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病室开窗痛风,2次/日,每次15-30分钟。
保持室温在18-25℃、相对湿度为50%-60%。
湿式清扫地面,2次/日。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为不能自行进食的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
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活动和充分休息。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和干燥,及时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日;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2次/日。
体温超过37.2℃,q4h测体温、脉搏、呼吸;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2次/日。
超过39.5℃执行高热护理常规;评估大便1次/日,遵医嘱记录尿量,记录于体温单上;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并记录。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二、发热护理常规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体温在38-38.9度为中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过高热,q4h测量T、P、R,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2次/日。
1.体温升至39℃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置头部、腋下或腹股沟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及冷盐水灌肠等。
2.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4.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做好记录。
5.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
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
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
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
病位在涉及心、脾、肾。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1.安全护理:确保患儿的安全,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和温度适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和疾病状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度进食或挑食。
3.健康护理:定期为患儿测量身高、体重和体温,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4.卫生护理: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定期为患儿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5.睡眠护理: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和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二、疾病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给药护理:按照医嘱准确给予患儿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剂量,观察给药后的反应和副作用,并记录相关情况。
3.治疗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措施,如输液、换药、吸痰、理疗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护理:帮助患儿进行常规预防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指导患儿进行个人卫生和疾病预防,加强患儿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提高。
三、心理护理:1.交流护理: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给予患儿关怀和安慰,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
2.社交护理:提供机会和环境,让患儿与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患儿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
3.游戏护理:通过游戏和玩耍,促进患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调节患儿的情绪,陶冶患儿的情操。
4.家庭护理:与患儿的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家属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增加家庭对患儿的支持和关爱。
总之,一般儿科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关怀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的健康发展和康复。
护理常规
针灸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协助摆放正确体卧床休息,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通知医生接诊处置。
2、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制度,签订有关告知书。
3、基础护理落实到位,保持病区舒适、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39℃以上者,每4h日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每日询问记录24h二便一次。
准确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特殊监测遵医嘱认真执行。
5、每周测量体重及血压一次并记录。
6、24h内完成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48h内完成全护理病历。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7、按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动态调整并实施相应护理计划及措施,宣教相关疾病养生保健知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做好记做好记录。
9、做好各项治疗前的解释告知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10、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做好保暖。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疾病护理常规中风病1、疾病名称:中风病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大脑,导致脉痹阻溢于脑,发为中风病。
其病本虚标实,急症期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等表实症状突出。
2、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临床根据症候特点分为以下各型:(1)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为中经络。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开展优质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做好患者的饮食、休息与运动、药物、心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2.按分级护理要求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时给予评价,做好护理记录。
3.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进行饮食指导。
4.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按时做好晨晚间护理,满足生活需要,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6.做好内科常见疾病和症状的护理以及特殊治疗、检查的护理。
7.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好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并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8.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包括:Braden评分、防跌倒评分、疼痛评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进入病室后,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3.一般病人应安静休息,或根据病情适当活动;危重病人及特殊情况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4.新入院病人,应立即测体温、脉搏、血压、体重,并记录,每日测体温、脉搏二次,连续三天。
5.床位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填写首次护理记录,并做好入院指导。
6.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及其它标本并及时送检。
7.遵医嘱安排病人饮食,探视人员所带食物,须经医护人员同意,方可进食。
8.根据病情实行分级护理,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
9.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相结合。
11.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工作。
12.了解病人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3.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入院一般常规工作。
2急诊入院手术患者在无医嘱前,不给任何饮食。
3、经常注意创口敷料有无染血、渗出液,敷料有无脱落、移动或过紧等现象,有无循环障碍,有无感染表现。
4、置有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其吸引效果,注意管腔是否通畅;如有阻塞,应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5、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接于适当装置上,经常检查,保证其通畅,不受压,不脱落,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6、注意手术或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神经及骨突出处受压。
7、病情转重或有特殊情况时,应立即通知主管或值班医师,遇有突发的紧急变化,如过敏反应、大出血等,应一面作紧急处理,同时尽快通知有关医师。
8、一般手术后,除有可能发生休克、内出血,以及高热或伴有心脏病、腹膜炎、颅脑损伤和病情危重或极度衰弱者外,应尽量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护理上应做到:(1)麻醉清醒后即开始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患者咳嗽、排痰、翻身及活动四肢,防止肺部并发症。
(2)除禁忌者外,可于手术当日或次日,在护士帮助下开始坐在床沿上进行活动,须注意保暖,谨防受凉。
手术后2-3d下床,先由护士扶住站立床旁数分钟,行深呼吸,继而绕床行走数步,然后坐在床旁椅上休息10min,最后上床休息。
按上法活动2-3/d,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范围,至能自由活动为止。
二、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⑴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及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⑵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药。
⑶禁饮食。
⑷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
2、术后护理:⑴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⑵平卧位4-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⑶流质饮食。
阑尾穿孔与腹膜炎暂时禁饮食,待肠蠕动恢复后再进饮食。
⑷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
单纯阑尾切除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伴有腹膜炎者术后2日下床活动。
⑸阑尾穿孔、坏疽术后,保持腹腔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健康指导:⑴饮食:软、易消化饮食。
⑵注意活动,预防肠粘连。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⒑基础护理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环境舒适:确保病房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病人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药膳、病后饮食、调理饮食等不同的饮食方案,促进病人的康复。
3.病人的休息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时间和作息规律,保证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4.病人的活动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5.病人的情绪护理: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病人足够的安慰和支持,积极引导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的信心,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6.观察与记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病人的症状变化。
记录病人的诊治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7.病人的口腔护理:定期给予病人口腔清洁护理,如刷牙、漱口等,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8.定期给予病人体位转换:根据病人的情况,定期帮助病人转换体位,防止病人发生褥疮和其他并发症。
9.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期给予病人身体清洁护理,防止皮肤感染和损伤。
10.给予病人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咐,正确给予病人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防止用药错误。
总之,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是为了提供全面的护理,维护病人的健康和康复。
通过合理的饮食、休息、活动、情绪的护理,以及环境的舒适和药物的管理,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入出院护理患者经门诊或急诊进行初步诊断,确定需要住院检查和治疗时,由医师签发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登记手续。
(一)入院护理入院患者由于职业、家庭、文化等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医院环境适应各有差异,护士应帮助患者转变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
1.护士接到通知后,即为新患者准备床位,备齐用物,将铺好的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如为危重患者或急诊手术患者,需准备好抢救用物与药品,并通知医师。
2.患者入病室后,责任护士应热情迎接患者并护送到指定床位。
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测量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描绘在体温单上,并根据病情给予舒适的卧位。
3.通知医师接收患者,必要时协助体格检查。
危重患者应安置在重病室或监护病房,积极配合医师做紧急处理,并做好记录。
4.做好各种入院登记,填写住院及护理病历,根据医嘱和护嘱实施治疗和护理。
5.做好入院介绍。
包括:病房作息时间、探视陪住制度、查房制度、病房环境和生活设施的使用,以及本科主任、主治医师、主管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土等。
病重时可简约,待病情平稳时再做详细介绍。
6.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心理情况、身体情况、生活习惯和需求等,填写入院评估表。
7.帮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六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指(趾) 甲及床单位)。
(二)出院护理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基本恢复健康。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院日期,并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1.确认出院日期,撤销病区的各种标识和在病区的各种记录,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竖写出院时间,整理出院病历后,送出院处结帐。
2.家属结清帐目,将出院通知单交病房护士确认后患者方可出院。
3.护土应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服药、饮食、功能锻炼及复诊时间等,并诚恳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4.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病区用品,待患者出院手续办妥,护送患者出病室。
并做好出院登记。
5.出院病床单位进行终未处理,处理毕,铺好备用床。
6.自动出院者,应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医师确认后,家属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士接到出院通知单后,终止一切治疗和护理。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病人,护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那么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h 〔小时〕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方案、措施并实施,进展相关的安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并记录T、P、R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每日询问并记录大小便1次,每周测量并记录体重、血压1次。
8、重症病人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9、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展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考前须知,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顿医院对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账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清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物的服用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展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一、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订护理方案,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练习在床上大小便。
2、术前1日手术野备皮,指导病人沐浴、更衣、剪指甲、理发。
3、询问药物过敏史,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如为阳性,用红色笔记录,并通知医生。
4、根据医嘱做输血前检查、验血型,以备手术时输血。
5、了解病情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皮肤有无化脓病灶,了解女病人月经来潮日期等,如有异常应通报医生。
6、嘱病人充分休息及戒除烟酒,预防感冒及肺部并发症,术前晚按医嘱酌情给予镇静剂。
7、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决定饮食种类,除局麻外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8、术前晚测体温、脉搏、血压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手术日护理1、术晨测体温、脉搏,必要时测血压。
2、术前协助病人取下假牙,以及手表、戒指、项链等金属饰品,交由家属或护士代为保管,备好病历、X光片、胸腹带等。
3、术前30min遵医嘱注射术前用药,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4、病人去手术室后,准备麻醉床及术后用物。
术后护理1、迎接、安置病人,清点带回的物品及各种引流管。
2、向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及麻醉中情况及术后注意要点,按麻醉方式采取适当的护理。
3、测量血压、脉搏,以后按医嘱测量并记录。
血压平稳者,6小时后取半卧位或按医嘱取适当卧位。
4、交接输液情况;检查病人伤口敷料,注意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潮湿、有移位等情况。
5、交接各种引流管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6、根据病情遵医嘱给病人止痛剂。
7、如无禁忌,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6-24小时内床上翻身,24小时后视病情下床活动。
对不能下床活动者,注意预防压疮。
8、禁食期间,给予口腔护理2次/日。
9、腹部手术及年老、体弱者,鼓励勤咳嗽、咳痰、翻身、叩背,常做深呼吸,预防肺部并发症。
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是指对于没有重大并发症和特殊需求的患者进行的入院护理措施。
入院护理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下面将从入院护理的准备工作、入院体检和护理计划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入院护理的准备工作1.接待患者:接待护士需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并引导患者了解住院流程和医院规定。
2.信息核对: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床位准备:协助清理患者床位,更换床单、枕套等,并为患者准备好所需物品。
4.环境卫生:仔细清洁患者所住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5.安全检查:检查病房内的电器、照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避免安全隐患。
二、入院体检1.体温测量:测量患者体温,以便监测患者的病情。
2.血压测量:测量患者血压,以便掌握患者的血压情况。
3.心率测量:测量患者心率,以便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
4.呼吸检查: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气息是否清晰等。
5.心肺听诊: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心肺音,以便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
三、制定护理计划1.基础护理: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如清洗、更换衣物、喂饭等。
2.药物管理:根据医嘱给患者按时服药,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3.疾病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如给予特殊营养、进行康复训练等。
4.感染控制:做好手卫生、消毒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5.安全护理: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防止跌倒、坠床等。
6.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等。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8.家属教育:向患者的家属提供有关患者护理的知识,配合护理工作。
四、入院护理的注意事项1.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2.信息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时汇报病情。
3.合理安排休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打扰患者的休息。
最新常见护理常规
最新常见护理常规一、患者入院时的常见护理常规1、当护理人员接收到有患者需要入院的消息后,需及时准备好床品与相关物品。
若患者为危重病人时,则需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做好抢救准备。
2、处置室的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沟通、对工作进行交接,热情、耐心的对病人进行接待,并将病人护送至安排好的床位。
3、责任护士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告知患者家属住院事宜:其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护理人员、介绍住院规定及相关病室的规章制度、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环境。
4、向病人发放床头卡、诊断卡,为病人测量脉搏、体温、血压、呼吸及体重、身高,记录下来。
5、做好患者与主管医生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并及时的执行医生嘱托内容。
6、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明白患者的生活习惯,并对其完成住院评估工作,拟定好护理的具体方案与措施,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
7、在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要定期为病人测量脉搏、体温、血压两次,以此更好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另外,护理人员还需每天询问患者大便情况,每周为患者测量血压,记录患者体重变化。
8、面对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建立重症记录单,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记录。
9、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叮嘱患者留取各个化验标本,帮助患者配合医生做好常规检查。
二、患者出院时的常见护理常规1、护理人员需根据医生的嘱托,提前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院准备。
2、当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患者身体的具体状况,给予其个性化的出院指导。
并在患者出院前与家属做好沟通、请患者填写意见卡。
3、相关护理者需根据医嘱,停止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为其注销各个治疗卡片,并整理好患者病例,帮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
4、对患者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5、护理人员收到患者的出院清单后,帮助患者整理好相关物品、对院方物品进行清点,引导患者拿好出院需服用的药品、并送患者离开住院区。
6、对床位进行清理、消毒。
三、不同级别的护理常规1、特别护理常规需要特别护理的病人一般病情危重,可能需要随时抢救;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大手术;患者身患严重的创伤。
护理常规(修订版)
十三病室护理常规2013-08-20修订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入院患者护理常规1、准备床单位,安置患者,根据病情备急救物品和药品,通知医生。
2、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患者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3、完成入院评估,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完成患者清洁护理,给予心理指导。
4、介绍病房环境和医护人员,提供患者所患疾病有关知识,完善各项检查,介绍所需检验、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诊断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加强对疾病的认识。
5、确定患者护理级别,按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落实分级护理制度,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做好健康指导,指导用药、饮食及康复锻炼。
7、评估安全问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预防压疮、跌伤、坠床、烫伤等。
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告知。
二、出院患者护理常规1、评估患者疾病恢复情况、活动能力、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服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属进行相关护理。
4、根据病情用轮椅、平车护送患者,步行病人护送至电梯口。
5、停止一切医嘱,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6、做好终末料理。
三、临终患者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不适、疼痛程度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床旁备吸引器,置半坐卧位,意识不清给予仰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防止窒息。
3、充分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做好“两短”、“六洁”。
口唇干燥者涂液状石蜡油,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双眼,或涂眼膏,防止角膜干燥发生溃疡或结膜炎;维持排泄功能,做好大小便护理;按时翻身拍背,给予温水擦浴两一次,每周洗头一次。
5、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发作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向患者讲解药物止痛知识及注意事项,正确指导使用镇痛药和镇静药,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呕吐、呼吸困难、便秘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随时做好迎接新患者的准备。
2、主班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入院通知单”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通知责任护士。
3、责任护士迎接患者入病室,给予卫生处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并进行入院宣教。
4、进行入院评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体重等,书写护理记录。
5、通知主管医生接诊新患者,若病情严重,立即汇报科主任,并参与抢救。
6、根据医嘱及时完成诊疗和护理工作。
二)出院护理常规1、护士按出院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使之做好出院准备,如备好交通工具等。
2、准备患者须带回的药品及物品,如有多余的药品,退账后送回药房。
3、停止一切治疗、护理工作,包括饮食。
4、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病室用品,交代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方法,并进行出院指导(饮食、活动、功能锻炼等)。
5、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发放病区联系卡,出院一周内作电话随访。
6、患者办妥出院手续,换下病员服后护送患者至电梯口,行动不便者安排轮椅或推车,并事先通知电梯。
7、取下床头卡及病员一览表卡,按要求整理病历,并及时登记。
8、按消毒规范及时消毒床单元备用。
传染病患者终末处理按传染病护理常规进行。
(一)高热护理常规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以利降温。
2、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半流质饮食,每日摄入总热量作相应增加(每升高1℃,所需能量较正常需要量增加20%),能进食患者鼓励多饮水,保证液体入量≥3000ml/d。
3、根据发热程度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次数,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及时记录,并汇报医生。
出现谵妄、昏迷时应加用床栏等防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4、体温≥39℃者,应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20-30%酒精擦浴或25℃温水浴;如仍不退热者或体温≥40℃,遵医嘱予以冰水灌肠或退热药等降温措施,30min后测量体温一次,记录在体温单上。
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退热药。
5、体温骤退时,予以保暖,及时测血压、脉搏、心率,作记录并汇报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一般护理常规第一章一般护理第一节出入院一般护理一、入院护理入院护理就是指患者住进医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进行得一系列医护活动得安排。
1.病区护士接待患者后确定床位,填写各种卡片,交代用物,并通知主管医生。
2.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探视与陪护制度、病区环境及自我介绍、3.危重患者应安置在重病室或抢救室,配合医生做紧急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4.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护理记录单,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记录于体温单,并根据病情给予舒适卧位。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7:00,15:00),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5:00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6.体温达到37。
5℃及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7:00、15:00、19:00);测体温超过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至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7.与营养室联系,为患者准备膳食,指导患者饮食卫生。
8.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9.遵医嘱给予各项治疗、护理及饮食。
10.按病情进行分级护理。
11.遵医嘱,次日晨留大小便,血常规检查及其她化验。
12.每日记录大便一次,大便次数增多,便秘3日者(胃肠道手术除外)给以处理、根据病情选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13.每周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于体温单相应栏内,不能起床者以“卧床”表示。
二、出院护理出院护理就是指患者在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基本恢复健康、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院日期,并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1.接收医生出院医嘱后,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2.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撤销各种卡片与病区各种记录,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写明出院时间,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
3.根据病情及患者康复程度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用药、休息、饮食、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
4.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等方面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5.办妥出院手续,清点病区物品,协助患者整理用物,并护送其出病区。
6.彻底清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毕,铺好备用床。
第二节分级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需给予不同级别得护理。
一、特级护理指征:1。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得患者。
2。
重症监护患者。
3。
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得患者、4、严重创伤或者大面积烧伤得患者、5。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得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得患者。
7。
其她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得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1。
保持患者得舒适与功能体位。
2、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指征:1。
病情趋向稳定得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得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得患者。
4。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得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
提供护理相关得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指征:1。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得患者。
2。
生活部分自理得患者。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与安全措施。
5。
提供护理相关得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指征: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得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得患者。
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得健康指导。
第三节危重患者护理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2.护理风险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3.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4.卧位与安全(1)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3)抽搐得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坠、(4)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患者安全。
(5)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与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情,持续24小时生命体征得监测,动态观察与评估患者得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抢救处置。
6.遵医嘱给药,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7.妥善固定患者得各种引流管,标示明确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得量,颜色及性状。
8.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9.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得基本需求;禁食患者可予以静脉营养。
10.加强基础护理、(1)保持患者清洁舒适、(2)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3)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做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4)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1.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患者,据病情做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信任、家属得配合与理解。
第四节围手术期护理一、手术前护理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得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肺、肝、肾功能得检查。
2。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得身心状况,减轻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与护理得意识,以利于机体得恢复。
3.皮肤准备:术前1日,患者应剪指甲、洗澡,手术区域按常规备皮,防止切口感染。
4。
胃肠道手术:术前1日服用泻药或灌肠,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6、保证休息及良好得睡眠。
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
8、术晨准备:患者应取下义齿及首饰,按要求放置胃管、尿管,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9。
手术后用物准备:备好麻醉床及术后用物,如麻醉护理盘,氧气、负压吸引器、引流袋、心电监护仪等。
二、手术中护理1、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对手术得恐惧。
2.安全查对:做好入室时、麻醉前、手术划皮前、离室前得核查,按安全核查表逐项查对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标识并确认填写、3.环境准备:做好手术间物表清洁,空气消毒,调节好手术间得温度22~25℃、4、物品准备:检查仪器设备及手术器械就是否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检查无菌物品就是否符合要求。
5.按静脉输液流程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麻醉,按医嘱进行或协助导尿。
6。
术前用药:遵医嘱术前30分—2小时使用抗生素,严格查对药名、剂量、皮试情况、用后及时签名、7。
体位准备:按体位安置原则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8、术中配合(1)打开无菌包、铺无菌台、穿手术衣、戴手套等规范操作,严格无菌技术、(2)保证电刀等仪器规范安全使用、(3)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术中输液通畅、体位安全;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熟练传递器械,配合主动、默契,遵守无菌、无瘤原则。
(5)术前、关闭体腔前、术毕清点物品,并记录、签名,认真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6)标本按流程处理:台上妥善保管,台下认真登记,合理保存,及时送检。
(7)协助医生包扎伤口,协助搬运,将患者身上血迹擦净。
(8)护送患者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认真交接手术情况及携带物品,检查皮肤完整性,有无电击伤、三、手术后护理1、搬运患者2、保持正确体位:麻醉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平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根据麻醉方式测量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2)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3)根据需要记录出入量。
(4)各种引流管得护理: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防止脱落、扭曲,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物得颜色、性质与量。
4.营养支持:术后应维持患者营养需求,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
疼痛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得原因及可能持续得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6、并发症护理。
(1)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
(2)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天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3)切口裂开:避免腹压增加,切口裂开轻者用蝶形胶布粘贴,内脏脱出应到手术室无菌下还纳(禁现场纳入)并行减张缝合,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
(4)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得咳嗽训练,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促进排痰。
(5)尿路感染:及时处理尿储留,保持尿液通畅,多饮水,插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6)血栓性静脉炎:停止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50%硫酸镁湿热敷,严禁按摩(防血栓脱落致肺栓塞),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降纤酶等。
第五节发热护理【一般概念】发热就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子得一种防御反应,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得机体散热减少或产热增多或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引起发热得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
按发热程度分为(腋窝温度)低热体温37.5℃~38℃,见于结核病、风湿病等;中等热体温38℃~39℃,见于一般感染性疾病等;高热体温39℃~40℃,见于急性感染等;过高热体温40℃以上,见于中暑等、按发热类型分为: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每日体温波动范围在1℃以内,最低值仍在正常体温以上,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弛张热:持续高热39℃以上,每日体温波动在2℃以上,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等;间歇热:突然高热,持续数小时后又恢复正常,间歇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又突然上升,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等;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化无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