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自读学案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自读学案

一、文化常识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整理过《诗经》、《周易》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使官所记《春秋》删修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司马迁称他为至圣。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

2、《论语》中的“论”,应读lún,纂辑的意思;“语”,意为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二、课文解读

(一)第1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A、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你责备反问语气词

B、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以(之)为、把(它)作为

C、何以

..伐为.为什么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2、翻译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3、理解

A、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告诉孔子时,为什么说季氏“有事”于颛臾,而不是直接说“伐”颛臾?据此,我们可以在“曰”前添加什么样的词语,表明两人告诉孔子此事时的神态或心理?

冉有是孔子的学生,表达比较委婉,另外称“伐”与事理不合,所以特意含糊其辞。(略)恭敬地、含糊其词地、悄悄地、心虚紧张地……

B、“何以伐为?”什么语气?可以看出孔子对季氏伐颛臾的态度如何?孔子的理由什么?反问语气,孔子反对季氏伐颛臾。理由有三点: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受先王之封,不可伐;2、“且在邦域之中矣”,它已经成为鲁国的附庸国,不必伐;3、“是社稷之臣也”,既然是鲁国的社稷之臣,不当伐。

(二)第2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却护持跌倒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B、且尔

..言过.矣况且、而且你的错,犯错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从在这过错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3、理解

A、从此段看,冉有对季氏伐颛臾的态度如何?从哪些词句看出?这时他的说话的样子怎样?请在“曰”前添加适当的词语。

冉有支持季氏伐颛臾,他称季氏为“夫子”,称自己“臣”,可以看出。(略)

颇感委屈地、口是心非地、不负责任地、遮遮掩掩地、推诿地……

B、冉有说“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说明什么?孔子用什么方法进行了反驳?请举例。

说明冉有是在推脱自己的责任。孔子反驳的方法有:1、引用论证,“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2、类比论证,“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比喻论证,“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三)第3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A、今夫颛臾,固而

..近于.费(城郭)坚固并且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讨厌舍弃、回避却替借口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整治并提倡连词,表示目的使动用法,使……来

E、既来

..之,则安.之已经使动用法,使……来使动用法,使……安定

F、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辅佐却使动用法,使……来

2、翻译

A、君子疾夫舍曰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C、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理解

A、三段文字,孔子都直呼冉有的名字,可见语气严厉。如果在每一段添加词语,以表现孔子的态度,该添加些什么?

第1段:旗帜鲜明地、毫不含糊地、理直气壮地、义正词严地、直言不讳地

第2段:语重心长地、义愤填膺地、晓以大义地……

第3段:一针见血地、气愤地……(冉有:强词夺理地、无中生有地、固执己见地……)B、从第三段看,孔子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可用什么措施实现?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无贫”“无寡”“无倾”,对内的措施是“均”“和”“安”,对外的措施

是“修文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