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dd1a6c4960590c69fc37670.png)
第4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垝垣./恒.信卜筮./吞噬.夙.兴夜寐/风餐露宿.B.愆.期/繁衍.咎.言/内疚.熏陶渐.染/防微杜渐.C.不遑./仓皇.桑葚./甚.至风靡.全球/萎靡.不振D.象弭./弥.补腓.骨/绯.红载.笑载言/厚德载.物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宴会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①⑥⑤③C.①⑥②⑤③④ D.③④①⑤②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习题: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习题: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507175a300a6c30c229fa7.png)
4《诗经》两首《诗经》,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
只有阡陌属于自己。
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
我想,应该再好好读读《诗经》了,古韵古风的诗句里,流淌着美丽永恒的情结和无限的憧憬与寄托。
它是写我的吧,否则我的心灵为何被它吸引与温柔着呢。
轻轻地从书橱里抽出它来,捧着,如同捧着一个千年悠悠之梦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它们最终都安排了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
它们,不敢逼视人生的悲剧,就像日本不敢坦然面对历史一样。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配套习题:4 《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配套习题:4 《诗经》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e47b0802dd3383c4bb4cd2c3.png)
02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蚩.蚩(chī)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g) 咥.其笑矣(xì)B.桑葚.(shèn) 帷裳.(cháng)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言(jiù)C.罔.极(wǎng) 靡盬.(gǔ)淇水汤.汤(tāng) 隰.则有泮(xí)D.狁.(yǔn) 垝.垣(wēi)不遑.启居(huáng) 四牡骙.骙(kuí)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āng”;C项,“汤”应读“shāng”;D项,“垝”应读“guǐ”。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⑧淇则有岸,隰则有泮A .①③⑥⑧ B.②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④⑦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艹尔”;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
其余没有通假字。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②王事靡盬C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出郭相扶将D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思路解析:A 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承接。
B 项,“靡”:①②都是“没有”的意思。
C 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
D 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ee14039eefdc8d376ee32d5.png)
4 《诗经》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chī)蚩乘彼垝.(wěi)垣象弭.(mǐ)我戍.(shù)未定B.雨.(yǔ)雪霏霏匪我愆.(qiān)期犹可说.(shuō)也渐.(jiān)车帷裳C.尔卜尔筮.(shì)小人所腓.(féi)淇水汤.(shāng)汤将.(qiāng)子无怒D.靡.(mǐ)室劳矣于.(xū)嗟鸠兮自我徂.(qǐ)尔体无咎.(jiù)言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B.四牡翼翼..,象弭鱼服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岂不日.戒B.象.弭鱼.服C.夙.兴夜.寐D.雨.雪霏霏5.下列语句不含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6.名句默写。
(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是:(2)《氓》中女主人公等来氓后无比喜悦的诗句是:二、课堂练习阅读《氓》,回答后面的问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4《诗经》两首+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4《诗经》两首+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7ff0b72376a20029bc642d67.png)
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一、课外阅读( 一) 阅读下边的诗歌 , 达成 1~2 题。
子衿《诗经·郑风》①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 子宁不嗣音?挑兮达兮②,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单独往返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纳了如何的表达手法 ?从构造上看 , 拥有如何的特色 ?分析 : 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构造方式的能力。
能够看出, 这首诗采纳的是倒叙手法 , 构造上拥有《诗经》的共同特色——重章叠句 , 这可从《氓》《采薇》中看出。
答案 : 全诗采纳倒叙手法。
从构造上看 , 诗歌的前两章拥有重章叠句的特色。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句“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有什么含意 ?分析 : 此题考察评论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首诗的内容比较显然 , 最后一句采纳了夸张手法, 能点出写相思之苦这层意思即可。
答案 :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 , 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变为难过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意是: 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慌意乱, 来往返回地走个不断, 感觉固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仿佛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 二)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 达成 3~4点绛唇题。
闺思李清照孤独深闺 ,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 几点催花雨。
阑干 , 祇是无情绪。
人哪处 , 连天芳草 , 望断回来路。
倚遍3.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 并经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目上的反差, 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 “惜春”一句 , 直言其愁 , 后一句则描绘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 , 如雨点落下的情况 , 表示春季回去 , 惜春、惜花 , 也示意惜青春、惜容貌。
C.词人“倚”字后边缀以“遍”字, 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烦恼 ; “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 , 单独一人无所作为。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7c5d20964bcf84b9d57b6f.png)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81b62aa647d27284a735111.png)
诗经两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C.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内疚答案 D解析“疚”的意思是“痛苦”。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戎车既.驾,四牡业业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 C解析C.“既”,都是“已经”的意思,指动作已经完成。
A.“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用来。
B.“其”,都是代词,①他的,作定语;②他,作“反”的主语。
D.“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岂敢..暴矣..定居?一月三捷 B.言既遂矣,至于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莫知我哀.. D.我心伤悲答案 B解析“至于”,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就”,表顺承关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其黄.而陨 B.二三..其德C.岂不日.戒 D.雨.雪霏霏答案 D解析D.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A.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B.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C.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颂”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风格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2单元 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2单元 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9608fe360cba1aa911da16.png)
4 《诗经》两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氓.( )之蚩.( )蚩 匪我愆.( )期象弭.鱼服( ) 将.( )子无怒乘彼垝.( )垣 自我徂.( )尔淇.( )水汤.( )汤 渐.( )车帷裳.( )靡.( )有朝矣 咥.( )其笑矣隰.( )则有泮 小人所腓.( )【答案】 méng chī qiān mǐ qiāng guǐ cú qí shāng jiān cháng m ǐ xì xí fé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匪来贸丝( )(2)于嗟鸠兮( )(3)犹可说也( )(4)隰则有泮( )(5)岁亦莫止( )【答案】 (1)“匪”通“非”,不是 (2)“于”通“吁”(3)“说”通“脱” (4)“泮”通“畔”,边岸 (5)“莫”通“暮”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言⎩⎨⎧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3)遂⎩⎨⎧言既遂.矣(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寻向所志,遂.迷( )(4)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将士乘.胜,进攻其城()乘.其财用之出入(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5)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6)靡⎩⎨⎧靡.室劳矣( )靡.费( )望其旗靡.( )(7)载⎩⎨⎧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怨声载.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五载.而成帝业( )(8)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以.其无礼于晋( )(9)即⎩⎨⎧来即.我谋( )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 【答案】 (1)愿,请/将领/持/率领 (2)说/预兆/助词,无实义/流言 (3)顺心,满足/通,达/终究,最终/终于 (4)登上/趁着,凭借/计算/读shèng ,量词,用以计算车、马、舟等 (5)品德、德行/恩德,恩惠/感激 (6)无、没有/浪费/倒下 (7)动词词头,无义/满,充满/负荷,承受/读z ǎi ,年 (8)把/用,用来/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因为 (9)就/连词,如果,假如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夙.兴夜.寐 ( )________ (2)士贰.其行 ( )________ (3)二三..其德 ( )________ (4)三岁食贫.( )________ (5)岂不日.戒,狁孔棘 ( )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夜里 (2)数词用作动词 不专一,有二心 (3)数词用作动词 反复无常 (4)形容词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5)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氓.之蚩蚩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泣涕.涟涟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三岁..食贫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5)君子..所依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6)小人..所腓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答案】 (1)古义:民众,百姓,这里指男主人公。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9038b1b4b35eefdc9d33315.png)
4 《诗经》两首流连于《诗经》卷轴上的笔墨,是岁月窖藏而出的芬芳。
有时只需要一刻微妙的默契,一盏茶,一缕午后的阳光,一处静默的角落,一种守口如瓶的心情,便能从《诗经》淡至极美的文辞里满载一船星辉,在自由而恬雅的时空里觉察人间的清欢已如约而至。
读《诗经》,仿佛是在梳洗那一段历史的脉络。
即或关山阻隔,岁月迢迢,对于过往,我们常是仰望的姿态,但在涩暗的纸面里,与古人的心情对话,依旧刻写着真实。
历史的古桥头,有多少文字无比静默地栖迟着,有多少墨迹仍苍劲地伫立着。
当它们涩暗的纸面被时间读到,重读,深读,都像是一场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从一卷卷典籍词章中走过,也将从一段段历史的厚重中走过,像思想的幽居者,在古典文籍中端详它流转的模样。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 “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达标测试+.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达标测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8c400831126edb6f1a10bb.png)
《诗经两首》达标测试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送子涉淇,至于..暴矣..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君子所依,小人..霏霏..所腓D.今我来思,雨雪4.诵读要读出诗歌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5.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
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__①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__②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__③_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aa36a3279563c1ec5da7154.png)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世外桃园既来之,则安之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剑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C.行道迟迟迟迟:很晚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3.下列加点的“以”字不能作介词理解的一项是( )A.秋以为期B.以望复关C.以尔车来D.以我贿迁4.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5.下列对《采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第五章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
B.这首诗中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更有抒情,把出征的原因、战争的进程、自己内心的痛苦交代得清清楚楚。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D.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艰苦情况。
诗歌表达了战士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f987c0d9e314332386893e0.png)
第 4 课《诗经》两首——先民的吟唱一、基础知识1.以下各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山盟海誓,不思其反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③④2.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解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曰归曰归,岁亦阳止.A.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①忧心孔疚.B.②孔乎莫知其所终.①戎车既驾.C.②驾彼四牡.D.①今来我思.,雨雪霏霏②静言思之,躬身悼矣.3.对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载:又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迟延.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维:语气词,无实义.D.言笑晏晏晏晏:形容欢喜的样子..( )4.与“氓之蚩蚩”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A.夙兴夜寐 B .雨雪霏霏..C.岂不日戒 D .躬自悼矣..6.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至于顿丘 B .三岁食贫....C.淇水汤汤D.小人所腓....7.名句默写。
(1)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氓》 )(2)淇则有岸, 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 ____________。
( 《氓》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采薇》 )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8~ 11 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认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4课 诗经两首 .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4课 诗经两首 .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2e90511eb91a37f1115cac.png)
第二单元第四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采薇.(wēi)(yán)狁靡.(mǐ)室靡家B.不遑.(huánɡ) 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C.孔疚.(jiù) 戎.(rónɡ)车四牡骙骙.(kuí)D.所腓.(fēi) 象弭.(mǐ) 雨雪霏霏.(fēi)【答案】C(A.:xiǎn,B.聘:pìn,D.腓:fé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薇亦作止.(停止) 莫.止(同“暮”)狁之故.(缘故)B.不遑.(闲暇) 归聘.(问)载.饥载.渴(又……又……)C.忧心孔.疚(很) 不来.(回家)彼.路斯何(那)D.四牡.业业(雄马) 所腓.(遮蔽)狁孔棘.(同“急”)【答案】A(止:句尾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B(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4.诵读要读出诗作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答案】D(决绝,刚烈。
)5.下面关于《采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答案】D(主要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下列诗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因为和犭严狁打仗的缘故。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c4f3e918336c1eb91a375ddf.png)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B.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D.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答案:C[来源:]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来源:]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解析: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 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 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习题:第2单元+4 《诗经》两首+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习题:第2单元+4 《诗经》两首+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b36a2a6edb6f1aff001fbc.png)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 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桑葚.(shèn)帷裳.(chánɡ)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答案】“垣”应读yuán,“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咥”应读x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解析】①“莫”同“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耽:耽误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解析】耽:沉溺。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32】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寐D.雨.雪霏霏【解析】D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A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B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C项,夙: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项,“坚”“锐”代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项,“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答案】 B阅读《采薇》,完成6~9题。
(教师用书独具)【导学号:08332033】6.这首诗的前三章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前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靡有朝矣(sh ì) (zhāo) B.尔卜尔筮..(mǔ)业业四牡其水汤汤(tāng) ..于嗟女兮(jiē) 匪我愆期(qiān) C...不遑(huáng) 渐车帷裳(cháng) 启居..体无咎(jiāng) 言(jiù) D.将子无怒..四牡骙骙犹可说也(yuè) (kuí)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答案:C[来源:]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爽:直爽、爽快C.女也不爽.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解析: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来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狁之①不遑启居,为期故①将子无怒,秋以????..A. B.??车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①我心伤悲,莫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知我哀????...D.C.??止②曰归曰归,岁亦莫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
答案:D6.名句默写。
(5分,每空1分)(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________,隰则有泮。
____________,言笑晏晏。
[来源:Z。
xx。
k.](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答案:(1)士贰其行(2)淇则有岸总角之宴(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二、阅读鉴赏(20分)[来源:学*科*Z*X*X*K](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10分)桃夭①②k.]xx。
来源,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Z。
桃之夭夭③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有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
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
②于归:指姑娘出嫁。
③:音fén,果实将熟的样子。
)分(5《诗经》普遍使用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7.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头一节写“花”,二节写“实”,三节写“叶”,既是托物起兴,又是比的写法。
借花形容新娘的美丽,借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形容一派兴旺的景象。
8.这首诗表达了先秦时代人们“美的观念”,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美。
也就是说,一个姑娘,不仅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美,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
(10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概括本诗表现的主要内容。
(4分)[来源:学_科_Z_X_X_K]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恋慕与追求。
[来源:学_科_Z_X_X_K]10.本诗运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诗中还大量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感情。
(3分)参考答案:兴对偶重章叠句11.请就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如“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这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他简直已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了。
三、表达交流(15分)1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以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进行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1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来源:学_科_Z_X_X_K]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
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
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
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凡”与“必”搭配;②“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③“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④“有时”表示频次不多;⑤“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
参考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5.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4.分)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②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