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能感觉地球的运动,却能直接看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因此,很容易误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地居于宇宙的中心,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后经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公元90—168年)在二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之后,曾风靡世界达一千五百年之久。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说法与当时教会的教义吻合,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
托勒密首先将希腊和罗马的天文学做总结,并写了一本有名的《大综合论》,这一本书可说是古今天文之大成,书中不仅说明了所有天文学的知识,也大大的宣扬了著名的《天动说》,这个理论认为,所有的天体都在〝本轮环〞上绕著地球公转,一圈一圈往外,有时为了修正星体的运动,必须在本轮环上再加本轮环,这样一来天体的运动就会变得很复杂,对于精度不高的古代,这样做当然有其好处,只不过到了后来,天文观测仪器的改进终于使《天动说》寿终正寝。但是,由于中世纪教会的影响《大综合论》成为中世纪的天文典,而天动说也藉此支配中世纪的欧洲达一千多年之久。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教会的压迫,自然科学的进展不大,因此这个时期的天文学重心便集中在阿拉伯。中世纪天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岁差的测定和历法的修正,在当时甚至已经有光学的研究出现。这些阿拉伯天文学的成就,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新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哥白尼的名著《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正揭示了科学革命的到来。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后日心学说就像涟漪一样地向外传布。哥白尼之后,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1609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用望远镜巡视星空,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银河是由无数单个的恒星组成的,木星有4颗卫星,金星有圆缺变化,这些观测事实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教会非常恐慌,将伽利略传到罗马的宗教法庭受审,并宣判他有罪,直到300多年后的1984年,这一冤案才得以昭雪。
尽管罗马教廷对宣传、支持日心说的科学家加以重重迫害,然而经过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伽利略和牛顿(Isaac Newton)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后来的许多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举世公认的证明。特别是1846年,人们根据日心说理论的计算而准确地发现了海王星,哥白尼的日心说终于得到了完全的证实。加上1781年天王星的发现,1930年冥王星的发现,日心说在对地心说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彻底
的胜利。
如果我们把今天源源不绝的科学成果比喻成自来水,那么哥白尼就可以说是一位装设水管的工人,而把这个水龙头扭开的人则是牛顿,但是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人,他们告诉牛顿水龙头在哪里。这些人把水龙头的位置告诉牛顿,牛顿把水龙头扭开,于是,科学的成果便一直不断的产生,这个水龙头的流水不虞匮乏,因为它直接与真理的海洋相连。
在哥白尼之后,出现了一位天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天文观察家,也就是第谷。他在其一生中以当代最最精确的精度观测了天空中的行星,其精确程度可说是达到了肉眼的极限。他对天文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穷毕生精力所累积的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开普勒继承,而开普勒也因为第谷的资料而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其次,第谷是一个地心说的拥护者,为了使地心说不至于完全溃败,他也提出了一种介于日心说和地心说之间的行星运动体系,可惜的是他没有成功,因为日心说毕竟“较符合”实际的情况。在他一生观测生涯当中,他也记录、发现了以前所未见的天象,如历史上著名的〝第谷之星〞就是一颗爆发的超新星。这一个超新星的记录使得人们意识到,天空中的恒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人类对于天堂的梦想有点幻灭。另外,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中的“二均差”,这是一个预测月球运动的修正项。为了观测的方便,他本身也是一位天文仪器制造家,他的仪器使得当时的观测精度达到肉眼的颠峰,只有望远镜才能超越它。
说到第谷,就不能不谈一谈开普勒了。他和第谷是师生关系,也是第谷最得力的助手。约翰·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开普勒之所以留名青史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这些定律是在没有光学仪器的时代中,最后的重大发现。
在他继承了第谷的事业后,他对第谷留下来的资料进行计算。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因为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离最大。起先他仍按照传统观念,假设行星进行的是匀速圆周运动,但是用正圆编制火星的运行表,火星老是出轨。他便将正圆改为偏心圆。在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后,他找到了与事实较为符合的方案。可是,依照这个方法来预测卫星的位置,却跟第谷的数据不符,产生了8分的误差。这8分的误差相当于秒针0.02秒瞬间转过的角度。这样子的误差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但开普勒绝对的相信他老师所遗留的观测资料,于是他决定不用圆轨道来计算行星位置,而改用其他的圆锥曲线。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普勒将火星轨道确定为椭圆,并用三角定点法测出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断定它运动的线速度跟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使计算值与观测值有了相当好的吻合。按开普勒的说法〝就凭这8'的差异,引起了天文学全部的革命〞。
而将其总结,就是开普勒第一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其任一焦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