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执业中药师:药一知识点
2017 执业中药师一中药化学知识点
2017 执业中药师一中药化学知识点【茯苓药品简述】:药名:茯苓汉语拼音:fúlíng英文名:IndianBuead,Tuckahoe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cocos(Schw.)Ryv.&Gibn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 克;或入丸散。
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 7 月至次年 3 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炮制: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 100 斤,用朱砂粉 30 两)化学成份: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acidmethyl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acidmethyl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acidmethyl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acidmethylester],多孔菌酸C 甲酯(polypenicacidCmethyl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acid),齿孔酸(eburicoic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茯苓新酸(poricoic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及 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acid].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H11)。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延胡索乙素
防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糖和苷
苷的水解
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记忆:NO!死开(SC))
含氰苷的药材
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
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
记忆:何首乌拿着虎杖打翻了大紫明宫的丹炉
菲醌类
丹参
萘醌
紫草
理化性质
酸性:含COOH>含二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二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常温
贮藏温度为10℃~30℃
散剂
不宜制成散剂
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刺激性大、腐蚀性强,含挥发性成分较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有关规定
内服散剂(细粉),儿科用及局部(最细粉),眼用(极细粉)
质量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含水分不得超过9.0%,化学药局部用散剂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散剂及儿科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香豆素和木脂素
含香豆素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记忆:前秦的胭脂总是香)
含木脂素
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记忆:五根细木头连起来比较厚)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光化学毒性
光敏作用
黄酮类
含黄酮类
异黄酮类(葛根)、黄酮类(黄芩、银杏叶、槐花)、二氢黄酮类(陈皮、满山红)
(记忆:红橙黄,银槐哥)
百合科
川贝母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炉贝: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资料-17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NO. 品名功效
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2017年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一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一单元重要考点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1.药理学的概念: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研究内容与主要任务:
(1)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药理学方法
①采用健康、不麻醉动物进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研究;
②采用麻醉动物研究药物对器官、系统的影响;
③采用离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进行“离体实验”或“试管试验”
二、新药的药理学
1.临床前药理研究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
上市前: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上市后: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一)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一)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
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
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
由此可见,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中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
我国目前许多药材的栽培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基础与关键。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土地辽阔,同种药材会因产地不同(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的各异)引起药材质量上的差异。
这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也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建立种植基地时一定要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域。
二、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道地药材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2017执业中药师中药知识一讲义:重楼的炮制-功能-用法
2017 执业中药师中药知识一讲义:重楼的炮制|功能
|用法
2017 年执业药师考试各科目试题下载版
重楼的炮制|功能|用法
【重楼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重楼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用于疔疮痈肿,咽
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1)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应用,治热毒疮疡;与鬼针草等同用,治毒蛇咬伤。
用于癌肿,常与石见穿、半枝莲、夏枯草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
【摘录】《中国药典》
>>执业药师最新试题模拟练习,在线做题,及时出成绩,检验自己学
习成果的好方式”href=“ks.wangxiao/List.aspx?s=yaoshi”target=“_blank”style=“color:rgb(0, 0, 255);”>>>>执业药师最新试题模拟练习,在线做题,及时出成绩,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好方式
编辑推荐:
2017 年执业药师报名时间及入口
2017 年执业药师考试教材变化通知
执业药师准题库下载一次性解决做题听课两大需求
执业药师资格培训:零基础助力备考。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复习试题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复习试题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复习试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而考试是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复习试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方书是()A《医方考》B《济生方》C《普济方》D《博济方》E《普救方》2、下列哪项不是“八法”之中的内容A消法B下法C清法D散法 E和法3、凉开三宝中,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的方剂是A.安宫牛黄丸B.至宝丹C.紫雪D.行军散E小儿回春丹4、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A《太平圣惠方》B《备急千金要方》C《五十二病方》D《张氏医通》E《伤寒论》5、凉膈散的组成内含有下列哪首方剂的组成药物A小承气汤B桃核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 大承气汤E增液承气汤6、桂枝在苓桂术甘汤中的作用是A温阳化气B温经散寒C解肌发表D 温通血脉E温通心阳7、大补阴丸的功用是A滋阴清热B滋阴养血C滋阴透热D滋阴降火 E清热除蒸8、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证的代表方剂是A实脾散B真武汤C防己黄芪汤 D参苓白术散 E猪苓汤9、患者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治疗时宜选用A健脾丸B木香槟榔丸C枳实导滞丸D保和丸E枳实消痞丸10、下列哪项不属于芍药汤的组成药物A 当归B黄连C黄柏D黄芩E肉桂11、治疗热结下焦所致血淋证的.首选方剂是A八正散B猪苓汤C小蓟饮子D导赤散E槐花汤12、平胃散中君药是A厚朴B陈皮C甘草D苍术E半夏13、寒热错杂,正气虚弱所导致的久泻久痢,治疗时宜选用的方剂是A四神丸B芍药汤C葛根芩连汤汤D乌梅丸 E补中益气汤14、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剂是A麦门冬汤B白虎汤C竹叶石膏汤D生脉散 E清暑益气汤15、下列方剂,以当归为君药的方剂是A生化汤B四物汤C当归补血汤D复原活血汤E补阳还五汤16、八正散中,配伍大黄的主要意义是A活血祛瘀B清热泻火C泄热通便D泻下攻积E凉血解毒17、下列方剂组成中,不含有甘草的是A四逆散B温脾汤C二陈汤D香薷散E桂枝汤18、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时宜选用A温胆汤 B定痫丸C半夏白术天麻汤D镇肝熄风汤E天麻钩藤饮19、补中益气汤组方最主要的特点是A补气健脾B补气渗湿C补气升提D补气养血 E补气温阳20、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川芎B白芷C薄荷D细辛E甘草21、症见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者,治疗时宜选用A血府逐瘀汤B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D厚朴温中汤 E理中丸22、三仁汤中,配伍杏仁的意义是A宣肺止咳B润肠通便C开宣肺气D 宣肺利咽E润肺止咳23、下列方剂中,体现“阳中求阴”配伍意义的方剂是A肾气丸B右归丸C六味地黄丸D左归丸E大补阴丸24、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范围A.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B.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C.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的药物D.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E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起想成作用的药物25、下列方剂,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A四君子汤B百合固金汤C麦门冬汤D清气化痰丸E养阴清肺汤26、肾阳虚弱,精津不足所导致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者,治疗时宜选用A济川煎B麻子仁丸C黄龙汤D 温脾汤E大承气汤27、朱砂安神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朱砂B黄连C当归D生地E炙甘草28、败毒散治疗痢疾体现的治法是A、通因通用B、逆流挽舟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寒热共投29、下列方剂中,体现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是A阳和汤B桂枝汤C逍遥散D大补阴丸E地黄饮子30、治疗阳气内郁之热厥的方剂是A四逆汤B乌梅丸C当归四逆汤D四逆散 E乌梅丸参考答案1、C2、D3、B4、C5、C6、A7、D8、C9、A10、C11、C12、D13、D14、C15、A16、B17、D18、C19、C20、C21、C22、C23、D24、B25、C26、A27、B28、B29、B30、D。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表示药物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的味是(D)A.辛B.苦C.酸D.咸E.甘2.根据方剂组方原则,下列关于使药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A.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B.消除君臣药烈性C.协助君臣要加强治疗作用D.直接治疗次要兼证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3.莪术药材的事宜采收期是(A)A.秋冬季地上部分枯菱后B.春末夏初时节C.桓物光合作用旺盛期D.花完全盛开时E.花冠由黄变红时4.宜用酸水提取,加碱调至碱性后可从水中沉淀析出的成分是(C)A.香豆素类B.黄酮类C.生物碱类D.蒽类E.木质素类5.川乌经炮制,其生物碱类成分结构改变,毒性降低。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聚合反应E.加成反应6.含有吡咯里希啶类生物碱,且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是(C)A.防已B.延胡素C.何首乌D.千里光E.王不留行7.《中国药典》规定,以苦杏仁苷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中药是(C)A.益智B.薏苡仁C.郁李仁D.酸枣仁E.沙苑子8.丹参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是( E )A.丹参素B.丹参酸甲C.原儿茶酸n向E.丹参酮ⅡA9.《中国药典》规定顿含量指标成分是( A )A.异秦皮啶B.阿魏酸C.莪术醇D.柴胡E.葛根素10.《中国药典》规定,以总黄酶为含量测定成分的中药是(B )A.三七B.槐花C.五味子D.细著德弦画E.天仙子11.具过氧桥结构,属倍半萜内酯类的化合物是( E )A.青萨碱C.常山碱D.小檗碱E青蒿素12.含胆酸的中药是( B )A.蟾酥B.牛黄C.水蛤D.地龙E.僵蚕13.山药治疗脾虚久泻,宜选用的炮制方法是( C )A.炒黄B.砂炒C.土炒D.炒炭E.炒焦14.醋炙柴胡的目的是( C )A.助其发散,增强解熟用B.助其升浮,增强升阳作用C.助其升散,增强疏肝作用D.抑制浮阳,增强清肝作用E.引药入肝,增强滋阴作用15.水火共制时,采用婵煇制法法进行炮制的中药是( C )A.白附子B.槐花C.苦杏仁D.苍耳子E.天南星16.两弹形时,采用炒黄法的中药品( A )A.芥子B.蒲黄C.大蓟E.枳壳17.斑鳖具有毒为降低其性彩的炮制方法为( D )A.土炒B.砂炒C.蛤粉炒D.米炒E.滑石18.根头部具有横环纹,习称“蚯蚓头”的药材是( A )A.防风B.川芎C.柴胡D.太子参E.白术19.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C )A.肛门栓C.舌下片D.颗粒剂E.胶囊剂20.散剂性生产贮藏有关规定错误的是( E )A.儿科围应为最细粉B.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C.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用具D.含挥发油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藏E.含易吸潮终码散剂应密闭贮藏21.液体制剂质量要求错误的是( A )A.口服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应不超过3.0%B.千混悬剂按干燥失重法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过2.0%C.干混悬剂按品种项下规定的比加水振摇应均匀分散D.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囗服混農剂一般不再进徊装量检查E.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口服混悬剂,不再进行沉降体积比检查22.注射剂中别亚硫酸钠的目的是( B )A.减轻疼痛B.防止药物氧化C.调解ph值D.防止药物冰解E.抑制微生物增殖23.在体温下软化并可缓慢溶解于分泌液的栓剂基质是( B )A.半合成让苍子油脂四B.甘油明胶C.半合成椰子油脂D.可可豆脂E.半合成棕榈24.除另有定外,不需要检查溶散时限的丸剂是( E )A.水来B.糊丸C.滴丸D.浓缩丸E.大蜜丸25.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溶出度的颗粒剂是( E )A.肠溶颗粒B.缓释颗粒C.控释颗粒D.泡腾颗粒E.混悬颗粒26.除另有规量,应检查融变时限的别是( B )A.咀嚼片B.阴道片C.泡腾片D.口崩E.分散片27.既可内服又外用的剂型由( B )A.钉齐B.锭剂C.条剂D.棒剂E.丹剂28用于比较药物不同制剂中吸收速度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D )A.药物的总清除率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C.药物的表观分布密积D.药物的血药浓爱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更德独E.药物血药浓度达峰时间29.主要有效成份是绿酸原,异绿原酸的清热药是( D )A.知母漂B.黄芩C.苦参D.金银花E.连翘30.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补虚药是由( C )A.麦冬B.白术漂弧C.鹿茸D.龟甲E.北沙参31.试卷附图1-5,图中所行师药为威灵仙的是( B ) A.B.C.D.E.32.切面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有多数黄白色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轮~4轮的饮片是(C)A.白薇B.细辛C.牛膝D.白术E.天麻33.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10cm~20cm,直径0.2cm~0.5cm,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味甚苦的药材是(C)A.泽泻B.板蓝根C.龙胆D.南沙参E.防风34.试卷附图中,图示中药味桑白皮的是(B)35.药用部位为干燥小叶的药材是A.艾叶B.枇杷叶C.番泻叶D.紫苏叶E.蓼大青叶36.略呈研棒状龄~2cm,花冠圆球趣,花瓣4,覆瓦状抱合圆柱形,略扁,红棕色,气芳香浓烈的药材是( C )A.辛夷B.山银花C.丁香D.西红花E.槐米37.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案红爸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严端凹陷,可见线开种脐,另一端而细小突起合点的药材是由( C )A.郁李仁B.桃仁C.酸枣仁D.砂仁E.薏整38.肉苁蓉饮片可见( A )A.淡棕色或棕黄色感狀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B.棕色与白色细铁相间,排列成大理不蟀花纹C.黄白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D.棕色形成层环,近方形或近圆形E.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双卷状39.以动物的病理产物入药的药材是( D )A.鸡内金B.万蟾酥C.五灵脂D.马宝E.桑螵蛸40.矿物药的本色指的是( A )A.由物的成分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的颜色B.有外来的带色杂质、气泡等包裹体所引起的颜色C.矿物在白色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未痕迹的颜色D.由解理面或断口引起的反射涉与入射光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首髮E.由晶体内部裂缝及表面氧化膜的反射光引起与入射光的千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二、配伍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备考知识点记忆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归经有毒无毒大纲要求:1.掌握药性理论的内容及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掌握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含义、表示的效用与临床应用。
气味配合的原则及综合效用。
4.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临床应用及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5.掌握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确定依据、表述方法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毒”的特性,确定依据、影响因素、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要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必须从不同角度进行认识。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调的结果。
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不外是祛邪扶正,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限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
药物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作用,即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而药性是依据用药后机体反映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的。
第一节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二、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掌握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掌握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好好备考哦,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掌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大纲要求:熟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作者、成书年代、载药量和学术价值。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品种繁多,仅古籍记载就有3000种以上,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中草药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
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所以中国人民把它你为“中药”。
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
“中草药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渐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知识,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
我们介绍几种典型的本草著作:一、《神农本草经》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成书年代: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汉代本草代表作。
本书载药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
学术价值:(1)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简要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3)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载药达七百三十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7类。
学术价值: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学的成就。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中药一知识点
中药一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了解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念、中药
炮制的目的和常用辅料及其作用、七情配伍的具体药物举例、
方剂的组成、中药化学成分溶剂提取法的适用范围、中药化学
成分分离的原理及方法举例、化学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常用的药物
动力学参数及其定义等。
2.中药化学成分: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和特点,熟悉各类化
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了解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和鉴定方法。
3.中药制剂分析: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和一般程序,掌握中
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及制定原则。
4.中药材鉴定:掌握中药材鉴定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熟悉中
药材的来源和分类,了解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和优劣评价方法。
5.中药药理与毒理:了解中药药理与毒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机制及特点,熟悉中药药理作
用和毒理作用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6.中药应用与管理:了解中药应用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
悉中药的用法用量、煎服法和配伍禁忌等,掌握中药不良反应
的类型、发生机制和处理措施。
2017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5)对临床用药的 指导意义
(二)中药性能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
病的关系
中
(3)辛味、甘味、
药
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
与
与临床应用
方
(4)气味配合的原
剂
则与规律
(5)气味配合与疗 效的关系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 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 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 用
3.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的治法
“八法”的内容与应用
(五)方剂与治法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的内容)
3.方剂的组成
(2)组成变化(药 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
更换)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1)结构类型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
(2)理化性质与作 质
穿心莲、青蒿和龙胆中主
3.含萜类化合 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
(七)萜类和挥发 物的常用中药
构类型及生物活性
油
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
4.含挥发油类化合物
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
的常用中药
学结构类型
(八)皂苷类
1.特点和分类
皂苷的分类
2.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 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 应和显色反应
解性、酸碱性和显色反应 物的理化性质
(六)黄酮类
(1)黄芩、葛根、银杏叶、
槐花、陈皮、满山红中主
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
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3.含黄酮类化
(2)上述中药在贮
2017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解表药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成药)学习笔记、仅供参考①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药凡以疏散表邪。
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解表剂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解表胜湿剂、袪暑解表剂扶正解表剂辛温解表剂: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辛凉解表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解表胜湿剂:祛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袪暑解表剂: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扶正解表剂:益气解表主治体虚感冒辛温解表剂1.桂枝合剂配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临床: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解析:君药:桂枝助阳而解肌发表臣药:白芍益阴血敛固外泄之营阴佐药:生姜、大枣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注意:表实无汗或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服药后多饮热水,盖被保暖,有微汗即可2.表实感冒颗粒配方: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甘草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临床:无汗、头项强痛注意:风热感冒及寒郁化热明显者忌用因含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慎用3.感冒清热颗粒配方: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咳漱、咽干、清鼻涕注意:与环孢素A合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4.正柴胡饮颗粒配方: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风热感冒慎用辛凉解表剂5.银翘解毒丸配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淡竹叶、桔梗、甘草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解析:君药:金银花、连翘臣药:薄荷、炒牛蒡子、荆芥、淡豆豉佐药:淡竹叶、桔梗、甘草用法: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注意:孕妇慎用、风寒感冒者慎用6.桑菊感冒片配方:桑叶、菊花、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漱、口干、咽痛解析:君药:桑叶、菊花臣药:薄荷素油、桔梗、苦杏仁佐药:连翘、芦根使药:甘草注意:风寒外感者慎用7.双黄连口服液配方:金银花、黄芩、连翘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漱、咽痛注意:风寒感冒慎用;服药期间忌服滋补性中药8.羚羊感冒胶囊配方:金银花、连翘、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淡竹叶、薄荷素油、甘草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注意:风寒外感者慎用9.连花清瘟胶囊配方:连翘、金银花、灸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綿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藿香甘草、红景天、大黄功能: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解表胜湿剂10.九味羌活丸配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功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临床:头重而痛、肢体酸痛解析:君药:羌活臣药:防风、苍术佐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使药:甘草用法:温开水或姜葱汤送服注意: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11.荆防颗粒配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壳、甘草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注意:风热感冒或湿热感冒慎用12.午时茶颗粒配方:广藿香、紫苏叶、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川芎羌活、防风、山楂、炒麦芽、六神曲、枳实、柴胡、连翘、桔梗、前胡、红茶、甘草功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临床: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腹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注意:孕妇及风热感冒慎用袪暑解表剂13.藿香正气水配方:广藿香油、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紫苏叶油、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分析:君药:广藿香油臣药:苍术、姜厚朴、生半夏、陈皮、茯苓、大腹皮佐药:紫苏叶油、白芷使药:甘草浸润膏注意:孕妇及风热感冒慎用、忌服滋补性中药14.保济丸配方:广藿香、苍术、白芷、化橘红、厚朴、菊花蒺藜、钩藤、薄荷、茯苓、薏苡仁、神曲、稻芽木香、葛根、天花粉功能:解暑祛湿、和中主治:暑湿感冒、晕车晕船注意:孕妇禁用。
(完整word版)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五)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五)(三)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1.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査大多数药材其药效成分在植物体不同的部位(器官)中,含量是不均衡的,在某个或某些部位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特别是在全草类药材中,这样的例证有很多。
如穿心莲其清热解毒的主要药效物质二萜内酯类成分如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主要存在于叶中;薄荷所含挥发油是主要药效物质,其在叶中的含量要远高于在其他部位(器官);广藿香所含挥发油是其芳香化浊、发表解暑的主要有效成分,也主要存在于叶中。
但这些药材在采收、加工、炮制、运输过程中,常因其叶在干燥后易脱落或碎裂而致其商品药材中所含叶量少而主要为茎秆,使得药材和饮片总体质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的总体质量。
2.浸出物测定定对某些暂时无法建立含量测定项的中药,或已有含量测定项的中药,为了更全面地控制中药的质量,一般可根据该中药已知化学成分的类别,结合用药习惯、中药质地、药效研究结果等,选用适宜的溶剂为溶媒,测定中药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以示中药的品质。
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饱和和正丁醇、乙醚作溶剂,用冷浸法或热浸法做中药的浸出物测定.测定用的供试品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测定法有3种:①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
②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亦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
③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3。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的方法很多,既有经典分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滴定法等),又有现代仪器分析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等).可根据各药材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有效成分尚不清楚而化学上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生物碱、总蒽醌、总黄酮、总皂苷等进行含量测定;含挥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执业中药师:药一知识点
黄酮类相关知识点
1、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理活性主要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②抗肝脏毒作用;③抗炎作用;④雌性激素样作用;⑤抗菌及抗病毒作用;⑥泻下作用;⑦解痉作用等方面。
2、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游离的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均无光学活性。
3、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性:一般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水溶液中。
4、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以黄为例,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如下:7,4,-二羟基>7 或 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硼酸显色反应和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6、还原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2)四氢硼钠反应:四氢硼钠可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反应产生红色至紫色。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可与之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常可与铝盐、铅盐、镐盐、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8、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
9、黄酮类化合物与铅盐反应:常用 1%乙酸铅及碱式乙酸铅水溶液,可生成黄色至红色沉淀。
10、黄酮类化合物的碱性试剂显色反应:(1)二氢黄酮类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类化合物,显橙色至黄色。
(2)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据此可与其他黄酮类区别;(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 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由黄色→深红色→绿棕色沉淀。
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
2、秦皮而得主要成分为七叶内酯(秦皮乙素)和七叶苷(秦皮甲素)。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含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的总量不得少于 1.0%。
3、前胡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种类型的香豆素及其糖苷、三萜糖苷及甾体糖苷、挥发油等。
4、《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
5、肿节风主要含有酚类、鞣质、黄酮苷、香豆素和内酯类化合物。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异秦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
6、补骨脂含有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包括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次素等。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两者总量不得少于 0.70%。
7、含木脂素类的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五味子、厚朴、连翘和细辛。
8、《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要求不得少于 0.40%。
9、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质素类化合物,包括厚朴酚以及和厚朴酚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两者总含量不得少于 2.0%。
10、连翘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多为双环氧木脂素及木脂素内酯,《中国药典》以连翘苷和连翘酯苷 A 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11、辽细辛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木质素类和黄酮类等。
《中国药典》以细辛脂素为指标成分进行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12、细辛的生物活性:细辛具有抗菌作用,细辛中所含成分β-细辛醚能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其还具有降低血压、平喘、抗惊厥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13、细辛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Ⅰ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001%。
香豆素类化合物:
1、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结构。
2、香豆素可分为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3、简单香豆素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4、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稀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有时伴随着失去 3 个碳原子的变化。
5、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和 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
6、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 C-6 或 C-8 位异戊稀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 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7、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中存在的多数为二氢异香豆素的衍生物。
8、其他香豆素类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C-3,C-4 上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稀基等取代。
9、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10、香豆素的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香豆素苷能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11、香豆素的荧光性质:香豆素母体本身无荧光,而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在碱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12、香豆素与碱的作用:香豆素长时间在碱中放置或 UV 光照射,则可转变为稳定的反邻羟基桂皮酸盐,再加酸就不能环合成内酯环。
香豆素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酚类或酚酸等裂解产物。
13、香豆素的显色反应有异羟肟酸铁反应、三氯化铁反应、Gibb 反应和Emerson 反应。
14、异羟肟酸铁反应:由于香豆素类具有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可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然后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15、三氯化铁反应:具有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可与三氯化铁试剂产生颜色反应,通常是蓝绿色。
16、Gibb 反应的反应要求:(1)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2)对位无取代。
17、Emerson 反应:Emerson 试剂是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他可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生成红色缩合物。
18、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许多香豆素具有光敏作用。
呋喃香豆素外涂或内服后经日光照射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19、木脂素为 C6-C3 结构,木脂素分子中常用的官能团为醇羟基、酚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羧基和内酯环。
糖和苷的化学性质
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2、低聚糖(寡糖)由 2~9 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
3、多聚糖由 10 个以上(含 10 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
4、苷类,即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其中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其链接的键称为苷键。
5、苷中与苷元连接的常见的单糖有五碳醛糖、六碳醛糖、甲基五碳醛糖、六碳酮糖和糖醛酸。
6、糖醛酸:单糖分子中伯醇基氧化成羧基的化合物叫糖醛酸。
7、苷类的亲水性与糖基的数目有密切的关系,其亲水性往往随糖基的增多而增大。
8、苷类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氰苷、香豆素苷、木脂素苷、蒽醌苷、黄酮苷、吲哚苷等。
9、按苷类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类: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
原生苷是原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原生苷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糖称为次生苷。
10、苷类按苷键原子分类:可分为 O-苷、S-苷、N-苷,其中最常见的是 O-苷。
11、氧苷以苷元不同又可分为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和吲哚苷。
12、醇苷:是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的苷。
13、酚苷:是通过酚羟基而成的苷。
14、硫苷:糖端基羟基与苷元上巯基缩合而成的苷称为硫苷。
15、酯苷:苷元以羰基和糖的端基碳相连接。
这种苷的苷键既有缩醛性质又有酯的性质,易为稀酸或稀碱所水解。
16、氮苷:通过氮原子与糖的端基碳相连的苷称为 N-苷,苷元通是嘌呤或嘧啶及其衍生物。
17、碳苷:是一类糖基直接以 C 原子与苷元的 C 原子相连的苷类,由苷元酚基所活化的邻或对位氢与糖的端基羰基脱水缩合而成。
18、苷类根据连接单糖基的个数分为单糖苷、二糖苷等;根据苷元上接糖链的数目可分为单糖链苷、二糖链苷等;根据糖的种类可分为核糖苷、葡萄糖苷等;按生理作用分类为强心苷等,按其特殊性质分类,如皂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