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o内部控制目标
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013252a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3.png)
人力资源政策和实 务
环境差异
正式与非正 式、保守和激 进相结合
报告关系 集权/分权、 矩阵/地理
授权、责 任性
有资格、培训、补 偿、激励和惩罚
管理偏好、价 值判断、管理 方式
风险评估 1. 风险识别与分析 感知风险和识别风险 潜在风险 风险具有可变性 2. 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分析法 (1)标准分析法
风险分析调查法
调查项目
调 查 内 容
备注
业绩
1.现状:好、一般、不好 2.前景:增长、下降、稳定、不明 3.交易对象、行业前景:增长、下降、稳定、不明 4.对外资信:高、一般、低、不明
同行业比
1.规模、地位:大、中、小、独立 2.同行业间的竞争:激烈、一般、无 3.销售实力的基础:销路、主顾、商标、商品组织、广告、特殊销售法 4.生产实力的基础:特殊技术、特殊设备、特殊材料、特殊产品、特殊生产组织
内部控制环境综合评价图
风险管理哲学
风险偏好
风险文化
董事会
正直性和道德观念
胜任能力的承诺
价值、语言和 行为方面的沟 通
价值、定 性化、定 量化与战 略相连
独立性、 积极性、 参与性
独立性、 积极性、 参与性
行为标准、必备条 件、首席执行官、 示范、激励措施
知识、技能、 平衡
管理哲学和经 营方式
组织结构
(四)应充分考虑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特征: 1 .人员素质 2 .职能分离 3 .经济业务的执行 4 .经济业务的记录 5 .接触资产 6 .会计记录和资产的核对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内部控制准则》 控制要素:组织计划、管理的态度、方法和程序、评量措施 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审计标准委员会 《审计标准文告》55号1988颁布,1990年生效 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制度 《审计准则说明书》78号 控制环境、风险评价、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
COSO内部控制框架论述
![COSO内部控制框架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4dd4b89e5f0e7cd18525364a.png)
二、价值观与操守
1. 组织整体上的价值观和操守是其控制环 境的必要因素;
2. 经常根据高层管理者传播的高层基调信 息来定义;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环境
▪ 一、董事会与下属审计委员会 ▪ 二、价值观与操守 ▪ 三、员工胜任能力 ▪ 四、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 ▪ 五、组织结构框架 ▪ 六、责、权、利划分 ▪ 七、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
一、董事会与下属审计委员会
1. 底线型董事会 2. 战略型董事会 3. 咨询型董事会 4. 治理型董事会 5. 看守型董事会 ▪ 审计委员会是由外部非执行董事即独立董事组成,参与 公司治理,包括财务过程监督、财务信息监督、内部审 计监督、外部审计监督,管理层内部监督控制与管理层 道德监督等。
(二)《世界最高审计机关组织内部控制准则》 中规定,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配合组织任务,使各项作业均能有条不紊 且更经济有效地运作,并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 量。 2 .保证资源,以避免因浪费、舞弊、管理不 当、错误、欺诈及其他违法事件而遭受损失。 3 .遵循法律、规章及各项管理作业规定。 4 .提供值得信赖的财务管理资料,并能适时 适当地揭露有关资料。
(四)主流观点一般认为: 1 .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 2 .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与及时提供。 3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盈利。 4 .保证下放的各种职责得到圆满履行,提高各项工作作
业的效益或效率。
5 .预防或查明错误和弊端,为管理政策的制定寻找依据。 6 .履行各种法律行为。
(二)《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内部控制准 则》指出:
无论内部控制制度多么严谨,仍无法保证组织均能有 效率的运作、记录均能完全正确的制作,舞弊也无法完 全杜绝,尤其是在某些设计特别授权或信赖的情况。相 同地,核准控制可能遭到滥用,管理阶层交易逾越本身 所建立的控制。因此,一味地追求降低内部控制的风险 并不切实际,因此耗费的成本往往超过所获得的利益。
COSO内部控制体系
![COSO内部控制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49f746925c52cc58bd6bee6.png)
一、COSO内部控制体系概要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设计内部控制,可以根据企业特征和需求(例如企业规模、业务构成、管理水平等),对内部控制要素加以有机组合。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受到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
早期的内控制度一般只强调两项目标,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二是合规性目标。
COSO 报告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进行了完善。
COSO内控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合理确保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的安全)。
其后才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两个传统的内控目标。
究其原由,乃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层的职责,都是要拟订相应目标并通过合理配置自身的人力、物质资源以达到这些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这些需要而制定的。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由五个要素组成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五要素中,各个要素有其不同的功能,内部控制并非五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完整的、能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的系统。
控制环境是整个内控系统的基石,支撑和决定着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督,是建立所有事项的基础;实施风险评估进而管理风险是建立控制活动的重点;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传递贯穿上下,将整个内控结构凝聚在一起,是内部控制的实质;监督位于顶端的重要位置,是内控系统的特殊构成要素,它独立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一种再控制。
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对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
内部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关联研究
![内部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bfc01ea216147917112888.png)
内部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关联研究作者:朱小芳张佳兴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6期近年来,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对于内部控制目标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内部控制假设问题的研究却比较滞后,而关于两者关联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内部控制假设是进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内部控制实践不可或缺的。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进行了解析,然后对内部控制假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假设,最后分析两者之关联及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共同影响。
一、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解析(一)以COSO为代表的内部控制目标以COSO为代表的内部控制的目标经历了约30年的演变,其最原始的目标是防止虚假报告,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初衷是为企业体系以外的人提供一个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通过财务报告为不同层面的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人提供企业的经营结果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公允性。
随着企业的演进和对内部管理需求的延伸,内部控制的外延与内涵也不断扩大,逐渐承载了促进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果、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保障企业经营合规等责任。
内部控制的形式也从简单的会计控制、不兼容岗位的分离与牵制演变为建立在文化、道德、治理结构等软环境,以流程为基础、规范企业整体内部运行的政策和流程体系。
整个体系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保障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
三是保障经营合规。
合规目标强调企业必须遵守社会基本规范,该目标与企业生存密切相关,是属于内部控制最低层次、最基本的目标。
为达成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应该发挥的相应作用包括明确道德规范、明晰权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信息沟通顺畅、监督企业运营、防范企业风险、保障经营记录准确等。
(二)COSO最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目标COSO的最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于2004年提出,该报告在基本肯定了前述三个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增加了“战略目标”,提出企业应当把实现战略目标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设定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目标等具体目标。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COSO的内控魔方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COSO的内控魔方](https://img.taocdn.com/s3/m/b51d21c9daef5ef7bb0d3c4d.png)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的内控魔方清华大学宋逢明教授中国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2008522保监会等五部委于年月日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文) 2.五部委又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号文)关于COSOCOSO(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the Treadway Commission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是由左列五个民间机构联合发起的组织,旨在提供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思想指导和管理架构。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Framework)Integrated Framework (ICIF: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Internal Control●首次发表于1992年●金融危机后被广泛接受●在美国使用非常普遍●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已被普遍使用原始的COSO内控魔方2012年的修订版商业环境的变化内控整合框架的相应变化修订时间表(正式发布时间已推迟)201020112012 9月-1月2月-10月12月-3月4月-12月有关方面的审阅和评估设计和构建公开征求意见完成定稿内部控制的定义●定义:内部控制是受到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活动所影响的企业管理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是为实现以下三类企业运行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障:1企业运行(操作)的有效和效率1. 2.报告的可靠性3.合规性(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内部控制的涵义:1.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控制过程内部控制是个管理控制过程 2.内控是受人们活动影响的,不只是手册或一套规章制度3.为实现企业运行目标提供合理而非绝对的保障4.内控与三类运行目标(运行操作、报告和合规性)配套5.内控要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内部控制的作用(价值主张)1.灵活性:应对企业经改善以下三项企业表现灵活性应对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22.信心:将风险调整到3.清晰性: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决策信息支持科学的决策Confidence外部有关方其他用户内控魔方:内控目标内控要素及其关系内控魔方:内控目标、内控要素及其关系●内控目标1.运行操作2.报告 3.合规性●内控要素1.控制的环境2.风险的评估3.控制的活动4.信息与沟通5.监控的活动●组织结构1.企业层面2.业务部门3.业务单元44.职责功能新魔方区别新旧魔方区别●内控目标的区别:非财务报告●内控要素的区别:排序变化●企业结构的区别:企业级关注原始的COSO 内控魔方新的COSO 内控魔方内控整合框架现在作很好COSO 19922012年新版本的特点现在工作很好内控整合框架年版增加对企业运行操更新的目的处理商业环境和相关风险的明显变化作、合规性和非财务报告目标的关注制订用于开发和评价内控系统的判据改进之处更新、改进并使整体框架清晰化扩展对内部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指导内容基本原则属性新版本内控整合框架将工作得更好COSO 内控整合框架2012年版(草案)四类报告的目标•用于符合外部财务/非财务报告性质外部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年内财务报表外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可持续性报告供应链/资产保管利益相关者和监管要求•按照外部标准准备报告•外收益信息披露可能受到监管部门和合同协议的约束…………………...部/内内部财务报告部门财务报表现金流量/预算内部非财务报告员工与设备支持客户满意调查•用于管理企业和决策•由管理层和董部报告银行合同计算表关键风险指标体系董事会报告事会建立对于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的帮助1.改善公司治理2了解财务报告以外的企业运行信息2. 3.支持董事会和管理层做出判断4类目标项要素4.按照内控3类目标、5项要素、17条原则及其相关的81个属性评估企业运行状况辨识和分析风险,在合适的可接受水平管理与内控目标有关的风险提升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内部控制原则:控制的环境原则内部控制原则控制的环境原则(共五条原则及21个相关属性)I.企业证明自己关于商业诚信和伦理价值的承诺(4个相关属性)II.董事会证明自己对于内部控制与管理层相独立的细心关注(5个相关属性)III.在董事会的关注下,管理层建立内部控制结构、报告路线和为推进实现内控目标的授权和问责系统(包括内控手册和相配的IT 系统)(3个相关属性)IV 企业证明自己开发符合内控目标的具有竞争力的人IV.力资源的承诺(4个相关属性)V 企业为实现内控目标具有强制性责任(涉及V.合规性要求)(5个相关属性)内部控制原则:风险的评估原则内部控制原则风险的评估原则(共四条原则及19个相关属性)VI.企业以足够的清晰度区分与相关内控目标有关的风险(6个相关属性)VII.企业级地辨识和分析为实现内控目标的风险,以此作为管理风险的基础(5个相关属性)VIII.企业要考虑为实现内控目标而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能出现的失误(5个相关属性)IX.企业要辨识和评估可能显著影响内控系统的变化(3个相关属性)☐风险评估要素●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所评估的是与内控目标及其实现有关的风险●企业的风险战略取决于企业的风险偏好●设定可度量的目标是风险度量和控制活动的前提条件●管理发生变化时会增加风险☐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对三类内控目标有不同的表现例●风险偏好对三类内控目标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报告风险偏好表现为对资产质量的要求-运行操作风险偏好和合规性风险偏好表现为企业表现的可接受水平●企业的风险偏好要符合监管和会计准则等外部要求●风险偏好必须考虑市场的同业竞争●风险偏好应以企业表现的科学度量为依据●运行操作目标与行业要求有关例如环保✓与行业要求有关,例如环保利性关注高效率使用资源✓盈利性企业关注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企业运行目标紧密联系于企业的业绩指标,如:收入、盈利性、流动性等等✓企业在确定运行目标的同时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报告目标✓报告目标在于报告的可靠性✓外部报告目标-外部财务报告:符合监管、会计准则等标准-外部非财务报告:适当性,即既不过于详细也不外部非财务报告适当性,即既不过于详细也不过于简略;反映企业活动;符合第三方制订的标准✓内部报告目标-支持管理层决策和监控企业活动和表现,例如平衡计分卡、运行看板等-企业经常借用外部标准来支持运行管理●合规性目标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会计准则及其他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会计准则及其他标准✓与报告目标相联系,例如有关符合劳动法、环保要求等的报告✓许多法律、法规、监管要求都具备行业特性,与市场、定价、税收、环保、劳动保护有关,诸如:-防止犯罪活动-正确报税-信息公正性-各种环保标准✓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都是企业合规性目标的最低要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都是企业合规性目标的最低要求,企业同样应该在自己可接受的水平上制订自己的合规性目标基本原则VI :企业以足够:企业以足够的清晰度区分与相关的清晰度区分与相关内控目标有关内控目标有关的风险(的风险(6个相关属性)运行操作报告内部外部非财务外部财务合规性1.考虑风险偏好/所要求清晰度水平/风险特性报告报告报告2.符合外部标准和框架的合规要求/符合会计准则/风险特性/符合外部法律与监管要求3.反映管理层的选择44.反映企业活动5.包括运行和财务目标6.形成企业资源配置基础基本原则VII :企业级地辨识和分析为实现内控目标的风险,以此作为管理风险目标的风险,以此作为管理风险的基础(的基础(5个相关属性)7.内部控制的风险辨识与分析介入到适当的企业管理层级8.为实现内控目标,在企业级、子公司级、部门级、业务单元级和职责功能级来辨识和评估风级业务单元级和职责功能级来辨识和评估风险9辨识风险要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及其对实现9.内控目标的影响1010.辨识风险包括分析风险的重要性11.风险评估包括对风险的反应和管理:接受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或者分担风险基本原则VIII :企业要考虑为实现内控目标而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能出现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能出现的失误(的失误(5个相关个相关属性)属性)考虑风险评估能出现失误的方式资产能12.考虑风险评估可能出现失误的方式:资产可能的损失、报告可能的疏漏,以及腐败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等等13.考虑各项风险要素: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到资产的重大损失,也会影响到有关的运行、报告产的大损失,会影响到有关的行报告和合规性问题14.评估失误的风险要考虑企业的激励和惩戒制度15.评估失误风险要考虑违规地获取、利用、损耗企业资产,错误地更改报告记录或采取其他不适当行为的机会16.评估的态度和理性:评估失误风险要考虑管理层可能如何利用和评判不适当行为基本原则IX :企业要辨识和评估可能显著影响内控系统的变化内控系统的变化((3个相关个相关属性)属性)17.评估可能显著影响企业实现内控目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18.评估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考虑新的经营方式、现有业务的重大改变、收购或放弃某些业务条线、业务地域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企业业务环境的重大变化的出现,以及企业业务环境的重大变化,等等企业领导和高管层的变动不同的企业领19.企业领导和高管层的变动,不同的企业领导人对内控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内部控制原则控制的活动原则内部控制原则:控制的活动原则(共三条原则及16个相关属性)X.企业要挑选和开发这样的控制活动,此类活动能够为实现内控目标缓解风险至可接受水平做出贡献(内控手册制订政策表)(6个相关属性)企业要挑选和开发为实现内控目标的技术支持手XI.段(人工的和/或自动的)(4个相关属性)企要清楚制订内控政策使内控政策清晰XII.企业要清楚地制订内控政策,使内控政策清晰地建立所预期的效果和相关流程(流程的风险点和相应的控制政策)(6个相关属性)内部控制原则:信息与沟通的原则(共三条原则及14个相关属性)XIII.企业要获取、生成、和使用能够支持内控其他要素的相关的高质量的信息(5个相关属性)XIV.企业要在内部沟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支持内控其他要素是必须的,包括内控的目标和责任信息(4他要素是必须的包括内控的标和责任信息个相关属性)XV.企业也要与外部有关方面进行沟通,此类沟通会影响到内控的其他要素(5个相关属性)内部控制原则:监控的活动原则内部控制原则监控的活动原则(共二条原则及11个相关属性)XVI.企业挑选、开发和推行综合的和/或分开的内控各要素工作状况的评估以确认内控各要素的功能要素工作状况的评估,以确认内控各要素的功能是否正常(7个相关属性)旦出现内控缺陷企业要及时地予以评估并与XVII.一旦出现内控缺陷,企业要及时地予以评估并与有关责任方面沟通,以便立即采取改正活动,包括报告高管层和董事会(4个相关属性)基本原则概述(新版本中加入了17条基本原则及其相关属性条基本原则及其相关属性))I证明关于商业诚信和伦理的承诺(控制的环境(21个相关属性)I.4个相关属性)II.细心关注的责任(5个相关属性)III.构建结构、授权与问责系统(3个相关属性)IV.证明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4个相关属性)风险的评估(19个相关属性)V.强制性责任(5个相关属性)VI.分辨相关内控目标(6个相关属性)VII.辨识和分析风险(5个相关属性)VIII控制的活动(16个相关属性)VIII.评估失误的风险(5个相关属性)IX.辨识评估变化(3个相关属性)X.挑选开发控制活动(6个相关属性)信息与沟通(14个相关属性)XI.挑选开发内控的技术手段(4个相关属性)XII.制订内控政策和流程(6个相关属性)XIII.利用有关信息(5个相关属性)监控的活动(11个相关属性)XIV.内部沟通(4个相关属性)XV.外部沟通(5个相关属性)XVI.综合和/或分开的评估(7个相关属性)XVII.评估和报告内控失误(4个相关属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有效的内控系统为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障一旦出现不合规行为业整体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障,旦出现不合规行为,就证明内控系统失效2.内控的有效性是通过相对于五项内控要素来进行评估,要看这五项内控要素是否起工作要看这五项内控要素是否一起工作3.当内控系统被确定对三类内控目标(企业运行操作、报告和合规性)都是有效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可认为相对于自己的企业结构获得了合理的保障:•在企业的业务范围内,企业运行的管理有效而且高效率•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报告•企业运行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董事会和高管层评估内控系统的有效性要考虑内控基本4.原则结合五项内控要素,内控基本原则由与之相关的属性来支持,评估内控系统有效性并不要求体现所有的相关属性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为预设条件的目标设定是否有质量和是否恰当●内控的许多环节取决于人的判断,判断失误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人的简单失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内控系统崩溃●内控环节可能因两人或若干人的串谋而被破坏●管理层可能使用权力否决内控决策内部控制的责任人●董事会:指导和要求管理层开发内控系统●高管层:CEO 在其他高管支持下负责内控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其他有关人员:各层级经理及有关人员各负其责●内审部门:在内审计划中安排对内控系统的运行审查并关注内控系统的变化外部审计师:除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外还要通过关注内控的●外部审计师:除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外,还要通过关注内控的基本原则和要素来评估内控系统(也可以采用评估工具)●监管部门:根据内控的要素和基本原则来监管内控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现的失误●其他专业组织:提供内控系统运行的指导和报告,帮助制订合规性标准来与COSO 内控框架进行比较●教育培训机构:帮助企业开发内控方面的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vs.风险管内部控制传统的风险管理是预期收益风险的权衡实际●/风险的权衡,实际上是预期收益/预期损失的权衡资本监管要求下的风险管理不但要考虑预期损失●资本监管要求下的风险管理不但要考虑预期损失,而且要关注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依靠自有资本来保护●风险管理实质上就是如何预防风险如何应对风险内部控制则是为实内控标而进行的控制动●内部控制则是为实现内控目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有赖于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意愿风险容忍和风险偏好风险意愿、风险容忍和风险偏好●风险意愿(risk appetite):企业在一个宽广的水平上,为推进价值创造愿意接受的风险的量(COSO的定义)●风险容忍(risk tolerance):风险表示为价值的变动,风险容忍是可接受的变动范围(COSO的变动风险容忍是可接受的变动范围(定义)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人们选择接受较多●risk preference):人们选择接受较多或较少风险的倾向风险偏好和风险意愿的涵义很接近在金融风险偏好和风险意愿的涵义很接近,在金融理论中,风险偏好用效用函数的形态来刻画。
coso内部控制定义
![coso内部控制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8beea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6.png)
coso内部控制定义
COSO内部控制定义是由美国会计师公会下属委员会于1992年创
立的,是管理内部控制的标准,目的是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体系。
COSO内部控制定义是一个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可适用于各种行业
和规模企业的标准。
第一步:确定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包括法律合规性、资产保障、信息质量和业务有效性,这些目标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管理风险以
及提高运营效率。
第二步:评估风险
企业需要评估其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以便适
当采取措施防范潜在风险。
第三步:制定控制目标
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控制目标,以防止或减少识别出的风险,同
时确保达到内部控制目标。
第四步:建立控制措施
企业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控制目标的有效性,同时
这些措施需要被合理地部署以确保实施的有效性。
第五步:监督内部控制
企业需要定期监督内控程序,以确保其有效性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措施。
COSO内部控制定义是一项成功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有效地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并帮助企业达到其管理目标。
它不仅适用于大型公司,也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
遵循COSO内部控制定义并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其长期稳
定的发展。
COSO内部控制体系及应用
![COSO内部控制体系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5c86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a.png)
COSO内部控制体系及应用介绍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是1992年成立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提供可行的共同意见,促进和提高民营和公共组织的组织绩效和透明度。
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该组织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中,帮助它们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将介绍COSO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该框架来提高组织的内部控制水平。
COSO内部控制体系概述COSO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指导性框架,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同时评估和管理与实现这些目标相关的各种风险。
该框架由五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共同工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这五个组成要素如下: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整体态度和氛围。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促进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了解和评估风险,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控制活动是指组织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指令和程序、审计和监控等。
这些控制活动旨在确保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方式。
有效的信息和沟通可以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获取和使用各种相关信息。
5.监控活动(Monitoring Activities):监控活动是指组织评估并监控内部控制的过程。
通过监控活动,组织可以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力。
这五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求 coso -回复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求 coso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4f4bd6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8.png)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求coso -回复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业务目标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以确保各项活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高效性。
内部控制的要求由COSO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风险,保护资产,提高业绩。
首先,内部控制要求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
组织应建立明确的管理层级和职责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责任。
管理层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政策。
其次,内部控制要求风险评估和管理。
组织应对可能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或管理这些风险。
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以保证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应对。
第三,内部控制要求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
组织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支持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组织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各部门和各级别之间畅通无阻,以便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
第四,内部控制要求人员素质和培训。
组织应招聘和培训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员工,确保其能够胜任所负责的工作。
此外,组织还应建立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
第五,内部控制要求监督和审核。
组织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业绩评估等方式进行。
同时,管理层还应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最后,内部控制要求持续改进。
组织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
持续改进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和外部审计等方式进行。
总结起来,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要求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风险评估和管理、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人员素质和培训、监督和审核以及持续改进。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降低风险,并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5要素)简介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5要素)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1af24af1a37f111f1855bdc.png)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水门事件后,内部控制理论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重视。
然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分歧却由来已久,立法者、监管者和商人的不同利益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立场。
90年代初成立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成体系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标志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赢得了各方的好评。
一、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诞生199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国外贿赂法》(FCPA),在反贿赂条款之外,又规定了与会计及内部控制有关的条款。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人员责任委员会发布了《报告、结论与建议》。
随后,在1980、1982、1984年先后颁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30号、第43号、第48号。
财务经理人员协会(FEI)发布了《美国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其内部控制的报告书。
1985年,由AICPA、美国审计总署(AAA)、FEI等机构共同赞助成立了全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即tread-way委员会。
Tread-way委员会旨在研究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关领域,其中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
Tread-way委员会就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倡议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
因此,Tread-way委员会的赞助机构成立了私人性质的COSO,其组成人士包括美国会计师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金融管理学会等专业团体的成员。
1992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并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
二、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容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
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超越了内控思想的以往理论棗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等理论。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3)对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3)对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eadd70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6.png)
2014年第12期【摘要】COSO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内部控制框架,2013年进行了最新修订,本文概述了其最新内容,并考虑到此次修订给我国内部控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阐述了最新COSO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COSO 【中图分类号】F235.19一、内部控制发展背景近年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相关利益团体越来越意识到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而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内部控制指导性文件是COSO 内部控制框架,即由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COSO 的宗旨即是为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防止舞弊提供指引。
COSO 于1992年9月第一次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后经过了几次局部的补充、改进,2010年开始着手全面修订工作,至2013年5月14日正式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对原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
二、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现状我国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总体框架基本遵循COSO 内部控制框架。
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2010年4月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完整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
![(完整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09c6d2226fff705cd170ab4.png)
COSO报告概述COSO是全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
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节条款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相应实施标准,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04年3月9日,PCAOB发布了其第2号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并于6月18日经SEC批准。
SEC对该标准的认同等于从另外一个侧面承认了1992年COSO公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也称“COSO内部控制框架")。
这也表明COSO框架已正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
1992年Treadway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针对公司行政总裁、其他高级执行官、董事、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高度概括,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Interna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即通称的COSO报告。
该报告第一部分是概括;第二部分是定义框架,完整定义内部控制,描述它的组成部分,为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和其他人员提供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规则;第三部分是对外部团体的报告;是为报告编制报表中的内部控制的团体提供指南的补充文件;第四部分是评价工具,提供用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用材料。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有如下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f749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e.png)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
一、环境的要素
环境的要素涉及内部控制的范围、目标、政策和责任,以及实施控制所必需的资源,而这些都要服从组织的一致性原则。
1、组织有责任确定和维护适当的内部控制环境,支持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完善制度,确保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2、组织的目标是指其期望实现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资源使用,以及满足监管要求。
3、为了实现目标,组织必须制定和实施恰当的政策和程序。
这些政策和程序将明确有关的活动、任务和责任,并保持实施控制的一致性。
4、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资源,包括组织财务、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等。
而且,这些资源必须真正用于支持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
二、控制的要素
控制的要素是指组织实施内部控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治理性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和支持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是组织采取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有害事件,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因此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0bde68f121dd36a22d8203.png)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由财政部牵头的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7成立)正在制订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借鉴这五要素的框架及内容: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它们源自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紧密相连。
尽管此五项要素适用于各类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不同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其内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
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
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
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
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使经营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衔接,保持一致。
风险评估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风险管理的基础。
由于经济、产业、法规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确立一套机制来识别和应对由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控制行为有助于确保实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控制行为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
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
信息和沟通——公允的信息必须被确认、捕获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
信息系统产出涵盖经营、财务和遵循性信息的报告,以助于经营和控制企业。
信息系统不仅处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事件、行为和条件等。
有效的沟通从广义上说是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
所有员工必须从管理层得到清楚的信息,认真履行控制职责。
员工必须理解自身在整个内控系统中的位置,理解个人行为与其他员工工作的相关性。
员工必须有向上传递重要信息的途径。
coso内部控制20项控制基准
![coso内部控制20项控制基准](https://img.taocdn.com/s3/m/210629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6.png)
coso内部控制20项控制基准COSO内部控制20项控制基准是指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制定的一套用于帮助组织实现良好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这20项控制基准涵盖了组织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框架,帮助组织管理层有效地评估和改进其内部控制环境。
以下是COSO内部控制20项控制基准的详细介绍。
一、控制环境1. 组织管理层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组织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道德准则。
2.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组织管理层应重视内部控制,积极参与和支持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3. 以道德为基础的员工承诺:组织应建立一种以道德为基础的员工承诺机制,确保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
二、风险评估4. 定义目标:组织应明确其目标,并将其与内部控制的目标相衔接,确保内部控制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支持和保护。
5. 识别和评估风险:组织应对其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
三、控制活动6. 选择和开展控制活动:组织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并开展适当的控制活动,以减轻风险带来的潜在影响。
7. 信息技术的控制活动:组织应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建立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活动,以确保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 管理控制活动的政策和程序: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的政策和程序,确保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四、信息与沟通9. 内部沟通:组织应建立一种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10. 外部沟通:组织应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五、监督11. 为监督活动建立基础:组织应为监督活动建立一个合适的基础,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12. 评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组织应定期评估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35b922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5.png)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摘要:I.简介- 引入COSO 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II.COSO 内部控制框架- 定义和背景- 目标和要素- 实施和维护III.COSO 风险管理框架- 定义和背景- 目标和要素- 实施和维护IV.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和差异- 整合应用V.实践案例与启示- 成功案例分析-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VI.总结- 回顾主要内容- 强调框架的重要性正文:I.简介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界和会计界广泛应用的控制和风险管理工具。
本文将对这两个框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它们的内涵、应用和价值。
II.COSO 内部控制框架1.定义和背景COSO 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合理保证,以实现运营效益、效率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控制体系。
该框架由美国COSO 委员会于1992 年提出,经过多次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2013 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2.目标和要素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目标包括: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其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3.实施和维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培训、监督、反馈等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III.COSO 风险管理框架1.定义和背景COSO 风险管理框架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合理保证,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该框架同样由美国COSO 委员会提出,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
2.目标和要素COSO 风险管理框架的目标包括: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价值的创造、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其八大要素为:风险管理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3.实施和维护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和目标,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并通过培训、监督、反馈等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coso内部控制的目标
![coso内部控制的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54e3e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7.png)
coso内部控制的目标COSO内部控制的目标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是一个国际性的专业组织,致力于提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的指导原则。
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旨在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保护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确保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COSO内部控制框架主要包括五个目标,分别是:有效和高效的运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的保证、资产保护和信息的保密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目标。
1. 有效和高效的运营有效和高效的运营是COSO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企业需要确保其运营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策略和目标进行,并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并执行适当的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及制定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监控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COSO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
企业需要确保其财务报告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并执行适当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规范的会计准则和政策、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完善的财务报告流程和审计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3. 合规性的保证合规性的保证是COSO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企业需要确保其运营和管理活动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遵守商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并执行适当的合规性制度,包括制定明确的合规性政策和程序、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内部和外部的合规性培训和沟通等。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降低违法违规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4. 资产保护资产保护是COSO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
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会与看法
![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会与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e449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d.png)
coso内部控制框架体会与看法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框架,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并评估和改善其内部控制环境。
这个框架强调了五个互相关联的组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以下是关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1.综合性和全面性: COSO框架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帮助组织审视其整体内部控制环境。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组织文化和风险管理到控制活动和监督。
2.适应性强: COSO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且不限于特定行业。
这种灵活性使得它成为许多企业和机构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首选框架之一。
3.风险导向: COSO框架强调了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性。
它鼓励组织识别潜在风险,并通过有效的控制活动来减轻或管理这些风险。
4.对信息和沟通的重视: 框架强调了信息和沟通在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这包括信息的质量、及时性以及在组织内外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5.监督与评估的作用: 框架强调了监督和评估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这种监督不仅包括管理层的责任,还包括董事会和外部审计人员的角色。
总体而言,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灵活的指
南,帮助它们建立、评估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环境。
它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有效性、效率性,并帮助管理层更好地管理风险。
然而,实施COSO框架需要大量资源和努力,并需要组织全体成员的参与和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1992coso内部控制框架
![1992coso内部控制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a80312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3.png)
1992coso内部控制框架1992 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国际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金融监管领域。
本文将以该框架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从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要求,到解释其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了解COSO内部控制框架1. 什么是COSO?- COSO是指“委员会赞助的组织内部控制-综合框架”(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成立于1985年,主要致力于提高组织内部控制和企业治理的水平。
2. COSO框架的目的是什么?- COSO框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方法,帮助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估其内部控制系统,以保证组织的目标的可靠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应对内外部风险和挑战。
3.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性是什么?- COSO框架为组织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帮助其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遵守法规、保护资产、防范欺诈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了解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要素4. COSO内部控制框架有哪些基本要素?- COSO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讯以及监督。
5. 控制环境是什么?- 控制环境是指组织营造出来的道德和价值观、人员素质、管理风格等方面的氛围,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到关键作用。
6. 风险评估是什么?- 风险评估是组织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进行的过程,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组织目标的内部和外部风险,以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7. 控制活动是什么?-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具体控制措施,包括审批程序、授权机制、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活动。
8. 信息与通讯是什么?- 信息与通讯是指组织内部控制系统中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保证正确、及时、准确的信息流动,以支持决策和控制之间的协调。
新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
![新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6a50bfc4afe04a1b071deff.png)
新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大批明星企业取得辉煌的同时,像中航油新加坡城公司那样惨痛的教训又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企业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什么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却得不到有效执行?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进程出发,针对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在对COSO 报告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内部控制的设计完善与理论提升(一)内部牵制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并实施岗位分离。
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实物控制、机械控制、体制控制和簿记控制来进行权力的制衡,侧重于查错和防弊,但仅从简单的财务角度或单一的会计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二分法把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账户核对和职务分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结构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三要素。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内部控制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其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
(四)内部控制注重整体框架与结构。
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组成。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一)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及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
我国对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从20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政府才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so内部控制目标
(实用版)
目录
1.COSO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重要性
2.COSO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3.实现 COSO 内部控制目标的挑战与对策
4.COSO 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的意义
正文
【COSO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重要性】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 委员会)是一个由美国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企业联合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
COSO 成立于 1977 年,旨在通过制定内部控制框架,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和监控企业风险。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资源分配、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以确保企业达成既定目标。
【COSO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COSO 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五大目标,分别是:
1.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内部控制需要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准确,并符合相关法规、法规和会计准则。
2.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内部控制需要确保企业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使用、盗窃、滥用或损失。
4.促进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内部控制应确保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畅通,决策者可以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5.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内部控制需要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确保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
【实现 COSO 内部控制目标的挑战与对策】
实现 COSO 内部控制目标面临诸多挑战,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完善组织结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应选拔、培养具备一定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内部控制提供人力支持。
4.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5.持续监测和改进内部控制: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COSO 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的意义】
实现 COSO 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防范企业风险,减少潜在损失,提高企业价值。