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财政的职能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财政的职能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的地位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历史证明,市场是一种效率极高的运行机制,它以价值规律为杠杆,以价格信号为引导,自发而有序地引导着人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但市场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着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称之为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当仅靠市场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应由政府出面干预,以求得市场的经济效率和政府的社会公平、经济稳定的有机统一。
1、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公共产品方面。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供应和消费如由市场解决,则每个消费者都不愿掏钱购买,而是等着“搭便车”。如国防消费,显然不能靠个体付费来购买和平安宁。从一定意义上说,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可见,市场适合提供的是私人产品和服务,而提供市场失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恰恰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2)外部性方面。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的主体从事某些经济活动而对他人带来损失或效益,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外部效应有
正负之分,正效应如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使接受免疫接种和来接受免疫接种的人同时降低了传染几率,导致正效应外溢;负效应如生产工厂排污对河流土地造成的污染,把成本和损失转嫁给他人,导致负效应外溢。外部性也是市场无法克服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予以解决。对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主体,政府采取提供补助等鼓励措施,使其获得部分补偿;对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主体,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或经济手段来加以校正,使其承担成本,减少损害。
2、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分配遵循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贡献相对称的规则,市场机制按照人们的能力或贡献大小、个人拥有财产多少来分配收入,追求经济上的效率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但由于生产条件占有、受教育水平及劳动能力的差异,市场机制形成的分配结果不可能达到社会认可的公平状态。在收入差距较大、富人不自愿资助穷人时,政府有必要通过强制性的收入政策和转移支付的方式矫正社会分配不公。
3、经济运行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由于自发性、盲目性等固有弊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要促进就业、稳定通货、熨平经济波动,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这已为国内外实践所证明。
(二)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
1、经济决定财政
(1)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
(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表现为社会经济关系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部门结构决定财政收入来源构成和部门构成;经济结构合理与否制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效益高低决定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4)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和形式。
(5)经济体制及运行方式决定财政分配体制及调控方式。
2、财政影响经济
(1)、财政分配规模制约经济发展规模,推动经济发展。
(2)、财政分配制约经济结构、效益和速度,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方式和质量。
(3)、财政分配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4)、财政分配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的完善。
二、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
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数量总是有限的,称之为资源的稀缺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受物质利益的驱使,每一经济主体都会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调整对资源的配置,以便获得最大的利润。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市场失灵领域,就要求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弥补市场缺陷,承担起那些市场不能或不宜承担的资源配置任务。可见,市场配置并不排斥政府配置,恰恰相反,只有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相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诸如税收、财政支出等,对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共需要之间配置资源。财政的首要职能是为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财力保证。鉴于社会需要无限性与可分配资源有限性的矛盾,财政要根据不同时期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调节资源在公共需要之间的配置,力求使公共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2、在地区之间配置资源。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
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象。在我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要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单靠市场机制往往收效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即资源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使落后地区更落后,发达地区更发达。从整体上看,这样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如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来进行调节,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3、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整投资结构,二是调整资产的存量结构。在这两方面,财政都能够发挥其调节作用。如通过直接的预算投资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如增加对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减少对加工工业的投资;还可以利用税收、财政补贴手段,引导企业增加对国民经济短线产品的投资,抑制对国民经济长线产品的投资,从而导向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调整资产存量结构来看,财政通过采取有利于竞争和对不同产业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发挥调节作用。
4、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资源。这种调节的实质是将资源在社会公共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进行配置。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比例,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内政府职责范围的大小和国家的经济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