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组织结构
动脉结构特点
动脉结构特点动脉是人体内的重要血管之一,起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它们有一些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适应高压和高流量的血液流动。
以下将详细介绍动脉的结构特点。
一、动脉的三层结构动脉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内膜、中膜和外膜。
1. 内膜:内膜是动脉的内部一层,由内皮细胞组成。
内皮细胞具有抗凝血和抗炎的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免受损伤。
此外,内膜还包含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层和弹性纤维层,使内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
2. 中膜:中膜是动脉的中间一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平滑肌细胞可以收缩和舒张,控制血管的直径,从而调节血管的阻力和血压。
胶原纤维可以增强血管的韧性和稳定性。
3. 外膜:外膜是动脉的外部一层,由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组成。
外膜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使动脉不易受到外力损伤。
二、动脉的中膜特点动脉的中膜是其最重要的结构特点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弹性纤维的存在:中膜中富含弹性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在心脏收缩时储存动能,然后在心脏舒张时释放动能,推动血液向前流动。
这种弹性纤维的存在使得动脉具有较好的弹性和伸展性,能够适应血液的冲击和脉搏的节律性变化。
2. 平滑肌层的存在:中膜中还存在大量的平滑肌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调节血管的直径,从而控制血液的流量和血压。
平滑肌细胞可以根据体内外环境的需求,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动脉的阻力和血流量。
3. 胶原纤维的支持:中膜中的胶原纤维可以增强动脉的稳定性和耐压性。
胶原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防止动脉的破裂和损伤。
三、动脉的高压适应能力动脉具有较高的血压适应能力,这是由其特殊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1. 弹性纤维的作用:动脉中丰富的弹性纤维可以储存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动能,并在心脏舒张时释放出来,推动血液向前流动。
这种动能的储存和释放作用可以平缓血液的脉搏压力,使血流更加平稳。
2. 平滑肌的调节:动脉中的平滑肌细胞可以根据体内外环境的需求,调节血管的直径,从而控制血流的流量和速度。
组织胚胎学--器官组织学
器官组织学管状器官:胃、肠、子宫、血管等,内有较大腔隙。
特点:内为上皮,中为结缔组织与平滑肌,外多为浆膜.实质性器官:肝、肾、肌肉等,内无特定腔隙。
特点:由起主体作用的实质与结缔组织间质构成。
膜性器官:皮肤,覆盖于体腔内表面的浆膜。
特点:由上皮与其下的结缔组织构成。
一、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血管的基本结构是单层内皮管,外包不同结构而名称不同。
毛细血管分布广泛,彼此互相连通成网。
管径细,直径7-9μm,一般可容纳1-2个红细胞通过。
体内有些部位无毛细血管分布,如表皮、软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
1、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毛细血管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构成。
内皮细胞扁平,核略向管腔突出。
内皮外为基膜,基膜外有少量结缔组织。
周细胞为一种扁平多突起的细胞,核椭圆形,紧贴在毛细血管的管壁外,可能与毛细血管的损伤后再生有关。
2、毛细血管的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
相邻内皮细胞彼此紧密相连,分布于肌组织、结缔组织、中枢神经、肺、消化器官、皮肤、胎盘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
内皮细胞无核的部分很薄,上有许多小孔,通透性比连续毛细血管大。
分布于胃肠黏膜、肾小球等处。
(3)血窦:也称不连续毛细血管,其管腔大、管壁薄,形状不规则,粗细不等。
内皮细胞有孔,相邻内皮不连续,有较宽的间隙,基膜不完整,甚至缺少。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内分泌腺等处。
二、动脉血管的组织结构由单层内皮管外包结缔组织与平滑肌构成,据管径的大小分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
大动脉是靠近心脏的动脉,如主动脉等;除大动脉外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血管都是中动脉;小动脉管径一般在1mm以下。
各种动脉管壁都有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
中动脉(1)内膜分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HE染色的切片上因管壁收缩,而呈红色波浪,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心血管系统组织结构CardiovascularSystem
1. 周细胞
电镜图片
2. 连续毛细血管
吞饮小泡
3. 有孔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窗孔
4. 血窦
5.W-P小体
内皮细胞特有细胞器,可能储存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
作 业: 1.镜下显示中动脉、中静脉典型的结构,标注中动脉三层结构 的分界线,内、外弹性膜;描述中动脉、中静脉的结构特点 2. 镜下显示心脏壁的典型结构,标注心脏壁三层结构的分界 线,标注束细胞,闰盘;描述心脏壁的结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 比较动静脉管壁结构的异同点。 2. 简述心脏壁的结构。
目 的 要 求
掌握中动脉、中静脉的光镜结构特点。 熟悉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及动静脉的镜下
区别,小动静脉、大动脉、心壁的结构 特点。 认识毛细血管。 了解大静脉的结构特点。 掌握心室壁的光镜结构特点。
切片观察
中动脉与中静脉
该图显示内膜和 中膜的一部分。
1. 内皮:很薄,
常 常是只见其细胞
核。
2.内皮下层:很薄。
3.内弹性膜:略着红
色,折光较强,弯
4
曲成波纹状。
4.中膜环行平滑肌:
约20—40层。
2 1 3
该图显示中膜 及外膜的一部分。 1.中膜 2.外弹性膜:紧靠 中膜分布,较内 弹性膜厚,因不 甚集中,故不如 内弹性膜明显。 3.外膜结缔组织
心外膜
1
心肌膜
4
2 间皮
3
脂肪细胞
高倍镜: 重点观察心内膜。 心内膜又分二层: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心内膜下层 4.束细胞:较一般心 肌纤维粗,染色浅。
3 4
1 2
心肌膜-内纵,中环,外斜
心房肌与心室肌纤维不同
心房肌纤维较系较短 心室肌纤维较长较粗 肌纤维之间的连接为闰盘
简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简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血管是人体中输送血液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如下:
1. 动脉:
结构特点:动脉壁较厚,由三层组成。
内层阿米尔乃单列扁平内皮细胞,中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外层是结缔组织。
功能特点:动脉承受心脏的心脏的强大脉搏,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收缩力,可以维持持续的血流量,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全身组织。
动脉还具有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的功能。
2. 静脉:
结构特点:静脉壁较薄,由三层组成,与动脉相比,静脉的中层平滑肌较少,外层结缔组织较丰富。
静脉内有瓣膜,帮助保持血液向心脏方向的流动。
功能特点: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具有较低的血压和收缩能力。
静脉还具有贮存血液的功能,能够迅速调节体循环中的血量。
3. 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直径只有红细胞的一个角质层,壁薄,只有一层扁平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因人体不同而异,其密度最高的部位是肌肉和内脏器官。
功能特点: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氧气和养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扁平内皮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而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中通过扁平内皮细胞
扩散到毛细血管中,然后再被动脉和静脉输送出体外。
毛细血管的壁薄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解剖学-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动脉
2、静脉
与同级动脉比较
① 管径大、管壁薄、管腔 大而不规则; ② 三层分界不清; ③ 中膜薄,外膜厚; ④ 管径大于2mm的有凸 向管腔的静脉瓣。
静脉瓣: 内膜向管腔折叠 形成,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
结构特点
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三层分界不清 中膜平滑肌少,排列稀疏 外膜比中膜厚,含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 (valve of vein)
血管壁结构: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有些动脉)
中膜 弹性膜和平滑肌等 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
(含营养血管、神经等)
1.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1.内皮 2.内弹性膜 3.中膜 4.外膜
图16 小动脉模式图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2.中膜 其厚度及结构成分与血管种类有关。
名 称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管 径 >10 mm 1-10 mm 0.3-1 mm <0.3 mm
内 内皮
有
有
有
有
内皮下层 较厚
较薄
极薄
无
膜
内弹性膜
不明显
明显
有
无
平滑肌
中 膜 弹性膜
10-40层 40-70层
3-10层
1-2层 无
外 外弹性膜 膜
不明显
明显
无
无
别名
弹性动脉 肌性动脉 肌性动脉
脉管系统
解剖学基础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血管 一、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肺循环的主要血管 三、体循环的主要血管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一、了解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二 、了解肺循环的血管 三 、理解体循环的动脉
血管壁的结构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
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
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
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
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中膜增生:media hyperplasia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波生坦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发表时间:2010-7-1 9:48:43 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作者:吴桂平张彦红付鑫李颖曲晓婷王涤非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110002【摘要】目的探讨波生坦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
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及波生坦组。
损伤组及波生坦组模拟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过程行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致内膜剥落,波生坦组给予波生坦100 mg·kg-1·d-1灌胃(术前1 d直至处死)。
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的内膜,中膜动态增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结果损伤组术后28 d新生内膜增生达峰值,波生坦组术后14 d内膜增生达峰值。
术后14、28、45 d波生坦组内膜面积较损伤组明显减小(P<0.001)。
术后14 d的波生坦组内膜PCNA的阳性率与损伤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
术后14 d α actin的阳性表达率较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
结论波生坦组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殖及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转型和迁移而有效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血管—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组织胚胎学)
质膜小泡
04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3)W-P小体:特有细胞器。储备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同时与胶原纤维和血小板结合,参与止血凝血过程。
W-P小体
04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4)参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如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内皮素(ET)、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
弹性膜 平滑肌 结缔组织
中膜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基质
平滑肌功能: 产生纤维和基质
内皮层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03 血管外膜
外膜
外弹性膜 疏松结缔组织
营养血管和神经
内皮层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平滑肌
中膜
04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1)胞质突起:扩大表面积;减缓流速,利于管壁营养。
胞质突起
04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目录
CONTENT
01 血管内膜 02 血管中膜
03 血管外膜
04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血管壁结构:
血管内膜 血管中膜 血管外膜
内弹性膜 中膜
外弹性膜
内皮层 内皮下层
平滑肌
外膜
血管壁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血管内膜
内 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膜 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
内弹性膜:有孔弹性膜
02 血管中膜
小结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血管壁 中膜
外膜
外弹性膜 疏松结缔组织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1)胞质突起 (2)质膜小泡 (3)W-P小体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血管的组织结构
(二)血管的组织结构血管是一系列复杂分支的管道。
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釉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布全身。
根据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及管壁的结构特征,可把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部分。
1.动脉(arteries)动脉的管壁都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
从最大的动脉到最小的动脉,其管径大小和管壁构造都是互相移行的。
按管径大小,动脉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其中以中动脉管壁构造最为典型。
1)中动脉(medium sized artery)全身动脉中除主动脉、肺动脉等大的动脉和管径在1mm以下的小动脉以外,都属于中动脉。
中动脉的内膜(tunica intima)是中动脉管壁的三层膜中最薄的一层,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
内皮紧邻腔面,表面光滑;内皮下层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纤维,有的血管此层不明显(图3—2);内弹性膜为弹性蛋白组成的膜,膜上有许多较大的孔。
中动脉内弹性膜最发达,在横切片标本中,因管壁收缩而呈现波纹状(图3—3)。
中动脉的中膜(tunica media)较厚,主要由多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组成,故又称肌体动脉(muscular artery)。
平滑肌细胞之间夹杂着数量不等的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动脉的内膜和中膜内不含成纤维细胞。
中膜内只含平滑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产生结缔组织纤维和基质的能力。
由于中动脉平滑肌发达,收缩力较强,可使血管明显地缩小或扩大,对分布到全身各部的血量起调节作用。
中动脉的外膜(tunica adventitia)厚度与中膜的相近,两膜交界处常见一层整齐的外弹性膜(extermal elastic membrane)。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并分布有小血管(即营养血管,vasa vasorum)、神经和淋巴管。
2)大动脉(large artery)是接近心脏的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
这种并联的排列方式有利于机体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根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可将血管分为以下几类: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壁内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有较大的顺应性和弹性。
当心室射血时,大动脉血压升高,一方面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使一部分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和静脉;另一方面使动脉被动扩张,使另一部分血液暂时储存,缓冲收缩压过高;当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贮存的这部分血液在心舒张期继续推向外周血管,同时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大动脉的这种功能称为弹性贮器作用,它可以使心脏间断的射血变为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流,并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其管壁主要由平滑肌组成,收缩性较强。
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故称为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直径≤1 mm)和微动脉(直径20~30 μm)的管径小,管壁富有平滑肌,后者的舒缩活动可使局部血管的口径和血流阻力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故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它的收缩和舒张控制了其后真毛细血管的关闭和开放,同时也决定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
5.交换血管 是指真毛细血管,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高,且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
一、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以外,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一般依次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图8-1)。
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图8-1 血管一般结构模式图(1)内膜内膜(tunica intim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是三层中最薄的一层。
1.内皮为衬贴于血管腔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细胞长轴多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细胞核居中,核所在部位略隆起,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板上。
电镜观察,可见内皮细胞腔面有稀疏而大小不一的胞质突起,表面覆以厚约30~60nm 的细胞衣,相邻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及10~20nm的间隙。
内皮细胞核淡染,以常染色质为主,核仁大而明显。
在胞质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胞质中有丰富的吞饮小泡,或称质膜小泡(plasmalemmal vesicle),直径60~70nm(图8-2)。
这些小泡是由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的细胞膜内凹形成,然后与细胞膜脱离,经细胞质移向对面,又与细胞膜融合,将小泡内所含物质放出,故小泡有向血管内外输物质的作用,细胞质内还可见成束的微丝和一种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长约3μm 直径0.1~0.3μm,内有6~26条直径约15nm左右的平行细管,称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W-P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一般认为它是合成和储存与凝血有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 related antigen, FⅧ)的结构(图8-2)。
图8-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电镜像图A 示内皮细胞LU血管腔,P胞质突起, G高尔基复合体,V质膜小泡图B、C示W-P小体纵横切面(▲)×170000~300000(第一军医大学何红兵供图)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内衬,形成光滑面,便于血液流动。
内皮细胞和基板构成通透性屏障,液体、气体和大分子物质可选择性地透过此屏障。
微丝收缩功能,5-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可刺激微丝收缩,改变细胞间隙的宽度和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和调节血管的通透性。
静脉结构特点
静脉结构特点
静脉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血管,具有许多结构特点。
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过组织和器官代谢后的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以维持人体内正常的代谢循环。
以下是静脉结构特点的详细介绍:
1. 分布广泛
静脉分布广泛,几乎遍布于全身各个部位。
在下肢、上肢和躯干等部位,静脉分为浅表静脉和深部静脉。
浅表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深部静脉位于肌肉组织内。
2. 壁较薄
与动脉相比,静脉的壁较薄。
静脉壁主要由三层组成,即内膜、中膜和外膜。
其中,内膜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中膜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外膜为结缔组织。
3. 有瓣膜
静脉内具有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向心脏流动。
人体下肢的浅静脉和深静脉中均有瓣膜。
4. 外周静脉血流速度较慢
相对于动脉,外周静脉的血流速度较慢。
这是由于静脉内阻力小,静脉血管容量大,血流对血管壁的摩擦力较小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5. 静脉内血液压力低
静脉内的血液压力较低,不同部位的静脉血液压力也有所不同。
下肢浅静脉的血压约为40-60 mmHg,深静脉的血压约为10-30 mmHg。
总之,静脉是人体内重要的血管之一,具有广泛分布、较薄壁、
瓣膜、血流速度慢和血液压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保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①
②
③
血压低; 重力和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
右心房和腔静脉压力 :4~12cmH2O 反映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 (1)中心静脉压降低 ; (2)中心静脉压增高; (3)中心静脉压正常。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Q∝ΔP / R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 2. 心脏收缩力量: 左、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3. 体位改变: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 5. 呼吸运动: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1) 迂回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功能: 营养性通路 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
(2) 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3) 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 血流量的相对恒定 少量物质交换
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
(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5) 微静脉(venule) 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 (6) 通血毛细血管(thoroughfare channel) 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 (7) 动-静脉吻合支(arteriovenous shunt):
四、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
1.微循环的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
(1)微动脉(arteriole): 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 (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
人体血管的分类
人体血管的分类(实用版)目录1.血管的分类2.动脉的功能和结构3.静脉的功能和结构4.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结构5.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和功能正文人体血管的分类人体内的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这三种血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具有不同的结构。
动脉的功能和结构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管道。
动脉血管中流动的是富含营养成分和氧的动脉血,它是维持人体各种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动脉血中的营养成分减少就会引起许多疾病。
如果动脉血不能流动到相关组织,该组织就会失去功能,我们所讲的脉管炎就是这样的。
动脉的管壁较厚,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承受心脏泵血时产生的高压。
静脉的功能和结构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返回心脏的管道。
静脉血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有许多经过人体代谢而产生的废物,经过肾脏等器官排出体外。
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管径随分支由大逐渐变小。
静脉在返回心脏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重力和肌肉的挤压,因此,静脉内设有防止血液回流的静脉瓣。
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结构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因分布广泛,血管之间又互相连通,构成了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很高,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的能力称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
毛细血管结构与通透性关系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的孔能透过液体和大分子物质,吞饮小泡能输送液体,细胞间隙则因间隙宽度和细胞连接紧密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和功能人体内血管分布常具有对称性,并与机能相适应。
大的血管走向多与身体长轴平行,并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膜包裹成血管神经束。
血管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依运输方向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支,口径渐细,管壁渐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间。
毛细血管再汇合,逐级形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特点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特点一、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1. 心脏: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组成。
左房和右房负责接收静脉血液,而左室和右室则将氧合血液送出体循环。
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静脉血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作为微小的管道,在组织间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3. 循环系统:体内有两个主要循环系统,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将经过气体交换后的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而肺循环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运回肺部,进行再次气体交换。
二、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特点1.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通过收缩和松弛实现泵血功能。
心脏的收缩称为收缩期,而松弛则称为舒张期。
这个过程通过受控的电信号传导来实现,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收缩与舒张呈现协调性。
2. 血压的调节: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所产生的压力即为血压。
正常血压范围保持循环稳定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
血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主神经系统、体液平衡和某些荷尔蒙等。
3. 血流动力学:心脏泵出来的每分钟血量即为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与搏动频率、搏动幅度以及外周阻力有关。
正常情况下,静息时每分钟约为5升左右。
4. 微循环:微循环指毛细血管网内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等的过程。
微循环对于维护组织器官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受局部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影响。
5. 血液与运输氧气:血液由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而白细胞则参与免疫反应。
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蛋白质、电解质、激素等。
6. 冠状动脉供血:心脏本身也需要经由冠状动脉获取营养和氧气。
冠状动脉分布在心肌表面,并通过自动调节确保心肌足够的血流供应。
7.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进行调控。
交感神经通过释放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和收缩力,而副交感神经则减慢心率和放松血管。
皮肤血管解剖
皮肤血管解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血管类型和组织结构。
以下是关于皮肤血管解剖的一些关键信息:
皮肤的主要血管结构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这些层次中的血管类型和数量因个体而异,但通常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 动脉:皮肤的主要动脉供应来自浅和深层次的动脉。
浅动脉,如桡动脉,提供血液给表皮和真皮的一部分。
深层次的动脉,如股动脉,为深层组织和皮下组织提供血液。
2. 静脉:静脉在皮肤中形成复杂的网络,将血液返回至心脏。
皮肤静脉通常通过小的静脉丛(如静脉窦)进行交通,这些静脉丛有助于将血液输送到较大的静脉。
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皮肤中的微小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为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
毛细血管在皮肤中的分布非常丰富,尤其是在真皮层。
除了主要的血管结构外,皮肤还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血管,如微小动脉、微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前微血管。
这些血管在皮肤中的分布和形态因个体、年龄、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而异。
在皮肤的不同区域,血管的分布和结构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面部,血管的分布通常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更丰富和明显。
此外,不同类型的皮肤(如干燥皮肤、油性皮肤等)可能具有不同的血管结构和功能。
此外,皮肤的微循环(即微血管中的血流)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适当的微循环有助于为皮肤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当微循环受阻或异常时,可能会导致皮肤问题,如炎症、色素沉着、水肿和硬化等。
综上所述,皮肤血管解剖是一个涉及多种血管类型和复杂结构的复杂过程。
了解这些结构对于理解皮肤的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动脉血管组织结构
动脉血管组织结构
动脉血管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
1. 内膜:这是动脉血管的最内层,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
内皮是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内皮下层是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弹性膜是多层弹性膜。
2. 中膜: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主要由平滑肌、弹性膜组成。
在中动脉中,中膜的厚度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纤维组成,平滑肌的舒缩可以控
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
此外,中膜中还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 外膜:是最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营养血管、神经纤维等。
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
总之,动脉血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和特点,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2.毛细血管组织结构
毛细血管组织结构
毛细血管结构
基膜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1-3个内皮细胞构成周细胞
基膜
毛细血管分类
根据电镜下,毛细血管管壁结构不同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窦状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基膜内皮细胞基膜内皮细胞基膜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基膜
紧密连接
连续毛细血管的特点:内皮细胞相互连接,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内可见许多吞饮小泡。
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胸腺和中枢神经系统。
内皮细胞基膜
有孔毛细血管的特点: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细胞质的窗孔,窗孔处有隔膜封闭。
内皮细胞基底面有连续的基膜存在。
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处。
窦状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基膜
窦状毛细血管的特点:血管腔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较大,不同器官血窦结构差别较大,有些血窦内皮细胞有孔,有连续的基膜,有些血窦,细胞间隙较宽,基膜不连续或不存在。
如脾血窦的特点是内皮细胞呈杆状,基膜不完整。
窦状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V→内眦V→眼上、下 V→海绵窦
面V→面深静脉→翼V丛 →导血管→海绵窦
下面颌静后脉V
[面部危险三角]
(2)下颌后静脉
翼V丛 面静脉
面总V
40
41
42
海
绵
窦
海绵窦
翼V丛
43
2、上肢的静脉
(1)上肢的深静
1)肱静脉 2)腋静脉
(2)上肢的浅静脉 1) 头静脉 2)贵要静脉 3)肘正中静脉 4)前臂正中静脉
静脉的特点:
1.小支→大支→大的静脉干 2.比同级的动脉管壁薄、管腔大,瓣膜多 3.分浅、深两类。
其中浅静脉→ 深静脉,采血及输液常选浅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4.静脉的吻合交通丰富,常形成网和丛 5.在特殊的地方与功能相适应形成特殊的结构。Eg:
*硬脑膜窦(见脑被膜)、*板障静脉。
33
静脉瓣
(发出三支) 3.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以 膈肌主动 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 动脉和腹主动脉。
4.髂总动脉(分内、 外两支)
5
(一)
(一)升主动脉
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二)主动脉弓
主动脉小球(化学) 主动脉窦(压力)
三大分支为:
1、 头臂干(分右颈总、锁骨下)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
6
1、颈总动脉
髂总V
属支:髂总静脉
下腔V
47
下肢静脉
1)下肢深静脉 2)下肢浅静脉
a)大隐静脉
隐静脉 裂孔
内踝前方-隐静脉裂孔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五大
旋髂浅静脉 属支
阴部外静脉
b)小隐静脉
外踝后方
外踝
内踝
48
盆腔的静脉
髂内静脉及其属支 和动脉的分支完全一样
49
腹部静脉
a)壁支 膈下静脉 腰静脉-腰升静脉 b)脏支
artery
后面观
梨状肌
24
(四)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2)脏支:
1)脐A
-膀胱上A
2)膀胱下A 3)直肠下A 4)子宫A
uterine artery 5)阴部内A
脐A 阴部内A
25
髂外动脉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
旋髂深A
26
股动脉
腹壁浅A 旋髂浅A 股深A
旋股内侧A 旋股外侧A 穿A(3-4支)
阑尾A
21
3)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边缘动脉
22
(四)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1)壁支
1)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2)臀上动脉 3)臀下动脉 4)闭孔动脉
闭孔A
内面观
骶外侧A
23
(四)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1)壁支
1)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2)臀上动脉 3)臀下动脉 4)闭孔动脉obturator
脏支: (1)成对的脏支:
1)肾上腺中动 2)肾动脉
(营养性兼功能性) 3)生殖腺动脉
睾丸A(卵巢A)
睾丸A
19
(2)不成对脏支 1)腹腔干 分布: 胃、脾、 肝、胆、 胰、十二指肠、 食管的腹腔段
胆囊A
20
2)肠系膜上动脉 *空肠动脉 *回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股深A
27
腘动脉 [止血]
胫后动脉
腓动脉
28
动脉总结(一)
可以摸到并可常用来急救的血管
1.颈总动脉 2.面动脉 3.颞浅动脉 4.锁骨下动脉 5.肱动脉 6.尺、桡动脉 7.股动脉 8.腘动脉 9.足背动脉 10.指(趾)两侧的固有动脉
29
静脉 vean
将毛细血管内的 血液输送回心 的血管
32
52
3)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的三大吻合
①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
骨间总动脉 掌深支
骨间总A 尺动脉
13
6、掌浅弓 掌深弓
两弓分别位于 屈指肌腱浅、深面
14
(三)胸主动脉
壁支
肋颈干 3-11肋间后A 肋下A 膈上A
16
(三)胸主动脉
脏支
支气管支
(肺的营养 性血管)
食管支 心包支
17
(四)腹主动脉
壁支
腰A 膈下A
-肾上腺上A
骶正中A
膈下A
骶正中A
18
(四)腹主动脉
血管的组织结构
1
第三节 动脉 artery
将心脏的血 液输送到毛 细血管的管 道。
肺循环 体循环
2
一、 肺循环的动脉
• 左、右肺动脉
–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
肺门后面观
3
二、体循的动脉
主干为主动脉aorta
4
主动脉aorta
以胸骨角为界: 1.升主动脉 2.主动脉弓aorta arch
睾丸静脉
左侧易曲张
肾静脉 肝静脉
肝静脉口
睾丸静脉
50
肝门静脉系
收集:腹腔不成
对脏器的静脉回
流(不包括肝)
1)两大特点
a.两端连结的都为 毛细血管
b.主干及属支都没 有功能性静脉瓣
51
2)七大属支:
1 胃左静脉 2 胃右静脉 3 脾静脉 4 肠系膜上静脉 5 肠系膜下静脉 6 附脐静脉 7 胆囊静脉
34
一、肺循 环的静脉
左肺上静脉 左肺下静脉 右肺上静脉 右肺下静脉
肺静脉
肺门后面观
35
二.体循环的静脉
上腔静脉系
-上半身的静脉回流
下腔静脉系(含门静 脉系)
-下半身的静脉回流
心静脉系
-心脏的静脉回流
36
(一)上腔静脉系
收集:头颈部、上 肢、胸壁及部分 胸腔脏器
主干为上腔静脉
左头臂静脉 右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上腔V
[静脉角]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静脉角
37
颈内静脉
穿颈静脉孔出颅 损伤→气栓 属支
颅内:收集脑、脑膜、 颅骨、视器及前庭蜗 器的静脉回流
颅外:面静脉、下颌后 静脉(见下张幻灯)
38
锁骨下静脉
(长期输液)
颈外静脉
(儿科穿刺)
颈前静脉
颈外V
静脉角
39
头面部静脉
(1)面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44
3、胸腔静脉
(2)上腔静脉
(1)头臂静脉
(2)奇静脉
(3)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4)脊柱静脉丛 (5)胸腹壁静脉
注入腋静脉
(6)胸廓内静脉
注入头臂静脉
头臂V 上腔V
奇V
半奇V
45
奇 静 脉
46
下腔静脉系
收集:膈以下(下肢、盆 腔、腹腔)的静脉血
主干为:下腔静脉 (人体最粗大的静脉干)
1)心包膈动脉
2)腹壁上动脉
甲状颈干
胸廓内A
9
3、腋动脉axillary artery
(1)胸肩峰动脉 (2)肩胛下动脉 (3)胸外侧动脉 (4)旋肱前动脉 (5)旋肱后动脉
10
4、肱血的关系]
11
5、桡动脉
[诊脉] 拇主要动脉 掌浅支
桡动脉
12
6、尺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动脉鞘(内容) 颈动脉小球(化学) 颈动脉窦(压力)
7
(1)颈外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脑膜中动脉)
(2)颈内动脉:
(见脑血管)
脑膜中A
面A 舌A
甲状腺上A
8
2、锁骨下动脉
(1)椎动脉
(2)甲状颈干
椎A
1)甲状腺下动脉
2)肩胛上动脉
(3)胸廓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