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航空器振动及故障实例分析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航空器振动及故障实例分析
第一节 跨音速振动问题--自激振动 第二节 空警一号飞机排振过程分析 第三节 飞机颤振类型及事故分析
第一节 跨音速振动问题-自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振动
1. 飞机方向舵嗡鸣及垂尾翼尖振动故障
故障现象: 方向舵、垂尾翼尖结构破损,严重时方向 舵飞掉。
方向舵嗡鸣:
是在跨音速与低超音速时,由翼面气动激 波附面层干扰而产生的操纵面自激振动,
结论:
(1)空警一号过度振动构成:3.46Hz机身 的水平弯曲;12Hz垂尾的弯曲振动(一阶弯 曲为主)
(2)雷达天线罩是引起振动的根本原因,天线 罩相对厚度大(23~27%),在大气中容易产 生气流分离,向后形成紊流漩涡(随机)->影 响垂尾!
(3)空警一号振动属于扰流抖振,振源是天线 罩及其支座引起的气流扰动。
设计原则:
其中:M1=137kg由地面振动的附加质量法可测出。 主系统阻尼(结构+气动): 2 ( g) / 2 结构阻尼可测出0.025 气动阻尼γ=0.04~0.08
结果: M2=29Kg ω2=9.5Hz ξ2=0.26 (较大)
3. 吸振器结构设计及使用效果
要ξ2=0.26
较大阻尼->气动阻尼筒(内径8cm) 试飞表明->一个阻尼器只能达ξ2=0.26
鸣特征,方向舵旋转频率15.25Hz
M=1.06飞行时,气动刚度影响下频率为19.8Hz (800m)、20.2Hz(500m)接近于振动最严重 时方向舵旋转频率18Hz和21Hz,且当方向舵飞 掉时,全机振动消失。
结论: 该机垂尾振动破损及全机振动是由 “方向舵嗡鸣”引发的。
改进措施:加装新的扰流条;
气流分离->飞机结构强迫振动->跨音速抖振
该机垂尾振动:多发于直线平飞状态,而低 速转 弯并无抖振,且响应频率较集中。
抖振:响应频率密具有随机特性,响应频带较宽。
(2)颤振:
设计状态:该机垂直基本颤振型态-垂尾2弯为 主,机身1扭参与耦合颤振。 垂尾颤振速度540m/s,颤频22.5Hz, ->远大于失事飞行速度。
(二)排振方案及其效果
1. 加强机身强度->结果表明减振无效 2. 改变天线罩安装迎角->-1°改为+1°,脚蹬振感减轻,驾
驶盘振动更强,导致气流下洗增加,涡流影响升降舵。 3. 天线罩下表面吹气->飞行员振感减轻,可减振10~30%
左右。 4. 改善天线罩整流外形(多种方案)->天线罩前移0.5m或
垂尾尖部振频:12Hz 与杜四原型机振动比较: 2.5-8Hz:1.75倍(振幅),加速度1.5倍
12Hz处:13 倍(振幅),加速度10倍
初结论:振动水平严重超标!
2. 杜四机、空警一号机全机地面共振实验 ->飞机各段的各阶自然频率
3. 模型风洞实验,飞行实验测量 ->了解天线罩引起的气流分离特性
3. 实测表明:飞机尾部存在过度振动,影响飞 行人员正常操纵和工作,也会引起结构疲劳 损失。=>必须排除振动!
(一)振动测量和振源分析
1. 17架次的空测(623、630所) 测振位置: 垂尾尖部,中部,方向舵摇臂,机身尾
部,驾驶员脚蹬 分析结果: 垂尾振动典型功率谱图2-4
机身尾部振频:3.5Hz
直升机机体支承在弹性起落架上,构成另一个 振动系统。
第二节 空警一号飞机排振过程分析
问题: 1. 试飞中垂直尾翼出现明显的振动,在离地、 爬升、转弯、下滑、大速平飞中均有振感。
2. 脚蹬有敲击感(约每秒2-3次),标图桌上 发出间歇性咯咯响声;放襟翼时驾驶盘上有 摇动感觉,过载表摆动较大;中舱乘员目视 到垂尾有间歇性周期抖动(向两侧弯曲振 动);
实验中,方向舵刚度减小20%->也未 发生颤振。
该机振动多次发生于减速过程中->不 符合颤振规律。
因此,该机垂尾振动不是由垂尾颤振引起的。
(3)方向舵嗡鸣:
嗡鸣->跨音速、低超音速范围->操纵面附面层 干扰,扰激波位置运动->单自由度颤振
操纵面嗡鸣->决定因素是M数(并非速压->颤振) 该机振动局限于M=1.02~1.06之间->符合嗡
对方向舵抗扭刚度、支撑刚度 加固提高;
改进后试飞证明跨音速振动彻 底解决。
四、 直升机“地面共振”问题
--这是旋翼带垂直铰的直升机的特有振动问题。
“地面共振”机理: 由桨叶和带垂直铰的桨毂组成的旋翼,在旋转
时构成一个水平振动系统。
当外干扰力使桨叶对垂直铰产生偏摆,在旋转 离心力作用下,桨叶将绕垂直铰摆振。几片桨叶不 均匀的摆振结果,使旋翼总重心偏离桨毂中心,从 而产生旋翼对机体的不平衡激振力。
2、跨音速飞行过程垂尾振动性质分类
--方向舵试飞中折断、飞掉
跨音速振动 垂尾、方向舵破损->安排排振试飞
可能存在的振动性质: • 抖振(间歇性周期振动) • 颤振(垂尾翼面弯曲-扭转型颤振,方向舵旋
转与垂尾其它形态耦合的操纵面颤振) • 方向舵嗡鸣(单一频率连续振动或称单自由度
颤振)
不同振动性质分析: (1)抖振
再由于疲劳或振幅过大导致操作面损坏。
(1)A型(高亚音速)嗡鸣-产生负流动阻尼,基本上是简谐振动。 (2)B型(亚超音混和流)-不一定有附面层分离,一般随机振动。 (3)C型(超音速)嗡鸣-单自由度位势流动舵面颤振。
结论:
1. 操纵系统刚度偏低,翼尖结构刚度较弱是造 成故障的主因。
2. 方向舵嗡鸣原因:激波诱导的附面层分离与 激波在操纵面上的振荡,除气动外形特点外, 主要是操纵面阻尼振动特性。
垂尾振动是典型的窄带随机过程,振动能量 集中在12Hz附近。
实验模型-悬臂梁末端安装阻尼减振器,随 机噪声激励。
实验结果:调整阻尼,悬臂梁在基频及二弯 频内振动峰值大大降低。验证了吸振器对排 除随机激励下连续体振动的有效性。
2. 设计主系统阻尼时的吸振器 考虑主系统的气动阻尼γ。 M1为垂直基本模态下的广义 质量。 M2为吸振器质量。 μ=M2/M1
升高1.0m->减振不利!天线罩减薄(相对厚度10%)- >减轻效果较好!接近杜四机。 5. 加装涡流发生器
综合上述方案,虽有些方案有效果,但减振能力不够!
(三)动力吸振器排振
垂尾抖振基本排除,飞行员仍有轻微振感。 再综合采用天线罩下加装长整流船方案-> 达到较满意的减振效果。
1. 吸振器原理->阻尼动力减振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