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合集下载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8月03日处方用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商品名:Abraxane®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1【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用法用量】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

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

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

最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Abraxane

最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Abraxane

安全性结果 – St.Gallen 2011
AE 中性粒细胞减少 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 恶心/呕吐 周围神经病变 皮疹 发生例数 (%) 28 (100%) 10 (35.7%) 14 (50%) 16 (57.1%) 10 (35.7%) 6 (21.4%) 停药原因 外周神经病变 疾病进展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例数 (%) 2 (40%) 2 (40%) 1(20%)
疗效结果
项目 CR PR ORR 中位缓解期 中位 PFS 中位 OS 值 4 (8%) 21 (42%) 25 (50%, 95% CI 36~64%) 6.9 个月 7.9 个月 随访11个月尚未达
之前的化疗 蒽环类 24 (48%) 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 15 (30%)(7/8)
Roy V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weekly nab-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nnals Oncol, 2009: 449-53
Abraxane®联合吉西他滨(健择)
安全性结果(发生率大于5%的AE列表)
3 级 (%) 中性粒细胞减少 疲乏 贫血 呼吸困难 血小板减少 关节痛 呕吐 神经病变 肌痛 恶心 腹痛 谷草转氨酶升高 21 (42%) 14 (28%) 7 (14%) 7 (14%) 5 (10%) 4 (8%) 4 (8%) 4 (8%) 3 (6%) 3 (6%) 3 (6%) 3 (6%) 4 级(%) 6 (12%) 0 0 0 1 (2%) 0 0 0 0 0 0 0 总计 (%) 27 (54%) 14 (28%) 7 (14%) 7 (14%) 6 (12%) 4 (8%) 4 (8%) 3 (6%) 3 (6%) 3 (6%) 3 (6%) 3 (6%)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新型的靶向化疗药ABRAXANE课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新型的靶向化疗药ABRAXANE课件

SPARC与白蛋白的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在MX-1乳癌组织中SPARC与白蛋白呈现共位点
Albumin
SPARC
Tissue Co-Localization
Intracellular Co-Localization Data on file: American BioScience, Inc
12 10
8 6 4 2 0
0
TMax-oTla(Cxrewm/ o phor) Mna-bA-pBaIclwita/xoel nabM+-A-BmIetwhy/l cyclodextrin
4.2X Greater Transport of Nab-Paclitaxel
2
4
6
8
10
12
Time (hr)
Abraxane 紫杉醇穿过量是Taxel 的4.2倍,速度是taxel的4.7倍 -methyl cyclodextrin -甲基环糊精使囊泡崩解,抑制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转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GP60受体和囊泡转运抑制物抑制Nab-紫杉醇的转运
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
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紫杉醇说明书

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说明书简要信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法用量】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美国紫杉醇。

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意事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该在有化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只有在诊断及治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得到及时与准确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效特性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不同,请勿将本药与其她配方紫杉醇制剂互相替换或混合使用。

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

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

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

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见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3。

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

育龄妇女与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禁忌】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性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 本文概括了与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相关的常用信息及更新,对 说明书构成补充,供参考。
全球范围内适应症一览
4
禁忌症
• 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00 /mm3。 • 对紫杉醇或人血白蛋白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 • 哺乳期女性建议停止哺乳。
常见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觉神经毒性、皮
注意事项
• 肝功能异常 • 主要在肝脏代谢,紫杉醇的暴露量和毒性可因肝功能异常而增 加,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本品治疗时应谨慎。
• 对于初始剂量的调整推荐见下表:
肝功能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剂量
轻度 中度 重度
AST(SGOT ) 水平
<10×ULN
<10×ULN
• 紫杉烷类药物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 干扰了神经元内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正常运输引起神经元损害。紫杉烷类药 物的助溶剂如Cremophor可以对神经病变产生协同作用。
• 常于化疗几个疗程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高剂量时可在用药24-72小时后出 现。轻症可于停药后数月内改善或痊愈;严重伴疼痛的神经病变恢复时间长 。
易感因素
如先前存在的神经病变、糖尿病、酗酒、肾病、营养不良及传染性 疾病等
给药方案
CALGB9840 III期试验发现paclitaxel 80mg/m2 (每周方案) 3度周围 感觉神经病变多于175mg/m2 (三周方案) (21% vs 12%)
输注持续时间
Paclitaxel (250mg/m2) 3小时输注组3/4度神经毒性多于24小时组( 22% vs 13%)
• 邮箱: • 电话: • 传真:
谢 谢!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 (Albumin Bound)商品名称:Abraxane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用法用量:2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

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3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2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

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2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

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恹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

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

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

如粘膜接触了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建议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注射部位密切观察,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血管渗漏现象。

按照要求,应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减少与滴注相关的局部反应。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8月03日处方用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商品名:Abraxane?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1【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用法用量】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

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

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液配制指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液配制指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操作注意事项
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 操作 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 局部皮肤接触后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 如粘膜接触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本药配制 怀孕的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本品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液配制指南
紫杉醇
紫杉类药物能抗击多种恶性肿瘤
是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方案的主要构成成分
传统紫杉类药物的局限性
紫杉类药物难溶于水,因此需要特殊的有毒溶剂:
– CrEL®(聚乙烯蓖麻油),用于溶解紫杉醇 – 吐温80®(美洲卜内门公司),用于溶解多西他赛
常见紫杉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 神经病变和溶剂引 起的过敏反应 紫杉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决于疗程和剂量 溶剂对胞吞作用的阻断及溶剂本身的毒性,限制了紫杉醇治疗效果 的最佳化
请勿将0.9%氯化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冻干块/粉上,以免 形成泡沫
静置
注入完成后,让药瓶静置至少5分钟,以保证冻干块/粉完 全浸透
轻柔旋转
轻轻地摇动药瓶或缓慢地将药瓶上下倒置至少2分钟,让 瓶内所有冻干块/粉完全分散溶解,避免形成泡沫。
如产生泡沫,静止放置15分钟,直到泡沫消退
注入空的 静脉输液袋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性状及给药方式
本品为白色淡黄色无菌冻干状块状物或粉末 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静脉输注前用20ml 0.9%生理盐水溶解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液配制指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液配制指南
关于sparc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功能中重要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溶解纳米白蛋白紫杉醇白蛋白与受体结合白蛋白和紫杉醇通过小泡被转运小泡向内皮下空间排空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体内分布白蛋白紫杉醇白蛋白受体sparc和其他细胞外基质中的白蛋白结合蛋白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作用机制
溶解
纳米白蛋白 紫杉醇
内皮细胞
白蛋白 紫杉醇
白蛋白受体
体内分布
白蛋白与受 体结合
肿瘤细胞
成纤维细胞 白蛋白和紫杉醇
通过小泡被转运
小泡向内皮下 空间排空
SPARC和其他细胞外基质中的白蛋白结合蛋白 关于SPARC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功能中重要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 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即往化疗中应包括一 种蒽环类抗癌药
• Van Zuylen et al. Invest New Drugs. 2001;19:125–141 •van Tellingen et al. Clin Cancer Res. 1999;5:2918–2924 •Ellis et al.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1996;38:81–87 •No authors listed. ONS News. 2004;19(suppl 9):75–76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用药剂量调整
减量原则 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 中性粒细胞计数 < 500 个/mm³持续一周及其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 >1500 个/mm³后减量继续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紫杉醇,是一种与癌症治疗密不可分的药物,其抗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更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药物。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全面地介绍一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详细内容及指导意义。

一、药物名称及药物的主要成分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基于紫杉醇及白蛋白的联合药物,所含药物成分的主要部分是白蛋白及紫杉醇结合体。

二、药物的适应症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

三、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流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流程如下:1.护士将药物注射瓶打开,并清洁药瓶口。

2.药物瓶中的药液输送到药针中,或进入液体包装袋中。

3.患者进入静脉滴注室或化疗科室,护士开始进行静脉注射。

4.治疗过程中如发生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应,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终止注射。

四、药物的注意事项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2.注射前应对药液进行检查,如果药液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3.注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大幅度活动。

4.注射期间,医生或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

五、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1.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

3.手足麻木、眩晕等神经系统不适反应。

当出现以上不适反应时,应尽快通知医生或护士。

医生会根据病情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药物的保存方法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密闭的条件下,禁止接触高温、潮湿等影响药物质量的因素。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癌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GP60受体和囊泡转运抑制物抑制Nab-紫杉醇的转运
图5A.NEM抑制紫杉醇的胞转作用
NEM
HMVEC/ABI-007
图5B.兔多克隆抗体通过与gp60受 体 结合抑制紫杉醇的胞转作用
-Ab +Ab
紫杉醇胞转量 (底层小室Em527)
0 mM 1mM 5mM 10mM
时间(小时)
NEM—泡状转运的抑制物
瘤体体积(mm3)
移植后天数 移植后天数 ® Fig 1. 对 HER2 阳 性 HT29 异 种 移 植 肿 瘤 的 疗 效 。 Abraxan ( 亚 -MTD) 的 两 个 剂 量 水 平 (Abraxan®120mg/kg,p<0.001;Abraxan®50mg/kg,p=0.0057)均较Texotere®(15mg/kg,MTD) 具有更好的疗效。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靶向制剂
定义:靶向制剂属于第四代药物制剂,系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 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 构的给药系统。俗称导弹药物 历史: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至今已100多年。上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关人员即开始较全面地研究。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PC3生理盐水对照组
PC3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
PC3/SP生理盐水对照组 PC3/SP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

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分析

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分析
(管忠震等)
Guan et al. 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 5: 165–174
试验设计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260 mg/m2
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一疗程,

病人不需进行预处理


随机分组
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紫杉醇注射液 175 mg/m2
感觉神经病变在22天内迅速缓解
1.00 † †
† 0.75
† 0.50
ABRAXANE® (n = 24)
未缓解患者的比例
0.25
ABRAXANE®中位恢复时间 : 22 days
(95% CI: 17–22 天)
0.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Gradishar et al. J Clin Oncol. 2005; 23: 7794–7803
试验结果:总体有效率(ORR) 研究者评估
所有接受治疗患者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n = 229
聚氧乙烯蓖麻油 紫杉醇 n = 225
完全缓解 + 部分缓解 (%)
33
19
95% 可信区间 P 值†
27–39
Abraxane®欧美多中心临床研究 CA012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比聚乙烯蓖麻油紫杉醇 治疗女性乳腺癌的III期随机研究
研究目的
• 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raxane®)和传统的溶剂紫杉 醇(Taxol® 泰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抗肿瘤活性
• 主要终点
– 总有效率(ORR) – 所有治疗的患者和一线治疗的患者(计划的分析) – RECIST标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Tumor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Albumin transcytosis by gp60 and caveolae
Tumor interstitium
Albumin-paclitaxel accumulation with SPARC binding SPARC
小凹蛋白
肿瘤 间质组织
肿瘤细胞 表面SPARC
gp60胞吞的 Alb-药物复合物
表面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SPARC
内吞的 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细胞
白蛋白-药物聚集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转运及在肿瘤内聚集的推荐机制。白蛋白/药物复合物与gp60受体结合以 及小凹蛋白介导的转运能够使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跨越内皮屏障这一过程简单化。在肿瘤间 质组织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SPARC结合后经由非溶酶体通路迅速被摄入至肿瘤细胞8。

重要纳米载体

脂质体: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阿霉素)
白蛋白纳米粒: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内 源性、提高免疫功能等)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xane


高分子胶束:具有双亲分子特征(全合成 或天然材料修饰)
ABRAXANE®独特转运机制使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聚集
• 任何化疗药要起到治疗作用都必须能够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及进入 肿瘤细胞内 • Abraxane® 主药成分是紫杉醇,配方改变主要是影响药物的分布,实现
在肿瘤组织间质,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与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SPARC结合 白蛋白 - 药物 -GP60 受体 -SPARC 通过非溶酶体机制被内吞 (internalized) 入肿 瘤细胞

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用于联合化疗治疗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的转移性乳腺癌。

如无显著禁忌症,病人在使用本品前应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欢迎阅读。

注射用紫杉醇商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生产厂家: 美国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art批准文号:药品规格:100mg*1瓶药品价格:¥6100元注射用紫杉醇说明书【商用名】注射用紫杉醇【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名】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汉语拼音】ZhuSheYongZiShanChun【主要成分】紫杉醇【性状】【适应症】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用于联合化疗治疗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的转移性乳腺癌。

如无显著禁忌症,病人在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前应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

卵巢癌和乳腺癌及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转移性乳腺癌联合化疗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推荐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剂量为每3周一次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以上。

肝脏损害:对于胆红素>1.5mg/ml的病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剂量未定。

药物减量: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过程中,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2,持续一周或更长)或严重的感觉神经病变,应在之后的治疗中减量至220mg/m2。

反复出现的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或严重的感觉障碍,剂量应减至180mg/m2。

3级感觉神经病变应停止治疗直至感觉障碍缓解至1~2级,并在之后的治疗中进一步减量。

操作注意事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毒性较强的紫杉醇化合物一样,操作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时要小心谨慎。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8月03日处方用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商品名:Abraxane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1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规格100mg用法用量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药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如粘膜接触了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建议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注射部位密切观察,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血管渗漏现象;按照要求,应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减少与滴注相关的局部反应;见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反应预处理:本药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静脉滴注前药物配制:本品在分散溶解前是一种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为避免发生错误,在分散溶解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药物配制指导:1.在无菌操作下,每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分散溶解;2.用无菌注射器将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沿瓶内壁缓慢注入,时间不应少于1分钟;3.请勿将0.9%氯化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冻干块/粉上,以免形成泡沫;4.注入完成后,让药瓶静置至少5分钟,以保证冻干块/粉完全浸透;5.轻轻地摇动药瓶或缓慢地将药瓶上下倒置至少2分钟,让瓶内所有冻干块/粉完全分散溶解,避免形成泡沫;6.如产生泡沫,静止放置15分钟,直到泡沫消退;分散溶解后瓶内溶液应呈乳白色、无可见微粒的匀质液体;如能观察到微粒,则应再次轻轻地将药瓶上下倒置,以确保滴注前完全分散溶解,无可见微粒;如发现沉淀应将药液丢弃;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mg紫杉醇;准确计算每例患者总给药容积:总给药容积ml=总剂量mg÷5mg/ml按计算的给药容积准确抽取所需的悬浮液,注入到新的、无菌聚氯乙烯PVC或非PVC输液袋中进行静脉滴注;丢弃任何未用完的药液;本品在配制及滴注中不必使用特殊的不含二-2-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酯DEHP的输液装置,不建议在输液管中接装过滤器;任何经血管使用的药物,在溶液及容器可观察的条件下,使用前都应以肉眼仔细检查溶液中有无可见微粒和颜色改变;稳定性:本品原包装未开瓶在20℃~30℃温度范围内储存到标签上所注明的日期是稳定的;冰冻或冷藏都不会对产品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分散溶解后瓶中悬浮液的稳定性:本品分散溶解后应立刻使用,但如有需要而未能立即使用时,将含悬浮液的药瓶放回原包装中以避免光照并放在2°C~8°C冰箱内,最长可保存8小时;分散溶解后输液袋中悬浮液的稳定性:按要求配制的悬浮液从药瓶中转移到输液袋后应立即使用;在室温20°C~25°C和室内光照条件下输液袋中悬浮液可保存8小时;丢弃任何未用完的药液;不良反应在欧美及中国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本药或紫杉醇注射液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发生的重要不良事件见表1;表1:每三周给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不良事件发生率aa:根据最差情况分析b: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mg/m2/静脉30分钟给药c: 紫杉醇注射液175mg/m2/静脉3小时给药d: 紫杉醇注射液组给药前使用抗过敏预处理e: 包括给药当日发生与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如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皮疹f: 至少3度的严重不良事件g: 在给药时出现ND:无资料全身各系统出现的不良事件:除特殊指出外,以下讨论均为本药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资料;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已在表1中列出;讨论中的某些罕见严重不良事件是引自紫杉醇注射液安全性资料,因在使用本药时也有可能出现;血液学: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重要的血液学毒性,与给药剂量相关,一般很快可恢复正常;在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给药剂量为260mg/m2,每3周给药一次;紫杉醇注射液组给药剂量为175mg/m2,每3周给药一次;欧美病人本药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500/mm34度减少发生率为9%,紫杉醇注射液组治疗后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2%;中国病人本药治疗后及紫杉醇注射液治疗后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7%;在欧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本药治疗后24%患者发生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欧美病人本药治疗后有2%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中国患者本药治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发生率<1%;欧美病人接受本药治疗后出现3度血小板减少者<1%,中国病人出现3度血小板减少者为5%;欧美病人本药治疗期间有33%出现贫血血红蛋白<11g/dL,其中1%为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g/dL;中国病人本药治疗期间有71%出现贫血,其中10%为严重贫血;在临床试验和本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全血细胞减少罕见;过敏反应:在欧美病人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本药给药当天有患者出现1度或2度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生率1%,皮肤潮红、低血压、胸痛和心律不齐发生率均<1%;在中国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3%病人在本药给药当天出现1度或2度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尚无对紫杉醇或人血白蛋白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本药的研究资料;在上市后安全性资料中,本药严重过敏反应报告罕见;尚无对紫杉醇或人血白蛋白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本药的研究资料;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应再使用本药;心血管系统:在欧美转移性乳腺癌病人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中,5%患者在30分钟给药期间出现血压下降,<1%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在中国病人中有7%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1%病人出现心动过缓;这些生命指征的改变通常无症状,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需要终止治疗;在欧美病人中,约3%患者出现和本药单药治疗可能相关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胸痛、心脏骤停、室上性心动过速、水肿、血栓、肺血栓栓塞、肺梗塞和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罕见;中国患者本药治疗后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者<1%;欧美病人治疗前心电图异常者常见;治疗期间的心电图异常通常无症状,与给药剂量无关,对治疗无影响;全部患者中观察到的心电图异常占60%;治疗前心电图正常的病人中,有35%在治疗期间出现心电图改变;最常报告的心电图改变为非特异性除极化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在本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罕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左心室功能障碍的个例报告,这些病例大部分既往使用过心脏毒性药物,如蒽环类药物,或有基础心脏病史;呼吸系统:在欧美转移性乳腺癌病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报告出现呼吸困难者占12%、咳嗽者占7%、发生气胸者罕见<1%;在中国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本药治疗后有2%病人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紫杉醇注射液安全性持续监测中罕见报告的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栓塞,也有可能在使用本药的患者中出现;接受紫杉醇注射液同时进行放射治疗时,曾有罕见病例出现放射性肺炎;本药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尚未进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受既往是否使用过神经毒性药物或是否与神经毒性药物伴随使用影响;通常情况下,单用本药治疗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频率和严重性有剂量依赖性;在欧美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71%患者出现感觉神经毒性,严重者10%;感觉神经毒性发生率在紫杉醇注射液组为56%,严重者2%;感觉神经病变的发生频率与累积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由于感觉神经毒性而中止治疗的病例占全部患者的3%7/229;在24例10%出现3度外周感觉神经毒性患者中,14例在22天中位数后症状改善,其中10例患者降低剂量后继续治疗,2例退出治疗;在10例未有记录症状改善的患者中,4例因感觉神经病变而终止治疗;在中国进行的转移性乳腺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有76%患者出现感觉神经毒性,其中3度7%7/104;接受紫杉醇注射液的对照组病人,有74%患者出现感觉神经毒性,3度6%;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7例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8~33天,其中1例病人由于感觉神经毒性退出治疗,4例患者需要降低剂量;在欧美病人及中国病人中均未发现4度感觉神经毒性;欧美两治疗组患者中各有1例2度运动神经毒性报告;本药美国上市后的安全性持续监测中,曾有患者报告出现颅神经麻痹和声带麻痹;但由于这些个案报告发生于非临床研究的临床治疗中,未能对其确切的发生率作出分析,也未能对该副作用与本药的因果关系作出分析;紫杉醇注射液的安全性持续监测中曾发现有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而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在欧美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中,眼/视觉不良反应占全部患者N =366的13%,严重者占1%,症状包括角膜炎和视力模糊,见于接受超出临床推荐剂量的患者300mg/m2或375mg/m2的患者,通常是可逆的;然而,文献曾报告使用紫杉醇注射液有造成视神经永久性损伤可能的罕见病例;在中国患者进行的本药I期临床研究中,1例接受350mg/m2剂量的患者治疗后出现一过性3度视力模糊/复视;在中国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4例4%患者报告出现轻度视力模糊,症状表现均为一过性,可自愈;肌肉痛/关节痛:在欧美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中,44%患者出现肌肉痛/关节痛,严重者占8%,通常为一过性,在给药后2~3天出现,几天后可恢复;肌肉痛、关节痛症状在中国患者的发生率是49%,严重者为2%;皮肤反应:在欧美及中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本药治疗后有8%欧美病人及26%中国病人报告出现皮疹;6%欧美病人及21%中国病人报告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症状多在开始的几个疗程用药后2~3天出现,通常在数天后能自行缓解或仅需对症处理;肝功能: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接受本药治疗后,7%欧美患者及3%中国患者出现胆红素增高,36%欧美患者及12%中国患者出现碱性磷酸酶增高,39%欧美患者及24%中国患者出现ASTSGOT增高;在紫杉醇注射液安全性持续监测中所报告的某些罕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如肝坏死、肝性脑病并导致死亡,亦有可能在使用本品时出现;肾功能:11%的欧美患者本药治疗后出现肌酐增高,严重者占1%;<1%中国患者给药后出现轻度肌酐增高;未出现由于肾毒性而导致终止治疗、减低剂量或推迟给药;胃肠道:欧美患者接受本药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18%、27%和7%;中国患者上述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3%/14%、15%和8%;在紫杉醇注射液安全性持续监测中所观察到的某些罕见不良事件,如肠梗阻、肠穿孔、胰腺炎和缺血性结肠炎,亦有可能在使用本品时出现;有报道表明,少数病人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单药治疗、联合化疗,即使同时辅用G-CSF,也可出现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小肠结肠炎;注射部位反应:使用本药时注射部位反应较轻微,且不常见;当某部位滴注紫杉醇注射液出现血管渗漏皮肤反应,更换部位后重复出现这种皮肤反应者罕见;紫杉醇注射液安全性持续监测报告有罕见病例出现静脉炎、蜂窝织炎、皮肤硬结、表皮脱落、坏死和纤维化;注射部位反应可以在长时间的滴注过程中出现,或在给药1周至10天后出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药液外渗,建议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乏力:欧美患者本药治疗后报告出现全身乏力者占全部患者的47%,严重者为8%;中国患者治疗后17%出现乏力,严重者<1%;其他临床事件:与使用本药可能相关的心肌缺血/梗塞和血栓/栓塞的病例罕见;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脱发;指甲改变色泽改变或甲床颜色变浅不常见;约10%欧美患者治疗后出现水肿体液潴留,无严重水肿病例报告;中国患者中则未见水肿体液潴留病例报告;在临床试验和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脱水常见,发热非常常见;以下在紫杉醇注射液安全性持续监测中曾报告的罕见不良事件也有可能在使用本品时出现:与放疗相关的皮肤异常、斑丘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结膜炎和流泪;本药美国上市后的安全性持续监测中,有患者报告用药后出现皮肤反应,其中包括泛发性皮疹、斑丘疹、红斑及瘙痒;另外,有患者报告出现光敏反应、放射回忆现象,以及在某些曾使用过卡培他滨的患者中报告出现掌跖痛性红斑PPE;由于这些事件都是在非临床试验的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个案报告,未能对其发生率及与本药的因果关系作出评估;意外接触:尚未收到意外接触本药的报告;但曾有文献报道吸入紫杉醇后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眼灼痛、咽痛和恶心;局部接触可能会出现刺痛、烧灼感和局部红肿;禁忌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注意事项血液学: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治疗期间如出现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500/mm3达7日或更长时间,建议在后续治疗时降低给药剂量见用法用量:降低剂量;神经系统:用药后有可能出现感觉神经毒性;一般1度或2度感觉神经毒性不需调整用药剂量,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需要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2度或小于2度,并在后续治疗中需降低用药剂量见用法用量:降低剂量;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反应较轻微,且不常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药液外渗,建议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男性患者用药:实验显示雄性大鼠接受不同剂量的本药后与未给药的雌性大鼠交配,发现雄鼠生育功能下降,表现为雌鼠受孕率降低和孕鼠流产数量增加,胎鼠骨骼和软组织异常;在单次给药毒性研究中,分别给予啮齿动物及犬本药54mg/m2和175mg/m2,观察到动物睾丸萎缩和生育功能下降;因此,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人血白蛋白:本品含有源自人血的血清白蛋白,但由于对献血者的严格筛选和生产过程中的严格质量控制,通过本品治疗而感染病毒性疾病的风险极低,感染克-雅综合征CJD的理论风险也极低;至今为止未见有感染病毒或克雅病的病例报告;对驾驶和机器操作能力的影响:疲劳、嗜睡和不适等不良事件可能会对驾驶和机器操作造成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用药:妊娠期用药对胎儿危险属D类;孕妇使用本药可对胎儿造成严重损害;在一组对大鼠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显示,母鼠在受孕第7~17日接受本药6mg/m2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的2%,出现胎鼠发育不良或重吸收50%,母鼠的产鼠数量/存活胎鼠减少,胎鼠体重减轻、畸形或变异;胎鼠畸形包括软组织和骨骼异常,如眼球突出、视网膜褶皱、眼裂小和脑室扩张;在接受本药3mg/m2相当于人用最大推荐剂量的1%的孕鼠中,也观察到胎鼠软组织和骨骼异常;未在孕妇中进行足够和充分的临床研究;如孕妇使用本药或患者在用药期间怀孕,应权衡对胎儿造成的潜在危险;育龄妇女如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哺乳期妇女:尚不清楚紫杉醇是否分泌到人乳;有报告给产后第9~10日的大鼠静脉滴注C14标记的紫杉醇,其放射性活性在乳汁中高于血浆,随后其放射性活性与血浆水平平行下降;由于许多药物可分泌到人乳,有导致婴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建议接受本药治疗的妇女停止哺乳;儿童用药尚无儿童患者使用本药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老年用药在欧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229例患者中大于65岁的患者占11%,大于75岁的患者<2%;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104例患者中大于65岁的患者占7%;接受本药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毒性反应的频率并无增加;药物相互作用未进行本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紫杉醇是由细胞色素CYP2C8和CYP3A4代谢;由于未进行本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当本药与已知的细胞色素CYP2C8和CYP3A4底物或抑制剂类药物见药代动力学;在以往的临床试验中,尚未对作为CYP3A4底物的紫杉醇和作为CYP3A4底物和/或抑制剂的蛋白酶抑制剂Ritonavir, Saquinavir, Indinavir和Nelfinavir间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和评价;药物过量本药过量时,尚无解毒药物可用,其主要可预料的并发症包括骨髓抑制、感觉神经病变和粘膜炎;临床试验转移性乳腺癌单组、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本药以静脉给药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的方案进行了两项II期临床试验;两项试验设计类似,但给药剂量不同,175mg/m2组有病例数43人,300mg/m2组有病例数63人,两项试验均观察到客观疗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与紫杉醇注射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进行了两项,一项在欧美多国进行,共46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参加了研究;另一项在中国进行,共21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参加了研究;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260mg/m2,30分钟滴注,每3周给药一次;或紫杉醇注射液组,175mg/m2,3小时滴注,每3周给药一次;患者入选时,64%欧美患者及47%中国患者体能状况评分异常ECOG=1或2;79%欧美患者及70%中国患者有脏器转移;76%欧美患者及61%中国患者有3处以上的转移灶;14%欧美患者及17%中国患者未接受过化疗;27%欧美患者及64%中国患者接受过辅助化疗;42%欧美患者及59%中国患者是将研究药物作为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58%欧美患者及41%中国患者是将研究药物作为一线以上治疗;77%欧美患者及58%中国患者曾用过蒽环类抗癌药;第19/23页在此两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欧美病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确认的靶病灶缓解率为该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为21.5%95%可信区间:16.2%–26.7%,紫杉醇注射液组的为11.1%95%可信区间:6.9%–15.1%;中国病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组的缓解率为54%95%可信区间:44.3%–63.4%,紫杉醇注射液组的为29%95%可信区间:20.6%–37.9%;两项研究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2;欧美病人试验中两个试验组间总生存期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病人试验尚未获得总生存期方面的数据;表2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疗效比较a经6个疗程治疗确认的目标病灶缓解率TLRR是由放射实验室医生根据临床方案规定进行独立评定;由独立放射实验室诊断的TLRR低于临床医生的疗效判断,因为后者是基于患者接受全部疗程后进行评价;b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患者以一线或一线以上治疗分层c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含一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d临床研究者结合放射诊断医师诊断结果评定药理毒理本药是一种抗微管药物,它能诱导和促进微管装配,具有聚合和稳定微管作用,干扰微管再排列,导致有丝分裂停止,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尚未进行本药潜在致癌作用的研究;体外实验显示,紫杉醇可导致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体内实验显示可导致小鼠微核实验异常;Ames实验或CHO/HGPRT基因突变实验显示本药无致突变作用;药代动力学本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剂量范围80mg/m2–375mg/m2,滴注时间30分钟和180分钟,血浆紫杉醇浓度呈双相下降,初始的快速下降代表药物迅速分布到周边室中,后期缓慢下降代表药物的清除,终末半衰期约为27小时;在80mg/m2–300mg/m2剂量范围,曲线下面积AUC与给药剂量成比例增加,但与给药时间无关;在欧美及中国患者中进行的以临床推荐剂量260mg/m2,30分钟静脉给药对比紫杉醇注射液175mg/m2,3小时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给药结束时本药的紫杉醇平均血峰浓度为22,968.6ng/ml欧美病人及10,255ng/ml中国病人;平均总清除率为21.13L/h/m2欧美病人及21.35L/h/m2中国病人;平均分布容积为663.8L/m2欧美病人及662.1L/m2中国病人;平均半衰期为21.6小时欧美病人及21.3小时中国病人;分布容积相对较大显示紫杉醇在血管外广泛分布或/和组织与药物的结合;与紫杉醇注射液比较,本药的总清除率高43%欧美病人及56%中国病人,分布容积高53%欧美病人及112%中国病人,两药的半衰期无显着性差异,两药峰浓度、剂量校正峰浓度和峰浓度时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使用的剂量和滴注速度不同而造成;。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ANE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ANE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由于有足够小的纳米尺寸,从而能够从高通透性的肿瘤血管中渗出(EPR效应),进入肿瘤 组织,集中在肿瘤细胞周围。
通过纳米技术开发具有靶向性、多种功能的药物传输体系,有助于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并将毒副作用降低到 较低的水平。
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实现肿瘤的低毒性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重要纳米载体
8. Carver LA, Schnitzer JE: Nat Rev Cancer. 3: 571-81,2003.
作用机制nab Technology 平台
1.由 gp60 和 窖蛋白介导的跨细胞作用 2. 白蛋白-紫杉醇复合物和SPARC 在肿瘤细胞表面结合
Albumi n
Mean size 130 nm
• 任何化疗药要起到治疗作用都必须能够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及进入肿瘤细胞内 • Abraxane® 主药成分是紫杉醇,配方改变主要是影响药物的分布,实现靶向转运,让更多的药物能聚集在肿瘤
组织中并进入肿瘤细胞内
ABRAXANE®转运途径
血浆中的白蛋白-药物复合物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经过内皮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Junction)漏出(EPR效应) 大量激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GP60受体,经过细胞膜上移动小泡胞膜窖蛋白Caveolin)的作用进行 转运(Vesicles Trafficking),将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细胞膜另一侧 (Transcytosis)的肿瘤组织间质
在肿瘤组织间质,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与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SPARC结合
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SPARC通过非溶酶体机制被内吞(internalized)入肿瘤细胞
ABRAXANE如何实现靶向作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ARC
内吞的 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细胞
白蛋白-药物聚集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转运及在肿瘤内聚集的推荐机制。白蛋白/药物复合物与 gp60受体结合以及 小凹蛋白介导的转运能够使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跨越后经由非溶酶体通路迅速被摄入至肿瘤细胞8。
Abraxane®独特转运机制使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聚集
• 任何化疗药要起到治疗作用都必须能够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及进入 肿瘤细胞内 • Abraxane® 主药成分是紫杉醇,配方改变主要是影响药物的分布,实现
靶向转运,让更多的药物能聚集在肿瘤组织中并进入肿瘤细胞内
ABRAXANE®转运途径
血浆中的白蛋白-药物复合物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经过内皮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Junction)漏出(EPR效应)

大量激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GP60受体,经过细胞膜上移动小泡胞膜窖 蛋白Caveolin)的作用进行转运(Vesicles Trafficking),将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细胞膜另一侧(Transcytosis)的肿 瘤组织间质
在肿瘤组织间质,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与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SPARC结合 白蛋白 - 药物 -GP60 受体 -SPARC通过非溶酶体机制被内吞 (internalized) 入肿 瘤细胞
ABRAXANE®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新型的靶向化疗药
靶向药物
定义:根据病变或靶(肿瘤)组织、细胞、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差异,研 发具有命中目标的药物分子统称为靶向(治疗)药物 相关机制: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传导,控制细 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
通过纳米技术开发具有靶向性、多种功能的药物传输体系,有助于实现 肿瘤的靶向治疗,并将毒副作用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实现肿瘤的低毒性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重要纳米载体
脂质体: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阿霉素)
白蛋白纳米粒: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内源性、提高免疫功能等)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高分子胶束:具有双亲分子特征(全合成或天然材料修饰) 脂质纳米粒:脂质材料为载体(来源广泛、价廉易得) 其他:纳米乳、纳米囊、纳米球等
ABRAXANE如何实现靶向作用的?
白蛋白结合纳米技术 •静脉输注后纳米颗粒大量进入肿瘤组织间质
•通过EPR效应渗出血管—细胞旁通道 •利用GP60介导的胞膜窖跨膜转运
•肿瘤组织分泌的SPARC与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复合物大 量结合后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内,释放出的活性成分紫杉醇发 挥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8. Carver LA, Schnitzer JE: Nat Rev Cancer. 3: 571-81,2003.
作用机制nab Technology 平台
1.由 gp60 和 窖蛋白介导的跨细胞作用 2. 白蛋白-紫杉醇复合物和SPARC 在肿瘤细胞表面结合
Albumin
Injection into circulation
Paclitaxel-induced tumor cell apoptosis Tumor cells
聚氧乙烯蓖麻油抑制Caveolin介导的转胞吞作用
Taxol (Cremophor) M-Tax w/o
Paclitaxel Transcytosed (Em527 of bottom chamber)
Tumor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Albumin transcytosis by gp60 and caveolae
Tumor interstitium
Albumin-paclitaxel accumulation with SPARC binding SPARC
Mean size 130 nm Paclitaxel
Dissociation into individual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complexes at concentration below threshold
Albumin Paclitaxel SPARC
Albuminpaclitaxel complex gp60 receptors Caveolae and vesicles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纳米载体:是以纳米颗粒(几十至几百纳米)作为药物载体,将药 物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 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 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由于有足够小的纳米尺寸,从而能够从高通透性的 肿瘤血管中渗出(EPR效应),进入肿瘤组织,集中在肿瘤细胞周围。
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靶向制剂
定义:靶向制剂属于第四代药物制剂,系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 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 构的给药系统。俗称导弹药物 历史: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至今已100多年。上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关人员即开始较全面地研究。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Nab Technology --ABRAXANE®的体内转运
gp60受体 肿瘤内皮细胞 红细胞
白蛋白-药物复合物
Gp60受体
白蛋白-药物复合物 gp60/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血管
小凹蛋白
肿瘤 间质组织
肿瘤细胞 表面SPARC
gp60胞吞的 Alb-药物复合物
表面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