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第一篇: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一、单亲家庭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美满健康的家庭,容易造就幸福欢乐的人生。但事不由人,生活中往往出现一些因夫妻关系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单亲家庭的情况复杂,主要是由于夫妻离异或天灾人祸而造成的。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这类家庭学生心灵受损,影响学习。而且相当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的人格造成哪些消极影响.智力发展迟缓。

智力是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能力系统,它的基本成分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部分。离异家庭的各种环境都制约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指导下,由程跃博士于1989年9月至1999年4月智力表型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的差于完整家庭儿童。

2.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那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情感。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情感剥夺,都会造成情绪情感创伤。这种创伤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情绪障碍.有调查表明,离婚头6个月,子女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除了父母离异或其他家庭灾难给孩子精神上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之外,造成单亲子女不良情绪情绪的因素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1)父母不良情绪

无论什么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方总难以避免异常情绪的产生。由于一个单亲家长要承担本应由夫妇双方承担的责任和重担,总是要最大限度地为孩子付出,容易有力不从心,精疲力尽之感,因而易产生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通过家长的表情,语言,行为反映出来,使家庭气氛压抑,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加重。监护方如果不及时加以调节,而使这种消极气氛不断蔓延,则会对子女的幼小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易造成孩子情绪焦虑,精神紧张,反应失常等异常情绪。

(2)不良教育方式

单亲家庭形成之后,大多数监护方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渴望孩子有健壮的体魄,发达的头脑,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常产生超负荷的期望和畸形的爱,使孩子由于无法承受而产生压抑或抵触情绪,导致亲子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隔阂。还有的单亲监护人不恰当地抬高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以弥补单亲家庭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而对孩子溺爱过度,导致孩子产生任性、爱哭、暴躁等不良的情感体验

(3)社会舆论

由于社会上至今存在着一些陈腐的偏见,而使单亲家庭的威信下降,从而使单亲家庭子女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羞耻感,长此以往,使有的孩子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彷徨失措,悲观泄气的情绪

3.社会适应性性差

有人对单亲家庭子女结伴难易,好朋友数量,交往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不管形成单亲家庭时子女年龄大小,这方面都同样受到消极影响。例如:幼儿在心理行为上更多地表现为退缩,小学生情绪低落,或较多的引发行为问题。而在儿童对其与父母关系的自我评定中,单亲家庭的子女与完整的子女对其与父母关系的自我评定得分几乎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十分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单亲家庭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以下几

个方面:

(1)家庭关系失调

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在一个家庭构成的三角系统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而家庭关系失调的后果首当其冲的表现是家庭气氛沉闷,似有令人窒息之感。这种气氛势必会降低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水平、互酬水平和评价水平。家庭关系失调还表现在家庭教育失当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仅来自单亲的、片面的,也必定是乏力的低效的,非全力以赴的。单身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常是急于求成,祈求一举成功,而常常忽视了儿童的社会化是需要长期的,耐心的,反复的教育才能形成的。

(2)心理失衡

单亲家庭子女受其监护人的心理创伤的影响,其幼小的心灵会再次蒙受打击,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最明显的表现是心理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嫉妒、孤独,甚至冷漠,厌恶交往。逃避与他人接触。这样,必定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尤其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发展。例如,据北京市调查,单亲家庭的子女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明显的区别。4.性格不健全。

相对于完整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而言,单亲家庭子女易形成的自卑、孤僻、怯懦、粗暴等不良人格倾向,由以下因素导致:(1)不良情绪的影响

情绪与性格密切相关,儿童反复体验某种同一情绪状态,就会逐渐将其固定下来,并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如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情绪中,则易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紧张,不安的情绪中,儿童易形成焦虑,神经质等人格倾向。因此,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情绪始终是影响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与儿童性格的形成密切相关。首先,父母的不良教育态

度与儿童性格极为密切,如:过分溺爱的态度,孩子性格多为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过分严厉,孩子性格多为:自卑、孤独、抑郁、怯懦、冷酷等。单亲家庭的父母饱经心理创伤,常对子女产生爱的极端,要么溺爱,要么爱的贫乏,这两种极端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的破坏,以至造成身心不良发展,出现种种性格缺陷

(3)学校环境的影响

教师的性格特征对中小学生的性格形成明显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往往遭到周围人的歧视,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比一般人更敏感。若老师能给予单亲家庭子女更多的肯定、关怀和帮助,则易使其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反之是使其产生冷漠、敌对、自卑等性格特征。

第二篇: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泸州市况场镇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深,生活质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多种因素导致的离婚率逐渐提高,再加上许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单亲家庭不断增加。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不少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受家庭不良环境和缺少父爱或母爱,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较差,经常违反纪律,或是稍不高兴就离家出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经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在对我校全体1341名学生家庭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高达7.6%左右,单亲学生已成为较大的群体。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许多单亲学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茁壮成长,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减少心灵创伤,调整他们的心理,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值得思考的问题。因

此对单亲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我校科研工作的大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及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单亲儿童”,指的是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6—12岁的小学生。他(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身心发展轨迹具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我们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已系列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的依据

作为江阳区的一所普通农村九义学校,我校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家庭背景复杂,大部分是留守和单亲子女,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我校正面临着众多的学生教育问题。

从在校学生情况看,按照我校班主任的跟踪统计,在校违纪学生中有50%以上来自单亲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对我校部分学生成长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学生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时研究并落实针对性的措施已经成 1

为学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单亲儿童心理特点的了解,帮助教师较为正确地把握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她)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单亲儿童相应教育对策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减少单亲儿童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异常、恢复单亲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快乐天性的教育对策,以利于提高实施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3、通过关于单亲儿童的课题研究,在人们的观念上进一步确立保障单亲儿童享受与完整家庭儿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营造有利于单亲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理念。

四、研究对象范围

况场镇实验学校全体中小学单亲家庭学生中韩霜、刘霞等10人。

五、研究的周期

两年(2010.9——2012.12)

六、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1、对单亲家庭同学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在校表现进行细致地调查,找出孩子心理异常的原因。

2、在学生心理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表格和问卷的形式,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的需求及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整理归类。

3、对心理异常严重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借助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对此类学生进行重点研究,力求有所突破。

4、从现状出发,寻求帮助单亲儿童促进社会和学习适应性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若干对策。

七、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调查了解法:调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

境、个性特点,初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弄清他们的心理障碍。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案例的研究,寻找途径,总结经验。

4、综合分析法: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单亲家庭子女共性和个体差异。

该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课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运用。

八、研究的程序

1、策划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该阶段主要是设计课题实验方案,申请课题立项,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单亲学生档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10月)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该班学生的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分批分类地进行研究。一边分析研究,一边解决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学习充实自己,同时作好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结题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将课题研究资料整理成册,作好实验总结,请行家指导,写出结题报告,并向上级教科所的专家申请结题评审。

九、改革的措施和活动

(一)具体的改革措施

1、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2、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

3、制定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档案及教育对策。

4、对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家防。

5、组织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8、搜集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资料。

9、在班上多开展关爱“单亲”学生的活动。

(二)主要改革活动

1、开展个案追踪活动。课题组5位成员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认真拟定帮辅计划,建立档案(档案设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监护人情况、经济收入、联系方式、学生在校表现、教师帮扶措施、荣誉栏等项。)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作深入了解并作详细记载,以便家校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每位成员要和帮辅对象积极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和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等。

2、结对帮扶。(1)单亲家庭中,父母的离异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学校准备把单亲学生分配到每一个教师的头上(每位教师帮扶2名),进行“师生结对”。(2)为单亲学生寻找“爱心父母”,用爱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与关心。(3)我校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准备确定10个典型家

庭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个人都有老师帮扶,并设置“个案追踪”记录本,写好“单亲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4)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帮扶”。在班级中让每一个干部都带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实行“一帮一”,使单亲家庭学生能体会到班级对他们的关心,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3、家校沟通。(1)帮扶教师定期对单亲学生进行家访,经常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或取得电话联系,和家长们促膝谈心。(2)学校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开放日”对单亲家庭家长作专业的教育理论指导,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希望家长能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4、开展各类活动,为单亲学生建立“温馨家园”。单亲子女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更不想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活动,我们要多为单亲子女创造条件,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和团队活动(如①举行“亲子游戏”活动,②交“知心朋友”活动③开展为单亲学生“过生日”的活动,让单亲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④开展“单亲学生爱心捐助”等各种体育和文艺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尽情地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让其他双亲学生多和他们玩耍和谈心,多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家”的温暖。

5、进行心理辅导,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单亲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在心

理方面与家庭完整的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如容易焦虑、孤独、敏感,缺乏自信,面对困难没有勇气。因此,课题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对单亲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1)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走进单亲学生的内心,引导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很生活。(2)举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专题讲座。(3)以“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黑板报、学生手抄报为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好宣传。(4)在学校建立一间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利用好“悄悄话信箱” 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5)教师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有计

划,有辅导记录,有个案报告。

十、预期效果

课题组期望通过理论学习、调查了解、个案追踪、反思总结等行动研究法,落实各项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标。所预期的研究效果如下:

1、成果形态(形成一份研究报告、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教育个案等)

2、效果预测

(1)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大量工作,使单亲学生发生较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帮扶对象的心理障碍得到矫正,行为表现趋于正常,学习成绩有所稳定或者提高。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促进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缺失和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爱、自信的生活态度,从而为他们培养成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4)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单亲学生心理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都得到良好的改善。

(5)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十一、研究的保障

1、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2、聘请专家到课题组指导工作。

3、有序正常地开展实验研究,并逐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

4、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形成书面材料。

十二、研究经费预算

1、开题、过程评估、结题,共约3000元

2、购买相关资料,打印课题资料等约1000元。

3、主协研人员学习、实验教师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指导等约3000元。

2010

年10月

第三篇: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发展心理

学》论文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

响的研究

作者赵文慧

系(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年级 11 级学号 110704004 日期 2012,12,15

711

安阳师范学院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赵文慧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摘要】 :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存在着与正常家庭儿童生活处境与生活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这引起了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困惑。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缺乏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缺乏倾诉和求助对象,导致单亲家庭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纪律性不高、社会认知有误、早恋倾向等问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 单亲家庭;社会问题;单亲儿童;早恋倾向;心理健康

儿童教育是最微妙、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教育阶段,儿童教育必以爱心为本。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但在教育实践中,爱心教育最容易被忽视,批评教育最容易登场,这是值得每一个儿童教

育工作者深思和亟待纠正的。爱的大部分来源是出自于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同伴。当然,父母的爱是占据大部分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单亲家庭的数量的日益增加,孩子们得到的爱减少了一半甚至是全部的。这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创伤。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单亲家庭呈现上升趋势

据妇女权益部门不完全统计,建国50 多年来,中国曾出现过三次离婚高潮,其中20 世纪50 年代的离婚高潮中,全国出现了110 多万对离婚者;“文革”中出现了第二次离婚高潮,离婚人数高达180 多万对;第三次离婚高潮是在90 年代初。从此以后离婚率一直处于盘升势头。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 万到60 万的数量递增。据对全国27 个省市自治区900 名父母离异的儿童和800 名完整儿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儿童在智力发展,情感情绪,社会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犯罪率更是高达40%。逐渐增多的单亲家庭及离异子女,已成为社会又一特殊弱势群体。

(一)单亲家庭儿童普遍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的年轻父母普遍没有接受过怎样教育子女的学习训练,缺少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如再遇到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在家庭中扮演两个角色,因此,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是不平衡、不正常的。单亲家庭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与父母离婚前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冲突造成的紧张人际关系,以及父母离婚后对一方家长产生的分离焦虑、悲伤,对既往家庭幸福的回忆等有关。此外,也与进入单亲家庭核心家庭的不适应,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羞辱、自卑、无助等情况相关。其表现如下:

722

安阳师范学院

1.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不断争吵直至离异,给心灵蒙上阴影,精神失去寄托,或陷于哀伤痛苦,或沉迷于幻想美好生活,或放纵于

吃喝玩乐,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前进动力。某同学今年十八岁,十四岁那年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差,父亲常年下岗在家,喜欢赌博。他在学校成绩很差,经常留级。“爸妈离婚前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很小的地方,爸爸总是打麻将打到很晚,他们两个就吵架,我从睡梦中常被他们吵醒。我对他们说明天要上课,但他们还是不停地吵……爸爸只关心输赢,从来不问我的学习,我成绩下降,他就打我骂我,说我给他丢脸……我好想妈妈,可是爸爸不许妈妈来看我,同学们也都笑话我,我真的不想再上学了……可见,父母离婚最苦的是孩子。为了孩子,一定要慎重行事。2.不良情绪和性格

一位记者在某精神病院采访时正赶上家长探视,小波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正由她姥姥和妈妈领着,走进病房。据大夫说他曾因害怕受同学欺负而在家休学两年,可是这个在外面有的胆小鬼在家却霸道得不得了,屡次拿针去扎姥姥的手。他这种变态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小波的爸爸是某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小对儿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可孩子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其父大失所望,一次竟用枕头捂住孩子的脸压在沙发上……这之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小,父母也因其教育问题屡次争吵直至离婚。他干脆不去上学,反而在家里找碴撒气,姥姥基于对他的疼爱和怜悯,一直包容忍让,最终成为他霸道行为的出气筒。期望值过高导致小波父亲的暴力教育,而随之而来的夫妻离异,又在小波就旧伤未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因为年纪小,小波的宣泄指向还仅停留在“向内”的话,有朝一日,随着他年龄增长和体力能力的增加,他的种种不满,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家庭走向社会,那时候后果才是更可怕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3.不良习惯加拿大学者曾就单亲家庭孩子身心健康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单亲儿童在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有21%嗜毒,70%以上不同程度的酗酒,而且有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由于父亲或母亲过分的溺爱或者不闻不问,再加上儿童本身自制力尚弱、情绪的影响波动以及外界的巨大诱惑,单亲子女易被网络游戏、抽烟、酗酒、赌博等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缠身而难以自拔。4.品行障碍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精神扯皮”的过程中,承担了一个聆听者、目睹者和他们宣泄彼此间仇恨的暴力承受者的角色,那么这些孩子对社会的仇恨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会在父母的行为中,习得“以暴制暴”,因为他们成长的家庭就是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师协作网协作律师时茂福前不久对河北某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作了一项调查。统计显示,该市近三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由2002年121人上升到2005年221人。且暴力性犯罪如杀人、重伤害等严重犯罪较为突出。在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而不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25%以上。单亲家庭儿童或是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许多孩子厌学、逃学、辍学而不能接受正常学校教育,有的甚至被家长教唆犯罪;或是由于心理、精神受到伤害产生仇视、厌世情绪,这在少年犯中占三分之一左右;再如父母离异生活困难,升学乃至生活有沉重的经济负担,过早走向社会……思想的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低使他们更733

安阳师范学院

容易从小偷小摸,打架滋事到走上诈骗、抢劫、乃至杀人的犯罪道路。5.不能适应社会

大部分单亲家庭儿童由于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不满,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己,在学校中沉默寡言,孤僻自闭,不能与他人正常相处,亦不参加组织活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潜在的和深刻的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以后各种心理适应不良。进入社会便更难立足,稍有挫败或不如意就会造成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以上表现在单亲家庭子女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其中突出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不良情绪和性格、品行障碍。6.出现早恋倾向

大部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在爷爷奶奶那里又得不到真正自己想要的爱,在伙伴那里由于面子问题心理也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会在异性同学那里产生一些类似于爱情的东西,通过和异性同学的诉说,吐露自己内心长久的压抑,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与

寂寞。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多结交自己认为很好的朋友。但这早恋是不被大家所认可的,早恋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学业荒废、思想道德滑坡、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为此,单亲儿童内心缺少的爱是只有父母能够给与的,是不能被任何东西来替代的。

(二)、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需求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姆斯基说过:“任何方法如果以儿童需要

为基础,那么便会成功,反之,则不会达到目的”。为提出更好的对策,研究儿童心理需要十分必要。单亲家庭儿童比正常儿童有着更强烈的心理需要: 1.经济和安全

孩子需要父母给予稳定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只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忍饥挨饿,不会因为缺吃少穿而去偷去抢;只有父母宽大而有力的翅膀,才能给他们安定,不必提心吊胆,不必担惊受怕。其中,经济是基础,身心安全是保障。2.爱与情感

单亲家庭儿童更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的爱。由于他们家庭的特殊性,他们有的只得到了父爱,有的只得到了母爱;有的父母为了争孩子的抚养权展开拉锯战,使孩子夹在中间无所适从;有的父母都撒手不管,把孩子丢给年迈的老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老师的爱成了孩子强烈的企盼与渴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同学,朋友的关爱与友谊。班里有的学生受世俗、家长的影响不愿意与单亲家庭子女交往,单亲孩子表面虽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很渴望融入集体中去的,只是他们自尊心过强,怕同学嫌弃,没有勇气主动接近人家。同时,家庭的残缺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很多创伤,他们有很多苦闷要向人倾诉,也需要别人给予更多的安慰。3.尊重与承认

曾经有一个实例就是,小海的母亲和其父离婚后再组家庭,小海的父亲是个赌鬼,每逢深夜输钱回家就将气撒在孩子身上,骂他是“讨债鬼”,小海思念妈妈,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更觉得抬不起头来,小小年

纪跳楼自尽,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父母的“离婚战”中,儿童常感到自己是多余的,心灵和精神的创伤难以弥补,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因此更希望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从而树立信心。

744

安阳师范学院

每个做父母的都应十分清楚,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小的量变积累到大的质变的飞跃, 孩子学好变坏也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万里长城, 起于垒土;千里之堤, 溃之蚁穴。越是在优越的条件下,做父母的越是应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千万不要冲动行事,悔恨终生。

儿童心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做父母的懂得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些父母偏偏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以身作则。要知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性质是至关重要的。对未涉世的孩童来说,家庭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就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无声的启示。因此, 父母爱孩子, 首先应自尊、自爱、自强,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塑造一个好的形象模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当今时代,一般父母都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神童、少年大学生这些耀眼的光环,使无数年轻的父母们为之倾倒。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不但是无可非议的,而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美好前程。美好前程是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再加上自己的不仅如此,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所有的父母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品德优良。但是,不少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有的方法简单粗暴,轻则口训,重则棒打;有的放任自流, 相信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就好了,如此等等。父母如果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就会既不苛刻求成,又不放任自流,而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孩子,以自身的优良品质无声润物哺育健康的心灵,以促进孩子身心顺利健康地发展。

总之,儿童身心的发展与父母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做父母的懂

点儿童心理学,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掌握一些教育培养儿童的正确方法与途径,一切从实际出发,会大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才能使父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关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J]2011年

755

安阳师范学院

赵文慧 110704004 11级教育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766

安阳师范学院

作 777 业

姓名:赵文慧专业:教育学学号: 110704004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四篇:关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关于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在任何社会组织中,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具影响力。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历史传承,家庭的种族民族背景,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时代地域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文化含量,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正是上述诸因素的混同效应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残缺或家庭教育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成为诸多儿童个性心理不健全以至发生畸变的根源。探讨这类家庭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子女心理行为的形成特点及规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行为儿童社会化进程社会组织历史

传承宗教信仰地域环境

一、单亲家庭的结构模式与功能特征

在现实社会中至少存在着四种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大都是由核心家庭(即由丈夫、妻子和他们的亲生或领养的孩子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发生变故演变而来。离婚、丧偶、一方被劳教、未婚先育后被一方遗弃都会制造出一系列单亲家庭。近年来,特别由于离婚率、非正常死亡率、犯罪的增加,致使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类型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可能是所有家庭结构中较多的一种模式。本文只讨论“因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这一模式。

社会学研究表明,家庭主要为孩子承担两大职责:一要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成长的环境,保护孩子免受不良影响;二要为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有正当的行为并接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做准备。这也是家庭的两大实质性功能。一般地说,核心家庭这两大功能的发挥较少存在什么障碍,且有“家庭自豪感、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有凝聚力、适应性强、乐于交流、能融入社区社会并为之作贡献、有核心且目标一致的价值观,欢乐的家庭氛围等”这些表象呈现。而单亲家庭可以说大都功能不健全,他们难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相互依赖的成长环境,他们或许可能或许不能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但是他们肯定不能满足孩子思想健康成长的要求与充分的精神慰藉。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从现象上看,属于“典型的家庭”的核心家庭是完整的、幸福的,属于“特殊的家庭”的单亲家庭是残缺的、不幸的,其实,单亲家庭一切不幸的总根源却是家庭功能的受损与障碍。这类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难一一举出,但下列一些特征却是共同的:“不信任、不自信、缺少欢乐、自卑感强”,按照弗洛伊德“人格的发展主要是幼年生活经验的产物”的理论。我们可以推断:儿童生活过的那个曾让他伤感的家庭中接受的信息将对他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二、单亲家庭儿童心理行为的一般特征

1.离婚前后短期影响

一些单亲家庭形成前首先经历了冲突家庭阶段。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制造了冷漠的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的不良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安全感和负性情绪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容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社会心理学家时蓉华认为,“由于父母经常的感情冲突,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且极易出现情绪混乱,降低其社会适应能力,增大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父母间对事物难以调和的态度和看法,很有可能内化成孩子的不良认知模式,从而形成神经质个性与闭锁内倾心理,让其内心感到痛苦并变得敏感、焦虑、抑郁,很难建立信任感。父母离异前的情感冲突阶段对子女的心理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离婚后进入单亲阶段给孩子留下的创伤性影响。美国精神病医生德斯帕特也说:不是离婚给孩子们造成种种影响,而是离婚之前的夫妻不和状况已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这种不和状态的结果而已。有人还发现,有严重的家庭冲突但没有离婚的家庭,对孩子总的不良影响比单亲家庭更为严重,孩子表现出更大的攻击性,出现的问题更多。“父母离婚不可避免地会使子女遭到不幸,但如果生活在一个婚姻非常不美满的家庭里,儿童在感情上受到的伤害更大。”

国外的研究表明:父母离婚对儿童的消极影响一般要弥留18个月,过后孩子的情绪便渐归平静。但在这段时间内,儿童是极度痛苦悲哀的,要经历一个“拒绝、生气、失望、容忍、顺从”这样一个过程。父母离婚后这段时间儿童普遍会感到内疚(他们为父母的离婚有自己的责任而感到内疚)、自卑、敏感、孤独感强、与人不融洽,有丧失感、被遗弃感、焦虑和不安全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会影响到儿童将来处理感情和工作的关系;在性格上将表现得孤僻内向、固执、少语、倔强、情绪不稳定;语言认识能力有限,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在行为上多数表现出学业成绩差、多动、说谎、偷窃、逃学、攻击、反社会、喝酒、离家出走,青少年犯罪和自杀行为也明显高于完整的家庭的同龄人。离婚后虽说子女靠单亲抚养,但往往夫妻双方有时还保持某种藕断丝连的来往,如果一些离异夫妻之间的敌意仍然存在,争斗、辱骂、讥讽不但会引起子女焦虑与愤怒,也可能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

2.离婚后长期影响(主要是养育方式所施加的)

进入稳定的单亲家庭阶段以后,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中将逐渐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单亲家庭有可能承续家庭破裂前的教养方式,也有可能中断原来的教养方式而有所转变。但无论如何,均不出劳拉·E·贝克所分析的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一般而言,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单亲家庭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与限制,并要求他们遵守,对孩子更加表现出热忱和热心并尽力抚慰其心灵创伤,很少粗鲁蛮横地对待孩子;亲子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密度加大,一旦孩子出现行为偏差便严加管教。这样,孩子容易从灰暗的情绪中逐步恢复到活泼、愉快的状态,自卑感减弱,自尊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发展。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单亲家庭对孩子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但他们非常看重孩子对他们的遵从,当孩子有抵制性情绪时,他们并不是耐心地听取其意见,制造出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希望他们毫无保留地接受大人们的管教,否则便强迫孩子去做或施加惩罚,完全压抑了孩子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意识。孩子继续处于由离异前的冲突所造成的焦虑、孤僻、郁闷的情绪状态,容易变得有强烈的攻击性,毫无责任感,学习成绩走低,性格上或许变得冲动、顽劣,很难让父(母)亲对其进行严格、合理、连贯的教育。以“放任自流型”教养方式为主的单亲“将孩子视为花朵”,不对孩子提出行为的标准与要求和进行管教,允许他们自己做出许多决定,而不在乎他们有没有能力决策,孩子行为随便随意,基本不受约束;当家庭面临较严重的经济生活压力时,父(母)亲觉得自己不能为子女提供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支持性学习环境时便有一种内疚感,这种内疚使得父

(母)亲在感情上不愿意对子女施以刺激,家庭内便不怎么严格要求管教他们,对外采取“过度保护”的策略,以求得亲子关系的平稳与融洽。这样教养的结果是子女变得非常不成熟,当遇到与他们期望相冲突的事件时,他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冲动,抗拒、任性、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表现出反叛行为。他们可能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或过分地依赖父(母),做事缺乏

坚持性。“漠不关心型”的教养方式在一些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父(母)亲总体上不关心子女的成长,甚至对之在态度上是拒绝否认的,只在

满足了他们最低的衣食要求外,就不再尽心尽责;大人通常在生活中面临着沉重的负担,以致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呆在一起,忽视对孩子的精神心理需要,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又无法得到单亲正常的关爱,所以容易发展出更强烈的依恋行为;由于单亲对教育孩子没有兴趣,平时对孩子提供的刺激较少(如言辞交流量低),易造成孩子认知、游戏以及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也许使智力的发展滞后、受挫;又由于孩子的行为较少受到约束与修正,孩子便容易出现行为越轨,对他人攻击性强,逃学,离家出走。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并不总发挥作用,当其教养得不到预期效果时,他(她)们可能要反思并修正教养方式,这就是说,家庭中的影响是多向性的,“儿童自身的特点是影响到父(母)的态度和育儿实践”。林崇德,1995)孩子的有些特性也在塑造父母的教育行为。

总而言之,夫妻正式离婚后,毕竟会使孩子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时候更加难以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这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幼年时爱的缺失加大了对之教养的难度。

3.“经济紧张”对单亲家庭的影响

单亲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严峻的、现实的,父母也承受了更多的负担,尤其是单亲父(母)面临的“经济紧张”和“角色超载”,而前者往往成为单亲家庭所遭遇的主要问题。生活拮据对这些家庭的影响重大,因离婚等造成的经济收入降低甚至中断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成为许多单亲家庭所具有的共性。由于大多数单亲家庭是“母—女(子)”模式的,母亲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固定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抚养孩子的资源,孩子缺乏营养和医疗保健,在课堂上精力不足,身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证,监护人为谋生必须分散精力以至于很少关心他们和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环境,有的孩子就已辍学或面临辍学的威胁。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失业、工作能力很低、教育背景窄狭的母亲,养育儿童的技能也很差,她们往往以让孩子得到温饱为满足,严重缺乏对孩子心智成长的关注和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从而削弱了家庭内的关系。一些带孩子的单身父亲因经受着贫困的压力和经济的限制,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以至较多地产生了问题儿童或劣迹儿童,正是家庭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第一篇: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一、单亲家庭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美满健康的家庭,容易造就幸福欢乐的人生。但事不由人,生活中往往出现一些因夫妻关系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单亲家庭的情况复杂,主要是由于夫妻离异或天灾人祸而造成的。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这类家庭学生心灵受损,影响学习。而且相当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的人格造成哪些消极影响.智力发展迟缓。 智力是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能力系统,它的基本成分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部分。离异家庭的各种环境都制约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指导下,由程跃博士于1989年9月至1999年4月智力表型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的差于完整家庭儿童。 2.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那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情感。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情感剥夺,都会造成情绪情感创伤。这种创伤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情绪障碍.有调查表明,离婚头6个月,子女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心得体会随笔5篇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心得体会随 笔5篇 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心得体会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心得体会随笔1 每一个做父母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但是生活有的时候会让人很失望并不能遵循人意,因此要懂得去调整和改变。尤其作为一个单亲爸爸来讲,孩子的成长会关系着孩子的一生,如何去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呢?作为一位爸爸就要掌握好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乐成长。 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更快乐成长。 方法/步骤 方法一:多陪孩子。

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童年和成长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缺少母爱的前提下也能健康地成长,这就需要父亲多抽时间陪孩子而不是只顾赚钱而让孩子缺少陪伴。 方法二:和孩子玩耍。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很需要与父母的互动,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亲要多陪孩子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也能教会孩子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慢慢孩子会越来越理解你的。 方法三:用心引导。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缺少爱,会有自卑感,因此要懂得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内心更宽广一些,这样孩子才能更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世界,也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孩子困惑的时候多加陪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长大。 方法四:细心呵护。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只有用心呵护了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而对于母亲不在身边的孩子来讲,父亲更应该多一些体贴和呵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所以父亲要多尽一些力多给点呵护。 方法五:多微笑对待。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对策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对策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儿童指的是只有一位父母或监护人的家庭。这种形态 的家庭结构已经越来越常见,这些孩子需要面对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一些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 孤独感 因为只有一个父母或监护人,单亲家庭儿童往往感觉自己孤独,缺乏兄弟姐妹、双亲的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不被重视的感觉。 2. 焦虑和压力 单亲家庭儿童通常会感到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这是因为他们可 能需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家务或财务责任,一些孩子甚至需要花 费很多时间照顾年迈或生病的父母。 3. 自卑感 单亲家庭儿童可能会感到自卑,因为他们缺乏家庭支持和安全感,会认为自己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完美或幸福。 4. 恐惧和沮丧 某些单亲家庭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沮丧,因为他们可能经历 过失去另一位父母或亲人的痛苦经历,或者在与亲人的关系中遇到 矛盾和挫折。

疏导对策 1. 提供情感支持 父母或监护人应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告诉他们他们 被爱,并且理解他们的感受。这对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 提供经济支持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需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财务责任,例如子 女抚养,家务劳动等等。父母或监护人应该尽可能提供经济支持, 协助解决这些问题。 3. 定期的家庭活动 家庭活动可以提高单亲家庭儿童的家庭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 减轻孤独和孤立。家庭活动可以是简单的一起做饭、去公园、看电影,聊天等等。 4. 寻求外部支持 单亲家庭孩子应该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寻求外部支持。学校、社区或儿童心理机构都可能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或咨询服务。 这将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 5. 建立纪律和规则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现象

单亲家庭的孩子特殊心理现象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单亲学生有哪些特殊的心理现象呢?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女生甲,由于父母离异,依附外祖母住着,外祖母心疼这孤苦伶仃的外孙,很吝啬使用批评词汇,造成了外孙子的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老一辈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她。对外孙女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的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出现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父母离婚或者一方去世而导致的家庭不完整。随着单亲孩子的数量不断上升,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 作为父母婚变过程的直接见证者和受害者, 这种痛苦的情感经历, 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损害, 特别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幼儿, 这种负面的影响将持续到青少年, 甚至成年。在正常的家庭中, 父母、孩子是三个顶点, 两个人不同方式态度的对待孩子, 同时受到父亲母亲的相互作用, 在孩子身上形成一种平衡, 形成一种稳定的三角形, 这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非常有利。但是对于单亲家庭, 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 使这种制衡失去了原有的基础, 成为单亲对孩子的绝对主导, 如果此时单亲没有把握好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就会导致儿童出现明显心理失衡, 心理危机的可能性要高于正常家庭的儿童。据各种数据表明, 单亲儿童在心理上具有明显的自卑、自闭、猜疑、孤僻、怯懦等性格特点, 这种心态若不及时发现纠正, 就会使孩子的性格扭曲, 严重会导致心理变态, 严重影响其情感, 意志和品格的发展, 更有甚者导致儿童出现性别角色移位, 因此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 一) 孤寂感和抛弃感

在父母离异后, 孩子首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感受到寂寞孤独。这主要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除了工作, 还要在花大量的时间在做家务上, 陪在孩子身边跟他交流谈心的时间会明显减少, 对比以前父母对自己的用心和专注, 在心灵深处有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不爱自己的感受, 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 二) 自闭自卑心理 父母离婚后, 父亲或者母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走出离婚的阴影。带着这种心情, 父母亲很容易发脾气,孩子只好小心翼翼生活, 有什么要求也不敢向父母提, 长此以往, 孩子做什么都会有畏惧心理, 这样会导致他们的自我封闭。 家庭的破裂同时也意味着异于常态, 其他孩子带着好奇、甚至鄙视的表情去观察评价离异家庭的孩子, 没有爸爸或妈妈的孩子常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觉得低人一等,因此他们不与同伴沟通, 长时间下去造成自卑、封闭不良心理。 ( 三) 自尊心扭曲和逆反仇视心态 随着自卑心理的加强, 对外界的反应开始敏感, 稍有不同的看法, 就会引起内心的强烈反击, 慢慢发展为即便是毫无特别含义的话也会被歪曲为别有用心的神经似的反射, 这种默默的反抗正是强烈的自尊心在发挥作用, 压抑的反抗爆发出来的威力也是惊人的, 表现为逆反的情绪,严重的进一步变成仇视, 有的甚至会从仇恨父母发展到对社会的仇恨, 甚至发展为反社会的病态人格。 ( 四) 自责感和不安全感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指的是只有一个父或母独自承担抚养子女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中,由于诸多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常见。然而,这种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来探讨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 1.1 物质条件的不足 单亲家庭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较为困难,母亲或父亲一个人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及孩子们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等,因此在物质方面孩子往往会感到缺乏与日常物质生活水平不能满足的不安。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的消极情绪、愤怒、焦虑、对他人的敌意等一系列问题。 1.2 情感上的冷漠和缺失 单亲家庭中孩子们和父母的相处时间会大幅减少。留给孩子们的时间过短,缺乏充足的精神关怀和安慰,孩子们也可能会表现出不适应环境,不愿意交往等情况。另外孩子们一般都出现在一个父母的照顾下,父母也往往因其忙碌而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在情感上可能会有冷漠、缺失等问题。 1.3 学习与成长问题

孩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而在单亲家庭中,另外一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常常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时间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孩子的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对策 2.1 社会教育和心理疏导 心理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健康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能力的一种手段。面对单亲家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可能会消极,有的可能会积极,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2.2 支持性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一种个人因素,社会才是孩子成长的主导因素。单亲家庭要支持积极的家庭教育,加强亲子关系,并且丝毫不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在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 2.3 辅导和指导 单亲家庭子女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辅导,使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避免出现消极的情绪和其他危害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因此辅导和指导非常重要,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开展课程,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特别是足够的疏导和安抚措施。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生活中,家庭闹“地震”、“后院”“着火”屡见不鲜,其后果是导致家庭的解体,父母分道扬镳造成一个个健全的家庭。儿童心理学家查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离婚率逐年上升,而孩子在3—15岁期间,尤其是监护孩子的一方,处于对孩子的考虑,再婚比较难,成家的比较少,使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和周围单亲家庭孩子的情况,就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据统计,我班就有8名。这些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大多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而影响其健康成长。掌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及产生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对辩证施教,加强管理和教育,促其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单亲儿童自身的心理比较复杂。一个家庭解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必定是孩子,一般又以学龄前期(3—6岁)到青春期(15岁)的孩子受影响最大。一个在备受父母关爱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突然间失去(死亡)或离去父母,孩子会在心理上有一段混乱期,在行为、态度、气质等方面随之会发生许多变化。 单亲家庭生活的儿童心理障碍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与伙伴相处不好,攻击性、破坏性和捣乱行为比较严重。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儿童在失去双亲中的一方时,一段时间里,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自卑感;近一半的儿童出现厌食、哭闹等不良行为反应,有的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或是有攻击性,有的怀有戒备心理;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因而变得异常冷漠,凡事无动于衷。有的儿童在受到父亲或母亲不良情绪影响之后,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有时感到孤独无助,生怕别人取笑他(她),久而久之,有的心理发生畸形,没有长大成人反先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我曾经带过的班级里,一些单亲家庭的儿童常常为一件小事而打架吵闹,有的甚至偷拿、损坏同学的东西而宣泄心中的不满。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及行为倾向如不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孤独、固执和不合群,如:我班有个女孩的家庭里,在一个学期里既然换了六个保姆,在谈心中得知每次都是因为她不满意而炒保姆鱿鱼的,重者会对别人产生忌妒和仇恨,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二、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儿童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秩序性的连续过程,身体器官的发育也有一定的秩序。在3—15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成长中往往会有几个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期,无论在哪个时期父母不幸离异或意外伤亡,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造成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 1.单亲前期潜在的因素。有的家庭在成为单亲家庭以前,就潜在着一种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紧张气氛,有的父母经常打架、吵闹、相互挖苦、讽刺、辱骂,有的夫妻在受到挫折时迁怒于孩子。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儿童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儿童在家庭中感到愉快和安全,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很多孩子可能出生就只有爸爸或者只有妈妈,有的孩子可能是后来父母离婚,才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身边都是只有一位家长,有的甚至没有家长管理,那么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1 大多数性格孤僻,自卑,不善于表达。因为父母的原因,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无法拥有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他们需要面对很多的争吵,很多的变动。 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所以往往这样的孩子会更敏感,如果得不到好的教育和引导,有些就会变得很内向、自卑,有些则会非常放纵自己,甚至出现极端的性格。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更早自立。环境会改变人的性格,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时候,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依靠自己。 每天早上不用父母叫起床,回到家没人做饭那就自己学会做饭,别的孩子不知道衣服怎么洗,他们早就开始自己洗衣服了。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还会更早的试着兼职,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自闭心理。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剑拔弩张,带着情绪传递给孩子不好的对方的'语言,让孩子小心翼翼地与父母相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有一种投靠一方,而背叛另一方的感觉。 时间长了,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敏感的心理。与同学交往也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觉得低人一头,不愿与同伴交流,封闭自我。 逆反心理。自卑的心理长期发酵之后,会对外界的评价更多的敏感抵触。一有人问起他爸爸是谁谁的话题时,容易产生自卑,当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逆反心理产生,严重时会肢体攻击。 从仇视父母到仇视社会,最容易形成反社会心理。孩子产生深深的自责感,最终会产生对自我的否定,随后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单亲家庭的孩子7大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7大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7大心理问题 心情情感 由于长期生活不和谐的家庭中,他们亲眼目睹了父母之间的争吵及敌对情景,缺乏家庭原有的温馨和关爱,使孩子极易出现了消极的心情和不良的情感反应,具体表现为情感脆弱,易兴奋,没有安全感和美妙感。严重者可能会表现出病态的人格特点,如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等。 角色行为的诱导 儿童四周的典范及对成人的仿照对儿童性格行为进展的影响尤其 为重要。家庭的离异,造成孩子被迫与父母一人生活。 假如男孩与母亲生活一起,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为,生活里缺少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父亲的典范,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养;相反,假如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那么她们接触更多的是男性的角色行为,生活里又可能缺少具有阴柔之美的母亲的典范,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养,变得大大咧咧,这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我调整与适应能力 由于家庭的裂开,四周人对这些儿童的过度关注、怜悯和溺爱,会使他们形成对他人冷漠、自私等缺点,再加上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使他们处于行为无约束,自我调整及适应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进展,很简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单亲是孩子惧怕面对的事情,没有了爸爸或者妈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带有损害性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单亲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作为外界必需了解他们遇到怎样的状况。以下是单亲家庭孩子最常见的7大心理问题。 自闭家庭的裂开,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

们缺乏必要的心理预备,因此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此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如今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境况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此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可怕,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主动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四周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自卑 由于始终生活在完好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裂开,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 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美妙美满地玩耍、玩耍的时候,孩子最简洁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如今是今非昔比,心中的哀痛、失落使得他们产生愁闷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醉在忧虑、哀痛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会,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沟通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范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分析 引言 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母照顾孩子的家庭结构。由于某种原因,父母不再共同抚养孩子,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影响。本文将以一个幼儿园单亲孩子为例,深入分析其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建议。 个案背景 小明(化名)是一名4岁的男孩,目前在某幼儿园上学。他的父亲在两年前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作为唯一的抚养者,自那以后一直负责照顾他。在过去的一年中,幼儿园老师观察到小明与其他孩子相比,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行为异常等。 心理问题分析 情绪不稳定 对于单亲孩子来说,父母的离世对其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他们面临丧亲之痛和失去安全感等情绪压力。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情绪不稳定可能是因为他对父亲的离世感到难以承受,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自卑感 在幼儿园中,小明可能会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并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这种自卑感可能导致他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自我评价不高,进而影响到他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行为异常 由于父亲的离世,小明可能对于亲密关系的接受程度降低,表现出较为抵触的行为。例如,他可能会对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关心和接触保持距离,甚至出现回避行为。 心理干预建议 提供情绪支持 幼儿园老师应积极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关系,倾听他的需求和情感表达。老师可以告诉他,是正常的感受难过和失望,鼓励他将情绪表达出来,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培养自信心 通过积极鼓励和正向反馈,帮助小明建立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幼儿园老师可以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肯定,让他在学习和社交中体验到成功,从而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供家庭支持 幼儿园可与小明的母亲进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母亲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与小明一起参与家庭作业,加强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亲密关系,为他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社交技巧培训 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生活,幼儿园可以组织社交技巧培训课程,教授他与他人良好交往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等方式,教给他解决冲突、分享和合作的技巧,增强他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帮助 如果小明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幼儿园应主动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合作,为小明提供个别的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游戏疗法、绘画疗法等方式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 针对幼儿园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并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通过情绪支持、培养自信心、家庭支持、社交技巧培训以及心理咨询帮助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单亲孩子克服心理困扰,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进良. (2011). 单亲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郭丽琴. (2017). 幼儿园单亲家庭子女 的心理适应状况调查及心理保护对策探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5.

单亲子女心理健康论文

单亲子女心理健康论文 单亲家庭容易对孩子形成心理上的缺陷,从而给孩子造成强烈的自卑感。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其形成原因和弥补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单亲子女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单亲子女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单亲子女因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亲家庭容易对孩子形成心理上的缺陷,从而给孩子造成强烈的自卑感。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其形成原因和弥补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争取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方面齐心协力,寻找有效的措施,促进单亲子女的健康与成才。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尤其是车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有数据表明,当今我国有近1/10的夫妻离异,大城市的离异现象尤为普遍。在这其中,受危害程度最大的就是单亲家庭中的子女,他们本身就处于弱势。故,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 (一)情绪不稳,容易感到恐惧、愤怒、悲伤 单亲家庭子女因父爱(或母爱)的缺失,通常得不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家庭的不幸让他们对外界的人和事物更加敏感,适应力变弱,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失控,常常感觉到恐惧、愤怒、悲伤。 恐惧,在缺乏父母一方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内心深处通常充斥着胆怯,在面对未知世界时常常感到恐惧,尤其是对自身未来生活的担忧,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恐惧感会更加强烈。恐惧感是一种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 愤怒,破碎的家庭环境使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产生“被抛弃”感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越来越常见。单亲家庭由于只有一个成年人来承担 照顾孩子的责任,与传统的双亲家庭相比,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些特殊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单亲家庭通常会给儿童带来一种缺失感。由于缺乏一个父亲或母亲的陪伴,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从而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这种缺失感可能会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存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常常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同时承担养育孩子和 经济压力的责任,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短暂不足。例如,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父母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缺乏对他们自身的认同感和安全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由于家中只有一个成年人, 他们可能需要负担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比如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或弟妹。这会使孩子过早地承受成人的责任和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他们可能会感到沉重和疲惫,无法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无忧无虑。 然而,尽管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有一些方法可 以缓解这种影响。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单亲家庭的支持。政府可以提供一些社会福利措施,例如经济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来帮助单亲家庭更好地照顾孩子。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可以提供一些活动和资源,使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应该尽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责任。他们可以寻找一些 外部资源,如家庭服务、亲友帮助等,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增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学校教育 社会学有一句名言:非正常,既是异常。单亲家庭相对双亲家庭是非正常的家庭状态,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它就是异常的家庭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它也的确有极大的概率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所以单亲家庭的心理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更是容易引起社会注重的话题。那么,本文我将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入手与大家实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对这些孩子们的教育起到一定意义上的协助。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的某种偏见,或因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1、自卑 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突然有一天家庭破裂了,因为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水平,此时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热、幸福地在一起玩耍、嬉戏时,想到过去自己的生活,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再则,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与骄傲,孩子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夸自己的父母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如何有钱等。一旦孩子连这最起码的一点骄傲都没有的话,孩子自然就没有了优越感、安全感,那么,自卑心理便油不过生。 这类有自卑感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 2、孤独 单亲子女,特别是随父亲或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因为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情感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不过然就产生了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愿与人相处。我班的吉××,就因为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继母与父亲一直忙于工作,没时间与之沟通,该生就长期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甚至认为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没人关心、在乎自己,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情绪,以至于影响了其正常的智力发育,人也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热心任何公益活动。 3、渺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准确引导下,才能树立生活的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建立或完善的孩子们。单亲家庭的子女因为缺乏充足的家庭引导,以其稚嫩、纯真的内心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多彩斑斓的世界,无所适从,不知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相关生活、理想方面的问题,整天浑浑噩噩。他们常表现为做事无精打采,没精神,一上课就睡觉,做事无目的性,消极怠工,不关心集体,无责任心。我校高二学生汪××,幼时母亲外出打工从此杳无音讯,父亲因忙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因为自小缺乏父母的引导与关爱,虽然成绩一直都较好,但从不主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老师的强迫下才完成一切学习任务,生活、学习无目标,当成绩名列前茅时,老师问其以后有什么打算时,该生回答:“不知道,从未想过。”问其有什么生活目标时,该生干脆地回答:“没有。” 4、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6大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单亲家庭的孩子6大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单亲宝宝,这些单亲宝宝由于父母的离异,常常会出现几大心理问题,例如:过于敏感、缺乏信心、脆弱、容易嫉妒他人、性格冷漠、孤僻,下面就为您来一一介绍。单亲家庭的孩子6大心理问题 1、过于敏感 宝宝不谙世事,并不知道家庭中的变故缘何而起,但却会因此而变得敏感。家人态度上稍有不对,他的反应较之以往会显得突兀。一件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或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有可能使他们受到伤害,导致其心理防线的崩溃。 2、缺乏信心、脆弱 单亲宝宝由于家庭不健全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同时,由于承受了家庭变故的原因,表面上可能表现得坚强,但内心大多比较脆弱,常感到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似乎处处不如别人,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遭到别人的讽刺、嘲笑时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渐渐地,宝宝会因自卑而不善交际、胆小怕事、忧郁冷漠,有的则将自卑心理转化为攻击性行为,希望能在与别人的打斗中找回自信,找到优越感,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3、性格冷漠、孤僻 有的单亲家庭的宝宝,给人的印象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人相处缺乏热情,对很多事漠不关心。有的则心态闭锁,缺乏社交能力。由于受到家庭变故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的影响,宝宝的心理极易失衡,会比同年龄的宝宝显得忧郁。 4、容易嫉妒他人 嫉妒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伴有敌意、猜疑、焦虑、消沉等一系列不愉快的情绪。有些宝宝不仅看不到

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样也不能正视和接受别人的优点。似乎对谁都充满了怨恨,似乎他现在的一切“不如意”都是因别的小朋友的优越造成的。 5、胆怯 离异家庭的宝宝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是多类型、多变化的。其中,男孩以行为障碍为主,如经常打架;女孩则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比较胆小、好哭,不愿与任何人谈起自己的家庭,每当别人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时总是躲远,看到陌生人总是会因为胆怯而表现得很抗拒。 6、逆反、固执 单亲家庭的宝宝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表现较为极端的宝宝甚至会希望借助自己的逆反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据英国《每日邮报》20XX年10月11日报道,调查发现,单亲孩子更容易对烟酒上瘾,吸烟率是其他孩子的3倍,并且有46%的孩子在11岁之前就已经接触过酒精。 研究数据来自英国伦敦从20XX年9月到20XX年1月出生的近1.1万名儿童及他们的父母。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员们在被调查儿童9个月、3岁、5岁、7岁和11岁时对他们及其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1/4的孩子在7岁时便因父母去世或离异造成双亲一方缺席成长。 此项研究首次将是否单亲与青春期儿童吸烟饮酒几率联系在一起。专家认为,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似乎与儿童缺乏父母监督和父母采用不恰当的应对机制有关。专家告诫道,在孩童或青少年时期吸烟饮酒不仅会增加患病风险还很容易使他们沉溺于此无法自拔。 研究人员说:“结果表明,在青春期前,父母是否陪伴孩子与孩子吸烟喝酒的几率密切相关。孩童时期是一个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时间段。”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小儿疾病文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 辅导案例 (9816-UAT -WUNN-INNUL-DQQTY-

(9816-UAT -WUNN-INNUL-DQQTY-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一仙居中学杨明文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徳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 (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害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自杀和他杀)。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近儿年,我对由于父母婚变(指“闹离婚”和“已离婚”)造成心理伤害的学生做了心理辅导的探索工作。对我校初中学生做调查,其有44需学生的父母离异, 占相当大的比例。我先后为其中的15名学生做了多次心理辅导,并取得明显成效。现仅举3例典型进行分析。 陈××,女,七年级(4)班,年龄为12岁。 性格特征:外向型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公益活动,爱交往。 问题出现:初二上学期,一向活跃的该同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还常发呆,对班级事务也提不起兴趣(她是我班劳动委员)。上课听讲走神,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原因分析:父母离异消息带來心理震动和打击。父母离异时,她很小,对此事全然不知,误以为继父为生父,大人们也一直瞒着他,本意是怕她受伤害。直到有一天他生父打电话告诉她“我才是你父亲”时,她大惊,犹如晴天霹雳,把她打得晕头转向,心理难以承爱。当她向我叙述此事时,说:“那个晚上我睡不着。”这件事像阴影罩着她,使她惴惴不安,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焦虑。问她为何到学校来这种心情还不能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 响 1、影响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正如德国革 命家所说:“不论你的将来走什么路,你的性格为你的行为提供了前提。一 个人的历史就是他的性格。”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形成孩子不同的个性品质。在教育子女时,因为性别的原因,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会有所不同。母亲 会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性格温柔来感染影响孩子。她们常 常是通过讲故事、教认字、唱歌、玩玩具等方式来和孩子进行沟通。她们 更多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倾向于和孩子进行安静和没有什么冒险的游 戏活动。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去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的确母亲在教育子女 的问题上可以说是功劳不小。但是,缺乏父教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内向、性格孤僻和自卑的特点。而父亲参与教育却 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为父亲通常都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比如坚韧、大胆、勇敢、坚强、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个性特征对于形成孩子积极 的个性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不利于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 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在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中,父亲和母亲都起着一 定的作用。在男孩的性别角色的发展上,父亲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父亲 在鼓励子女的性别角色行为发展上与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几乎所有发 展理论都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基本途径。儿童会将父亲作 为榜样进行模仿,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去模仿父亲。可以说父亲的很多个性品质和习惯都会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而对于女孩子,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 使得她在今后的生活有了参照,可以从父爱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因此父 亲积极地和孩子交往,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女性的作用与态度有一个积极 的理解。 3、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发展能力 父教缺失也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父亲和孩子的交往使得孩子掌握更多和丰富的社交经验。同时因为父亲在性格和能力上的有别于母亲的特点,使得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收获是 不完全相同的。应该说从父亲那里可以学到更多丰富和广阔的知识,对于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起到独特的作用。这些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说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孩子的交往,能 日益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技能。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的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学习上更容易成功。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 1、自闭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我班上有一个女孩,平时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很差。更让人气愤的是总是和些调皮捣蛋的男生一起玩,甚至有时在双休日也这样。见这种情况本想和她爸爸好好交流一下,没想到一说到孩子,她爸爸也是充满无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详细了解这才明白她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她爸爸不是不知道孩子的这些情况,可孩子就是不听他的,要是说重了,孩子就哭还说要离开这个家。她爸爸还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帮他把孩子教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能改变她的这些不良习惯,先要知道她内心真正的想法,于是我对她认真观察了她一段时间,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找她谈心、聊天,和她亲近。一开始,她对我所做的一切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渐渐地她会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观望我。我知道,其实她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后来我了解到她自己也不想这样,可是在家里她爸爸很少陪她,和她交流,真正了解她的想法。有时在家里看到爸爸和后妈在一起就觉得别扭,不想在家多呆。另外自己的学习差,和好学生也玩不到一块。甚至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没有安全感,怕被人欺负,所以才找了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作朋友,为自己撑腰。 了解了这些后,我意识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于是我充当了他们之间的“桥梁”,及时向父母汇报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最近情况,同时也委婉地把父母的苦衷和不易转达给孩子,让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宽容。她爸爸后来也坦白地说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自己上班孩子上学,孩子晚自习回家就睡觉了,一天下来根本没说几句话。为了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他和我提出让孩子在家自习,自己和孩子多相处,多交流一下。另外我也把孩子的情况也告诉了她妈妈,让她妈妈也多关心一下孩子,从正面多引导孩子。在和她的交流中我也对她说:父母分开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而有什么想法,大人之间的事,等你长大了会懂的。但是现在,你应该坦然地面对你周围的人。对于离你而去的爸爸(或妈妈),你也不能去恨他们,毕竟,你的生命是他们给的。所以,你应该心怀感恩,快乐地生活……经过多次谈心、交流,她的性格变得活泼了一些,对人也没这么有敌意了。后来家长反映,孩子现在理智多了,态度和缓了许多。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 1.自卑而且敏感。这些孩子总觉得别人会取笑自己。一天小强和两位同学在玩,一位同学对他说了一句:“哈,小强,这回你可吃大亏了吧?”这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他却以为别人是在说他没有爸爸而吃亏了,回家就闹着不肯上学。这类孩子的敏感不光体现在言语上,有时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会引起他们的自我揣测。 2.早熟。这些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这种早熟不仅是指孩子的“早恋”倾向,更多的表现在孩子处理问题的“有心计”,以及情感上的“霸道”。父母离婚后,孩子不希望甚至有些霸道地不允许母亲(或父亲)再成立新家庭。因为孩子对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或父亲)有着过多的依恋,害怕再失去亲人,或者是有别人分享本来属于自己的“爱”。 3.孤僻。因为最信任、最亲近的父母都“背叛”了他们,导致他们不愿相信任何人。而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内心情感十分脆弱的时期,需要倾诉却没有对象,又不愿和同学讲自己的秘密,于是他们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抗争”,以引起家长或其他亲人的重视。 二、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犹如温暖的、遮风挡雨的“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他们因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在内心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他们心理的焦虑,因而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让同学觉得难以接近。由于老师对其家庭背景不了解,常常忽视了他们发脾气的真正原因,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 2.缺乏健全的爱。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无论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父亲严厉的管教,孩子所得到的爱是健全的。而对于单亲家庭孩子来说,尽管他跟随的一方可能会想方设法在物质方面满足他,但因为缺少另一方的爱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任何物质都弥补不了的。这也是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正确的认识。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正确认识父母“离婚”这件事,更无法理解父母的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