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一)⑤年轻人往往喜欢一些高难度游戏,以获得新异的刺激和求真的乐趣。
在玩精彩的游戏时,也即在克服障碍时,年轻人主动让自己朝着情感的积极一端前进。
他们紧张的投入其中,而这恰恰是产生各类积极情绪和体验的正确心态和身体状况,这是因为人在能力极限下进行工作时所达到的投入状态,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这种态度就是游戏设计师和心理学家所谓的“心流”。
一旦进入了心流状态,人们就想长久地停留在那里,不管是放弃还是获胜,两种结果都是无法让你心满意足。
如果游戏的目标真正具有吸引力、反馈又足以激励人心,年轻人会在相当长的时间满怀热情不断挑战游戏设置的重重障碍。
在游戏中,他们积极乐观地做着一件自己擅长并享受的事情,这给他们带来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
8.游戏具有哪些功用?请分条概括。
(3分)9.仔细阅读第⑤段,为“心流”下一个定义。
(2分)定期通过游戏机来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
8.借助一些列根据图形进行的拓展来判断创造力程度高低,是“托伦斯测试”的基本原理。
C.要想让孩子聪明、有活力,就应鼓励孩子多玩游戏,因为游戏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D.年轻人喜欢玩一些高难度游戏,并在克服重重障碍中,获得刺激和乐趣,这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案:8.(1)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探索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游戏可以给年轻人带来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
(3)游戏可以增添老年人的生活乐趣,还具有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和减轻他们精神压力的功用。
(每点一分,共3分。
)9.“心流”是人在能力极限下进行工作时所达到的投入状态。
10.(1)“定期”表示限定,说明老年人通过游戏来进行体育锻炼是有一定周期的。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第1篇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记叙文阅读理解与答案5篇
记叙文阅读理解与答案5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答案篇一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含小说、散文)【中考考点】1、阅读记叙文能掌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明白中心和质料的关系相识详略摆设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形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明白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心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看法和语言所表达的头脑情感。
7、小说中情况形貌的作用和人物形貌要领的运用。
8、理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考点剖析】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1、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结果和经由;因此我们把事情的因由、经由、结果事情的时间、所在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剖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生长的脉络。
如《老山界》人物红军某部的同志;时间从某一天的下战书到越日的下战书;所在长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事情的因由红军总部决议翻越老山界;事情的经由红军战士怎样战胜难题翻越老山界;结果红军指战员战胜了种种难题胜利翻越老山界。
全文把人物、时间、所在、事情的因由、经由、结果都交接清晰了。
2、记叙的顺序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即根据事情的发生、生长和了局的顺序写。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举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现实是相反的。
(3)插叙在叙述历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务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睁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接纳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热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凌驾“我”耳闻眼见的规模。
以圈外人的职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初中语文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7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7篇(含答案)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一、靠窗的位置朋友从动荡不安的XXX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
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
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
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
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
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及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
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
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
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
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
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但是……”同伙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儿说:“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胡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
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
”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XXX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
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同伙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目录1 好雨随风 (1)2 天堂寨枯枝 (3)3 三角梅 (5)4 向一棵树鞠躬 (7)5 竹林深处人家 (9)6 石崖上的枣树 (11)7 燃烧的木棉 (13)8 守候一株水仙 (15)9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7)10 乡村一树寂寞红 (19)11 春天,复活的季节 (21)12 开花的心 (22)13 野菊花 (24)14 陕北柳 (26)15 北国的春风 (28)参考答案 (29)1 好雨随风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1.《雨中的童年》- 这篇记叙文通过描绘一个雨中的童年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2.《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故事,让读者领悟到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决心。
3.《秋天的记忆》-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带给人的感受,让读者沉浸在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之中。
作者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诗意。
4.《温暖的陌生人》-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陌生人给予的温暖和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情。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陌生人的善良和关爱。
5.《童年的游戏》- 这篇记叙文回忆了童年时的游戏和快乐时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趣味性和感染力。
6.《一次难忘的旅行》-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旅行的魅力和意义。
7.《读书的滋味》-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读书的体验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书香的美好和阅读的魅力。
作者通过描述不同书籍给自己带来的滋味,展现了阅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家乡的味道》-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家乡的美食和文化,让读者感受到家乡的味道和温暖。
作者通过具体的食材和菜肴的介绍,展现了家乡的美食文化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9.《春天的脚步》-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带给人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卉、草木、动物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魅力。
10.《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快乐,让读者感受到成长的复杂和多彩。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感受的描述,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11.《那年夏天》- 这篇记叙文回忆了作者在夏天的一段经历,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独特的气息和给人带来的感受。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世纪*教育网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21*教*育*名*师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21-cnjy*com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60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⑴明媚三月三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60篇)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60篇)(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礼物李淑云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
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例【一】(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
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
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
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
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
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
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
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8篇(含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8篇(含答案及解析)一、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天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
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晴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直到我们不做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1、概括选文设置的一处悬念和一处误会,并说明这样设置情节的好处。
①悬念②误会③好处2、文中画线句中三个加粗的短语有何表达效果?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短语?3、下列对选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由近及远描写哀牢山的高大和连绵,暗示“我们”被这雄伟的景色深深震撼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八篇精选阅读(带答案)
(一)手(16分)⑴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
“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⑵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
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⑶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⑷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⑸“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⑹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⑺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
“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
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⑻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
“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⑼“叔叔,你的手真好。
”⑽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
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7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回家①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②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③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④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⑤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⑥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⑦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⑧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⑨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⑩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⑪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⑫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⑬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⑭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⑮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景状物记叙文15篇目录1 好雨随风 (1)2 天堂寨枯枝 (3)3 三角梅 (5)4 向一棵树鞠躬 (7)5 竹林深处人家 (9)6 石崖上的枣树 (11)7 燃烧的木棉 (13)8 守候一株水仙 (15)9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17)10 乡村一树寂寞红 (19)11 春天,复活的季节 (21)12 开花的心 (22)13 野菊花 (24)14 陕北柳 (26)15 北国的春风 (28)参考答案 (29)1 好雨随风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针线活儿周莹①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
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
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
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
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
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
②父亲作为男人,最擅长的不是吸烟喝酒,也不是打牌赌博,而是女人做的针线活儿。
③我一直怪父亲心狠,让我们像飞离鸟巢的幼雀,失去了母爱的庇护。
母亲离开后的那些凄风苦雨的岁月中,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辛苦地照顾着我们。
大多数时候,为了惩罚父亲,我和弟弟商量好了在外疯狂地玩耍,故意隔三岔五地把衣服和裤子的线缝扯脱。
我和弟弟都变成了调皮捣蛋的主儿,父亲虽然脾气很大,却从不打骂我们。
那个时候,他忽然之间就学会了针线活儿。
④最初,父亲那些瘪脚的针线活儿,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⑤16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我半夜醒来,发现父亲的屋子里还亮着灯。
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近门边,透过缝隙,看见了令我终生难忘的情景。
父亲坐在椅子上,正为我缝补衣袖。
傍晚时分,我和弟弟比赛爬树,结果我把衣袖刚破了。
晚饭时,我掖着藏着,生怕父亲知道骂我。
睡觉前,我把衣服藏在枕头下。
半夜起来,却找不到外衣了,只好穿着棉袄起来,却意外看见外衣在父亲手中。
⑥如豆的灯光下,父亲的头微微地低羞,目不转睛地盯着袖口,不紧不慢地穿一针,拉一下,再穿一针,再拉一下,一针又一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
他全神贯注的样子让我心生愧孩。
⑦父亲在门里,我在门外,隔着一扇虚掩的门,我清楚地看见他缝补时笨拙的动作,像极了拐角耕地的老黄牛,慢腾腾的。
再抬头看一眼,在那忽闪忽闪的灯光中,父亲脸上沧桑的皱纹,像小豆豆一样一跳一跳的格外显眼。
⑧寒冷的冬夜,屋外冷风呼啸,哗啦啦地刮过屋顶,贴在窗户外的那层塑料纸,呼啦啦作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人物类记叙文阅读3篇(有参考答案)
那盆水仙花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
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
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
“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一看,又是那老头。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
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
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
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
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
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带答案讲解
记叙文阅读(2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徐伟军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
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
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
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
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
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
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
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
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
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
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
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语文知识梳理语文阅读复习——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具体到记叙文,中考要求有以下4点:】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重点是:】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对记叙文的阅读,在复习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生活的一种常用文体。
分析记叙的要素要注意文章交代这些要素的方式。
要素的交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作者一一列出,这是直接交代。
另一种是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点明,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交代,或通过自然景物的特征来表明。
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
2.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写人为主酌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因此,分析人物要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从而理解人物,领会文章的内涵。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语句,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4.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5.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记叙文中的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6.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记叙文都很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文章写起来有繁有简,无论详略繁简,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
一般说来,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的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
7.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
文章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目的。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含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内容。
对于侧重记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事情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有的记叙文写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这就要在分析每个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础上,把握人、事间的关系,综合概括出中心意思。
【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另外,在记叙文阅读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在文章主题、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全文作用极大。
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
2.如何概括段意:①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如果是半中心句则需要加以补充完善;②到本段开头找,看看有没有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③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没有总结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④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没有过渡领起下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⑤到下一段的开头去找,看有没有承接上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⑥划分该段的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如果各层次是并列关系,将各层层意合起来就是段意;如果各层之间是偏正关系,比如因果、转折、递进等,就要以“正”的部分为重点概括段意。
这里实际上是运用复句知识概括段意,即将每一个层次看做一个分句,将全段看做一个复句。
3.如何归纳全文主题:①看开头。
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
②看末尾。
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结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题。
③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
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
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④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⑤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为什么而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记叙文的一般知识:】一、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显而易见的则不必要赘笔了。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
二、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有三种情况。
一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
二是第二人的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
三是第三人称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
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起因经过。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发生以前的内容,或与所写事件有关的其它内容。
四、记叙的详略记叙文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行文有繁有简,这种详略繁简者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决定的,一般来讲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和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关的次要材料。
【语文复习“七步法”】读一读: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画一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求教于老师、同学。
查一查: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要养成勤问的习惯。
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何故?就是缺少写的训练。
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默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应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做题要揣摩出题者的考查意图,达到的目的,弄清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
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去做。
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
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
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弄懂。
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尽情地利用时空。
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你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