de)局块型肝癌患者(de)首选疗法.常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重复1次.(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de)中期病人.常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消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de)残癌.常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七)辅助治疗:给予保肝、支持、对症治疗.肝血管瘤诊断标准病史:1.多见于中、青年;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体格检查:1.上腹部肿块与肝相连;2.肿块表面光滑、柔软,可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辅助检查:1.B型超声检查呈强回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2.CT检查增强后可见造影剂从肿瘤周边向中央区渗入.3.核磁共振检查.4.肝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或CT检查(de)偶然发现而确诊.鉴别诊断:主要与肝癌相鉴别.最常发生(de)差错是把肝癌诊断为肝血管瘤,值得注意.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放射治疗.(2)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2.手术治疗:(1)适应证:1)瘤体≥5.0cm;2)瘤体<4.0cm,但处于肝脏周边而在进行其它上腹部手术时,可考虑一并切除;3)年龄在60岁以下.(2)手术方式:1)肝部分切除;2)肝叶切除;3)肝血管瘤捆扎术.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瘤体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经非手术治疗后瘤体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3.未愈:瘤体无缩小,症状及体征仍存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表现(一)症状:表现为起病突然,有剑突下、右上腹剧烈疼痛,继而发生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40℃,伴恶心和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这些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表示病情危重.(二)体征:体检有体温升高,脉率超过120次/分钟,脉搏微弱,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常可扪及肿大胆囊.辅助检查(一)白细胞总数多超过20×109/L,而血小板常在100×109/L以下.血小板降低除具有诊断价值外,尚有预后意义,其数值愈低,死亡率愈高.(二)术中见胆管内高压和胆汁呈脓性.诊断(一)患者常有多次胆道疾病发作史.(二)出现雷诺(Reynold)五联征:即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精神症状(谵妄或嗜睡).治疗(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不能耐受手术者以及手术治疗(de)术前准备.通常应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常用(de)有效抗生素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族也常有效;灭滴灵可以有效杀灭厌氧菌.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de)松及地塞米松.(二)手术治疗:原则上须及早行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胆汁.术前准备力争6小时内完成.可作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若病情允许,可作胆囊切除术.PTCD适用于高龄、脏器功能不全、严重休克患者.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断标准症状:(一)慢性胆囊炎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多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或有过急性胆囊炎发作史.(二)右季肋部和腰背部隐痛或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三)有厌油、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及肩背部酸胀不适,很少有畏寒、发热和黄疸者.(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五)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胆囊肿大者,右上腹可触及圆形肿块,有囊性感,伴压痛.辅助检查:(一)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如显示胆囊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二)口服胆囊造影:见胆囊收缩,浓缩功能差.如果胆囊管闭塞,则胆囊可不显影.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对有症状(de)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是唯一有疗效(de)治疗.(二)对无结石(de)慢性胆囊炎,如症状少而轻微,或对年迈、体弱并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脂肪饮食,服用胆汁酸和利胆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胰腺癌病史采集1.不明原因(de)体重下降.2.腰背疼痛进行性加重,影响睡眠.3.消化吸收不良、脂痢.4.黄疸,多呈进行性.体格检查1.腹部肿块,注意是否伴血管杂音.2.腹胀、腹水.3.胆囊胀大.4.黄疸.辅助检查1.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检测.2.癌胚抗原(CEA)测定.3.大便常规注意脂滴及隐血试验.4.B超检查.5.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6.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7.黄疸病人可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8.有条件可作CT、ECT、MRI及超声内镜检查. 9.必要时作细针穿刺抽吸胰腺细胞学检查.10.电视腹腔镜或剖腹探查病理活检.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可获明确诊断.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部或全胰,癌肿有无腹腔淋巴结及肝脏(de)转移,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腹主动脉关系.鉴别诊断需要与之鉴别诊断(de)疾病为:1.慢性胰腺炎.2.胰岛肿瘤.3.胆管下段癌或嵌顿性结石.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作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综合治疗(de)措施.(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应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机制;(3)支持、对症治疗;(4)预防性抗生素应用;(5)化疗药物敏感性差;(6)放疗:可在术中进行.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全身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诊断明确(de)病例.诊断不能确定者,术中可行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检查;(2)手术方式: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同时切除脾脏.对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转移、不合并慢性胰腺炎(de)病例,可考虑施行保留脾脏(de)胰体尾切除术;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原则上不保留幽门,以利清除胰头上方淋巴结;3)全胰切除术,适用于多中心胰腺癌和有胰内转移(de)胰腺癌; 4)胆—肠、胃—肠吻合术,适用于不能切除(de)胰头癌.以缓解胆道和胃十二指肠梗阻;5)胰周围腹腔交感神经丛切断术,适用于顽固性腰背痛(de)晚期胰腺癌.也可在B超、CT引导下注射无水酒精破坏腹腔交感神经丛及胸交感神经丛.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失,无手术并发症.2.好转:姑息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减轻或仅行胆肠吻合、胃肠吻合、交感神经丛切除等姑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3.治疗无效、或未治疗者.甲状腺腺瘤诊断标准1.常见于20~40岁女性.2.一般无明显(de)自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为偶然触及或被他人发现.3.肿瘤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楚,无压痛;特点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4.肿瘤生长缓慢,如肿瘤内突然出血,可见肿块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或压痛.少数患者可发生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出现甲亢症状.5.根据情况可做B超、核素扫描等进一步确诊.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de)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de)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现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乳腺癌病史采集1.乳腺癌(de)易感因素(高危因素);(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增生病者;(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2.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无痛;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体格检查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巴结有无肿大.辅助检查1.X线检查:钼靶X线摄片;2.B型超声检查;3.近红外线扫描;4.ECT全身显像检查有无骨转移;5.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做反复涂片寻找癌细胞;6.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胸部平片.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多能确诊,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乳腺肿块不能排除乳腺癌者,住院手术治疗,术中先作局部切除并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者,按以下原则处理:(1)I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保留乳房(de)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加放疗;(2)Ⅱ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范围加放疗;(3)Ⅲ期:无禁忌者可行传统(de)乳腺癌根治术;有手术禁忌者,可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进行以放疗为主(de)综合性治疗;(4)Ⅳ期:不宜手术治疗,可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和中药治疗;(5)位于内侧象限(de)乳腺癌可考虑作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加胸骨旁放疗.2.药物化疗:常用(de)抗癌药有环磷酰胺(C)、氨甲喋啶(M)、氟腺嘧啶(F)、阿霉素(A)、复方新水仙(CO)等,多主张联合、分次、足量使用,推荐(de)化疗方案如下:(1)术前化疗常用方案:CMF、COC方案;(2)术后常用方案:CMF、CAF方案;(3)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4)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包括去势治疗和内分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主要用于绝经前或闭经5年以内者,手术去势用于全身情况较好,急需内分泌治疗生效者;放射去势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者;(5)乳腺癌综合治疗见表.注:(1)AL=腋窝淋巴结;(2)化疗时间多为1年,Ⅳ期患者(de)化疗持续时间依病情而定.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口愈合;2.好转:姑息性切除术或非手术治疗肿块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块未缩小或未治疗.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腹股沟疝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de)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de)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de)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de)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治疗原则(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张在一周岁内(de)婴儿,可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以防疝(de)突出.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后,将疝带一端(de)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可阻止疝块突出.疝带可以白天佩带,晚间除去.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de)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de)可能.这是使用疝带(de)缺点.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②病史长(de)巨大疝,估计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复位方法:注射杜冷丁以镇静、止痛、松弛腹肌,让病人取头低脚高位,医生用手托起阴囊,将突出(de)疝块向外上方(de)腹股沟管作均匀缓慢、挤压式还纳,左手还可轻轻按摩嵌顿(de)疝环处以协助回纳.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24小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以及大便带血现象,也须注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手法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临时措施,有一定(de)危险性,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复发.(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de)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3类.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一)站立时下肢可见扩张、蜷曲(de)静脉,卧位时消失.病变后期小腿下部有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或慢性溃疡.(二)始于足背内侧,沿小腿内侧向上至卵圆窝者为大隐静脉曲张;始于足背外倒,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者为小隐静脉曲张.(三)必须作深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de)功能试验.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de)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如病程继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瘦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原有数据库资料主要由浅静脉扩张和静脉淤血、组织缺氧所引起.早期下肢有重胀感,容易疲劳,足踝部有肿胀,站立时下肢静脉扩张增粗、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长久后组织缺氧引起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发亮变薄,汗毛脱落、色素沉着,甚至并发湿疹和形成溃疡.这些变化往往发生在小腿下1/3内侧,因为在站立时该处离心最远,压力最高,有恒定交通支,且瓣膜多处于关闭不全状态,因而静脉淤血也最严重.曲张(de)静脉可并发炎症和血栓形成,机化后可形成硬结节,甚至演变为静脉石.此外在皮肤下面(de)曲张静脉,可因感染,搔抓、糜烂和外伤擦破而大量出血.下列传统检查有助于诊断:(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I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de)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de)功能.如在末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de)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曲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腮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de)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必要时选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治疗原则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de)治疗可有下列三种方法.(一)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de)压力差,以利回流,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非手术疗法改善症状,适用于:①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②妊娠期发病,鉴于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二)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de)炎症反应使之闭塞.适用于少量、局限(de)病变,或作为手术(de)辅助疗法,处理残留(de)曲张静脉.病人平卧位,选用细针穿刺进人静脉,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一处注射硬化剂,维持手指压迫一分钟,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大腿部维持压迫1周,小腿部6周左右.应避免硬化剂渗漏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入深静脉并发血栓形成.(三)手术疗法:手术是根本(de)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能不全(de),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作交通静脉结扎术.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病史采集1.多见于初产妇(de)哺乳期;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3.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甚至畏寒、寒颤.体格检查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 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波动感;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de)淋巴结并伴触痛.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2.B超检查: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诊断1.产后数周内(de)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de)肿痛伴有不同程度(de)发热;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de)淋巴结并伴有触痛.鉴别诊断1.炎性乳腺癌;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de)抗生素;(2)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de)吸收消散;(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泌乳.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式:1)乳晕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界线作环状切开:2)较深(de)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必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疗效标准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3.末愈:末治疗者.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传染病诊疗规范
第三十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按病原分类,病毒性肝炎至少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由HA V、HBV、HCV、HDV、HEV 及HGV引起。
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乙、丙、丁型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GV的致病性及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型肝炎【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2. 临床表现潜伏期15~45日,平均30日。
(1)急性黄疸型1)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多有发热,突出的症状为乏力和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尿色逐渐加深。
本期一般持续5~7日。
2)黄疸期:热渐退,自觉症状好转,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
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消失,肝脏逐渐回缩至正常。
本期持续2周~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较轻,也以乏力和胃肠道症状为主,但不出现黄疸。
(3)急性重型:极少见,参见乙型肝炎。
(4)急性淤胆型:主要表现为较长期(超过3周)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黄疸较深而自觉症状较轻,肝肿大较明显,多有皮肤瘙痒。
3. 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黄疸前期末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开始呈阳性反应。
(2)血清酶的测定: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多数患者ALT>400~1000u/L,AST亦有升高。
临床诊疗常规
临床诊疗常规目录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7)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 (17)外科大手术后处理常规 (18)上腹部手术 (18)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手术 (19)重症胰腺炎 (20)合并肺部感染 (20)合并心功能不全 (21)合并肾功能不全 (21)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23)消化道出血 (23)贲门失弛缓症 (24)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25)急性应激性胃炎 (25)慢性胃炎 (26)消化性溃疡 (27)胃癌 (28)功能性消化不良(FD) (28)急性肠炎 (29)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30)肠结核 (31)克罗恩病(CD) (33)溃疡性结肠炎 (34)肠易激综合征(IBS) (36)急性胰腺炎 (37)红细胞疾病诊疗常规 (40)缺铁性贫血 (40)巨幼细胞性贫血 (42)溶血性贫血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K) (46)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 (49)红细胞酶缺陷疾病 (5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52)再生障碍性贫血 (53)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5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9)急性白血病 (6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常规 (70)妊娠期高血压 (70)轻度子痫前期 (71)子痫 (77)HELLP综合症 (81)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 (87)充血性心力衰竭 (87)心源性休克 (90)心脏骤停 (9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99)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00)心房扑动 (101)心房颤动 (102)心室扑动与颤动 (104)病窦综合征 (107)房室传导阻滞 (108)室内传导阻滞 (109)预激综合征 (111)间期延期综合征 (112)风湿热 (113)二尖瓣狭窄 (114)二尖瓣关闭不全 (116)主动脉瓣狭窄 (11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0)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21)感染性心内膜炎 (124)病毒性心肌炎 (125)扩张型心肌病 (127)肥厚型心肌病 (129)限制型心肌病 (130)酒精性心肌病 (131)围产期心肌病 (135)克山病 (137)急性心包炎 (139)原发性高血压' (14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43)心绞痛 (144)急性心肌梗塞 (146)缺血性心肌病 (149)微血管性心绞痛 (151)多发性大动脉炎 (153)肾动脉狭窄 (154)心脏神经官能症 (155)贫血必性心脏病 (156)甲亢性心脏病 (157)甲减性心脏病 (158)血脂代谢紊乱 (159)骨科疾病诊疗常规 (162)急救固定 (162)石膏绷带固定 (163)牵引术 (164)小夹板固定术 (165)闭合性骨折 (166)锁骨骨折 (167)肩胛骨骨折 (168)肱骨骨折 (168)尺桡骨骨折 (170)距骨骨折 (177)跖骨骨折 (178)跟骨骨折 (179)颈椎骨折脱位 (180)胸腰椎骨折 (182)骨盆骨折 (183)肩锁关节脱位 (185)肩关节脱位 (186)肘关节脱位 (187)桡骨小头半脱位 (188)髋关节脱位 (188)膝关节脱位 (189)膝关节韧带损伤 (19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92)颈椎病 (193)腰椎间盘突出症 (195)脊柱侧凸(特发性) (197)骨与关节感染 (19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01)骨与关节结核 (204)骨性关节炎 (206)骨瘤 (207)骨软骨瘤 (208)软骨瘤 (209)孤立性骨囊肿 (210)纤维异样增殖症 (211)骨肉瘤 (214)软骨肉瘤 (216)多发性骨髓瘤 (217)尤文氏肉瘤(Ewing肉瘤) (218)骨转移瘤 (219)显微手外科疾病 (221)手部创伤 (221)手部骨折与脱位 (223)清创术 (224)截指术 (225)前臂中下1/3交界平面截肢术 (226)断指再植 (227)断肢再植 (228)肌腱损伤 (230)手部疤痕 (233)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234)拇指再造术 (235)皮瓣移植术 (237)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46)脊髓前角灰质炎(小儿麻痹)后遗症 (247)脑瘫 (249)产科疾病诊疗常规 (251)产科门诊常规 (251)正常分娩处理常规 (254)流产 (265)异位妊娠 (2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70)前置胎盘 (275)胎盘早剥 (276)早产 (277)过期妊娠 (279)多胎妊娠 (281)羊水过少 (282)羊水过多 (283)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284)巨大胎儿 (286)妊娠合并症 (287)妊娠合并心脏病 (287)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91)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292)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 (294)妊娠期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295)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296)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297)妊娠合并贫血 (299)妊娠合并糖尿病 (301)妊娠期糖尿病 (303)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304)产科特异性感染 (305)产力异常 (307)产道异常 (309)胎位异常 (311)子宫破裂 (314)产后出血 (315)胎膜早破 (316)产褥感染 (317)羊水栓塞 (318)会阴切开及缝合术 (320)胎头吸引助产术 (321)产钳助产 (322)外倒转术 (322)毁胎术 (323)新生儿产伤 (333)新生儿呕吐 (336)新生儿惊厥 (337)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339)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 (339)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 (339)新生儿感染 (354)胎盘功能不全综合症 (355)新生儿呼吸暂停 (355)新生儿溶血症 (357)新生儿硬肿症 (358)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 (36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61)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362)新生儿惊厥 (363)新生儿破伤风 (364)新生儿湿肺 (366)吸入综合症 (366)新生儿肺炎 (36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369)新生儿败血症 (372)新生儿呕吐 (373)新生儿腹泻 (37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37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78)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 (380)新生儿肺出血 (382)新生儿呼吸衰竭与呼吸管理 (383)新生儿贫血 (387)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389)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390)新生儿黄疸 (392)风疹 (396)幼儿急诊 (397)麻疹 (398)水痘 (399)流行性感冒 (400)流行性腮腺炎 (401)猩红热 (402)巨细胞病毒感染 (403)细菌性痢疾 (404)反复呼吸道感染 (406)小儿热性惊厥 (40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413)支气管哮喘 (414)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 (416)婴幼儿腹泻 (417)急性肾小球肾炎 (418)肾病综合征 (421)过敏性紫癜肾炎 (42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26)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28)病毒性心肌炎 (429)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430)先天性心脏病 (431)窦性心律失常 (433)癫痫 (434)急性阑尾炎 (436)肠套叠 (438)心力衰竭 (441)呼吸衰竭 (442)感染性休克 (442)极低出生体重儿 (443)撤药综合征 (445)先天性梅毒 (446)普通感冒(common cold) (448)中耳炎(otitis media) (449)鼻窦炎(sinusitis) (450)扁桃体咽炎(tonsillopharygitis) (451)急性会厌炎(epiglottitis) (45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viral croup) (452)细菌性气管炎(pseudomembranous croup) (453)气管支气管炎 (454)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455)心包疾病 (458)高血压 (45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61)血友病 (464)溶血尿毒综合征 (466)肾小管酸中毒 (467)急性肾功能衰竭 (469)系统性红斑狼疮 (472)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474)过敏性紫癜 (476)瑞氏综合症(Reye’s syndrome) (477)散发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478)多发性神经根炎(Polyraoliculoneuritis) (479)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ilerosis) (480)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weber syndrome) (481)多发性抽动(Gilles de la Tourethe syndrome) (481)儿童多动综合征 (482)颅内压增高与脑疝(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cerebri hernia) (483)生长激素缺乏症 (483)中枢性尿崩症 (486)性早熟 (488)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489)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 (491)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493)幼儿急疹 (495)脊髓灰质炎 (495)流行性乙型脑炎 (49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 (499)流行性出血热 (500)婴儿肝炎综合征 (502)白喉 (50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06)百日咳 (507)霍乱 (509)急性中毒 (510)小儿心肺复苏 (512)婴儿猝死综合征 (516)泌尿外科诊断治疗技术操作常规 (518)泌尿外科影像学检查 (518)超声显像 (518)X线检查 (518)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 (518)静脉尿路造影(IVU) (519)逆行尿路造影 (522)肾穿刺造影 (523)膀胱造影 (524)尿道造影 (525)肾血管造影 (525)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 (526)肾静脉造影 (526)肾动脉栓塞 (527)肾脏出血肾动脉栓塞术 (527)肾脏恶性肿瘤的动脉栓塞术 (527)泌尿内腔镜应用 (529)膀胱尿道镜 (529)硬性尿道膀胱镜 (530)软性膀胱镜检查 (534)肾盂输尿管镜 (534)硬性输尿管镜 (534)软性输尿管镜 (535)经皮肾镜 (538)实验室检查 (544)尿液检查 (544)尿道分泌物检查 (547)精液检查 (547)前列腺液检查 (548)肿瘤标记物检查 (548)器官移植组织配型 (550)尿动力学 (551)上尿路尿动力学 (551)肾盂恒压灌注试验(CPP试验) (552)利尿性静脉肾盂造影及利尿肾图 (552)尿流率测定 (552)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 (555)尿道测压 (559)肌电图检查 (560)膀胱尿道同步测压 (561)压力流率同步检查 (562)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563)肾脏穿刺造瘘术 (563)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564)睾丸活检术 (566)肾脏穿刺活检术 (566)嵌顿性包茎整复术 (567)尿道扩张术 (568)导尿术 (569)膀胱穿刺造瘘术 (570)泌尿外科临床疾病诊疗常规 (572)肾盂上皮肿瘤 (572)输尿管上皮性肿瘤 (575)膀胱上皮性肿瘤 (578)尿道肿瘤 (584)良性肾肿瘤 (588)肾细胞癌 (590)肾母细胞瘤 (593)其它肾实质肿瘤 (595)睾丸肿瘤 (596)阴茎肿瘤 (598)精囊肿瘤 (600)阴囊肿瘤 (601)精索肿瘤 (602)尿路梗阻 (604)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613)前列腺肿瘤 (616)前列腺炎 (62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634)皮质醇症 (637)肾上腺性征异常症 (640)儿茶酚胺症 (641)尿石症 (650)体外冲击波碎石 (651)肾脏结石 (653)输尿管结石 (656)膀胱结石 (658)膀胱炎 (660)肾盂肾炎 (662)肾皮质化脓性感染 (666)坏死性肾乳头炎 (667)附睾炎 (668)睾丸炎 (669)精囊炎 (670)泌尿男生殖系结核 (671)性传播疾病 (675)泌尿男生殖系滴虫病 (678)泌尿生殖系真菌病 (678)泌尿男生殖系丝虫病 (679)肾脏损伤 (680)输尿管损伤 (682)膀胱损伤 (684)尿道损伤 (686)阴茎损伤 (688)睾丸损伤 (689)阴茎纤维海绵体炎 (690)阴茎异常勃起 (691)鞘膜积液 (693)睾丸扭转 (695)睾丸附件扭转 (696)精索静脉曲张 (696)尿失禁 (697)急迫性尿失禁 (699)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701)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 (704)不稳定尿道 (705)充溢性尿失禁 (705)完全性尿道关闭功能不全 (706)尿道狭窄 (707)前尿道狭窄 (708)后尿道狭窄 (710)输尿管瘘 (712)膀胱瘘 (713)尿道瘘 (714)肾脏畸形 (716)输尿管畸形 (720)膀胱畸形 (721)尿道畸形 (722)阴茎畸形 (724)阴囊及内容物畸形 (725)男性不育 (738)男性性功能障碍 (741)输精管结扎术 (746)输精管粘堵术 (748)染色体性别异常 (748)性腺性别异常 (750)表型性别异常 (750)肾血管性高血压 (751)肾功能衰竭 (752)腹膜后纤维化 (754)输尿管炎 (756)腺性膀胱炎 (756)间质性膀胱炎 (758)盆腔脂肪增多症 (760)膀胱异物 (761)膀胱白斑 (762)尿道肉阜 (763)女性尿道综合征 (763)尿道异物 (765)神经系统疾病 (767)多发性神经病 (767)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768)急性脊髓炎 (77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72)脑梗死 (773)脑出血 (776)蛛网膜下腔出血 (779)高血压脑病 (781)病毒性脑炎 (782)化脓性脑膜炎 (784)病毒性脑膜炎 (786)结核性脑膜炎 (787)隐球菌性脑膜炎 (790)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792)多发性硬化 (794)震颤麻痹 (796)肝豆状核变性 (799)小舞蹈病 (801)癫痫 (803)癫痫持续状态 (805)偏头痛 (809)群集性头痛 (810)运动神经元疾病 (813)颅底凹陷症 (815)遗传性共济失调 (817)重症肌无力 (818)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829)髂股动脉急性栓塞 (82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831)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832)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34)胸腔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837)肋骨骨折 (837)血胸 (838)气胸 (839)食管癌 (840)贲门癌 (842)食管癌(含贲门癌)疗效标准 (843)贲门失驰缓症 (846)食管裂孔疝 (847)肺癌 (848)支气管扩张症 (856)慢性脓胸 (857)肺结核病 (859)纵隔肿瘤 (861)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86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865)支气管造影术 (867)胸部CT针吸活检 (868)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869)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869)经胸壁针刺吸肺活检术 (870)环甲膜穿刺术 (871)食管扩张术(SK一90型食管扩张器) (872)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 (873)胸腔镜诊疗常规 (875)电视纵隔镜术 (879)胸腔热疗术 (883)食管功能检查 (884)食管24小时PH监测 (889)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891)头皮损伤 (891)颅骨骨折 (892)脑震荡 (893)脑挫裂伤 (893)脑干损伤 (895)外伤性颅内血肿 (896)开放性颅脑损伤 (897)脑动脉瘤 (898)脑血管畸形 (901)颈内动脉-绵窦动静脉瘘 (903)高血压性脑出血 (904)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908)少枝突细胞瘤 (908)室管膜瘤 (909)髓母细胞瘤 (909)松果体区肿瘤 (909)脑膜瘤 (910)垂体腺瘤 (911)颅咽管瘤 (912)听神经瘤 (914)血管网织细胞瘤 (915)脑转移瘤 (916)小脑幕切迹疝 (917)枕骨大孔疝 (918)脊髓肿瘤 (919)脑积水 (922)脑脓肿 (924)三叉神经痛 (926)内分泌病诊疗常规 (929)垂体瘤 (929)高泌乳素血症及泌乳素瘤 (931)肢端肥大症与巨人症 (934)垂体卒中 (937)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939)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 (942)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944)尿崩症 (946)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94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950)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95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56)粘液性水肿昏迷 (959)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960)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961)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 (96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6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966)皮质醇增多症 (968)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97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973)嗜铬细胞瘤 (976)糖尿病 (98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87)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989)胰岛素瘤 (99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000)肥胖症 (1002)口腔念珠菌病 (1020)呼吸内科诊疗常规 (102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029)肺炎 (1030)肺脓肿 (1035)支气管扩张 (1037)支气管哮喘 (1040)慢性支气管炎 (104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46)呼吸衰竭 (1049)支气管肺癌 (1051)胸腔积液 (1055)肝胆外科诊疗常规 (1059)肝脓肿 (1059)肝脏囊性疾病 (1063)肝结核 (1064)肝脏良性肿瘤 (1066)肝脏恶性肿瘤 (1069)门静脉高压症 (1073)布—加综合征 (1076)肝脾外伤 (1077)胆石症 (1081)急性胆囊炎 (1087)慢性胆囊炎 (1089)胆囊腺肌增生病 (109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09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093)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1094)胆道蛔虫症 (1097)胆道出血 (1098)胆道瘘 (1100)胆道肿瘤 (1101)急性胰腺炎 (1104)慢性胰腺炎 (1108)胰腺外伤 (1112)胰腺脓肿 (1115)胰外瘘 (1116)胰管结石 (1117)胰腺囊肿 (1118)胰腺囊腺瘤 (1120)胰腺癌 (1121)壶腹周围癌 (1124)胰岛素瘤 (1125)胃泌素瘤 (1126)胰高血糖素瘤 (1128)肠易激综合征的诊疗常规 (1133)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1137)胃脘痛诊疗常规 (1142)皮质醇增多症诊疗常规 (1145)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1147)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1152)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常规 (1156)急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1163)急腹症的诊疗常规 (1166)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 (1167)中风诊疗常规 (1169)鼻咽癌诊疗常规 (1174)霍奇金病 (1176)非霍奇金淋巴瘤 (1179)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治常规 (1184)ARDS诊疗常规 (1188)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 (1192)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1203)艾滋病 (1209)狂犬病 (1211)一氧化碳中毒 (1213)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一.常规处理1.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疾病诊疗常规安新县医院新生儿科疾病常规诊疗目录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溶血症3、新生儿核黄疸4、新生儿窒息5、肺透明膜病6、胎粪吸入综合征7、湿肺8、呼吸暂停9、新生儿败血症10、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1、新生儿惊厥12、新生儿缺血缺血性脑病13、新生儿低血糖14、新生儿低钙血症15、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16、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7、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8、新生儿脓疱疮19、新生儿鹅口疮20、新生儿宫内感染21、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要点]一、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感染性疾病:败血症、肺炎、脐炎、腹泻、尿路感染,宫内感染如巨细胞包涵体病,单纯疱疹,肝炎,先天性风疹等感染。
溶血性疾病: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星红细胞增多症。
闭合性出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
药物引起: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Vit K3等。
其他:胎便排出延迟,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疾病等。
二、病理性黄疸诊断根据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程度过重,血胆红素量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久不退,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 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5. 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
三、诊断步骤1.临床疑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应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包括总胆红素和直、间接胆红素。
2.生后48小时内发病以间胆升高为主者,应鉴定母婴血性(ABO、Rh系统),确有ABO不和者,做改良法Coombs’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Rh不做Coombs’直、间接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若患儿一般状态不好,有感染中毒症状,病史中有胎膜早破,急产或母有感染性疾病,应同时做血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肝炎综合征诊疗常规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简称婴肝征,是指一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出现黄疸、肝脏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此综合征的命名术语繁多,诊断名称各异,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胆汁淤积性肝炎等。
本综合征病因复杂,症状程度不一,预后悬殊。
若能查出病因,就不再称婴儿肝炎综合征而改为病因诊断。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肝细胞损害
1.感染包括病毒、弓形虫、细菌、螺旋体等各类病原体感染。
TORCH(即指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即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其中以CMV感染占首位。
2.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糖、氨基酸、脂类等代谢异常所致疾病。
3.中毒如药物、化学物中毒等。
(二)肝内胆管疾病如肝内胆管发育不良、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肝内胆管缺如等。
本病的发病机理随病因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如病毒感染为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损伤肝细胞;细菌感染为毒素等使肝细胞受损;肝内胆管疾病先引起胆汁淤积,再影响肝细胞代谢而产生病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而隐匿。
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后又重现。
1.大便色泽可正常,多数随病情逐渐加深,呈浅黄色或白陶土色。
尿色逐渐呈深黄色。
2.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黄疸轻重不一,以中、重度常见。
4.肝脏肿大,淤胆重时呈进行性,质地变硬。
可有脾脏肿大。
5.胆汁淤积时,肠内胆汁量减少或缺如,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佝偻病、生长停滞、出血等。
6.TORCH病原体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除引起黄疸、肝脾肿大外,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肌张力下降、软瘫等)、眼病变(如白内障、视网
膜病)、紫癜等,并可伴随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头及眼小畸形等。
7.遗传代谢性疾病时,可有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相应表现。
8.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二)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⑴血清胆红素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常以前者升高为主。
⑵血清酶学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不同程度升高,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碱性磷酸酶(AKP)、5’核苷酸酶(5’-NT)在有胆汁淤积时升高显著。
⑶胆汁酸有淤胆时明显升高。
2.病原学检查:
⑴血清学检测:如检查TORCH病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c、抗-HAVIgM等)、EB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如抗VCA-IgM 和IgG抗体、抗EA抗体和抗EBNA抗体)等。
⑵病毒分离可收集患儿鼻咽部冲洗液、尿、粪便、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
⑶细菌培养如血培养和中段尿培养以确定有无败血症和泌尿系感染。
3.代谢病筛查:检测血糖、半乳糖及尿中的还原物质以发现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等。
疑有脂类代谢性疾病时,可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及相应酶学检查如葡
糖脑苷脂酶测定等。
测血α
1-AT以判定有无α
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4.影像学检查:进行肝胆B型超声、CT检查、MRCP、胆道造影可发现肝内、外胆管疾病。
5.99m锝(99m Tc)同位素检查:用99m Tc标记各种亚氨基乙酸(IDA)衍生物肝胆闪烁显像有助于肝内、外胆道疾病的诊断。
6.肝活检:可从组织病理改变查找病因。
7.尿常规:尤其要注意尿胆红素、尿胆原的变化。
8.其他:低密度脂蛋白X测定及十二指肠液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肝外胆道闭锁的鉴别。
肝外胆道闭锁时,前者明显升高,后者24小时无胆汁排出。
(三)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胆道闭锁鉴别,因后者须争取在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否则易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鉴别
胆道闭锁婴肝征
生理性黄疸后粪便颜色
出生体重
生后食欲
胆红素
病程早期ALT
黄疸持续加深
生后即白,也可黄后转白
正常
正常
直胆持续升高,后转双相
不高
退而复现
黄后转白
胎内发病者偏低
食欲较差
双相,波动
较高
甲胎蛋白
超声显像
99m Tc-IDA显像
肝活检
十二指肠液24小时观察
低密度脂蛋白X 给苯巴比妥或胆阴性,可阳性但较低
发育不良或缺如
未见放射性物质
胆小管增生,胆栓
无胆汁
阳性
无改变
阳性,较高
回声均质或略增强
出现放射性物质
巨细胞变
有胆汁,重者可无
阴性,日龄大者也可阳性
可减轻
【治疗】
病因明确者,除病因治疗外,宜采用综合措施。
病因未明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快查找原因,避免盲目手术。
(一)一般治疗
1.保肝退黄可选用肌苷、腺苷蛋氨酸(思美泰)30~60mg/kg.d、(古拉定)、维生素C、促肝细胞生长素(HGF)等静注,必要时也可选用白蛋白每次1g/kg 或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
茵栀黄或黄腐酸钠口服。
2.营养及支持疗法宜给适量糖、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
3.改善肝脏微循环川芎嗪每次20~40mg加入25%葡萄糖40ml静滴,每日2次。
(二)病因治疗
1.抗病毒治疗:如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可用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 静滴,每日3次,连用10~14日。
对CMV感染者,宜选用丙氧鸟苷每次7.5mg/kg静滴,一天2次,持续2周,随后10mg/kg,一周3次,持续3个月。
2.抗生素应用: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3.其他:如半乳糖血症时,需停用奶类和奶制品,改用豆浆和蔗糖喂养。
酪氨酸血症时,应给予低苯丙氨酸、酪氨酸饮食。
(三)中医中药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