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毛概自学自讲作业
毛概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7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 展
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 农业集体经济在经营管理方面主要采用了生产资料公有,集体 劳动,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管理方式。它虽然在一个时期内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由于过分及集中和平均主义问题严重, 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直接妨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 展,因此我国农村改革第一步,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3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 的时候提出的。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 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
4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1.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 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正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我国正是经过社会 主义改造才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6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 步发展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是说它没有缺点和偏 差,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既是对这些缺点和偏差的的纠正 反思,更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和发展。因此,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 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 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 消灭;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全国工业 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加 128.3%,平均年增长18%, 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 平均年增长4.5%.) ;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社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 丰富的历史经验。
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 工 商 业 的 改 造
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 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 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
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
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
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
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式 进行改造。
企业、制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 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农 业 社 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 经验,创造出互助组、 初级社、高级社等过 渡形式。
主 义
改 造
状点 合 渡 这 实 况和 农 的 种 践 。生 民 办 逐 证 产的法步明 力特符过,
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
手工业
改 造
逐步过渡,不仅保护 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 的发展,而且为手工 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毛概专题五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OK
专题五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21/8/1
1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人文社科学院
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 段的开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人文社科学院
29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 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中国
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已建立起了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人文社科学院
30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 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 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人文社科学院
13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正式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
讨论
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都是顺应历史发展 的需要,两者的历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改造是改 革的前提,改革是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 对其遗留问题和缺陷作改正和弥补。
毛概
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对。
(1)不论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7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摸索,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的探索。
(2)社会主义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它继承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成果,又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及其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
(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一方面,不能用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来否定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同样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第一,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朱性改革。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第二,从广度工看,改革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
改革旧的经济体制,用适应现阶段生产力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改革的最基本内容。
但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然要受到旧的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进行其他体制的配套改革,制别是政治体制改革。
因此,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是全局性、整体性的,表明它的革命性质。
第三,从深度上看,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它的根本变革。
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严重不适应,已经不是个别“环节”、“方面”的问题,而是全局性、整体性的,因此对它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根本性改变,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它。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 件。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三个步骤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 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 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案例
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占90%,现 代工业只占10%。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 造的紧密 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 力与发展生产力、变 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的有机统一。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 判》明确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问题和变革所有制 的方法。(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知识要点 1、过渡时期及其社会性质。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原则方针和步骤。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依据步骤。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毛概作业
班级:学号:姓名:意见和建议对于理科生而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乏味的。
每次上课,老师只有讲到一些历史事迹时大家才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所以我认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穿插一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讲述一些最近发生的人物事迹,著名人物的视频等等。
同时我认为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每学期,我们这门课只学习一点内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一些话题让学生讨论,长此以往,通过大家的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这没课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让大家自己上课的时候思考问题,增加对上课内容的理解,使这门课变得生动,活跃,有趣,也可以适当的减轻老师上课时的负担,让大家对上课内容更为熟悉,记忆犹新。
每章感兴趣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建国初期,在国家力量薄弱,资金技术匮乏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变了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中国工业化道路对后续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党的是安达对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上的障碍“。
这些思想上的障碍指什么?2.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什么?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1.“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不是就是形成一个和谐,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小康社会“具体指什么?。
[高等教育]毛概论文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关系。
首先,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是中共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没有当年的改造,就不可能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同样没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便难以巩固。
其次,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即继承当年改造当年的积极成果:公有制基础,解决改造遗留下来的诸如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以巩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两者在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者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大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从而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开辟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前提。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有感毛概作业
期中毛概作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两次重要的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胜利,三座大山被推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但新民主主义社会毕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已。
因为它在经济上实行的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有社会主义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这样,社会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社会主义革命担负着解决这个矛盾的任务,所以改造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社会主义革命又称为社会主义改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顺利的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三大改造是有必要的。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2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②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当前在看待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疑问。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而在改革开放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不能因此就认为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搞糟了呢?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必须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历史关联。
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
毛概作业:社会主义改造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 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 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 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让我们加深了我们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 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它是指导 我们进行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不仅对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 且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 胜的信念。它要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给 我们极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
第三: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艰 巨和长期的任务。
第四:要转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我国进入社会 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 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将长时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必 须改革长期以来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 济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相 适应的新体制。
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 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 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压 缩空气”,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 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 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 错误,“大跃进”运动也被停止。 1962年1月召开的7千人参加的扩 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 “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 批评和自我批评。
教训 权日益巩固;
2,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于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 状况决定的。现阶段我们党和国 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 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 能脱离这个实际,否则就会犯“左” 的或“右”的错误;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一化三改C、三化一D、一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答案:1。
毛概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7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 步发展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是说它没有缺点和偏 差,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既是对这些缺点和偏差的的纠正 反思,更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和发展。因此,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
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 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的改造。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 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 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 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 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8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 展 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 农业集体经济在经营管理方面主要采用了生产资料公有,集体 劳动,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管理方式。它虽然在一个时期内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由于过分及集中和平均主义问题严重, 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直接妨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 展,因此我国农村改革第一步,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对农业合作化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9
2.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是对所有制结构认 识的深化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我们对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 和理解过于单一,曾经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追求单一的 公有制,过于急促和简单地消灭对社会主义发展还有积极作 用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这既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产生了一系列困扰并严重影响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然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个体经济 和私营经济不但将长期存在,而且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
生产力这个中心。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变革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 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最根本的一条经验。
第四章
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 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也是三大改造的重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 主义改造
概
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 始。新中国成立后仅3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 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历史条件。 1953年6月,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 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于1956年底成功地完成了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20世纪中国 划时代的历史性巨变,指导这一社会变革实践的社 会主义改造理论,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 第二、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到1953年12月,全国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共4790多万 户,占总农户的43%;1954年春,全国已有初级社9.5万 个,到1955年4月,发展到67万个;到1955年秋,全国已 有高级社500多个,入社农户4万多户。1956年底,入社农 户11782.9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农业合作化在 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 第三、改造完成时间: 1956年底,基本完成。
毛概作业
社会主义改造改早了?改糟了?社会主义改造是指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
关于其是否改早了还是改糟了,主要从下面两方面进行分析。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复杂。
主要存在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成分。
我们知道,当时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占绝大部分,自然他们也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且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等。
这一系列经济现状,对我国要尽快集中力量进行社会建设、实现富强来说都是不小的阻碍。
因而要实现富强就必须将这些分散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为建设服务。
要想将它们更好的集中起来就必须将它们的性质转变为国有制的。
综上,因而此刻我们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即:“三大改造”。
由此可以说“三大改造”是符合时势需要的是及时的并非搞早了!我们知道随着三大改造工作的展开,工作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不和谐的问题。
例如:工作过于死板和一刀切的方法阻碍了一部分中小企业及私人企业的发展,使社会市场失去了自由竞争的活力;并且一部分老牌民族企业自此消失、一部分百年老品牌也消失了,这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重大损失。
但这些问题对于整个改造来说还是不及其功劳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至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这为当代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社会基础。
使我国的经济基础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转变,即实现了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由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改造搞糟了的说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然而,在社会改造过程中也暴露不少问题,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理论联合实际,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更创辉煌!学号:3110001555姓名:曾华辉。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关系: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完成后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土地改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说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自然要先提到两者的定义:改造是指,修改或变更原事物、使适合需要,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说到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自然不得不提到三大改造了。
所谓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从此,我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彻底摘掉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扣在我国头上的半封建半殖民的帽子。
而改革是指,变更、革新。
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作改良革新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而社会主义改革,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了。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表面上看起来,相比而言,改造较改革来说,力度更强,硬性地改变了旧有体制,对于社会的影响更大——意味着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模式;而改革只是在旧有的体制下,对其内容进行修改,是一种对体制的修补,是一种软性的变化。
但是,这是人的社会,不是动物世界——往往软性的措施要比硬性的更加难以施行。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一,指导思想搞多元化,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用别的思想或主义作指导;第二,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无产阶级专政;第三,经济上稿私有化,认为现在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人民同国有制关系疏远,职工没有主人翁感和积极性,因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最后,军队建设上搞非党化、非政治化,否定党对军队的领导,改变了其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自学自讲题目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〇年五月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一、前言(一)背景: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主要体现在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走自己特色的改造道路 ;在改造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 ,包括资本主义的某些积极因素 ;从实际出发 ,不能急于求成。
这些经验和教训 ,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展开的,它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自学自讲主题与目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效果的有效方法。
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积极扬弃过程,它既需要自己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外界的帮助。
接受教育,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但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教育,也可称为自我修养,它表现为一种自我主观积极努力、勇于进取的状态,表现为在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并进行对我们大学生具有意义非凡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加清醒的认识和学习这么课程。
而自学自讲更是对我们的一种锻炼,我们好好珍惜这一机会。
(三)成员分工:资料查阅:资料整理:PPT制作:演讲:作业:二、自学自讲内容(一)社会主义改造1.概念: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手工业生产小组(2)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三大步骤:(1)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2)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6.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带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广大的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了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7.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1)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一个几亿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的社会变革,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
(2)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
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3)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
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
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
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4)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社会主义改造实例:同仁堂的新生提起同仁堂,家喻户晓,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始创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
北京解放前夕,同仁堂的经营状况十分危急,只能勉强度日。
1949年3月,同仁堂成立国药业基本工会,乐松生任总经理,通过不断学习,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有了基本认识,坚信个人在政治上、企业经营管理上必须紧紧依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要决策听取职工意见。
在后来的“五反运动”同仁堂也经受了考验,经过审查核实,被评为基本守法户。
同仁堂作为民族工商业,有其代表性,而所经营的中药又是人民生活所需。
因此,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
彭真市长亲自支持乐松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新品种的工作,并成立了中药提炼厂。
在党的关怀下,同仁堂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工人生活稳定,而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953年,同仁堂赢利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北京市积极响应,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措施,并召集在京民族工商业者召开工商业联合大会。
会上,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积极发言,拥护总路线,并且市地方工业局拟选同仁堂这个国药大户首先进行试点,为全行业合营扩展影响,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这一变革,不能不引起同仁堂乐氏家族的震动。
他们因将失掉生产资料占有权、企业管理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权。
这是切肤之痛。
乐松生先生作为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对其家族已经经营了200多年的同仁堂药店面临着抉择。
经过反复思考,他深感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
同时也看到,共产党和职工群众仍让自己做同仁堂的总经理,生活待遇不薄,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必须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他毅然决定同仁堂带头实行公私合营。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乐松生当选为工商联执行委员,推动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的进程。
1954年2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关于北京市工业公私合营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同仁堂是第一批合营的单位。
同年8月9日,在大栅栏同仁堂成立了公私合营筹备工作委员会。
8月27日,同仁堂彩旗高挂,在庆乐戏院召开了庆祝公私合营大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全体员工欢欣鼓舞,这家古老的私营企业在风雨飘摇258个春秋之后,迈进了社会主义大门,开辟了同仁堂历史上的新纪元。
合营后,一切涉及公私关系问题的事情,乐松生总经理都和公方代表协商。
针对一部分老职工怕合营后遭退休、怕降低工资等问题,工会通过多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政策交心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职工讲同仁堂的措施和合营后的前景,使大家认清形势,了解各项政策,清除各种疑虑。
职工们纷纷表示,要为同仁堂出力多作贡献,使合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合营后的同仁堂,还进行了资产清算,确定了资方资本和应得的股息。
面对合营后的新情况,同仁堂党支部领导全体职工先后进行人事劳动纪律、经营思想的整顿,并相应建立了劳保条例、成本核算、生产统计、质量检查、专人配送料、出入库等制度;制订年度、委度生产计划,和用户建立供销合同,改变生产的盲目性;增加设备,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特别注意了建立公私方共事的制度;使资方有职有权。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开始体现了合营优势,职工的情绪也空前高涨。
(二)社会主义改革1.概念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的体制。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变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只需要改变某些不相适应的环节,因而不需要打破原有的社会制度,另起炉灶。
2.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社会主义改革实例:小岗村的故事,农村改革的先声。
邓小平说: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改革是民心所向。
已载入史册的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秘密大包干协议书按下鲜红指印,就是这种精神活生生的例证。
人民公社时期“拍脑袋”想尽了办法,搞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小段包工,都不灵,都不能解决中国人最重要的吃饭问题。
然而当“大包干”这种新生事物出现时,咒骂、批评、怀疑、不置可否的彷徨,种种议论和态度都有,一些习惯了“拍脑袋”的领导认为“泥腿子”不可能弄出什么高招。
当时的安徽省委主要领导从大包干后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成倍上翻的事实,肯定了这场改革。
大包干成了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历史上得到了空前的肯定。
学会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就会不断地从田头地尾抓住改革的新智慧、新思路。
随着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大于求的逆转,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农民增收困难、负担过重,农民被迫减少对土地的投入、甚至弃耕撂荒的新矛盾。
如何破解这个矛盾?1993年起安徽省涡阳县、太和县的一些乡镇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抛弃旧的税费征收办法,尝试对农村分配制度进行新的改革。
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农民参与、农民评述、农民决定改革措施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