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专业的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2作业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7929)《城市测量范围》(CJJ 8)3坐标体系平面坐标系: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要求与原则4.1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的基本要求4.1.1数字化成图的数据来源采用野外测量、原图数字化与已有测量资料采集等方法。
4.1.2数字化成图的主要工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处理、成果输出和成果检查。
4.1.3数字化成图的成果应包括:图及相应的数据文件、图形文件与拓扑信息。
4.1.4数字化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符合表1.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此时不同地形类别得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测区不得采用两种基本高距。
4.1.5地形图符号按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7929)执行。
4.1.6统一使用MapDraw编制软件、层码表。
4.1.7数字化地形图与有现势性。
4.2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的精度要求4.2.1图根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4.2.2数字化地形图数学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第4.1.8、4.1.9条规定。
4.2.2.1平面精度:4.2.2.2高程精度:城市建筑区和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高程注记点之间的高度中误差不大于±0.07m。
高程点注记的分布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第4.5.5条规定。
4.2.3地形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a)大小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平坦地:a<2°丘陵地:2°≤a<6°山地:6°≤a<25°高山地:a≥25°4.3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图根控制测量4.3.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宜在各等级控制点下加密。
注册测绘师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
注册测绘师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本文:“注册测绘师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由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栏目为您整理发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接收任务2.资料收集3.技术设计4.基本控制测量5.图根控制测量6.碎部点数据采集7.地形图绘图与编辑8.资料的检查与验收9.技术总结10.提交成果1.接收任务明确任务的来源、性质、开工及完成期限、测区位置及范围、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比例尺及等高距、提交成果的内容及要求.2.资料收集收集已有控制成果和地形图.3.技术设计根据任务要求、测区条件和本单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确定作业方案、人员安排和主要技术依据.4.基本控制测量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对已知点密度和精度的要求.一般平面控制采用gps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5.图根控制测量在基本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直接供野外数据采集所需的控制点.一般采用导线测量或gps实时动态(gps-rtk)定位方法.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6.碎部点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或gps-rtk全野外采集地物地貌特征点坐标,并现场绘制草图.7.地形图绘图与编辑根据野外采集的数据和现场绘制的草图,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进行数字地形图的绘制与编辑.8.资料的检查与验收对全部控制资料和地形资料的正确性、准确性、合理性等进行概查、详查和抽查.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9.技术总结主要是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设计书的执行情况等做总结,对测图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加以说明.10.提交成果:工程地形图测绘成果包括:① 技术设计书(有项目设计书的也应包括项目设计书);② 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③ 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控制测量外业资料、控制点平差计算成果表;④ 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⑤ 输出的地形图;⑥ 产品检查报告、产品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适用于局部范围内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测绘内容都由人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测绘采用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
测绘技术依据如下:1、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2005;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2007;3、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09);5、用图单位具体要求。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测量控制采用我单位建设的南方测绘RTK-CORS工作站进行,图根控制点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图根点标志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保证了稳固性和对中精度,每点采集数据不少于3个,采样间隔不低于3分钟,各次观测数据的较差应≤2cm,每个点至少要保证有两个通视方向。
使用RTK控制点时首先要进行边长检查边长和方向检核。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地铁、管线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观测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前、中、后的沉降观测、沉降速率观测、沉降影响范围的确定和沉降预测。
观测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相结合的方法。
1、观测内容1)工程建设前的沉降观测对已有建筑物、桥梁、隧道、地铁、管线等工程进行沉降观测,确定基准面和基准点,制定沉降观测方案,进行沉降观测。
2)工程建设中的沉降观测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沉降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训指导书:实验八 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训指导书实验八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一、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可安排为4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草图法测绘数字地形图的实施方法。
2.明确选择地形特征点的要领。
3.测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0.5m三、仪器和工具⑴全站仪1台、、小钢卷尺1把、测钎4根、木桩和小钉若干个、斧子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地形图1张。
⑵自备:2H铅笔、白纸。
四、实验步骤:1.安置仪器1)将全站仪安置于某一控制点(设为A)上。
进行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并量仪器高i(量至厘米)。
2)打开仪器,建立作业(见前面几个全站仪实验)。
3)输入测站信息,包括测站点名、坐标、高程和仪器高。
如果没有已知的控制点,可假设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
4)定向。
选择可通视的另一控制点(设为B)为定向点,用望远镜照准定向点(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建议采用坐标定向方式,根据提示输入定向点的点名、坐标和高程。
如果没有已知点,可以虚拟一个定向点,比如,使望远镜指向北方向或东方向,假设一段距离,得到虚拟控制点的坐标,输入到全站仪中。
5)检查测量(务必要进行)。
照准定向点的棱镜,进行检查测量,与已知坐标相比较,误差在一倍中误差之内。
在第一个测站之后,也可以在已测的几个碎部点上安置反光镜进行检查测量。
6)进入碎部测量界面。
2.碎部点测定1)立镜者将反光镜竖直地立于选定的地形特征点上。
2) 仪器操作者瞄准反光镜,输入或修改碎部点点号及棱镜高,按测量及保存键。
绘图员要跟随立镜者,根据立镜次序绘制草图,草图上标注点号。
绘图员与仪器操作者要经常保持联系,核对点号。
测量时,要按顺序立点,尽量把一个地物测绘完整。
测绘地貌时可沿等高线或沿地性线立点。
对于少量不通视的碎部点,可采用内插、延长或图解的方法进行测绘。
对于本测站测绘不到的区域,如果没有已知控制点,需要从本测站加密若干个图根点。
图根点的测设必须保证精度,一般情况下,用支导线方式加密图根点的个数不能超过3个。
8.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3.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1)地形图的拼接与检查:
——即相邻图幅的接边
测区面积较大时,整个测区必须划分为若干幅图进
行施测。这样,在相邻图幅连接处,由于测量误差和
绘图误差的影响,无论是地物轮廓线,还是等高线往 往不能完全吻合。相邻左、右两图幅相邻边的衔接情 况,房屋、河流、等高线都有偏差。
¨接边误差规定
1、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选择其角点、转折点、转弯点、交叉点、 中心点等;如:房屋转角点,道路、河岸的转 折、弯曲点等。
地貌:地面的山脊线、山谷线、山脚线是地面坡度 起伏变化的变化线 山脊、山谷、山脚线的转折点和山顶、洼底、鞍 部点及陡崖的上缘线点、崖脚线点是地貌的特征 点
2.碎部点的测定
——测定碎部点的三要素:水平角b(或水平方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地区分类 建筑区、平地及丘陵地 山地及旧街坊内部
点位中误差(图上mm) 0.5 0.75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地形分类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平地 1/3
丘陵地 1/2
山地 2/3
高山地 1
拼接时用宽5~10cm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用铅笔
把坐标格网线、地物、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然后再把透明 纸按坐标格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 地物和地貌;当用聚脂薄膜进行测图时,不必描绘图边,利 用其自身的透明性,可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若 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则可取其平 均位置,并据此改正相邻图幅的地物、地貌位置。
⑵以两对角线交点O为圆心量取1/2图幅宽 2为半径, 在对角线上分别定出 A、B、C、D四点并连接成矩形。
—
⑶从矩形的一边起画10cm间距的平行线,再从矩形的 另一相邻边起画10cm间距的平行线,得坐标网格。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习指导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测量实验室2013年12月20日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实习指导一、实习内容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关系到测量教学实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条件之一,因此,应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为测量教学实习打好基础。
准备工作主要指测区准备,仪器准备以及其他准备。
测区准备一般在先期由教师进行。
2、控制测量根据测量工作的组织程序和原则可知,进行任何一项测量工作都要首先进行整体布置,然后再分区、分期、分批实施。
即首先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进行碎部测量及其他测量工作。
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的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在测量教学实习中的控制测量工作主要有: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3、碎部测量碎部测量是测量教学实习的中心工作。
通过碎部测量,把测定的碎部点人工展绘在图纸上,称为白纸测图。
将碎部测量结果自动储存在计算机内,根据测站坐标及野外测量数据计算出碎部点坐标,利用计算机绘制地形图,即数字化测图。
这两种方法都是测量教学实习中使用的主要的碎部测量方法。
4、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当测区面积较大,采用分幅测图时就需要进行图纸的拼接。
拼接工作在相邻的图幅间进行,其目的是检查或消除因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引起的、相邻图幅衔接处的地形偏差。
如果实习属无图拼接,则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为确保地形图的质量,在碎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成图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分室内检查和室外检查两项。
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规定的符号及格式,用铅笔对原图进行整饰,要求达到真实、准确、清晰、美观。
二、实习成果整理、技术总结和考核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须记在测量手簿(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
全部实习结束时,还要对测量实习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RTK数字测图标准作业流程图和指导书
RTK 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标准作业流程
1.1流程图
5
学习方案
1
接受任务
8-1
碎步测量(RTK
)
3
编制技术设计
书
2
踏勘现场
4
审批
过程检查
9
内业成图
7
控制测量
6
检查工器具
RTK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需求开始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矿山测量工测量设备检查记
录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控制测量成果表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测量任务文件电
子表单
测量过程检查记
录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测量技术员
11
编写技术总结
14
提交、归档
10
最终检查
12
审核
13
验收
RTK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业结束
测量技术员
测量技术员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测量成果移交记
录。
地形图作业指导书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测量作业指导书目录1、作业技术流程 (4)1.1 准备工作 (4)1.2 野外数据采集 (4)1.3 数据处理 (5)1.4 图形编辑 (5)1.5 地形图输出与检查整改 (5)1.6 收尾工作 (5)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6)2.1 明确任务,作好计划 (6)2.2 明确要求,掌握方法 (6)2.3 收集控制点成果 (6)2.4 检查仪器设备 (6)2.5 检查安全生产用品 (7)3、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 (7)3.1 作业方法和一般规定 (7)3.1.1 极坐标法 (7)3.1.2 直角坐标法 (8)3.1.3 其它方法 (8)3.1.4 数据采集的一般规定 (9)3.2 一个测站上的作业过程 (10)3.3 测站观测草图的绘制 (11)4、地物地貌的测绘与表示方法 (12)4.1 地物的测绘与表示方法 (12)4.1.1 房屋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12)4.1.2 道路的测绘与表示方法 (12)4.1.3 管线 (14)4.1.4 水系与植被 (16)4.2 地貌的测绘与表示方法 (17)4.2.1山顶的测绘 (17)4.2.2山脊的测绘 (18)4.2.3山谷的测绘 (18)4.2.4鞍部的测绘 (18)4.2.5洼地(盆地)的测绘 (19)4.3 数字测图应注意的问题 (19)4.3.1 作好测站观测计划 (19)4.3.2 重点位置测注高程点 (20)4.3.3 保存好原始观测数据 (20)5、数据处理与图形编辑 (21)6、地形图的输出与检查 (22)6.1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22)6.2 地形图的检查与整改 (23)7、数字测图的收尾工作 (24)7.1 测区接边与图幅接边 (24)7.2 技术总结 (25)7.2.1 技术总结编写的基本要求: (25)7.2.2 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 (26)7.3 检查报告 (28)7.4 资料整理与提交 (29)7.4.1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30)7.4.2 资料的包装防护和提交 (32)大比例尺地形图全野外数字测量,是指以电子全站仪为野外数据采集仪器,以数字测图软件为作业平台而开展的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项目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
2、掌握地形图碎部测量。
3、掌握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4、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二、实训仪器与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图纸的选用(2)坐标格网的绘制(3)控制点的展绘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按比例尺展出。
2)然后检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其与理论值之差 图上0.3mm。
2、碎部点的选择及测定方法与要求(1)极坐标法(2)方向交会法(3)方向与距离交会法3、经纬仪法测图(1)安置仪器Ⅰ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并记入碎部测量手薄。
Ⅱ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读为0°00′00″,则AB称为起始方向。
Ⅲ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
Ⅳ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ab为图上起始方向线。
Ⅴ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
(2)立尺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
“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3)观测观测员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
(4)记录与计算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逐项记入“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内。
4、地形图的绘制(1)展碎部点(2)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1)地物的绘制: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如房屋按其轮廓用直线连接;河流、道路的弯曲部分,则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相应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根据地物符号按具体情况绘制。
2)等高线的绘制方法: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
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悬崖、峭壁、陡坎、冲沟、雨裂等,则用相应的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大比例尺测图技术方案
1.2.3 外业测量1.2.3.1控制测量一、首级平面控制测量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苏州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简称苏州CORS)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 RTK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1)进行控制点测设, 也可以采用GPS静态测量方式, 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NSS网一级点的技术要求(见表2)进行控制点测设。
控制点以每条高等级公路为单位进行布设, 每条公路布设不少于2个首级控制点。
1.主要技术要求(1)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1要求表1 GNSS RTK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观测次数一级500 ≤±5 1/20000 4备注: 困难地区相邻点间的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 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
(2)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应符合表2要求表2 GNSS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 a(mm) b (1×10-6)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 1 ≤10 ≤5 1/20000特殊困难地区最大边长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当边长小于200m时, 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cm。
2.控制点标石埋设控制点标石埋设按《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图C.2.3或图C.3.1执行。
3.控制点命名GPS点名选用高等级公路名称加流水号表示, 点号为公路汉语拼音首个字母加流水号表示, 如:苏嘉杭高速第二个GPS点, 点名为:苏嘉杭2, 点号为:SJH2。
在本项目测区范围内不允许出现重号。
4.点之记绘制首级控制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 格式见附录一。
5.观测要求(1)GNS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必须满足表3的规定。
表3 GNSS测量作业观测要求GNSS测量其他要求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5.3.5.4章节执行。
(2)GNSS RTK测量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第6.3.2条~6.3.11条执行。
大比例尺测图细则
目录1 一般规定 (1)2 图根控制测量 (4)3 测绘方法 (6)4 地物测绘 (10)5 地貌测绘 (13)6 内业编绘主要技术要求 (14)7 地形图整饰及检查 (16)1 一般规定1.1 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应根据设计阶段和设计需求并按表1.1选用。
表1.1 测图基本比例尺的要求注:(1)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搜集已有地形图,也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重新测图;(2)各设计阶段的地形图亦可根据工程需要的测图比例尺进行施测。
1.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选用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注:(1)一个测区内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相同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加绘半距等高线;(2)根据用图需要,在平坦地区和建筑区也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1.3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1.3-1的规定;表1.3-1 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注: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1.0倍。
2 等高(深)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1.3-2的规定;表1.3-2 等高(深)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注:(1)H 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2)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要求:(1)由外业数字测图方法野外实测生成的DEM一般为不规则格网DEM,参与构成不规则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注记点的精度要求;(2)规则格网DEM可由不规则DEM内插生成。
其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4 建筑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1.3-4的规定;表1.3-4 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mm)注: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1.0倍。
技能点1: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电子教案.
技能点1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一、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要求1.内容明确,文字简练。
2.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成图时,要对其可行性及能达到的精度进行充分的论证。
3.技术设计书中使用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有关规范和标准一致。
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1.任务概述任务概述应包括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技术依据、计划实施起止时间等内容。
2.测区概况重点介绍测区社会、自然、地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海拔高程、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和困难类别;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气候、风雨季节、交通情况及生活条件等。
3.已有资料情况设计书中应说明已有资料的全部情况,包括控制测量成果的等级、精度,现有图的比例尺、等高距、施测单位和年代,采用的图式规范,平面和高程系统等。
并对其主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
4.作业依据①国家及部门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图式。
.②任务文件及合同书。
③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部门制定的适合本地区的一些技术规定。
5.控制测量方案①平面控制测量方案方案中应包括坐标系统的确定,测量方案的选择,基本控制网的等级与加密层次,硬、软件的配置及施测方法,平差方法,各项主要限差及精度指标等。
②高程控制测量方案方案中应包括高程系统的选择,首级高程控制的等级及起算数据的配置,加密方案及图形结构,路线长度及点的密度,标志类型及埋设,仪器和施测方法,平差方法,各项主要限差及精度指标等。
6.数字测图方案方案中应包括地形图采用的分幅和编号方法,图幅大小,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图,测站点的观测方法和要求,对地形要素的表示和对地形的要求等。
(1)数据采集①图根控制测量2011年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中规定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成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密度如表1.1所示:表1.1 图根点的密度测图比例尺1:500 1:1000 1:2000图根点/km2 64 16 4②数据采集作业模式的选择作业模式包括:数字测记模式,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地图数字化模式。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1.1 地形图测绘的目的 (1)1.2 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2)1.3 作业依据及总体要求 (5)1.4 图根控制 (6)1.5 外业测图 (9)1·6 其他 131·1 地形图测绘的目的地形图的测绘包括地形修测和补测。
因我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已经全部成图完毕,但由于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地形地物变化较大,为了保证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拆迁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适时地进行修测和补测,为各部门、单位提供现状地形图数据。
1·2 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目前我院所掌握的全区地形图数据,主要为1999年以来进行实测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较强,精度较高,但由于成图方法不一,地形图精度不够均匀。
下面分五个区域进行分析利用。
1·2·1 洋浦大街以西地区该区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全部为2002年地籍调查时的成图区域,且2004年春季又进行了补测,现势性较好,精度较高,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6㎝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10㎝左右,成图方法为利用目前统一要求使用的广州开思成图软件进行。
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利用价值最高。
在进行修测和补测时只进行地形地物有变化的区域进行测绘,填加原图即可。
1·2·2 洋浦大街以东地区这一地区面积约27平方公里,全部为1999年成图区域。
成图方法为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按传统的航测成图,利用的是当年6月24日航摄的1:4000比例尺航片,影响了成图精度,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在±12㎝左右,地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在±15㎝左右。
目前我院正利用广州开思成图软件在进行数据转换,使之与全区在数据格式、分层编码相统一。
所以,该区域地形图只能满足目前需要,建议在今后修测和补测时,按分区分片或分幅进行,逐步地提高该区域地形图的精度。
1·2·3 经开与二道合作区这一地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全部为2002年成图区域。
(整理)大比例尺测图细则.
目录1 一般规定 (1)2 图根控制测量 (3)3 测绘方法 (6)4 地物测绘 (9)5 地貌测绘 (12)6 内业编绘主要技术要求 (14)7 地形图整饰及检查 (15)1 一般规定1.1 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应根据设计阶段和设计需求并按表1.1选用。
注:(1)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搜集已有地形图,也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重新测图;(2)各设计阶段的地形图亦可根据工程需要的测图比例尺进行施测。
1.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选用应符合表1.2的规定。
注:(1)一个测区内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相同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加绘半距等高线;(2)根据用图需要,在平坦地区和建筑区也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1.3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1.3-1的规定;注: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1.0倍。
2 等高(深)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 1.3-2的规定;注:(1)H 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2)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要求:(1)由外业数字测图方法野外实测生成的DEM一般为不规则格网DEM,参与构成不规则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注记点的精度要求;(2)规则格网DEM可由不规则DEM内插生成。
其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4 建筑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1.3-4的规定;注:在树林、隐蔽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1.0倍。
5 地形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地形点间距一般应按照表1.3-5的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比例尺测图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大比例尺(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或修补测。
1.2原则上,测区面积小于8标准图幅的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或测区面积小于16标准图幅的修补测项目,本作业指导书可以代替技术设计文件;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8标准图幅全野外数字测图项目,或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16标准图幅的地形图修补测项目,应按规范要求提交技术设计、技术总结、成果质量检查报告等全部技术文件。
1.3 大比例尺测图项目须提交的成果资料,合同或业主有明确要求的,从其规定。
2.技术引用文件
GB/T 14912-2005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268-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
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CH/T 1020-2010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3.基本技术要求
3.1测绘基准
坐标系统:一般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统,业主委托有具体要求的,从其规定。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按业主委托要求采用其它高程基准时,应建立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联系。
大连城建坐标系基本参数:
1)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或横轴墨卡托投影;
2)中央子午线:121°30′;
3)投影椭球: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北京54椭球);
4)长半轴:6378245m;
5)扁率:298.3;
6)横轴加常数:30000m。
3.2基本等高距
3.3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临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下表规定;当测图单纯为规划设计或一般用途时,可选用表中括号内的指标。
3.4高程注记点精度和密度
3.4.1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
困难地区放宽0.5倍。
3.4.2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3.5地形图分幅
一般测图项目,地形图分幅采用任意图幅;技术设计或合同有要求的,从其规定。
4.图根控制测量
4.1图根点的施测
4.1.1鉴于测量仪器和方法的改进,为兼顾质量与效率,交会法、导线法等传统施测图根点的技术方法本作业指导书不再予以专门规定。
4.1.2因测区观测条件受限等原因确有需要的,可以参照《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相关规定执行。
4.1.3图根控制测量推荐采用CORS-RTK模式施测,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按对应作业指导书规定执行。
4.2图根支导线引测
4.2.1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引测图根点的,可以采用支导线形式。
4.2.2支导线边数不超过3条。
4.2.3支导线观测边长度不超过150m。
4.2.4引测图根点,距离、角度可采用单向半测回观测。
5.全野外数字测图
5.1施测方法
5.1.1一般情况下,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测区观测条件允许时,推荐采用CORS-RTK模式施测;技术设计或业主有明确要求的从其规定。
5.1.2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对中偏差不大于5mm;设站配盘后,须对后视坐标、高程进行校核,两者较差均不得大于5cm。
5.1.3采用假设坐标和高程施测的,内业扣合图根点时,平面不得大于7.5cm,高程不得大于6cm。
5.1.4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原则上最大测距长度应满足1:500不超过200m,1:1000不超过350米,1:2000不超过500米。
5.1.5采用CORS-RTK模式测量碎部点时,遵从对应作业指导书规定。
5.2数据采集
5.2.1点状要素(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时,应按实际形状采集,不能按比例表示时应精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有方向性的点状要素应先采集其定位点,再采集其方向点(线)。
5.2.2具有多种属性的现状要素(线状地物、面状地物公共边、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边界线的重合部分),只可采集一次,但应处理好多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5.2.3线状地物采集时,应视其变化测定,适当增加地物点的密度,以保证曲线的准确拟合。
5.2.4对用于确定权利边界而施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拟用地区域四周的现状地物如围墙、栅栏、人工坎等应精确、实测其位置。
本条同样适应于地形图修补测项目。
5.3要素内容取舍
5.3.1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表示原则,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要求执行。
5.3.2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数据均应采集。
房屋以墙为主,临时性建筑
可舍去。
对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需要适当加以综合。
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凹凸小于图上0.5mm时,可予以综合。
5.3.3地上管线的转角点均应实测,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技术设计或合同有明确要求时,从其规定。
5.3.4水系及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采集。
5.3.5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
5.3.6斜坡、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舍去。
当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5.3.7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按线状地物采集。
6.地形图修补测
6.1大比例尺地形图修补测,应对测区进行全图巡视。
6.2地物变化范围较大或周围地物关系控制不足,补测新建的住宅楼群或独立的高大建筑物,已变化的较复杂的地貌,应按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进行修测。
6.3禁止利用原图地物点、高程点套合施测。
6.4在设站测量变化区域时,应对原图地物、高程注记进行抽样复核;测区面积大于等于2标准图幅的,应按附件1-3的要求填制地形图平面绝对位置精度检测记录表、平面相对位置精度检测记录表和高程精度检测记录表。
6.5对规划、设计、施工有重大影响的地物,如高压电塔、城市主干路等要现场进行复测核实。
6.6修测时如发现原图已有地物、地貌、注记有明显错误或粗差时,亦要予以纠正。
7.图面整饰
7.1地物地貌绘制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相关规定执行,编辑原则参照《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6.7节相关规定执行。
7.2根据既往地形图检查情况,以下错漏(仅为列举说明)在图形编辑时应予留意:
1)高压电塔连线缺失(图内有线无塔,高压电塔连线方向必须绘制并标注);
2)人工坎、栅栏坎、斜坡等坡向绘制错误,与高程注记出现明显矛盾;
3)注记压盖;
4)高程注记与等高线矛盾;
5)高程注记密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变坡点高程注记遗漏;
6)道路名称注记不规范;
7)重合地物编辑时,移位避让表示不符合规范要求;
……
7.3根据业主委托要求在图上绘制范围线的,应明确其数据来源。
7.4图廓整饰按既有格式执行,但图廓注记的字体、字大、字符间距按图式要求执行。
8.质量检查
8.1大比例尺地形图成果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数学基础检查、平面和高程精度检查、接边精度检查、整饰质量检查、附件质量检查等。
8.2过程检查应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成果质量的所有检查项进行检查。
8.3原则上,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检查可在测图过程中同时进行。
8.4测图方式为全野外数字测图的,应提交控制点校核记录表。
8.5修补测地形图项目,测区面积大于或等于3标准图幅的,应按附件1-3的要求填制平面和高程精度检查记录表。
8.6其它涉及内业检查项的,按《质检工作条例》要求填制《测绘成果(过程)检查记录表》。
9.成果提交
9.1提交的地形图成果包括
1)成果蓝图;
2)成果电子数据光盘。
9.2委托时有特定要求的,从其规定。
9.3检查资料按要求整理提交质监中心。
平面绝对精度检查记录表
平面相对精度检查记录表
附件3:高程精度检查记录表
高程精度检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