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
[考纲扫描]
1. 掌握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
2.了解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主要思想,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主要环节。
3.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各个时期兴起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影响。
[目标解释1]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阶段和阶段特征
1.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9世纪中期)
①工业革命造就了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科学基础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积极投入斗争,斗争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60年代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和团结,并建立了第一国际。1871年爆发下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了运动的中心。
③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人阶级主要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与资本主义历史主流的斗争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除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斗争外,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屑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心由英国逐渐转移到法国。
2.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渐暴露,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第二国际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
②其特点:第一,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增多。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起义减少,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罢工斗争多是围绕经济要求展开。第四,在封建专制影响较大的俄同,工人运动兴起,列宁主义诞生。此时期运动的中心,随着法德俄政治状况改变,由法国移到德国再逐渐转移到俄国。
3.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时期(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
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了俄国的三次革命运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调整了经济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此间,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各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组织革命政党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沦到实践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新时期,苏联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
4.社会主义重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①二战后,欧洲、亚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状态。苏联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对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日趋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各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进行了——系列成效不大的改革。
5. 社会主义制度遭受挫折,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①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发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②中国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冲破了苏联集权模式的束缚,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
[目标解释2]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线索
1、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主义同盟建立、《共产党宣言》发表。
2、发展:六月起义、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革命。
3、受挫:巴黎公社失败、机会主义滋生和泛滥。
4、高潮:十月革命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5、再次受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目标强化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联的,是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的。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运动中心有四次转移:
①在19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伦敦,马克思的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在英国。
②19世纪中期以法国为中心。在法国爆发了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等。
③巴黎公社失败之后,中心在德国,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
④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国际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苏俄(联)。列宁主义诞生、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成立等
[目标强化2] 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改革,探索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道路,但多有失误,苏联最终解体。
东欧:东欧各国人民政权建立后,都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促使各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兰实行中央计划与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匈牙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但东欧各在改革进程中出现重大挫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决定把党工作中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逐渐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目标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