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公共产品和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对未来的投入与建设。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围绕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构成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费用、教学设备投入、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管理等。
具体包括教职工工资、校园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材料的采购以及维护费用等。
此外,还包括了为保障教育质量而进行的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费用。
这些成本构成了学前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也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三、成本分担的必要性成本分担是解决学前教育投入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政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意愿。
此外,成本分担还能促进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四、成本分担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主要由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家庭则通过缴纳学费等方式承担部分教育成本。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家庭负担过重、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亟待解决。
五、优化成本分担的策略针对五、优化成本分担的策略针对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及问题,以下提出几点优化策略: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财政拨款方面,提高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建设。
2. 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政府、家庭和社会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直接反映了解决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问题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从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学前教育成本增加、学前教育资金投入缺乏,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成本核算机制和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加大财政干预与监督管理,吸引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成本,学前教育收费;存在问题;改进策略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度教育财务管理科研项目《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2C39)的研究成果。
一、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的问题(一)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方面,大多数幼儿园缺乏专业的财务技术人员,一些财务人员身兼数职,他们在做财务工作的同时也担任行政、宣传等工作;有些幼儿园财务核算工作直接由园长担任。
民办幼儿园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或者在财务核算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大多数幼儿园只能进行最基本的财务收支记录等工作。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在教育成本核算以及监管上没有构建自己完整的体系,这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核算项目混乱,财务管理能力滞后等问题的出现。
(二)学前教育成本增加近些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虽然带动了幼儿园的发展,也直接带来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成本不断增加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需求决定供给。
家长对于优质幼儿园的需求与当前优质幼儿园供给不足产生了矛盾。
家长们望子成龙,趋之若鹜的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办园者正是抓住了家长这一心理,不断投入大量教育成本来满足家长的需求,幼儿园的收费也相应不断增加。
第二,通货膨胀的发展。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幼儿园教育成本增加。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过低;家庭对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过高。
对此,为改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本文建议: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拓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渠道;科学的核算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呼吁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捐资助学,加强社会捐赠对学前教育的关注。
标签: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经过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的入园率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纵观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学前教育“入园贵”问题就是诸多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旨从成本分担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成本分担理论指出在进行成本分担时要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对成分进行合理分担,学前教育受益者包括国家、受教育者及其父母、社会等,因此学前教育的成本也应当由这些主体进行分担。
当前存在三种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模式,包括由政府分担;由家庭分担;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过低政府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的政府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尤其是OECD的大部分国家,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有些高达70%以上,并且除了承担绝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成本之外,政府对贫困家庭还设置了财政补助体系,保障每个幼儿都能接受到相同的教育。
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十分欠缺,尤其是中部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均低于50%,并且纵观全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教育经费的中投入不足1.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
并且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已有的经费均向基础教育倾斜。
因此基于此,今后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应该占学前教育总成本的5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模式问题研究

展, 解决当前广大幼儿对教育的需求 , 研究其成本分担问题具有一 定的必要性。
一
学前教育及其成本分担 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是 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 、实物为开发学前儿 童 的智力 , 使他 们更加聪 明, 有系统 、有 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 们 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 , 使大脑各部位 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 行的教 育 。一方面 , 学 前教育 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爱 心 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 , 并养成 良好 的习惯 以及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的重要实 际, 对于提高儿童的整体学能水平和质量 , 促进儿童 教育事业的发展 , 并为我 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因此 , 它体现了社会受益的原则 。另一方面 , 接受 良好学前教育的 儿童能够 比未受过或受过较差学前教育的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知 识, 开阔视野, 启发学 习意识 , 开发个 人潜能 , 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 终身学 习和发展 , 而 良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目前属于稀缺资源, 需要 受益者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看 , 它又具备了个人收益的特性 。 1 9 5 4 年, 美 国经济学 家萨缪尔森创立 了公共产 品理论 。根据 产品和服务是否消费上 的竞 争性 和排他性 , 将社 会产 品和服务分 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 品。其 中, 公共产 品具有非竞 争性 和非排他性等特点 , 而私人产品刚好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讲 , 学前教育是一种兼具 了公共产 品和私人产 品特点的准公共产品。 因此, 基于公共性 , 学前教育成本应该主要 由政府承担 。从私人性 来说 , 根据 “ 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 教育是投资 , 其受益者包含 国家 , 受教育者个人 , 企 业、家庭 以及学校等等 , 同时根据利益 的 获得原则 , 国家和受教育者个人应成为学前教育成本 的主要承担
从公共产品角度探讨学前教育高费用问题的解决

从公共产品角度探讨学前教育高费用问题的解决提要: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赖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源头,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却出现了许多天价幼儿园。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本文试从公共产品角度对学前教育的高费用问题的原因进行浅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共产品定价;法律规制在“首届广州少儿教育博览会”上,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指出:国内有近2/3左右的家庭无法让孩子接受一年以上的学前教育。
在国内经济繁荣的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上不起幼儿园?专家认为,高价幼儿园太多、平价幼儿园不足是其重要原因,过高的收费导致许多家庭被迫放弃孩子的学前教育。
这是公共产品不应该出现的现象,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界定(一)公共产品的内涵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公共产品的概念最初由兰度尔提出,后经经济学家研究发展,并为现代经济学所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后来发展的萨缪尔森范式定义。
该定义认为,公共产品是相对私人产品而言的,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可以同时消费且每个成员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消费的集体产品。
另外,坎布南认为,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演绎出多年的理论纷争,我们可以将公共产品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效用目的上具有不可分割性。
虽然在理论上,按照受益范围通常把社会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类,但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私人产品,也没有绝对的公共产品,更为常见的产品是介于这两个极点之间的。
因此,人们又把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只部分满足三个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称之为准公共产品。
(二)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界定作为产品属性分析的教育,是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消费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教育服务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多分配给一个消费者,就会降低原有消费者得到的教育服务水平,如平均受教师关注的程度会降低,生均校舍面积、图书、仪器等教育资源会减少。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一
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 的研究也表 明:学前教育是缩 便越多 , 反之则越少。所谓能力支付原则 ,是指所 小社会贫富差距 、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 国家经济实 有从教育中获得好处 和利益的人 ,都应该按其支付
一
、
学前教育实施成本分担 的理论依 据
15 94年 创 立 的 。它 根 据 产 品 或 服务 是 否具 有 消费 上 的竞争 性和 排他 性 ,将 全部 社会 产 品和 服务 分为
( )成本 分担 理论 一
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 私人产 品 ]
成 本 分 担理 论 是 由美 国教 育 经 济 学 家 约 翰 ・ 斯 和劳 务是 指这 些物 品 和劳 务 的利益 只 为购 买它 的消
l 5
二 。 一 0 年 三 月 号 下 半 月
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
点 ,而私人 产 品则相 反 。而准 公共 产 品则 是介 于纯 公 共产 品与 纯私 人产 品之 间 ,它兼 有公 共 产 品与私 人 产 品 的特 征 。
—
80 O
7o0
1
6 o 0
学资金 ,提 高社 会 对教 育成 本 的分担 比例 。 [ 关键 词 ] 学前教 育 成 本 分担 公共 产 品理论 义务教 育
么
啼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 的奠基阶段 , 纳税 人 ( 主 ) 雇 、企 业 、家 庭 、学 校 。根 据 利 益 获 是 个 体 终 身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开 端 。经 合 组 织 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 ,教育的成本必须 由这些主 (E D O C )的教育政策分析指 出,学前教育是 向终生 体分担。所谓利益获得原则 ,是指谁从教育中获得 学习的第一笔投资 .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 好处和利益 ( 无论是直接还是 间接) ,谁就应该支
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及其启示

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方面的现状,并分析其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
OECD 成员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投入与成本分担模式,对于全球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进行梳理,包括政府、家庭和社会各方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分担方式等。
接着,本文将分析这些成本分担模式背后的政策动因、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影响。
本文将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OECD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制定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
这些国家普遍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投入。
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背景、教育体系和政策取向不同,因此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公共财政投入来看,一些OECD国家通过政府预算直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建设幼儿园、提供师资培训、制定教育标准等。
这些国家通常将学前教育视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等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例如,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其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中的投入占比较大,为家长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减轻了家庭负担。
在家长分担成本方面,OECD国家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一些国家通过设立教育券、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促进学前教育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也有一些国家由于公共财政紧张或教育政策导向等原因,对家长分担成本的要求较高,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经济负担较重。
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在OECD国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组织和机构通过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筹集社会资金、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学前教育产品属性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学前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幼儿园目前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受教育质量。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学前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以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为架构,提出合理有效的模式,明晰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分据点,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共产品理论分局点健康发展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Product Proper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Yu NvAbstract In recent years,people lay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requirements.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The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kindergartens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as the framework,this paper proposes ra-tional and effective modes to make clear the division point of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in pre-school educ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di-vision point;healthy development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及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然而,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成本分担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现状1. 政府投入为主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补贴等。
政府投入的目的是保障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提高儿童的受教育机会。
2. 社会参与逐步增加除了政府投入外,社会力量也逐渐参与到学前教育中,包括民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办的幼儿园等。
这些机构通过自筹资金、收取学费等方式,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3. 家庭承担部分成本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家庭也是重要的承担者。
家庭需要支付子女的学费、保育费等费用,以支持子女的学前教育。
三、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问题1. 政府投入不足尽管政府是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但实际投入仍不足,导致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紧张,优质教育资源匮乏。
2. 社会参与不够充分虽然社会力量逐渐参与到学前教育中,但整体上社会参与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民间资本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3. 家庭负担较重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和社会参与不够充分,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负担较重,部分家庭因经济原因无法承担子女的学前教育费用。
四、优化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策略1.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障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2. 鼓励社会参与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扩大资源供给。
3. 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模式。
4. 加强监管与评估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与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效率性,防止浪费和滥用。
基于准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的学前教育定价研究

2013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3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9(总337期)Total No .337收稿日期:2012—09—16作者简介:董淑超(1987—),女,辽宁朝阳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刘磊(1979—),女,辽宁大连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基于准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的学前教育定价研究董淑超,刘磊(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收费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尤为重要。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确定了学前教育的费用分担机制、分担主体以及学前教育的定价依据,提出学前收费标准合理与否的考核指标,明确了各分担主体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责任与比例,对于学前教育定价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定价;准公共产品;成本分担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88—02一、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学前教育的性质是关系学前教育费用征收与管理的首要问题,如何界定学前教育的性质对于学前教育定价研究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主要有三种观点: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学前教育属于私人产品;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
以上三种学前教育性质的定位是基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依据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将全部社会产品和服务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政府提供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完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由市场提供的产品,如冰箱等。
准公共产品则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
基于上面的公共产品理论,笔者认为将学前教育服务界定为准公共产品比较恰当。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研究

·管理论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研究*贺静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学前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就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而言,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过少,家庭对学前教育成本的负担过重。
二是政府分担部分大部分投向了优势地区、强势园所,未充分体现财政投入的公共财政属性。
三是政府投入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四是政府对已投入学前教育的资金未予以充分的监督指导,忽视了效益问题。
本文尝试运用公共产品、教育成本分担、教育公平、人力资本和财政投入效益理论,对以上存在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府分担过少,家庭负担过重尽管政府已经在相关文件中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关乎“国计”“民生”“未来”的高度,但是从财政投入角度看,与家庭相比,政府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仍然过低。
1.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在政府尚未启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2010年以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中占比甚小。
如2008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1.89%,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仅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总量的1.29%,预算内生均事业费为443.38元,是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的16%和13%。
〔1〕这种捉襟见肘的财政投入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个时期步履艰难。
值得庆幸的是,自从2010年政府启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上升至62.3%,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占的百分比从2010年的1.7%提高到了2012年的3.4%。
2011~2013年全国各地新建、改扩建及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10万余所,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6.9万所。
〔2〕由此可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迅速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主体仍然是地市以下地方政府,中央和省级政府只起辅助作用。
学前教育学费定价研究述评

承 担主 体 的高等 教 育 既不 能保 证 有效 ,也不 能保 证
平 等 ,因此 ,实 行 政 府 与 消费 者 ( 教 育 者 )共 同 受
二 、教 育 学 费 的定 价 方 式
负 担其 成本是 必 然 的 。
公共 成 本 例却 没 有厘 清 ,主 要原 因是 教 育成 本 的计 量 存 在一 是 由政 府公 共教 育 经 费支 出形 成 的教 育 “
定 的 困难 。不管 分 担 比例 的计 量标 准 如 何 ,从 目前 价 格 ” ;二 是 学 生及 其 家 长 支付 的学 杂 费 所 形 成 的 的收费 现状来 看 ,高等 教育 成 本分 担 机 制 已基本 实 “ 私人 成 本价 格 ” 。如果 把这 两 部分 合起 来 作 为教 育 行 。B na n L vn ( 9 0 ejmi ei 19 )在 对 加 拿 大 的 高 等 教 的价 格 。那 么调 节 教育 市场 价 格 的机 制就 类似 于 调 育 学费进 行分 析 后得 出结论 :加拿 大 政府 应 该允 许 节一 般 商 品的机 制 。 [1 1 1
2 0 )指 出 ,根 据 市 场经 济 的等 价交 换 原则 ,高 中在 高等 教育 学费领 域 ,从研究 类 型上看 ,主要包 ( 0 3
括学 费性质 、学 费定 价方式 等 方 面的研究 。对 于教 育学 费性质 的思考 ,理 论界主 要有 以下两种 观点 :
等教 育各 利 益获 得 主 体必 须进 行 相应 的成 本 分担 。
此 ,教 育学 费 的决 定方 式也 相 应有 政 府定 价 和市 场
学前教育学费定价研究述评
口 张振 华 王 寰 安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问题研究现状分析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调查、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变化趋势,主张转变研究理念,加强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问题的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
标签:学前教育;成本;收费;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无论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还是每一位幼儿家长等角度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收费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如何判断幼儿园收费高还是低,对学前教育成本进行研究,成为现实发展的必然需要。
近年来,针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学前教育成本及收费研究的论文较多,相关的论文内容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调查研究、学前教育高收费现象分析及思考等方面,如针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认为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财政性经费分配不均,财政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桂磊,2004年;蔡迎旗,2005年)。
针对学期教育成本与收费方面,针对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从政府责任和学前教育政策两方面入手入,建议改善学前教育的收费政策,加强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实行按成本分担的收费原则,出台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幼儿教育的收费行为等(张凯,2008年;李镭等,2008年;刘桂心等,1994年;王化敏,2002年;王红等,2003年)。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调查近二十多年以来发表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的有关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相关文献,借助定量统计手段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在内的多项指标进行内容分析,旨在综合考察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近年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研究过程中,有关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文献在数量、质量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如何?对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聚焦点是什么?以及上述要素的变化特点,从而较为客观的认识已有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有效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学前教育的费用是否合理?

学前教育的费用是否合理?幼教的费用如何确定合不合理?——兼谈幼儿园成本与家庭负担近年来,学前教育费用更加高涨,直接导致社会广泛关注。
不少家长感叹一声“养娃成本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的费用是否合理产生质疑。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幼儿园成本与家庭负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成本分析:多元投入需理性看待学前教育费用并非“天价”,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成本构成。
主要包括:1. 人力成本:教师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随着社会发展,幼师学历和资质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工资、社保、福利等支出成为幼儿园主要成本。
2. 物资成本:教材、教具、场地维护、设施更新、能源消耗等,都是需要耗费一定资金。
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管理成本: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监管等都需要一定资金投入,以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4. 社会成本:幼儿园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提供民办普惠园学位、特殊教育服务等,这部分成本由政府或社会力量承担。
二、家庭负担现状:多种因素影响选择类型学前教育费用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家庭负担取决于以下因素:1. 家庭收入水平:高收入家庭对学前教育费用承受能力相对较强,而低收入家庭则可能遭遇较大压力。
2. 孩子数量:多个孩子的家庭要承担更高的学前教育费用,这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3. 区域差异: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费用存在较大差异,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影响。
三、学前教育费用合理性评价:多维度分析学前教育费用是否合理,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因素:1. 教育质量与价值: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质量教育需要投入,因此,学费较高并不意味着不合算。
2. 社会公平与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普惠性服务,尽量减少因经济因素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
3. 政府投入与社会意见: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促进民间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共同构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的费用是否合理?

学前教育的费用是否合理?学前教育费用是否合理:从成本与价值的角度探究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费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学前教育费用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直接导致了关于其是否合理的讨论。
一、学前教育费用的构成与成本分析学前教育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师资成本: 包括教师工资、福利、培训等,占学费支出的比例较高。
场地成本: 包括园舍租金、水电费、维修费等。
教学资源成本: 包括教材、教具、玩具、设备等。
管理成本: 包括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
其他成本: 包括保险、税费等。
学前教育的成本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办园性质: 公办幼儿园由政府财政拨款,费用较低;民办幼儿园则需要自筹资金,费用相对较高。
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房租、物价等成本较高,学前教育费用也相应更高。
办园规模: 经营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能够摊薄成本,费用较低;规模相对较小的幼儿园则成本偏高。
办园质量: 能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幼儿园,如师资强大、教学设施完善,其成本也相应更高。
二、学前教育价值的体现与社会效益学前教育的价值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优质的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在生理、心理、认知、社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国民素质: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
减轻家庭负担: 学前教育能够为家长提供照护服务,减轻其工作负担,增加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社会竞争力: 进行优质学前教育的幼儿,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更具优势,提升社会竞争力。
三、学前教育费用合理性的探讨关于学前教育费用是否合理,必须从成本与价值两个方面综合考量:成本方面: 学前教育的成本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根据办园性质、区域差异、办园规模、办园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
价值方面: 学前教育对幼儿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其费用应该与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相匹配。
学前教育费用是否合理?

学前教育费用是否合理?学前教育费用:合理性与否的深层研究和探讨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增长,学前教育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直接导致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关于学前教育费用是否合理,这是一个需要辩证分析,多角度探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费用的合理性分析:1. 成本考量: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营成本除了人员成本、场地租赁、教学设施设备、教材教具、日常维护等,这些成本逐年递增。
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薪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教师成本占据了很大比例。
此外,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机构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也相应提升。
2. 市场供求关系: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适龄儿童数量增多,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远大于供给。
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剧了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为了增加招生率和竞争力,部分机构会提高收费标准,这也造成学前教育费用的上涨。
3. 社会效益: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长远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减少社会教育成本,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
二、现有学前教育费用的问题:1. 区域差别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学前教育费用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学前教育费用过高,对许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很难负担昂贵的学前教育费用,影响了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2. 收费标准缺乏统一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收费标准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各地制定并执行收费标准的依据和标准不一,导致收费标准混乱,缺乏透明度,不利于家长了解,也很容易出现乱收费现象。
3. 优质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而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容易拉大城乡教育差距,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的成本与收费讨论

学前教育的成本与收费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是最早的一步,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和形成优良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但是,在学前教育领域,成本和收费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一、学前教育收费存在的问题与其他教育中的收费问题相比,学前教育的收费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的家庭往往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
此外,随着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不断增加,学前教育收费的高低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私立学前教育机构收费高昂,难以负担,使得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此外,学前教育收费的不透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并不透明,没有明确的价格标准和计费方法。
有些学前教育机构会采取“一刀切”的收费方式,忽略了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使得不同家庭之间的负担差距变得更加显著。
二、学前教育收费的成本结构学前教育的收费水平与其成本密切相关。
目前,学前教育机构的成本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购买教学用具、租金、保险费等方面,这些成本在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高档学前教育机构的成本很高,主要是因为他们提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方式更加先进和高效,而一些普通的学前教育机构成本相对较低。
三、学前教育的收费模式目前,学前教育的收费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公办、私立、公私合作以及全日制和半日制。
其中,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一般采用政府补贴和收费相结合的方式,收费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政府财政的局限性,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往往存在着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的问题。
私立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私立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一些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已经逐渐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公私合作学前教育机构收费一般较低,但是由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政策和规定不同,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
全日制和半日制学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收费模式,一般以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为基础来确定收费标准。
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的文献综述张一童【摘要】本文从幼儿园学前教育属性、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制度以及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制度的改革创新方向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河北企业》【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收费定价【作者】张一童【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7项目来源:2016年度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省级创新资助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幼儿园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属性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明显的有限竞争性和有限排他性特征。
曾娅琴(2010)提出了幼儿教育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特征,即教育不仅仅使幼儿个体受益,更大程度上使社会受益。
而幼儿学前教育具有负外部性,不合理的收费影响了部分较低收入家庭幼儿的受教育机会。
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界定方面,学者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对其认定为准公共物品,但是,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偏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物品,还是偏向于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较少,文献资料不足。
在接下来幼儿园收费定价的研究中,可以从幼儿园教育属性界定方面进行辅助研究,确定幼儿教育是俱乐部产品还是公共资源产品。
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幼儿园是否应该合并到九年义务教育中进行研究,在根本上改变幼儿教育的收费定价制度。
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主要指定价主体、定价原则、定价程序以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政策等等。
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直接影响幼儿园学前教育产品的价格。
崔世泉等(2011)从经济学理论以及实践经验两个角度提出了学前教育市场失灵的必然性以及在学前教育收费定价方面政府进行规制、干预的必要性。
赵乐吟等(2011)在对辽宁省幼儿园收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公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收费标准偏低,政府财政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投入较少的现象,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发展。
学前教育产品性质的再探讨

学前教育产品性质的再探讨徐文张婷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摘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者将学前教育的产品定性为准公共产品,成为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以教育公平为视角,本文从学前教育的价值、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比较等方面来阐述其成为公共产品的合理性,认为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重新界定为公共产品,由政府公共财政保障。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产品性质;教育公平在国家和社会积极倡导教育公平的时代,我国的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终于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而一些发达地区更是迈开新的步伐,着手实行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向上延伸,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和高校扩招的情况下,高中教育成为新的瓶颈,使其作为义务教育的向上延伸政策成为合理的选择。
然而另一种公共政策选择即向下延伸--优先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却在国内被极大的忽视。
近十年其他各级教育发展事业突飞猛进,最为薄弱的学前教育是否应该纳入义务教育,成为公共产品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一、当前学前教育的产品性质——准公共产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教育产品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一文中根据经济学所给定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定义将教育产品的性质细分为五大类: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和基本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由此观点,每一级每一类教育都有至少两种性质的教育产品,但为有利于明确界定和实际操作,教育界目前多数认同将教育产品大致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i。
学前教育包含了公办幼儿园这样由政府提供经费的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和民办幼儿园这样由社会、个人投资的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从总体上来说国家将其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学历教育划为一类,属于准公共产品。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2010年以来,随着《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的落实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但学前教育经费短缺依然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已迫在眉睫。
实际上,目前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家庭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学前教育成本,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9 - 2014 年) 》所列相关数据的梳理,力求客观呈现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探寻其中存在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内涵成本原是经济学的概念,后来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
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指国家用于教育过程的一切直接和间接劳动(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消耗的总和; 二是指培养每一个学生消耗的全部费用,即单位产出的消耗量。
因此,学前教育成本可以定义为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期间内所消耗的价值总和,即一定学习期间内培养幼儿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耗费,包括教育机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和教育固定成本。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最早由美国的学者约翰·斯通提出,起初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能够满足多个主体的需要,其受益人主要包括国家、受教育者个人、纳税人、企业、家庭、学校。
这些主体应根据所获利益的多少来分担相应的教育费用比例,同时还要考虑主体的支付能力。
因而,教育成本分担指的是教育费用在各个受益主体之间的分摊。
主要涉及到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是谁、每个主体各自分担的比例是多少、各主体采用何种方式分担等三个关键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国多个政策文本有所涉及。
如2010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曾明确提出: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准公共产品和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研究
[摘要]针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收费贵问题,本文拟从学前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着手,梳理学前教育定价的原则和依据,比较了目前的4种教育定价模式,探讨基于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模式及其保障措施,以期规范学前教育收费行为。
[关键词]教育收费;生均幼儿培养成本;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定价
学前教育是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的公共资源,社会在这一资源的分配上应当秉承公正、平等的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较小,办学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其相对能力却在下降。
为缓解这一矛盾,学前教育成本开始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
这种成本分担定价模式能有效缓解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但也导致学前教育有失公平和收费贵等新问题。
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分析基于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模式。
[1]
一、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按照产品收益范围的差别,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通常,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等基本特征。
①排他性。
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因为学前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只有受教育者付费才能消费学前教育资源。
②非竞争性。
学前教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只需追加相对低廉的社会成本便能连续地为追加的消费者所消费,其边际成本曲线富有弹性。
③外部性。
学前教育能使幼儿在将来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也有利于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产生的外部性使受教育者个人得益;如果由私人提供,也会因学前教育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使社会得益。
从这个角度看,学前教育不论是完全由政府提供还是完全由私人提供都不合理。
此外,由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稀缺,政府无法为适龄幼儿提供普遍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使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而具有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如果完全由政府提供,对于那些未能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幼儿来说有失公平。
所以,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公平原则,应当形成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前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即政府的财政补贴、幼儿的学费和社会的捐资助学。
因此,为学前教育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本补偿机制,特别是学前教育收费政策,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键。
[2]
二、学前教育定价的依据与原则
由于学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能给个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这是个人的直接收益;对社会而言,由于受教育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收益。
因此,学前教育定价的依据是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加上社会边际收益,以此确定学前教育的供给和需求规模,再根据市场供求曲线来确定学前教育价格。
图1中的横轴Y代表学前教育规模,纵轴C,MR,P分别代表成本、边际收益、价格。
MR1代表私人收益,MR2,代表社会收益,MR代表总收益,MR=MR1+MR2,∑MC代表总的边际成本,D代表需求曲线。
为使学前教育效用最大,根据MR=∑MC,确定教育规模Y*,再根据需求曲线D,确定学前教育产品的价格P*。
[3]
根据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定价依据,学前教育定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利益获得原则。
学前教育是一种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
因此,谁从学前教育中受益,谁就应当支付学前教育经费,支付的数额应当以学前教育整体效用最大化为依据。
即学前教育服务按照外部性程度,除了由政府投入资金外,还应由受教育者按照受益程度提供相应的教育经费,以提高政府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果。
二是市场机制原则。
市场机制能根据学前教育市场的供求规律和私人成本科学地确定学前教育的价格,并规范学前教育收费行为。
学前教育学费只有按全部显性成本定价,且学费成为补偿幼儿园办学成本的主要来源时,学前教育才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机会均等原则。
不管幼儿家境富足还是贫穷,政府和社会都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幼儿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但要做到教育机会起点和教育过程基本平等。
即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种族、性别、生理、心理、文化和经济等因素所造成的差别,使每个幼儿都享有受到最基本的学前教育的权利。
四是支付能力原则。
各阶层负担的费用与其支付能力相适应。
即以准公共产品使用者或消费者的收入状况作为确定学前教育价格的依据,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社会分配领域不公平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因经济实力不足而无法使用或消费某些准公共产品,从而引致新的不公平,并由此产生新的社会矛盾。
对于贫困幼儿,应当由社会向他们直接提供教育费用。
四、学前教育定价模式的比较、选择与构建
目前教育定价的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一是成本定价模式。
该模式认为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学前教育的价格应根据学前教育成本来确定。
为使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收益的学前教育能够继续,就必须对幼儿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追加,使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这种定价模式有两种具体做法:分摊法,即学前教育成本应由受教育者分摊;比例法,即学前教育收费应为学前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
[4]
二是居民收入定价模式。
其基本着眼点是,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确定。
按照这一思路,对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有3种做
法:学前教育收费应考虑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即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应降低;学前教育收费要看到“孔雀欧美飞”的现象,即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可以提高;世界银行专家卡尔逊认为教育的学费应相当于中等偏下家庭年收入的10%,加上学生未来收入的10%。
三是未来收益资本化模式。
该模式认为学费应是教育所产生的未来收益的资本化价值的一定比例。
学前教育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可以带来个人收益和社会利益。
正由于接受学前教育可以使个人受益,所以上幼儿园要交学费,要进行投资;正由于学前教育可以创造社会利益,所以幼儿只需要交一部分学费,其余部分应由国家和社会承担。
四是学费/经费比率模式。
该模式认为国家拨款和学费是学前教育所耗费资源的主要资金来源,即:学前教育总投入=经费收入+学费收入。
经费比率=经费收入/教育总投入,反映了国家拨款占幼儿园所需教育经费的比例。
学费比率=学费收入/教育总投入,反映了学费收入占学校所需教育经费的比例。
该模式可按以下步骤确定学前教育价格: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估算不同地区、幼儿园和年级所需的教育经费总额,或确定适当的经费/学费比率;确定国家拨款;学费总额=教育经费总额-国家拨款;生均学费=学费总额/学生人数。
这4种模式各有优劣,本文提出另一种学前教育定价模式:幼儿生均培养成本模式。
选择该模式有以下理由。
一是有利于幼儿园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办园效益。
幼儿培养成本是幼儿园教育经济活动中资源耗费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计算,有利于本期成本与上年同期成本比较,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考核幼儿园管理水平和领导业绩,增强教职工的成本意识。
二是为政府部门确定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提供依据。
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教育成本要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共同承担。
受教育者直接负担的形式就是缴纳学费,学费并不是教育价格,而是教育成本的部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