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秦汉 最新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高三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本课的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人们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适合于大量使用。

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2)地动仪。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东汉时候,地震更加频繁,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由于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人们的恐惧。

张衡却不信鬼神,制造了地动仪。

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本课的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先提问:“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得出: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等,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

2.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并引用引言中提到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造纸术的发现改进。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篇1教学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第一章: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分析秦朝的统一过程。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内容1.2.1 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建立秦朝。

1.2.2 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1.2.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3.2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4.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史料分析。

1.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史料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5.2 讲解:详细讲解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1.5.3 讨论:分组讨论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5.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秦朝的法律制度与兵制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掌握秦朝的兵制及其影响。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图片等资料,分析秦朝的法律制度和兵制。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法律制度和兵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法律制度:法家思想、秦律、法律制度的影响。

2.2.2 兵制:征兵制、什伍制、军事制度的影响。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秦朝的法律制度,兵制及其影响。

2.3.2 教学难点:法律制度和兵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2.4.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史料分析。

2.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史料、图片等。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介绍秦朝的法律制度和兵制,引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案-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历史教案-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历史教案-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画像石、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难点: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灿烂文化。

2.知识梳理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它代表了秦代的雕塑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我们来看一下汉代的画像石。

画像石是汉代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以石为纸,以刀代笔,描绘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师:东汉张衡的地动仪是我国古代地震学的重大发明。

地动仪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的方向和速度,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师:华佗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麻沸散是一种用于手术麻醉的药物,五禽戏是一种养生保健的体操。

3.案例分析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工艺。

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什么样的工艺?它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烧制、雕刻、彩绘等多种工艺。

它体现了秦代的军事力量、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师:很好。

我们来分析一下汉代的画像石。

画像石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生活?生:画像石中的内容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师:正确。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地动仪是如何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的?生:地动仪通过地震波传播的方向和速度,以及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师:很好。

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这两种发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生:麻沸散为后世医学提供了重要的麻醉方法,五禽戏则成为了一种流传至今的养生保健体操。

昌盛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人物、事件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的开通。

2.难点:分析秦汉时期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时期的疆域变化。

2.秦始皇统一六国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其历史意义。

分析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案例讲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4.汉武帝大一统讲述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分析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强调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5.丝绸之路的开通讲述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展示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强调其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6.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分享讨论成果。

7.课后作业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3.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4.针对性问题: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教学延伸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

2.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难点补充:1.秦始皇统一六国讲解过程中穿插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吗?”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互动讨论: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央集权制度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享意见后,教师引导:“其实,我们现在国家的行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家班固和《汉书》。

乐府和乐府诗。

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乐舞的发展。

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

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

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

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对秦汉文化进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深入理解和分析;(2)秦汉时期对后世影响的评价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3. 课堂讲解:(1)讲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天文、地理、医学等;(2)讲解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诗歌、书法、绘画等;(3)讲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

4. 案例分析:(1)分析具体的秦汉时期文化成就案例,如《史记》、《汉书》等;(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秦汉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2)强调秦汉时期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3. 参加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章: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1.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特点1.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的法制:法律制度、焚书坑儒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图片、地图展示秦朝的疆域范围,加深学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统治策略第二章:秦朝的经济发展与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掌握秦朝的变革措施及其意义2.2 教学内容秦朝的农业发展: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秦朝的商业与货币:统一度量衡、货币流通秦朝的变革措施:均田制、免役制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农业技术改进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图片、史料展示秦朝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如都江堰、灵渠等讨论秦朝商业与货币统一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秦朝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章:秦朝的文化与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文化艺术特点及其成就掌握秦朝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3.2 教学内容秦朝的文字:小篆的推广与影响秦朝的文学:诗歌、散文的发展秦朝的艺术:雕塑、绘画、建筑的风格特点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文字统一的意义,分析小篆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通过范文、诗句感受秦朝文学的风格,引导学生欣赏秦朝文学的魅力欣赏秦朝雕塑、绘画、建筑的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探讨秦朝文化艺术的影响第四章:汉朝的建立与统一4.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汉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4.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刘邦称帝、汉朝的建立背景汉朝的统一措施:行政区划、法治建设汉朝的对外关系:和亲政策、丝绸之路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衰落,分析汉朝建立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地图、史料展示汉朝的统一措施,加深学生对汉朝统一的认识讨论汉朝的对外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对外交往的意义第五章:汉朝的经济发展与变革5.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掌握汉朝的变革措施及其意义5.2 教学内容汉朝的农业发展:耕作技术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汉朝的商业与货币:市场繁荣、货币制度汉朝的变革措施:轻徭薄赋、开放民间贸易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农业技术改进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图片、史料展示汉朝农田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如郑国渠、白渠等讨论汉朝商业与货币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第六章:汉朝的文化与科技成就6.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文化特点及其成就掌握汉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影响6.2 教学内容汉朝的文学:楚辞、汉赋、唐诗的起源汉朝的史书:司马迁与《史记》汉朝的科技成就:农学、天文、医学、工程学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其文学特点通过阅读《史记》选段,让学生感受司马迁的史学成就展示汉朝科技成就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七章:汉朝的宗教与思想7.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掌握汉朝的思想体系及其发展7.2 教学内容汉朝的宗教:道教、佛教的传入与影响汉朝的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体系汉朝的文化政策:尊儒术、废黜百家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道教和佛教在汉朝的传入和传播,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汉朝主要思想体系的特点和发展讨论汉朝的文化政策,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对思想文化的态度和影响第八章:汉朝的社会生活8.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掌握汉朝的社会生活状况及其影响8.2 教学内容汉朝的社会结构:士族、平民、奴隶的地位与生活汉朝的社会生活:生活习惯、服饰饮食、婚姻丧葬汉朝的民间信仰:祭祀、迷信、宗教信仰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的社会结构,分析其社会特点通过图片、文献资料,让学生感受汉朝的社会生活状况讨论汉朝的民间信仰,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社会生活的多元性第九章:汉朝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9.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边疆政策及其影响掌握汉朝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9.2 教学内容汉朝的边疆政策:和亲、军事征服、设置郡县汉朝的民族关系:汉族与匈奴、西域各民族的关系汉朝的边疆开发:丝绸之路、边疆贸易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的边疆政策,分析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通过地图、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汉朝的民族关系和边疆开发讨论汉朝的边疆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民族政策及其现实意义第十章:秦汉文化的传承与影响10.1 教学目标了解秦汉文化对后世的传承与影响掌握秦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10.2 教学内容秦汉文化的传承:文字、文学、艺术、科技的传承秦汉文化的影响:政治制度、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的影响秦汉文化在其他文明中的传播:丝绸之路、文化交流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文化在各个领域的传承,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文献、实例,让学生感受秦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讨论秦汉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昌盛的秦汉文化"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2.掌握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3.通过学习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相关文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秦汉文化的相关图片和文物,引起学生对秦汉文化的猜测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Step 2:学习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15分钟)1.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简要介绍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包括秦朝和西汉初期的繁荣时期,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文化高度发展。

2.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开创了雄伟壮丽的建筑艺术、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巧妙精细的冶炼和制陶技术等,体现了崇尚实用、热爱生活的精神特质。

3.秦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用现代的展示材料和技术,展示秦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兵马俑、汉画等,让学生对秦汉文化的艺术成就有更直观的认识。

Step 3:深入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30分钟)1.秦朝的繁荣时期:介绍秦朝的繁荣时期,重点介绍秦始皇的文化建设,包括秦始皇陵的建设、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2.西汉初期的文化昌盛:介绍西汉初期的文化昌盛,重点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修建长城、兴修水利等。

3.西汉文化的代表作品:介绍西汉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的《七略》等,让学生了解西汉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Step 4:秦汉文化的影响(20分钟)1.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介绍秦汉文化昌盛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包括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等。

2.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介绍秦汉文化昌盛时期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包括影响汉字的发展和中医药、陶瓷等传统艺术的繁荣。

Step 5:小结(5分钟)总结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巩固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秦朝的统一过程学生能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教案二:秦朝的法律制度与焚书坑儒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理解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教学内容秦朝的法律制度:法家思想、法律体系的建立焚书坑儒事件: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分析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焚书坑儒事件对后世的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学生能理解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教案三:秦朝的货币与度量衡制度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2. 教学内容秦朝货币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度量衡制度改革:标准器的制定、推广和影响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秦朝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度量衡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秦朝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能理解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教案四:汉朝的建立与西汉盛世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理解西汉盛世的特点及其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楚汉争霸、汉朝的建立过程西汉盛世:文景之治、武帝时期的繁荣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分析西汉盛世的特点及其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西汉盛世的原因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学生能理解西汉盛世的特点及其影响教案五:汉朝的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2. 教学内容汉朝儒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科举制度:起源、选拔机制和影响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分析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学生能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教案六:汉朝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解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边疆政策:设置郡国、开通丝绸之路汉朝与周边民族关系:和亲政策、战争与交流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析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朝边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理解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教案七:汉朝的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理解汉朝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文化成就: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汉朝艺术发展:画像石、画像砖、隶书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汉朝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朝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的关系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学生能理解汉朝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教案八:汉朝的宗教信仰与道教的兴起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理解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宗教信仰:儒家思想、佛教传入道教的兴起:道教的创立、道教经典和教义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分析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教在汉朝时期的发展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学生能理解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教案九:汉朝的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理解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农业技术:耕作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汉朝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分析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学生能理解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教案十:汉朝的边疆拓展与丝绸之路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边疆的拓展过程和影响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2. 教学内容汉朝边疆拓展:对匈奴、西域的征战和统治丝绸之路:开通过程、贸易和文化交流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汉朝边疆的拓展过程和影响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作用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边疆的拓展过程和影响学生能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教案十一:东汉的建立与汉末政治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理解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的建立:刘秀起兵、建立东汉汉末政治: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政治腐败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分析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末政治对国家的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学生能理解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教案十二:东汉的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理解东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农业技术:耕作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东汉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分析东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学生能理解东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教案十三:东汉的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理解东汉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文化成就:班固与《汉书》、张衡与《浑天仪》东汉艺术发展:画像石、画像砖、隶书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东汉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的关系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学生能理解东汉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教案十四:东汉的宗教信仰与佛教的传播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理解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宗教信仰:道教的传播、儒家思想的发展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播途径、佛教在中国的影响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东汉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分析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佛教在东汉时期的发展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学生能理解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教案十五:东汉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了解东汉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解东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边疆政策:对匈奴、西域的统治和和亲政策东汉与周边民族关系:战争与交流、民族融合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东汉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析东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东汉边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理解东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2.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3. 货币与度量衡制度改革4. 汉朝的建立与西汉盛世5. 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6. 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7. 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8. 宗教信仰与道教的兴起9. 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0. 边疆拓展与丝绸之路11. 东汉的建立与汉末政治12. 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3. 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14. 宗教信仰与佛教的传播15. 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难点:1.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2. 货币与度量衡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汉朝的儒家思想如何成为正统地位4.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5. 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6. 汉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7. 汉朝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的关系8. 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9. 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0.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1. 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12. 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13. 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14. 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5.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

最新-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最新-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最新-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特点。

3. 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2. 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3.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权力集中、层级分明、严格执行。

4. 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发展、国家统一与稳定。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生动展示秦朝统一过程。

2.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实际运作。

3. 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法律文献及其内容。

3. 认识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社会作用。

【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商鞅变法、秦律、汉律。

2. 主要法律文献: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九章律》。

3. 法律制度的社会作用:维护国家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具体运用。

2. 小组讨论,探讨法律制度对社会的作用。

3. 参观博物馆,直观感受秦汉时期法律文献。

教案三: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医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科学技术成果。

3. 认识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地理学。

2.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都江堰、郑国渠、张衡的地动仪、《九章算术》。

3. 科学技术对后世的影响: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后世科技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

2. 小组讨论,探讨科学技术对后世的影响。

3. 实地考察,了解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四: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2024年高中秦朝历史教案

2024年高中秦朝历史教案

2024年高中秦朝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基本历史脉络,包括秦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秦朝的灭亡等。

能力目标:通过秦朝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等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的政治制度、统一战争及其意义、秦朝的经济和文化成就。

难点: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秦朝统一过程中的军事策略和经济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朝的相关历史文物图片或播放秦朝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

提问学生关于秦朝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你们知道秦朝为什么能够一统六国,建立秦朝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新课讲解秦朝的建立: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的军事策略、政治手腕以及统一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等。

政治制度:详细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包括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分析这些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经济与文化:阐述秦朝的经济政策和文化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分析这些措施对秦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秦朝的灭亡: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暴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教训。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围绕“秦朝统一的意义”、“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等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李斯、蒙恬等历史人物,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朝历史。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关于秦朝历史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回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秦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成就以及灭亡等。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教案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教案

单元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1)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道家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三、思想文化:(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数学、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知识整合】一、秦朝的大一统1.秦朝统一(1)历史背景: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彻底。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或条件A、政治前提: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C、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D、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E、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并证明法家思想的可行性。

(2)目的: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

(3)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历史人教版秦汉时期教案

历史人教版秦汉时期教案

历史人教版秦汉时期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秦汉时期的历史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变革;2. 秦汉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学历史必修一》;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秦汉时期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2. 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变革,包括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汉武帝的开创性改革等;3. 探讨秦汉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包括土地制度改革、科举制度的出现、汉字的推广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3. 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了解更多秦汉时期的内容。

四、思维拓展(10分钟)1. 提问: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等内容;2. 强调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的历史变革的小论文;2. 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写作指导。

教学反思:1. 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导入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思维拓展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提高了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教案是现在学习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类文体,教案是现在每一门课程之前都要制定好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秦汉文化;(2)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楚辞》、汉代乐府等);3. 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汉代壁画等);4.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天文历法等);5. 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文献等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事例解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3. 采用比较法,分析秦汉时期与前后时期的差异;4.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楚辞》、汉代乐府等,引导学生感受秦汉文学的魅力;(3)介绍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汉代壁画等,引导学生欣赏秦汉艺术的独特风格;(4)探讨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天文历法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汉科技的发展水平;(5)总结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引言分析1.引言指出了秦汉王朝的起止时间及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其历史地位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②秦汉王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③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引言通过中外历史的对比,指出了秦汉王朝在当时的世界地位。

①印度的孔雀帝国昙花一现,迟至公元4世纪才形成局部统一。

而中国在秦亡之后出现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繁盛局面。

②古罗马和安息帝国雄踞地中海和西亚时,东亚屹立着强大的秦汉王朝。

③公元1—2世纪,亚欧大陆古文明地区并列的4个帝国(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中,汉朝和罗马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

3.引言指出了汉朝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①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②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开始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

高考范围2.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①秦朝的统一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秦末农民战争(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①刺史制度②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③察举制④编户齐民(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①匈奴的兴衰②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③西南夷与百越(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①与朝鲜的关系②与日本、越南的关系③与西亚、欧洲的往来④丝绸之路(6)秦汉时期的文化①科学技术②哲学与宗教③史学与文学④雕塑与绘画近五年高考试题(一)全国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D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二)上海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4.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DA.收取赋税B.征发兵役C.管理军事D.监察郡守5.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 A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2.下列帝王中,被誉为“中兴之主”的是 AA.光武帝刘秀B.隋文帝杨坚C.唐玄宗李隆基D.明成祖朱棣4.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BA.都江堰B.秦长城C.唐长安D.明皇宫37.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Array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请回答以下问题:(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5分)(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

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见下图),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3分)(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

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分)(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分)37.(1)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技术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以上几点每点1分,5点以上给5分。

(2)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1分)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2—3分);(3)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1分),如:假定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1—4分)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找(l 分);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1分);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1分);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2分)。

(如答从西域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上来旁证,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可酌情加1—2分)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28.文物是形象的历史。

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秦·砖 西汉·瓦当 东汉·画像石28.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等。

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等。

东汉画像石:东汉农民耕作、狩猎(或畜牧),或汉朝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特点等。

35.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就是我国先民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辑航运的进步与创新,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请按前述四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

(13分)35.先民聚居: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文化等。

防洪治水:都江堰、东汉(或王景)治黄河、元朝修治黄河等。

农田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唐朝、吴越、南宋、明朝等兴修水利工程,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等灌溉工具等。

舟楫航运:秦朝的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运河(或漕运)、造船业、指南针的使用等。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

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共13分)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34.每项成果及其理由只要言之有据都给分,有成果无理由或理由错误都不得分。

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对世界近代文明的三大影响另加分。

同一朝代不分先后,朝代顺序错误,按最小剔除法处理,如c.a.b.e.f.d.g.h.j.i, c.d.j. 不计分,a.b.e..fg.h.i.计分。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D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三)广东卷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3.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D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4.西汉时取消了一些残损肢体肉刑的皇帝是 B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10分)38、答案要点:(10分)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

(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

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5分)晁错处于西汉安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要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

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分)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B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3.封建王朝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 A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34.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流动,原因不尽相同。

试按三种不同的流动原因各举一例,并分别阐述其影响。

(15分)34.答案要点:(15分)政府移民实边:如秦迁徙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等。

少数民族内迁:如西晋末年五族内迁等。

躲避战乱:如西晋末年北方人迁往南方等。

向海外谋生:如明清时期许多中国人到南洋等。

评分说明:各次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尽相同,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叙述成理,即可给分,每例所得不超过5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2.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A①算赋②口赋③调④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D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均摘自《汉书·食货志》回答: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4分)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

(6分)31.答案要点:(l分)秦朝的暴政;(2分)文景之治。

(2分)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3分)轻摇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分)(四)综合卷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0.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读图5回答:(34分)图5 丝绸之路示意图(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设置了 、 和 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6分)(2)古代的“葱岭”。

相当于我国今天 市附近的 高原和 山。

(4分)(3)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