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态和三线态48页PPT
三线态与单线态氧气
三线态与单线态氧气
三线态氧气和单线态氧气是指氧气分子的不同电子组态。
三线态氧气(O2)是指两个氧原子通过共用两对电子而形成的氧气分子。
在这种组态下,氧气分子中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即一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
由于自旋的方向相反,这种氧气分子对磁场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因此被称为“三线态”。
单线态氧气(O2)是指氧气分子中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即两个电子都自旋向上或向下。
由于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氧气分子对磁场的响应较弱,因此被称为“单线态”。
三线态氧气和单线态氧气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三线态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用于氧化反应和氧化杀菌。
而单线态氧气则具有较弱的活性,常用于光敏化学反应和生物体内的氧化代谢过程。
单线态和三线态
单线态与三线态就是指分子得激发态。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 1/2 +(- 1/2 )=0,其多重性M=2S+1=1 (M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就是抗(反)磁性得,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称“单线态”;当基态分子得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得轨道上,通常它得自旋方向不改变,即?S=0,则激发态仍就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得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得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S=1/2+1/2=1 其多重性:M=2S+1=3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
“三线激发态”比“单线激发态”能量稍低。
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得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就是禁阻得,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单线态过程得
-6-7。
~1010当激发态得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振动驰豫到达第一单线激发态得最低振动能级时,第一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得电子可通过发射辐射(光子)跃回到基态得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荧光发射”。
如果荧光几率较高,则发射过程较快,需10-8秒。
第一电子三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得分子以发射辐射(光子)得形式回到基-4~10秒。
10”“态得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为磷光发射。
发生过程较慢约。
单线态和三线态
单线态和三线态是指分子的激发态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 12 +(-12 )=0,其多重性M=2S+仁1 (M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是抗(反)磁性的,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称单线态”当基态分子的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通常它的自旋方向不改变,即S=0,则激发态仍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S=12+1/2=1其多重性:M=2S+仁3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三线激发态”比单线激发态”能量稍低。
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是禁阻的,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单线态过程的10-6~10-7。
当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振动驰豫到达第一单线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第一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电子可通过发射辐射(光子)跃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荧光发射”如果荧光几率较高,则发射过程较快,需10-8秒。
第一电子三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发射辐射(光子)的形式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为磷光发射”发生过程较慢约10-4~10秒。
第二章分子发光分析分子一吸收能量一激发为激发态一释放出能量亠基态称为“发光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化学发光荧光磷光电能化学能光能辐射跃迁I光的形式释放非辐射跃迁以热的形'释放分子荧光分析法一.基本原理(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从分子结构理论来讨论-振动能级Y・转动能级'S=0, J=1单重态s 表示(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大多数基态分子都处于单重态 「S 二J=3 三重态T 表不 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着 自旋方向的变化(自旋平行)基态单亟态S 激发态单重态S 激发态三垂态T激发单重态S 与激发三重态T 的不同点: ⑴S 是抗磁分子,T 是顺磁分子⑵t s = 108s, tp =丄〜Is ;(发光速度很慢) ⑶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为允许跃迁,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三重态的激发为禁阻跃迁;⑷激发三重态的能量较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r 电子所处的能级分子中电子 的能量状态Y亠电子的多重态2J=2S+1S :为各电子自旋量子 数的2.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其中S。
单线态和三线态讲解学习-2022年学习资料
3刚性平面结构-实验发现,多数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有机分子具有强烈的荧光。-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 -使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少,也就减少了碰撞去活的可能性。-荧光素-酚酞
4取代基效应-给电子基团,荧光增强-OH、OR、CN、NH-产生了p-π 共轭作用,增强了π 电子共轭程度,使 低-激发单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芳环上-吸电子基团-减弱甚至会猝灭荧光-如-C00H、-NO、=0、卤素-卤素取代基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荧光降低-在重原子中,能级之间的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容易发-生自 轨道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由单重态转化为三重态的速-20
原子吸收-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子吸收-分子光谱-红外光谱-分子发光-
第二章-分子发光分析-分子一吸收能量-一激发为激发态一释放出能量一基态-辐射跃迁-非辐射跃迁-电能化学能能-光的形式释放-以热的形式释放-称为“发光”-光致发光-荧光-磷光-化学发光-2
分子荧光分析法-一、基本原理-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从分子结构理论来讨论-振动能级-电子所处的能级-分子中电 -转动能级-的能量状态-S=0,J=1单重态S表示-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电子的多重态-大多数基态分子都 于单重态-J=2S+1-S=1,J=3三重态T表示-S:为各电子自旋量子-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着-数的代数 -自旋方向的变化(自旋平行)
在荧光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形-式的无辐射跃迁,损失能量,所以它们的-最大发射波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以 光-波长的移动最多,而且它的强度也相对较-弱。-13
A-F-200-300-400-500-A/nm-奈的数发光谐、荧光和麟光光谐-14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a.Stokes位移-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 的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b.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 如能级-图入2,入,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 -c.镜像规则-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样成镜像对称关系。-15
单线态和三线态
38
生物发光
生物发光是化学发光中的一类,特指在生物体内通过 化学反应产生的发光现象,主要由酶来催化产生的。 多种细菌、昆虫、鱼类等均能发光
被测物本身有荧光
直接荧光法
被测物与试剂反应后
F与物质的 浓度成正比
被测物使荧光熄灭
方法
荧光猝灭法
由荧光强度降低的强度来测定被测物的含量
某些阴离子夺取金属络合物中金属
间接荧光法 离子,而释放出能发荧光的配位体
催化荧光法
反应速度慢,荧光微弱,难测定
金属离子将加速反应进行
31
磷光分析法
1.如何获得较强的磷光
(3)发光持续时间较长,反应持续进行
发光反应如果存在于生物体(萤火虫)中,称生物发光
34
化学发光效率
发射光子的分子数
cl 参加反应的分子数 ce em
化学效率:
激发态分子数
ce 参加反应分子数
化学反应所决定
发光效率:
产生光子数
em 激发态分子数
化学发光强度(单位时间发射的光量子数):
激发光谱:(ex) 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在荧 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荧光强度 即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 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可得到激发光谱曲线。
发射光谱:(em)
固定激发光波长(最大) 然后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的荧光强度 即可绘制荧光发射光谱曲线
12
在荧光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形 式的无辐射跃迁,损失能量,所以它们的 最大发射波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以磷光 波长的移动最多,而且它的强度也相对较 弱。
29
三、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单线态和三线态
感谢下载
4
2.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其中S0、S1和S2分别表示分子的基态、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的单重态
T1和T2则分别表示分子的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的三重态。
V=0、1、2、3、…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级。
感谢下载
5
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S1
S2
T1
S0 吸光1
吸光2
感谢下载
振动弛豫:
在同一电子能级 中,电子由高振 动能级转至低振 动能级,而将多 余的能量以热 的
感谢下载
11
(二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ex)
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在荧 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荧光强度 即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 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可得到激发光谱曲线。
发射光谱:(em)
固定激发光波长(最大) 然后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的荧光强度 即可绘制荧光发射光谱曲线
图 2 , 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
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 c.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 样)成镜像对称关系。
感谢下载
15
(三)荧光的影响因素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 率(紫外-可见光)相适应的结构(共 轭双键),才能吸收激发光;
3
基态单重态S
激发态单重态S
激发态三重态T
激发单重态S与激发三重态T的不同点: ⑴ S是抗磁分子,T是顺磁分子
⑵ tS = 10-8s, tT = 10-4~1s;(发光速度很慢) ⑶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为允许跃迁,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三重态的激发为禁阻跃迁; ⑷ 激发三重态的能量较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
单线态和三线态(共48张PPT)
13
14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a. Stokes位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 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 b.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即发光总强度与被测物浓度成线性: S=0, J=1 单重态S表示
电子的多重态 大多数基态分子都处于单重态
大多数基态分子都处于单重态 剂瓶中,置阴凉处保存
J=2S+1
将其溶解于少量的5%HAc中,转移至1L容量瓶中用5%HAc
S=1, J=3 三重态 T表示
S:为各电子自旋量子
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着
数的代数和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能级图 2
, 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 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 c.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一样)成 镜像对称关系。
15
(三)荧光的影响因素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率 (紫外-可见光)相适应的结构(共轭双键), 才能吸收激发光; ② 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
被测物使荧光熄灭
气相化学发光和液相化学发光
即可绘制荧光发射光谱曲线
荧光猝灭法 kf为荧光发射过程的速率常数(与化学结构有关)
方法 增加试样的刚性:
低温冷冻
由荧光强度降低的强度来测定被测
间接发光是被测物A或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初始激发态产
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为10-12s数量级。
物的含量
单线态和三线态讲解学习-2022年学习资料
第二章-分子发光分析-分子一吸收能量-一激发为激发态一释放出能量一基态-辐射跃迁-非辐射跃迁-电能化学能能-光的形式释放-以热的形式释放-称为“发光”-光致发光-荧光-磷光-化学发光-2
分子荧光分析法-一、基本原理-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从分子结构理论来讨论-振动能级-电子所处的能级-分子中电 -转动能级-的能量状态-S=0,J=1单重态S表示-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电子的多重态-大多数基态分子都 于单重态-J=2S+1-S=1,J=3三重态T表示-S:为各电子自旋量子-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着-数的代数 -自旋方向的变化(自旋平行)
系间窜跃:-S1-S2-T-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例如S1→T1就是一-种系间窜跃。-通常,发生 间-窜跃时,电子由S-So-的较低振动能级转-吸光-吸光2-移至T的较高振动-荧光入3-能级处。-8
辐射能量传递过程-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得到最大波长为入3的荧光-S2-T 由图可见,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入3>入2>入1-So-吸光入-吸光2-荧光3-9
基态单重态S-激发态单重态S-激发态三重态T-激发单重态S与激发三重态T的不同点:-1S是抗磁分子,T是顺 分子-2t=10-8s,t=104~1s;发光速度很慢-3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为允许跃迁,-基态单 态到激发三重态的激发为禁阻跃迁;-4激发三重态的能量较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
2.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单重态-远动地晚-内转换-三重东-=0-bEZI-Ta-寸-以=0-2u=0-Ti ¥=0-I0-ii 1i-111-So-2=0-荧光-外转换-磷光-痘动地膝-发-熄灭-荧光和磷光体系能级 -其中S。、S和S2分别表示分子的基态、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的单重态-T和T,则分别表示分子的第一和第二电子 发的三重态。-V=0、1、2、3、.…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级。-5
单线态和三线态讲解学习
2. 荧光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1)跃迁类型
实验证明,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首先经历 激发,然后经过振动弛豫或其他无辐射跃 迁,再发生 跃迁而得到荧光。 (2)共轭效应 实验证明,容易实现激发 的芳香族化合物 容易发生荧光,增加体系的共轭度荧光效率一般 也将增大,主要是由于增大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 系数,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激发态分子
激发态三重态T
激发单重态S与激发三重态T的不同点: ⑴ S是抗磁分子,T是顺磁分子
⑵ tS = 10-8s, tT = 10-4~1s;(发光速度很慢) ⑶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为允许跃迁,
基态单重态到激发三重态的激发为禁阻跃迁; ⑷ 激发三重态的能量较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
4
2.分子内的光物理过程
18
(3) 刚性平面结构 实验发现,多数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 有机分子具有强烈的荧光。
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 使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 减少,也就减少了碰 撞去活的可能性。
19
(4)取代基效应
给电子基团,荧光增强(-OH、-OR、-CN、-NH2)
芳环上 取代基
产生了p-共轭作用,增强了电子共轭程度,使最低 激发单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
11
(二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ex)
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在荧 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荧光强度 即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 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可得到激发光谱曲线。
发射光谱:(em)
固定激发光波长(最大) 然后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的荧光强度 即可绘制荧光发射光谱曲线
例如S1→T1就是一 种系间窜跃。
通常,发生系间 窜跃时,电子由S1 的较低振动能级转 移至T1的较高振动 能级处。
三线态与单线态氧气
三线态与单线态氧气引言氧气(O2)作为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常温和常压下,氧气通常以三线态(triplet state)和单线态(singlet state)的形式存在。
理解三线态和单线态氧气的特性对于深入研究氧气的性质以及它在生物、化学和物理领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三线态氧气三线态氧气是氧气分子的一个电子构型状态,符号为^3O2。
它是一种自由基,具有两个未配对的电子自旋(spin)处于相同方向。
由于电子自旋的相互作用,三线态氧气具有相对较长的寿命。
电子自旋的同向排列使得三线态氧气具有较强的磁性,对外磁场敏感。
在生物体内,三线态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性的物质。
它可以与生物分子(如DNA、脂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并造成氧化损伤。
这种损伤与细胞的老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三线态氧气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光动力疗法和免疫反应调节。
单线态氧气单线态氧气是另一种氧气分子的电子构型状态,符号为^1O2。
在单线态氧气中,一个电子自旋向上,另一个电子自旋向下,即两个电子自旋相互抵消。
由于这种抵消效应,单线态氧气的寿命相对较短,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单线态氧气具有较高的能量,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分子。
它可以通过光激发、电子碰撞、化学反应等方式产生。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单线态氧气通常用作一种氧化剂,能够在癌细胞疗法、细菌灭活、除臭和杀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单线态氧气还被广泛应用于光敏化学和光催化反应。
三线态与单线态氧气的转换三线态氧气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单线态氧气。
其中最常见的反应是通过能量传递过程,即三线态氧气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使其处于激发状态,并生成单线态氧气。
此外,三线态氧气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生成单线态氧气。
这些转换反应对于理解氧气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和毒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药物设计和生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领域三线态和单线态氧气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单线态和三线态
单线态与三线态就是指分子得激发态。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 1/2 +(- 1/2 )=0,其多重性M=2S+1=1 (M为磁量子数),因此,分子就是抗(反)磁性得,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称“单线态”;当基态分子得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得轨道上,通常它得自旋方向不改变,即?S=0,则激发态仍就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得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得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S=1/2+1/2=1其多重性:M=2S+1=3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
“三线激发态”比“单线激发态” 能量稍低。
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得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就是禁阻得,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单线态过程得10-6~10-7。
当激发态得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振动驰豫到达第一单线激发态得最低振动能级时,第一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得电子可通过发射辐射(光子)跃回到基态得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荧光发射”。
如果荧光几率较高,则发射过程较快,需10—8秒。
第一电子三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得分子以发射辐射(光子)得形式回到基态得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为“磷光发射"。
发生过程较慢约10—4~10秒。
单相电和三相电课件
U R L Z R L I 4 5 2 . 2 5 6 . 4 0 . 8 5 7 1 3 . 1 3 8 7 . 5 4 3 . 3 V
电容器的端电压
U C j X C I 3 1 8 . 5 9 0 0 . 8 5 7 1 3 . 1 U R L
除法:模相除,角相减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3页
1 正弦交流电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正弦量 表示法
向量式(复数) 向量图
瞬时值(三角函数) 波形图
1. 波形图
•
U 2Usint()
u 正弦量
相量图 U
对应
t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3页
1 正弦交流电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上电压电流关系的向 量形式
• 电阻元件
幅值与有效值
• 幅 值 正弦量变化过程中呈现的最大值,电流 Im ,电压Um
• 有效值 如果一个交流电流 i 通过一个电阻R,在一个周期内产生 的热量为Q, 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相同的热量需通入直流电 为
I ,则称 I 为 i 的 有效值。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3页
1 正弦交流电
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
iS
R
C
31.83
f=5kHz时
X C 21 fC 2 3 .1 4 5 0 1 0 0 5 0 1 0 6 0 .6 3 7
由此可见,在iS频率等于5kHz时,XC<<R,C把5kHz的交流信号给“旁路”掉了。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3页
阻抗(复阻抗)
RLC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的关系
、电流的相量图。
i
[解]
X L L 3 1 4 1 . 2 3 7 6 . 8
三线态自由基和单线态自由基
三线态自由基和单线态自由基以三线态自由基和单线态自由基为标题,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自由基的性质和应用。
一、三线态自由基三线态自由基是指电子自旋量子数为1的自由基,其电子自旋方向与核自旋方向相反。
它具有以下特点:1. 化学反应活性高:由于电子自旋方向与核自旋方向相反,三线态自由基的自旋-轨道耦合能较低,使其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
2. 短寿命:三线态自由基具有较短的寿命,往往以纳秒或微秒为单位。
这是由于其高反应活性导致的,一旦参与反应,很快就会消耗掉。
3. 光学性质:三线态自由基对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通过光激发技术进行研究和检测。
4. 化学应用:三线态自由基在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可以利用三线态自由基的高反应活性进行特定键的选择性断裂和形成,从而实现特定化合物的合成。
二、单线态自由基单线态自由基是指电子自旋量子数为1/2的自由基,其电子自旋方向与核自旋方向一致。
它具有以下特点:1. 化学反应活性适中:由于电子自旋方向与核自旋方向一致,单线态自由基的自旋-轨道耦合能较高,使其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适中的反应活性。
2. 相对稳定:与三线态自由基相比,单线态自由基具有较长的寿命,可以在化学反应中稳定存在一段时间。
3. 磁性性质:单线态自由基具有明显的磁性性质,可以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进行研究和检测。
4. 生物应用:单线态自由基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单线态氧自由基在光动力疗法中被用作药物激活剂,通过与特定药物结合并照射光线,产生具有破坏作用的氧化物质,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三线态自由基和单线态自由基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活性和稳定性。
三线态自由基具有高反应活性和短寿命的特点,适用于有机合成和环境污染物降解等领域;而单线态自由基具有适中的反应活性和相对稳定的特点,适用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
这两种自由基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和探索化学和生物体系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单线态和三线态
电子由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 S0 → T1禁阻跃迁)
增加试样的刚性:
低温冷冻
固体磷光法:
吸附于固相载体(滤纸)
分子缔合物的形成: 加入表面活性剂等
重原子效应:
加入含重原子的物质,如银盐等
敏化磷光:
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磷光
磷光分析仪器
荧光计上配上磷光测量附件即可对磷光进行测量。 在有荧光发射的同时测量磷光
S1
S2
T1
S0 吸光1
吸光2
S1
S2
系间窜跃:
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
例如S1→T1就是一种系间窜跃。
T1
通常,发生系间窜跃时,电子由S1
的较低振动能级转移至T1的较高振动
能级处。
S0 吸光1
吸光2 荧光3
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荧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得到最大波长为λ3的荧光
(四)溶液的荧光(或磷光)强度 1.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荧光强度If正比于吸收的光量Ia与荧光量 子产率 。
If = Ia 式中为荧光量子效率,又根据Beer定律
A=-lg I/ I0 I= I0 .10- A Ia = I0 - I = I0(1- 10 -A) I0和I分别是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代入上式得
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 使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 减少,也就减少了碰 撞去活的可能性。
(4)取代基效应
给电子基团,荧光增强
(-OH、-OR、-CN、-NH2)
芳环上 取代基
产生了p-共轭作用,增强了电子共轭程度,使最低激发单重态与基态 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
吸电子基团
减弱甚至会猝灭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