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正弦定理1
§1.1.1-1 正弦定理(一)
a sin C 20sin 76 c 30(cm). sin A sin 40
(2) 当B≈116°时,
C 180 ( A B) 180 (40 116 ) 24 ,
§1.1.1-1 正弦定理(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1.1-1 正弦定理(一)
解直角三角形需要用到的知识
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 B C 180 ② 锐角三角函数:
a b a sin A ,cos A ,tan A ; c c b a b b sin B ,cos B ,tan B . c c a
2013-1-16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5
§1.1.1-1 正弦定理(一)
证法三:
(向量知识来证明)
过A作单位向量 j 垂直于AC AC CB AB,两边同乘以向量 j , B a j ( AC CB ) j AB c j 则:j AC j CB j AB A b j AC cos 90 j CB cos(90 C ) j AB cos(90 A)
2013-1-16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2
§1.1.1-1 正弦定理(一)
如何应用正弦定理? (一)已知两边一对角,可求其 它边和角!(SSA) (二)已知两角一对边,可求 B 其它边和角!(AAS) C a c b A
D
问题:已知任意两角和一边,能否求其 它边和角?
2013-1-16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9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 =2R. 证明
13
类型二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20,A=30°,C= 45°. 解答 ∵A=30°,C=45°,∴B=180°-(A+C)=105°, 由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20ssiinn3100°5°=40sin(45°+60°)=10( 6+ 2), c=assiinnAC=20sisnin3405°°=20 2, ∴B=105°,b=10( 6+ 2),c=20 2.
A.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由sin A=sin C,知a=c,∴△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247
3.在△ABC中,已知BC= 5 ,sin C=2sin A,则AB=_2__5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ssiinn CABC=2BC=2 5.
18
命题角度2 运算求解问题
例4
在△ABC中,A=
π 3
,BC=3,求△ABC的周长的最大值.
解答
19
反思与感悟
利用sina A=sinb B=sinc C=2R 或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a=ksin A,b= ksin B,c=ksin C(k>0)能够使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相互转化.
22
跟 踪 训 练 3 在 △ABC 中 ,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分 别 是 a 、 b 、 c , 若 A∶B∶C=1∶2∶3,求a∶b∶c的值. 解答
23
当堂训练
25
1. 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答案 解析
必修5课件 1.1.1 正弦定理
当A为锐角
当A为直角或钝角
我舰在敌岛A南50西相距12 nmile的B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 10西的方向以10nmile/h的速度航行,问:我舰需要以多大速度, 沿什么方向航行才能用2小时追上敌舰? 即追击速度为14mile/h
AC BC 又:∵△ABC中,由正弦定理: sin B sin A
AC
2.找 j 与 AB 、AC 、 的夹角 CB
3。利用等式
AC + CB = AB ,与 j 作内积
比值的意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注意: (1)正弦定理适合于任何三角形。
a b c (2)可以证明 = = =2R(R为△ABC外接圆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3)每个等式可视为一个方程:知三求一
ABC中,c 10, A 45 0 , C 30 0 , 求a, b和B 例1、已知在
例2、在 ABC中,b
3, B 60 0 , c 1, 求a和A, C
例3、ABC中,c
6 , A 45 0 , a 2, 求b和B,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三角形时,注意大边对大角
小结:1。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 问题。 2。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 和角的问题。 3。正弦定理及应用于解决两类问题,注意多解情况。 注意: ABC中,已知a, b和A时解三角形的情况: 在
人教版 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证明一(传统证法)在任意斜△ABC当中:
1 1 1 ab sin C ac sin B bc sin A S△ABC= 2 2 2 1 b a c abc 两边同除以 即得: = = 2 sin C , sin A sin B
1.1.1正弦定理1
C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CD=asinB=bsinA,则
a b sinA sinB
A
同理,做BC边上的高可得
c
D
AE=bsin∠ACE=bsinC=csinB
b
即:
c b
sin C sin B
E Ca B
所以,
abc sin A sin B sin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3. 如果已知的A是锐角,a<b,
(1) a>bsinA,有二解; (2) a=bsinA,只有一解; (3) a<bsinA,无解.
判断满足下列的三角形的个数: (1)b=11, a=20, B=30o 两解
(2)c=54, b=39, C=120o 一解
两解 (3)b=26, c=15, C=30o
abc sin A sin B sinC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A
sin A a , sin B b
c
c
c
a
b
cபைடு நூலகம்
b
c
sinA sinB sinC
C
aB
问题 4 【猜想与推广】 那么对于一般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 仍然成立?
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三种情况分析.
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教材 P4 第 1、2 题
课堂小结
1. 定理的表示形式:
abc sin A sin B sin C
abc
k(k 0)
sin A sin B sinC
1.1.1正弦定理1
图2 C
D
思考
a b c = 求证: = sin A sin B sin C
= ?
2R
(2R为△ABC外接圆直径)
1.1.1正弦定理
在Rt△ABC中,各角与其对边的关系:
b a sin B sin A c c c sin C 1
c
不难得到:
b
A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
a
B
在非直角三角形ABC中有这样的关系吗?
C
b
A c
a
B
(1)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如图 1, 过点A作AD⊥BC于 D, AD , sin C 此时有 sin B AD c b
应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
=
2R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a b c 或化角为边:sin A ,sin B ,sin C 2R 2R 2R
课堂练习:
1.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之比为A : B : C 3: 2 :1,
2:31 : 那么对应的三边之比a : b : c等于 ____________
B 30 , C 105
0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a sin C 2 6 2 c 3 1 sin A 4 2 2
课堂小结
(1)三角形常用公式: A B C
a b c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2)正弦定理应用范围:
① ②
已知两角和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 的对角。(注意解的情况)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
1.1.1正弦定理
[评析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和一边,由三角形 评析]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和一边 评析 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和一边, 内角和定理,可以先求出三角形的另一角, 内角和定理,可以先求出三角形的另一角,并由正弦定理计 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 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 (2)运算过程中, 运算过程中, 要注意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 运算过程中 要注意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 此题中对 105°作了“拆角”处理. 作了“ 作了 拆角”处理.
[评析 (1)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时,解三角形可用正弦 评析]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时, 评析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时 定理,关键是准确判断解的情况,可能出现一解、 定理,关键是准确判断解的情况,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 解的情况. 解的情况. (2)在三角形中, 在三角形中, 在三角形中 注意运用大边对大角或大角对大边的性 局限于一个三角形中). 质(局限于一个三角形中 . 局限于一个三角形中
4.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类型及其解的情况 . (1)已知两角与一边,用正弦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 已知两角与一边 用正弦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 已知两角与一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用正弦定理,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用正弦定理, 可能有两 一解或无解. 解、一解或无解.在△ABC 中,已知 a,b 和 A 时,解的情 , 况如下: 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 形
①a= = bsinA< 关系式 bsinA a<b ②a≥b ≥ 两解 解的个数 一解
a< bsinA 无解
a>b 一解
a≤b ≤ 无解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基本思路是: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基本思路是: (1)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 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 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 可由正弦定理求另一角 所对边,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所对边,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2)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 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 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 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求出第三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理求出第三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正弦定理(1)
2 ;
当当当当当AAAA==A===11212101202°20°0时0°时°时°时时,,CC,C=,,=CC==1=181801810°808°-0°-0-°°-44-545°45°4-5°-5-°°-11-21201202°10°=02°==°0=1°151=5°15°,5°,c1c,°=c5=,=c°=b,bscssbissi=inbsinnisninsinBinBbCnCsBsCi=B=inC=n=BC66=-6-226-2-2262.2-.22. .
1.1.1 正弦定理
思考 1 如图,在 Rt△ABC 中,sina A,sinb B,sinc C分别等于什么?
思考 2 在一般的△ABC 中,sina A=sinb B=sinc C还成立吗?
正弦定理证明:
A
A
B Ob C B`
OC B` B b
b sinB =2R
A b OC
B
a= b =c sinA sinB sinC
∴C=180°-(A+B)=180°-(60°+30°)=90°.
∴c= b sin
1 B=1=2.
2
(3)根据正弦定理,sin A=asin B= 3sin 120°=3>1.
b
1
2
因为 sin A≤1.所以 A 不存在,即无解.
引申探究 若把本例中的条件“C=60°”改为“A=60°”,则角C有 几个值?
=2R.
梳理 在任意△ABC 中,都有sina A=sinb B=sinc C=2R,这就是正弦定理.
特别提醒:正弦定理的特点 (1)适用范围:正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 (2)结构形式:分子为三角形的边长,分母为相应边所对角的 正弦的连等式. (3)刻画规律:正弦定理刻画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 系,可以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
1.1.1正弦定理
C/
1 1 1 另证2: S absin C = bc sin A = ac sin B ∆ABC = 2 2 2
A
c
B
b
ha
1 证明: S∆ABC = aha ∵ 2
Da 同理 ∴
S∆ABC = absin C = bc sin A = ac sin B 2 2 2
1 1 S∆ABC = acsin B = absinC 2 2 1 S∆ABC = bcsin A 2 1 1 1
D
b c = , 所以AD=csinB=bsinC, 即 sin B sin C
a c 同理可得 = , sin A sin C
a b c 即: = = sin A sin B sinC
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且角 如图2, 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且角 是钝角如图 钝角三角形 且角C是 过点A作AD⊥BC, 交BC延长线于D, 此时也有 sin B =
剖析定理、加深理解
a b c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 = = 2R sin A sin B sinC
2、A+B+C=π 3、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大角对大边,
剖析定理、加深理解
a b c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 = = 2R sin A sin B sinC
4、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和它们的对边a 叫做三角形的元 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 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 的过程叫解三角形 的过程叫解三角形
a
B
N
一解
已知A、a、b;求B
(1)A < 90°时 d = asin A
d < a < b时
1.1.1正弦定理(1)课件人教新课标
∴原式 = CF - BD + AE - CF + BD - AE = 0
CF,AE,BD都 是三角形的高.
5.在△ABC中,若B=30°,AB= 2 3 ,AC=2,
求△ABC的面积. B
解:由正弦定理
A
AB = AC sinC sinB
C
得 C = 600或1200,所以 A = 900或300
C. 2
D. 3 3
【解析】由正弦定理, BC = 3 , sin 45 sin 75
得BC=3 3 ,故选A.
2.(19广东)已知△ABC中,∠A,∠B,
∠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
6 2 ,且∠A=75°,则b=( A)
A.2
B.4 2 3
C.4 2 3
D. 6 2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
解:根据正弦定理
a=c sinA sinC
得到a = 10 2.由三角形内角和可以知道 B = 1050
由
b=c
sinB sinC
得到 b = 20sin1050
例3 在ΔABC中,AD为∠A的平分线,请用
正弦定理证明:BD = AB DC AC
A
解:在ΔABD中,AB = BD sinα sinβ
则B = ___3_0_。___
有一解
(3)在ΔABC中,已知a = 2 2,b = 2 3,A = 1200,
则B = __无__解___
无解
注意
在ΔABC中,已知a, b和A时,解三角形的情况: 当A为锐角
当A为直角或钝角
C a
b
A a>b一解 B
Ca
b A
1.1.1正弦定理(一)
第一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一)一.知识归纳1.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2.在Rt△ABC中,C=90°,则有:(1)A+B=________,0°<A<90°,0°<B<90°;(2)a2+b2=________(勾股定理);(3)sin A=____________,cos A=____________,tan A=__________,sin B=________,cos B =________,tan B=________;(4)asin A=________,bsin B=________,csin C=________.3.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____________,这个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典例分析知识点一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a=5,B=45°,C=105°,解三角形.知识点二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在△ABC中,a=23,b=6,A=30°,解三角形.知识点三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例3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1)a=5,b=4,A=120°;(2)a=9,b=10,A=60°;(3)c=50,b=72,C=135°.三.当堂检测1.在△ABC中,若b=2,B=30°,C=135°,则a=________.2.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a sin B=3b,则角A等于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60°,a=3,b=1,则c等于()A.1 B.2 C.3-1 D. 34.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内角A、B、C的对边,b=2,c=1,B=45°,则a=( )A.6±22B.6-22C.6+24D.6+22第一章 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一)一、选择题1.在△ABC 中,下列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A .a sin A =b sinB B .b sinC =c sin A C .ab sin C =bc sin BD .a sin C =c sin A 2.在△ABC 中,已知a =18,b =16,A =150°,则这个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A .有两个解B .有一个解C .无解D .不能确定 3.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A .4 2B .4 3C .4 6 D.3234.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 )A .b =10,A =45°,C =70°B .a =30,b =25,A =150°C .a =7,b =8,A =98°D .a =14,b =16,A =45° 二、填空题 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如果c =3a ,B =30°,那么角C 等于________. 6.在△ABC 中,AC =6,BC =2,∠B =60°,则C =________. 7.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 =2a ,B =A +60°,则A =__________. 8.在△ABC 中,a =x ,b =2,B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9.在△ABC 中,若a =23,A =30°,讨论当b 为何值时(或在什么范围内),三角形有一解,有两解或无解?10.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2B ,a 、b 、c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求ab的取值范围.答案详解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一)知识梳理1.元素 解三角形2.90° (2)c 2 (3)a c b c a b b c a c ba(4)c c c3.a sin A =b sin B =c sin C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例1 解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 +B +C =180°, 所以A =180°-(B +C )=180°-(45°+105°)=30°.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得b =a ·sin B sin A =5·sin 45°sin 30°=52;c =a ·sin C sin A =5·sin 105°sin 30°=5·sin (60°+45°)sin 30°=5·sin 60°cos 45°+cos 60°sin 45°sin 30°=52(6+2).例2 解 a =23,b =6,a <b ,A =30°<90°. 又因为b sin A =6sin 30°=3,a >b sin A , 所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6sin 30°23=32,故B =60°或120°.当B =60°时,C =90°,c =a 2+b 2=43;当B =120°时,C =30°,c =a =2 3. 所以B =60°,C =90°,c =43或B =120°, C =30°,c =2 3.例3 解 (1)sin B =b a sin 120°=45×32<32,所以三角形有一解.(2)sin B =b a sin 60°=109×32=539,而32<539<1,所以当B 为锐角时,满足sin B =539的角有60°<B <90°,故对应的钝角B 有90°<B <120°, 也满足A +B <180°,故三角形有两解.(3)sin B =b sin C c =7250sin C >sin C =22,所以B >45°,所以B +C >180°,故三角形无解. 当堂检测 1. 6-22. π33 B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可得3sin 60°=1sin B,∴sin B =12,故∠B =30°或150°.由a >b ,得∠A >∠B ,∴∠B =30°,故∠C =90°, 由勾股定理得c =2.] 4 C课时作业1.D [由正弦定理知D 正确.]2.B [因为a >b ,A 为钝角,所有只有一个解.]3.C [方法一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180°-(B +C )=45°.根据正弦定理,b =a sin Bsin A=8sin 60°sin 45°=4 6.方法二 如图,过点C 作CD ⊥AB ,由条件可知A =45°, 而由CD =a sin 60°=b sin 45°,得b =4 6.]4.D [对于A ,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知其只有一解;对于B ,∵a >b ,即A >B ,且A =150°,∴只有一解;对于C ,a <b ,即A <B ,且A =98°,∴无解.]5.120° [∵c =3a ,∴sin C =3sin A =3sin(180°-30°-C )=3sin(30°+C )=3⎝⎛⎭⎫32sin C +12cos C ,即sin C =-3cos C .∴tan C =- 3. 又C ∈(0,π),∴C =120°.] 6.75°解析 由正弦定理2sin A =6sin 60°,∴sin A =22.∵BC =2<AC =6,∴A 为锐角,∴A =45°.∴C =75°. 7.30°解析 b =2a ⇒sin B =2sin A , 又∵B =A +60°,∴sin(A +60°)=2sin A , 即sin A cos 60°+cos A sin 60°=2sin A ,化简得sin A =33cos A ,∴tan A =33,∴A =30°.8.2<x <2 2解析 因三角形有两解,所以a sin B <b <a ,即22x <2<x ,∴2<x <2 2.即b ≤23或b =43时,有一解;当b sin A <a <b ,即23<b <43时,有两解. 10.解 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90°, 即⎩⎪⎨⎪⎧B <90°,2B <90°,180°-3B <90°,∴30°<B <45°.由正弦定理知: a b =sin A sin B =sin 2B sin B=2cos B ∈(2,3), 故所求的范围是(2,3).。
1.1.1正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中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定理,它可以用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学中最基本、最通用的定理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并且在其他分支学科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在三角形ABC中,假设BC=a,AC=b,AB=c,∠A的对边为a,∠B的对边为b,∠C的对边为c。
则正弦定理的表述是:$$\frac{a}{\sin\angle A} = \frac{b}{\sin\angle B} = \frac{c}{\sin\angle 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中BC、AC、AB的边长,∠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内角大小,sin指的是这些角的正弦值。
正弦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有以下几步:(1)确定三角形ABC的已知数据,包括三边和三角度数中的已知数据;(2)应用正弦定理,根据已知数据求解未知数据;(3)特别注意角度的选择,有时需要用到角的补角或余角。
以下是一些正弦定理的应用实例: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夹角,求第三边的长度。
则:由正弦定理,有:即:因为$\sin\angle C\leq 1$,所以:同理,可以求得BC的另一角度∠C。
解:设三角形ABC的第一边为AB=a,角度A为∠A,角度B为∠B,已知数据为a和∠A、∠B,要求的为第二边的长度BC=b。
所以:其中,角B的大小为:其中角C可以用第二个角度公式求得,即:(注:第二个角度公式指的是正弦公式的逆变形式,即给定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则可以根据正弦公式求得未知角度。
)正弦定理不仅仅在数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领域。
例如,它在建筑学中可以用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和角度;在航空和航海中可以用来计算航线的长度和方向;在地理和地质学中可以用来计算地球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等等。
因此,熟练掌握正弦定理的公式和应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1.1正弦定理(1)
;
根据正弦定理,
;
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弦定理,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巡视指导
归纳: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相互交流,给出答案
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 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浏览目标
自主学习
完成任务
明确疑问
合作学习
展示讲解推导过程
课时计划
课题
1.1.1正弦定理
课型
新授课
班别
1.5
1.6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创设情境
如图1.1-1,固定 ABC的边CB及 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 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目标任务
1、理解正弦定理
2、能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3、个体自学
任务:
1、阅读教材p2——4。
2、明确正弦定理及其推理过程。
3、知道什么是解三角形。
四、互动交流
明确答案
交流疑问
五、展示汇报
如图1.1-3,当 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则 ,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 1.1.1 正弦定理
弦值可求锐角唯一.
(3)如果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另一边 所对的角为锐角,这时由正弦值可求两个角,要分类讨论.
返回
π π 3.若把本例中 C=3改为 A=4,其他条件不变,求 C,B,b.
π 解:∵ 6sin4<2< 6, ∴本题有两解. a c csin A 3 ∵sin A=sin C,∴sin C= a = 2 .
且sin 2A=sin 2B+sin 2C,试判断△ABC的形状. [思路点拨] 首先利用正弦定理将角的关系式sin2A
=sin 2B+sin2C转化为边的关系式,进而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
返回
[精解详析]
a b c 法一:设sin A=sin B=sin C=k, (2 分)
则 a=ksin A,b=ksin B,c=ksin C ∵sin2A=sin2B+sin2C. ∴(ksin A)2=(ksin B)2+(ksin C)2. ∴a2=b2+c2. ∴A=90° ,B+C=90° .
6.在△ABC中,若acos A=bcos B,试判断△ABC的形状.
a b 解:由正弦定理,设sin A=sin B=k,则 a=ksin A,b=ksin B, ∴由 acos A=bcos B,得:sin Acos A=sin Bcos B. 即 sin 2A=sin 2B. ∵2A、2B∈(0,2π), ∴2A=2B 或 2A=π-2B 或 2A-π=2π-2B. π 即 A=B 或 A+B=2. ∴△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A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 ①a=bsin A bsin A<a 式 解的 ②a≥b 一解 <b 两解
a<bsin A
a>b
a≤b
个数
1.1.1正弦定理(一)
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首次测出了地月之间 的距离大约为385400km,你想知道他们当时是怎 样测出这个距离的吗?
解三角形
问题1: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 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 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的准确量 化的表示呢? 思考:如图,已知 在△ABC中,A>B, 则a__b > . 试猜想a,b,A,B之间的 确切关系式 ?
0
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可以解三角形ABC。
例2 已知△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半径 A , 试用R与θ表示BC。 为 R, C
O B D
A
练习:
小结:
作业: 1、P10 A1 2、探索是否有其他方法证明正弦定理。 比如向量法?
A C a b c B
如图,在Rt△ABC中,
a sin A c b sin B c a b c sin A sin B
A b C a c B
c sin C
问题2: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斜三角形),
a b 仍然成立呢?
1.1.1正弦定理(一)
a b c (2)sin A , sin B , sin C . k k k
思考:我们利用正弦定理可以做什么?
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 素的过程。
例1 已知在 ABC中,c 10, A 45 , C 30 .
0 0
思考: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变式:已知在 ABC中,c 10, A 45 .
正弦定理(law of sines): 在一个三角形 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014年高中数学 1.1.1正弦定理教案(一)新人教A版必修5
1.1.1正弦定理讲授新课[合作探究]师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关系式CcB b A a sin sin sin ==是否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生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右图,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 =A sin B =B sin A ,则B b A a sin sin =,同理,可得B bC c s i ns i n =.从而C cB b A a s i ns i n s i n ==.(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解法类似锐角三角形的情况,由学生自己完成)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CcB b A a sin sin sin ==.师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这一等式? 生可以作△ABC 的外接圆,在△ABC 中,令BC =A ,AC =B ,AB =C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来证明CcB b A a sin sin sin ==这一关系.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充分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证法. 在△ABC 中,已知BC =A ,AC =B ,AB =C ,作△ABC 的外接圆,O 为圆心,连结BO 并延长交圆于B′,设BB′=2R.则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 ∠BAB′=90°,∠C =∠B′,∴sin C =sin B′=RcB C 2sin sin ='=. ∴R Cc2sin =. 同理,可得R B bR A a 2sin ,2sin ==.∴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上述关系式均成立,因此,我们得到等式CcB b A a sin sin sin ==. 点评:上述证法采用了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将任意三角形通过外接圆性质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而求证,此证法在巩固平面几何知识的同时,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消除了学生所持的“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定理是唯一途径”这一误解.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为下一步用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定理作了铺垫. [知识拓展]师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虑用前面所学的向量知识来证明正弦定理.从定理内容可以看出,定理反映的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在向量知识中,哪一知识点体现边角关系呢?生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式A ·B =|A ||B |C osθ,其中θ为两向量的夹角.师回答得很好,但是向量数量积涉及的是余弦关系而非正弦关系,这两者之间能否转化呢?生 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θ=Co s(90°-θ)进行转化. 师这一转化产生了新角90°-θ,这就为辅助向量j 的添加提供了线索,为方便进一步的运算,辅助向量选取了单位向量j,而j 垂直于三角形一边,且与一边夹角出现了90°-θ这一形式,这是作辅助向量j 垂直于三角形一边的原因.师在向量方法证明过程中,构造向量是基础,并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而添加垂直于的单位向量j 是关键,为了产生j 与、、CB 的数量积,而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j 的数量积运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师下面,大家再结合课本进一步体会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的过程,并注意总结在证明过程中所用到的向量知识点.点评: (1)在给予学生适当自学时间后,应强调学生注意两向量的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运用.(2)要求学生在巩固向量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向量知识的工具性作用. 向量法证明过程:(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则j 与的夹角为90°-A ,j 与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为了与图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联系,我们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j 的数量积运算,得到j j ∙=+∙)(由分配律可得j j ∙=∙+.∴Co s90°Co s(90°-C Co s(90°-A ).∴A sin C =C sin A .∴CcA a sin sin =. 另外,过点C 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 与的夹角为90°+C ,j 与的夹角为90°+B ,可得BbC c sin sin =. (此处应强调学生注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防止误解为j 与的夹角为90°-C ,j与的夹角为90°-B )∴CcB b A a sin sin sin ==.(2)△ABC 为钝角三角形,不妨设A >90°,过点A 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 与的夹角为A -90°,j 与的夹角为90°-C .由=+,得j·+j·=j·, 即A ·Co s(90°-C )=C ·Co s(A -90°), ∴A sin C =C sin A . ∴CcA a sin sin = 另外,过点C 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 与的夹角为90°+C ,j 与夹角为90°+B .同理,可得C cB b sin sin =.∴CcB b simA a sin sin ==(形式1). 综上所述,正弦定理对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均成立. 师在证明了正弦定理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正弦定理的应用. [教师精讲](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A =ksin A ,B =ksin B ,C =ksin C ;(2)C cB b A a sin sin sin == 等价于CcA aB b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形式2). 我们通过观察正弦定理的形式2不难得到,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中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BAb a sin sin =.这类问题由于两角已知,故第三角确定,三角形唯一,解唯一,相对容易,课本P 4的例1就属于此类问题.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B baA sin sin =.此类问题变化较多,我们在解题时要分清题目所给的条件.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评析来进一步体会与总结. [例题剖析]【例1】在△ABC 中,已知A =32.0°,B =81.8°,A =42.9 c m,解三角形.分析:此题属于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边的问题,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求出边B ,若求边C ,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 =180°-(A +B )=180°-(32.0°+81.8°)=66.2°; 根据正弦定理,b =ooA B a 0.32sin 8.81sin 9.42sin sin =≈80.1(c m); c =osin32.02.66sin 9.42sin sin oA C a =≈74.1(c m). [方法引导](1)此类问题结果为唯一解,学生较易掌握,如果已知两角和两角所夹的边,也是先利用内角和180°求出第三角,再利用正弦定理.(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例2】在△ABC 中,已知A =20c m ,B =28c m ,A =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c m ).分析:此例题属于B sin A <a <b 的情形,故有两解,这样在求解之后呢,无需作进一步的检验,使学生在运用正弦定理求边、角时,感到目的很明确,同时体会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解:根据正弦定理,sin B =2040sin 28sin oa Ab =≈0.899 9.因为0°<B <180°,所以B ≈64°或B ≈116°.(1)当B ≈64°时,C =180°-(A +B )=180°-(40°+64°)=76°,C =ooA C a 40sin 76sin 20sin sin =≈30(c m). (2)当B ≈116°时,C =180°-(A +B )=180°-(40°+116°)=24°,C =ooA C a 40sin 24sin 20sin sin =≈13(c m). [方法引导]通过此例题可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但是都不符合题意,可以通过分析获得,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当然对于不符合题意的解的取舍,也可通过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来判断,对于这一点,我们通过下面的例题来体会.变式一:在△ABC 中,已知A =60,B =50,A =38°,求B (精确到1°)和C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分析:此题属于A ≥B 这一类情形,有一解,也可根据三角形内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这一性质来排除B 为钝角的情形.解:已知B <A ,所以B <A ,因此B 也是锐角.∵sin B =6038sin 50sin oa Ab =≈0.513 1,∴B ≈31°.∴C =180°-(A +B )=180°-(38°+31°)=111°.∴C =ooA C a 38sin 111sin 60sin sin =≈91. [方法引导]同样是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但可能出现不同结果,应强调学生注意解题的灵活性,对于本题,如果没有考虑角B 所受限制而求出角B 的两个解,进而求出边C 的两个解,也可利用三角形内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性质进而验证而达到排除不符合题意的解.变式二:在△ABC 中,已知a =28,b =20,A =120°,求B (精确到1°)和C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分析:此题属于A 为钝角且A >B 的情形,有一解,可应用正弦定理求解角B 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排除角B 为钝角的情形.解:∵sin B =28120sin 20sin oa Ab =≈0.618 6, ∴B ≈38°或B ≈142°(舍去).∴C =180°-(A +B )=22°. ∴ C =︒︒=120sin 22sin 28sin sin A C a ≈12. [方法引导](1)此题要求学生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对于角B 为钝角的排除也可以结合三角形小角对小边性质而得到.(2)综合上述例题要求学生自我总结正弦定理的适用范围,已知两角一边或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3)对于已知两边夹角解三角形这一类型,将通过下一节所学习的余弦定理来解. 师为巩固本节我们所学内容,接下来进行课堂练习:1.在△ABC 中(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1)已知C =3,A =45°,B =60°,求B ;(2)已知B =12,A =30°,B =120°,求A .解:(1)∵C =180°-(A +B )=180°-(45°+60°)=75°,CcB b sin sin =,∴B =︒︒=75sin 60sin 3sin sin C B c ≈1.6.(2)∵BbA a sin sin =,∴A =︒︒=120sin 30sin 12sin sin B A b ≈6.9. 点评:此题为正弦定理的直接应用,意在使学生熟悉正弦定理的内容,可以让数学成绩较弱的学生进行在黑板上解答,以增强其自信心. 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 (1)B =11,A =20,B =30°;(2)A =28,B =20,A =45°; (3)C =54,B =39,C =115°;(4)A =20,B =28,A =120°.解: (1) ∵B bA a sin sin =.∴sin A =1130sin 20sin ︒=b B a ≈0.909 1.∴A 1≈65°,A 2≈115°.当A 1≈65°时,C 1=180°-(B +A 1)=180°-(30°+65°)=85°,∴C 1=︒︒=30sin 85sin 11sin sin sin 1B C b ≈22.当A 2≈115°时,C 2=180°-(B +A 2)=180°-(30°+115°)=35°,∴C 2=︒︒=30sin 35sin 11sin sin 2B C b ≈13.(2)∵sin B =2845sin 20sin ︒=a A b ≈0.505 1,∴B 1≈30°,B 2≈150°.由于A +B 2=45°+150°>180°,故B 2≈150°应舍去(或者由B <A 知B <A ,故B 应为锐角). ∴C =180°-(45°+30°)=105°.∴C =︒︒=45sin 105sin 28sin sin A C a ≈38.(3)∵CcB b sin sin =, ∴sin B =54115sin 39sin ︒=c C b ≈0.654 6.∴B 1≈41°,B 2≈139°.由于B <C ,故B <C ,∴B 2≈139°应舍去. ∴当B =41°时,A =180°-(41°+115°)=24°,A =︒︒=115sin 24sin 54sin sin C A c ≈24. (4) sin B =20120sin 28sin ︒=a A b =1.212>1. ∴本题无解.点评:此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弦定理,同时加强解三角形的能力,既要考虑到已知角的正弦值求角的两种可能,又要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取舍.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一起研究了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同时了解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并且明确了利用正弦定理所能解决的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已知两角、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布置作业(一)课本第10页习题1.1 第1、2题. (二)预习内容:课本P 5~P 8余弦定理 [预习提纲](1)复习余弦定理证明中所涉及的有关向量知识.(2)余弦定理如何与向量产生联系.(3)利用余弦定理能解决哪些有关三角形问题.板书设计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证明方法:3.利用正弦定理,能够解决两类问题:CcB b A a sin sin sin == (1)平面几何法 (1)已知两角和一边 (2)向量法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1.1.1 正弦定理
a b c 1.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它是解三角形的工具之一. 2.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解以下两种类型的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任意一边;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拓展提升】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的两种方法
(1)边化角 a c b 根据sin A= ,sin B= ,sin C= 化边为角(其中 2R 2R 2R 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
(2)角化边
根据a=2Rsin A,b=2Rsin B,c=2Rsin C化角为边(其中R
为△ABC外接圆的半径).
O a b B c A` A
一、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a b c . 即 sin A sin B sin C 注意:(1)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 的正弦之间的一个关系式.由正弦函数在区间上的
单调性可知,正弦定理非常好地描述了任意三角形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弦定理只适用于锐角三角形.( )
(2)在△ABC中,等式asinA=bsinB总能成立.(
)
(3)在△ABC中,已知a=30,b=23,A=130°,则此三角形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唯一解.(
)
提示:(1)错误.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都适用. (2)错误.由正弦定理得asinB=bsinA. (3)正确.由A=130°>90°,a=30>b=23.根据大边对大角 知,三角形有唯一解. 答案:(1)× (2)× (3)√
) C. 无解 D. 不确定
B. 两解
解答:b>c,一解
3.(2012·福建高考)在△ABC中,已知∠BAC=60°,
1.1.1正弦定理1
1.1.1 正弦定理
复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一)任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A B C 180 1、角的关系2、边的关系 3、角关系abc, ab c
大角对大边
(二)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角C为直角)
1、角的关系
2、边的关系 3、边角关系
A B 90
2 2
a b c
2
直角三角形中:
a b , sin B , sin C 1 sin A c c
A
即c
a b c ,c ,c sin A sin B sin C
b
c
\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B a 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对任意三角形是否成立?
变式:
a b b c c a (1) ; ;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sin C sin A
(2)sin A : sin B : sin C a : b : c
概念:解三角形
一般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 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 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思考: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怎样的 解三角形问题呢?
C
如图:
C C
1
B a c A C1 O C
c c 2R 1 sin C sin C
b
b a 2 R, 2R 同理: sin B sin A
a b c 2 R(R为外接圆半径) 即得: sin A sin B sin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a b c 2 R(R为外接圆半径 ) sin A sin B sin C
2014-2015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五 第一章 1.1.1(一)正弦定理(一)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1(一)
探究1 在锐角△ABC中,根据右图证明: a b c = = . sin A sin B sin C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证明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CD CD sin A= ,sin B= . b a a b ∴CD=bsin A=asin B.∴ = . sin A sin B b c 同理,在△ABC中,sin B=sin C. a b c ∴sin A=sin B=sin C成立.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 2 在钝角△ABC 中(不妨设 A 为钝角), a b c 根据右图证明: = = . sin A sin B sin C 证明 过C作CD⊥AB,垂足为D,D是BA
延长线上一点,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知: CD -A) b =sin∠CAD=sin(180° CD =sin A, a =sin B. a b ∴CD=bsin A=asin B.∴sin A=sin B. b c a b c 同理,sin B=sin C.故sin A=sin B=sin C.
=2R恒成立.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典型例题】
1.1.1(一)
例1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 A∶B∶C=1∶2∶3,则a∶b∶c等于 A.1∶2∶3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
B.2∶3∶4 D.1∶ 3∶2
C.3∶4∶5
解析 ∵A+B+C=π,A∶B∶C=1∶2∶3, π π π ∴A=6,B=3,C=2,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1.1(一)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π A B C 1.在△ABC中,A+B+C= π , + + = 2 . 2 2 2 π a b 2.在Rt△ABC中,C= ,则c = sin A , c= sin B . 2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1.1.1正弦定理(一)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一)课时目标1.熟记正弦定理的内容;2.能够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1.在△ABC 中,A +B +C =π,A 2+B 2+C 2=π2.2.在Rt △ABC 中,C =π2,则a c =sin_A ,bc=sin_B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sin C ,这个比值是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一、选择题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1∶2∶3,则a ∶b ∶c 等于( )A .1∶2∶3B .2∶3∶4C .3∶4∶5D .1∶3∶2 答案 D2.若△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得4sin 45°=b sin 60°,∴b =2 6. 3.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A解析 sin 2A =sin 2B +sin 2C ⇔(2R )2sin 2A =(2R )2sin 2B +(2R )2sin 2C ,即a 2=b 2+c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角A 与角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BC .A ≥B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 A解析 由sin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5.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 答案 C解析 由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b sin Aa=2sin 60°3=22.∵a >b ,∴A >B ,B <60° ∴B =45°.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如果c =3a ,B =30°,那么角C 等于( )A .120°B .105°C .90°D .75° 答案 A解析 ∵c =3a ,∴sin C =3sin A =3sin(180°-30°-C )=3sin(30°+C )=3⎝⎛⎭⎪⎪⎫32sin C +12cos C , 即sin C =-3cos C . ∴tan C =- 3.又C ∈(0°,180°),∴C =120°. 二、填空题7.在△ABC 中,AC =6,BC =2,B =60°,则C =_________. 答案 75°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6sin 60°,∴sin A =22.∵BC =2<AC =6,∴A 为锐角.∴A =45°. ∴C =75°.8.在△ABC 中,若tan A =13,C =150°,BC =1,则AB =________.答案 102解析 ∵tan A =13,A ∈(0°,180°),∴sin A =1010.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A =ABsin C , ∴AB =BC sin C sin A =1×sin 150°1010=102.9.在△ABC 中,b =1,c =3,C =2π3,则a =________.答案 1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3sin2π3=1sin B , ∴sin B =12.∵C 为钝角,∴B 必为锐角,∴B =π6,∴A =π6.∴a =b =1.10.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 =2a ,B =A +60°,则A =______.答案 30°解析 ∵b =2a ∴sin B =2sin A ,又∵B =A +60°, ∴sin(A +60°)=2sin A即sin A cos 60°+cos A sin 60°=2sin A ,化简得:sin A =33cos A ,∴tan A =33,∴A =30°.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已知a =22,A =30°,B =45°,解三角形. 解 ∵a sin A =b sin B =csin C,∴b =a sin B sin A =22sin 45°sin 30°=22×2212=4.∵C =180°-(A +B )=180°-(30°+45°)=105°,∴c =a sin C sin A =22sin 105°sin 30°=22sin 75°12=2+2 3.12.在△ABC 中,已知a =23,b =6,A =30°,解三角形. 解 a =23,b =6,a <b ,A =30°<90°. 又因为b sin A =6sin 30°=3,a >b sin A , 所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6sin 30°23=32,故B =60°或120°.当B =60°时,C =90°,c =a 2+b 2=43; 当B =120°时,C =30°,c =a =2 3. 所以B =60°,C =90°,c =43或B =120°,C =30°,c =2 3. 能力提升1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π6解析 ∵sin B +cos B =2sin(π4+B )= 2.∴sin(π4+B )=1.又0<B <π,∴B =π4.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b =2×222=12.又a <b ,∴A <B ,∴A =π6.1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2B ,a ,b ,c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求ab的取值范围.解 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90°,即⎩⎪⎨⎪⎧B <90°,2B <90°,180°-3B <90°,∴30°<B <45°.由正弦定理知:a b =sin A sin B =sin 2B sin B=2cos B ∈(2,3),故ab的取值范围是(2,3).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sin C sin C 2R A c 2R sin C a b 同理 2 R, 2R sin A sin B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c O b
a C
C/
公式的应用
a b c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应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
=
2R
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a b c 或化角为边:sin A ,sin B ,sin C 2R 2R 2R
课堂练习:
1.已知ABC的三个内角之比为A : B : C 3 : 2 :1,
2:31 : 那么对应的三边之比a : b : c等于 ____________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
2.(08 陕西卷)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 若 c 2,b 6,B 120 ,则 a 等于
( D. 2
D)
A. 6
B.2
C. 3
BC的长度与角A的 大小有关吗? 三角形中角A与它的对 边BC的长度是否存在 数量关系?
C
b
c
由正弦定理
得a
a c sin A sin C c sin A 10 sin 45 10 2 = sin 30 sin C
a
B
A
b c 由正弦定理 sin B sin C
c sin B 10 sin 105 5( 6 2 ) 得 b= = sin C sin 30
① ②
已知两角和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 的对角。(注意解的情况)
正弦定理推广一:
a b c 2RR是ABC外接圆半径 sin A sinB sinC
证明:作外接圆O, 过B作直径BC/,连AC/,
'
B
' BA C 90, C C
图2 C
D
思考
a b c = 求证: = sin A sin B sin C
= ?
2R
(2R为△ABC外接圆直径)
b sin C c sin B 2 6 2 6 2 4 2 2 2
(2)已知两边和 其中一边的对 角,求其他边和 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
练习:在ABC中,a=2, b 2, A 45 , 求B, C, c
0
b sin A 解:由正弦定理得 sin B a a b, A B, 且00 B 1800
3 3 则其面积等于 __________ 或 2 4
思考
a b c = 求证: = sin A sin B sin C
= ?
2R
(2R为△ABC外接圆直径)
证法3:
A
SABC
1 1 1 ab sin C bc sin A ac sin B 2 2 2
证明: ∵ S ABC
c
B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正弦的比相等.
a b c 即 sin A sin B sin C
即正弦定理寻找的是各边和它的对角的关系!
剖析定理、加深理解
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三角形中哪类问题: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①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
正弦定理
在Rt△ABC中,各角与其对边的关系:
b a sin B sin A c c c sin C 1
c
不难得到:
b
A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
a
B
在非直角三角形ABC中有这样的关系吗?
C
b
A c
a
B
(1)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如图1,
过点A作AD⊥BC于D,
4 5 BC sin B 13 5 (Ⅱ)由正弦定理得 AC . 12 sin A 3 13 1 1 13 16 8 所以 △ABC 的面积 S BC AC sin C 5 . 2 2 3 65 3
3.在ABC中, a 3, b 1, B 30 ,
12 2 ______ .
练习:
1.在ABC中, a 6,b 8,C 45 .则S ABC
2.已知三角形 ABC 中,a=50,B=450,C=1050,求 S ABC .
625 ( 3 1 )
5 3 3.(2008 全国Ⅱ) 在 △ABC 中, cos A , cos B . 13 5 (Ⅰ)求 sin C 的值; (Ⅱ)设 BC 5 ,求 △ABC 的面积.
2.已知ABC中a 2, B 75 ,C 45 ,则
0 0
abc 4 3 ______ . sin A sin B sin C
3、已知三角形 ABC 中,acosA=bcosB,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直角或等腰三角形
3
正弦定理推广二:
正弦面积公式 : S ABC 1 1 1 1 ah ab sinC ac sinB bc sin A 2 2 2 2
b
ha
1 aha 2
Da
C ∴
而 h AD c sin B b sin C a
同理 S ABC 1 ∴ S ABC ab sin C bc sin A ac sin B 2 2 2
1 1 S ABC ac sin B ab sin C 2 2 1在ABC中,a= 3, b 2, B 45 , 求A, C, c
0
解:
a sin B sin A b
0
3
2 2 3 2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
0
0 0 或 A 120 A 60 a b, A B, 且0 A 180
(1)当A 600 , C 1800 ( A B) 750 b sin C 2 6 2 6 2 c sin B 4 2 2 2 0 (2)当A 120 , C 1800 ( A B) 150
5 12 3.解: (Ⅰ)由 cos A ,得 sin A , 13 13 3 4 由 cos B ,得 sin B . 5 5
16 所以 sin C sin( 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65
5 3 3.(2008 全国Ⅱ) 在 △ABC 中, cos A , cos B . 13 5 (Ⅰ)求 sin C 的值; (Ⅱ)设 BC 5 ,求 △ABC 的面积.
AD , sin C 此时有 sin B AD c b
B
图1
A c b C
b c 所以AD=csinB=bsinC, 即 sin B sin C ,
D
a b c a c 同理可得 , 即: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sin C
(2) 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呢? 自己证下!
的对角,进而可求其他的边和角.
② 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角和边.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 定理的应用 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 。
例 1:在△ABC 中,已知c = 10,A = 45 , C = 30 ,
解三角形.(即求出其它边和角)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 180 (A C) 105 解:
C3
C2 C1
C
A
B
(2) 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且角C是钝角如图2,
过点A作AD⊥BC, 此时也有 sin B
b
交BC延长线于D,
AD c
且 sin ( C) AD sin C
A c b
仿(1)可得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B
由(1)(2)知,结论成立.
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练习:
(1)在△ABC中,已知 A=30°,B=120°,b=12。
解三角形.
C 30 , a c 4 3
(2)在△ABC中,已知 A=75°,B= 45°,c= 3 2 求C,a , b.
C 60 , a 3 3, b 2 3
2 2 2 1 2 2
B 30 , C 105
0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a sin C 2 6 2 c 3 1 sin A 4 2 2
课堂小结
(1)三角形常用公式: A B C
a b c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2)正弦定理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