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大肠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D值
二、灭菌 锥形瓶培养基:标记,加棉塞、报纸包扎。 1ml移液管2支
121℃,灭菌20min
三、接种
将菌种(教师预先培养好)摇匀后用无菌移 液管吸取0.5ml悬液,接到每一组培养基中 (接种量要完全一样)
四、发酵
将三角瓶置于恒温摇床中,37℃, 120rpm培养12h
五、比浊法测定各发酵液OD值
大肠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实验目的
1.掌握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熟悉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比浊法测定发酵液菌浓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1.确定培养基的基本组成 2.确定所用原材料的种类 3.确定所用原材料的浓度配比关系
二、培养基优化方法(原材料种类和浓度配比优化)
2.基本工具——正交表 记号:Ln(tm)
L:正交表的符号 n:表的行数(可安排试验的次数) t:表中的字码数(水平数) m:表的列数(最多可安排因素个数)
L8(27) L9(34) L16(45)
3.正交表的特点
试验点分布均匀、整齐可比 任何一列中各字码(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
K最大- K最小
结果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B :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各因素的主次和影响趋 势,找到最优试验方案。
比较RA 、RB、RC值,R值越大的因素,影响越大,控 制要越严格,R值越小的因素,影响越小。
对每一个因素,选择K值最大的水平为最佳条件。如对 于因素A 淀粉,若k2>K1>k3 ,即k2最大,根据因素水平表中 的设计,其水平为7%。表明7%为最佳的淀粉浓度。对于因 素B ,k2最大,对于因素C ,k3最大。
B蛋白胨/%
0.5 1 1.5
C氯化钠 /% 0.5 1
1.5
D pH
6 7 8
2.按表2配制9组培养基入100ml锥形瓶中,每瓶25ml,(可四小 组分工合作)
表2 正交表实验方案
因素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实验6 实验7 实验8 实验9
A酵母浸膏 /%
1(0.2) 1(0.2) 1(0.2) 2(0.5) 2(0.5) 2(0.5) 3(0.8) 3(0.8) 3(0.8)
表3 正交表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A酵母浸膏 /%
1(0.2) 1(0.2) 1(0.2) 2(0.5) 2(0.5) 2(0.5) 3(0.8) 3(0.8) 3(0.8)
B蛋白胨 /%
1(0.5) 2(1) 3(1.5) 1(0.5) 2(1) 3(1.5) 1(0.5) 2(1) 3(1.5)
C氯化钠 /%
1)方法一:直接比较
因素
A
实验号
1
1
2
1
3
1
4
2
5
2
6
2
7
3
8
3
9
3
B
1 2 3 1 2 3 1 2 3
C
1 2 3 3 1 2 2 3 1
结果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2)方法二 直观分析
直观分析法是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
所谓极差就是平均效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有了极差, 就可以找到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 因素水平组合。
数相等 任何两列中各横行组成的数字对,包含着所有可
能的数字对,且各种数字对出现的次数相等
4.实验的基本步骤 (1)明确任务 确定指标 (2)制定因素水平表
1)确定因素(A、B、C……) 2)选择因素的变化范围 3)确定因素水平数 4)制定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Baidu Nhomakorabea 1 2 3
A淀粉/% 5 7 9
B黄豆饼粉/% 3 5 7
C蛋白胨/% 0.2 0.4 0.6
(3)设计试验方案
1)选择正交表 2)表头设计(不混杂) 3)列出试验方案 4)进行实验
因素
A
B
C
结果
实验号
1
1
1
1
2
1
2
2
3
1
3
3
4
2
1
3
5
2
2
1
6
2
3
2
7
3
1
2
8
3
2
3
9
3
3
1
(4)分析试验结果
(X1+X2+X3)/3 (X4+X5+X6)/3 (X7+X8+X9)/3
K最大- K最小
B
1 2 3 1 2 3 1 2 3
(X1+X4+X7)/3 (X2+X5+X8)/3 (X3+X6+X9)/3
K最大- K最小
C
1 2 3 3 1 2 2 3 1
(X1+X5+X9)/3 (X2+X6+X7)/3 (X3+X4+X8)/3
1(0.2) 2(0.5) 3(0.8) 2(0.5) 3(0.8) 1(0.2) 3(0.8) 1(0.2) 2(0.5)
D pH
1(6) 2(7) 3(8) 3(8) 1(6) 2(7) 2(7) 3(8) 1(6)
OD值
本实验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用四因素三水 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大肠杆菌的最优培养基。
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将酵母浸膏、蛋白胨、氯化钠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素, 每一因素设定3个水平,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 设计如表1
表1 正交试验表设计
因素水平 A酵母浸 膏/%
1
0.2
2
0.5
3
0.8
则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 A2 B2 C3,即最佳实验条件 为:淀粉为7%,黄豆饼粉5%,蛋白胨0.6%
若某一因素k3或者k1 最大,则说明所选择的该因素的水 平范围不合适, 如:对于因素C,k3最大,说明因素水平表 中所设计的最高水平0.6% 不一定为最佳。如果该因素的R值 较大,影响较显著,则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或对照实验。
1.单因素法 2.正交试验法 3.均匀试验设计
三、正交试验法
1.概念
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 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 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 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 实验设计方法。
其中对照实验条件应为:
试验1: A2 B2 C3 试验2: A2 B2 C4
C4应大于C3 对照两者的结果,若试验1结果值大于试验2,则试验1 条件即为最优化条件。若试验2结果值大于试验1,则应再改 变因素C的水平,继续做对照实验,直至达最佳结果。
四、比浊法测定发酵液菌浓
细菌培养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含量 的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细菌 悬液的混浊度和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 正比,透光度或光密度可借助光电比浊计精 确测出,因此可用光电比浊计测定细胞悬液 的光密度(OD值),表示该菌在特定实验条 件下的细菌相对数目,进而反映出其相对生 长量。
B蛋白胨 /%
1(0.5) 2(1) 3(1.5) 1(0.5) 2(1) 3(1.5) 1(0.5) 2(1) 3(1.5)
C氯化钠 /%
1(0.2) 2(0.5) 3(0.8) 2(0.5) 3(0.8) 1(0.2) 3(0.8) 1(0.2) 2(0.5)
D pH
1(6) 2(7) 3(8) 3(8) 1(6) 2(7) 2(7) 3(8) 1(6)
极差的大小反应在所选择的因素水平范围内该因素对测定结 果影响的程度。极差大的因素在所选择的因素水平范围内对 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大,在测试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
A: 首先计算各因素每个水平的平均效果和极差。
因素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极差
A
1 1 1 2 2 2 3 3 3
取下摇瓶,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于600nm 处测定各摇瓶中发酵液的OD值,填入表中。 注意:如果OD值过大,需将发酵液作一定稀 释后再测定。
实验结果
填写正交实验表,分析数据,确定最优培养 基配方
因素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实验6 实验7 实验8 实验9
k1 k2 k3 极差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