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变换分析变化分析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两种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规则的分析方法。

变换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

例如:A 、台上坐着主席团B 、台上演着梆子戏C 、山上架着炮三个例句包含的词类相同(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排列顺序相同,内部层次关系相同,但是A 句表示静态意义(台上有主席团)、B 句表示动态意义(梆子戏正在上演)、C 句既可表示静态意义(山上有炮),也可表示动态意义(山上正在架炮)。

下面我们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三个句子。

A 句可以变换为“主席团坐在台上”。

类似的例子如: 门口站着人—→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人—→人躺在床上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B 句可以变换为“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类似的例子如: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操场上放着电影—→操场上正在放电影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课隔壁打着电话—返回→隔壁正在打电话C句既可以按照A句模式变换,也可以按照B句模式变换。

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正在架炮类似的例子如:院墙外修着马路—→马路修在院墙外/院墙外正在修马路通过变换分析,不但将内部层次关系相同的“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演着梆子戏”、“山上架着炮”区别开来,而且分化了类似“山上架着炮”的歧义。

语义特征分析是分析和概括同一句式中处于相同位置上的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的分析方法。

例如:A类:他赠了幅国画给我—→他赠给了我一幅国画学校奖了三千元给他—→学校奖给了他三千元B类:我买了斤香蕉给他—→*我买给了他一斤香蕉我要了个名额给他—→*我要给了他一个名额A类句子与B类句子都是连谓句,内部层次结构相同,但表达的语义不同:A类句子包含两个动作,但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赠国画”和“给我”是国画由他转移到我的过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 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

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

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也在不断演变。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语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和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汉语的语序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语序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传统汉语的语序为“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然而,随着外来语的影响和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汉语的语序逐渐变得更加灵活。

例如,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序是“主谓宾”,另外还有“主宾谓”、“宾主谓”等。

这种灵活的语序使得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沟通的需求。

二、洪水猛兽式的借词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来词进入汉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对汉语的语法产生了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借词现象。

洪水猛兽式的借词使得汉语的语法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动词化、名词化、形容词化等。

这些借词的引入使得句子结构更灵活,表达更准确。

三、词类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词类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新的词类。

例如,“有点儿”、“真的”等表语副词被广泛使用,它们既可以修饰形容词,也可以修饰动词。

这些新的词类的出现丰富了词语的表达方式,使得汉语的语法更加灵活。

四、语体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语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语和口语之外,现代汉语还出现了新的语体,如网络语言、微信语言等。

这些新的语体在语法上往往更为简洁、直接,更注重表达的效果。

这些语体的出现使得汉语的语法变得更加多样化,适应了不同场景和用途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主要体现在语序的变化、洪水猛兽式的借词现象、词类的演变以及语体的多样化等方面。

这些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汉语的语法变化将会持续发展,形成新的趋势。

语言是活的,它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而我们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来适应和理解这些变化。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与语言规范化趋势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与语言规范化趋势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与语言规范化趋势现代汉语是中国当代最主要的语言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的语法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以及语言规范化的趋势。

一、语法变化1. 词序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词序的变化是一种显著的语法变化。

传统的汉语词序为主、谓、宾的顺序,但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常常出现在动词之前,这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例如,“我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可以变为“我昨天一部电影看了”。

2. 动词时态的变化现代汉语中,动词时态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汉语中没有明确的时态词,而现代汉语中引入了一些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词语,如“了”、“在”、“将要”等。

这些词语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时态表达能力。

3. 语气的变化现代汉语中,语气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汉语语气经常通过语法结构来体现,如通过动词的重复、疑问词语的加入等。

而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多地使用助词和语气词来表达语气,如“吗”、“呢”、“啊”等。

这种变化使得汉语更加灵活自由。

二、语言规范化趋势1. 规范化的语法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对语法的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对语法错误的容忍度降低,更加注重语法的正确使用。

在教育和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对正确的语法用法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

这种趋势对于维护和规范汉语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规范化的词汇与语法一样,对词汇的规范化也是现代汉语中的趋势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科技名词、行业名词和流行词汇涌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对这些新词汇的统一和规范。

这有助于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和传播效果。

3. 规范化的语用在现代汉语中,语用的规范化也变得愈发重要。

人们对语境和交际情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礼貌用语和得体表达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这种规范化趋势使得汉语的使用更符合社会礼仪和交际规范。

总之,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和语言规范化趋势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

通过对词序、动词时态和语气的变化,以及对语法、词汇和语用的规范化,现代汉语得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和表达需求。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第四讲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的作用

一、变换分析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 句式。
[A]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C]式:把+名词1+的+名词2+动词+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式: 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D]式:是+指量名2+动词+补语(了)+名词1 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A组是没有被动标记的受事主语句(即不带“被”、 “给”一类字眼儿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受事主语句)。 变换分析法: (替换为“把”字句)
把你给批评了? 把他请来了。 那西红柿烂了,把它扔了。
替换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或现象呢?
凡“把”的宾语为人称代词都不能变换为无标记受事 主语句。
把这。



[A]式:有+名词+动词 a.有能力完成 ⇒ b.有办法解决 ⇒ c.有条件上大学 d.有人骂过他 ⇒ e.有人陪他 f.有钱买新房子 g.有时间研究 ⇒ h.有时候玩儿 ⇒
[B]式:有+动词+的名词 有完成的能力 有解决的办法 ⇒ 有上大学的条件 有骂过他的人 ⇒ 有陪他的人 ⇒ 有买新房子的钱 有研究的时间 有玩儿的时间 ⇒
请看: [B]式
?[B]式⇒[D]式 ? [C]式⇒ [D]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他偷给小胖子一个梨。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我要给她一点餐巾纸。 我讨了杯葡萄酒给她。⇏*我讨给他一杯葡萄酒。 我取了些钱给张大爷。⇏*我取给张大爷一些钱。 ……

汉语语法中的词义转换与句式变换

汉语语法中的词义转换与句式变换

汉语语法中的词义转换与句式变换汉语作为一门复杂而丰富的语言,其语法体系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方面,其中词义转换和句式变换是汉语语法中的重点内容。

词义转换指的是通过改变一个词的语义来达到表达不同意思的目的,而句式变换则是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使得原本表达的内容得以转变。

本文将探讨汉语语法中的词义转换与句式变换的相关知识,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词义转换词义转换是指通过改变一个词的意义或词性,使其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义。

在汉语中,有许多形式可以实现词义转换,常见的包括拼音转换、词性转换、义项转换等。

1. 拼音转换拼音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词义转换方式,它通过改变词的读音而达到改变其意义的目的。

例如,"富"可以通过拼音转换成"福",由此改变了原词的意义和语义。

2. 词性转换词性转换是指将一个词从一个词性转变为另一个词性,从而改变其语义和用法。

例如,"优秀"是形容词,但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成为名词,如"优秀的人才",从而改变了词的用法和意义。

3. 义项转换义项转换是指通过改变一个词的义项或含义来实现词义转换。

例如,"鱼"一词可以指代鱼类,也可以引申为形容个体身上有某种特质,如"聪明的鱼",从而改变了词的含义和用法。

词义转换在汉语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词汇的使用,增强表达的灵活性。

同时,词义转换也是汉语语法中的一大特点,反映了汉语丰富多样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句式变换句式变换是指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和语序来改变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在汉语中,句式变换的方式较为多样,常见的有主谓互换、被动转换、倒装句等。

1. 主谓互换主谓互换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变换方式,即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互换位置。

通过主谓互换,可以使句子表达的重点发生变化,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小明爱吃苹果"可以通过主谓互换变为"苹果小明爱吃",改变了原句的语序和意义。

语法研究-变换分析(下)

语法研究-变换分析(下)

四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变换分析的着眼点不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结构的内部,而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格式的外部。

具体说,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原先的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手段。

对于变换分析,首先必须认识清楚,“变换是句式的变换”。

用朱德熙先生(1986)的话来说,“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因此,决不能将变换看作是某两个具体句子之间的变换。

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按照这个精神,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一、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matrix[ ]),这个变换矩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我们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句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左边。

二是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称之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三是表示原句式和变换式之间变换关系的箭头,置于原句式及其实例和变换式及其实例之间(用一般的箭头,如“→”,表示变换关系成立;用加斜杠的箭头,如“ ”,表示变换关系不成立)。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变换实例。

先看实例:(1)戏台上摆着鲜花。

(2)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其词类序列都是:(3)名词[处所1+动词+着+名词语。

如果对它们进行层次分析,切分和定性相同。

请看:(4) 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语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1 2 1—2 主谓3 4 3—4 述宾但例(1)和例(2)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例(1)表示存在,表静态,“动词着”在意思上大致相当于“有”。

我们把例(1)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假定为A义。

例(2)表示活动,表动态,“动词着”在意思上表示某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我们把例(2)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假定为B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1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1.“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有三种解释:
a.只是“小偷”在屋顶上
1 b.只是“我”在屋顶上 c.“小偷”和“我”都在屋顶上
2.这个句子的词类序列为: (1)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a.白菜被鸡吃了
b.鸡被老虎吃了
b.鸡把白菜吃了
c.老虎吃了
c.鸡吃了
d.鸡吃了
d.白菜吃了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3. 4 变换分析法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这个变换矩
1
阵由三部分组成
①②③我与表所原示要句原研式句究在式的结和句构变法上换格有式式相变(关之称性间为的变“另换原外关句的系式句的”法箭)格头及式,其(置一称于个之原个为句具“式体变的换实
1
[E式] 名词[施事]+从……+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B式]
[E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从上海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从铁蛋那里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从小张手里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我从老板娘那里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B式]
[D式]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买给她一件毛衣
他偷了个梨给小胖子
*他偷给小胖子一个
他抢了张入场券给我
*他抢给我一张入场券
我要了点餐巾纸给她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报告法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报告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近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

近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

近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近现代汉语是指从晚清以来至今的汉语演变过程。

在这个时期,汉语发生了许多语法上的变化。

本文将从主要方面介绍近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词序变化在近现代汉语中,词序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汉语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词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而在近现代汉语中,主谓宾的词序逐渐变为了主语+宾语+谓语的形式,这与欧洲语言的词序相似。

这种变化可能是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也可能是为了更加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需要。

二、虚词的使用虚词是连接句子成分或修饰其他词的词语,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在近现代汉语中,一些虚词的使用发生了变化。

例如,动态助词“了”的使用范围扩大,不仅用于表示过去的动作完成,还用于表示现在的动作。

另外,一些介词的用法也发生了变化,如“对于”、“关于”等介词的使用频率上升。

三、动词时制的变化在近现代汉语中,时制的使用发生了变化。

传统汉语中,使用的是以“了”标志的过去时,但在近现代汉语中,过去时不仅可以用“了”来表示,还可以使用“过”、“过去”等表达方式。

此外,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也逐渐增加,以表达动作正在进行的状态。

四、疑问句的变化在近现代汉语中,疑问句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汉语中,一般使用疑问代词或者疑问副词来构成疑问句,如“谁”、“什么”、“怎么”等。

而在近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吗”来表示疑问,如“你去了吗?”、“他赢了吗?”等。

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表达疑问。

五、句子结构的变化在近现代汉语中,句子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汉语中,常使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在近现代汉语中,出现了更多的主谓补结构、主谓状结构等。

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更加灵活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六、词性的转化在近现代汉语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了转化。

比如,“快”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速度快,也可以作为副词表示动作迅速。

另外,“要”一词也发生了转化,可以表示意愿,也可以表示必要性。

现代汉语变化分析法

现代汉语变化分析法

• • • • • •
NPL + VP + NPQ => 从 + NPL + VP + NPQ [A] => [C] 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太 => 从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太 草丛里跳出一只蛐蛐儿=> 草丛里跳出一只蛐蛐儿=> 从草丛里跳出一只蛐蛐儿 水底下蹿出一条小白鱼=> 水底下蹿出一条小白鱼=> 从水底下蹿出一条小白鱼 窗户口探出一个小脑袋=> 从窗户口探出一个小脑袋 窗户口探出一个小脑袋=>
• 反对分配方案的人是他[施事]。 反对分配方案的人是他[施事] • 反对分配方案的是他[施事]。 反对分配方案的是他[施事] • 反对的是他[施事]。 反对的是他[施事]
• 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产生同形格式。 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产生同形格式。 例如: 例如: • VP+去 去 • 既可以表示: 既可以表示: • (甲)“VP是动作者位移的方式”,如: 是动作者位移的方式” 是动作者位移的方式 骑自行车去” 走着去” “骑自行车去”、“走着去”。 • (乙)“VP是动作者位移的目的性行 是动作者位移的目的性行 买菜去” 看电影去” 为”,如:“买菜去”、“看电影去”。
• 第一、A行的语法意义表示“某处以何种 第一、 行的语法意义表示 行的语法意义表示“ 方式存在某物” 行的语法意义是“ 方式存在某物”,B行的语法意义是“通 行的语法意义是 过动作,事物存在于某处” 过动作,事物存在于某处”。这种意义 称为“高层次语义” 称为“高层次语义”。 • 第二、A变换为 后,A中的句例与变换 第二、 变换为 变换为B后 中的句例与变换 中句例比较起来, 后B中句例比较起来,意义上会有某种差 中句例比较起来 但这种差别A、 中相应的句例是相 别,但这种差别 、B中相应的句例是相 同的。 同的。小王把馒头吃完了 小王吃完了馒头=>小王把馒头吃完了 => 小李看完书=> 小李看完书=> 小李把书看完了 小张卖完了菜=> 小张卖完了菜=> 小张把菜卖完了 王华洗完了衣服 => 王华把衣服洗完了 …… ……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四讲 变换分析法

假设表示A 义的“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为“ A 式”
“C 式”:名词语+ 动词+ 在+ 名词L 表示B 义的“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为“ B 式”。 “D 式”:名词L + 正在+ 动词+ 名词语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层次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构造的层而又经济的原则 致使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 法格式来表达, 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 的同义格式。 第二,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 而表达 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 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 就致使同一种句法格式 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从而使语言中存在大量的 歧义句法格式。
变换分析的一些局限
变换分析虽然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 但却不 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例如, 现代汉语里“ 名词L + 动词+ 着+ 名词语” 是个歧义句式。
练习:
请用变换分析法分别分析歧义句:
1 “咬死了猎人的狗”。
2 “反对的是他”。
我在昨天由于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
• • • • • • • a .我昨天不小心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b . 我昨天不小心把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丢了。 c . 昨天不小心, 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我丢了。 d . 昨天不小心, 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 e . 我不小心在昨天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f . 是我昨天不小心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给丢了。 g . 我昨天不小心, 办公室的钥匙给我丢了两把。
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由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 任,这个特点就是在运用变换分析法时发现的。
“ 老虎不吃鸡了”VS“鸡不吃白菜 了”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2)句法多义时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划分出句子的层次,但是不能解决其中语义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无法分析出其中的歧义。

而使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变换成两种句式: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这样的话,句子的两个意思就分别出来了,也就解决了歧义。

这里是将主语补充完整,运用了添加的方法。

二、变换的方式方法综合例子我们知道变换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几种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

1.移位变换中最常用的就是移位,例如运用移位的方法可说明动量词和名词之间存在修饰关系。

例如:买了五本书进了一次城《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说只能这么切分,认为动量词不具有修饰名词的功能。

而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运用移位的变换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例如:A进了一趟城B一趟城也没进(《语法讲义》) A式可以变换成B式,一趟城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移到句首的,可见它是句法单位。

因此,虽然从意义上来看,一趟、一次都是表示动作的次数的,可是从结构上说,却是修饰后边的名词的。

所以也可以得出,有的动量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添加变换分析,有时需要添加一些成分。

运用添加的方法可辨析结构层次相同的句式。

例如:A我自己明白。

B我自己修理。

(《语法讲义》) B句可在我和自己之间插入会、能等助动词或不等副词,如:我会自己修理。

我能自己修理。

我不自己修理。

而A句则不可以,要插的话,只能在自己后头。

原因在于A句中我自己结合得紧密,而B句中的主语是我,谓语是自己修理,主谓结构之间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在主语我后可插入某些助动词和副词。

这样,这两种结构相同的句式就辨别了出来。

3.删除变换,有时要添加,有时又要删除部分结构,运用删除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结构。

朱先生在书中列出了一些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例如:A开车的技术走路的样子(《语法讲义》)还有另外一类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B开车的人走路的学生 B中的结构后面都是人,都可以把的后的中心语删除,只说开车的、走路的,其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语义结构关系可用不同句 法结构表示,同一句法结构格式可 用来表示不同语义结构关系,这就 产生了相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 法结构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联系。这 就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VP + NP 不吃馒头了。 不跑县城了。 不跑项目了。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施事+动作 / 受事+动作 动作+受事 动作+方所 动作+目的
海里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 对变换地解释,他先后有三种有影响的说 法,除上面的说法,他还说: “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 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叫着变换关 系。 “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 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 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 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 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 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施事+动作
VP + NP 不吃老虎了。受事+动作
不吃白菜了。受事+动作

不吃鸡了。
受事+动作
如果说,层次分析法依据结构的层次 性是利用了结构的内部关系,那么,变换 分析法依据结构的相关性就是利用了结构 的外部关系。前者是静态的分析,后者是 动态的分析。
NP2+给+NP1+VP
歧义句法格式:
NP+VP(主谓)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工具+动作 结果+动作 对象+动作
“老虎不吃了” “馒头不吃了” “钢笔不写了” “信不写了” “信不看了”
造成歧义句法格式的原因是很多的, 这跟汉语的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特 点有关。
参考: 邢福义 《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 两个三角地带
“在”+方位名+动+名 方位名
“把”+名+动+“在”+
“在黑板上写字” 上”。如:
(中+补)+名 名+被+(中+补)
“吃完了饭” “喝醉了酒” 了”。
√“饭被吃完了 ╳“酒被喝醉
“我叫他去”代表两个不同的格式:
兼语式 我叫他(马上)去。——
NP + VP 老虎不吃了。 白菜不吃了。
鸡不吃了。
施事+动作 受事+动作 施事+动作 / 受事+动作?
考司机——考验司机的水平或胆量。 (在这路上开车考司机了!) 考司机——通过考试,成为司机。 (我想考司机,将来开出租车。) 我的书画——我收藏的书画。 (我的书画都是重金收购的。) 我的书画——我创作的书画。 (我的书画都是学着乱涂的。) 我的书画——我表演写字画画。 (开始是魔术,接着是我的书画。)

我/ 去/ 叫他。
连动式 我(马上)叫他去。——√ 我/ 去/ 叫他。
二、变换分析的依据及原则 1、变换分析的依据 变换分析法的依据就是句法结构的相关性。 句法结构的相关性是指包含相同语义 结构关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所存在着的 某种内在的联系。
产生这种联系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的: 一是,因为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 式来表达,从而造成了语言中存在着大量 的同义格式。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四讲
现代汉语语法的变换分析
本讲讲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 二、变换分析的依据及原则 三、变换分析的类型 四、变换分析的作用及局限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
先看例句: 不适当的教育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切分 偏正 要适当教育孩子 偏正 教育孩子要适当 (我们需要)进口 设备 ——定性 动宾 / 偏正 要干什么 / 要什么 反对的 是他 “他”施事 “他”受事
先了解一下NP + VP :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鸡了。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了。 NP + VP 鸡老虎还吃吗? 鸡老虎不吃了。 鸡老虎还吃吗? 鸡不吃了。 NP + VP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白菜了。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了。 NP + VP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鸡不吃了。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不吃了。 NP + VP
甲:“反对的是他。” 乙: “反对他?” 甲: “他反对。”
? 受事 施事
这种为了清楚的表达某个结构所表达 的意思,换一个说法,用另一种结构形式 来表达,这就是变换。
对“变换”的理解和使用,可主要分为三种含义:
一是 指传统语法中的句子的改换。 二是 指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由低层结 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三是 指海里斯:“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之 间的替换。”
兼容性就是指同样一个语法结构,可 以包容多种意义。比如前面的“NP+VP”的 格式就是。
再如:“VP 动作+受事 动作+方所 动作+目的 动作+工具 + NP”(动宾) “不吃馒头了” “跑县城” “跑项目”“跑运输” “跑车”“跑大货车”
趋简性是指表示同样一种语义蕴含, 尽管全量形式和简化形式都可以采用,但 说起话来人们更多地选择简化形式。
2、变换分析的原则 变换分析的原则指的是平行性原则。这 一原则是朱德熙先生提出来的。 朱德熙 《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 1986《中国语文》第2期
平行性原则就是 : 1)、变换前,左边竖行句子的句法形式和高 层次语义关系一致; 2)、变换后,右边竖行句子的句法形式和高 层次语义关系一致; 3)、每一横行,变换前后句子的低层次(同 现词语)的语义关系一致; 4)、所有横行,左右两侧句子的高层次(语 用)语义关系的差别一致。 符合以上标准变换才有效,否则无效。
比如:
变换
在黑板上写字。 他喝醉了酒。 他吃腻了肉 。
把字写在黑板上。 他喝酒喝醉了。 他吃肉吃腻了。
“变换分析”正是指“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 之间的替换”分析。就是:利用不同句法结构之 间的联系,分化狭义同构句法形式的内部差别的 分析方法。 在保持语义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句 法结构格式,找出一般的语法分析方法(如层次 分析法、扩展法、替换法等)无法找出的狭义同 构(模式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相同)的 语法形式内部的差别,从而分出更小的类来。
二是,因为同一句法格式可以用来表达多种 意义,从而造成了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 义句法格式。
同义格式: 如: 施事 + 动作 + 受事 亮亮做完了所有的作业。 亮亮把所有的作业做完了。 所有的作业,亮亮做完了。 所有的作业给亮亮做完了。
NP1+VP+ NP2 NP1+把+ NP2+VP
NP2+NP1+V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