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_四川省》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学习要点
• 1、掌握四川东西两大地形区的主要 • 自然差异:范围、地形、地势、气候 • 2、 认识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 3、 了解四川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B.四川省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形 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 运输体系。
一个地区的交 通状况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反映出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读四川交通图:
1.找出四川省 经济发达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哪里,它 们发展经济有哪些 有利条件。 2.找出四川省 经济落后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哪里,它 们发展经济有哪些 制约因素。
立交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古栈道
成昆铁路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
川菜、小吃、川剧、茶馆、川酒、民族风情、自然风光
夫妻肺片
四川火锅
川菜的烹调方法注重调味,加工细致,以辣、麻脍炙人口。 思考:川菜为什么以麻辣为主?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风味小吃
四川的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人 们从茶馆或喧闹嘈杂、或平和闲适之中,体味着巴蜀 民风、捕获着市井之趣„„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全山林木青翠,四 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 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 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水资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水资源相关的图片,如干旱的农田、洪水肆虐的景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呈现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3《工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3《工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业》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工业的认识较浅,对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2.难点: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案例、课件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工业的认识程度,为教学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什么是工业?工业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布局和影响因素。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操练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首都北京
D.秦始皇兵马俑
3.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B )
A.故宫
B.人民大会堂
C.颐和园
D.天坛
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问题:
1.与北京气候相似的是图上——①——区域, 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属于南方地区的是——②——,其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你能说出几个属于北京的文化遗产?
d.庙会
北京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
名称,可以说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练习巩固
1.下列不能体现北京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是( B )
A.四合院
B.骑楼
C.胡同
D.庙会
2.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
宫殿建筑群是( B ) A.颐和园 B.故宫 C.苏州园林
活动
1.结合书本P60图A找出北 京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向?
潮白河畔 永定河上卢沟桥
1.主要河流
潮白河 温榆河 永定河 2.大致流向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东南
练习巩固
1.北京从海陆位置来看,距海较近,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
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以上可分析出北京所处的
气候类型应该是( C )
②历史文化名城
知识回顾: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有哪些?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 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 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 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5.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课件
安徽民居
第6页,共43页。
东北民居
第7页,共43页。
福建民居
福建地处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崇山深谷 ,树木苍郁,气候温暖湿润。山间盛产木材 ,松杉樟柏等皆有出产,给当地建筑带来了 有利条件。福建民居大量使用悬山式人字屋 顶。
第8页,共43页。
江苏民居
第9页,共43页。
浙江民居
(2)右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____南地方区,它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
点是_______地_处_江_南_水_乡_,_气_候_湿_润_,。降水丰富
第19页,共43页。
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 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 件,以及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26页,共43页。
八大菜系之一:粤菜
粤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即广东地 方风味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 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 味,并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著称于世。
第27页,共43页。
金 华 玉 树 鸡 糖醋咕噜肉
兰 度 鸽 脯
海南椰子盅
第28页,共43页。
郃阳提线木偶戏 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宁夏:花儿剧 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
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
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
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布依戏、彝族撮泰吉、侗戏 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 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第43页,共43页。
第10页,共43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件(共43张PPT)
A.东北地区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高原
D.种牧草
知识网络
长
1.位置和范围
江 显著的区位优势及优越的自然条件 2.地形
中
3.河流和湖泊 4.气候
下
游 平 “鱼米之乡”
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课时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特 点。
课 程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 标 准 布局特点。
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主要城市的 学习目标 5
发展。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宁静水乡
古朴村镇
繁华都市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新知2 优越的自然条件 新知3 “鱼米之乡” 新知4 沿江工业地带 新知5 人口和城市密集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江汉平原的油菜花
“湖广熟,天下熟。”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上海证券交易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浦东新区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思考
1、试着总结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条件、农业、工业的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
工业:丰富的水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原料。
交通:本地区地势地平,江面宽阔,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利于 发展内河航运,交通便利为商品农业与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思考
3、以武汉、上海为例,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发展的特点。 沿江、沿海、沿交通线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套)精品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一节 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二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 全套)精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78页 0149页 0213页 0298页 0347页 0397页
第五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第六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八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二节 南方地区 第四节 西北地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六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 旅游资源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4章 第四节 《交通运输》 课件
根据上表中的资料,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某方面的优劣,用1、2、3、4排 定次序,数字越小越优。
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方式 运载量 运价 速度 灵活性
铁路 公路 水路
2
2
2
2
4
3
3
1
1
1
4
4
航空
3
4
1
3
运输方式的选择
读图,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
选择运输方式时不但要考虑交 通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 慢、运量的多少;
Hale Waihona Puke 货贵重或急需的货物 (数量不大)
——航空
运
短途 ——公路运输
方 容易死亡、变质的
式 选
活物、鲜货
长途且 数量大
—铁路专用车
择
大宗笨重的货物 (远距离运输)
——水运或铁路运输
运输方式的选择
课堂活动 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根据下列情况,为这几位旅 客出主意。
• 特点与选择
特点
航空 公路 铁路
水路
选择
客运
货运
、速
运度
价最
最 高
快 、
运
量
最
小
、速
运度
价较
较 高
慢 、
运
量
较
小
、速
运度
价较
较 低
快 、
运
量
较
大
、速
运度
价最
最 低
慢 、
运
量
最
大
间根 而据 定票
价 、 行 程 、 时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件
二、淮河概况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东流经豫、皖、苏三省, 在江苏扬州市的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千米。
淮河的位置和范围
淮河
2003年开通了淮河入 海水道,自二河闸下 游,紧贴苏北灌溉总 渠北岸入海。
淮河入海通道
三江营
观察: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
秦岭―淮河线
1月0℃等温线的界限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耕地
旱地
水田
畜牧业 畜牧业 高寒农业
农 业
农(畜) 产品
小麦、杂粮、 棉花
苹果、桃、枣
稻谷、茶叶 柑橘、荔枝
羊、牛、 牦牛、青
马等
稞
作物熟 一年一熟或 一年两熟到
制
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分区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农业特色 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 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故道全国最长果园带 黄土地——两年三熟,冬小麦、棉花、花生 黑土地——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耕地以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水稻、棉花、 油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适宜种桑养蚕,珠江三角洲基塘 农业,两广、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天然橡胶,本 区柑橘分布最广,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水果,海南 岛出产椰子,本区经济林木茶、油菜、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广大草原,传统的 游牧方式现在正向定居放牧的方向发展 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 山麓的块状绿洲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独特的高寒气候——气温较低,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 富,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生长 重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中图版中考地理复习 七年级下册 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 核心要点总结 1.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2022·凉山)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及西气东输线路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A、B、C、D 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其中 A 是北北方方地区, C 是 青青藏藏地区。 (2)①界线大致与我国 440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②界线西段的山脉 是 秦秦岭岭;确定③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地地形形地地势势。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其中气候最干旱的是 DD 地 区,水热条件最优越的是 B 地区。(填图中字母代号) (4)D 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二二级阶梯。
主要粮食作物 _小_小麦麦__、玉米
_水_水稻稻__
知识点 2: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
分界线
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大致与_4_04000__毫米年等降水 夏季风 量线的北段一致
与我国地势_第_第一一、、二二__级阶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
地形、地势
梯界线吻合
秦岭—淮河线,大致与我国 1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月_0_0℃_℃__ 等温线和_8_08000__ 气候
的季风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南方地区 水田种植业 稻谷、茶叶、蚕丝
的季风区
畜牧业、灌溉
西北地区
羊、牛、马
农业
高寒畜牧业、
青藏地区
牦牛、青稞
河谷农业
位于西北的非季风区, 气候干旱 位于高寒气候区,地势 高
【知识拓展】四大地理区域的传统民居特征及原因
传统民居特征
原因
村庄比较大,墙体厚,注意防寒保暖,屋 冬季寒冷干燥,地
第(3)题,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 西北地区由于深 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是四大地 理区域中气候最干旱的地区;B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距海较近,降水丰沛, 水热条件好,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水热条件最 优越的地区。第(4)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共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 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据图可知,D 地 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自然资源,而纸张、钢铁等则不是。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如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
3.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多少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
空间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因此华北和西北缺水。
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淡水短缺原因包括储量有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和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包括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污染、减少浪费等。
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4.分布方面,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东部的种植业区主要包括南方的水田(种植水稻)和北方的旱地(种植棉花、小麦、玉米)。
6.西部主要是草地,以畜牧业为主,分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与农业》ppt课件
耕地
林地
土地类 型多种
多样
农业部 门种类
齐全
草地
建设用地
(广义) 畜牧业 农 林 牧 副 渔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狭义)粮食、糖料、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
中国南北方农业分布
这里 小麦 、玉米、大豆 品质优良,是 甜 菜基地。 一年 熟一。
全国三大 棉 区之一,
冬小麦、玉米普种,全国
重要的 花生 和温带水 果产地,两年 三 熟或一 年 二 熟。
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
甘肃敦煌附近的戈壁荒漠
土地 类型
总面 积
耕地
面积 (万千米 2 )
960 95.1
世界地 位(第 几位)
3
4
林地
128.6 5
草地
313.3 3
中国人均 (米 2 )
8100 802 1085 2644
世界人均 (米 2 )
27762 2501 7170 6235
土地资源的 类型和名称 季风区或
土地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 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农田退化
草场退化
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 化也因而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 个牧业省区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牧场放养牧畜 头数增加了2 ~ 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 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沙漠边缘的防风林带
历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主 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 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 坚定不移地实行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 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 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 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1、 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 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5、 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第四节 交通运输p27—p33
一、 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载量 运价 速度 灵活性
铁路2 2 2 2
公路4 3 3 1
水路1 1 4 4
航空3 4 1 3
二、 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作者:
———————————————————————————————— 日期:
ﻩ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Βιβλιοθήκη 11一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 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 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种植业)
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小麦、棉花)
4、 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2、 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
三、 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1、 高新技术产业 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 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
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 类型: 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 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 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 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 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 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第三节 工业p20—p2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 矿产资源与工业
1、 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煤海”——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
2、 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
3、 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 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 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3、水污染 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
一、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 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