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家庭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期望、家庭角色、家庭支持、家庭规则、家庭暴力等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个体性格、情感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通常表现出和睦、宽容、支持、沟通等特征,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开朗自信的性格。

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学业成绩。

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个体人际关系、社交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和家庭角色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家庭结构可能导致孩子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行为习惯。

3.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体消费观念、理财能力、创业意识等方面具有塑造作用。

贫困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形成节俭、独立的消费观念,但也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富裕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具备更好的物质条件,但也可能出现奢侈浪费、不善理财等问题。

4. 家庭期望家庭期望对个体自我评价、人生目标和职业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适当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5. 家庭角色家庭角色对个体在家庭中的地位、责任和权利等方面具有决定作用。

传统上,家长通常承担决策者和保护者的角色,而孩子则扮演被照顾和被教育的角色。

然而,现代社会中,家庭角色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个体独立性和平等性。

6.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个体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家长通过提供物质帮助、情感支持和教育指导等方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缺乏家庭支持的孩子可能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困扰,影响其正常发展。

性格形成的环境与遗传因素

性格形成的环境与遗传因素

性格形成的环境与遗传因素性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同时也会随着成长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性格形成的环境与遗传因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

一、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性格、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例如,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会培养孩子的包容和友善性格,而一个冲突频繁的家庭则可能使孩子变得焦虑和冲动。

2. 学校环境学校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场所,教育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师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以及学校文化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

例如,鼓励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学校文化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性格,而竞争激烈的学校环境则可能使孩子变得好胜和自私。

3. 社交环境社交环境是一个人接触社会和他人的场所,亲友、同伴、社会圈子的影响都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相处,会逐渐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例如,与积极乐观的朋友相处会促使一个人变得乐观向上,而与消极悲观的人相处则可能使一个人变得消极怠倦。

二、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1.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人的性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由基因决定。

研究表明,性格方面的特质如外向、内向、情绪稳定等都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例如,某些基因会导致人们更容易拥有社交能力,而另一些基因则使人更加内向。

遗传因素使得每个人在性格特质上存在个体差异。

2. 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

神经递质和脑部结构对性格特征的表现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奖励系统和积极情绪相关,多巴胺的水平与一个人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关。

三、环境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对性格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环境对遗传因素有调节作用,而遗传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孩子的发展和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还是家庭氛围和价值观念,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塑造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并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1.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感受情感的场所,也是构建孩子情感安全感的重要环境。

一个充满温暖、关爱和支持的家庭会培养出一个情感丰富、自信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

相反,一个冷漠、疏离甚至暴力的家庭环境则容易导致孩子情感闭塞、不信任他人,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在家庭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互动模式也会对孩子情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夫妻之间的和睦关系和有效沟通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相反,在家庭关系紧张、冲突频繁的环境下长大,容易使孩子形成消极、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表达方式。

2. 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环境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深刻影响。

举例来说,父母作为孩子最主要的榜样,他们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这些行为习惯可能包括坚持锻炼、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等。

如果父母本身就注重这些方面,并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这些良好习惯。

3. 家庭环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亲密关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频繁交流沟通不仅会促进语言表达能力,还会激发并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富有挑战和启发性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得孩子更容易形成开放性思考、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技能。

此外,适当提供适龄儿童智力开发玩具、阅读材料以及参与一些有益于智力开发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孩子认知能力提升。

在家长引导下,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激发孩子学习与探索欲望,培养出良好学习习惯和扎实知识基础。

4. 改善家庭环境以促进健康成长针对当前现实情况下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去改善家庭环境以促进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人类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和这个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我们最初在母体中的孕育,到我们咿呀学语,到我们蹒跚学步,到我们背起书包,到我们进入童年,到我们走进少年,到我们成为青年,再到我们成为中年,最后直到我们走到老年,我们一直生活在社会之中。

接触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经历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

毫无疑问,环境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学习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学,让我们对这种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人格的健全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遗传基因和后天成长环境,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环境刺激。

(一)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定论:一个在某领域出类拔萃的人,他一定比其他人更加丰富的拥有这方面的天赋,这就是先天从母体遗传继承的才能。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包括人的智力、长相、气质等,其中气质是构成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格的先天预置结构,它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小,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处事方式、态度和方向。

与生俱来的优质基因会为一个人后天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先天基础。

内分泌因素。

有证据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严重苦恼、忧伤会造就出烦躁不安的婴儿,这是因为,如果母亲处于严重的抑郁之中,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将对胚胎和胎儿的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

母亲的压力、忧伤将会导致其内分泌的紊乱,由此向血液中释放某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并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

它们能够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结构,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胎儿的发育,为其后天的智障或残障埋下先天隐患。

(二)环境刺激人的某些价值观、信念、性格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并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断的变化着。

如果说人格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具有某种稳定性,那么在后天环境刺激下,则表现出复杂性和动态性。

其实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已经开始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外乎是地域文明对人的影响,地域文明有不 外乎是本地历史的凝集与沉淀,难以想象温文尔雅的江浙一带在古 时竟为“荆蛮之地”,连泰伯奔吴时也是“断发纹身”。但随后在 这一片蛮荒之地上演了吴越春秋,岳飞抗金,东林党事变,一系列 经历使那里深沉了,智慧了。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历了这样的事情, 总会变成熟,于是使形成了一种当地特有的文化风气,一代又一代 人,在这种这化风气中长大,无需多谈,环境对人的影响可想而知。
戏剧对北京人的影响
京剧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完美,可以 说是集众家之所长,完全超越了"北京"这 一狭隘的地域概念;从而,北京人对戏 剧的欣赏,也就完全不再是对某种具有 地方特征的剧种的欣赏、偏爱,而是对 中华文明的追求与挚爱了
地理环境对人格因素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地理环境的确是对人的性格有影响,尽管在本组 调查结果中仍有30%的同学认为这两者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现 今的中国社会,文质淋淋,白皙秀气的男子不会被很多人认为 是北方人,温柔秀丽的女子则多被认为来自江南。 所谓“本性”只占性格因素的很小一部分,性格是可塑的。我 们的祖宗们为我们留下的不过是性格中的一小点儿优点或缺点, 如同泥坯中的一两粒小石子般无伤大雅,至于这泥坯到底成何 形态,靠的是个人因素,而个人因素,毫无疑问,是受环境影 响甚巨的。
爱吃辣椒的湖南人
这种爱吃辣椒的饮食习惯跟湖南的气候条件是很有关 系的。湖南冬天阴冷、夏天湿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不仅 适合辣椒的生长,也养成了湖南人爱吃辣的习惯。因为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的理论,辣椒具有祛寒去湿的功 能,因此这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就成了当地绝大多 数人餐桌上的必备品。湖南人吃辣椒的方法很多,城里 人除了爱吃加工过的干辣椒、泡辣椒、辣椒 酱等之外, 还爱吃“擂辣椒”,就是将辣椒捣烂,放上酱油、姜等 佐料拌成;还有“剁辣椒”,就是将辣椒用刀剁碎,再 撒上盐腌制而成,这种吃法能品尝到新鲜辣椒的原味。

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不同地区别具特色的气候、地形、植被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由于中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南方的地理环境对人们性格的影响南方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植被茂盛。

这种环境导致南方人性格开朗、热情、豁达。

在南方,气候潮湿,常年高温,人们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下。

炎热的天气促使南方人们更加开朗、乐观,他们习惯于享受生活,注重人际交往与社交活动。

南方人多数热情好客,善于交际,待人友善,容易与他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南方人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容易相信他人,乐于助人,乐观向上。

南方地理环境的湿润和植被茂盛,使得南方人对自然生态保护有着更大的重视。

他们对环保的意识更加深刻,更注重绿色发展,拥抱自然大自然。

这也使得他们在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越发谦虚、包容,以及对待问题更加圆融。

二、北方的地理环境对人们性格的影响北方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干燥,季节变化明显,植被相对较少。

这种环境导致北方人性格内敛、坚毅、务实。

北方地区冬季严寒,人们面临严寒寒冷和缺乏阳光的困扰。

这种环境使得北方人相对封闭内敛,更加注重实际和务实。

他们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勤劳朴实,勇往直前。

北方人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们对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北方地理环境的干旱和植被相对较少,使得北方人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和资源的利用。

他们更加重视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式更加务实慎重。

北方人的性格中还常常体现出勤俭节约和务实精神。

三、地理环境差异背后的原因地理环境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气候、植被、地形等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南方地理环境湿润,植被茂盛,人们生活在富饶的自然环境中。

而北方地理环境干旱,植被相对较少,人们在相对贫瘠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性格塑造与环境因素

性格塑造与环境因素

性格塑造与环境因素性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特质和行为方式,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环境对性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本文将探讨性格塑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家庭环境对性格塑造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性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合作等积极性格;而一个不和谐、冷漠的家庭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上的问题。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价值观念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都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影响。

因此,家庭环境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质,如宽容、正直、勇敢等。

二、社交环境对性格塑造的影响社交环境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圈子,包括学校、工作场所、社区等。

社交环境对性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社交中,人们与他人相互交往、合作、竞争,从而塑造了自己的性格。

一个积极向上、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交环境可以培养人们的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一个负面的社交环境则容易导致人们性格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社交环境,并学会与他人良好相处,从而塑造积极健康的性格。

三、教育环境对性格塑造的影响教育环境是指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场所和方式,包括学校、教育机构等。

教育环境对性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而教育机构的培训则可以提高学员的专注力、自信心等。

不同类型的教育环境会有不同的性格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以促进性格的良好发展。

四、文化环境对性格塑造的影响文化环境是指一个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文化对人们的性格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因此容易培养出自信、冒险精神等性格特质;而东方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因此容易培养出谦虚、忍让等性格特质。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兼容并蓄地塑造自己的性格。

五、自我努力在性格塑造中的作用尽管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个人的自我努力也是塑造性格的关键。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独特组合,它是每个人个体差异的核心特征。

人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人格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例如,大五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研究发现,这些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从而影响了人格的形成。

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家庭等方面。

社会环境可能通过塑造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来影响人格的发展。

例如,一个成长在家庭中重视纪律和秩序的人可能会形成责任心强、守纪律的人格特质。

文化环境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不同文化对个体的期望和价值观有所不同,从而塑造了不同的人格类型。

个体经历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的经历包括生活事件、社会交往、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这些经历会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塑造了其人格特征。

例如,一个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会形成较为敏感和神经质的人格特质。

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可能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格类型。

总结起来,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环境因素通过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影响人格的发展,个体经历则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每个人独特的人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格的影响因素来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

了解他人的人格特点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合作和沟通。

而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则有助于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

通过改变环境和经历,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人格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论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论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论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摘要:贾环是《红楼梦》中一个值得同情的小人物,他的猥琐顽劣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长环境及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

关键词:环境因素坏孩子性格塑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流传下来的,是中华民族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其中人物形象塑造精彩纷呈,就连贾环这样的小角色,也值得细细欣赏。

本文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贾环这个人物猥琐顽劣的个性形成的原因,以提醒更多的家长和家庭来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

1 人物的成长环境加拿大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结果而学得的。

那么,首先,我们通过分析贾环的成长环境,来研究他的成长经历。

1.1 冷漠亲情在贾府,和贾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是父亲贾政、母亲赵姨娘、同父异母的贵妃姐姐贾元春、人见人爱的兄长贾宝玉和同父同母的姐姐贾探春。

《红楼梦》中的贾政,对儿子不苟言笑,贾环对贾政从骨子里透着深深的畏惧,“贾环见了他父亲,唬得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

”(第33回)贾政的过分严肃给自己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这种不正常的父子关系笼罩下,父子亲情几乎荡然无存。

另外,宝玉哥哥对这个弟弟也没什么手足之情,呵来斥去。

还有那个本应当最亲近的姐姐探春,也不曾给这个弟弟一丝关心,她费尽心思给宝玉做鞋,被母亲赵姨娘埋怨,这位小姐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弟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

”这位三小姐的处世准则是:“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第55回)她把母女姐弟亲情抹杀得干干净净。

1.2 负面教育贾环在父亲兄弟姊妹身上没有得到一丝关爱,就连亲生母亲赵姨娘也没对他进行爱的教育。

这位大观园里人人讨厌的女人痴迷于正房太太的宝座,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教育子女的重任,书里说这个女人的特点是“每生诽谤”,(第56回)又说她“每每生事”,(第55回)一天不给人使绊下套,一天不在背后放别人坏水,她就不舒服。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和塑造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遗传和环境。

遗传是指人类基因的传承和演变,而环境则包括了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教育、家庭等等外部因素。

这两个因素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人类的行为特点和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遗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一、遗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 基因性格倾向基因决定人类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是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识的。

比如说,人们常说有些人“天生就是性格强势”,这是因为这些人天生具有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自信、决断力强、目标明确等等。

与此相反,有些人则天性不太友善、内向、敏感等等。

这些都是基因形成的性格倾向,它们的存在帮助了人们的适应以及生存。

2. 精神疾病当然,基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也会体现在精神障碍等疾病方面。

像自闭症、躁郁症等等疾病无法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彻底治愈,这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与人的基因有关。

3. 智力和学习能力除此之外,遗传对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人在学习方面有着天然的差距,这也是由基因因素造成的。

比如说,有研究表明智力的遗传率在70%左右,说明智力与基因有极大的关联。

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此同时,环境因素也是决定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可忽略。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 学习和教育环境教育可以说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不能不提及“启蒙思想”和“自由意志”的观念。

学习和教育环境关乎学习效果、工作效率、人际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也都会影响人类的行为方式。

2. 社会文化背景人类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行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整体”,而西方注重的是“个体”,这些观念之间的区别必将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

3. 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人的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成长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成长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成长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心理成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以及家庭背景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家庭氛围是家庭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性格塑造起着关键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支持、理解和尊重,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

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存在冷漠、疏远、争吵和不尊重,学生就容易形成消极、悲观、孤僻的性格。

2.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影响家庭环境也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因此,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素养的人。

4.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失落等心理问题。

而富裕家庭的经济条件则可能使学生变得娇纵、自我中心、缺乏挫折耐受能力。

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

5.家庭背景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家庭背景也会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社交挑战。

例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反,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可能更加自信和独立,但在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时,他们可能会遇到更多挑战。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一)自然环境 1 •胎内环境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天,这是人的生命的开端。

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

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伯尼认为,胎儿不仅有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而且还能够与母亲交流情绪信息。

他指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母爱”对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托马斯•伯尼指出:”……子宫是胎儿最初接触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体验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成。

”斯托特指出;”婚后生活不和睦的夫妻所生的孩子,因恐惧心理而出现神经质者,比婚后美满的夫妻所生的孩子高4倍。

” 2•地理环境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北方的姑娘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川。

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

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

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

有些影响性格发展的自然环境也不是”纯?quot;自然的,其中也”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绝对分开,影响性格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紧密和相互渗透的。

(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社会环境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性格发展的关系。

1.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

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家庭被称?quot;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

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性格

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性格

心理学的名词解释性格心理学的名词解释:性格性格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个体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同时,性格也包括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

性格既是个体的个性特征,也是其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

一、性格的构成性格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经验等。

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人类的基本性格特质(如外向、内向、稳定、神经质等)经常会在家族中传递。

环境因素也对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社交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

个体的经历也会对性格产生影响,早年的经历以及后续的生活事件都会对个体塑造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性格特征的分类在心理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对性格进行分类和测量。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该理论认为性格可以由五个维度来描述: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稳定性和开放性。

这些维度涵盖了个体在交往、情绪调节、行为控制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这五个维度的度量,可以了解个体的性格特征。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性格分类方法,如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它将性格分为16个不同的类型,每个类型都包含了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三、性格与行为的关系个体的性格特征对其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面对同一种情境时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比如,外向型的人更喜欢社交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行为;而内向型的人则更喜欢独处,表现出较为内向的行为。

此外,性格特征也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和思维方式,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

性格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性格特质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神经质倾向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外向性较低的人则更容易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

因此,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了解个体的性格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的可塑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性格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的方式,教师的品德与性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

(5)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这是麦肯依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

(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

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1.生理因素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

”“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古以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探讨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气候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例如,在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人们倾向于过着悠闲、放松的生活,而在寒冷干燥的寒带地区,人们则更加勤奋、自律。

气候还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如炎热地区的人们普遍喜欢吃辣椒,以驱寒散热。

地形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地形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防御和经济等方面。

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容易形成封闭、保守的民族性格。

而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更容易形成开放、进取的民族性格。

此外,地形还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方式,如游牧民族在草原上过着迁徙的生活,而农耕民族则定居在平原地区。

水文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水文条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交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更容易发展农业和渔业,形成勤劳、善于经营的个性。

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则更加珍惜水资源,形成节约、耐苦的民族性格。

生物对民族性格的影响生物因素主要指动植物资源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在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更容易获得食物,形成乐观、宽容的性格。

而在动植物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则需要艰苦的劳动才能维持生活,因此更容易形成坚韧、勤奋的性格。

土壤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土壤条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获得食物,形成乐观、懈怠的性格。

而贫瘠的土壤则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生活,因此更容易形成勤奋、节俭的性格。

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地理环境,包括城市布局、交通网络、经济区域和文化传播等方面。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人格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经历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格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

例如,一些人可能天生就具有外向、开朗的性格,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拘谨。

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基本性格特质和倾向,但并不意味着人格完全由遗传决定。

环境因素和个人经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是指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其人格特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个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人往往更有自信、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而在一个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人格特征。

此外,社会文化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个人独立性、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这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个人经历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的个人经历包括教育经历、职业经历、生活经历等。

这些经历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能更具有开放、宽容的人格特质,而一个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人可能更具有坚韧和适应能力。

个人经历对人格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经历会产生不同的人格特质。

除了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外,人格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性格特质和人格的稳定性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个体对于刺激的反应模式和情绪的调节能力,都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此外,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人际交往的能力等,都会对人格特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经历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对于理解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积极的环境塑造和个人发展,可以促进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的形成。

刻人物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

刻人物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

刻人物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环境因素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等等,会对其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首先,一个人成长于何种家庭环境对其性格具有深刻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环境的温暖与冷漠、和谐与冲突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塑造。

比如,成长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的人往往会变得乐观、开朗、善良,而成长在一个家庭矛盾重重的人则可能会显得疑心重、孤僻冷漠。

因此,家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接触到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竞争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其性格产生影响。

比如,生长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人可能会变得更加自卑、焦虑,而在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中成长的人则更容易变得自信、积极。

因此,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不可忽视。

教育是人格塑造中重要的环节,一个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方式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会具有更加开阔的胸怀、更加丰富的情感,而缺乏教育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狭隘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因此,教育背景对于性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最后,工作环境也是对人物性格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工作环境的压力大小、工作内容的要求等都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的人可能会表现出暴躁、焦躁的性格特点,而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则可能会培养出平和、从容的性格特征。

因此,工作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总的来说,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社会、教育和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都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环境,以实现性格的积极发展。

人类的性格与其所处的背景有什么联系?

人类的性格与其所处的背景有什么联系?

人类的性格与其所处的背景有什么联系?人类的性格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总和,人们经常认为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但事实上,人类的性格往往会受到其所处的背景和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人类的性格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一、文化与性格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性格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等也会不同。

例如,在中国,人们注重家庭观念,尊重长辈,重视礼仪,这种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国人群的性格特征。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自主,追求自由,这也形成了西方人的性格特点。

二、教育与性格教育也是影响人类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同,会导致人们的人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不同。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性格养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言行举止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此外,社会中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也会对人们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传统社会中,儒家教育强调“仁爱”,引导人们追求“圣人的思想和品德”,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品格的影响。

三、家庭与性格家庭环境对人们的性格养成也是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成年人的性格形成中,家庭环境通常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种环境因素可以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可以是家庭的收入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

在家庭中出生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往往会更加温和、体贴、善良。

而在一个家庭不和谐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往往易受负面情绪的影响,性格也可能较为受到影响。

四、社会与性格社会和人际交往也会对人们的性格产生影响。

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和经历往往能够影响其性格的发展。

例如,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而在许多东亚国家中,尤其是在中国,崇尚的是传统的融合与谐和,强调集体精神,这也塑造了东亚社会的整体性格。

心理学对性格与行为的塑造作用

心理学对性格与行为的塑造作用

心理学对性格与行为的塑造作用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内心活动与行为的科学,深入探索了人类性格与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机制。

它揭示了心理因素对性格与行为的塑造作用,为人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性格与行为的塑造作用,并分析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性格的塑造作用性格是一个人个体内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决定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性格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并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1. 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塑造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性格特征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例如内向、外向等。

这些遗传的性格特征不仅在儿童早期表现出来,而且在成年后也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遗传性格特征为个体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种基本蓝图,但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全部性格和行为,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2.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塑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具体而言,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生活经历等都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性格的塑造尤为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以及亲子关系都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同伴关系也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行为的塑造作用性格与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个体的性格特征会对其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是性格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它受到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1. 思维方式对行为的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会对其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性格特征往往伴随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乐观积极的人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挑战,而消极悲观的人则更容易对困难产生恐惧和逃避。

因此,性格塑造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影响其行为方式。

2. 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影响个体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其对情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行为。

例如,外向的人更倾向于积极开朗的情绪表达,而内向的人则更内敛和谨慎。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

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一、生理因素与性格。

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

”“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

”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

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

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

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

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

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

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

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导读:本文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1.胎内环境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天,这是人的生命的开端。

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

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伯尼认为,胎儿不仅有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而且还能够与母亲交流情绪信息。

他指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母爱"对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托马斯·伯尼指出:"……子宫是胎儿最初接触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体验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成。

"斯托特指出;"婚后生活不和睦的夫妻所生的孩子,因恐惧心理而出现神经质者,比婚后美满的夫妻所生的孩子高4倍。

"2.地理环境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北方的姑娘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川。

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

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

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

有些影响性格发展的自然环境也不是"纯?quot;自然的,其中也"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绝对分开,影响性格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的。

(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社会环境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性格发展的关系。

1.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

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家庭被称?quot;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

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

(l)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1979年帕克(G.Parker)等人编制了亲子关系量表以了解被试童年期父子和母子的关系。

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划分出4个象限,代表4种亲子关系类型:①关心多-管束多;②关心少-管束多;③关心少-管束少;④关心多-管束少。

一些研究表明,关心不够和管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妮指出:"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她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但必须认识到,整天都在照料并同婴儿说话的母亲本身,也是重要环境之一。

……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的重要。

"母爱在儿童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性格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纽顿(Newton)在1950年调查了100位自己哺乳的母亲,发现凡是持积极态度的母亲,以后自己哺乳有74%取得良好效果;凡是持消极态度的母亲,以后自己哺乳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24%。

缺乏母爱的儿童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父亲对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

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包德温(A.L.Baldwin)等人,研究了父母教养态度和子女性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9-3。

(《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6)表9-3母亲的养育态度和孩子性格的关系母亲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支配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干涉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娇宠任性、幼稚、神经质、被动拒绝反抗、冷漠、自高自大不关心攻击、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专制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民主合作、独立、温顺、社交另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家庭的贫富和社会地位无关,而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有关。

自尊心强的男孩,其家庭的气氛是民主的,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事件上有发言权,象成人一样受到尊重。

父母对他们是关心的、爱护的。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严而不厉,经常用奖励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父母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并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

缺乏自尊心的男孩,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是放纵的,没有一定的规则,但他们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惩罚。

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皮克(R.F.Peck)等人用谈话法、测验法等研究了美国青少年的性格特征。

研究表明,性格特征的发展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8)。

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信任、民主和容忍的态度,其相关系数均比较高;敌对行为和严厉的态度,其相关系数比较高;意志坚强与家长的信任相关最高(0.74),与家长的严厉态度则呈负相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自发努力和友好态度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均与家长的严厉态度为负相关。

(2)家庭结构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被认为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

大家庭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

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孩子,大家庭中长期形成的家风、家规等自然地传给年轻一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但由于可能存在隔代溺爱,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看法不一致,孩子往往难以形成一致的是非标准,并且会感到无所适从,可能会形成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

在这种家庭里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

核心家庭中的夫妇一般都是双职工,可能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

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

破裂家庭可能是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被判刑监禁,也可能是父母离婚(离异家庭)所致。

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大。

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婚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行为问题也较多。

波尔贝(J.V.BOWlby)等人的研究表明,少年犯罪率最高的是出生至4岁之间丧父或丧母的人,其犯罪率高出一般人的两倍以上。

据对北京市三所工读学校中50名犯有两性关系错误的女生调查,有9人系丧父或丧母,11人的双亲中有人被判刑,两者合计占40%。

一些研究表明,丧父的破裂家庭对孩子性格(特别是男孩)会产生极不良的影响。

在只有母亲的破裂家庭中长大的男孩,由于母亲把一切爱都倾注在他身上,过多的保护、关心,并且原谅孩子的缺点,因此容易形成冲动、缺乏自制力等不良性格特征,在青少年期犯罪率也较高。

另一些研究表明,早年丧父会影响男孩形成男子汉性格,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攻击性少,多采用语言攻击,少用身体攻击,等等。

这种家庭对女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

但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形成坚强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3)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

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所造成。

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

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学习的榜样。

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父母?quot;过滤"而传给子女。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也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

因此,孩子与父母的性格往往十分相似。

(4)出生次序出生次序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影响并不是由于孩子出生的先后所决定,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变化所决定的。

19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儿童的出生次序和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对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阿德勒特别强调出生次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和所处的地位影响着儿童的生活风格,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

高尔顿研究了著名科学家的出生次序,发现长子和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

贝尔蒙特(L.Belmont)研究表明,长子在瑞文智力测验上所得的成绩比其他孩子要高。

在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技术人员中,长子和独生子女占一半以上。

出生次序对性格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但大家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美国心理学家墨菲(G.MurPhy)总结了几位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1)。

(5)独生子女早在19世纪末,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S. Hall)和他的学生博哈农(E.W.Bohannon)就对独生子女进行研究。

霍尔说过:"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博哈农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博哈农指出,独生子女在特殊儿童中占的比例大,而且社交性差。

后来美国的芬顿(N.Fenton)的研究否定了博哈农等人所提出的独生子女在性格上的特异性问题。

芬顿研究了幼儿园到小学的193名儿童中的34名独生子女,用12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而在"自信"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优越。

法勃(T.Ealbo)研究独生子女的孤独性,结果没有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别。

独生子女在游戏中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选择合作性的游戏。

日本保育会会长、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山下俊郎指出:"从整个独生子女来说,……虽然看不到有什么特异性,但根据家庭成员构成的类型加以划分,就会显示出这种特异性。

"山下俊郎还引用了梅田的研究。

梅田研究了父母亲教养态度和独生子女的特异性之间的关系,他把父母的教养态度分为:民主型、溺爱型、严格型、放任型和矛盾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