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文学发展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句:“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杯具”在此句中意为“悲剧”,二者音同。)“有的同学很幼稚,常常因为芝麻小事吵起来,我过去给他们说理,他们反倒说我,7456,后来再遇到这事我干脆打酱油。”(“7456”在此句中意为“气死我了”;“打酱油”意为“不关我事,不予评论”。)
点评: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对网络语言不感冒的老师可能就要跟不上学生们的思维了。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语甚至也被网络化了,比如提意见叫“拍砖”,喜欢叫“稀饭”,看不懂叫“我晕”等。
很多老师开始呼吁拯救作文,“网络是网络,作文是作文,二者过于混淆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在作文的构思和想象中,孩子们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另类空间”。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4、过度求新
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有电
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电脑告示牌、在线公告牌多种说法;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种创意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意又出现了。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5、代沟影响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但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学生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许多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孩子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我们调查中一位家长董女士抱怨地说:“我家孩子回家就上网,和我们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不容易在一起聊天,却时不时不自觉地蹦出一个令人听不懂的词,说两句听不懂的话。”她还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董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放学回家一翻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董女士无奈地对我们说:“这是什么话呀,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新的代沟。”
据悉,到2009年4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4。5亿。但实际上世界网民仅为7亿多。可见毕竟仍是少数啊!虽然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了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网民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热衷于把网络语言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认为这是时尚、有个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日记周记甚至作文里,动辄来几句在非网民们听来无异于黑话的网络语言。而大部分家长、老师则担心学生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使用网语,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由分析网络语言的构成可见其特点为:
1.简单便捷,幽默诙谐。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了。简单便捷的缩略语就是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减少上网费、制造新奇感和说出一些不雅的话而创造的。但也有些网语的输入不仅不简便,反而比输入它们所代替的原词汇更麻烦,需要增加额外的操作才可输入,这往往是为了调侃和幽默,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
2.直观形象,随意性强。把符号作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之后的第四种语言运用到网络语言中,给人们的思维环境提供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它可传递微妙的感觉,使表达手段更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有时看见那惟妙惟肖的符号,笑会从心底溢出^-^。很多学生网民认为,正儿八经说话太累,用奇形怪状的字符,花样百出的表达方式才叫酷。当然,这种以英语、汉语、数字和汉语拼音的组合形式,随意性太强,虽有一定的规则约束而不难理解,但也造成错别字、白字连篇。
3.个性张扬,时代感强。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所用的网语往往能够创造独特身份,满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网民认为,网络语言时代感特别强,它能表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
据统计,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就增收了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新义1200条,像“CEO、因特网、作秀、熊市、牛市、炒作”等在约定俗成后已为人们接受的词都在其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有一些新词产生。网语动态地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哪些网语能持久地发展,哪些会被淘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可未来的事谁说了都不算,猜测证明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