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以太网
最新第九章-以太网以太网MAC及其物理层课件ppt
9.6.3 以太网定时
比特时间 不管介质速度如何,将比特发送到介质并在介质
上侦听到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比 特时间
- 22 -
9.6.3 以太网定时
碰撞槽时间 每种介质需要检测冲突的最大时间 碰撞槽时间是一个确定有多少设备可以共享网络
的重要参数。 碰撞槽时间按照约定的最大网络体系结构上的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二、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虐状,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原文第1条)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
焦,必自愈。(原文第2条)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
第九章-以太网以太网 MAC及其物理层
9.6.2 CSMA/CD过程
载波侦听 多路访问 冲突检测 堵塞信号和随机回退
- 6-
9.6.2 CSMA/CD过程
1. 载波侦听 要发送报文的所有网络设备在发送之前必须侦听 如果设备检测到来自其它设备的信号,就会等待
指定的时间后再尝试发送。 没有检测到通信时,设备将发送其报文并继续侦
继续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温经汤证3
7.运用: ①月经不调,逾期不止,或行经腹绵绵作痛 者; ②赤白带下,带下清稀,或见腰痛足冷,大 便溏泻者; ③因冲任虚损致崩中漏下,或妊娠下血,胎 动不安,或素有滑胎者; ④平素脾肾阳衰,下焦虚冷,证见腹冷腰酸 而久不受孕者。 此外,本方对于年老妇人因瘀血而致下利日 久的,亦颇有效。
电缆可以到达的距离。 集线器也称为多端口中继器,它将收到的数据信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一、概述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太网主要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IEEE 802.3—采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Mbps;1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10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千兆以太网,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0Mbps(1Gbps)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
虽然其它网络技术也曾经被认为可以取代以太网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人员仍然把将以太网作为首选的网络解决方案。
为了使以太网更加完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局限,一些业界主导厂商和标准制定组织不断的对以太网规范做出修订和改进。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以太网的扩展性能相对较差,但是以太网所采用的传输机制仍然是目前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二、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虽然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早在70年代最先研制成功,但是如今以太网一词更多的被用来指各种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而IEEE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
以太网版本2.0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s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太网结构示意图如下:以太网/IEEE 802.3通常使用专门的网络接口卡或通过系统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
以太网使用收发器与网络媒体进行连接。
收发器可以完成多种物理层功能,其中包括对网络碰撞进行检测。
收发器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通过电缆与终端站连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终端站的网卡当中。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采用共享介质的方式实现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以下是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的详细介绍。
1.CSMA/CD协议:CSMA/CD协议是以太网的核心协议,用于解决多个终端设备同时访问共享介质时产生的冲突问题。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送数据之前,终端设备会先监听共享介质上是否有信号传输,如果没有,则可以开始发送自己的数据。
如果检测到有信号传输,表示介质正在被占用,终端设备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再次进行监听,以便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数据发送。
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检测到介质上有冲突,就会终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检测介质是否被占用,然后重新开始发送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CSMA/CD协议可以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2.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采用的是共享介质的方式,多个终端设备共享同一根传输介质。
为了保证每个终端设备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以太网采用了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具体来说,以太网将共享介质分割为多个时隙,并将每个时隙划分为一个最小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帧”)。
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等待一个空闲的时隙,然后按照时隙进行数据发送。
这种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个终端设备的公平访问权,并避免了数据传输的混乱和冲突。
3.MAC地址:以太网使用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每个终端设备。
MAC地址是一个48位的全球唯一标识符,由6个字节组成。
其中前3个字节是由IEEE管理的组织唯一标识符(OUI),用于标识设备的生产厂商,后3个字节由设备厂商自行分配。
每个终端设备在生产时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以太网通过这个地址来确定数据应该发送到哪个设备。
4.帧格式: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通过帧来进行,每个帧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以太网的帧格式包括了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协议类型和数据部分。
《思科以太网》PPT课件
9.4.3 以太网定时
吞吐量速度为 10 Mbps 及以下的以太网通信是异步通信。这种环境下的异步通信意 味着,每台接收设备将使用 8 个字节的定时信息来使接收电路与传入的数据同步, 然后丢弃这 8 个字节。
冲突检测---当设备处于侦听模式时,可以检测共享介质中发生的冲 突。
堵塞信号和随机回退---发送设备检测到冲突之后,将发出堵塞信号。 这种堵塞信号用于通知其它设备发生了冲突,以便它们调用回退算 法。回退算法将使所有设备在随机时间内停止发送,以让冲突消除。
9.4.2 CSMA/CD – 过程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吞吐量为 100 Mbps 及更高的以太网通信是同步通信。这种环境下的同步通信表示 不需要定时信息。但是,由于兼容性的原因,“前导码”和“帧首定界符 (SFD)”字段仍 然存在。
9.4.3 以太网定时
不管介质速度如何,将比特发送到介质并在介质上侦听到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 段时间称为比特时间。
1
2
9.4.2 CSMA/CD – 过程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3
4
9.4.2 CSMA/CD – 过程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5
6
9.4.2 CSMA/CD – 过程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7
8
9.4.2 CSMA/CD – 过程
在当今的网络中,以太网使用 UTP 铜缆和光缆通过集线器和交 换机等中间设备连接网络设备。
9.2 以太网-通过LAN的通信
工业网络技术第9章工业以太网.ppt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MAC子层
CSMA/CD 缺点: 1、半双工通信模式。 2、不提供优先级机制,网络上的节点地位
是平等的。
MAC帧结构
前导码 SFD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区 填充段 CRC校验
以太网的物理层
基带: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宽带:采用PSK相移键控编码。
以太网类型名称
名称最前是数字,表示的是通信波特率。 名称中间是BASE或BROAD,表示网络是宽
带还是基带。 名称最后如果是数字表示的是网段的最大长
度,如果是字母T表示传输介质是双绞线, 如果是字母F表示传输介质是光纤。 如10BASE5、10BASE-T。
TCP头 FTP头 客 户 数 据 TCP段
IP头 TCP头 FTP头 客 户 数 据 IP数 据 报
令 牌 网 头 IP头 TCP头 FTP头 客 户 数 据 令牌环网数据帧
TCP/IP网络层
包含网际互联协议IP、地址解析协议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 协议ICMP和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将数据包从源节点送到目的节点。
IP协议
主要功能是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和数据报的路 由选择。
IP协议以包的形式传输数据,称为IP数据报。 IP是一种不可靠,但是会尽力传送的协议。 不可靠体现在IP不追踪传输路径,也没有任何机制
来对报文重新排序。 尽力传送体现在IP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数据报,只
有在资源耗尽或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才会放弃。
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Telnet、FTP、HTTP、DNS、SNMP和SMTP等) 传输层(TCP和UDP)
以太网基本原理分解
以太网基本原理分解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它提供了高速、可靠、经济的数据传输。
以太网基于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如介质访问控制、帧结构、链路层地址等。
下面将以太网的基本原理进行分解。
1.介质访问控制(MAC):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技术来协调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物理介质。
当设备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物理介质上是否有信号,如果没有信号则进行发送;如果有信号,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窗口再次监听,并解决数据包冲突的问题。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吞吐量。
2. 帧结构:以太网数据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时被划分为若干个帧(Frame)。
每个帧由一个帧起始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类型、数据以及帧检验序列等字段组成。
帧起始符用于帧的识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表示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长度/类型表示数据的类型或长度,数据字段是实际的数据内容,帧检验序列用于检测传输中的错误。
3.链路层地址:为了能够在以太网上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数据,每个设备都必须具有唯一的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一个48位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来标识每个设备。
MAC地址是由网络设备的制造商在制造时分配的,它唯一地标识了网络中每个设备。
当数据在以太网上传输时,发送方需要将目的设备的MAC地址添加到帧中,以便接收方正确地接收数据。
4. 媒体类型:以太网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物理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不同的物理媒体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最大距离,以太网根据不同的媒体类型来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和距离。
例如,10BASE-T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物理媒体,传输速率为10 Mbps;而1000BASE-SX 以太网使用多模光纤作为物理媒体,传输速率为1 Gbps。
5.网络拓扑:以太网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总线型拓扑是最常见的结构,所有设备都连接到同一根总线上。
星型拓扑将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如交换机)上。
以太网原理及技术基础
介绍早在1980年,一个包括Xerox,Inter和Digital Equipment等几大公司在内的机构,宣布了以太网1.0版本的诞生。
1983年,2.0版本随之而出,这一个版本即IEEE802.3标准。
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局域网并不普及,它们主要用于大学和大型的企业内部。
虽然在1981年IBM 公司推出的XT系列个人电脑已经投入市场。
但是当时的软件业并不强大,可用的网络系统也是很少的。
随着处理器容量的不断提升,应用软件产业也有了十足的发展。
用户数量出现了急剧上涨。
由于用户共享资源的扩大,统一的数据管理和软件产品的增加,使得局域网的需求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局域网增长因素示意图:伴随着工业领域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增长,新的网络设计出现在自动化行业中。
1985年时,以太网技术凭借Siemens SINEC H1而获准进入工业通讯领域。
在1996年推出的SIMAIC NET,现在已经在工业通讯中占据重要地位,而SINEC H1即为它的前身。
当今,工业以太网在工业网络中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比如在自动化工业或者在工业车间部门中,通讯协议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软件所使用的带宽需求增加,传统的10Mbps以太网无法满足工业要求。
因此,人们开始准备设计一种100Mbps的以太网(即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FDDI,100 Base VG)。
快速以太网起源于1993年6月,当时超过50家制造商共同建立了快速以太网联盟,目的是共同研制一种100Mbps的以太网。
该组织同时还要设计所有的相关的网络元件,比如适配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管理工具。
所有的产品都要符合标准,以保证不同的制造商都可以应用这些产品。
这也是快速以太网为什么会被广泛应用,并受到一致赞扬的原因。
到了1995年6月,快速以太网被最终确定为IEEE 802.3标准。
快速以太网提供了100Mbps技术的可能性。
带你了解以太网
带你了解以太⽹什么是以太⽹?以太⽹是⼀种计算机局域⽹技术。
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是⽬前应⽤最普遍的局域⽹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技术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是现有局域⽹最常⽤的通信协议标准,其⽹络结构通常为星型结构。
在⽹络中,计算机使⽤传输介质(例如⽹线)进⾏连接,⽹络数据通过传输介质进⾏传输来完成整个通信。
⼀、历史以太⽹(Ethernet)最早是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的局域⽹组⽹规范,1980年DEC、Intel和Xe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了初版Ethernet规范—DIX 1.0,1982年这三家公司⼜推出了修改版本DIX 2.0,并将其提交给EEE 802⼯作组,经IEEEE成员修改并通过后,成为IEEE的正式标准,并编号为IEEE 802.3。
虽然Ethernet规范和IEEE 802.3规范并不完全相同,但⼀般认为Ethernet和正IEEE 802.3是兼容的。
⾃20世纪70年代局域⽹技术提出以来,各种局域⽹技术不断产⽣,其中有的技术发展壮⼤,⽽有的技术逐渐被淘汰。
现阶段成熟的局域⽹技术有三种:以太⽹(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FDDI),其中以太⽹技术逐步成为局域⽹技术的主流。
以太⽹是在1972年开创的,Bob Metcalfe(被尊称为“以太⽹之⽗”)被Xerox雇佣为⽹络专家,Bob Metcalfe来到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PARC)的第⼀个任务是把Palo Alto的计算机连接到Arpanet(Internet的前⾝)。
1972年底,Bob Metcalfe设计了⼀套⽹络,把Alto 计算机连接起来。
在研制过程中,因为该⽹络是以ALOHA系统(⼀种⽆线电⽹络系统)为基础的,⽽⼜连接了众多的ALTO计算机,所以Metcalfe把它命名为ALTO ALOHA⽹络。
以太网基本知识
双绞线线序
直通线和交叉线
1
8
自协商和自动线序翻转
自动协商模式是端口根据另一端设备的连接速度和双工模式,自动把它的速度调节到最高的公共水平,即线路两端能具有的最快速度和双工模式。 自协商功能允许一个网络设备能够将自己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信息传达给网络上的对端,并接受对方可能传递过来的相应信息,从而解决双工和10M/100M速率自协商问题。自协商功能完全由物理层芯片设计实现,因此并不使用专用数据包或带来任何高层协议开销。 Auto MDI/MDIX--网线的 交叉线和直连线自动转换,一般用途都不用管这个的;没有这个功能的时候,在使用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你所用的网线是交叉线,还是直线。
双绞线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也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在局域网中常用双绞线4对双绞线组成的。
UTP和STP(FTP、SFTP)
双绞线标准
光纤跳线
光纤接口
SC
LC
ST
FC
MT-RJ(淘汰)
分贝
定义: dB=10*log10(P1/P2) dB=20*log10(A1/A2) 意义:变乘法计算为加法。 dBm,dBW. dBm=10*log10(P/1mW) dBW=10*log10(P/1W) dB=dBm1-dBm2
标识
目前使用的单模光纤标识依次为:厂家、类型、日期、长度和表面材料;多模光纤标识依次为:厂家、类型、内外径尺寸、日期、长度和表面材料;以太网线标识依次为:厂家、类型、标准、日期和长度。 TX表示电接口(双绞线) FX表示光接口(光纤) SX表述短距离的光接口(850nm) LX表示长距离光接口(1310nm) ZX表示长距离光接口(1500nm) 长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工作原理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那么你对以太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以太网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以太网的概念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
它们都符合IEEE802.3。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所需的电缆较少、价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离故障点、采用共享的访问机制,易造成网络拥塞。
早期以太网多使用总线型的拓扑结构,采用同轴缆作为传输介质,连接简单,通常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经逐渐被以集线器和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网络所代替。
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扩展、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需要更多的网线、对核心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
采用专用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或交换机)作为核心节点,通过双绞线将局域网中的各台主机连接到核心节点上,这就形成了星型结构。
星型网络虽然需要的线缆比总线型多,但布线和连接器比总线型的要便宜。
此外,星型拓扑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很方便的将网络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绝大部分的以太网所采用。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CD)机制。
以太网中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我们说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
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1、监听信道上是否有信号在传输。
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以太网定义(精)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
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
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
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
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
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
以太网技术的使用教程
以太网技术的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网络通信方式之一。
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学校,几乎每个地方都离不开以太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教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以太网的基本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通过使用双绞线或光纤等传输介质,将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以太网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的方式,将数据拆分成小的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交换机进行传输。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二、以太网的硬件设备要使用以太网,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些硬件设备。
首先是网络交换机,它是连接各个设备的核心设备。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端口数量和速度的交换机。
其次是网线,它是连接设备和交换机的媒介。
常见的网线有Cat5、Cat6等不同规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线。
最后是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设备,它们是网络的终端设备,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
三、以太网的配置和连接在使用以太网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配置和连接。
首先,将交换机与电源连接,并连接上网线。
然后,将网线的一端插入交换机的端口,另一端插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网口。
确保网线插入牢固,不松动。
接下来,打开计算机或设备的网络设置,选择以太网连接,并通过动态IP或静态IP方式进行配置。
配置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了。
四、以太网的应用以太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文件共享和互联网访问。
在企业中,以太网连接了各个部门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实现了内部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在学校中,以太网连接了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地的计算机,方便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
五、以太网的扩展和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太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最常见的以太网标准是10/100/1000Mbps,即千兆以太网。
但随着网络需求的增加,千兆以太网已经无法满足高带宽的要求。
以太网基本知识PPT课件
8
2021
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9
2021
光纤的结构
纤芯位于光纤中心,直径2a为5~75μm, 作用是传输光波。 包层位于纤芯外层,直径2b为100~150μm,作用是将光波限制在纤芯中
10
2021
ITU-T建议的光纤分类
G.651光纤:渐变多模光纤,工作波长为1.31μm和1.55μm,在1.31μm 处光纤有最小色散,而在1.55μm处光纤有最小损耗,主要用于计算机 局域网或接入网。
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也称为非色散位移光纤,其零色散波长为 1.31μm,在1.55μm处有最小损耗,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光纤。
以太网基本知识
1
2021
以太网分类
按传输介质分
2
2021
双绞线
双绞线 双绞线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 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也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
管中便成了双绞线双电绞缆,线在由局域两网根中常绝用缘双绞铜线导4对线双相绞线互组缠成的绕。而由两成根绝。缘铜两导线根相绝互缠缘绕而的成。铜两根导绝线缘的按铜导一线 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 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也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把一对或多对
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在局域网中常用双绞线4对双绞线组成的。由两双绞线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
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其实,以太网就是【采用了CSMA/CD协议的局域网】,确实,以太网和局域网有着一些区别,但随着国际标准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和局域网之间的区别也越来越小,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以太网都是指的传统意义上的局域网,大约占到90%以上
所以,lz如果要理解以太网的话,就完全可以将【以太网】看作【局域网】来了解,两者差不多是一样的;但是lz要是专业研究以太网和局域网区别的话,那就当我没说好了,呵呵。
以太网技术原理ppt课件
25m 550m/275m 2km-15km
Page 22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IEEE802.3z的线缆标准
1000BaseLX是一种使用长波激光作信号源的网络介质技术,在 收发器上配置波长为1270-1355nm(一般为1300nm)的激光, 既可以驱动多模光纤,也可以驱动单模光纤。
万兆以太网出现 千兆以太网迅速发展
100M快速以太网
共享式转向LAN交换机 10M以太网发展成熟 以太网产生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92年 96年
Page 12
2002年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0Base5:粗同轴电缆(5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500米) 10Base2:细同轴电缆(2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200米)
Page 13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共享式以太网的缺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是对IEEE802.3以太网标准的扩展,在基于以太网协议的基础之 上,将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100Mbps提高了10倍,达到了1 Gbps。
快速以太网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一种基于CSMA/CD(载波监听多路接入/碰撞检测)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帧格式、数据传输、碰撞检测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以太网的帧格式。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帧来完成的,每一帧包括了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数据和校验序列等字段。
其中,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分别表示数据的接收方和发送方的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表示数据的类型或长度,数据字段包含了要传输的数据,校验序列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这样的帧格式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其次,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是通过CSMA/CD协议来完成的。
CSMA/CD协议是一种多路访问协议,它通过监听信道上的数据来确定是否可以发送数据。
具体来说,当一个设备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上没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那么它就可以发送数据;如果信道上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那么它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次监听信道。
此外,当两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导致碰撞时,它们会通过碰撞检测机制来检测到碰撞并进行重发。
最后,以太网的碰撞检测是通过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来完成的。
当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它会不断地检测信道上的电压,如果检测到电压的变化,就表示有其他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这时它会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来通知其他设备发生了碰撞。
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发送数据,以避免再次发生碰撞。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基于CSMA/CD协议的,它通过帧格式、数据传输和碰撞检测等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局域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和管理局域网。
以太网的简介
以太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以太网英文名称:Ethernet定义:当前广泛使用,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网络(二级学科)百科名片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目录以太网的解释历史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一、标准以太网二、快速以太网三、千兆以太网四、万兆以太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传输介质CSMA/CD共享介质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帧结构冲突/冲突域广播/广播域共享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的操作模式生成树协议网桥路由器的简单介绍虚拟局域网VLAN高速以太网小结网络体系结构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参考图解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IEEE 802.3标准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常见的802.3应用为:10M: 10base-T (铜线UTP模式)100M: 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100base-FX(光纤线)1000M: 1000base-T(铜线UTP模式)编辑本段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MA的忙等待机制(续)
• P-坚持协议:
1. 若媒体空闲,以概率P传输,以概率(1-P)延迟一个 时间单位(该时间单位通常等于最大的传播延迟的 两倍)。 2. 若媒体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并重复第1步。 3. 若传输延迟了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第1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P-坚持要避免的主要问题是在重负荷下的不稳 定
• G=0.5时,S有最大值为1/2e≈0.18
ALOHA协议的性能(续)
• 考虑用户数固定的网络模型
– N个相同的用户 – 每个用户在一个帧时内成功传输一帧的概率为S/N – 每个时槽一个用户产生的负载(包括新帧和重传帧)为G/N
• 用户在给定时槽内成功发送一帧,相当于用户在冲突危 险区内发送一帧并且其他用户都没有发送帧,因此
CSMA/CD(续)
• CSMA/CD:
1. 若媒体空闲,传输;否则,转第2步。 2. 若媒体忙,一直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传输。 3. 若在传输中监听到冲突,发出一个短小的人为干扰(jamming) 信号(32比特)让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并停止传输。
– 在局域网中,帧的传播时间常远小于帧的传输时间
– 一个站点发送帧后,别的站点马上就可以监听到
•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也叫做先听先说(LBT)
– 想要传输的站点首先监听媒体上是否有其他站点在传输(载 波监听〕。
• 如果媒体空闲,则可立即传输。 • 如果媒体忙,它必须等待
– 发送站点在发送完后要等待一段时间以等待确认,如果没有 收到确认,发送站点认为发生了冲突,就重发该帧。
• 冲突危险区比ALOHA降低了一半:只有那些都在同一个时 槽开始进行传输的帧才有可能冲突 • 而任一帧时内无其他帧发送的概率为 e G
• S-ALOHA协议中的吞吐率满足 S • G=1时,S有最大值为1/e≈0.368
GeG
4.4.2 CSMA
• 在ALHOA和分槽ALOHA协议中,每个站点在 发送时不考虑其他站点的情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电子教案
笫九讲
以太网
本讲内容
第四章 局域网
4.4 CSMA/CD和IEEE 802.3标准
4.4.1 ALOHA 4.4.2 CSMA 4.4.3 CSMA/CD 4.4.4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4.4.5 以太网帧格式 4.4.6 IEEE 802.3标准
4.4.1 ALOHA
• ALOHA协议用于基于地面的无线广播通信系 统。其基本思想适用于那些站点间无需协调的 多路访问链路中。
– 只要一个站点想要传输信息帧,立即发送信息帧。
• 接收站点通过检查帧检验序列字段来决定帧是否完好无损。 如果是合法帧,站点通过另外一个信道发出一个确认
– 站点在发送帧后监听一段时间,如果在信息来回传 播的最大延迟时间(两倍于相距最远的两个站点之 间传递信息的时间)再加上一小段固定的时间内:
• 吞吐率应该是负载G与传送成功的概率,即S= GP0。其中P0是发送的帧不会发生冲突的概率。
ALOHA协议的性能
• 一个帧的冲突危险区为2个帧时:
与阴影帧的 开始碰撞
t
与阴影帧的 开始碰撞 时间
t0
t0+t
冲突危险区
t0+2t
t0+3t
• 两个帧时内产生的帧数平均为2G,在整个冲突 危险区内无任何其他帧产生的概率为 P0 e 2G • 吞吐率S满足:S Ge 2G
– 一旦有两个帧发生冲突,在这两个坏帧传输的这段 时间内,其他站点都不能传输。 – CSMA/CD对于CSMA作了改进,在传输的同时进行 冲突检测,又叫做边说边听(LWT)。
• CSMA/CD可以和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 类比:
– 假设很多人在一个大的房间内讨论,任何人都可以 发言:
• 载波监听:如果别人在讲话,则先听别人讲; • 多路访问:我听到的,别人也可以听到; • 冲突检测:自己发言的同时发现另外一个也在讲,则停止 讲话。
CSMA的忙等待机制
• 当媒体忙时,站点有三种坚持策略:
– 非坚持CSMA:
1. 若媒体空闲就传输;否则,转到第2步。 2. 若媒体忙,等待一段随机的重传延迟时间,重复第1步。
– 1-坚持CSMA协议:
1. 若媒体空闲就传输;否则,转到第2步。 2. 若媒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检测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传输。 3. 如果有冲突,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复第1步。
S G G 2 ( N 1) * (1 ) N N N • 化简后满足: S G (1 G ) 2( N 1)
N
• N趋于无穷大时,即无限用户环境下与前面的分析有同 样的结论:
S Ge 2G
S-ALOHA
• S-ALOHA对ALOHA协议作了改进:
– 信道上的时间被分成离散的时间间隔即时槽,其大 小相当于帧的传输时间。 – 每个帧只允许在时槽开始处进行传输
• 如果收到了确认,则传输成功 • 否则,发送站点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发信息帧。
– 如果重传多次仍得不到确认,放弃传输帧
ALOHA协议的性能
• 性能分析采用如下网络模型
– 无限用户 – 用户产生的新帧服从普阿松分布,平均每帧时产生 S个新帧,显然吞吐率应该满足0<S<1 – 站点发送的帧(包括新帧和重传帧)也服从普阿松 分布,平均每帧时发送G帧
• 以太网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 多路访问即多个站点通过一个共享媒体来发送和接收帧 – 载波监听意味着站点能够监测到链路是忙还是空闲 – 冲突检测是指站点在传输帧的同时监听链路,从而能够监测 到站点所传输的帧与别的站点传输的帧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形
CSMA/CD(续)
• CSMA协议中不进行冲突检测
– 总共有N个站点,如果这些站点都有帧要传输,为 了避免冲突,显然应该满足NP<1,即P<1/N – 但是这样的概率P在轻负荷下时会出现大部分信道 时间被浪费掉的情况
4.4.3 CSMA/CD
• 以太网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
– 1973年Robert Metcalfe在博士论文中描述了其对局域网技术的 研究,毕业之后加入Xerox公司参与以太网的工作 – 1980年,Xerox、Intel、DEC联合开发以太网的基带版本,并 在1985年发布了以太网的增强版本。 – IEEE 802.3委员会以以太网为基础,制定了IEEE 802.3局域网 规范,两个版本的整体技术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